校级骨干教师范文

2024-09-05

校级骨干教师范文(精选8篇)

校级骨干教师 第1篇

1.教师个人自荐。每年12月5日前,教师个人对照“校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填写“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表”进行自我申报,学校将自荐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校内公示。

2.教研组考核。对参评人员进行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主要考核课程标准理解能力、教育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等。

3.评审组综合评议。

4.校行政部门审核公布评选结果。

1、个人申报。

教师对照学校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对象和条件,认为初步具备条件的,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填写《上板城初中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表》。学校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考核。

2、组织考核、评议。

学校成立评选小组进行考核、评议。考核、评议主要根据本人提供的申报材料,对照有关条件,进行审核评议,择优确定入选的初步名单,然后通过基本教育理论考试和公开课教学评议,按照统一标准严

格打分,择优确定入选名单。

3、学校发文命名,颁发证书。

考核组将择优确定的校级骨干教师入选名单,提交校务会讨论决定,并向全校公示一周,在充分征

求广大教师意见后,由学校发文命名,颁发证书。

校级骨干教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我中心小学将围绕教育局精神,按照严要求、高标准的评选原则,公开、公正地评选确定起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评审小组

组长:何金兴

组员:许清其(语文组)、林华民(语文组)、何坤平(语文组)、彭国亮(数学组)、何美结(数学组)、林野森(数学组)

三、评选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关心集体;具有良好的职业、社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觉遵守校园文明秩序。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解决本专业教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能在一定范围内指导本学科的教学,且治学严谨,教学效果好。

3、能坚守在教学及教学改革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勇于实践。在校级以上(含校级)做过引路课、示范课或观摩课。

4、积极投入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课堂教学效果较明显,在学校中起积极作用,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5、备课认真,作业批改和学生辅导及时到位,教学质量好。

6、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7、男教师50周岁以下,女教师45周岁以下均可报名参评骨干教师。

四、评选办法:

1、个人申报

教师本人参照条件,向中心小学评审小组自我申报并填写好《前何中心小学XX年校骨干教师推荐表》。

2、组织推荐

基层小学可以成立评选小组,按照师德师风、教育能力等方面程序,进行考核、评选,确定骨干教师对象报送中心小学。

3、破格条件

已成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在市级赛课取得较好成绩的老师;XX年6月被确认为校级骨干对象的老师。

4、评选程序

1、五个一”内容考核。为确保骨干教师含金量,中心小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主要从“六个一”内容考核,评选确认13位校级骨干教师。“六个一”即一个博客、一篇论文、一篇教案、一篇说课稿、一节课、一次作业检查。考核分值一个博客5分,一篇论文5分、一篇教案5分、一篇说课稿5分、一次作业检查10分、一节课70分。

2、组织评审组对参评骨干教师“一个博客”、“一篇论文”、“一篇教案”、“一篇说课稿”等内容考核,打分。

3、组织评审组对参评骨干教师“一节课”进行听课,了解课堂教学能力,并对参评骨干教师业务检查,特别是检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4、征求意见。根据以上内容考核分值,以高至低的次序,确定骨干教师,并听取教师意见,评审组确定拟评骨干教师名单,予以公示三天,听取意见。

校级骨干教师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 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建设, 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5—2030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等多部文件, 都对职业学校提出通过制定具体办法, 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的要求。目前, 中职院校在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 出现了形式重复、实效性差等问题, 亟待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改革研究, 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

上海市医药学校一直坚持以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 着力开创“产教结合、校企共赢”办学新格局, 打造学校健康发展持续竞争力, 使教师企业实践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必修课。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情况, 经学校师资领导小组提议, 校长办公会决定, 自2011年起在上海医药 (集团) 有限公司的指导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就开始组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在校级制度建设方面, 上海市医药学校于2011年5月制订并颁布了《上海市医药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办法 (试行) 》, 规定了企业实践相关的任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 学校于2014年12月又加以修订完善, 修订后的制度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 同时又规定了企业实践计入教师工作量和继续教育学时, 为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 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整体建设的基础环节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 各中等职业院校都在陆续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上海市教委在转发教育部下发文件的基础上, 结合本市具体情况,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实践制度。然而国家和省市级的政策多属于规范性层面, 制度中提出的也多是对教师企业实践的原则性指导性意见。虽然全社会已对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达成共识, 意识到教师企业实践是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但教师企业实践仍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特有的形式, 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从制度建设上正在不断进行着探索。校级制度建设中能够发现在教师企业实践中需要国家和省市级层面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同时可以为国家和省市级层面的政策完善积累经验, 为中职校师资队伍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

(二) 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落地执行的重要保障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使中等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始终紧跟行业科技发展水平, 可以将最新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基于此, 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制度都对于教师企业实践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做了规定, 包括培训任务与目标、对象与时间、内容和形式、组织实施等方面。各中等职业学校校级制度的纷纷出台保证了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施落地, 确保了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执行落实。

(三) 校级制度是教师企业实践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陈雁 (2005)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中提到专业课教师在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 更应该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和技能, 这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并从根本上促进产业工人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或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机构, 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而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所积累的专业技能素养将在教学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及各校教学水平以及各专业发展的差异, 因而及时出台相关校级制度可以为一线基层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探索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校级制度建设, 上海市医药学校在教师企业实践上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谁去企业, 二是去什么样的企业, 三是去企业干什么。

根据教师所在的教学类别性质, 学校在校级制度中明确了分类管理的规定:专业技能课教师, 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一年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专业核心课教师, 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6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公共课教师, 每五年内累计必须有1个月时间进入企业实践。

根据教师任教的专业特征, 学校在校级制度中确定了“两个对接”, 即专业与实践企业对接, 任教课程与实践岗位对接。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主要对口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大型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主要对口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大型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药剂专业和中药专业主要对口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复美大药房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及其下50余家属单位和门店。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作为校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全校教师的企业实践提供支持, 尤其是公共课教师。

根据教师任教的课程设置要求, 学校在校级制度中规划了教师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

1.了解药品生产、流通、经营全产业链基本情况, 熟悉医药相关岗位 (工种) 的工作职责, 药品质量监控体系, GMP具体执行过程。

2.努力掌握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新要求。

3.研究考察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 完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推行“订单”培养, 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促进校企双赢。

5.探索教师、学生一起进企业实训的新模式。

6.教师在医药企业开展新项目、运用新技术、研究新课题, 做到产教融合。

7.参与医药企业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开发研制与技术改造, 讲究效益, 力求创新。

8.到医药企业学习、调研, 管理本校实习生,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

三、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的成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学校主要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提高数量, 一是突破质量。在质量提升方面, 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抓手是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而加强教师企业实践的保障是制度建设。

(一) “双师双能型”教师, 师资力量显著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 把外在的“双证”培养内化成“双能”, 最终使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 又兼有实践教学能力, 成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截止2015年12月, 上海市医药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8名, 其中:公共课教师60名, 专业课教师98名;“双师型”教师81名, 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2.65%。“十二五”期间, 专任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达到237人次, 其中:公共课教师达到44人次, 占专任教师总人次的18.57%;专业课教师达到193人次, 占专任教师总人次的81.43%。2013-2015年期间, 学校共有14位专业课教师参加上海市教委主办的市级企业实践, 有2位教师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二) 教学研究齐发展, 科研成果不断提升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 能够深入了解医药产业链全过程, 为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 构建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学术研究做好数据收集。“十二五”期间, 上海市医药学校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各级各类项目14项, 其中, 国家级3项、省市级6项、校级5项。学校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47篇, 出版、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和教材28部,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65项, 其中, 国家级5项、省级18项、校级42项。在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工作的引领下, 上海市医药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上海市同类学校领先水平。

(三) 促校企深化合作, 推进专业建设发展

通过教师企业实践, 架设起学校和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教师在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有助于指导学生实习和提高参赛水平。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有助于提升合作双方的社会知名度, 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 开创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 上海市医药学校共有1名教师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一等奖;4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二等奖;8名教师指导学生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星光计划三等奖。2013-2015年期间, 专任教师参与对外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达到94人次。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实现工学结合, 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有效做好以上工作, 建设一批业务精良, 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前提与保障。上海市医药学校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企业实践校级制度建设, 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从而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有机结合, 提升了专业及公共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继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职业大学, 2005 (2) :19-22.

[2]张琰.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9.

[3]徐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1) :38-40.

校级骨干教师 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试行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8-0062-04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教学形态的变革,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教师与学习者时刻提供获取海量信息和丰富资源的各种平台,提供了泛在化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当代教师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来说,趋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学习者学习特点的要求,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迫切需求。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的推行,促进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适合时代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是切合当今以服务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的概念界定

1.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从字面上分析,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支持的教学。笔者认为,也可解释为,以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为目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的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与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素养要求,归结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这是当代教师要适应教育教学新常态必备的一种教学应用能力。

2.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从传统教学走向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上是从教师导向走向学习者探究,传授方式上从单向倾听走向多维交流,学习方式从个体作业走向协作学习,教学评价也从注重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性技能评估走向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综合性评价。信息化教学这些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显著特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变革。

3.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构成元素

从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与特征分析,衡量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与水平应该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应用认知与重视程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要及时跟进信息技术更新与教育教学方法变革,增加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再学习提升方面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化研究能力和学习与发展能力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的主要构成要素。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必要性

1.理论依据

在汉语词典中解释,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基于对能力概念理解,众多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界定教师能力的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朱超华在研究中提出: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设计能力、组织能力、预测能力、援助能力和评价能力。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BI)则将能力标准定义为:一整套使得个人可以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有效完成特定职业或工作职责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分别以专业基础、计划与准备、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教学管理等能力维度提出各项能力以及具体绩效指标,也明确了教师能力标准包含5个维度的18项能力和98条具体绩效。其中“能力14: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加强学习、改进绩效”,要求教师能认识教学媒体和技术的潜能与局限,运用媒体和技术开展最佳实践,以多样的方式呈现内容,为学习者使用媒体和技术做好准备及发现并解决小的技术故障,这就是从对媒体技术使用重视程度、在教学中应用媒体技术水平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四部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随后《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计划:一是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为解决教学问题,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仿真教学软件、推广互动式远程教学;四是落实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快建设信息平台,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等。从以上政策文件看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不是哪个群体、哪个学校、哪个部门要求,这是职业教育发展所需,在互联网+时代生态教学环境形成所需,是学习者所需。

3.国内外借鉴经验

2000年6月,美国推出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NETS*T),从信息技术操作与概念、创设学习环境、教学与课程、评估与评价、工作效率与专业实践及社会伦理、法律与道德的主题六个方面明确技术标准和绩效指标,阐述了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基本行为要求;澳大利亚在2002 年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Pilot2002,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12项中有1项为“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改善教与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从“选择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存储和管理学生的学习信息”等5个方面明确了对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要求。英国颁布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Subject Teaching)包括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及教师的知识、能力与信息技术两个部分27项指标。以上几个国家对教师提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共同之处是教师本人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及能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者学习与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2014]3号文),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与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知识针对性强,但是却缺乏适用性

微信公众平台根据我们的兴趣推送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这种内容很符合我们的需求,但是却缺乏实际情境的验证。它仅仅是一种问题的单一解决方法,如果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就无法适用。比如:我们在学习操作性的知识时,它是必须要结合实践进行的,而碎片化知识只能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却不知道问题的原因,在实际解决时,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办。

3.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多样的交互

虽然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回复,但是这种回复是不是学习者想要的答案或者对学习者有没有用处,这些都是未知的。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在推送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学习者是否有效地阅读,或者学习者在阅读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之后,无法直接进行提问,也得不到针对性的解答。

五、思考与建议

微信公众平台在为碎片化学习提供支持之外,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能因为存在问题我们就要拒绝这些碎片化知识。因此怎样把这些碎片化知识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1.建立碎片化学习体系是基础

我们在接受碎片化知识时除了要系统地学习、思考、分析之外,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此为根节点,不断扩充其分支。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或者将这些知识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2.“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放射性碎片化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同时它又是灵活的,个性化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性的,这些特点非常符合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因此对于碎片化思考具体化它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现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端也有很多使用方便的软件,比如:极品思维导图、思维简图等等,它们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进行使用。

3.检验和输出是完善碎片化学习知识体系最关键的环节

在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之后,并不是所有的碎片化知识都能纳入其中,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也就是说,我们要弄清楚它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联系不大或者它根本没有价值,我们要果断舍弃。而对于输出,即碎片化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将碎片化知识进行转述给其他人,或者将借助一些外部工具做笔记,建立思维导图等等。

碎片化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它不仅仅只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获得,还有很多其他途径,但是它的特点和利弊都普遍存在,我们一定要理性辩证地思考它的利弊,合理检验与输出,从而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参考文献:

[1]顾小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2]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3(3).

[3]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5]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0).

2015校级骨干教师评聘方案 第5篇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为了鼓励学校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和造就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二、校级骨干教师分类

学校校级骨干教师包括教学骨干教师和校级骨干班主任。

三、评选

(一)评选对象

凡本校在编在岗,具有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并在本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两年的教师,均可参加评选。

(二)评聘标准

1.职业道德。师德风范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善于做学生的教育工作。

2.教育理论和专业水平。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在本学科教育教学领域中基本或初步形成特色。

3.教育教学实效。教育教学能力强、方法活,手段现代化、多样化,教育教学效果好;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教育教学实绩明显或较为明显,所任教班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中处于前列。

4.积极承担校或校级以上公开教学任务(公开班队课展示),结合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主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5.骨干班主任经历与水平。申报校级骨干班主任的教师,须为有5年及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的现任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工作成效显著,在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以及班主任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评聘原则和办法

1.校骨干教师任期从当年的9月1日起到次年的6月31日止,聘期1年。每 年6月申报、评选,区骨干教师不再参加校骨干教师的评聘。

2.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在评选校级骨干教师任时要做到公开评选条件、程序,公开申报名单。

3.程序:个人申报或组内推荐——递交申报材料——领导小组考评——公布结果——颁发聘书。

4.名额:校级骨干教师名额控制在教师总数的20%以内,校级骨干班主任名额控制在班主任总数的20%以内。(二者申报可累加)

四、校级骨干教师考核标准

1.考核组织:由校长室负责组建评聘小组,考核由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负责,教导处具体操作。

2.考核内容:详见《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骨干教师考核实施细则》与《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实施细则》

五、校级骨干教师的职责

(一)教学骨干教师职责

1.积极研究和实践教学创新,在课堂教学创新和校本教研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承担各级、各类示范课或观摩课,每学年至少1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一年中至少在教研组内作学科专题讲座1次。

2.在任期内,至少要有一篇教科研或教育教学论文在校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

3.有承担指导青年教师的义务。

4.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献计献策。

5.非统考科目的教师需承担学校拓展课、社团等教学任务。

6.聘期结束,撰写一份履行工作职责的学年总结,尤其突出教学实绩。

(二)骨干班主任职责

1.积极研究和实践教育创新,在教育创新和班主任校本研修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承担各级、各类班(团)队公开展示课或研讨课,每学年至少1次。2.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承担教育科研课题,注意积累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育成果,认真撰写班主任经验论文或班主任工作案例,并积极参与各级案例论文评比活动,聘期内至少要撰写1-2篇班主任经验论文参评或投稿,并交至学校学生处存档。3.积极承担指导青年班主任的义务。

4.聘期结束,撰写一份履行工作职责的学年总结,尤其突出班主任工作实绩。

六、校级骨干教师考核结果与奖惩

1.对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校级骨干教师在任期内学考核为优秀的,可以直接连任;合格的,有资格申请连任;如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重新申请。(校级骨干教师考核优秀名额控制在校级骨干教师总数的30%以内)

2.校级骨干教师学的考核结果及时归入业务档案妥善保存。

3.荣获校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可优先作为市级、区级或署级有关荣誉称号评选的推荐对象。

4.对校级骨干教师业绩突出者,学校向区推荐,为区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队伍输送人选。

5.荣获校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可享有相关津贴。

6.凡离开学校教育教学岗位的,除调任教研或培训及因公外出外,骨干教师资格自离开的次月起自然撤销。

7.校级骨干教师自荣誉称号撤销或丧失的下月起,相关待遇即行终止。8.校级骨干教师不能履行职责,或出现责任事故,学校骨干教师考评小组有权取消其校骨干教师资格及相应的待遇。

七、其他

1.如果校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成员也参加当的骨干教师评选,应回避。

2.本方案未尽事宜由校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予以解释。3.本方案由 通过,至 年 月 日起执行。

上海市杨思中学 2015年10月

附件1: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教学骨干教师考核实施细则 附件2: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实施细则 附件1:

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教学骨干教师考核实施细则

(试行稿)

为更有效地发挥校级教学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制定本考核实施细则。

一、校级教学骨干教师考核形式和要求

考核由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负责,教务处具体操作。具体考核内容、要求规定如下:考核内容依据规定的职责,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二、校级教学骨干教师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五项,满分100分)1.师德修养,一票否决制。2.教学展示,满分30分。

3.课题研究或论文(著)撰写,满分20分。4.教师组内开设专题讲座与听课情况,满分20分。5.学校任职情况考核,满分30分。

三、考核标准

1.师德修养: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定为不合格。

(1)违纪受到上级教育部门通报批评或处分的;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2)学考核等第不合格。

(3)有严重或重大教育、教学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2.教学展示,满分30分

(1)每学年至少开设1节公开(示范)课,满分15分。校级公开(示范)课:7分;署级公开(示范)课:9分;区级公开(示范)课:10分,市级公开(示范)课:12分,累记分不超过15分。(备注:校级公开(示范)课教研组长签字,学校盖章;署级公开(示范)课,需盖有第四教育署的公章;区级公开(示范)课,需盖有浦东新区教发院课程教学研究部或培训部的公章;同级别再次开课的,得分酌情递减。)

(2)公开教学评比展示或教学课件评比等获奖:校级:5-7分;署级:7-9 分;区级:9-11分;市级:11-13分;国家级:13-15分,累记分不超过15分。(备注:根据获奖的不同等第给予相应的得分;获奖的公开教学评比展示或教学课件评比等,则按“就高”的原则来考核)

3.课题研究或论文(著)撰写,满分20分。

(1)参与区级课题研究:10分;参加校级课题研究:7分。

(2)论文发表或获奖:校级:6分;署级:7分;区级:8分;市级:9分;国家级:10分,累记分不超过10分。(备注:发表论文或授予奖项的杂志、报纸、刊物或机构需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若发表的论文同时获奖,则按“就高”的原则来考核,避免“发表论文”与“论文获奖”两处重复)

4.教师组内开设专题讲座和听课情况,满分20分。

(1)按规定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10节及10节以上,10分;7—9节,7分;4—6节,4分;4节以下,2分;未听课,0分。

(2)在学校教研组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组内开展学科教学讲座或指导一次:5分,累记分不超过10分。

5.学校任职情况,满分30分。

(1)任期内顾全大局,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安排。教学成绩突出,在学科教学中具有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记5—15分。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1—5分。

(3)特色创新,在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开展创造性活动,使班级学生得益,其成果的显著程度,1—5分。

(4)帮带、指导1名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听课、指导,使其专业成长。1—5分。

四、考核时间与工作流程

1.由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确定当年具体考核时间和流程,并告知教学骨干教师。

2.校级教学骨干教师填写《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教学骨干教师考核表》,并于规定期限内上交学校教务处。

3.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进行考核。4.公布考核结果。

备注: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

上海市杨思中学

2015年10月

附件2:

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实施细则

(讨论稿)

为更有效地发挥校级骨干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制定本考核实施细则。

一、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形式和要求

考核由学生处负责实施。具体考核内容、要求如下:考核内容依据骨干班主任职责,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二、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四项,满分100分)1.师德修养,一票否决制。2.班队课展示,满分30分。

3.课题研究或论文(著)撰写,满分30分。4.学校任职情况考核,满分40分。

三、考核标准

1.师德修养: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定为不合格。

(1)违纪受到上级教育部门通报批评或处分的;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2)学考核等第不合格。

(3)有体罚、变相体罚或重大教育、教学事故,并造成不良影响。

2.班队课展示,满分30分。

(1)每学年至少开设1节公开班队课,满分20分。校级公开(示范)课:10分;署级公开(示范)课:15分;区级公开(示范)课:20分,累记分不超过20分。(备注:校级公开(示范)学生处主任签字,学校盖章;署级公开(示范)课,需盖有第四教育署的公章;区级公开(示范)课,需盖有浦东新区教发院德育室或课程教学研究部或培训部的公章。)

(2)公开班队课展示或教育课件等获奖:校级:4分;署级:5分;区级:6分;市级:8分;国家级:10分,累记分不超过10分。(备注:获奖的公开班队课展示或教育课件等,则按“就高”的原则来考核)3.课题研究或论文(著)撰写,满分30分。

(1)参与区级课题研究:15分;参加校级课题研究:10分。

(2)论文发表或获奖:校级:6分;署级:8分;区级:10分;市级:12分;国家级:15分,累记分不超过15分。

(备注:若发表的论文同时获奖,则按“就高”的原则来考核,避免“发表论文”与“论文获奖”两处重复)

4.学校任职情况,满分50分。

(1)任期内,顾全大局,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安排。班主任工作成效显著,在师德修养,班主任专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记15—25分。

(2)带教年轻班主任或见习班主任,1—5分。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署以及学校各级各类德育竞赛活动,1—5分。

(4)特色创新,在教育工作中,勇于探索,开展创造性活动,使班级学生得益,视其成果的显著程度,1—5分。

三、考核时间与工作流程

1.由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确定当年具体考核时间和流程,并告知校级骨干班主任。

2.校级骨干班主任填写《上海市杨思中学校级骨干班主任考核表》,并于规定期限内上交学校学生处。

3.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进行考核。4.公布考核结果。

备注: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学校骨干教师评聘小组。

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有感 第6篇

2013年6月22日23日我参加了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这也提供了再学习、在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位主任讲得很生动,很切合实际。四位教师谈出自己的从教经验。下面是我在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教师应具有一双洞察秋毫的双眼,做永远的欣赏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欣赏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要毫不吝啬地向学生表达你的由衷喜爱,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撒春风,送去缕缕春风,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从而促使学生走向成功。其实,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可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因为你一直高高在上,无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那就不可能有种种新的发现;如果因为你的吝啬,那就不可能有出自内心的赞美。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可贵的,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积极向上的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是需要鼓励的,需要我们不 断地激励、赞美。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走向美好未来。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进行知识的更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让自己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申报校级骨干教师述职报告 第7篇

林州市体育中学靳才旺

我自从1987年3月任教以来已26年;2007年8月应聘到体育中学任教也已5年有余,担任051、081、091三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从教26年来,我一直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师训,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勉踏实,谦虚好学,敢于挑战,乐于奉献。26年的教学生活,紧张而充实,忙碌而多彩,是机遇更是挑战。其间任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教学工作中,面对过不同的工作环境,教过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断趋向朴实与真诚。我常以“甘于平凡,拒绝平庸”来勉励心志,我愿意把教师职业当作人生事业来做。在此,本人就2007年8月在体育中学工作以来为此而付出的一些努力总结如下:

(一)师德修养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心真诚待人对事,信奉工作也就是生活。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的体会是,老师的“身正”,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在与学生、同事的朝夕相处中。本人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耐心倾听他们青春躁动的心声,细心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余,都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融洽沟通,做他们的益友良师。

教师工作很平凡,有时的确很辛苦、甚至有点辛酸,但我真心喜欢自己的职业,特别是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学生;我愿意尽最大努力去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投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无法容忍自己的工作有任何的马虎和敷衍,我也希望借此带给学生一种学习、生活的严谨与热情。

面对学校的工作安排,无论有多困难,我都会以大局为重,并做到“一旦接受,就绝不懈怠”,这是我的本性;严格遵守学校常规,不轻易请假,绝不旷工,这成了我的习惯;与同事融洽相处,阳光合作,同分忧,共进步,这属于我的幸福。我真心热爱我的工作和我所生活的集体,艺高就是我的家,我的归属。在这里,我活得很真实、很充实、很满足!

(二)教学工作

——把握规律,指导学法,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会读书乐思考能进步。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集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不管是担任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的政治课教学,我都始终注重在把握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去进行科学教学,注重实效、落实双基、指导学法、渗透情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有新的进步和提高。

1、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让学生成长发展在每一节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我的坚持和习惯;课堂出效果,是我的宗旨和努力;教育以生为本,是我的理念与追求。

备课上:多年来,所有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中考复习资料都是我精心制作、开发和编写,深受学生喜欢,还提供给全科组老师资源共享。备课备考,我不仅备教材教辅资料、备考纲说明中考真题、备信息,更注重备学生、备方法技巧,以让学生能轻松学,进步快。也许,我课前课后的艰辛付出,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知晓,但只要对他们真正有用,我也就很

欣慰了。说真的,其实我从没猜过什么题,只是有一份踏实的付出和不同寻常的努力罢了。

课堂上:我注重根据学科特点和高考要求开展有效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夯实学科基础,整体感知知识体系,教会他们一时受用的东西;更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思维和能力,掌握方法与技巧,教会他们一生受益的东西。精讲高效,是我在努力探索的课堂,学生乐学是我一生的职业追求,尽管我现在做得还很不够,但我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所以,每节课后,我都会认真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不断追求更好。

2、及时分析,善于总结,让学生巩固提高于每一次训练。

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检验,通过练习暴露了问题,就必须通过练习讲评和考试分析来纠正错误。多年来,我一直非常重视考试的分析和讲评,我的学生也一直保持着及时随时整理错题集和写考试分析的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试卷讲评课是纠错课,更是方法技巧指导课。因此,在讲评时我更注重对试题进行题型化的拓展性讲解,既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又总结正确解题的思路和技巧,甚至给出一些程式,让学生记住并灵活套用。同时,为了巩固讲评课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解题方法技巧的迁移能力,我通常会在讲评后及时进行同类题型的强化训练与巩固,再练再错,再分析再提高,直至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错题集则是学生专门用来收集自己的错题的,要做好错题的归因分析和说明订正答案的理由,并适当进行知识、思维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拓展。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踩点能力,解题应试能力,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

3、细心辅导,勤于跟踪,让尖子生更优后进生有提高。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发展,除了在课堂这一主阵地因材施教、分层推进之外,我更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和课后跟踪。多年来,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我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从整体层面讲,普高生与艺术生的学习要求不同,侧重于课堂教学落实;从个体层面来说,尖子生与后进生的学习要求不同,侧重于课后辅导落实。

4、心理疏导,信心激励,把关怀希望送给每一个学生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特别需要有贴心的引路人,呵护其自尊、激发其潜能,给进步中的他们以鼓励和肯定,给失落中的他们以信心和希望。而我认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用非常重要。所以,身为教师,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堂上,我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互换思想和见解,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课后,我能做学生的好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用作文本进行了无数的书面交流,在课室、办公室、走道上、田径场、饭堂或预约或偶遇,都有拉家常式的聊天,学习的、情感的、生活的、工作的、励志的、家庭的„„沟通让学生更信任我,我更了解学生。

沟通与聊天中,我会毫不吝啬地表扬学生的进步与优点,巧妙地指出学生的退步与不足,于无形中传递一份关注,送上一句激励,把爱和希望带给需要的同学。所以,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成绩都非常优异,但他们中的很多同学心态是健康的、阳光的,性格是开朗的、乐观的,意志是坚定的、顽强的,生活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是洋溢斗志和激情的。很多同学在我的鼓励下,重拾学习信心,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次次点燃了他们希望的火种,让他们信心不息地行走在追梦的路上。也许他们中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考上了本科大学,但说句心理话,我从心底里为他们自豪。因为他们为实现梦想攒积的这份信心与希望已足够他们受用一生。

(三)教研工作

——着眼教学,静心反思,将教学问题课题化,在行动与反思中提高。

教研中我与语文组一道学习、一道研究、一道总结。工作中总会遇到问题,有问题就会有反思与探讨的必要,就得不断去学习与总结。这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研过程,能够静下心来反思、探究一些问题,并能着眼于教学,将教学问题课题化,尽力将中学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多年来,本人一直担任语文组组长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勤奋踏实,态度诚恳认真;本人能积极组织或参加科组、备课组活动,经常与科组教师深入探讨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问题,积极承担公开课。此外,我还将自己的课堂向新教师敞开,接受他们随时听课。2010年语文组被林州市教体局评为先进的教研组。

(四)其他方面

1.承担并开设第二课堂书法与写作课。

2.指导新教师方面:近三年来,在指导我科组新教师发展方面,自我觉得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指导她们的公开课、试讲课、视导课或优质课都得到好评。

3.参加继续教育方面:不断地学习和充电。

校级骨干教师 第8篇

一位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 无时无刻不受到学校文化的濡染。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 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彼此欣赏的氛围, 学校里开放、钻研的学风, 学校发展的关键事件, 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内在信念、对学生的认识态度、对教学的价值取向, 普通教师正是借助了这些学校文化基点, 搭建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 成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的骨干教师, 本文试以S小学胡老师专业发展的个案为例加以论述。

胡老师, 美术专业专科毕业后, 1991年7月分配到S小学工作至今。他是建校第二年就来校任教的, 所以, 在现任教师中他是教龄较长的。初到学校, 胡老师主要教授美术、自然、政治、书法、社会等课, 学校委托他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大队辅导员期间, 他负责学校的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在当时还是创举, 现在改名叫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他指导过的学生获过很多奖项, 这是他非常得意的地方。

他来校工作的第四年, 申请改教数学。

第五年, 他任教务副主任。

第七年, 他晋升小学高级教师。

第九年, 他参加全国统一专升本自学考试。

第十年, 他任教务主任至今。

第十五年, 他取得本科学历。

他不善言谈, 信奉着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除了讲课受到学生和教师们的肯定, 他还成功地组织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多次年终考核优秀, 荣获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获地区级小学教师论文一等奖一次, 市级教师论文一等奖两次, 市级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次。

胡老师给笔者讲了这些年的经历, 如, “开拓型校长的开拓故事”“混在老女人堆里的故事”“零的故事”和“逼出来的本事”, 笔者从中发现, 初任教师适应学校后, 会首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教师在此阶段, 通过苦练教学基本功, 能够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 随后, 在学校文化的深刻影响下,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取得—定的科研成果, 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逐渐被同行和学校领导认可。

一、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一——校长领导风格

许多调查研究已经证实, 校长对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利思伍德 (L.I e i t h w o o d) 和贾帝齐 (D.Ja nt i z i) , 对校长的领导风格划分出四种类型。

第一种风格, 其特色是瞄准人际关系, 即通过构建能够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 实现真正合作的“风土”, 来谋求改善学校工作效率的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认为, 这种合作关系对于全校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且这也是学校完成更多工作的必要的基础。

第二种风格, 把焦点置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发展上。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把学生的成就与发展本身作为领导行为的目标, 为此采取多样的手段。

第三种风格, 推崇以课程为焦点的行为模式。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为了确保有效的课程教学, 致力于开发和提高教职员的能力。

第四种风格, 专注于学校日常的运作和基础管理行为。具有这种风格的校长, 重视在经费预算、日常事务、人事管理、对外事务上发挥领导作用, 而在教学法、课程决策之类的工作上不会太花费时间。[2]

对照领导风格分类, S小学第一任校长可以算是具有第二种风格的领导者, 他有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在他的领导下, 学校拥有明确的设想与目标, 他的价值观影响并促成学校建立了“课内、课外一起抓, 建特色, 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他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将来的发展, 让教师拥有一定的权利分享, 这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支持源。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支持, 相互之间更加依赖、欣赏、支持, 这使校长本人已经不是个人的代表, 而变成了学校文化的象征。

二、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二——学校氛围

一个学校的学校氛围与学校的管理方式有关, H a l p i n, A.W.和Croft, D.B.将学校氛围分为四类:开放型、忙碌型、松散型、封闭型。[3]民主、自由、宽松、积极、上进的学校氛围能够使教师彼此更加亲密、相互更加尊重, 交流更加频繁, 从而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形成积极、开放、合作的学校文化。

S小学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领导支持和鼓励教师发展, 尊重教师及其工作, 关注教师对工作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 学校民主管理所培育的学校氛围, 成为教师发展的精神引导力量, 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 教师之间同伴互助, 懂得互相支持, 愿意彼此分享、鼓励, 教师队伍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另外, 学校注重学习风气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办学理念通过学风的塑造得到践行。这样, 校长、教师、学生拥有共同的信念, 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

这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在忙忙碌碌的工作氛围中, S小学教师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 学校里“人气很旺”。“我觉得我们学校更像一个生产队, 每个人都在挣工分, 校长自己也在挣工分, 他比我们多了个哨子, 到时间就吹, ”胡老师这样评价。

三、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三——专业团队

当教师跨过适应期后, 获得专业团队认可是教师发展的激励因素之一。这个团队可以是学校里的年级组、教研组, 可以是教师之间非正式的合作团体, 可以是学校里的决策机构 (如校委会) , 还可以是校外的专业组织 (如小学语文学会、小学数学学会) 。这些组织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机会, 如出任领导, 同行合作, 提供服务和支持, 给予认可、鼓励, 等等。

任何组织给予教师的机会、奖励和支持, 实质上是一种组织期待。教师喜欢在这些组织中开展活动和合作, 这会激发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和竞争。当年级组教师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教师们参加校际研修, 互相听课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经验中获得新的认识, 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的时候, 他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必要而难得的知识更新的过程之中。

S小学一直积极争取各种机会举办专业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观摩, 要求教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交流。对每一次专业比赛, 学校都成立专门小组, 帮助教师设计、演练, 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学校对教师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 也使教师们乐于参加各种活动, 逐渐形成一支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专业团队;而专业团队对教师的期待, 又成为学校文化中激励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胡老师切身的感受就是,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来源于校内的信任和支持, 又来源于校外的交流和合作。

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基点之四——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既可能激励一个教师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也可能削减一个教师的斗志, 使其保守退缩。对关键事件的处理, 体现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结构合理性、适应性的评价及相关决策, 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感悟。同时, 关键事件也给教师创造了一些选择和改变的机会, 它能够引发教师深刻的自我反思, 使其反观自己的专业结构, 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专业结构的策略, 以求更快的优化专业发展。据胡老师说, 对他的专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的关键因素和事件大致有四方面。

第一, 发展时机。新建学校虽然条件艰苦, 但也蕴涵着许多发展机会。他赢得了发展机会, 搭建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平台。如教学竞赛、外出观摩、学术交流等。

第二, 文化身份。学校建设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形成的过程。学校的发展与他个人的发展没有冲突, 胡老师是以一个文化创建者的身份, 主动地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的, 他坚持把自己的教育理想统一在学校办学理念之中。实际上, 胡教师对学校的高度负责, 也是对自己的高度负责, 个人与学校是完全统一的。所以, 他在精神上是非常幸福的。

第三,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办。学校曾经把“第二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 当胡老师一边研究课堂教学, 一边探索“第二课堂”时,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就成为他充实专业知识、改造专业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升专业理想、接受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契机。

第四, 学生成长。一个教师最大的关注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回报, 这让教师体验了“我有多大力量”, 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零的故事”让胡老师发现了专业发展的缺陷;学生的变化使胡老师体会到做教师的意义和快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给其专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教师要从关键事件中得到发展, 仅有关键事件本身还是不够的。关键事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具备潜在的意义, 但教师自身还必须有一个深刻反思和调整, 即对自己已有专业结构的反观、对未来专业结构的思考、在现有条件下调整或重建专业结构的探索, 只有这样, 才能构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文化的这些基点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关联的, 它们代表着学校文化的不同方面。校长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是校长文化的主要标志;教师之间互相依赖与彼此欣赏、充分支持与互相合作, 所形成的是教师文化;学生的学风、活动反映的是学生文化……学校文化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内在信念、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价值取向。胡老师正是借助学校发展时机, 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不断地思考面临的问题, 主动探求专业发展新的途径, 成为学校“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的骨干教师。当然, S小学对胡老师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 学校面临的很多发展危机, 同样也是教师发展的障碍, 需要教师在自身学校化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应对。

“教师的学校化”是教师对学校文化的适应过程, 如果说初任教师的学校化是适应学校文化、并与之互动的初始阶段, 即“被动学校化”, 那么, 骨干教师对学校文化的适应就多了选择性, 多了主动性, 甚至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改造的主体, 其学校化就是“主动学校化”, 即教师与学校文化互动的深化阶段。

参考文献

[1]蔡方, 王丽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研究[N].中国教育报, 2004-1-3.

[2]钟启泉.校长领导风格与学校文化的创造[J].教育参考, 1997, (5) .

上一篇:绥江县财政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下一篇:大一新生入学必备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