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2024-08-23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精选9篇)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1篇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本小组成员 组长:余平

组员:薛亮 吴婧芸 郭丹英 林芳 张秀平

张晓俞 陈小芳 陈婷婷 林苏娟 本课题内容以及人员分配

一、余平:开篇引导以及贯穿全场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从环境的因素出发)纵轴:郭丹英、吴婧芸:

①时代标语口号的变化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

横轴:②三种社会领域环境的转变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的不同

张秀平、林 芳:经济环境

林苏娟、陈婷婷:政治环境 张晓俞、陈小芳:文化环境

三、薛亮: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具体内容: 一:开篇引导:(余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应该承认,在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活动的名称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各异。它通过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来表现。它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体、教育介体制约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该来说是占据很大部分。

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小组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出发来谈谈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两个不同时期的比较,以及从这两个不同阶段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郭丹英、吴婧芸:)

二、环境变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标语口号的演变

宣传政治反映国情 从标语看中国的发展

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式作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也就是标语口号都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用简短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

我国建国以来,标语口号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万岁!”等慷慨激昂的标语漫天飞舞。尤其在“毛主席思想”方面下文章更是不计其数。随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标语把人们带进了大跃进时期。

最值得纪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就是1962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这两则标语至今还激荡这不少斗志昂扬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标语可谓丰富多彩,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从“打倒一切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到“坚决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从“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事实就是” 980年,在改革开放口号的号召下,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并沿用至今的标语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0年,我国正式开始倡导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成为指导性口号。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倡导“和谐社会”开始,随后重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与改革开放前有很大的改进。

标语口号的存在实际上是为政治服务的,在起着政治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人们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象化。

点评:改革开放前的标语可谓是服务政治明显,具有很强的说教形式,是一种训诫式的标语。标语口号的发展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影响可谓是持久深远。但是我们在看到此类标语时发现它也是一种起着有意无意的教育作用,可以说一个标语口号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比如三年自然灾害中,我们每天都要过着节约、能省则省的日子。毛主席语录:“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半稀半干,杂以番薯青菜之类。”就孕育而生。它其实在警醒我们:要节约!应对当前我国国情——自然灾害有一些清楚的认识。或许这个口号标语按现在来说,的确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但是随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十年文革,这种标语口号呢,更具有杀伤力,所谓的杀伤力是指以“革命”的口吻,呆板而形式化。我们来从现象看本质,改革开放前的这种标语口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跟随着时代性的标语口号诞生。它更具有人情味,更具人性化。其中倡导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这种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来,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瓶颈,开拓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二)、从现象看本质,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从重视受社会价值到个人价值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其社会价值取向,更注重个人价值取向。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的体现。

①改革开放以前的价值取向

误区: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割裂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联系,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忽略了它的个人价值取向,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种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把受教育者作为实现主体目的的工具来看待。

表现:为这种价值取向很少顾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是围绕中国共产党、国家和社会来规划、组织和实施。很少考虑对受教育者个人成长和发展,对个人利益的实现,对个人人生的实践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意义。因此。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来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离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忽略了对个人价值的实现,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感兴趣。

结论:在改革开放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具来利用的。

②改革开放以后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由以前的维护执政转向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以社会价值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实践,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阶级属性,我们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取向,但也不能忽视了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否则社会价值也无法实现。

进步性:到了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加理性和科学,体现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上。克服了社会本位的缺陷。今天我们既要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还要了解受教育者自身的愿望和要求,注意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需要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达到和谐统一。不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

表现: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审,其落脚点回归到了对人自身的关注上来,在价值选择上倾向于“以人为本”的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就要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摆在平等的位置,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同时教育者还要多去研究受教育者的真实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促使人自身的发展。

结论:这种价值取向否定了社会制度的权威和社会对人的束缚,培养了中国人的独立判断精神,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财富,实现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也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取向的功效。

(三)三种不同社会领域的转变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变化

(张秀平、林芳):通过快板形式演绎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发生的变化

记念改革开放30年

竹板打,响连连,未从开口心里甜。要问甜从何处来?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不简单,党领人民闯难关。拨乱反正抓经济,小康生活勇登攀。与时俱进搞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祖国强盛人民富,山河巨变天地翻。

今日天,城市繁荣我不表,夸一夸,农村建设有多好。

自从土地分到户,农民解决温和饱。

大囤满,小囤流,再也不为衣食愁。科学种田产量高,幸福生活有奔头。

党的政策把民惠,种地不交农业税。农民手中一卡通,水田旱地都补费。

要谈吃,吃的好,三天两头包水饺。四菜一汤就美酒,餐桌鱼肉少不了。

要说穿,穿得美,人人都把时髦追。冬天皮袄保暖衣,夏天蝉衣露大腿。要讲住,住得阔,不是楼房就瓦屋。家家吊顶地板砖,席梦思上睡舒服。

幼儿园,敬老院,家禽都住保温圈。

老有所养病有医,农村建成新画卷。

要表用是笑嘻嘻,各样家具都是“机”。煤气灶,电饭煲,厨房还装抽烟机。洗衣服,不用手,明牌“爱妻”洗衣机。想娱乐,看奥运,欣赏彩色电视机。亲朋好友拉家常,床头又装电话机。出门打工做生意,个个腰挂小手机。农民种田科学化,各式农具也用机。栽水稻有插秧机,种小麦有播种机。收玉米有脱粒机,庄稼成熟收割机。田间打药弥雾机,这样机、那样机。这些好处哪里来? 党的政策是根基。

谈交通是话满肚,没有好路难致富。过去下雨出门难,现在出门没耽误。

水泥道路村村通,管你上西还奔东。四通八达多方便,赶街上集几分钟。

小青年骑摩托车,老年人是电瓶车。小孩上学接送车,大款都开小轿车。

现如今,农村变成城市化,节假日,城里旅游奔乡下。环境美、空气鲜,农家小院美如画。

庆祝开放三十年,百姓越说心越甜。衷心感谢好政策,紧跟党走勇向前。

勇向前!

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维度(经济环境)

总体: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社会结构特点看,即是由国家全面统制、存在个人人身依附关系的时代,进入到自主意识彰显、个性得到宽容的时代。

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国家统制型或政府主导型。在国家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政治权力与职能覆盖了所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个人受制于单位、身份、血缘,自主独立性十分有限,个人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而且由于商品匮乏,人民普遍贫穷,人们的身体与心理等基本需求都遭到束缚,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结论:这个时候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配合政治权力达成极强的集体控制。市场经济时代:国家基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社会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个人从高度集体化的约束下走出来.身份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人或社会人,成为独立自主的利益主体,自担风险,自负赢亏,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个人利益只有在利他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在此境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自由多元、繁荣复杂的局面.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骤减.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明显下降.思想政治教育仅成为政治统治、经济服务与人格塑造中的一个非强制性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一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根本保证作用。看到这一点,就不会沿袭旧观念.简单地把思想道德所呈现出的真实“经济人”状态,说成是思想道德的倒退滑坡,并把这滑坡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所致。

(林苏娟、陈婷婷)

通过模拟穿越的形式反映改革开放前后在政治环境变化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的转变

2011年12月6号,泉州师范学院

苏鹃,唉,古老师又布置作业了,这次作业是有关改革开放前的,可是你说现在都2011年了,我哪知道改革开放以前的事情啊!上百度吧,不可靠。现在这时代啊谁都靠不住,还不如靠自己!还好现在科技够发达,时空穿梭机都有了,瞧!这不,为了做作业我去买了辆“地瓜牌”时空穿梭机!我得回到改革开放前去。。。。。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天:

苏鹃:哈罗,你认识我不?

苏鹃:我是你未来的远房亲戚

婷婷:。。哦。。哦。。

苏鹃:我能不能问你个问题啊?

婷婷:好啊!

苏鹃: 你觉得这个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样的?

婷婷:这是乡土色彩严重、权力倾覆一切的时代,老实说吧,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社会关系主要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对象,礼尚往来是连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较为紧密,犯错者所承受的羞耻感和社会压力很大。

苏鹃:那在这个时代你们有没有什么权力啊?

婷婷:可以说吧传统中国是一个权力社会,权力在整个社会具有倾覆一切的中心地位,民众“官本位”思想严重,整个社会的权力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运行不在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缺乏民众参与权力运行的渠道与自由空间。由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极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教育,片面追求整齐划一,不容受教育者发出异样的声音。苏鹃:哦。。那个谁,你要不要和我去个地方啊? 婷婷:去哪?(不会要把我卖了吧、、算了,看她长得这么漂亮应该不会卖俺哈)

苏鹃:闭上眼睛跟我走啊!保证你喜欢!(嘘!我带她去我们2011年你们不要说啊)

回到2011年:

苏鹃:到了

婷婷:这是哪啊?怎么会这样啊?

苏鹃:这里是我家啊!也是你未来的家啊!来,我给你介绍下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吧!你看看怎么样?

婷婷:好吧!来都来了,不过等会你可得送我回去啊!

苏鹃:我们这是一个权利社会,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 趋于理性权力崇拜的观念不断被削弱,特别是经过近年来强化的普法教育和研究,人们逐渐摆脱过去那种政治的压抑状态,个人民主和权利意识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思想日趋活跃的人们必然会运用现代法治的理念和制度去观察现实生活,甚至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法性的审视;但是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传统的合法性论证,及对教育地位、作用的制度界定,仍非常薄弱,这就容易使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定只有在法治。所以现代法治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只是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但总会保留较大的私人空间,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小。

婷婷: 听了你的这些介绍,加上我来这里所看到的,我觉得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含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政治与经济、文化领域的相对界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任务、功能与人的关系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它深刻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运作方式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获得,使其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宽泛的领域。

苏鹃:但是较以往不同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逻辑方法上适应这种变化,由狭窄的灌输方式向较为宽广的情感路径转向。

婷婷:恩!恩!讲得真好哈!

摘取内容:②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维度(政治环境)传统社会:传统中国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社会关系主要由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成,亲属和老乡成为一个人一生交往的主要对象,礼尚往来是连接这些关系的基本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较为紧密,犯错者所承受的羞耻感和社会压力很大。

而现代法治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只是机械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不管在形式上怎样结合,但总会保留较大的私人空间,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小。现代社会之所以呈现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对象——人的道德素质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便再怎么有效.也不可能抵消掉外在道德环境的影响,使教育者达到过去熟人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调整思路,在重新定位教育目标与方式上,提升教育效果。

(张晓俞、陈小芳):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海量的信息和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时时刻刻对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施加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已日渐成为每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不管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只要愿意和具备相应能力.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资料信息。这种情况下。尽管互联网的即时性、开放性、参与性、隐匿性、自由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导致教育者在信息接触面及接触量上丧失了相对于受教育者的优势,很多情况下教育者的信息掌握甚至都不如被教育者。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有一首名为《生活》的诗,内容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网”。这首诗曾被称为最短的好诗。近年来,有人转而写了一首名为《网》的诗,其内容只有两个字:“生活”。这首诗同样寓意深刻,典型地揭示了信息网络的重大影响,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快网络政工建设,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单向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促使政治工作者以民主、平等、互动的观念取代“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习惯;网络信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能够使政治工作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克服传统政治工作形式手段单

一、内容刻板等弊端;网络打破了传播者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使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受到明显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既为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政治工作创新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内容摘取:

③从非信息化到信息化的维度(文化环境)在非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的传递基本上靠人口相传与书信来往.受教育者接触信息的广度较窄、渠道很少,一定程度上教育成为社会思想、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而且对于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受教育者由于较少受相反观念影响,逆反心理较轻,在这种相对单纯的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难度较小,成效也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人们视野变得开阔,信息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信息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信息顷刻间即可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个时候,也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结论:面对自主能力提高的受教育者.单独的课堂讲授教育作用下降,教育者不得不在思想深度、教育风格以及其他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三、对比后的借鉴与总结

(薛亮):

往往一个完美的报告,都会有重量级人物都会做一个压轴试的陈词总结,达到回顾,深化的目的,不过第一小组就是不走寻常路线,经过小组投票一致决定,由我这个的备受争议重量级人物为我们小组做本次总结,在此,感谢大家对我的身材的关注以及期望,言归正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它既然作为教育实践的活动,其内容以及重心点必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变化。我们小组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两个变化,1、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取向的变化、2、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功能的变化。具体有哪些变化,相信刚才我们以上几位谈吐幽默,伶牙俐齿,机智聪明,独到尖锐,的文艺青年和众犀利姐们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如有不懂,谢绝提问。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是需要在实践中多次的进行检验,才能得到认可。但是在发展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其中一点是说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现在,目前,我们在这点还是过了头。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重规范,轻人格,虽然目前看来有很大的改观,但还不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根除。

其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教育方式等方面都要满足主体需要。因此,内容创新,形式多样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实现途径,我们用两个用来加以概括,“学以致用,为我所用”会是好的方式。一方面从我国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吸取教训与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先进的、可塑的思想政治教育间的比较,得出新的总结,为我所用。这样,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发展。

以上,就是薛小亮代表的第一小组所做的陈词总结,与本人无关,如有雷同,不甚荣幸。最后祝接下来的三组同学压力山大,万事如意。第一小组在此低调谢幕,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2篇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使得它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的进步,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为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想知道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从改革前后的日常生活水平来进行分析观察了。这个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四个方面来看,那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了。

首先我们要从人们的衣着方面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产力水平也较低,所以对于商品的供应就严重匮乏,买一件衣服很难,而且光有钱还不行,人们买衣服要有布票才行,按照布票的数量去买,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更别说是色彩和样式,没有什么可以挑选的,就那几种,十分的单调。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土黄的解放装,要么就是蓝色的解放装。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资源逐渐丰富起来,布料的种类也变得多了起来,再加上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前卫了起来,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许多种颜色,许多种的样式,应有尽有,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甚至不少人都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在这时,各种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其次我们要从吃这一方面来看看,我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吃是最要紧的对于人民来说,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子的,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得慌!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弄的粮食产量严重不足,造成了食物匮乏,更别提有多么单调了,在当时你要去买粮食都需要粮票去买,每年的肉食也就那么一点,所以在当时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都没有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因为这,每年有很多人都饿死了。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提高,使得粮食产量的大大增加,终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充分的解决。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现在人们的要求已经从“吃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升到了要“吃好”的要求,吃的东西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而且不甘心于这些,去试着尝试吃一些稀罕的东西,而且在思想上有了提升,比如现在,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再下来我们该谈谈我们的“住”了。我们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我们肯定要去找到一个供我们去居住的这么一个地方。就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十分的差,通常都是平房,几个人去挤在一块住,人均住房很小,住的房子能遮风避雨就行,通常房子内不注重卫生情况,房子里有床和桌子凳子就行,很简单朴素。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首先高楼大厦几月之内就从平地起来了,使得人均居住面积增大了许多,而且既然有了房子人们就肯花钱对自己的房子进行室内装修,什么木地板,什么大理石砖头,使得房子里那个装修的是富丽堂皇,进去了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尤其是最近几年流行的地暖,使得自家的房子在严寒的腊月照样过的是酷热的夏天。不仅仅是室内,人们购置自己的房子,必定要

去看看自己房子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往往里边有草坪花园,有一些锻炼身体的器材,有的甚至还有一条小河和凉亭,住在里边那真是很舒适啊。这与改革开放前那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3篇

政治新闻 (political news) 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定义是:“报道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在国内、国际方面的政治主张、言论、行为与活动, 以及社会上的政治思潮、政治事件、政要人物更迭等方面的新闻。”其在各类新闻中具有独特地位, 是一种较为正式、相对官方的新闻类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大环境, 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状, 并体现着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自中共十八大以后出台“八项规定”以来, 我国的政治新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显著改变, 更进一步深化了之前就已提出的“走转改”政策, 这使得曾一度成为政治新闻主要特征的“重领导”、“口号化”、“远群众”趋向显著降低, 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之际, 政治新闻也逐渐开始贴近民生、联系群众, 亲民性不断提高, 进而成为提升公民政治素养、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的重要纽带。

二、背景简介

纵观社会发展历史, 自新闻业刚刚兴起至今, 政治新闻的改革就从未间断过,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都早已与最初我们所认识的政治新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改变与每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内的背景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国家针对文化建设的制度转变使其文风不断转变, 内容更为灵活, 形式更加多样, 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内涵也随着社会主流思想的脉络逐步发展。下面, 根据十八大前后关于政治新闻改革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社会政策, 我们来分析其发生改革与变化的重要背景。

(一) “三项学习教育”

早在2003年10月28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就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提到, “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新闻战线的工作实际和社会责任”,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打牢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的思想基础, 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 “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把好关、把好度、把好导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这是关于新闻工作者改进文风, 提高新闻质量的重要文件要求, 对于政治新闻的改革具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义。

(二) “走转改”

在2011年8月9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等五个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刘云山在动员会议上强调, 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掌握民意, 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迫切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2]“走转改”一经出台, 便引起了新闻行业的轩然大波, 引导着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 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政治新闻也因此有了很大改观。

(三) “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 改进文风作为“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 明确规定了“要精简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 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3]这种“短、实、新”的文风正在逐步被确立为我国新闻界的新风尚, 对于改进政治新闻的写作风格, 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更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有利于“群众路线”的落实与进一步深化。

三、实例剖析

(一) 新华网之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报道

为更有针对性地对比分析本课题研究数据, 我们选取了在十八大召开前后的不同时期内, 新华网关于“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这一主题的两篇报道, 针对十八大前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和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这两篇新闻, 作具体数据比对。

从上述数据,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十八大以后, 我国的政治新闻较之前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首先, 在新闻报道形式上, 更加灵活多样, 在图文结合使用的基础上, 增加了与文章相关的链接, 方便了读者的拓展阅读, 更加体现了“为民服务”这一宗旨。其次, 从内容上来看, 文章更加精简, 且更注重事件中反映出来的“与民亲”这一主题, 而不再只是单单着重强调领导。

(二) 《人民日报》之地震报道

为比较十八大前后政治性新闻的变化, 我们选取青海玉树地震与四川雅安地震后三天里 (即2010年4月15、16、17日;2013年4月21、22、23日) 《人民日报》头版关于地震新闻的报道, 作以下分析:

灾难新闻包括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方面的报道。这是公众普遍关注的, 也是新闻传播经常要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 而报纸刊登灾难新闻对政府部门也有监督作用, 事故发生时警方行动迟缓就会受到批评。在两次地震中《人民日报》关于地震新闻报道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

首先, 两次地震后三天里, 报纸中与地震有关的新闻报道数量存在明显差距, 十八大后地震新闻数量激增, 达之前的3倍。其次, 玉树地震后三天里, 报纸刊载地震新闻8063字;雅安地震后三天, 报纸刊载地震新闻10481字, 另有图片新闻3篇, 同样存在明显差距。另外, 在这六天的头版头条里, 玉树地震中有2篇反应国家领导指导灾区救援工作, 1篇为领导人会晤信息;雅安地震中有1篇反应国家领导指导灾区救援工作, 2篇介绍灾区救援情况。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别。从以上信息中我们不难看出, 在十八大八项规定提出后, 媒体对于此类政治新闻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对领导的外交政治活动关注度相对降低。

四、调查解析

然而政治新闻改革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实地调研、访谈过程中, 某些倾向性问题也尤为突出。其中, 最为明显的问题体现在各界人士对于政治新闻改革的认知及认可程度不一。相比较普通民众而言, 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相关采访编辑工作的新闻界人士对此关注度最高, 而普通民众通常是了解一些或是听说过, 更有甚者是全然不知、丝毫没有注意到当前政治新闻方面发生的改变。换言之, 就是其改革影响力覆盖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多限于新闻界以及知识分子层次, 且男性普遍比同年龄段的女性更加关注政治新闻及其改革现状。

十八大前后政治新闻的改革与变化尽管在当前新闻界备受关注, 它也间接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想和主导政治形势的变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新闻工作者的文风转变, 对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体现。然而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度仍待加强, 对此, 我们必须要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 充分发挥政治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并注意加强政治新闻改革对民众的影响力度, 以点带面, 切实让人民群众愿意通过政治新闻来认识国家、了解政治、关注社会, 进而促进国民政治素养的提升。

摘要:政治新闻是一种反映重大政治性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走转改”到“八项规定”, 社会政策环境的改变促使我国的各个新闻媒体也在进行着一系列显著改革。通过对十八大前后新闻媒体在政治新闻方面改革与变化的研究, 结合报纸、杂志、网站等相关媒体的具体实例, 从政治学、新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进行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研究, 了解当前政治新闻的特征, 分析探讨这一变化对于人民大众的影响, 并为政治新闻的写作提供正确导向, 改善之前政治新闻口号化、领导化的特点, 提高政治新闻的亲民性, 增强其社会价值, 达到追踪和探索政治新闻的发展趋向、揭示其实质意义的效果。

关键词:政治新闻,十八大,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J].新疆新闻出版, 2003:13-15.

[2]刘云山.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J].党建, 2011 (09) :4-6.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4篇

摘要: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本文将从社会分层为着眼点,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从社会中国当下社会分层反映的现象中得到个人启示。

关键词:社会分化;社会阶层;公平性;对比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29-0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正在不断凸显出来。其中社会阶层分化的日益明显,贫富差距日益增大,使我们大家都很关切的问题。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变化。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

在社会学中“社会分层”这一词汇是描述不平等的系统结构的一个术语,它反映出社会上各类物质性的和象征性的资源在不同的人当中的分布情况。通俗来讲社会学中的“层”是指一些社会群体,“分层”就是把所有社会成员分类为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通常是按等级分列的。也就是把人们按照相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等级阶层。类似于古代的“士”“农”“工”“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分层。

对于社会分层现象,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价值判断:功能论的解释和冲突论的解释。功能论认为社会分层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所有社会都必然是高低等级分化的,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多的报酬居于更高的社会地位:反之,则获得低的报酬居于较低的社会地位 。冲突论则认为不平等和社会分层并不是社会所必需的,而是少数人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垄断资源并排斥社会其他成员所引起的虽然大多是资源存在分配不均的现象,但这绝对不是合理的、必然的。

二、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

众所周知社会的转型必然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当然也会引起社会分层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分层种类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两大类及工人,农民。详细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等少数几个阶层。

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多,社会分层也就越来越明显,目前大家公认的中国社会阶层大概有这么十类(1)、国家和社会管理者(2)、管理、经理人员(3)、私营企业主(4)专业技术人员(5)、产业工人(6)、办事人员、工作人员(7)个体商户(8)商业服务人员(9)农业劳动者(10)无业人员、失业人员。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分层特点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社会阶层相对比较单一,而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则明显的增多而且呈现出不断细化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分层相对来说比较固话,无论是哪一阶层的人员其变动的余地都很小,阶层间的流动也非常少。这与当时经济发展有关以外,也与国家的政策与人们的观念有过。而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明显增加,尤其是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也明显增多,由于社会转型,大部分人们开始选择拥有更好待遇的工作,于是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也开始变得频繁。

阶层间差距增大,改革开放前社会阶层较少,在国家的指导下,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各各阶层间也只是身份的不同,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多。但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各各社会阶层的差距也不短拉大。例如我们一提到公务员立马就想到了高收入,而一提到农民,马上就会想到风吹日晒茅草屋。

阶层内的差异也在逐步明显,在改革开放前由于计划体制,大家吃大锅饭,这样大家的生活差异自然不明显。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者多劳,自然在相同阶层中出现了不同的的差异。

各阶层矛盾日益明显。由于社会转型,人们开始追求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而部分阶层占有过多的资源,自然也会引起其他阶层的不满,例如我国目前人们普遍对于公务员不满,就是他们有形无形的占有了过多的的社会资源所造成。

三、社会中国当下社会分层对人们的启示和反映的现象

笔者认为冲突论和功能论的观点都有利弊,对于社会分层的出现笔者认为是必然的,因为社会在发展,对社会贡献大的人自然会获得较多的收入。反之自然会得到较低的收入,社会分层也就然出现了。如果过度平均化反而会抑制社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表示社会分层就是合理的,人们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去控制不平等的大小,如果社会出现了少数人垄断资源的情况使人们即便对社会做出了极大贡献仍然得不到应有的报酬,那么也不利于社会进步。我们不是要保证绝对的公平,而是要保证一个相对的公平。

目前中国的社会分层呈现出了一些特点和问题。

(一)社会不公平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的不公平正在增加,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拥有过多的社会资源,而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们则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

(二)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同样的原因同样反映在收入方面,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那么也就能获得更多的灰色收入。

(三)社会流动受阻,随着分层的细化,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阶层的固化。越来越多的“二代”现象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也加深了社会的不公平性,先赋性因素决定人的社会地位,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曾经有人戏称中国的各大分层称高级领导阶层是非天命而不能得。称中级领导阶层是必须得到奇遇才可得!可见人们对于社会阶层固化的不满。

(四)各阶层矛盾的加深,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这是社会不公平的之间体现和造成的。直接反应为政府公信力的下降。长此以往必将引发大的动荡。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快速发展,但是也问题重重,由于经济的多样性化时社会阶层的多样化,本身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我们必须注重社会的公平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作者简介:顾怡文(1994.10—),女,回族,浙江嘉兴人,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第5篇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生活

四、改革开放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

1978村的18索农村致富新路301、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7600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

30。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现在的小岗村新貌小岗人

5万多人来小岗村参观学习。目前

岗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年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确定开放14个沿海??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992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

3?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高

7月香港回归?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年12月澳门回归?2000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WTO,?同年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004“振兴东北”战略2005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06龙跨越世界屋脊2007圆千年梦想国威大振2008年 北京奥运会8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反垄断法、城乡规划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将在年内实施。科技?射成功。2008?现在中国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歼-20】和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了。歼-20 2011年1月11日90分钟。被认为可以和美国F-22和俄罗斯T-50相抗衡的战斗机。??(1)改革开放309.7%煤炭、化肥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2)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30年

活也发生 变化“中

?吃„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

?这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上海?现在的上海和新农村的建设“?黄包车也是一种上品生活?汽

2008年109.78亿户。手机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4.1(3)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4)

——和平稳定、2010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世界银行数据)名次 国家GDP(亿美元)1美国1425632中国58786 3日本54742 4德国334675法国264936英国217457意大利211278巴西157199西班牙14602 10加拿大1336011印度1296012俄罗斯1230713澳大利亚924614墨西哥874915韩国8325

三、改革开放的问题

1、社会民生问题二元户籍制度:现实中国的不和谐——特权、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市差距、身份

。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居世界第一位

三、?现代化之路注定是不

?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6篇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社会的变化及感想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全面展开。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得到的高速的发展。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成果,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使得它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的进步,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为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想知道关于改革开放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从改革前后的日常生活水平来进行分析观察了。这个我们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社会的变化及感想

子里面,给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小房子里面空气光线都很差,居住条件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城市快速发展,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穿插在云山之巅,可以说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也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住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必备品,成为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行:由慢到快

毋庸置疑,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想要出行,不是不行,就是依靠畜力,只有军方或者大富豪才可能会有汽车这样的奢侈品。但是你放眼今天的中国,小汽车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高速公路,高铁,航空都已经发展趋于完善,人们实现了快速,安全,舒适出行的愿望。

用:由落后到先进

看改革开放前背景的电影的时候,总是看到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这四大件,而现在,这四大件几乎没有了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也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电脑手机等依靠信息技术而发展的产品,已经在这个信息时代里面主宰着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

从上边我们所说的改革前后的具体变化,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远而又进步的影响,它不仅仅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7篇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1501班

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1501班

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新课标改革前后数学教学变化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数学,改革

在最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国以前的教学模式和大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标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和现在新课标中数学教学大纲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文章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方案, 对新课标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两种教学模式对比

我国的教育, 尤其是中学教育, 其真正开始的时间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所以我国的中学教育步入正轨的时间还非常短, 加之我国特殊的国情, 必然会导致我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特色。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 数学教学也逐渐向更人性化、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被使用的方向发展。新大纲和以往的义务教育在数学教学上有很多相同点, 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1. 教学目的不同。

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的, 也就是培养学生获得能力、技能以及知识为首的目的,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学大纲的重点也发生了一些偏移。从新课标看来, 目前的教育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创新性以及

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改革

孙广宏

(河北省阜平县阜平中学, 河北阜平073200)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会影响到整个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 目前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其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文章根据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事业;农村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呼声最高的一个内容,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叫做素质教育。虽然很多政策都提到了保护中学体育教育的措施, 但是这种政策唯物辩证观点。新课标总体目标明确说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 并且还从数学思维、技能、知识以及情感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学段目标是根据以上几点,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发展提出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以及情感等方面提出了新标准, 这与以往的义务教育模式比较, 有了明显的变化。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体系发生变化。

《大纲》和《标准》各自具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前者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组成;而后者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以及内容标准组成。前者通过一个简单的前沿, 然后对数学科学的价值、功能以及性质进行了描述, 这与后者是不同的;后者在前言部分, 对一些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 并且详细说明了设计思路, 这对于教师整体把握《标准》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为了确保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发, 后者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建议。在实施这些建议过程中, 采用实例与论述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阐述了后者所想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内涵, 同时说明了它们在教学过程、教材的编写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这对于教学者从总整体上把握数学教材是非常有用的。

3. 课程内容变化。

为了实施课程目标, 两者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前者的内容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 而后者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以及空间与图形等领域包含了进去。两者在内容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前者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 将重点放在了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衔接, 同时也表明了每一个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所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紧凑的, 并都具备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通过对《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研究, 其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而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 《标准》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教学活动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统筹概念、符号感以及推理能力等, 这些内容原本是出于一种内涵状态的数学内容, 都被提到了教学层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后者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实践看来, 后者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时是很拔尖的同学, 可是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0-0061-02

并不是很容易就被普及的, 例如农村的体育教育不完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超过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但是由于很多因素, 导致了农村学校到了实际工作岗位, 很多却变成了“呆子”, 只知道纸上谈兵, 实际工作问题一点也解决不了。当今社会最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已经成为了定式, 很难有一些新点子, 所以这也是教育的失败, 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新课标实施的必要性

存在即是真理, 教学模式也是同样适用这个真理的。当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就必然会被新的教学模式替代, 亦或者是逐渐替代, 新课标的出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1. 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

新课标的实施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状态制定的, 也是为各行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所必需的。目前中学生的生活不同于八零后,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新鲜事物, 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了解要超过老师,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了。在这种充满活力的心态下, 必然会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去培养他们。

2.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放在了首位,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目前很多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就是这个大染缸, 他们目前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 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去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 敏感发觉学生情绪的变化, 迅速稳定学生不平静的心态, 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多一点。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的人。

中学数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最重要阶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学生健康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素菊.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素质浅析[J].魅力中国, 2011, (1) .

[2]应丹女.谈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8) .

[3]丁广峰.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 (5) .

改革开放前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第9篇

然而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将通过对课程改革前后教学内容的诸多异同点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对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几何部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现任小学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课程标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几何改革教学内容

1.进一步删减过时、无用、繁难的教学内容。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降低了。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对口算和估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但是,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笔算的内容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些繁难的笔算教学和练习,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删减这些内容,就无法腾出时间,教学那些与社会要求相吻合、更有用、更有价值的内容。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人们更需要的是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面对变化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将获得的资料、数据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等。面对这样的社会需求,必须改变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重视数学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较好地满足社会的数学需求。一方面,应当改造原有的教学内容,用强调从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运用学生的知识背景发展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等措施,给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

3.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材中,已经注意了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集合、函数、统计的思想、计算机的编程思想、图形变换的思想、转化的方法、归纳法等等。但是,渗透的力度不够,有些思想或方法完全可以以某种方式让学生较旱地体会或初步了解。

4.适时引入计算器。在适当的年级(例如小学高年级)引入计算器,允许在验算、解决问题(如统计数据、求平均数)时使用计算器,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正确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成果及分析

“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大纲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板块,它规定了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及其程度,并决定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在大纲文本中,又分别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安排方法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三个方面来分别阐述“教学内容与要求”的。

1.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变化。《2000年大纲》综其大成,继承了前几部教学大纲的优点,提出选择符合学生接受能力、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并综合了各地教改经验,采用了“精选传统算术内容,适当增加代数几何,渗透现代数学”的方针,提出最优化选择的方案。其次,这部大纲首次提出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各地区之间以及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增加选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既要学习也要考核的,二类知识是有教学内容、无教学要求、只教不考的内容,第三类是选学的内容。因此,这部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基础性”+“普及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接受性”+“选择性”。

2.教学内容的安排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呈现方式及教学时数的安排。为了方便比较,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六条主线,从而使知识形成体系,按照每部大纲颁布的时间顺序,分析历次大纲在每条主线发生的变化。对于主线的确定方法,笔者认为,所谓主线,就是贯穿整个小学的并且占有分量较大的知识体系,据此标准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为六条主线: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图形、数学的应用、统计与账簿、代数初步知识。其中“数与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四则运算等;

“量与计量”主要包括计量的单位及运算方法等;“几何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直观几何的初步知识;“数学的应用”主要包括应用题、数学实践活动等;“统计与账簿”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统计图表、统计方法和记账的初步知识;“代数的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

三、研究成果总结

《标准》:教材编排上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领域,而是改为“解决问题”单元。然而这样的编排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的知识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还是值得探讨的,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在采用这种编排形式显得太过肤浅。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学生不能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题目,每一个解决问题都需要像例题一样处理;由于分散编排且部队数量关系进行整理,学生缺乏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整理和掌握,就出現了在一个年级的期末考评之前,教师要把以前学过的所有类型的问题再一一进行整理等一些问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经历时九年,通过通识培训、教材培训等方式教师对《标准》所倡导的关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学习等新理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

上一篇:以解放思想引领哈密的跨越式发展下一篇:控制情绪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