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2024-07-25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精选8篇)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1篇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艾滋病远离青少年,中国青爱工程无锡慈善家联谊会在无锡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无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中国青爱工程无锡慈善家联谊会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在会员活动日发起在“世界艾滋病日”活动倡议,得到大家热烈响应。江苏犟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动承担设计制作宣传资料、易拉宝和横幅宣传标语,江苏雪豹日化主动提供“Fe”雪豹生物牙膏小礼品。

这一天,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通过宣传艾滋病、梅毒等性病防治知识,普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艾滋病危害,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为艾滋病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让青少年树立艾滋病防治意识,接受健全的艾滋病防治教育。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2篇

通过这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培训,使全体乡村医生队伍基本了解掌握了艾滋病的防治知识。

一、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

1.性传播 主要是生殖器管黏膜、皮肤黏膜有破损的时候发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受血者或受器官者接受被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和组织器官,就有可能被感染。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3.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脐带血、乳汁或胎儿通过产道的时候,把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二、艾滋病怎样预防

现在在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广泛适宜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放在基层、县、乡、农村。并针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如下: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病患者比较容易感染艾滋病。(4)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5)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

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他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同情和关怀艾滋病病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是他们有信心战胜疾病;另一方面,使社会安定了,否则有些人会产生逆反心理,对社会产生报复的心理。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西安市大型建筑工地的工人为研究对象, 于2008年6-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共调查干预建筑工人962人, 有效研究对象953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干预研究的方法, 根据既往文献和HIV感染病例的特点, 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问卷》。基线调查时, 重点调查建筑工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及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性生活中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对安全套使用方法的认识等, 之后进行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和安全套、提供咨询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 干预后对他们再次测评。调查员和干预员均为医学专业人员, 且根据调查要求统一培训, 使其明确调查的目的及有关要求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核对, 建立数据库,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各项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 检验水准取0.05。

2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有效研究对象953人。其中男性918人, 占96.3%;女性35人, 占3.7%。最小年龄15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 (23.6±7.3) 岁, 15~49岁占全部调查人数的9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 初、高中文化程度占80.6%,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8.8%。已婚占43.7%, 未婚占51.5%, 离异、丧偶和同居的占4.8%。农民工占91.7%。外省籍占43.2%, 本省其他市县籍占48.5%, 本市籍占8.3%。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被调查者总体上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根据国家M&E框架知晓率:对8个问题正确回答其中6个及以上, 评价为对艾滋病知识知晓) 偏低, 为56.1%。在所有被调查的问题中, 近一半的人认为, 看起来健康的人不会携带HIV;且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餐等) 的认知水平较低;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仅占61.0%。干预后,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达98.2%, 前后相比较χ2= 479.0,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对待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

干预前被调查的建筑工人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到紧张害怕的达76.5%;愿意与感染者继续共事的占33.8%;愿意与感染者一起生活的占18.6%;认为HIV感染是与不良道德品质有关系的占68.2%。从调查结果看, 干预前被调查的工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是同情和歧视并存。除“应公开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身份”外, 其他各项指标都有较大改观。见表2。

2.4 对健康相关行为的认识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持反对态度, 分别达到68.0%和79.4%, 说明被调查人群的性观念还是比较保守, 但有32.0%赞成婚前性行为。另外被调查人群对于吸毒危害健康的行为认识比较明确, 认为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2.5%。其中87.1%认为感染性病后应选择正规的性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只有少数人选择自己购药治疗或私人诊所治疗。干预后对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认识大大提高,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 。见表3。

2.5 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553名 (58.0%) 被调查人员最近半年有性行为。在未婚的被调查人员中, 有240人 (48.9%) 发生过性行为。在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10.5%, 68.5%从未使用安全套。综合干预后, 有71.0%被调查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2.6 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及途径

有92.6%被调查人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艾滋病性病知识;89.7%认为“有必要进行安全性教育”, 但47.6%认为“宣传性知识会鼓励性自由”。他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以电视最高, 为80.9%, 通过报刊为53.8%, 通过宣传栏和宣传画为39.8%, 20.9%被调查人员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西安市建筑工人中外来务工者居多, 以男性青壮年为主, 多处于性活跃年龄, 文化程度较低。干预前被调查的建筑工人中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共事的不足40%, 愿意与感染者一起生活的不足20%, 说明他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是同情与歧视共存。该人群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相对较高, 表明近年来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知水平较低, 对艾滋病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与文献报道相比, 他们知识水平偏低[2,3,4,5]。调查还显示, 被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是导致对AIDS恐惧和相关社会歧视的重要原因。通过综合干预, 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不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也促进了他们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正确态度。因此, 在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中, 应强化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 以便消除人们对艾滋病过于恐惧的心理。从建筑工人对安全性教育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他们一方面想了解性安全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担心教育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的矛盾思想。提示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既传授知识, 又无负面效应, 是今后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只有获得正确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才可能改变危险行为。但是行为改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 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服务才能有效改变调查对象的行为[6]。调查显示, 干预前在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仅为10.5%, 68.5%从未使用安全套。综合干预后, 有71.0%被调查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这表明了艾滋病预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应营造良好的环境, 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 才能实现综合干预的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 电视、报刊及医务人员等是建筑工人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另外, 免费的宣传栏、挂图等也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形式。因此, 在开展流动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过程中, 应立足于全方位, 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宣传作用, 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 在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应积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提供艾滋病基本知识、性伦理道德以及安全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从而切实提高建筑工人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西安市建筑工人以流动人口为主, 且多为农民工, 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绝大多数, 他们受教育时间短。因此, 在农村地区从小学开始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 提高农村人口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Stulhofer A, Brouillard P, Nikolic N, et al.HIV/AIDS and Croa-tian migrant workers〔J〕.Coll Antropol, 2006, 30 (Suppl 2) :105-114.

[2]吕书红, 田本淳, 程玉兰, 等.4省城乡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1) :1326-1327.

[3]虞晨, 孙业桓, 孙良, 等.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 (5) :322-327.

[4]丁贤彬, 陈宏, 潘传波, 等.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1) :1293-1294.

[5]杨吟, 陈利, 陈媛玲, 等.昆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的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 (6) :541-543.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4篇

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 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 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1.妊娠期的宫内感染可以通过胎盘或羊水传染给胎儿;分娩期经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感染新生儿;长期母乳喂养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和婴儿。

2.受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幼儿的感染,病情发展比其他途径感染或成人发展更快,由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婴儿近50%在1岁时发展为艾滋病。

3.垂直传播的药物预防包括妊娠期宫内感染的预防,分娩时的预防和新生儿出生后的药物预防。应将用药的方法、疗效、花费告诉孕妇,使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预防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HIV 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1.平均胎龄小(平均为37周),未成熟儿和超未成熟儿的比例上升,分别为33%,18%。

2.低出生体重、小头畸形、其他畸形发生率高。

3.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

4.CD4百分比率(或CD4/CD8)下降。出生时CD4<30%,早期出现危重病情比例增加3倍。

5.平均IgG水平高于非感染新生儿。

三、新生儿药物预防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药物预防的方法与母亲产前和产时采取的预防方法有关(母亲产前和产时预防方案见相关章节),详细了解母亲产前、产时药物阻断的情况是决定新生儿出生后选择药物预防的依据:

(一)AZT+NVP联合用药方案

1.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只服用一次)。

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二)AZT方案

1.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三)AZT+3TC方案

婴儿出生后8~12小时开始服用AZT 4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3TC 2毫克/千克体重,连续用药1周。

(四)维乐命(NVP)单剂预防方案

1.母亲按常规预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1次。

2.如果因某些原因产妇产前未能进行药物阻断,可参照以下方法阻断:

(1)产妇临产时服用NVP

服药2小时内分娩,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

服药2小时后分娩,则新生儿生后4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即可。

(2)产妇临产时未服用NVP

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3.新生儿在服用NVP以后1小时内出现呕吐,应及时补服一剂,并观察1小时。

4.服用方法:NVP有两种剂型,混悬液为10毫克/1毫升,(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剂)可直接滴入新生儿口中。

片剂为20毫克/片(2毫克/千克体重·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毫克/千克体重·次),用水溶化后,用小勺或奶嘴喂入新生儿口中。

5. NVP方案是最具有实用性且最便宜的方案。花费少是其最大特点。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NVP维乐命单剂治疗。

注 意

上述3种预防方法预防效果较好,但用药时间较长,依从性较差,费用昂贵。如果出现早产,预防效果也要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孕妇和新生儿的骨髓抑制情况。

四、喂养方式治疗

由于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 病毒,HIV病毒可以经母乳传播给婴儿,长期母乳喂养将大大增加传播HIV的危险性。所以在3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中,人工喂养是HIV病毒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

在人工喂养有困难的地区,应该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帮助HIV感染的母亲对婴儿出生后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坚决不要混合喂养。

(一)人工喂养

HIV感染的母亲在整个哺乳期中应为婴儿提供干净、安全、营养的母乳替代品。

1.人工喂养必须使用干净开水。

2.喂养的器皿(奶嘴、奶瓶、小勺、杯子等)必须保持干净。

3.确信母亲能按照母乳替代品的配置要求配置。

4.人工喂养食品的选择

(1)配方奶粉:根据婴儿不同胎龄、不同月龄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基本的营养物质进行了改良,更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人工喂养的首选。

(2)新鲜牛乳: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不能承受配方奶喂养的家庭,牛乳也是很好的选择。早产儿早期牛乳喂养,应适当稀释。在交通不发达地区可用牛乳制品代替新鲜牛奶。

(3)添加泥糊状食物: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从1/4个鸡蛋黄开始,逐渐增加米糊、粥等其他糊状食品。增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适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二)纯母乳喂养

如果母亲确实不能得到(购买、配给)干净、安全和营养的母乳代用品,或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人工喂养仍不能被母亲接受时,才可选择纯母乳喂养。若母亲选择纯母乳喂养,给予婴儿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由母乳喂养而致的传播。但应特别注意:

1.纯母乳喂养是指只用母乳喂养,不给婴儿吃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2.纯母乳喂养只能是短时间(3个月)的,长时间将大大增加感染机会。

3.建议纯母乳喂养不要超过4个月,4个月以后开始人工喂养,并逐渐添加泥糊状食物。这样既满足经济不发达地区HIV感染母亲的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母乳喂养HIV 感染的风险。在替换食物时应杜绝混合喂养的过渡。

4.如果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此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三)杜绝混合喂养

多项研究表明3种喂养方式(人工、纯母乳、混合喂养)中混合喂养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最高。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应避免混合

喂养。

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结 第5篇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预防工作的认识。12月1日,学校开展了“童心红丝带”连接你 我 他、预防艾滋病知识测试题等活动。

一、学校组织二至六年级学生,全校共240人做了预防艾滋病知识测试题。

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可以看起来很健康,但仍然可以把艾滋病病毒传给他人。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传播

四、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作出了诠释

1、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血液接触快感

2、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3、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五、利用黑板报、横幅进行宣传。

此次宣传活动,同学们更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大家认为预防艾滋病,提高身体素质,要从自身做起,要与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斗争,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珍爱生命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七十四团学校

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结 第6篇

为加强我辖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艾意识,2012年12月1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举办了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宣传主题的“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在医院门口悬挂了宣传条幅,在村集贸市场向人员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40余次。通过宣传栏、悬挂横幅、设置宣传画、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使公众了解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避免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

卫生院

3月份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7篇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本月公司参加了关于预防“艾滋病”活动宣传。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所引起的,以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它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接触,潜伏期平均7----9年,具有传染性。平均1---2年死亡。通过宣传活动使广大员工及过路群众受到了好的教育,远离艾滋病,做文明员工和文明市民。

二00七年七月十日

移动通信公司七月份活动小结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本月公司7月11日上午8点正,在市体育中心参加了由红旗区主办关于“第十七个世界人口日”活动日宣传。公司共出通过宣传版面十副,内容全面易懂,活动中使广大过路群众受到了好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为创建和谐文明城市和争做文明市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预防艾滋病活动小结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酒泉市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正常招生录取的所有新生1 820名。

1.2 方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向学生集体讲解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 由主持人对主要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现场有奖抢答, 以巩固学习效果;再向学生每人发放一本宣传册、一张关于咨询检测的宣传画, 由学生自行学习;活动期间由学生干部组织以班为单位播放光碟、集体学习讨论;学校组织“相互关‘艾’共享生命”签名活动, 在校园悬挂宣传条幅, 各班级学校食堂、教学楼道、大厅等公用区域张贴宣传画告示渲染宣传气氛。活动为期15 d。于健康教育活动前、活动后1个月、活动后3个月 (春节寒假归来) 进行3次问卷调查。第1、2次问卷相同, 第3次问卷增加了假期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人次数。对3次调查问卷结果从艾滋病知识, 对病人/感染者的歧视, 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能力的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活动前, 活动后1个月、3个月合格问卷分别为1 758, 1 809和1 817份。

1.3 质量控制

事先由专业人员设计调查问卷, 除年龄、第3次问卷交谈人数外, 其他项目均用“√”标记自己的选择。首次调查前, 先对各班干部就问卷的填写方法进行培训, 责成其在统一时间段按班组织, 由学生独立填写。审核剔除存在缺项、漏项、填写不完整的答卷。

1.4 统计分析

由专业人员录入数据库, 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态度

98.4%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 活动前有83.5%的学生通过电视 (77.9%) 、报纸 (56.8%) 、宣传栏 (38.8%) 、免费发放的宣传材料 (18.0%) 等形式接触艾滋病知识和信息。活动前大家赞同率较高的方法有电视、报纸、电影, 活动后2次调查赞同率均较高的方法为电视、班上组织学习讨论、电影、报纸、免费提供宣传材料等。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认同率/%;认同率=认同人数/合格问卷数×100%。

2.2 知识

活动后对问卷中8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比活动前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对上述8个问题答对6个或6个以上即为知晓, 则知晓率变化与基本知识变化相似。个别问题及总体知晓率活动后3个月比活动后1个月降低, 说明艾滋病知识随时间的推移有遗忘的情况。见表2。

2.3 歧视问题

问卷设计了自己家人、同学朋友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HIV/AIDS) 2种情况, 出现与病人或感染者分桌吃饭、不与其交谈、不接触其使用过的物品的情况之一即为有歧视态度, 计算歧视率。 结果显示, 对家人、同学朋友中HIV/AIDS的歧视存在明显差异, 活动后歧视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3个月后歧视率明显回升, 出现了与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相同的变化规律。见表3。

2.4 知识信息的传递扩散

活动后表示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的比例明显上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假期或春节期间, 只有1 374名 (人次) 学生和6 100多名同学、朋友、家人进行了交流, 占学生总数的75.62%。见表4。

活动前后不能交谈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缺乏 (70%~90%) , 活动后怕被人怀疑、羞耻等比例由活动前的2.5%上升到活动后的10.1%~12.3%。

注: () 内数字为正答率/%。

注: () 内数字为歧视率/%。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 将“青少年-为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作为主题, 足见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正确态度不只是保护自己, 通过他们的言语或行动向周围社会人群传递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也应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对学生开展不同层次和人群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青年人的特点, 将集体学习、分班组织学习、发放宣传材料学生自学、借助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学习相结合, 分不同层次、不同人群规模的学习活动, 中间穿插知识抢答、主题签名等活动, 活跃学习气氛、增强记忆, 效果比较好[7]。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明显提高了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8个问题学习理解中, 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正确回答率不高, 与谭盛葵等[2,3,4]调查结果相似, 这也是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要反复强调的重点问题之一。“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正确回答率比较低, 与调查对象主要来源于甘肃省东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性观念比较保守, 对回答关于性、安全套等问题有难为情情绪有关, 不同于城市或我国东部开放地区[1,3]。

活动后对HIV/AIDS的歧视率下降。所有宣传材料都有艾滋病的可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 贯穿了“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 但HIV/AIDS是我们的朋友”、“无知和歧视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主题内容, 活动虽有成效, 但在3个月后歧视率明显回升。这也是建立“相互关爱、反对歧视”社会环境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与家人、同学、朋友们交谈艾滋病知识和信息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将自己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他周围的人群。宣传活动后1个月和活动后3个月表示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 但在假期、春节期间只有75.62%的学生与同学、朋友或家人进行了交谈, 没有达到笔者最初设定的一个大学生假期至少要和1名同学、1名朋友、1位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 (1∶3) 的目标。活动后因为知识缺乏而不能交谈的原因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但怕被人怀疑、感到羞耻的比例上升, 这可能是影响交谈、影响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知识遗忘与歧视率、知识信息的传播扩散有明显的相关性。活动后1个月, 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7.6%, 但活动后3个月下降到84.3%, 与此相对应的是歧视率上升, 不能与其他人进行交谈的比例上升, 表示能够与同学、朋友、家人交谈的比例下降, 这充分说明知识对个人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证明只有通过反复的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大家的知识水平, 才能使人们的危险行为发生有价值的改变。

综上所述,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反复开展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 可以减少对HIV/AIDS的歧视。通过动员大学生参加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向社会各界传播艾滋病知识和信息, 对减缓、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将会产生明显的积极社会效果[5]。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马瞧勤, 丛黎明, 闵自强, 等.浙江省2所大学生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近期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4) :318-320.

[2]朱雪梅, 曲悦.职校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 2005, 19 (3) :282-283.

[3]林红玉, 徐大叶, 孙芹, 等.大学新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 2003, 17 (4) :333-334.

[4]谭盛葵, 赵丹, 施文祥, 等.桂林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1) :1374-1375.

上一篇:学制度活动计划下一篇:买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