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2024-06-26

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精选8篇)

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论文:浅谈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必须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这一点,对农村幼儿园来说,尤其值得重视,目前,许多农村幼儿园因为教学理念、师资水平,更由于各幼儿园之间的生源争夺等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极为严重,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二、注意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那么,如何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呢?近几年,我园针对隔代教育现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解决祖辈共同的困惑问题 俗话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行未学到。要想让祖辈们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必须改变祖辈们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根据祖辈的特点,安排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介绍科学育儿知识为主,再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来讲课。在讲课时,多举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使祖辈们能去尝试的例子。

2.充分利用接送时间,做好交流沟通工作

孩子在家里接受了不正确的教育,在幼儿园里往往很快就表现出来。利用每天接送的时间由老师向老人们及时反馈,以便及时纠正,是很有必要的。祖辈家长大多话较多,教师要耐心倾听,用最诚恳的态度,如注视对方,点头、微笑等表示认同。这样祖辈家长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也就愿意进一步与教师交换意见了。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3.做好家访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家访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要使隔代教育正向发展,教师应该做好家访工作,看看孩子在家里如何活动,爷爷外公们的教育是否有问题,都可以从家访看出来;同孩子、老人们在家里交流,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祖辈隔代教育中的问题,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园教师深入幼儿家庭,上门对祖辈面对面指导。

因此,为防止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印发资料、谈话等形式,教育幼儿的父母应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强制“拔苗”。

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一直是较为薄弱、被人忽视的一个方面,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导致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理解是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理念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三)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中国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幼儿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不少幼儿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胆小、多动、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幼儿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幼儿有发展自我的潜能,而不能仅以动手能力、智力水平衡量评价幼儿。未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也必将形成人人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三、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

目前在幼儿园中,孩子们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他们更多接受的是遵守规范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训练。成人每天关注的焦点也仅仅限于孩子今天又学会了什么知识、认识了几个单词、学会了哪首儿歌等等,他们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目前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应的特色活动,却没有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他们还是把规范、习惯和知识的获得放在首位,主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小化。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严重削弱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2.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3.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4.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脱离了实践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孩予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孩子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视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视情感需要的满足。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结束语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 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 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的主要生活空间, 应宽敞明亮, 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 陶冶幼儿的性情,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让他们能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

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 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对于幼儿教师而言, 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

二、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

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幼儿主体性活动的方式, 丰富幼儿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 调节和维护其心理健康。专门的教育活动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 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独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跟不上他们的需要, 因而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时, 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 多采取情境表演、故事、游戏、讲授、行为训练等不同的形式方法。通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活动,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重视幼儿的问题性教育, 提高其心理素质与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 应当注意以幼儿间实际发生的问题为教育素材, 对幼儿进行讲解、分析, 组织他们在矛盾、冲突的情境下, 自己可能会如何做, 应如何做才更恰当、有效。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事例进行更具体、更直接的方法指导, 并让幼儿实践、运用这些方式, 这就是问题性教育。问题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转变对幼儿身上发生问题的价值的认识, 对幼儿交往中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 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 并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活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 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 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同时要组织幼儿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拟实践, 交流自己扮演不同角色时的心理感受和做出不同情绪行为时的亲身体验。这些都是进行问题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开展心理辅导,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辅导主要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几个方面。幼儿人格辅导的内容包括感受爱, 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 对尊重、正直、合作、宽容、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 并能学习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有乐于自主选择、做出决定并努力实现的倾向和初步的能力。幼儿学习辅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努力挖掘其学习潜能, 如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充分利用幼儿感知发展迅速的优势引导幼儿掌握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幼儿园生活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 逐步形成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乐于探索、体验多方面的生活, 平和地接受生活的复杂性, 并有相对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初步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自主自立意识;有初步的责任感。

五、密切家园协作, 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 其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 即可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相关, 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 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 密切家、园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 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让每个家长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能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做幼儿信赖的朋友, 促进亲子沟通, 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规范自己的行为, 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 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

幼儿园和家庭应经常保持联系, 相互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情况, 相互交流彼此的认识和见解, 帮助每个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倾向及教育方式, 掌握疏导孩子心理障碍的技巧, 支持和配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园还要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 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随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的提高, 未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 克服自身的问题, 不断前进, 新生的一代将得益于时代为他们提供的这一新的教育活动, 健康顺利地成长。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幼儿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一)关于健康的含义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做出了明确定义,即: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这一定义让人们对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健康其实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界定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如果身强力壮却心胸狭隘,或者心胸开阔却无法独立在社会中生存,都不能称之为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便容易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之,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多种疾病。

(二)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在从事幼教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幼儿常常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健康问题:(1)情绪问题,如,爱发脾气、任性、懒惰等;(2)行为问题,如,自私、说谎、恶作剧等;(3)人际交往方面,如,内向、独立性和社会交往及合作能力差等。这些问题看似细小,却很可能成为影响幼儿一生的大问题。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幼儿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引导和教育幼儿,就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避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力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从而拥有真正的健康。

(二)丰富学识,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有爱心、有礼貌、热情、宽容、耐心、乐观、有幽默感等,就能得到幼儿喜欢,并成为幼儿争相效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幼儿的心理就会在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如,情绪不稳、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不仅难以得到幼儿的尊敬,更会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使他们产生内向、说谎、没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准确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将幼儿视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上,都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从而对幼儿心理发展施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三)创设环境,营造幼儿心理教育的和谐氛围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环境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1.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要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幼儿正常活动和起居需要,要尽量保证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等。园内要有足够的绿地,有符合幼儿特点的布置,能营造出一种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对幼儿园来说,我认为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如果教师能始终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给幼儿笑脸和表扬,而不是冷漠和批评,师生关系融洽,幼儿心理就会更健康。同伴关系也很重要。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孤独内向,不能很快融入集体生活;有的任性好强,不懂得团结友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多交流、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合作、交到朋友,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生活。

(四)多措并举,确保幼儿心理教育因人而异

1.针对幼儿群体,教师要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素材,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心理影响,使各科教学成为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

如,通过社会课《我不哭》,对幼儿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舞蹈课《拉拉手》,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如,《我怎么不高兴了》,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其要注重在日常游戏和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互相交往的机会。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如,体育游戏能增强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发展他们的特长等,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幼儿都享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

2.针对幼儿个体,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甚至看到陌生人会害怕得大哭。对于这种幼儿,教师绝对不要因为其内生或害羞就指责他们,或给他们难堪,勉强他们,而应该找出幼儿内向的原因,耐心教导他们打开心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启发性的小故事,或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适当引导,比如,在角色游戏中与幼儿模拟演练家里来客人的情景,降低幼儿恐惧、怕生的心理。当他们有外向、合群的表现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从而建立起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又如,有的幼儿性格外向,心理素质好,但平时不管是上课还是活动,都容易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做好了就鼓励,做错了就批评。因为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外向的孩子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因为几句批评就情绪低落,所以,教师不必担心这些,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考虑到外向的幼儿通常都喜欢表现自己,教师不妨让幼儿多参加一些朗诵、角色表演、舞蹈和音乐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的外向感染更多幼儿。还有些幼儿有撒谎的毛病,比如,我发现班里某个幼儿,在幼儿园不爱吃饭,回家却对家长撒谎说,是因为老师盛饭少,没吃饱。这样的幼儿,有的是觉得撒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避免惩罚;有的则认为撒谎作弄别人很有趣,于是就喜欢说谎,根本不知道撒谎的危害。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及时地给幼儿讲明撒谎的危害,如,讲述《狼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分析撒谎的后果。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体验被谎言欺骗的感受。教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里的表现,以免家长听信孩子的片面之词。当幼儿改掉说谎的毛病后,教师和家长都要给予积极的奖励,让他们在言行上变得更加诚实可信。

(五)家园联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合力

调查发现,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发生变化、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在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育儿讲座、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大力普及幼儿心理学知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使家长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和发掘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的爱好,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随着基础教育的低龄化倾向,维护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培养真正健康的幼儿,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人.幼儿园环境建设与幼儿心理健康[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星岛幼儿园)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孩子的智力发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早教中心、特色幼儿园为家长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然而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越来越高的未成年人自杀、犯罪率,让我们反思除了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外,更应该为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而做出努力!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成人中的精神心理疾病,有2/3左右是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开始的,而3—6岁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人格行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处在积极地准备和接受状态,极其需要正确的启蒙和积极地引导。可见对幼儿开展心理教育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教育呢?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一、环境创设不可忽视

环境不仅仅是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的背景,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情感的发展。这其中并不仅仅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物质环境:美观大方的教学场所,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合理多样的营养膳食,更为重要的是创建民主平等,宽容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家庭环境。教师、家长平等、民主的对待幼儿,鼓励幼儿敢说,感想,敢表现,以积极地态度循循善诱的对待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宽容的对待幼儿无意识的“破坏行为”和“越轨行为”,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

系,对幼儿充满爱心,让幼儿感受集体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亲切、美好,给孩子更多鼓励,多对孩子说“你真棒”,积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爱但不溺爱,给孩子自由但不放纵,尊重孩子,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和乐观自信的心境

二、寓教于游戏,寓教于生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培养独立性的极好手段,通过游戏中游戏的设定、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游戏中的突发情况等使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学会分享,体会成功与失败等心理体验。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把自己当成是幼儿的伙伴,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减轻幼儿的恐惧心理。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去,打破班级界限、年龄界限,与各班、各年龄组间的幼儿相互参与活动,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交往圈。教师在活动与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并细心观察幼儿动态,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合作与生活中通过体验,得到提升。

三、家园携手,言传身教

幼儿园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孩子学习好不好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教导方法,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具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意识。引导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父母自己对生活的乐观、追求,对待他人失误的宽容等行为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幼儿从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的心理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6篇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作为人生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以前只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逐渐向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需求发展。然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真正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实践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去探索的一个课题。下面就让我来浅谈一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现代社会看幼儿心理健康的指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到现在更加注重人的内在心理需求的转变,这也无形中对幼儿健康心理形成了细致化的指标。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指标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保教工作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而究竟什么才是幼儿心里健康的指标呢? 幼儿心理健康表现我们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得知。[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① 这一系列的幼儿心理健康指标都反映了幼儿心理健康最基本描述。在幼儿生命成长过程中,作为幼教工作者每一个心理教育环节都能影响幼儿终身。因为,幼儿阶段,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强者。

二、幼儿心理成长现状分析

健康的幼儿心理是每个家长所期盼的,但现实的情况却令人不容乐观。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找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子中,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的影响因子较高的两个因素体现在:学习问题及心神障碍两个因子上。[阳泉市3—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与1978年常模数据比较,当前幼儿的学习问题、心神障碍两个因子上高于1978年常模组,可以看到以30年前的眼光看今天的幼儿具有更大的困扰,他们或许不像我们成人想象的幸福。虽然我们调查的重点在于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探究幼儿存在的行为问题的产生原因,我们仍然假设幼儿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及幼儿园教育中或多或少违背幼儿心理规律,导致幼儿心理负担加重有关。] ②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见,幼儿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从学习环境还是家庭环境中,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幼儿的心理发展。我们需要正是幼儿心理问题的同时,也应自身角度出发,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从而做出改变,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也可以看见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那么好。这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为有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就有可能是未来有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少年和青年!

三、从家庭因素出发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家庭、社会等,而作为主导因素的家庭因素,仍旧是需要我们去探究的。而作为人类教育的起头幼儿教育,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家园”(家庭和幼儿园)共育体系来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父母争吵、分居、离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幼儿的心灵遭受创伤,精神发生偏移,甚至危害终生。在众多的家庭变故中,离婚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意味着亲情的崩溃,被迫与父亲或母亲的分离,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创。很多幼儿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得孤僻、忧郁、退缩;有的变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变得粗暴、烦躁,甚至出现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幼儿长期受消极情绪情感的影响,将会产生心理疾病,因此,积极的引导和干预将必不可少。] ③

针对有上述的家庭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处在不健全家庭的幼儿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因此在幼儿的心理教育上更要耐心细致,不能粗暴对待,更不能讽刺挖苦。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唤醒和鼓舞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幼儿最大的学习潜能。让其全身心地投入,使心灵得到舒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其良好适应能力的发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童童是一位4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家里物质条件优越,但父母由于婚外情,已经离异。父母双方为弥补自己的过失,都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生怕孩子心理再次受伤;这也使在性格上形成了“为我独尊”的心理,也对人产生了不信任感。童童在与同龄的孩子相处时,我行我素,爱抢别人的玩具,也有以暴力使人屈服于他的倾向。针对类似这种情况的幼儿心理发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凡事都要用正常的语气来表达,不要用暴力来决解问题,要懂得用温柔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在孩子发生暴力行为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教育,并批评,并施予一定的惩罚,例如限制他的游戏权利等;等幼儿好好跟教师说话时并想要去需找正确解决办法时告诉幼儿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向同龄的小朋友分享玩具,而不是暴力。当幼儿学会了这个新的正确的方式与同龄幼儿沟通时,要及时奖励他,并鼓励她这种行为,这样就淡化了他“唯我独尊”的习惯,并能养成正确的幼儿交际行为习惯。

四、幼儿心理健康程度对其人生的影响

幼儿从出生到六岁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英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奢望了;身体和心智如果有一个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不单单建立在身体机能上,而更重要的是心理机能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人发生犯罪或者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幼儿时期的经历。有的人是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成长,有的人甚至经历过母亲自杀出走的经历,所以长大后在对待自己的感情时就会缺乏安全感,心理上会有所缺陷。当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生异常时,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做到有效干预其心理发展,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那么就影响到了幼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会在其将来的生活中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可以说,幼儿心理健康关系到幼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这也正是人类生命发展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④ 总而言之,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在家庭与幼儿之间建立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幼儿受到家庭的负面影响时及时施予心理的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发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人类心理发展基础阶段的幼儿教育,更加坚定了做好幼儿心理教育的态度,积极落实“家园”共育的理念,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迈向的新的里程。参考文献:

①幼儿心理学网页资料http://baike.haosou.com/doc/5406520-5644373.html#5406520-5644373-4

②阳泉市3—5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报告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86ea***ef756.html?from=search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http://new.060s.com/article/2013/04/24/737896.htm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 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 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 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 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二、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 小报告" ,而这些" 小报告" 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

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2. 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 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社区、家庭、幼儿园教育同步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上一篇:推销台灯作文下一篇:一年级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