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2024-06-09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精选8篇)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第1篇

颍泉区行流镇三义学校

共青团及少先队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我校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按照《阜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学共青团改革方案>的实施细则》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发展和当代中学生新特点,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全面提升先进性为主要目标,着力推进中学共青团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努力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牢牢把准政治方向。自觉接受、紧紧依靠党对共青团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我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2.主动融入教育大局。围绕我校教育事业改革和人才培养大局彰显共青团的组织特征和特色优势,找准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路径,提升育人价值。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心声,坚持服务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学生。

4.聚焦重点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着重提高我校共青团的先进性和提升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制约中学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5.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我校团委的基础主导作用,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基础团务,活跃基本活动。

三、主要目标

通过改革创新,使我校共青团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先进性得到切实增强,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高。用1-2年的时间,使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实现有序规范,团学比例逐步下降;逐步实现团员先进性、团组织先进性和团的工作先进性显著提升。

四、具体措施

1.完善团学组织制度

校团委设书记一人、副书记两人(教师、学生各一人)、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者协会会长、社团部部长各一人。学校教工团支部由校团委书记兼任书记职务,进一步加强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提高服务青年教职工凝聚力,战斗力。2.改革优化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聘请各班主任为本班少先队辅导员,实行班委会、团支部一套班子制度。团支书可以是班长,或班长担任团支部副书记的职务。团的工作要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学校的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服务教学、又彰显团工作的特色。

3.健全团队衔接机制

我校少先队工作隶属于学校团委负责,在学生未进团组织之前,工作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学校任命优秀青车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隶属学校团委统一管理。我校建立团队QQ群、微信群,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经验交流会或青年讲坛等形式开展团队共建交流活动。

4.加强团组织自身先进性建设

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提高发展团员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制定团员发展规划,强化学校统筹。将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以内。严格按照团章程序和有关规定发展团员,入团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考察,新团员的大会表决、审批、宣誓、教育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三是严格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团支部考察制度,家长谈话制度,入团前要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团课学习。

5.夯实基础团务工作

1)借助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建设中学共青团的信息数据库。

2)实现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

3)完善和加强团员档案管理,建立团员成长档案,并定期进行检查。

4)严肃团的纪律,特别要把团员教育评议与团员团籍注册结合起来。对违反团章规定的团员依章及时处理。

五、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颍泉区行流三义学校团委会研究制定,学校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执行落实。

三义学校团委

2018/11/5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第2篇

近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团教协作、完善团学组织制度、加强先进性建设、中学团委书记岗位专设、控制学生团员比例等举措,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创新。这是继《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后正式出台的第一个共青团改革实施子方案,标志着共青团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根基的关键时期。但一段时间以来,共青团员的称号在中学似乎有些“黯淡”。有些初中学校毕业班的团员比例超过80%,有些高中毕业班超过90%,不少班级甚至“全员入团”。可以说,当前共青团存在的团青不分、团员先进性不足的问题,在一些中学有较明显的表现。团员太多,早入晚入都一样,谁还会积极争取?团员和普通同学没有区别,先进性如何体现?团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从何而来?团的活动弱化、机械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哪能增强?在这个意义上,团建的“第一粒扣子”能不能扣好,团的基干阵地能不能建设好,既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直接决定着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中学共青团在全团居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中学团组织是新形势下全团最重要的团组织,中学共青团改革对全团改革具有固本培元、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中学生团员占全国团员比例超过40%。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中学生或中学毕业生,中学共青团的影响可以体现在每个学生家庭,影响全社会,这是其他基层团组织不可比的。可以说,共青团工作最有利的时期在中学,工作对象和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中学。推进共青团改革,需要抓住中学阶段这个源头和关键,强基固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突出先进性。《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要求,重申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控制团员数量不是目的,提升团员质量和先进性才是根本。一方面,通过调控比例,控制学生团员发展数量,把好入口关,让优秀的进步的学生入团;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团前教育、严格发展标准、规范入团程序提升学生团员发展的质量。

严把入口关只是第一步。团员入团后要更加注重教育和管理,引导团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通过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抓住重要事件节点,开展仪式教育。再比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今年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员彰显先进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尚载体。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第3篇

一、盘点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发展

2009年12月3日, 共青团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四天后, 12月7日, 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在《意见》的指导下, 学校在二级管理的基础上, 成立了校团委和专业部团委。同时团工作也将基层团组织构建和团务规范作为团员意识教育的抓手。经过两年的发展, 校团委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 将“大力发展学生社团,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团员意识教育的又一载体。并在2013年精心扶持了获得全国金奖的“DREAM FLY”啦啦操队, 以此辐射全校60余个基础社团, 12个精品社团。同时成立了“蒲公英志愿者公益联盟”, 并通过“全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志愿服务、曲棍球选拔赛志愿服务以及“关爱夕阳红”“关爱蓝精灵”等一批品牌公益项目的打造, 把学校的团建工作推到台前, 深入青年学生的心中, 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团组织在校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团的十七大的召开, 新一届的校团委班子把团员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放到了“精准定位”团情, “合理布局”团建的思想引领和内涵发展上, 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重要精神融注到团建机制和团员活动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因性施教”解决了团员活动中男女青年性别不对等的问题, 更加科学合理地做出团建规划;“特色团支部”着眼于最小的基层团组织, 把国家层面的精神引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目标, 使团员意识教育不空洞;“专业化社团”创建, 紧扣“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脉搏, 从培养优秀的人的角度, 为青年提供了更多更高的平台。此外, 把握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全国上下营造的“教育”氛围中, 鼓励青年创新活动, 引导青年采取行动, 在相对时空里最大限度地提升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二、目前我校团员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一) 试点推行特色团支部, 引导新青年

1. 渗透团文化, 做“特”最小的基层团组织。

从2012年试点, 到2014年12月启动以来, 从2011级到2015级, 每个团支部结合自身优势, 全面展开创建工作。创建初期要求每个团支部有自己的特色创建项目, 创建名称、创建精神和团支部LOGO。如, 11611“红柳团支部”、12612“李公朴团支部”、13511“捏面人”团支部、14612“奥林匹克团支部”等。要求每个支部要LOGO上墙, 精神成文, 有班歌, 支部园地有活动痕迹。

2. 强化团领导, 选拔培养最“优”的团干部。

每个团支部的创建以学生为主体, 团支书是项目具体执行人, 团支部辅导员做好引导教育。在前期创建、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阶段都要求团支书和支委会通过制作PPT, 做计划书等方式进行现场的评估汇报。这对锻炼学生团干的工作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创新团活动, 打造品牌最“响”的团阵地。

每个团支部自创建开始, 要经历初期、中期、终期三次评估, 团支部在这段时间里, 认定项目创建的方向, 制定出长效合理、分步推进的活动方案, 能依据活动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富有特色、勇于创新的主题团日活动, 能对活动及时宣传, 提高影响力和参与度, 在校园中起到示范作用。目前, 2013级团支部已通过了终期评估并举行了授牌仪式。这些团日活动涉及方方面面, 有庆祝节日, 关爱老人, 关注环保, 致敬榜样等等。

(二) 因性施教精准定位团情, 服务青年

我校专业门类较多, 学生性别组成在各专业极为不平衡, 突出表现在经贸管理专业部女生占比超过95%, 机械工程专业部男生占比超过97%。这对团活动的校级顶层设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了精准服务于团员青年, 2015年在德育分管校长李辉老师的具体指导下, 校团委提出了“因性施教”的团员意识教育新理念。整合经贸部的“花样女生技能节”推出了“淑女教育”, 调研了机械部男生专业情况, 提出了“机械男子汉教育”。目前, 两项活动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让团建工作有了具体的参考机制和活动着力点。通过专项评选, 一批“花样女生”和“机械男子汉”成为校园明星, 引导了校园正风尚。

(三) 专业社团把脉时代, 培育创新青年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结合团中央关于中职团工作的指导意见, 我校在团建工作中也开始调整发展方向。2015年以来, 校团委在对全校社团调研的基础上, 发现一方面在社团资源配置、师资调配和学生兴趣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另一方面, 学生的创业热情较高, 许多社团的活动作品完全可以再加工后转化为产品。于是, 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打造了建筑装潢专业的“香溢墙绘社”, 该社创始人戚大方同学在2015年的常州市创业大赛中斩获三等奖, 并获创业资金奖励;电气工程专业的“闪电快修”, 该项目同样也获得了市创业大赛三等奖, 并博得众筹公司的青睐;信息工程专业部依托平面设计专业开拓了“武职广告”, 承接校内外广告制作印刷业务, 已开始盈利;新创建的“OTO武职电商孵化中心”则为作业作品转化为产品, 即面向市场销售搭建了平台。同时, 2016年12月起, 创业体验街将陆续面向社会开业销售, 而建设中的学生科创中心“极客梦工厂”也成为学校高水平现代化示范校的重点建设项目。硬件设备到位后, 后续的培养工作将主要由校团委牵头进行, 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并积极制定各项制度。

除此之外, 校团委充分挖掘青年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学生资源, 在重大的节庆和事件纪念日,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并在兼顾传统的黑板报、团刊等宣传阵地的同时, 打造新媒体宣传阵地, 目前平台关注粉丝达8000余人, 信息量为270条。

三、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期规划和思考

意识教育在我看来就是理想信念教育, 是职业素养教育, 是社会化技能教育, 是引导团员青年和非团员青年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听党的话, 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 能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梦”而努力, 并最终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教育过程。它必须有长久的规划和顶层设计, 必须把设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并在行动中充实和完善团员意识教育的体系。

结合我校的实际, 团员意识教育的载体是需要学校党政领导大力支持的, 如设备需要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目前, 依据《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团教协作的推出, 团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越来越被看重, 教育部的许多项目资金能支持团建阵地的建设。但个人仍希望能有团建项目的专项资金, 如江苏省推出的“六个一”团建项目能提供6000元的建设资金, 这将更有利于团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 团员意识教育落实到学校层面是必须细化为具体的项目或者行动方案的, 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或一个阶段的行为。其成果也不会立刻凸显, 必然是长期而缓慢的释放。因此, 学校团工作应当有一定传承, 才能保证团员意识教育的可持续性;必须有一定创新, 才能保证团员意识教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为此我校团委将在上级团委和党政领导的支持下, 继续探索, 继续努力。

摘要:在共青团全团上下深化改革的当下, 回顾学校共青团发展的历程, 有许多可以探讨的问题, 也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力求用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实际的操作中总结得失, 以期让共青团组织真正做到“凝聚青年, 服务大局, 当好桥梁, 从严治团”。

关键词:创新,共青团,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戴璇.浅谈共青团工作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J].才智, 2012 (30) .

共青团启动全面改革 第4篇

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

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对团中央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意味着,作为中共助手和后备军的中国共青团,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大幕。

该《方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共青团组织与青年脱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主要是中央第二巡视组在对团中央的巡视报告中提出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四化”的问题。

改革方案历经高层多次讨论

对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系统进行改革,是本届中共中央酝酿已久的事情,其中有一个逐步细化和落地的过程。

2013年6月17日至20日,中国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等七常委全部出席开幕式。6月20日,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对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团的干部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受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习近平还说,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2014年12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了群团工作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有的群团组织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的现象;群团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

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七常委出席。由中共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群团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要高度注意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题,更多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

2015年10月30日,中央第二巡视组进驻团中央。12月29日,该巡视组拿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巡视报告。其中提到“党的领导弱化,学习传达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不够深入”;“‘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仍然存在”;“党建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委、纪委未按时换届,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为他人伪造预备党员身份”;“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定不严,对直属单位监管不到位。”

团中央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2015年年初,即《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下发后不久,团中央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组,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调研和30个重点课题的专项论证,其间听取了5000余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团干部和团员的意见建议,起草了方案初稿。

2015年7月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团中央又根据会议精神,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征求了团中央委员、各省级团委的意见,形成了方案送审稿。

在这一过程中,该《方案》借鉴了全国总工会、上海市、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的经验。

2016年,该《方案》先后经过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按照中央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方案终稿,并以中办的名义印发。

团中央有关负责人说,在方案起草过程中,中央改革办数次审阅方案,提出了很多修改的建议;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报告对方案的形成启发很大;参加改革方案协调会的中央有关部委,也提出了修改的意见。

“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工作,其改革从十八大之后经历了中共最高决策层的多次讨论、研究和指导,规格之高可见一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四化”引发的问题

共青团“四化”的出现并非偶然。

团中央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共建政前,共青团组织为提高效率,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中共建政后,开始采用科层化,建立起从中央至乡镇的五级团组织,行政化由此肇始。

共青团“机关化”与“行政化”进一步加剧,是在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出现下降,但各级团组织仍是中共选拔干部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团中央和省市级团委的负责人,由于具备年龄优势,经过其他岗位锻炼后,成为省部级或以上级别干部的机会往往更大。很多曾在团中央工作的干部,后来成为了省部级官员,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这一背景下,有些团的干部开始只“往上看”,却与基层的青年脱离。南宁原市委书记余远辉(2015年5月落马)在任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时,被人形容为“眼睛只往上看,对他升官无益的人,他都不正眼看一下”。

在针对中央巡视结果的整改报告中,团中央承认,一些机关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指导推动工作,甚至出现“下基层人去心没去,对青年的困难和需求无心解决”等问题。

吴庆认为,2000年后,受“后备干部”的路径刺激,团组织机关化与行政化愈发明显。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开始施行,专职团干部大多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受此影响,部分团干部的年轻优势愈加明显,官僚习气也与日俱增。

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就引起了团中央的重视,并在团代会报告中有所体现。2003年的共青团十五大提到,团干部联系青年不够,工作浮躁;2008年团的十六大提到团干部的短期行为;2013年团的十七大又提出团干部联系青年、融入青年不够。但此后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贵族化”针对的是团组织“重精英、轻草根,代表性不足、覆盖面不广”。

其“重精英”的特点,还催生了一些“交际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原常务副主席潘逸阳,2014年9月接受组织调查,他当过广东团省委书记,出任这一职务时他刚刚34岁。潘交际能力很强,“朋友”很多,为了“友情”,他曾为别人经营企业提供便利。

河北省委原组织部长梁滨2014年11月落马,他曾在山西团组织工作16年。据《财新》报道,梁滨擅长迎来送往、搞人际关系。用一位山西官员的话说,梁滨人际关系能力强,在山西官场左右逢源,几无对手。

“娱乐化”针对的问题,是“有的团组织在活动中迎合青年多、引领青年少,思想工作没有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娱乐化”的出现,反映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思想教育的乏力。互联网出现后,青年的价值观念愈发多元化,而基层团组织创新不够,很难跟得上这种变化,于是被迫用“娱乐化”手段来迎合青年,却失去了对青年的政治引导。

在廉思看来,共青团组织的“机关化”,化远了与青年的友谊;“行政化”,化掉了与青年的联系;“贵族化”,化褪了团干部的本色;“娱乐化”,则化来了团干部的奢靡。

团中央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群团组织的共青团,本来是青年之家,结果却成了衙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各级团干部本来是青年的朋友,结果变成了青年“领袖”,身居庙堂,高高在上,官派十足。

“团干部成了官,遑论做青年友,团组织脱离了青年,遑论赢得青年?”在去年7月份的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批评共青团处于“高位截瘫”,若不奋起直追,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如果共青团再不奋起直追,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有人曾经对这种“边缘化”做出解读:被党政边缘化,是因为共青团在社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被青年边缘化,是因为共青团虽然是群众组织,但是在群众中处于边缘,端着官架子,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

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中办公布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廉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改革不同以往之处,在于不再零敲碎打,修修补补,而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方案》称,这次改革将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加大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方案》方向比较明确,抓组织、抓干部、抓工作和活动、抓环境,有的要求非常具体,给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吴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前三条是提给团中央的,最后一条是提给党委和政府的,团要大力改革和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同样重要。

在吴庆看来,中共中央对团机构的改革的政治意图,就是通过强力助推,让团组织重新广泛联系青年,将青年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执政党周围。

很多人注意到,《方案》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这一写入党章的定位没变,并将共青团改革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范围。

吴庆说,这次改革在精减机关行政编制方面步子迈得最大,意图扭转五级团组织呈倒“金字塔”型的现状,让资源向基层集中。

《方案》提出,改革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实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团中央精减机关行政编制,补充相应数量的挂职干部,带动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减编制、充实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

2015年9月7日,团中央和31个团省(区、市)委的首批386名干部抵达派驻县(区),这标志着团中央和团省(区、市)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部署,团中央、团省(区、市)委除少数内部管理岗位外的共约1600名干部,在两年内分四批每批选派1/4的干部派驻到县(区)团委工作4个月,长期坚持,形成制度,使下沉基层成为团的领导机关干部的工作常态。

首批下沉基层的386名干部中,局级干部48名,处级干部180名,科级及以下干部158名。他们的工作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

《方案》还规定,要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在团组织中的比例,团代会代表、团中央委员要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到2018年团十八大召开时,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中央委员会、团中央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代表的比例,要分别不低于70%、50%和25%。

对于一线代表人比例的设定,吴庆的看法是,数字是一回事,还要真正有代表性。要选拔一些在青年中有代表性、议政能力强的人参加,真正在代表大会上反映青年的呼声。“一定要防止虽‘数字满足却‘鸦鹊无声的情况。”

《方案》还提出,要改进机关干部选任交流,注重人岗相适,不搞年龄层层递减,从严选拔专职干部,挂职、兼职干部在机关所任职务从工作需要出发,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

前述团中央不具名人士证实,首批近80名挂职干部已经确定,不日即奔赴挂职机构开展工作。

这次改革从优化干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角度,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改革后,团中央机关挂职、兼职干部的比例均达到42%以上。一大批挂职、兼职干部的加入,将大大优化团中央机关干部的结构。

吴庆认为,解决人的问题最为重要,也是难题。“合格的干部有了,其他的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在工作机制方面,《方案》提出了“8+4”和“4+1”工作机制。前者指每年50%的干部在机关工作8个月,在区县团委工作4个月;后者指在岗干部每周在机关工作4天,在基层单位工作1天。

另外,还有一个“1+100”联系青年的制度,即要求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

吴庆说,这些量化的工作目标,意味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工作压力不小。“当代青年有其独特的时代性,80后、90后、00后的行为方式、语言沟通方式、价值取向等各自呈现不同的特征,基层团组织无疑要花大力气研究,才能有效对接,不被排斥。”

吴庆说,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方案》的目标,但基层团组织则要克服很多困难,特别是与其他社会组织“抢人”。

面临的一些难题

在这一轮改革中,团中央在机关新设青年发展部、基层组织建设部、社会联络部,统筹青年发展、联络社会各青年阶层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吴庆认为,随着青年的流动,那种把青年按地域分类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改革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这次改革,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基层工作力量和资源的不足。在工作力量方面,《方案》给出的思路,一是要上级机关的力量下沉,二是要大力发展社工和志愿者队伍。

《方案》预期,到2020年,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将达到20万人。

廉思说,20万的目标,令实现青年群体全覆盖的计划显得雄心勃勃。不过,他在做青年的课题中发现,学校、政府、国企、军队、事业单位等体制内青年比较好覆盖,但以流动性为特征的青年阶层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流浪艺人(歌手)等,原来的那套工作方式已经失灵,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吴庆亦认为,新出现的青年阶层,倒逼团中央在组织结构上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他建议,除了原有的机构外,要尽早建立一些服务青年的专业社团,比如青年成才协会、青年读书协会、青年职业发展协会、青年创业社、青年婚恋协会等。

这些协会与团机关组织的关系是,团的机关只负责“掌舵”,这些协会则负责“划桨”。分析认为,这将有效规避此前命令式的、运动式的工作方式带来的对抗与排斥,增加团组织的亲和力,真正把青年聚拢在一起。

但要推进团组织的改革,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吴庆说,首要的困难是基层团组织的力量问题。他说,当前基层团组织比较薄弱,越到下面人越少。如果没有人,各项改革还是无法落地。

另外,作为一个拥有五级组织、30多个省级单位的庞大机构,能否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团组织的功能加以区分,分类指导,也是个疑问。

另外,团组织能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它的发展计划,也是一个问题。当前,团组织由行政化动员向群众化动员的改革稍显缓慢,团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社会和民众之间还有距离,需要加快改革速度。

团组织还有一个如何激活自身资源的问题。如何利用团的国际资源激活国内资源?大学团如何支持中学团和少年团?城市团如何帮助农村团?这些问题,尚未有可复制的经验可循。

还有一个问题是组织品牌问题。多年以来,团组织一直存在资源分散的问题,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有品牌的不是很多。一些老的品牌如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在体制内还叫得响,在社会层面却已逐渐式微。

此外,团组织的改革还存在着绩效考核僵化、不成体系,以及组织创新缺乏朝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共青团的改革就难见大的成效。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第5篇

第1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2008年2月14日

2008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2008年共青团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服务大学生成才就业为重点,深化“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逐步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进一步巩固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和建设实现新发展。

一、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中央8号、16号文件为指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利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北京奥运会、迎接团的十六大召开等 — 1 —

契机,继续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争做新一代”主题教育,采取生动有效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与祖国共奋进,自觉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深化中学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点面结合、注重普及”的原则,着眼于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深化“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在“五四”、“十一”前后举行“迈入青春门”仪式、成人宣誓仪式,集中组织适龄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3.树立和宣传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团中央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励基金”、“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的示范导向作用,评选表彰一批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典型,为大中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各地各高校团组织要重视并加强优秀学生典型的发现、推荐、表彰和宣传工作。要改进评选方式,进一步发挥网络的作用,扩大优秀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大批青年学生骨干

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各高校团委为工作主体,加大力度,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努力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骨干。

—2 —

1.构建全国、省级、高校三级联动的培养格局。团中央面向全国主要高校招收20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骨干,举办第二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各省级团委在去年启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项目和载体。重点推动“培养工程”在各高校的普及和规范,普遍建立“培养工程”种子库,把各类优秀学生骨干纳入培养范围,建档立册,跟踪培养。实行自上而下的备案制和自下而上的推荐制,三级联动,分层推进。

2.进一步改进培养方式、完善保障体系。着眼于增强“培养工程”对学生骨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同时为学生骨干参与对外交流、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辅导教师队伍,完善辅导教材体系,确立一批培养基地。建立对学生骨干培养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学生骨干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主动争取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支持,形成推动“培养工程”的合力。

三、不断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大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科技、校园文化等活动,积极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1.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等“四环节”和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3 —

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板块”的总体要求,结合各高校团的工作的实际,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逐步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形成“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形载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求职就业。以促进中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操作模式,推广成功经验。

2.广泛开展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结合“三下乡”活动到基层开展挂职、就业实习等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志愿中国?人文奥运”活动。进一步探索中学生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3.完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总结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成果和经验,启动第十一届竞赛的筹备工作。筹办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挑战杯”技能创新大赛。开展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和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完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工作格局。

4.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启动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开展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组织大学生校园歌手比赛和校园文化系列论坛,把校园文化节办成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和大学生青春风采的缤纷舞台。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中学生课余生活。—4 —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组织各类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5.积极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组织报告团、座谈会、励志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觉面向基层就业。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就业见习、实习活动,聘请“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深入高校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辅导。组织开展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努力为大学生创业开辟更多途径、创造更好条件。

四、切实关心和帮助困难学生,积极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充分履行共青团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慰问和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等形式,为更多学生提供资助。继续评选“大学生自强之星”,激励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举办第五届“5〃25”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编写发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手册》。充分发挥网络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

3.代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学生事务的决策,拓宽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密切 — 5 —

关注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做好诉求反映工作。指导学生会组织依法有序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4.积极做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高度重视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的校园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校园舆情分析监测等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学校团的自身建设

充分认识学校共青团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坚持巩固与创新并重的原则,着眼长远,大力推进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

1.加强普通中学和高校团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做好团员发展、团员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依托中学生团校加强中学团员教育。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的试点工作。高校要进一步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活跃班级团支部工作,同时探索新的建团模式,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依托大学生业余党校,加大推优入党工作力度,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民办和职业院校团的建设。民办高校团的建设要填补空白点,形成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组织建设体系。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团的建设的意见,推广民办高校团建工作经验。推动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团组织实行结对互助。规范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团的建设,积极探索符合职业学生特点的团的工作—6 —的新路子。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制订学校团干部培训规划,利用各级团校等培训机构开办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广大学校团干部进一步掌握团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完善学校团学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团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4.加强学联、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联、学生会的指导,增强工作活力及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巩固在学生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召开全国学联第二十四届第三次全委会。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意见,引导其规范发展,纳入团委、学生会工作格局。加大学联组织与港澳台学生组织及国外学生组织的交流,以对港澳台交流为重点,认真实施相关工作项目,积极拓展新的交流渠道。

学校共青团活动方案 第6篇

主题:三月春风伴我行

活动时间:2013年3月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利用2月28日的国旗下的讲话对“三月春风伴我行”主题活动宣传。

2、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新星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

3、“校园之声”广播站配合宣传志愿者精神、报道校内外志愿者先进事迹,营造活动氛围。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播撒爱心之春风:(1)各班在3月4日前出好一期“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板报。(2)各班召开一次以“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班会(3)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把筹集到的捐款用于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①在3月7日上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捐资助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②3月8日-3月11日,教师以级为单位进行募捐;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募捐,在3月11日前捐款汇总到团委。③3月7日-3月11日,公布《丰沟小学“爱心助学”基金实施方案》,有需要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各年级按方案审核提出申请的学生。④3月16日-3月20日,公示受助学生名单。⑤3月21日下午班会课举行“爱心助学,拥抱阳光”助学金发放仪式。

2、进取奉献之春风(1)各班召开一次以“全心进取,真心奉献”

为主题的班会课。(2)3月5日学生会组织一次“三月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敬老助残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打扫卫生,与老人们谈心。(3)立足学习开展“互助一帮一”活动,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文明礼仪之春风(1)各班召开一次以“讲文明、懂礼仪,净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2)加强“三礼”教育,包括课堂礼仪、师生间礼仪和同学间礼仪,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与一切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3月底,活动结束后,各班团支部进行总结,并把好人好事、活动记录资料、活动的总结上交校团委。2、4月初,学校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各班要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开展活动。

2、提高安全意识,各项活动开展前要做好安全教育。

3、各班团支部要收集好各类资料(最好有照片资料)并以新闻稿的形式及时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学校共青团活动方案 第7篇

为结合我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学生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行动中提升境界,在中传播文明,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学校团委决定在三月份组织开展“三月春风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并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三月春风伴我行

二、活动时间:3月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利用2月28日的国旗下的讲话对“三月春风伴我行”主题活动宣传。

2、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新星报等宣传阵地,开展宣传活动。

3、“校园之声”广播站配合宣传志愿者精神、报道校内外志愿者先进,营造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播撒爱心之春风:

(1)各班在3月4日前出好一期“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板报。

(2)各班召开一次以“三月春风暖人心”为主题的班会

(3)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把筹集到的捐款用于资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①在3月7日上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捐资助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

②3月8日-3月11日,教师以级为单位进行募捐;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募捐,在3月11日前捐款汇总到团委。

③3月7日-3月11日,公布《新圩中学“爱心助学”基金实施方案》,有需要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各年级按方案审核提出申请的`学生。

④3月16日-3月20日,公示受助学生名单。

⑤3月21日下午班会课举行“爱心助学,拥抱阳光”助学金发放仪式。

2、进取奉献之春风

(1)各班召开一次以“全心进取,真心奉献”为主题的班会课。

(2)3月5日学生会组织一次“三月我们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敬老助残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打扫卫生,与老人们谈心。

(3)立足学习开展“互助一帮一”活动 ,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

3、文明礼仪之春风

(1)各班召开一次以“讲文明、懂礼仪,净化校园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

(2)加强“三礼”教育,包括课堂礼仪、师生间礼仪和同学间礼仪,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与一切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3月底,活动结束后,各班团支部进行总结,并把好人好事、活动记录资料、活动的总结上交校团委。

2、4月初,学校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各班要积极配合学校团委开展活动。

2、提高安全意识,各项活动开展前要做好安全教育。

3、各班团支部要收集好各类资料(最好有照片资料)并以新闻稿的形式及时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进行宣传,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

学校共青团改革举措 第8篇

一、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

1. 办学层次的提高,为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中专与大专,虽是一字之差,但确是办学层次上质的飞跃。大专阶段教育和中专阶段教育的差别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更精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实践水平,这些无疑给升格学校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新课题,也搭建了新平台。共青团组织可以抓住学校发展飞跃的历史契机,在新的办学层面上认真学习老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凝练工作经验、发扬自身优点的同时,重新建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体系,树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理念,促进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教育对象的转变,对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升格后的学校共青团,其工作的对象从初中毕业生转变为高中毕业生,教育对象转变的背后是其学历层次的提升、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对学校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在经历了普通高中三年教育以后,升格后学校招收的新生,不仅年龄上普遍增长了三岁,成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人,更重要的是其心理发展经历了“断乳期”到达成熟期。这就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增添了升格前鲜有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学生团干的选拔、培养方面,因此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

3. 办学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办学层次的提高,带来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大专院校所具备的学校园区集约化、信息来源网络化、办学种类多元化、后勤服务社会化、课余生活多样化、学习时间弹性化等特点,给团组织的职能定位、组织设置、阵地建设、运行机制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改进组织设置增强对青年学生的组织覆盖,如何缓解家庭贫困给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如何引导日益增多的学生社团健康运行、蓬勃发展,诸如此类,都迫切要求升格后学校团组织和各级团干部清醒认识,正确把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出回答。

二、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迎接的挑战

1. 团组织原有的结构体系不能适应大专阶段办学的新要求。

升格前的中等专业学校,其团组织的建构与普通中学几乎没有区别,全校每一个班级团支部的建设与运行由学校团委直接负责。尽管伴随升格前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新校区的拓建,也增设了分校区团委和学生团总支,遴选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团委工作,但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中专阶段办学的层次。而升格后的学校首先要迎接的是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尤其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推广和实行,行政班级正逐渐淡化,学生选课自由度大大增加,原有学生管理模式被打破,这些新情况对于组织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团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其次,以社会化为发展方向的学校后勤改革,使得学生的居住开始分散,生活空间相对开放,学生的思想会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团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学分化、后勤社会化的要求,如果不能尽快建立新的结构体系,团组织的作用必然呈现弱化趋势。

2. 团组织原有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不能适应大专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

相对于思想比较单纯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日趋成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元。他们不只是受到教师的课堂传授和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多方面的影响,业已呈现出较强的独立个性、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升格后学校共青团组织无视教育对象的转变,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或者创新的步伐落后于教育对象转变后的新变化,依然沿用对待初中生的教育方式,必然会违背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共青团工作的宗旨,也会制约学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3. 团组织原有的工作内容不适应大专阶段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共青团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日益增多的学生自发组织中能否发挥引领作用,关键是看其工作的宗旨和性质能否较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伴随着教育对象层次的提升,高中毕业生们对互联网等传媒的熟练掌握程度一般超过初中毕业生,因此他们对信息的获取会更方便、更快捷,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会更开放、更多元,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需要也会更深层、更丰富,比如心理问题的调试、择业就业的引导、贫困生的帮扶和群团组织的建立等。当然,这些需要的满足绝非共青团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它需要学校其它部门的协作配合。在学校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要摒弃以往中专阶段工作的相对简单化和单一化,更加重视大专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

三、积极应对,化“危”为“机”,构建升格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1. 树立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理念,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创新工作理念,摆脱中专阶段工作方法的束缚和原有经验的禁锢,走出校门虚心学习和掌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与规律,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团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鼓励他们的创新与创造;其次,要转变工作方式。坚持把有利于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和有利于新阶段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作为共青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拘一格、创新形式,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作用,以广大团员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以此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2. 构建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切实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承载量逐渐加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节日益增多,这些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新模式。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注重理论学习,突出学习重点,在组织建设、活动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形成一套适应大专院校团队工作的发展体制;其次,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校级权力和系科权力的关系,改变“等、靠、要”的状况,强化系科团总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特困生、留级生、后进生等特殊群体上,组织开展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活动。

3. 丰富升格后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真正满足青年团员需求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共青团工作的内容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广大团员青年的接受性与认可度,影响到共青团的凝聚力。升格后的共青团工作除了要提高活动数量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活动质量。一是将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依托党团活动,以学生理论兴趣小组、三校一会、团干培训班为载体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的“推优”工作;二是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适合大专阶段学生特点的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学术研究、知识讲座、影视评论等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三是坚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环境的熏陶和影响。通过校园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四是坚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认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中等专业学校升格后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掌握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心目中的优势地位,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就一定能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中攻坚克难、再立新功。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升格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共青团工作要化被动为主动, 找准共青团工作的新坐标, 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 改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 构建新模式, 增添新内容, 做学校的发展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1]廖小明.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2]李世云.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青少年导刊, 2002, (5) .

[3]陈啸吟.专升本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 2005, (3) .

上一篇:七年级上下册地理复习下一篇:温暖八年级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