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社会公德

2024-06-18

大学校园社会公德(精选6篇)

大学校园社会公德 第1篇

大学生校园文明与社会公德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遵守社会公德,实现校园文明。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制造校园不文明现象。

一、大学生缺乏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在校园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学生与老师打招呼。大学生平时交谈也常常出现一些不雅、粗俗的语言。

二、大学生缺乏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有些大学生却不爱惜公共财物。在洗手间,、教室这些地方常有东西损坏,课桌刀痕遍布。在寝室柜子、桌子时常损坏,这都是校园不文明现象。

三、大学生缺乏保护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在校园内的道路上摆放一些垃圾桶,这是为保持校园干净,保护环境的措施。然而有些大学生视而不见,乱丢垃圾。大学生就餐常常剩余食物,糟蹋粮食。

大学校园社会公德 第2篇

1、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

2、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

3、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4、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

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相应的高水准公德素养。这不仅有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

1、传统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的缺失

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下工夫不多。古代一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这种道德思维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上,忽视了社会体制、环境、公共规则的责任。

2、现行教育制度中“公德”教育的隐性缺失

由于应试教育体制条件下,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在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时,均出现了严重背离“全面育人”方向而只片面追求“分数高低”,导致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公民意识责任内容和社会公德教育这一项基础性道德观教育内容的缺失。

3、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体制的变革对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整个社会务实风气的感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转向讲求实际,追求实效。结果是公民道德教育成为社会秩序的“软肋”。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只追求世俗的、功利的物质目标,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这自然使公德意识模糊淡化。

三、加强大学生公德素养的对策思考

良好的公德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谐社会更需要在公德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优化公德环境,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公德建设的氛围

首先、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我们要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全体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倡导社会公德,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优化社会公德环境,深入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大学生公德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修养。

2、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人格的培养,注重知行矛盾的转化

一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侧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学生在教育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忽视受教育者内在的接受性即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吸收与转化。漠视了他们个性发展的具体反映和现实需求,也弱化了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质意义建构的内在热情和主动精神。道德教育应该注重道德主体道德行为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以规范教育为中心。当前,大学生在公德乃至其他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践行。道德主体的确立将有助于大学生在公德教育中由知到行的转化。

3、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道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首先,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评价机制必须与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其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学生本人、教师以及主管部门、社团组织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空,自我完善、自我修正,提高自身的素质。

最后、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则使人们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即使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缺陷和不足,从而能够不断完善自己。

4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推进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动力,也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的主要动力。

当前对学生奖惩的主要标准是依赖分数,造成了不少学生“只注重高分数、而不注重公德修养”的现象。有的奖惩机制着眼于眼前利益,凸现功利性,导致学生热衷于能够加分的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而非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

完善大学生思想品德奖惩机制应该构建一个以道德行为为主要标准的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道德素质纳入对学生的考评范围内,确定其在总体评价中相应的权重和分值,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于对道德践行尤其在公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在道德践行方面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产生一定的警戒效应。其次、要建立大学生操行评定档案,将其道德践行情况作为今后职业道德评定和商业信用评定的依据,提高其不道德行为的社会信誉的成本。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当前大学生的公德修养有着重大意义。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第3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学校教育的缺陷: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的倾向, 社会和学校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对思想品德, 基础文明建设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课程设置缺乏新颖性等,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化、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里,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工作效率, 讲效益、重现实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普遍认同,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模式也开始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最敏感和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在社会环境负面影响下, 或多或少的受到感染。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置社会公德于不顾, 造成公德意识淡漠。

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 忽视了社会公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父母或长辈对孩子溺爱娇宠,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缺少必要的公德教育引导。当孩子进入社会时, 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 缺乏公德意识。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意个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优化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对策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强化大学生的公德教育:首先,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课堂, 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上多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具体的道德素质, 比如团队协作、公平竞争、人本观念等等, 使道德知识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在实践课上多组织开展一些道德主题实践活动, 让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先进人物作报告。其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提高自身修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着重加强学风建设, 使大学生形成勤奋读书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遵守秩序、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 使校园文化呈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我们要把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全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大力倡导社会公德, 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 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公民道德建设中去, 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的道德互动, 推动大学生和全民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说, 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人人讲道德、人人懂礼貌的氛围中, 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再次, 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以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和舆论监督多种形式相互配合, 培育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

加强教师道德修养, 发挥教师道德表率作用: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容貌服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 教师要以端正的教育思想、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塑造学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关心学生, 对待学生;率先垂范, 言传身教, 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同时辅导员教师更应不断进行调查研究, 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1]王海英.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0) 2.

[2]葛晨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 2005 (7) .

大学校园社会公德 第4篇

关键词:社会公德社会环境社会监管道德回报

中图分类号:d64/g41

当前,以年青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公德状况令人担忧。从逐渐被社会淡忘的马加爵杀人案到近来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案、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毒害室友案,大学生如此种种,让人们不断反思,我们社会公德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令大学生如此漠视生命,缺乏社会担当?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至关重要。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的提升。

一、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明和道德力量。现代新儒家代表杜维明教授认为,“把儒家思想引入学校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父母所遵循的适当的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并且可以“把他们自己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在复杂的现代世界处理很难的价值问题”。①高校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以充分发挥传统美德对人们的调整、评价和教育功能。

社会公德是一个民族传统道德延续的表现形式,历史上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都会以道德的形式传承延续,以民族心理与习惯准則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先辈不仅创造了优良的美德传统,而且在把这些美德传统运用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富有民族特色的道德故事,它们往往使人们终生受益。寓于传统故事中的优良民族传统以其生动性和通俗性而易于被人接受,对年青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建立道德回报机制

社会公德建设困难重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或者说在某些情况下,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背离。要改变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相背离的现象,必须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道德奉献与回报机制,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环境,使尽道德义务的人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使不尽道德义务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经常出现一些道德评价与道德赏罚的不公的现象,久而久之,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德行成了实践道德的人的负担,而缺德却成了无德之人的通行证。有些人不履行道德义务,欺寡凌弱,但没有人对这种行为加以指责,反而默许。长此以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只需将会被完全破坏。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学生坚守诚信,在考试中坚持独立完成,而有的学生则夹带舞弊、抄袭他人试卷,若对这种想象听之任之,将会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情况,诚信道德得不到遵守。对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他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为广大同学服务,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他们的付出也得不到认可和回报,将使他们服务于同学的热情受到打击,以至于没有谁会再为集体的利益而奔走了。

三、突出社会的舆论引导职能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除了依靠社会公德教育手段外,还必须依靠法律强制和社会舆论手段,需要以法制建设为后盾。在抓好社会公德教育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方面,把社会公德教育同法纪宣传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维护校园公德方面的规章制度,以巩固社会公德教育的成果;在社会舆论方面,相关部门要把握好社会舆论导向,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社会舆论是指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们从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出发,自觉或自发地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表达、交流、传播道德现象和道德行为的评价性看法和倾向的态度。社会舆论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它通过赞誉或谴责,迫使行为当事人接受社会的善恶裁决或准则性命令,从而规范人们的具体行为走向。同时,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抑恶扬善的作用。任何社会舆论,对同一事件或行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这就要求社会必须充分发扬和正确利用先进的社会舆论,促使人们在道德实践中自觉择善弃恶。在大学校园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其对广播、校报的宣传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身边发生的事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世界是一个“万花筒”、“信息库”。其中既有许多有益的道德教育资源,也有各种非道德、反道德及有毒有害信息充斥其间,给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和心灵伤害。因此,必须净化网络环境,给大学生一个文明的网上空间。

完善防范措施,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能对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采取置之不理的“鸵鸟政策”,忽略或轻视青年学生的网络教育问题是危险的,但回避更是行不通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互联网营业场所、电子游艺厅的管理以及严格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劣质文化的传播。因此,建立网络的监察机制,加大打击力度,以遏制日益猖狂的网上犯罪,特别是对于在网上传播淫秽、反动、迷信信息者,要通过法律手段严惩不贷。对网络不文明用语进行规范,引导青年学生文明上网。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协力合作。社会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完善的公共规范和实践空间,它是一切公德教育的基础和背景。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实际,依靠严格的组织、科学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具体实施的,其教育的深刻性和高层次性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个人修养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培育过程中,要做到社会、学校、自我教育有机结合、齐抓共管,才能优势互补,取得成效。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来自社会、学校的公德教育,只有获得大学生自身的认同,才能真正起作用。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潘烈,周燕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0(05)

[4]蒋勇,邱国栋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其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

[5]李晓辉论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理论月刊,2010(09)

[6]席彩云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4)

注释:

①杜维明著新加坡的挑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9页

大学生校园公德情况调查报告 第5篇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 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 基础文明行为失范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不能爱护公共财产,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一、调查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应成为传播校园公德意识和实践校园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校园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校园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美丽和谐的校园。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为下沙高教园区的四所院校的学生,四所学院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共发放问卷80份,平均每所学校20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98。75%。调查对象中,男生有36人,占46%,女生43人,占54%;大一有19人,大二有11人,大三有23人,大四有13人,研一有10人,研二有3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和年级分布都较为均衡。

2、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校园内学生密集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处理: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三、调查的具体内容及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的设计选取了校园内较为常见的违背校园公德现象的行为,共有11个选择题,其中9道单选2道多选,以及1道主观题。具体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如下。

1、问题:你经常闯红灯吗?你对闯红灯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只要过往车辆不是很多就理所当然地闯红灯;B会随大流,大家都闯红灯的时候我也闯;C很少闯红灯,不管自己还是和同学一起。

下沙的校园几乎都分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接两个区的的马路上都有红灯,闯红灯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不小心就会造成交通事故,危机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调查结果显示,在四所学校的总体情况中,44个人选择了很少闯红灯,占55%;25个人选择了随大流,占32%;10个人选择了理所当然地闯红灯,占10%。对闯红灯的反感程度中,6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反感;20%的任选择了不反感;有19%的人选择了非常反感。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大多数对于闯红灯行为是反感的,很少闯,但也有部分觉得无所谓、经常闯,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在大学生中仍不够强。

再对不同学校进行比较,从上图表可以看到,杭师选择很少闯红灯的,理所当然地闯红灯的也只有1个,而其他学校很少闯红灯的数量一致,但是工商理所当然闯红灯的是最多的,占比达25%,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杭师的表现最好,工商的表现较差。

2、问题:你如何看待考试作弊?反感级别是?选项:A予以支持;B坚决反对;C中立

调查结果显示,在四所学校的总体情况中,有44人选择了保持中立态度,占55%;有33人选择了坚决反对,占42%,有2人选择了予以支持,占3%。而在对该问题的反感级别上,43%的人选择了不反感,34%的人选择了有点反感,23%的人选择了不反感。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作弊行为是抱着中立、无所谓的态度的。说明作弊现象在学生群中比较常见,学生已经对此不文明现象淡然视之。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选择坚决反对的,工商最多,杭师最少;选择中立的,工商最少,其他三所学校最多;选择支持的,杭师和计量分别有一个。此数据表明工商的作弊现象比较少,表现较良好,其他三所学校差不多。

3、你爱惜校园的公共财产吗?在使用学校的免费资源如卫生纸的时候会有浪费行为吗?反感级别是?A反正是公家的,想用多少用多少,无所谓;B偶尔会浪费,但有时会注意;C很注意爱惜公共财物,不管是不是自己的。

结果显示,选择偶尔会浪费的有45人,占57%;选择很爱惜公共财物的,有33人,占42%;选择想用多少用多的,有1人,占1%。而对浪费公共资源的反感级别上,有50%的人选择有点反感,有34%的人选择非常反感,有16%的人选择无所谓。以上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应该爱惜公共财产与珍惜公共资源,但仍有部分人对此抱无谓态度,校园中仍存在该不良现象。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选择很注意爱护公共财物的,财经和杭师最多,计量最少;选择偶尔浪费的,计量是最多,杭师最少。但选择理所当然地浪费的,杭师有一个,而其他学校没有。这说明了计量的浪费现象是相对严重的,而其他三所学校的情况相差不大。

4、你会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吗?对该行为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

结果显示,有50个、占63%的人选择从不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有23个、占23%的任选择偶尔,有6个、占8%的任选择经常。从反感程度看,有55%的人选择非常反感,有31%的人选择有点反感,有14%的人选择不反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不存在该不文明行为,但仍有小部分人在图书馆的书上写或画,该行为也是破坏公共财产的表现。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看,工商选择从不在图书馆的书上写和画的最多,财经和杭师最少;只有财经没有人选经常,而其他三所学校都有2个人选经常。说明工商在这点上表现是比较好的,而财经表现最差。

5、你厌恶其他人说脏话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厌恶;B无所谓;C自己也说。

结果显示,选择厌恶的有44个人,占55%;选择无所谓的有27个人,占34%;选择自己也说的有9人,占11%。在反感级别上,认为有点反感的最多,占51%,非常反感的也占到26%,而无所谓的占到23%。数据表明说脏话的现象比较少,大家对该不良现象比较反感。但这跟我们平时的真实状况有出入,现实中说脏话的同学不在少数,原因或许是学生认为有些用词很多人都说,已经不属于“脏话”的范围。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看,财经和杭师对说脏话反感的最多,计量最少,而选自己也说的四所学校情况相差不大,都只有2到3个。说明该行为上,杭师表现略好一点,计量表现略差一点。

6、上课、自习室或听讲座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码?对不调静音的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会。

结果显示,有65个人、82%的比例会经常把收集调成振动或静音;有11个人,14%的比例偶尔调成振动或静音;有3个人,4%的比例选择从不会。在反感级别上,41%的人对此有点反感,40%的人对此非常反感,19%的人对此无所谓。上课或开户手机铃声响,不但会打断老师讲课或会议的节奏,也影响同学们听课或开会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这种不良现象是反感的。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工商、财经、杭师三所学校情况差不多,而计量学院的经常调静音的最少、从不调静音的最多,在该行为上表现最差。

7、你在图书馆里或教室用书占位置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B偶尔;C从不会。

图书馆或教室的座位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供全校师生使用。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还占着座位不给别人使用,那就是违背校园公德的表现了,尤其是一些为了独占一张大桌子而占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人、63%的比例是偶尔占座,而有21个人、27%的比例选择经常占座,仅有8个人、10%的比例选择从不会占座。在反感级别上,43%的人选择有点反感,38%的人觉得非常反感,19%的人认为无所谓。说明即使大部分同学反感占座,但占座现象仍普遍存在。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工商经常占座的人比较多,计量的比较少;从不占座的计量最少,其余三所学校人数相当。说明在这点上,计量的表现较好,工商的表现较差。

8、当其他同学在自习时,你会在图书馆、教室里接电话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会;B不会;C看情况。

图书馆、教室是上自习、上课的地方,在里面接电话,会严重影响到他人学习,属于违背校园公德的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50个人、占63%的比例选择不会在图书馆、教室里接电话;20个人、占26%的比例选择会看情况;9个人、占11%的比例选择会。而在反感程度上,47%的人有点反感,40%的人非常反感,说明绝大部分人对此还是反感的。

从不同学校的对比来看,选择不会的,财经最少,其他学校相差不大;选择会的,四所学校也差不多,选择看情况的,财经最多。从这里看,四所学校出现这种现象的情况是没多大的差异的。

9、你习惯上课或者开会迟到吗?反感级别是?选项:A经常迟到;B有特殊原因时会迟到;C几乎不迟到。

迟到是无时间观念的表现,上课迟到会扰乱课堂的秩序,也是对老师的不尊敬。开会迟到也许会造成会议推迟,耽误大家时间。从调查数据来看,38个人、占48%的比例选择几乎不迟到,和选择有特殊原因时会迟到的人数是一样的,有3个人选择经常迟到。对此的反感级别,有点反感的占63%,无所谓的占23%,非常反感的占14%。说明经常迟到的还是很少的,很多人也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因此对此行为有点反感。但因为在校园内迟到没有惩罚,不像在公司时迟到会扣工资,没有外在约束,因此迟到现象也不在少数。

在对不同学校的比较中,可以看到选择几乎不迟到的,计量最少,工商、财经最多;选择经常迟到的,工商、财经、计量都有一个,杭师没有;选择有特殊原因会迟到的,计量最多,杭师次之。这表明在此现象中,计量表现得较差,工商和财经的结果一致。

10、【多选】你认为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选项:A学生个人素质差,自我约束弱,明知故犯;B学校管理制度问题,缺乏约束;C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

校园中违背公德的现象屡见不鲜,那学生们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45%的比例选择了是因为学生个人素质差,自我约束弱;36%的比例选择了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是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有19%的比例选择了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原因。

在对不同学校的调查中,认为是学生个人原因的,计量最少,其他三所学校的数量一样;认为是学校管理制度原因的,财经最多,杭师最少;认为是缺乏正确有力的导向的,财经和计量最多,杭师最少。说明在原因的认识上无法达成一致,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11、【多选】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的作用是什么?选项:A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B对人生具有指导作用;C没有明显的作用。

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43%的比例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没有明显的作用;29%的比例觉得还是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加之判断的,而有28%的比例认为对人生具有指导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对增强学校公德意识是无明显所用的。

在不同学校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认为无明显作用的工商最多,计量最少,从这里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工商的学生的效果最差,对计量的学生效果较好。

12、【主观题】你认为本校最缺乏公德意识的行为是什么?

最后一题设置了一题主观题,以揭示学生眼中最缺乏公德意识的行为,以及对其他存在的违背校园公德的现象进行补充。调查调的结果如下。

(1)有关图书馆和教室的:公共图书随意涂画;图书馆内随意接听电话、大声喧哗、食用有异味的食物(×6);占座(×4);借阅杂志不及时放回;到图书馆发传单;借书长期不看却不还

(2)有关卫生环境的:教室垃圾不带走(×2);乱扔垃圾(×4);随地吐痰(×3);乱扔饭后残余的垃圾;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个人卫生差;完厕不冲水;在教室墙上涂鸦;

(3)有关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资源;开空调不关窗;浪费卫生纸(×4);(4)其他方面:迟到;插队(×2);闯红灯;说脏话(×2);穿着暴露;盗窃(×2);考试不诚信;缺乏诚实、守信;宿舍抽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不懂尊敬别人;情侣太嚣张;情侣在公众形象差;女生打扮太漂亮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校园各种公德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的校园公德仍需要得到增强。

四、校园公德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校园公德观念的缺失

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校园公德行为的形成 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现实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注重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校园公德缺失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但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使得大学生思想素质低、对自我的约束较差,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对其学习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其良好公德意识的形成。

五、关于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意识的建议

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校园公德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生活环境,我们有如下建议: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校园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校园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攻起,带头践行公德规范。

还应该加强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教育。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和校园,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道德教育,不要将一些自私利己、时时提防他人的错误思想教给孩子;作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加强公德教育的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从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第6篇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也急剧的增加;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未来的资源,同时也是将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成为这些之前我们应该做充足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做这些的同时我们要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该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因为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为此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我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特别是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逾趋明显,具体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乐、知足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有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领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和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留着那颗原始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一个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他自主争先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道:“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有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的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正针扎在死亡的边缘正等着我们来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都表示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

早我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着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识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人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喜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要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我们周边的环境也日益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在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有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去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堂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造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学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来不作弊的大学生存在!一般都认为大学生中每次考试中或许多考试中之多至少有一个大学生或在考试中作弊,这明显的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法律法规了解还不够好没有自觉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领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应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

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国家才会进步人们的素质才会有更大的提高。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应大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特别是教育在校大学生及广大青少年积极培养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要以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社会公德才将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只有这样做才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是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才能更好的做好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发扬人,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的形象大使,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发扬下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示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动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态度不端正、试作弊屡禁不止、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示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相互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公共场所财物严重受毁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意识是非常的要。

在我的调查中,部分的大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在回答个人和群体或集体发生矛盾时,49.8%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38.6%的同学选择了兼顾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已、先公后私是,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24.5%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为他人和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同时也随着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代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会有,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也给大学生社会公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上一篇: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下一篇:院校联谊节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