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

2024-06-16

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精选5篇)

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 第1篇

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

最近,欧美国家出现一些新的养殖方式,即所谓的福利养殖。从2012年开始欧盟国家就禁止采用传统的笼养方式,而是采用一种笼放结合的模式。东东养鸡联盟的兽医实战专家提示这种模式原本是由可以放开的鸡笼组成。鸡笼向上,鸡进到笼子里头,上午大概在11点左右,下边这块是可以放开的,在这两个笼子之间鸡可以下来,中间有个走道,鸡可以在这两笼子之间的地面上跑,这种模式又叫“Kebrei模式”。

欧盟的蛋鸡栖架饲养模式:东东养鸡联盟兽医实战专家提示最近欧洲又开发了很多新的模式,一种是在舍内多层散养,产蛋有专门的自动产蛋箱;另外一种模式是立体饲养方式,把舍内的空间充分利用,有很多铁杆悬挂在半空中,晚上鸡可以抓住一个铁杆卧在上面休息;还有一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也很高,是散养方式,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包括拣蛋都是自动进入产蛋箱。

荷兰家庭牧场蛋鸡有机养殖模式:东东养鸡联盟的兽医实战专家提示欧洲个别的家庭农场模式,尤其在荷兰一些小规模的一家一户养l 000~10000只鸡的模式跟我国目前的现状比较类似。东东养鸡联盟兽医实战专家提示所谓的有机养殖即在舍外有个运动场可以出来活动,但这种模式对防病等方面就不是很好了。

荷兰最先做的两种散养模式也是适合家庭农场的鸡场。这种方式鸡舍不是一栋挨着一栋排列的,而是上边是圆形建筑,下边建造一个类似船形的建筑,两建筑中间有铁架和一个舍内运动场,运动场的草是人工草皮,鸡可以到室外走动,这个模式我们暂时把它称做“圆形鸡场”。另外一种模式是鸡舍上边有一个遮阳网,下雨的时候把上边的遮阳网铺开,雨就不会直接淋到鸡的身上,也不会有鸡粪被雨冲刷。采用机械通风,在每一个栖架的地方也有一个通风的管道,热风可以往里送,所有有传送带的地方都有这个送风系统,能够保证每只鸡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东东养鸡联盟的兽医实战专家提示这种设施国内很显然从环境控制的角度没有跟上,舍内的通风系统做不到,会有很大的问题,很多病都是跟通风有关系的。发达国家蛋鸡养殖与环境控制新趋势

美国蛋鸡养殖设施与通风系统:美国过去的蛋鸡养殖主要是高床笼养模式。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的蛋鸡养殖基本上就转化成密闭养殖,开放式养殖越来越少。过去通常情况下鸡粪都在下层,风从屋顶顺着鸡笼吹到鸡粪上,再从鸡舍两头横向排风,这是一种传统模式。现代新建的场基本上都是叠层笼养,叠层笼养在我国一般有6~8层,美国最高可以达到12层。国外叠层笼养通风设备系统是不可缺少的。每个鸡舍都有一个大型的风机用管道模式送风,在鸡笼之间又有小的管道送风,所有的鸡笼都在传送带上层。东东养鸡联盟的兽医实战专家提示国外所有的叠层笼养哪怕是4层笼养也必然有这个系统,而我国的设备厂都把这个系统给忽略了,这是通风系统存在的环境控制问题。

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 第2篇

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促进秸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及消除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全球,农民曾经或仍在将焚烧作为田间处理秸秆的方法之一[1,2,3,4],鉴于其危害性,国外发达国家并不鼓励这种做法[5,6]。秸秆还田作为秸秆资源利用中最经济且可持续的方式,现在在很多地区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

秸秆还田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和菌糠还田等。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还田的基本方式,同时与秸秆直接还田相关的耕作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本文通过对欧美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与秸秆还田陪肥等文献的研究,汇总出欧美国家的主要耕作方式及其特点,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欧美国家现行主要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

1.1 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它是相对于铧式犁耕作、凿型犁耕作和圆盘耙耕作等传统耕作方式而言的。经过多年研究,美国科学家认为传统耕作方式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使土壤缺乏抗旱保墒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并由此逐步创立了以秸秆、残茬覆盖和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其现已发展成为欧美国家主流的耕作制度[7]。

传统耕作是指作物种植后的土表秸秆覆盖率小于30%的任何耕作类型,包括铧式犁耕作、其他强度耕作和遍数较多的耕作等[8]。保护性耕作是指作物种植后的土表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包括30%)的任何耕作方式[8],包括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和少耕等。

1.2 传统耕作与秸秆还田

1.2.1 铧式犁耕作与秸秆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全部或部分秸秆留在地表,进行铧式犁翻耕(深度为25~35cm),然后再进行一遍以上的圆盘耙(旋转耙或其他耙具)耙地(深度10cm左右)以备播种[9,10]。

犁耕后土表秸秆残留比例一般在10%以下,能够将秸秆翻埋到土壤深部,不仅可以减少病虫草害,而且能够平整农田,是各种耕作方式中加快秸秆分解的最佳选择[11]。该耕作方式能够提高土温,干化土壤,较适用于排水差的土壤(若是单季作物,最好在秋季进行铧式犁犁耕,待春季再整地),但对于排水良好的土壤易造成水分损失[12]。秸秆犁耕还田使得土壤容重较其他耕作方式低[9],但土壤暴露易造成侵蚀,并可能降低土壤质量和农业产量。

1.2.2 凿型犁耕作与秸秆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全部或部分秸秆留在地表,用凿型犁对农田进行凿耕(深度20~25cm),然后再进行一遍以上的圆盘耙(或旋转耙)耙地和(或)中耕机耕作(深度10cm左右)以备播种[13,14]。

与铧式犁耕作不同的是,凿型犁耕作后秸秆残留比例在25%~75%之间,能有效地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该耕作方式土壤保水性较差[15],但对土壤侵蚀的控制比铧式犁耕作强。与铧式犁耕作相同的是,该耕作方式也较适用于排水差的土壤,若是单季作物,最好在秋季进行凿耕,待春季再整地。

1.2.3 圆盘耙耕作与秸秆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全部或部分秸秆留在地表,用圆盘耙(双行圆盘耙或偏置圆盘耙)进行两遍耙耕。第1次耙耕较深,以10~20cm为宜;第2次进行浅层耙地,深度10cm左右,也可以利用中耕方式代替第二遍耙耕[16,17]。

圆盘耙耕作地表秸秆残留量与凿型犁耕作大致相同,残留比例也在25%~75%之间。该耕作方式较适用于轻中质地、排水较好的土壤。其缺点在于耕作深度较浅,若多年采用该耕作方式,则会造成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变硬。若在湿土地应用该方法,问题会变得更严重[18]。

需要指出的是:就传统耕作而言,若秸秆量大(如玉米秸秆等),在对其进行翻耕或凿耕还田时,应尽可能进行秸秆粉碎,以免堵塞犁具或使后茬农作物不易着根。

1.3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

1.3.1 免耕与秸秆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留在地表不进行任何耕作(不包括秸秆粉碎或施肥等),用直播机进行播种[19,20]。

从收获到播种,除了施肥外土壤不受任何干扰。秸秆粉碎后对地表进行全覆盖,土壤侵蚀控制力强,但会造成土壤温度较低和土壤湿度较高,进而影响到作物出苗率和出苗时间[21],因此在播种时要适量地增加播种量。一般来说,在土壤排水好和气候较温暖的条件下,尤其对于作物轮作,免耕具有较强的优势[22]。Dam[9]等人试验表明,在无秸秆覆盖的条件下,长期进行免耕播种将导致土壤容重明显较高于其他耕作方式。免耕播种虽然可显著降低能耗和机械作业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成本。

1.3.2 带状耕作与秸秆还田

在秋耕或春耕季节,用带状耕作机对覆盖秸秆的农田进行带状耕作,耕作宽度为10~30cm,耕作深度为15~20cm[23,24]。带状耕作机由凿、波纹犁刀或镇压圆盘、秸秆犁刀等组成。凿两侧的两个波纹犁刀(或两个镇压圆盘)将松动的土壤控制在带状耕作区域内,形成8~20cm高的田垄。播种直接在田垄上进行。为了避免秸秆堵塞耕具,在凿的前端一般装有用于切断秸秆的圆形犁刀。

带状耕作是在非翻耕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耕作方法,土表秸秆残留比例可达60%~75%。该耕作方式能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侵蚀,改善野生生物的适宜环境[25]。垄状播种带表土外露,有利于早春土壤蒸发和土温增加,提高作物出苗率,因此该耕作方式在排水较差的土壤上比免耕播种有竞争优势[24]。其缺点在于不适合条播作物,而且在无秸秆覆盖的带状区土壤蒸发较快,还易发生土壤侵蚀[23]。带状耕作适宜种植玉米、大豆和棉花等多种作物,并根据农作物需求来确定带间距。

1.3.3 垄作与秸秆还田

垄作是指在高于地面的土垄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甘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在首次垄作前,先用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形成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垄的高低、垄距与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

垄作的秸秆还田方式是在作物收获后,将粉碎的秸秆留在垄沟,待到次年春播时将作物种植在垄台上。春播过程中垄高会降低3~5cm,需利用行间中耕机进行垄高提升作业,使其达到10~20cm[8,26]。

垄台上无秸秆覆盖且有高度优势,垄作地表面积与平地相比明显增加,土壤升温和干化比较迅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该耕作方式仅对部分土表进行耕作,40%~60%的秸秆留在垄沟[27],可有效防治水土侵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提高,适用于大多数土壤类型和多种作物[23],但不适用于小粒的谷物作物[28]。垄作的实施需要农场改变很多传统做法,如农药和化肥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耕作和播种机械的改进等[29],因而不利于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1.3.4 少耕(或最少量耕作)

少耕是指一种缩小土壤耕耘面积或减少耕耘次数的耕作制度。少耕与免耕的差别在于前者在作物生长期间一般还要进行一次或两次耕作,而后者则完全利用除草剂控制杂草,在作物生长期间不进行任何耕作。O.A. Opara-Nadi认为,少耕是指除以上提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外的、作物种植后土表秸秆覆盖率为30%以上的耕作类型[30]。

少耕能够增加土表秸秆残留量,在作物休耕期可减少土壤侵蚀。若出苗良好,虫草害控制得当,少耕则也可得到稳定的产量[31]。与免耕相同的是,长期的少耕能够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因而能够在地表保护和储存有机质[32],但也有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传统耕作没有明显差别[33]。

2 欧美主要国家耕作结构发展变化

由于秸秆对土壤的培肥、改良和保护等综合作用,欧美国家的耕作方式变化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结合日趋紧密,保护性耕作逐步得以推广应用。整体而言,北美的保护性耕作发展要领先于欧洲。2006年,北美保护性耕作面积所占比例已超过40%,而欧洲2005年仅为15.4%。

2.1 美国耕作发展变化

20世纪30年代,美国持续多年的干旱和“黑风暴”破坏了成片的耕地,人们开始重视土壤受侵蚀的问题。1933年,Duley和Russel提出了残茬覆盖耕作法[34]。据美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信息中心测定,作物残茬覆盖免耕法可减轻土壤侵蚀48%,增加防风蚀能力20%以上。此后,保护性耕作面积不断增长,到1990年已达到29.43×106hm2。2008年,美国保护性耕作面积为46.07×106hm2,占全国耕作面积的41.51%,与1990年相比新增56.56%,见表1所示。据Lal[35]预测,到2020年美国保护性耕作面积将占到全国耕作面积的70%。

对于土壤保护性耕作,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各国的提法也不尽相同。美国把保护性耕作分为免耕(No-till)、垄作(Ridge-till)和覆盖耕作(Mulch-till),其中免耕又包括带状耕作(Strip-till)、垂直耕作(Vertical tillage)与松耕(Fluffing Harrows)。美国的覆盖耕作与本文提到的少耕(Reduced tillage)含义比较相近,而美国的少耕(Reduced-till)是指作物种植后地表秸秆残留量在15%~30%之间的任何耕作方式,本文将其归入传统耕作。由表1还可看出,免耕面积增长最明显。1990-2008年,免耕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由5.91%上升到23.70%;垄作所占比例很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覆盖耕作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基本维持在18%左右。同期,传统耕作面积明显下降,由74.03%下降到58.49%,但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农业部在1988-1995年间所调查的耕作区域数据表明,铧式犁耕作在传统耕作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23%下降到了12%左右[36],可看出铧式犁耕作在传统耕作中早已不是主导方式。

2.2 加拿大耕作发展变化

加拿大同美国一样,在20世纪30年代也经历了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并开始重视保护性耕作。加拿大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发展变化的调查统计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 2010。

资料来源:Statistics Canada, Census of Agriculture,2010。

调查表明,加拿大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由1991年的9.04×106hm2增长到2006年的20.91×106hm2,其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由31.15%增长到71.98%。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已成为加拿大的主要耕作方式。在保护性耕作中,免耕面积由1991年的1.95×106hm2增长到2006年的13.48×106hm2,所占比重由21.58%增长到64.47%。DougMckell指出,免耕主要在加拿大南部得到推广,而采用传统耕作的农场大多数是一些老农场。

2.3 欧洲部分国家的耕作发展变化

1955年,英国除草剂“百草枯”的发明揭开了免耕在欧洲和全球推广的序幕。半个世纪过去后,到2005年全欧洲保护性耕作面积仅有3.07×107hm2,占耕作总面积的15.4%,尤其是免耕面积仅占耕作总面积的1.1%[37]。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在欧洲的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1973/1974年度到1983/1984年度,英国免耕面积由2.00×105hm2增长到 2.75×105hm2,使得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2大免耕国家[38]。但是由于免耕遇到了杂草滋生、病虫害多发和地表秸秆积累不利于耕作等问题,加之政府制定法规禁止秸秆焚烧,到1990年后不少农场又退回到犁耕作业,免耕的推广几乎停止[39]。经过多年努力,2005年英国保护性耕作总面积达到2.68×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5.6%,但传统耕作比重仍较大[37]。

法国保护性耕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1983/1984年度,法国的免耕面积仍仅为5.00×104hm2[40]。20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状况的恶化和欧洲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工具的适用性和除草剂价格的下降促进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41,42]。此后,保护性农业在法国许多区域得到推广,法国南部和法兰西岛最为显著。2005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87×106hm2,占全部耕地面积比重为21.1%,其中免耕面积达到1.28×105hm2以上[37]。2007/2008年度,免耕面积达到2.00×105hm2[43]。

西班牙保护性耕作于20世纪70年代引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顾问、农业合作社、国内外公司和科学家的广泛参与以及某些地区财政的支持,保护性耕作在西班牙得到较快的发展[44]。从20世纪90年代定期开展的农户调查发现,在很好引入该技术的区域,一些农民采用后便得到了迅速推广[45]。西班牙保护性耕作得以较快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简化耕作;二是为其他农业活动(如家畜或果园等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时间;三是减少燃料投入,降低机械和劳力成本。2005年,西班牙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4×10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其中免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5%,免耕播种的主要作物为小麦、大麦和少量的玉米[46]。

摘要: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欧美国家公务员的福利 第3篇

不过,各个国家的国情、历史不同,公务员享受的福利是不一样的。

美国公务员的福利

美国共有280万人受雇于美国联邦政府,再加上各州、市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美国公务员约有2400万。

美国公务员的主要福利包括退休金、各种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除了医疗保险、退休金、购房补助可以根据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年头折算之外,美国公务员还有优惠的意外险、人寿险、长期看护险(年老后由政府支付大部分看护费用)、税前支付医疗费用(可以先交医疗费再付所得税,实际相当于部分收入免税)等等。

美国公务员还能享受根据家庭需求的灵活工作时间,每年每位公务员享有10天的带薪法定假日,还有13天的病假,以及13~26天的休假。

美国有4个州在交通工具之外不再给州长提供差旅费,它们是阿拉巴马、康涅狄格、特拉华和新墨西哥州。其他各州有的采用差旅费限额制度,有的则按照标准实报实销,或两者兼有。在那些差旅费实报实销的州,一般来说州长并不比他的手下有更优惠的报销标准。例如在亚利桑那州,州长的差旅费标准和大家一样,报销多少取决于去什么地方,没有特殊情况一天餐费34美元,旅馆费60美元。这个标准肯定住不起五星级宾馆,因为大部分五星级宾馆一顿早饭就会超过20美元,更不用说昂贵的房费了。

在美国的各级政府高级官员中,美国总统的年薪最高。不过,美国总统的福利待遇却不敢恭维。美国总统与一般民众一样,在伙食、服装、子女教育、个人服务(例如衣服干洗、理发等)方面,都是自掏腰包,尤其是伙食。虽然总统一家可以免费住在白宫,白宫也有专职的厨师及厨房,但总统平时的吃喝并不免费,除非因为工作需要,比如国宴、招待各国政要、节假日招待外交使节以及招待国会议员等,其他均要自费。

在每个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总务管理局和国务院都会制定本财政年联邦雇员差旅报销标准的细则。美国国内的差旅报销标准在空间上细化到每个州及州内特定的郡,在时段上细化到每个财政月度。例如缅因州汉考克郡2012年1月的报销标准是每天148美元,9月的报销标准是每天194美元;哥伦比亚特区2012年1月的报销标准是每天254美元,9月的报销标准是每天297美元。这样既减少浪费,也能保证联邦雇员不至于住设施低劣的小旅馆。

在美国国务院的细则中,外交官员的差旅费都按建交国当地城市物价水准变动,有不同的住宿报销标准和通讯、餐饮报销标准,两者之和即是国务院雇员差旅报销标准。2012年4月2日,媒体报道骆家辉参加博鳌论坛住不起五星级酒店套房,就是这个道理,因其价格是美国政府差旅规定的3倍。2012年美国国务院雇员在北京的差旅报销标准是每天377美元,在丽江的差旅报销标准则是每天144美元。

欧洲主要国家公务员的福利

法国:目前法国公务员约有530万,以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军警和医务人员三类为主。法国公务员每年可领13个月的工资,还享受着不少于25种的各类补贴。有些补贴甚至有些滑稽,如自行车补贴、服装补贴、穿鞋补贴、小装饰补贴,还有买内衣或衣物丢失补贴等。

法国公务员的孩子免费入托,政府提供相当于市价25%左右的低租金房,退休金按照最后半年工作薪金平均数的75%发放。法国公务员还享受安家费、入学补贴、公休、病假、产假、社保等优厚的福利待遇,任何公务员都享有交际津贴、加班津贴、繁重工作或危险工作补助、服务方式津贴和其他可能的各种津贴,因此理论上,可以有效降低公务员的腐败发生。

法国规定公务员家中有事,或从事某些竞选,参加某些工会团体组织的活动时,可以请事假,工资照发。法国公务员年休假每人每年35天,公务员病假可以长达1年,3个月内领取全工资;超过3个月领取一半工资,但可以享受全部家庭负担补助。需支付昂贵医疗费和护理费的长期病人,其病假可延长到3年,1年内领取全工资,1年后领取一半工资。

英国:英国公务员除工资外,还享受各种福利和津贴。举例来说,2012年起,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在上班时间不慎弄破的衣物进行补贴,无论是外部刮擦还是因为衣物质量本身的问题,只要是在办公时间发生衣物破损,基本都可申领补贴。一件300英镑的外套可以申请225英镑的修理费,一条价值5英镑的女士丝袜刮损后可领取4.5英镑补贴。这种超好的待遇不禁让人感叹英国公务员实在太幸福了。

英国政府规定,对担任部长及高级主管人员秘书的公务员给予秘书津贴;担任打字员、电话交换员和处理电子资料的公务员给予技能津贴。

英国公务员按等级高低和工龄长短享受年休假。初任职的“执行官员级”公务员年休假为4 周,工作17年后为5周,27年后为6周;初任职的“主事级”公务员年休假为5周,工作10年后为6周。英国规定公务员休病假6个月付给全工资,超过6个月付给半工资,4年内病假累计超过12个月的,不再付给工资。

英国规定,公务员因公伤患病的,可根据伤病情况支付年金或一次性补偿金。领取年金者,金额为其本人年工资的15%~85%,领取一次性补偿金者,金额为1.5~6个月的工资额。

德国:德国公务员的补贴和福利种类较多,补贴的种类有职务和岗位津贴、特殊负担津贴、额外工作报酬、国外工作津贴和地区补贴;福利的种类有社会保险福利、年休假费和进修补助费等。

德国根据公务员的不同工作和服务内容,共分3类津贴:(1)职务津贴:根据公务员的职务确定。领取A9级工资以上的公务员可以获得。(2)岗位津贴:根据不同岗位的情况确定。如对在联邦部门工作的公务员来说,领取A13级工资的公务员每月可获得181.51欧元的岗位津贴。大部分公务员都可以领取“一般岗位津贴”,其目的是缩小在联邦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与在州工作的公务员的工资差距,数额根据基本工资确定,一般每月为15.68~68.17欧元。(3)特殊岗位津贴:针对工作条件恶劣的岗位进行的额外补贴。补贴标准是:如在周末或假期工作的,每小时2.61欧元;晚上工作每小时1.28欧元。

家庭津贴是德国公务员的另一种福利,其数额根据公务员的家庭状况确定。家庭津贴的计算方法体现两个原则:一是家庭赡养负担越重,给付金额越高;二是工资级别越高,津贴也越高。公务员因照顾孩子和护理生病的家庭成员可以请不超过3年的事假,此种事假不给工资。

欧美国家的快乐消费季 第4篇

节日消费古已有之,现代节日消费在文化传承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商业元素,现代商业化节日消费之路走在前面的是欧美国家。

先于中国完成商业化进程的西方国家在因节而购或者说携传统节日推动商业活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北美地区的感恩节,一个是全球范围的圣诞节。

火鸡与折扣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历史悠久的美国独创节日,1941年由美国国会定为每年11月的最后一周周四到周日。北美的加拿大也于1879年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加拿大的节期1957年定在每年10月第二周周一。

时至今日,感恩节的基本文化内涵和形式并未改变,享受家人团聚的温馨和对着丰盛的节日大餐大快朵颐,这一点与中国的春节颇为相似。与中国人餐桌上的鸡鱼肉鸭类似,北美感恩节有一道几乎必不可少的菜肴:火鸡。

美国人口3.13亿(2012年),户均人口2.6人,1.2亿个家庭,每个感恩节,美国人大约会吃掉4600万只火鸡,平均每户吃掉三分之一强只火鸡。4600万只火鸡重约14亿磅(约合6.3亿千克),折算下来每个美国人2014年感恩节平均吃掉4.4磅(约合1.99千克)火鸡肉。

有数据表明,1926年时一只火鸡重约13.2磅(约合6千克),1960年它们的体重增加到17.3磅(约合7.8千克),2014年每只火鸡已经重达30.6磅(约合13.9公斤),有评论说因为太重,大多数火鸡的翅膀已经退化成摆设。

拜饲养技术的改造(育种、饲料添加剂),火鸡的体重越来越沉,饲养周期越来越短,再拜通货膨胀之劳,火鸡的价格也越来越贵。美国火鸡联合会的数据表明,火鸡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饲料价格,占到涨价因素的三分之一。2014年10月,美国农业部统计表明,火鸡批发价为1.2~1.6美元/磅。换言之,2014年感恩节,美国全国火鸡消费在批发环节的营收大约在16.8~22.4亿美元(约合104~138亿元人民币)之间,这个仅是批发环节消费额,并非美国终端消费者的支出额。

金融风暴后美国人荷包吃紧,窘迫也反映在感恩节的火鸡消费上,有些人家甚至用其他肉类取代大餐盘中的火鸡,精打细算的家庭会抓住火鸡市场的价格差异。2012年感恩节,普通超市的16磅火鸡卖21美元(约合130元人民币),塔杰特Target商场卖12.64美元(约合78元人民币),折扣更大的沃尔玛则更为便宜,只卖11.64美元。几乎比普通超市便宜一倍。

富裕家庭在火鸡消费上则有更好的选择,纯正血统+有机饲养的所谓“贵族火鸡”,也称“传统血系火鸡”,根据美国家禽协会American Poultry Association的认定,有8个品种的火鸡入列,比如一种羽毛为青铜色的青铜火鸡。

这些火鸡据称有百年以上的血统传承,它们的特点是长腿、体重适中且可以飞起来,在近乎自然的环境里放养。而商业化饲养的火鸡有肥厚的胸脯,短粗的腿部,无法起飞的体重。

传统血系火鸡当然要贵很多,因为不用激素而生长期长,有机饲料的价格更贵。其饲养成本一般是工业化饲养火鸡价格的三倍以上,一只14磅的传统血系火鸡可以卖到100美元(约合600元人民币),普通火鸡最便宜的11.64美元可以买到16磅,差距大约10倍左右。

在美国经济最繁荣的1997~2006年十年间,这种“贵族火鸡”的饲养量大增了700%。如今,有消费能力的美国人更钟爱感恩节大餐中有一只传统血系火鸡。

20世纪后半叶,美国零售业者开始注意到感恩节这几天假日中的商机,开始利用假日上街购物的人流搞促销,促销的手段是商品大打折扣,而且把折扣营业时间定在感恩节第二日(周五)的凌晨,有人借助西方宗教的一个名词“黑色星期五”为感恩节的促销战冠名,此后,感恩节“黑色星期五”消费数据成为评价美国商业活跃度和消费趋势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美国零售商在11月~12月的购物季获得的营收占到其全年营收的20%左右。

也有人认为,感恩节“黑色星期五”打折消费季及其后的圣诞消费季的火爆可以做另外的一种解读:美国感恩节折扣消费愈发火爆,反映消费者手头的钞票有可能愈发捉襟见肘,心仪的平时不敢出手买的商品,就憋住等到黑色星期五这一天发泄购买的欲望。

有数据表明美国感恩节购物季最大的折扣率出现在2008年,平均折扣为70%(三折),令人感觉像“白捡”一样。2008年是金融风暴初起之年,当年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折扣购物季上演了乐极生悲的黑色剧。

媒体估计2008年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全美国有1.7亿人上街购物,即有一半多的美国人口参加该年度的打折抢购大狂欢。

2008年11月28日,全美国的超市、商场的保安人员如临大敌,因为保安员们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庞大人潮向准备开始折扣销售的商场内虎视眈眈,有媒体形容消费者和保安之间“怒目而视”。用一位沃尔玛商场经理的话说,“第一次见到如此阵仗,人们都疯了。这些顾客真凶悍!”

在纽约长岛的沃尔玛绿田Green Acres店,计划周五的早晨五点开始营业,但半夜一点就有人开始聚集,大家心目中的目标商品有25美元(约合160元人民币)的微波炉,598美元(约合1200元人民币)的42英寸LCD平板电视机等等,平心而论这些价格在中国市场也太诱人了。

凌晨两点离超市开门还有三小时,长岛绿田沃尔玛门口排队的人群已经超过两千,而且排队的人群中有人开始发生冲突和打斗,推搡与争吵一直持续到五点开始营业,疯狂的消费者中不少失去理智,有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在退出的顾客中不少挂了彩,轻者身上淤青,重者被打破头,甚至有人手脚被打断。

最极端的抢购战发生在加利福利亚州的棕榈沙漠城,一家名为“玩具反斗城”Toys “R”Us的玩具商店内有人开枪射击,致两人中弹身亡。

nlc202309031143

两年之后,商家们把打折的期限延展了一周,如今感恩节的前一个周五纽约商业中心的店铺就开始挂出打折的标语和派送打折宣传单,消费者可以比较从容地选购价格优惠的商品。商家还发现,更多的消费者还是更为期待感恩节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五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者乐于在其间体验。

2008年,美国人感恩节打折购物季花费106.06亿美元(约合657亿元人民币),人们发现,金融风暴经济衰退后遗症最严重的2009年,美国人在感恩节打折购物日的花费并未减少,还稍微增加了0.5%,达到106.6亿美元(约合880亿元人民币)。

2010年,美国消费者在感恩节购物季(四日)总共花销了450.86亿美元(约合2795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523亿美元(约合3242亿元人民币),2012年增加到 591亿美元(约合3664亿元人民币),仅就感恩节购物季消费这个数据,美国人的消费支出是增长的。

到了2014年,美国感恩节购物季四日的零售总额为509亿美元(约合3155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的571亿美元(约合3640亿元人民币)下降11%,再与2012年相比,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分析认为,这种下降现象与零售商们的打折购物季周期拉长有很大关系,从2012年开始,零售商们大都把打折季提前了一周。也有分析认为,乐观地看,因为美国经济在好转,人们有可能淡化了对商品价格的敏感度,还因为网络购物行为的日趋增多。也分散了感恩节购物季的购买欲,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店和网店打折机会也客观上淡化感恩节打折季的效应。

商业无疆界,目前感恩节打折促销行动早已通过跨国公司的促销活动从北美延伸到欧洲、大洋洲乃至亚洲。2014年感恩节黑色星期五,数码电子最负盛名的巨头苹果公司在全球展开打折优惠促销,在欧洲是现金折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是购物送优惠卡,苹果的数码消费品竞争对手微软也如法炮制,给各地消费者以现金折扣或赠品或优惠卡等。

全球最大的网商亚马逊也在2014年把感恩节打折日推广到欧洲,英国亚马逊推出了加倍折扣优惠,2000余种商品号称“发光特价”并且限时抢购,为应对网购狂潮,英国亚马逊特地增加聘请15000名临时工和3000名正式工。

铃儿响叮当

随着“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铃儿一路响叮当)的轻快歌声,一个伴随久远传颂的童话的节日也高度商业化了,在各大商场门口都晃动着红衣圣诞老人打扮的促销者。

圣诞节的核心象征是圣诞树,圣诞树于圣诞节不可替代。在商业社会,圣诞树自然也是商品,圣诞树市场自然成为圣诞节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

西方圣诞树市场的周期远远长于中国花市和庙会,一般而言从12月初到平安夜(12月24日),圣诞树市场就会陆续开张,开头一二周生意并不火爆,到平安夜临近的日子生意进入高潮。

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支付能力,消费者购买圣诞树的行为各异,有闲钱有情趣的家庭一般会在12月份多次购买圣诞树,开头买一些个头小的圣诞树在阳台、庭院、窗台上作为景观装饰,临近平安夜再买一株外形伟岸得多的圣诞树摆在客厅或起居室营造氛围。

圣诞树比较适中的高度在6英尺左右(1.8~2米),品种和造型比较理想的圣诞树的生产周期相当长,德国人中意的北人杉长到这样的高度一般需要12年。专业种植北人杉的农场主用100公顷土地可以种植80万株(每公顷6000株),采用轮作法生产,保证每年都有北人杉供应市场。换言之,2014年种下的杉树要到2026年才供应给圣诞节市场。

在英国,受欢迎的圣诞树品种是挪威云杉和诺德曼冷杉,其中诺德曼冷杉占英国圣诞树市场的80%,而诺德曼冷杉的生长期比德国主打品种北人杉短一些,要8~10年时间才能长到6英尺左右。

生长期长、需求量大、上市时间集中,圣诞树(非塑料制品)的价格也就居高不下。

德国是圣诞树消费大国,每年消耗大约2800万株圣诞树,销量最大的却是一米左右高度的品种,因为这样的小个头圣诞树价格适中,卖15欧元(约合130元人民币),如果是6英尺高的标准圣诞树,价格对普通人就有压迫感了,媒体估计德国本土圣诞树种植业(它们满足了德国圣诞树市场三分之二的供应量)有6亿欧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营收。

在英国,圣诞节的圣诞树销量大约在600~800万株,节后英国政府需要为回收每棵树支付2英镑(约合20元人民币)左右费用,全国大约需要1200~1800万英镑(约合1.2~1.8亿元人民币)处理费,全国圣诞树遗骸多达16万吨,如果直接填埋,每吨的费用是80英镑左右,需要支付填埋费1280万英镑(约合1.2亿元人民币)。

圣诞树虽然是西方特别是消费水平居前的欧美国家圣诞节的核心消费,但并非消费的全部。就圣诞树本身,上面还必须挂满各种各样的饰品特别是闪闪发光的低电压装饰灯泡,这又是一规模不小的市场。

瑞士有一家位于巴塞尔的瓦纳圣诞商店,这家商店的全名叫“圣诞树饰品装饰商店”,只做一个节日一个领域的生意,凡是圣诞树上可以想到的挂件饰品都卖,从小天使、小星星到彩色小球,这家商店的饰品并非一成不变地坚持一种装饰风格,而是每年都有色彩、造型上的变化。据说到瓦纳圣诞商店采购圣诞树饰品采购的主顾包括美国白宫和英国皇室。

圣诞节消费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礼品,有成年人给孩子们准备的各色礼物,也有成年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礼物,有些礼物甚至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

比如女士们喜爱的奢侈品皮包,金融风暴发生两年之后的2010年圣诞节,法国著名奢侈品皮具供应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遇到了一个喜忧参半的圣诞销售季,LV在法国的专卖店发现,尽管离圣诞销售季还差两个月,LV的产品就供不应求了,大批亚洲游客(以中国游客为主)的狂热抢购,LV不得不宣布持中国护照的游客享受“限购”一定数量的LV箱包待遇,为备战圣诞购物季,LV缩短了每天的营业时间。

nlc202309031143

圣诞节在食品、日用品销售方面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2008~2010年是金融风暴、欧债危机对发达国家普通人消费力影响最大的时期,2010年的圣诞节销售季,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零售商特易购Tesco Plc(在大中华圈也叫乐购)发现,当年的圣诞销售季营收增速是全年平均增速的二倍。特易购认为,其销售额增加的部分有三分之二来自英国本土。

在美国,圣诞消费的规模估计在750~1,000亿美元(约合4650~6200亿元人民币)。德国人的圣诞消费规模则在800亿欧元(约合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与美国人不相上下,平均每个德国家庭在圣诞节消费485欧元(约合4000元人民币)左右。

为圣诞节消费季感到兴奋的不单是预期着各种礼物的孩子们,还有大大小小的零售商,美国人的1000亿美元消费、德国人的800亿欧元消费都要经过零售商们之手成为现实。

实体店零售商的圣诞商业大餐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网络电商。这方面中国的电商走得最快,甚至用电商的影响力和平台生造出一个所谓“光棍节”购物日。

2013年圣诞购物季,美国的消费者没有享受到节日消费的乐趣却憋了一肚子怨气,原因是亚马逊、沃尔玛等电商没有在圣诞节期间及时把客户订购的节日礼物送到客户家中,有些被耽误的圣诞礼物属于重磅性质,比如46英寸大彩电。

引发2013年美国圣诞购物季配送危机的关键是中国人所说的快递业“爆仓”,即便电商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应付数量庞大的订单,美国的快递业也感到力不从心,美国最大的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公司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承认无法完成收到的运单。该公司称,圣诞购物季的运单数量超过了其最大空运能力的45%。也即比其运输能力多出来差不多一半的包裹量。懊恼的客户们认为,如果不在网络上购买,他们住处附近的商店也可以买到相同的商品。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购在美国圣诞购物季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2014年,美国圣诞购物季的营收数据同样反映出这样的趋势。商业研究公司RetailNext的调查表明,2014年圣诞购物季,进入实体商店消费的美国人同比减少10.6%,营收同比减少8%。商业调查公司Shopper Trak认为,圣诞前的超级星期六营收总额预估100亿美元(约合62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实现91亿美元(约合564亿元人民币)。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网店的营收在圣诞购物季实现跳长,如果零售商同时拥有实体店和网店,则网店的营收是实体店的二倍,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得与失相伴

感恩节消费、圣诞消费孰喜孰忧,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正面的观点认为,人们在圣诞节乐于消费,加大支出,对宏观经济无论如何带来的是好处。负面观点认为,节日消费属于短暂的季节性支出,如果不推动突击花钱,消费者会在一年间均衡地购买所需商品,于经济平稳增长有利。

圣诞节的装饰消费和礼品消费潮,为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带来了应对圣诞节的消费订单。数年前,西方媒体就有“中国制造的圣诞节”一说。据观察,美国人生活中90%的手机产品、80%的玩具、40%的鞋子都印有“MADE IN CHINA”,而这几样大多是圣诞采购单上的物品。

节日消费中的浪费也出现在全球各国。据统计,欧盟国家每年浪费掉的商品多达8900万吨。而浪费食品的高峰就是圣诞节,估计欧盟每年在圣诞节期间浪费的食品有数百吨之多。

感恩节、圣诞节消费季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产品是垃圾。据统计,美国在感恩节+圣诞节期间制造的垃圾比平时多出25%,超过100万吨的垃圾需要运走和处理。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有圣诞树、食物、酒品、餐具,还有年底购物后置换下来的微波炉、电视机、家具等电器和大件。美国感恩节、圣诞节网购带来的废弃包装垃圾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比如纸箱、泡沫填充物、塑料包装等等。

欧美国家的抗癌新方法 第5篇

1.美国

美国的知名肿瘤学家戴维·阿格斯教授指出,在人的一生中,其机体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患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内突变的基因会频繁地诱导细胞发生变异。只不过,在健康人的体内,这些变异的细胞会被免疫系统及时地“终结”掉。可见,人们若不采取积极的抗癌措施,就会增加体内出现癌组织的几率。阿格斯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长达20年的护理癌症患者的实践,总结出5个行之有效的抗癌方法。①不穿高跟鞋。发炎是人体内受损的组织器官在进行自我修复时发生的一种病理现象。但人体内的某一器官若长期发炎,则可能诱发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并可显著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在所有非外伤性炎症中,女性因穿高跟鞋而导致的脚部炎症是最为常见的。人们若经常穿不舒服、不合适的鞋子,会增加其双脚发炎的几率,加重人体内“突变修复因子”的负担。与此相反,人们若经常穿一些具有缓冲、支撑功能的鞋子,则可以降低脚部发炎的几率,从而间接地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②不乱服保健品。多项国际研究发现,维生素E制剂等保健品具有对抗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但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并不见得是好事。这是因为,自由基具有攻击癌变细胞的功能。③避免久坐。研究发现,人们在久坐不动时,其体内甘油三酯、血糖、血压等的指标会不同程度地增高,这会使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几率显著增加。④严格遵守作息规律。研究发现,人们每天若能严格地遵守进餐和作息的时间,可以显著降低体内“压力荷尔蒙”的水平。相反若经常将进餐或睡觉的时间提前或推后2~3个小时,人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水平则会突然升高,进而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等病症。⑤保持口腔卫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许多口腔疾病都和头颈部癌症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长期不愈的牙周炎就是导致喉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们若能长期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口腔疾病,对预防头颈部癌症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2.法国

近年来,法国政府一直在国内全力推广癌症(尤其是乳腺癌)筛查计划。1998年,法国政府开始为民众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法国居民在结婚登记时,工作人员会赠给他们一个抗癌蓝皮书(书的内容涉及如何预防乳腺癌、如何进行相关的检查等),同时建议新娘及时去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从2004年至2011年,法国的卫生部门和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起了全国性的抗癌运动,鼓励所有50~74岁的女性去医院进行体检,而且为这些女性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乳腺癌筛查服务和饮食抗癌、运动抗癌、自检癌症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此外,凡是能通过筛查发现的癌症(如前列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等),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筛查,这也极大地提高了癌症的早诊率。

3.加拿大

在实施全国性的抗癌计划方面,加拿大政府起步早,动作大,成效卓著。早在1938年,该国的防癌协会就开始资助癌症研究。1941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加拿大的癌症患者仅有25%的存活率。到了2001年,这一数据已骤升至60%。2011年,加拿大在癌症研究方面有十大突破。在预防癌症方面,加拿大人拥有“慈善抗癌”的传统,经常进行广泛的抗癌募捐。而且,一些有条件的加拿大省政府也自发地开展了广泛的抗癌资助工作。2012年,在加拿大全国的10个省中,已经有5个省为少女免费提供宫颈癌疫苗注射服务。这种疫苗的防癌成功率高达98%。为鼓励全民参与抗癌计划,加拿大各地政府还举办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如“戒烟赢汽车”的抗癌比赛等。

4.英国

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抗癌计划书——《改善治疗结果:抗癌新策略》。该计划书认为,在患癌症的英国人中,有40%的人都是因生活方式不良而发病的。在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中,吸烟是诱发癌症的首要因素。此外,男性患癌症的第二大因素是“果蔬吃得少”,女性患癌症的第二大因素则是身体超重。要改善这一现状,人们除了戒烟以外,还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和调整饮食结构。2011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新的科学实验成果,他们发现,人们每天进行至少半小时的运动(如走路等),就可以取得显著预防癌症的效果。近日,该基金会在英国发起了“一起走路”的运动,鼓励人们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培养他们养成每日走路等运动习惯。该基金会科学部副主任雷切尔·汤普森博士表示:“人们不必每天去健身房,只要在上下班途中走路,或者在公园里散散步,就可有效地预防许多癌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欧美国家的养殖方式介绍】相关文章:

欧美国家05-09

欧美音乐介绍07-23

欧美人的风俗和禁忌10-06

我看过的经典欧美电影04-16

欧美电影中的经典台词03-13

欧美学生06-15

欧美金融监管改革05-09

欧美体育教学05-17

欧美文化论文提纲08-10

欧美文学论文提纲10-06

上一篇:学会懂得如何生活下一篇:企业拜年祝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