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2024-06-08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精选9篇)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1篇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课堂记录)

多变的价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

2、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经济活动,感受供求与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等价交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货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答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好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商,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9英寸彩电价格如今已跌破2000元。

问:为什么80年代彩电价格彩电价格昂贵,而90年代后期彩电价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节前几天,很多消费者买月饼送礼,而此时月饼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月饼价格上涨。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问:为什么中秋节前月饼价格上涨,而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润发超市经常搞促销活动,营业员不停地叫,大减价,大甩卖,今天是最后一天抓紧时间。此时很多消费者就去购买了。

问;为什么大润发搞商品促销活动,买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个材料,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中13页的四个镜头。回答:什么因素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镜头一:有时间,气候的因素;镜头二:季节(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

教师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例子。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例子都很正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了?

现在让学生思考材料一、二、三,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很好。80年代国内生产厂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导致彩电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供过于求,导致彩电价格下跌。中秋节前,买月饼人增多,形成供不应求,导致月饼价格上涨,节日后,买的人少了,形成供过于求,导致月饼价格下跌。大润发搞促销,买的人就多了。

总结: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回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增多。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减少。

教师提问:9个大内容提问学生提问教师:0

高认知3个 低认知6个

首先,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层次设置比较合理,能照顾全体的同时提升教学重点。其次,对课堂提问情况的统计,发现学生没有提问,也就是学生的思考围绕着教师的提问在思考,优点是老师的引导恰到好处,缺点是学生的主动思考不能跨越教师的引导,这一点是在今后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教师设问的同时,要让学生全面思考,不受教师局限,也就是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同时,政治素养得到提高。

天津市河北区第二十四中学 王健林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2篇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说教材:

教村地位: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 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

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及开发新产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通过探究、分析这些生活问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依据: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全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如何看待买涨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和归宿,同时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2、教学难点: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依据: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这个矛盾是学生无法通过用表面的思考进行而得到解决的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由于本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决定在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利用漫画和材料以及日常事例为教学创设一定生动活泼的情境,启发学生去思考。学法:比较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法来判断的总结。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情景教学导入新课:先回顾上一节课“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内容,然后采用最近几年来,“市场当中汽车的价格不断下降,买车开车的人不断增多”这一情景,分析引入本框题。让学生分析、总结出其中包含的“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需求的”这一经济学道理。

2、案例对比分析突破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如何影响生活和生产。

案例一:根据对福州永辉超市的调查,超市内大米和青菜是所有上架物品中销售量最为稳定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和起伏基本上不影响当天的销售量。

案例二:福待汽车是中国有车公民中非常喜欢的一款汽车。前不久出产的新款福待蒙迪欧更是从外观上和品质上得到了众人的看赏,但每部将近25万的售价,却让很多中国公民“望车兴叹”。

设问:

(一)案例一和案例二中所涉及的商品有什么性质上的差别

(二)这不同性质的商品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分析下,价格对这两种性质商品需求量度影响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最后总结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程度是有大小之分的。

借用案例二,福特汽车只是众多品牌汽车中的一种,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品牌的车子,导出“替代品的含义”并分析“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

汽车的运动少不了的是对汽油的消耗,如果汽油的价格上升,势必导致汽车的需求量减少,导出“互补品的含义”并分析“价格变动对互为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 互为替代 互为互补 PA(上升)DA(上升)PA(上升)DA(下降)

情景问题讨论法:刚刚过去的牛奶事件,致使在短时间内,市场当中的牛奶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走低,致使众多的产奶企业受到了严重的生存挑战,假设你是这其中一产奶企业的经营者,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在这不断走低的牛奶价格中走出困境?(学生讨论,总结)引导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对一些消费者确实不喜欢的产品及时调节生产规模;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大的降价空间,企业要不断降低自己的成本,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研制开发质量好的新产品,用创新开拓市场

3、列举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师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现象:前几年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可是买的人一样很多啊;而最近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上下房价普通走低,去不见购房热潮

设问:是不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升了人们的购买就一定会减少?生活中有没有反例?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原来买涨不买落,是消费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担心物价一涨再涨,因而在物价上涨时出现了抢购现象;而价格低时人们总是渴望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因而手持货币观望。同价格影响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讲到这里,让学生注意我们在讲消费的一般规律时用的“一般说来”这四个字。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讨论学习了价格变动在一般情况下是如何影响消费需求的,并说明了一些存在的特殊情况的原因。具体说明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不同影响,还分析了互为替代、互补的商品价格变动对对方需要的影响。最后,探计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重要影响 作业:设计两条曲线,来表明价格和需求的一般关系、价格和供给的一般关系

五、说板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3、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商品需求量也减少;反之„„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3篇

一、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应试教育倾向比较突出,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社会教育的现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教育、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有关经济学的问题,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开展社会调查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个性的发展和发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调查是辅助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1. 针对高一学生、教材的特点出发开展社会调查。

现在的高一学生,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独立性和自制力趋于成熟。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对人对事有独立的见解,并逐步开始学会待人处世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及个性特征。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不断探索,追求新知,思考问题时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假设,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勇于探索。但由于缺乏基本理论思维能力、社会经历少,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还不成熟,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主流。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教材而教材,空洞单一地说教,只会使学生缺乏兴趣,更谈不上“信”与“行”。只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去读一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他们接触社会,独立观察思考,判断解决在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他们的行动,达到懂、信、用的统一。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教材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作了宣传,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对外开放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有现实意义。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实际性,教材内容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如消费问题(包括教育消费)等。要正确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 针对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

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及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开展社会调查来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如在讲授第一课《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时,为了使学生学会正确消费,笔者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每月的消费开支情况,以及个人的消费支出占整个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然后讨论谁家的消费是最适度、最合理的。在讲授第二课《社会生产和效益观念》时,笔者利用高一学农时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在村镇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并集体调查本县柘中企业发展情况。在汇报讨论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科技和管理才能求得经济效益的增长。在第三课《剩余劳动与社会进步》教学中,笔者请学生结合本市本县市政建设的有关情况调查,从而体会社会主义剩余劳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讲授第四课《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时,笔者请学生调查收集先富起来的具体个人事例,正确认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重大意义。在讲授第五课《国民财富与纳税意识》时,笔者请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查,来认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保险业的重要性。在讲授第六课《价值规律与经济眼光》时,笔者组织学生对银行、证券交易所调查,了解区分储蓄、债券、股票的特点。在讲授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时,笔者请学生走向市场,就某些商品、商品经营者情况进行调查,来分析为什么在商品销售中,有些人赚钱,有些人亏本。在讲授第八课《对外开放与开放意识》时,笔者让学生结合本县本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情况进行调查,来体会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思考

1. 抓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

社会调查的开展,切忌“放羊式”和“赶鸭式”,必须落实到位。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要有层次地进行,可由教师去联系、安排、落实调查的对象、内容,然后带学生去进行活动;可由教师间接联系,然后请学生带着介绍信去联系、落实和组织;也可全部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想办法外出联系、落实和组织,教师不再跟随。在社会调查组织中,我们感到全部由学生负责,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得到的锻炼更大。

2. 社会调查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是社会调查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社会调查的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内容,质的方面包括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及所取得的效果,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体现;量的方面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次数,完成数量以及其它应该完成的内容,我们采用一人一卡的做法,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等第评价。

摘要:文章指出,政治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特点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水平。

如何让高一思想政治课焕发魅力 第4篇

一、抓住生产力这条主线

高一《思想政治》主要内容是介绍经济学方面的常识。商品、货币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由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一切经济政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实行都要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都是历史范畴,到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后都会消亡,这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在整个高一《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生产力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而且现在的初中课本已经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需要我们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进行补充。

二、全身心地投入备课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为了备好每一节课,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课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制作课件。这一过程是教师备课普遍遵循的过程,但认真做起来,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而这只是备教材。此外,还要备学生,因为我校高一有普通班和重点班,所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基础情况、接受能力、活跃程度等不同,对同一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因材施教。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备课这一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而要把这一工作做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备课,讲课才能胸有成竹。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强吸引力,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如果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这样,我们的政治课堂就会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四、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技巧、风采与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有极大的关系。教师如果用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学生往往会打瞌睡,而用彩色的、动感的语言并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讲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这两个职能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假设自己是老板,学生是我公司的职员。当他们辛苦工作了一个月之后该发工资时,我用夸张的语气并配上肢体动作说:“请你们想象一下三千块钱是多少张一百大钞?脑子里出现了三十张百元大钞没有?还没有?再想象一下!好,这几位同学有了!这表明我现在已经给你们发了三千块钱工资了,你们继续好好干吧!”全班学生大笑,我又用诙谐的语气说:“你们如果遇到这样的老板,一定想炒了他!同样,你去买东西的时候也不能叫售货员想象已经收了你的钱,否则你一定会被当成小偷!所以,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必须是什么样的货币?”学生课后对这一知识点记得很牢,测验考试几乎没有人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引入时政

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谋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往往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所以,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南国早报》中选择一些与课本联系紧密、能有效说明某个经济观点和原理的时政材料,恰当而有目的地引入教学中,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例如,在讲股票对股份有限公司至关重要及股票价格、居民买股票的目的时,我向学生们讲述了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的大牛市,上证综指从最低点998点涨到最高点6124点,自己如何在股票市场赚了十几万元,而后来上证综指飞流直下三千尺,暴跌到两千多点,我又是如何逃过一劫,保存了自己的胜利果实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恨不能马上懂得如何炒股,今后自己也能大赚一笔,在这种求知状态下,我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中股票的相关知识。

此外,我还专门设置了“经济新闻大家谈”栏目。时间是每周第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及本地重要经济新闻及经济数据的公布,每次轮两名同学课前收集新闻材料,上课时到讲台播报,其余同学根据新闻内容,联系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及感受,教师要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要我们牢牢抓住生产力这条主线,全身心地投入备课,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时政,就能使高一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第5篇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

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8、板书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9、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10、层层追问——发散思维。

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11、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12、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 第6篇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单位:××× 教师:××× 时间:2013年3月1日

根据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贯彻落实好学校工作要点精神,制定本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所教班级分三种情况:

8、9班为二红旗班;

10、11班为重点班;

1、2班为普通班。8、9、10、11班上学期教过,情况比较熟悉。

1、2班为本学期新教,情况不熟悉,但能想象到。三种不同情况,要求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本届学生也有相同的地方,层次普遍较低。因此,教学要有足够耐心,要着力夯实基础,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二、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1、圆满完成四个单元共12课的课时教学任务。

2、精心布置和认真批改课时作业,充分利用好资料、报纸等教辅材料,弥补复习课时不足。

3、做好期中、期末及两次月考的复习课教学,认真进行试卷的分析与讲评。

4、坚持以德育为主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业,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

5、加强学生管理。严格课堂教学管理,规范眼保健操,加大夜自习辅导力度。

6、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创新导学案教学模式。

7、完成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科论文的撰写。

8、完成学校、年级组、学科组交给的其它工作。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积极参加班组会,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

四、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

2013年3月1日

高一思想品德政治教学反思 第7篇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3)第二修饰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这表明两层意思: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因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样,我们也就能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了“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外延。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团结—批评—团结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据当年的统计,仍然有28.2%的学生做错。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就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12月10,中国正式成为了WTO的成员。回顾过去,艰难谈判中最大的困难是中美谈判。中国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国。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从而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加入WTO,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兴趣,学法指导,转变角色,激情教学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 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 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 存在一个较陡的级梯, 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 常常在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 学生感到学习吃力, 教师感到教得辛苦, 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来说, 都有一个教学的衔接过渡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也是如此。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杨振宇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密诀在于兴趣。”可见,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 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只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自己要求创新, 不要因循守旧, 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 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 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教师在讲课时, 应根据教材具体内容, 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使学生兴趣盎然。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原理, 应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广阔想象, 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 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 巧设问题情境, 善于驾驭语言技巧, 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成功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学习轻松, 效果很好, 有的学习感到很困难, 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以外, 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 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但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重视得不够。为了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老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忽略学习方法的指导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应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方法, 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 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 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 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 去改进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三、要更新教学理念, 要转变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 画框框。其实不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的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 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 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 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四、教师应该有无限的教学热情

一个好老师不仅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较好的教师素养, 更应该有无限的教学热情。唯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让学生也有不尽的学习热情。激情是课堂生命力所在, 试想一个没有热情的教师怎么可能把他的学生教好呢?人的情绪具有相互感染性, 教师高昂的教学热情一定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自己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舞者”,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在自己的舞台上上演更多更精彩的课,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受学生的欢迎,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不断地研究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他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影响下, 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力求更大的进步。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内驱力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7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困惑:初中阶段很容易得高分的政治学科一下子抓不到头绪甚至很难听懂,政治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作为高一学生的政治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高一新生学习思想政治课。

一、 转变学生观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高中后,有些打算高二选理科的学生,在了解了理科生高三不学思想政治课,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不高后,都认为高一没有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要从高一就让学生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点对今后学理科的学生同样重要。

二、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高一政治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高一入门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四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后,就专门为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学习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你的经济头脑如何”。该探究活动有两个问题。问题一:“假设你是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的管理者,现要为该公园制定游览收费标准(在12美元和8美元中选择)。坐缆车收费多少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多少美元?(需说明定价理由)”问题展示后,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踊跃发言。不少学生认为坐缆车应该比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便宜,理由是坐缆车游览的范围比较小。为此,笔者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在该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糊涂失算,你也如此认为吗?”该问题的答案虽然浅而易见,但也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笔者设置的探究活动由于密切联系实际,并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要求,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该公园游览收费标准定价的合理性:之所以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的收费比坐缆车游览收费还要便宜,是因为游客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需要在公园消费,可以带动公园其他项目的销售,从而达到公园和游客双赢的效果。因此该公园在制定游览收费标准的问题上,不但没有糊涂失算,而且还是大有智慧的。

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领会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通过联系实际的分析,学生不仅知道“经济”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还了解了经济学中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消费的作用,为接下来经济生活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探究活动两个问题的巧妙结合,还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从中深刻体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结合现实设置探究活动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慢慢改变了对政治课的偏见,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

三、 加强学法指导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虽付出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渐渐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政治课的规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远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能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却很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笔者在入门课就指导学生了解整本教材的结构,以及教材每一单元每一部分内容的预习要求。另外针对政治学科理论概念比较多的特点,笔者还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政治概念。由于有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有意识地排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圈画出来,甚至作些批注,将一些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自主复习做好准备。

这样在看、听、思、记、参与的有机结合下,学生听课的效果和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有了实实在在的听课效果,学生才能深刻领会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规律和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有些学生很努力,可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记不住知识,渐渐也就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技巧,强化“背”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关键;要及时复习;对难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散记忆;记忆时可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另一方面,针对政治学科考试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主观题考查方式,教师还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默写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遵循记忆规律,运用教师教授的记忆技巧对课堂上所学的重要原理和观点进行记忆,实践“背”功,并在下一节新课课前5分钟进行堂上默写。

(四)指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学到的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学习任何知识都有一个逐步把知识扩展和加深的过程,这就需我们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对所学的一个个知识点加以整理,将这些知识点置于某个“面”上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对知识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学完一课、一单元或一本书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将知识系统化的要求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指导学生学会解题

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一方面与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解题方法、解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现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对于选择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选择题题干的意思,要注意题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主要”“最”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题肢的表述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思考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将与题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材料分析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步骤往往是这样的:先审清材料、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再明确其运用的原理;最后运用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组织文字时,应先写明原理,后结合材料分点、分段进行论述。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沈德琴.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3(30).

[2]叶红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 2013(5).

[3]牛文斗.高中政治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

上一篇:《生命的力量》好词好句下一篇:《游击队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