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2024-05-17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精选9篇)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第1篇

2.召开学科带头人与课题组长会议,交流本学期各课题实施的设想。

3.组织数学教研组进行“六年级课程统整指南”的讨论修订活动。

4.分别召开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班主任及语、数、英教师会议,布置学生自我学业档案记录本、课堂纪律跟踪手册、个别学生学习辅导计划工作。

十月份:

1.生命教育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研究课交流。

2.组织数学教研组学习课程统整理论和课程标准。

3.召开六、七、八年级语、数、英备课组长会议,“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风格及指导策略”介绍。

十一月份:

1.学科带头人及各课题组长结合课题开设研究课。

2.组织数学课程统整研究课的说课、听课、评课。

3.召开六、七、八年级语、数、英备课组长会议,交流学生学习个别辅导计划工作实施情况。

4.筹备“范式工程”展示,做好初中实验探究类活动指导对策研究课的备课与说课工作。

十二~一月份:

1.“范式工程”研究课展示。

2.各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与交流工作,整理资料。

3.检查各课题组活动记录。

4.做好所有相关案例分析与科研论文的资料收集工作。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局教学工作要点,以日常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小课题研究为抓手,搭建各级各类教科研平台,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积极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步形成以校本化教研科研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不断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及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等思想观念。

2.立足课堂,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聚焦课堂教学,构建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体系,实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抓手,以教师读书工程的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阵地,以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本领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机制。

3.问题导向,推进小课题研究

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为导向,深入扎实的开展好小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力求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努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要在课例研究、师训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班级管理研究四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4.树立品牌,创建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创建一切条件,积极鼓励教师主动有效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围绕学校已经较为成熟的课题,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从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5.互相交流,搭建研究共享平台

学校努力为教师搭建交流经验,沟通思想,互通信息的平台,并为我校的对外宣传和交流畅通一条便捷的通道。

三、主要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科研骨干队伍

1.强化主题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行为

学校将通过主题报告、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论坛交流等形式加强思想引领,开阔视野,形成共识,丰富知识,提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自主研修,通过“三个一”(即读好一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类著作、研究一节网上发布的教学大赛教学视频课、结合实践写好一篇教后反思)等任务的完成,真正树立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及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等思想观念。

2.开展读书沙龙,提升教师科研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将开展“读书伴我成长—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落实读书学习“五个一”活动要求,即每周读一篇文章,每月读一本刊物,每期读一本专著,每年参加一次读书论坛活动,并做到警句能背诵,名篇有体会,教学有行动,反思有案例,营造“好读书,善思考,勤记录,能写作”的浓厚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搭建各类平台,分层指导提高,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学校将为全体教师创设和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研究平台,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需求,以赛课比武、课题研究等方式,多层次的培训,努力为各层次的教师搭建尽快发展成长的平台,提供成功的条件,创设成名的机会,积极推动向高层次迈进,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教师常规培训、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本学年学校将举办各级骨干教师教学技能公开展示活动;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让青年教师优先外出参加各级、各形式的观摩学习,认真落实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广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练兵和听评课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成长发展的平台,促进其尽快成长成熟。

(二)、积极推进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1、以课堂教学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各类课题研究

学校将紧紧围绕新课改和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实践中的焦点、疑惑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解决实际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问题,有效地改进工作和教学,使小课题研究形成为我校的`教科研鲜明特色,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每个备课组都要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各教研组还要至少交一份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研究成果。各课题研究组要围绕研究计划进一步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同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深入探究各个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以各类科研评比为契机,扎实推进学校课题研究

学校将积极参加市区的课题申报,并以此为契机,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申报,指导教师撰写课题申请书,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培训,形成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校教科研团队,不断增强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以学校教科成果展示为平台,推进教科成果转化

1、完善学校科研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大教科研推广力度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第3篇

中学高级教师是具备较高学识水平与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中学教师高级资格称号, 是具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 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程序, 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定、县级人事部门聘任而产生的。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中的瑰宝, 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 中学高级教师的教育科研一直处在弱化状态, 现状令人担忧。针对此问题, 笔者对苏北地区一所完全中学的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调查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情况。

2. 调查对象

该校所有中学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

3.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与有针对性的交谈。

4. 调查时间

2010年5月

5. 调查对象

6名年级主任, 1名教科室主任, 1名校长办公室主任。

三、调查结果

1. 教育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校长办公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数、中级 (指中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 下同) 教师数。通过教科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中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 统计分析。

说明: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结题等三项成果兼有两项或兼有三项者, 其人数只计入一项。

(1) 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 高级教师数在增加, 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 到2009年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29.5%。高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极少, 将近五年有成果的高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 才有近6.64%的高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 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已少得可怜。另外, 2005年有论文发表的这位高级教师到2009年一直有论文发表, 2007年有论文发表增为三位且一直到2009年都有论文发表, 且其中两位还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2) 中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调查显示, 中级教师数增加不大, 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在逐年递减。可以断言, 若一所学校教师数固定, 那么中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减少, 高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增加。中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较多, 将近五年有成果的中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 有35.46%的中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 中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占其总数的比例是中学高级教师的5.49倍。

2. 有针对性的交谈列举

(1) 有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工作之余看看书, 会有些自己的想法, 就把它写下来。

科研确实能丰富自己。

写论文, 一旦入了门, 就不愁发表, 有时还约稿呢。

我每年有4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 经济收入还不少呢。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科研的最好素材。

不提升自己会落伍的、被淘汰的。

(2) 无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不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做教师成名成家太难了, 全县一万多教师, 才一个正高级。

进了高级到顶了。

评价老师看的是分数, 又不是论文。

写一篇论文, 花五十元参加省级评选, 即使获奖, 学校才奖10块钱, 多数情况是白忙活。

不如整点儿家教。

老师辛苦, 尤其是班主任, 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照顾。

不评职称了, 费那个脑子干啥。

社会浮躁, 向钱看, 静不下心。

四、原因分析

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 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军人物,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历了中学二级教师到中学一级教师再到中学高级教师的评聘过程, 这个过程十余年, 他们没有间断过教育科研工作, 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 本应继续坚持下去, 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调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中学高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仅为6.64%, 而中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为35.46%, 原因何在?

1. 评价偏向, 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要发展, “质量”是生命。这个“质量”不是专家学者文献里的质量, 而是重点学校招生时看重的“质量”, 是家长、社会认同的“质量”, 是政府部门衡量学校的“质量”, 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分数。哪位校长敢轻视它?哪位家长敢轻视它?哪位学生敢轻视它?国家教委1997年10月29日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已十多年, 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五严”禁令一年有余, 这种观念转变不大。教师教育科研、专业成长, 校长支持, 家长也支持, 但教师必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教育科研了, 专业成长了, 学生的分数却下降了, 家长能说你好吗?校长能评你优秀发你奖金吗?笔者认识一位中学正高级教师 (本县唯一的一位) , 他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工作, 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育实践中实施新课改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是他的学科成绩总略低于平行班, 因此, 他总在高一、高二循环, 上不了高三。2009年暑期, 他离开了这所学校到南方的一所学校谋职了。至此, 这个县没有了中学正高级教师。

2.“职称到顶”, 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要素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 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最为有效的途径, 所以, 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中, 把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条件或优先条件明确提出来, 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职称评定确实激发了中级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 提高了科研意识, 培养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不晋升职称, 这个目标就不存在了, 绝大部分高级教师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 他们教育科研工作戛然而止也就不足为奇了。晋升为高级教师, 依然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也有, 但很少, 调查结果显示仅占6.64%, 比中级教师低29个百分点。

3.“向钱看”, 弱化了教育科研工作

调查中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高级教师只是学历和资历的认定, 思想觉悟不一定就高。高级教师也生活在实实在在以钱为尊的社会中, 在高昂的学费和房价面前, 往往低头反思披星戴月的付出与微薄收入的不对等。搞个家教、整点别的来钱还快还多。教育科研, 费那个心思?得不偿失啊!”他深有感触, 我无言以对。我知道, 教育科研是要摒弃功利的, 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真能如此的, 恐怕就是调查结果显示的6.64%吧, 而坚持下来, 最终能成名成家的, 更是渺茫了。

4. 繁重的其他工作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全社会的共识, 也是应试教育使然。2007年教师节, 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说:“全县的公务员如果都像教师那样工作, 我们县的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听了这句话不知道该喜该忧。笔者做过6年的高中年级主任, 六年中最大的希望不是名不是利, 而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晚上查完学生宿舍,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坐在椅上不想动, 躺在床上不想翻身。读读书, 写写反思, 没有强大的毅力确实很难做到。教育科研, 力不从心, 顾及不了啊!

五、建议

1. 评价教师应以专业成长为依据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活动, 教师是一个严谨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 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发展文化等一系列重任。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 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1]评价教师“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1]。虽然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五严”禁令的推进, 评价教师也在改变之中, 但仍没有从以“分数”为重要依据转变为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重要依据。许多学校评价教师简单化、表象化、功利化。比如有的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中的“勤”时, 仅以教师代课多少、是否出满勤为依据, 代课多、出满勤, “勤”这一项就得满分, 而反映教师勤本质的勤读书、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未涉及, 把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抛到一边。这种教师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短期行为和教育功利思想的蔓延, 对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弊无利。

2. 扩大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定份额

1986年始, 对中小学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资格, 此举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对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 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 评上后就能歇歇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 教育科研、专业成长就没了劲头。按现行的职称评审政策, 笔者算了一下, 一位本科毕业生,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 第六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第十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毕业生一般为23岁, 加上完成职称评聘这十二年是34岁。换言之, 一位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 经过正常的努力, 到34岁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十二年中若工作特别努力, 即能破格提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34岁左右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 职业倦怠, 工作疲沓, 充当起了撞钟的和尚。这种“34岁歇歇”的现象在本地区不算少数。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 一位同事看到了, 惊讶地问:“你评上了高级, 还写论文干啥?”我当时憋得脸通红, 接不上他的话。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 可望不可及。笔者所在的县一万多教师才一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不到万分之一。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 H.Vroom) 提出的期望公式M=∑V×E (M表示激发力量, V表示效价, E是期望值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 来计算, 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对一般中学高级教师的激发力量几乎为零。笔者认为, 这个比例应提高, 如果根据巴莱多定律 (也叫二八定律) , 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应占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第十七章第五十五条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 (职称) 系列,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 。”这, 也许是中学高级教师持续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力”。

3. 制定并实施针对中学高级教师的目标激励方案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教育科研能力较强, 已经完成了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过程及由适应到成熟的过程。他们教育科研成果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应该是全体教师队伍中排在前列的。他们本应该是贯彻新课改精神, 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 应当制定针对这一群体的目标激励方案, 激励他们不停下教育科研的脚步、不停下专业成长的脚步, 给他们铺就一条由成熟到成名成家的道路, 铺就一条由“经师”、“人师”到“大教师”的道路, 激励中学高级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向前。

这条路不应该是一站式的, 应该是多站式的。走完一段, 就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 再走完一段, 又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 让坚持走的中学高级教师持续地感受到成功感和幸福感, 以此激发他们一段一段地走下去, 一直走向教育家。

参考文献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第4篇

中学高级教师是具备较高学识水平与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中学教师高级资格称号,是具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程序,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评定、县级人事部门聘任而产生的。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中的瑰宝,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中学高级教师的教育科研一直处在弱化状态,现状令人担忧。针对此问题,笔者对苏北地区一所完全中学的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情况。

2.调查对象

该校所有中学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

3.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与有针对性的交谈。

4.调查时间

2010年5月

5.调查对象

6名年级主任,1名教科室主任,1名校长办公室主任。

三、调查结果

1.教育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校长办公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数、中级(指中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下同)教师数。通过教科室主任调查出本校近五年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中级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具体数字,统计分析。

说明: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结题等三项成果兼有两项或兼有三项者,其人数只计入一项。

(1)高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级教师数在增加,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到2009年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29.5%。高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极少,将近五年有成果的高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才有近6.64%的高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已少得可怜。另外,2005年有论文发表的这位高级教师到2009年一直有论文发表,2007年有论文发表增为三位且一直到2009年都有论文发表,且其中两位还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2)中级教师近五年教育科研成果统计

调查显示,中级教师数增加不大,其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在逐年递减。可以断言,若一所学校教师数固定,那么中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减少,高级教师数应该逐年增加。中级教师有科研成果的较多,将近五年有成果的中级教师数与其总数的比例平均,有35.46%的中级教师有教科研成果。抛开一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但没有论文发表、获奖和课题结题这种极少的现象外,中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占其总数的比例是中学高级教师的5.49倍。

2.有针对性的交谈列举

(1)有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工作之余看看书,会有些自己的想法,就把它写下来。

科研确实能丰富自己。

写论文,一旦入了门,就不愁发表,有时还约稿呢。

我每年有4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经济收入还不少呢。

工作中的问题就是科研的最好素材。

不提升自己会落伍的、被淘汰的。

(2)无教育科研成果的高级教师回答为何不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做教师成名成家太难了,全县一万多教师,才一个正高级。

进了高级到顶了。

评价老师看的是分数,又不是论文。

写一篇论文,花五十元参加省级评选,即使获奖,学校才奖10块钱,多数情况是白忙活。

不如整点儿家教。

老师辛苦,尤其是班主任,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照顾。

不评职称了,费那个脑子干啥。

社会浮躁,向钱看,静不下心。

四、原因分析

中学高级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军人物,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历了中学二级教师到中学一级教师再到中学高级教师的评聘过程,这个过程十余年,他们没有间断过教育科研工作,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本应继续坚持下去,促进自己专业成长。调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学高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仅为6.64%,而中级教师中有教育科研成果的为35.46%,原因何在?

1.评价偏向,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生命。这个“质量”不是专家学者文献里的质量,而是重点学校招生时看重的“质量”,是家长、社会认同的“质量”,是政府部门衡量学校的“质量”,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的“质量”。这个“质量”就是分数。哪位校长敢轻视它?哪位家长敢轻视它?哪位学生敢轻视它?国家教委1997年10月29日颁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已十多年,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五严”禁令一年有余,这种观念转变不大。教师教育科研、专业成长,校长支持,家长也支持,但教师必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教育科研了,专业成长了,学生的分数却下降了,家长能说你好吗?校长能评你优秀发你奖金吗?笔者认识一位中学正高级教师(本县唯一的一位),他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持教育科研工作,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实践中实施新课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他的学科成绩总略低于平行班,因此,他总在高一、高二循环,上不了高三。2009年暑期,他离开了这所学校到南方的一所学校谋职了。至此,这个县没有了中学正高级教师。

2.“职称到顶”,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我国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要素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最为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中,把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硬性条件或优先条件明确提出来,这反映了教育管理部门的现代意识和远见。职称评定确实激发了中级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提高了科研意识,培养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不晋升职称,这个目标就不存在了,绝大部分高级教师其职称晋升已经到顶,他们教育科研工作戛然而止也就不足为奇了。晋升为高级教师,依然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也有,但很少,调查结果显示仅占6.64%,比中级教师低29个百分点。

3.“向钱看”,弱化了教育科研工作

调查中一位中学高级教师说:“高级教师只是学历和资历的认定,思想觉悟不一定就高。高级教师也生活在实实在在以钱为尊的社会中,在高昂的学费和房价面前,往往低头反思披星戴月的付出与微薄收入的不对等。搞个家教、整点别的来钱还快还多。教育科研,费那个心思?得不偿失啊!”他深有感触,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教育科研是要摒弃功利的,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真能如此的,恐怕就是调查结果显示的6.64%吧,而坚持下来,最终能成名成家的,更是渺茫了。

4.繁重的其他工作弱化教育科研工作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应试教育使然。2007年教师节,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说:“全县的公务员如果都像教师那样工作,我们县的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听了这句话不知道该喜该忧。笔者做过6年的高中年级主任,六年中最大的希望不是名不是利,而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晚上查完学生宿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坐在椅上不想动,躺在床上不想翻身。读读书,写写反思,没有强大的毅力确实很难做到。教育科研,力不从心,顾及不了啊!

五、建议

1.评价教师应以专业成长为依据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社会活动,教师是一个严谨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发展文化等一系列重任。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1]评价教师“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1]。虽然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五严”禁令的推进,评价教师也在改变之中,但仍没有从以“分数”为重要依据转变为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重要依据。许多学校评价教师简单化、表象化、功利化。比如有的学校在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中的“勤”时,仅以教师代课多少、是否出满勤为依据,代课多、出满勤,“勤”这一项就得满分,而反映教师勤本质的勤读书、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未涉及,把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素抛到一边。这种教师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短期行为和教育功利思想的蔓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弊无利。

2.扩大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定份额

1986年始,对中小学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资格,此举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和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相联。对大多数中学教师而言,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评上后就能歇歇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专业成长就没了劲头。按现行的职称评审政策,笔者算了一下,一位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第六年就可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第十二年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毕业生一般为23岁,加上完成职称评聘这十二年是34岁。换言之,一位本科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经过正常的努力,到34岁就可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十二年中若工作特别努力,即能破格提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34岁左右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就已经到顶了。没有了追求的“目标”,职业倦怠,工作疲沓,充当起了撞钟的和尚。这种“34岁歇歇”的现象在本地区不算少数。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一位同事看到了,惊讶地问:“你评上了高级,还写论文干啥?”我当时憋得脸通红,接不上他的话。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可望不可及。笔者所在的县一万多教师才一名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不到万分之一。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提出的期望公式M=∑V×E(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效价,E是期望值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来计算,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对一般中学高级教师的激发力量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个比例应提高,如果根据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应占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第五十五条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也许是中学高级教师持续进行教育科研的“内驱力”。

3.制定并实施针对中学高级教师的目标激励方案

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已经完成了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过程及由适应到成熟的过程。他们教育科研成果无论是量还是质都应该是全体教师队伍中排在前列的。他们本应该是贯彻新课改精神,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当制定针对这一群体的目标激励方案,激励他们不停下教育科研的脚步、不停下专业成长的脚步,给他们铺就一条由成熟到成名成家的道路,铺就一条由“经师”、“人师”到“大教师”的道路,激励中学高级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向前。

这条路不应该是一站式的,应该是多站式的。走完一段,就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再走完一段,又能获得什么名誉、享受什么待遇,让坚持走的中学高级教师持续地感受到成功感和幸福感,以此激发他们一段一段地走下去,一直走向教育家。

参考文献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第5篇

教科研活动计划

一、目的: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探讨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由谋生型向事业性、科研型、学者型转变,从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内容:本学期教科研活动内容主要有三,其一是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的安排,完成上级部署的工作,指导教师积极申报教研课题;其二是日常教研活动,主要是开展说讲评活动,打造精品课堂;其三是指导教师读书学习,主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专业知识、争鸣、动态等。

三、方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每周二下午第三、四节为集中活动时间,单周为理论学习,双周为说讲评活动,由各教研组组织实施,课题申报按上级教研安排进行。

四、周程:各教研组依据校教科研计划,负责制定本教研组的活动周程。

中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第6篇

以贯彻实施上海二期课改工作为重点,以区生命教育试点校的创建和区域性课程统整研究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工作和研究载体,积极探讨我校以“自修行为、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为内涵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鼓励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事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和研究。在全面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抓好各个层次的课题研究项目,力求培养一支能教学,能研究的学校教科研教师骨干队伍,并不断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二、工作重点

(一)抓住契机,搞好数学课程统整研究

参与区域性的数学课程统整研究,对我校今年的教科研工作将起到一个较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将抓住契机,根据校情,在充分协商和具体研究的情况下,力争搞好此项研究,并在已形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抓好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写工作

开学初,学校教科室将与具体实行研究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本校六年级数学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写工作。

(2)立足校本教研推动课题研究

为有力推动学校数学课程统整的课题研究任务,以数学教研组为试点,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建立适应新课程和教师发展需要的民主、合作、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为此,教科室将深入数学教研组,坚持围绕数学课程统整的课题要求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剖析学生现状和各类教材特点,商讨和修订课程统整指南,利用教学交流,邀请有关专家和教研员,借课说课,深化探讨课程统整的教学整体设计,结合理论学习、课例探讨和组内协作学习推动课题的不断深化。

(3)借教学交流探讨统整设计

11月-12月,开展一次围绕课程统整研究的宛平、田三校际互动教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两所实验校间的教学交流,探讨课程统整的有效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

(二)结合展示,推动“二期课改”课题研究

结合“百题工程”和“范式工程”等徐汇区区域性重点工作的推进,我校的“初中实验探究类活动的指导对策研究”、“初中综合实践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和“初中理科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三项课题研究项目均已被纳入“百题工程”和区二期课改理科教师研究专项课题,在已初步落实和开展一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结合以下各类教学展示活动,交流部分研究经验和成果:

(1)开展生命教育展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

“生命教育试点校”的建设任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本学期围绕“学会生存,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展示活动,展示和交流近阶段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设计研究情况,并为三年后最终逐步确立起“课程拓展,学科体现”为主导的生命教育工作特色奠定工作基础。

(2)参与“范式工程”展示,深化实验探究类活动研究

力争参与“范式工程”展示,交流我校近阶段在初中实验探究类活动中的指导对策研究情况与经验。

(3)参与“校学科带头人”展示,探讨理科探究式教学

结合学校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展示,邀请相关教研员就课题研究作深入指导,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理科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

(三)加强指导,落实课题推广研究项目

“主体教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面对外来务工子女日益增多的生源状况和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为积极探讨在新的平台上构建“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我校努力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区域内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樱花中学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学校深入进行“学生主动发展”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今年已向区教科室申报了“‘个性分层教育’与初中生学习品质培养”的课题推广研究项目。本学期,将结合课题推广研究工作做好如下工作:

(1)六至八年级全面实施学生自我学业档案记录本。

(2)六至九年级实施部分学生课堂纪律跟踪手册。

(3)六至八年级语、数、英教师,针对所有执教班内至少2名学习困难学生或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中学习困难的个体,尝试运用学习个别辅导计划进行学法指导和个体辅导,积累过程资料,并至少为其中1名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个别辅导档案。

(4)配合教导处和政教处,开好各年级的部分学生会议。

(四)规范过程管理,落实研究

中学附小教科研工作计划 第7篇

2013——2014学上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013——2014学上学期,校教育科研工作将严格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依据教育科研工作目标和思路,围绕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实现学校和教师的自主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带动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县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山东省教育科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以优化过程管理和推广优秀成果为抓手,以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理念,强化前瞻意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以及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一如既往地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基层教师服务的科研工作方向,团结和带领全校教干教师认真落实市教育科研中心重点工作和全局中心工作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提品位,以特色促发展,扎实工作,凝聚智慧,倾注热情,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行高效科研之实,使教育科研工作创造佳绩,为提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以调动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为切入点,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全面推进教科研工作,以促进教科研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树立服务意识,转变作风,创新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学校师生,耐住性子、坐住凳子,真诚倾听、真实反映、真情关心,加强科研与教研教学的紧密结合,做最受学校师生欢迎的教育科研人员。使教育科研工作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科学决策服务;力争在课改实验、课题研究、教科研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强化精品意识,培养宣传名师名校,全面促进内涵发展,追求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重视名生名师在内涵发展中的作用,形成骨干教师、名师培养梯队,加强名师教学能手典型经验的总结提炼和理论提升,加强优秀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以校主导课题为龙头,凝结集体智慧,深入扎实的进行课题研究。加强过程管理,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2013年我校确立的课题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和《幸福教育研究》,另外还有四个县级课题,2013年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引导教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在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成果整理,努力推介本土经验与特色。

1.以沂蒙教育为平台,推介学校特色、名师经验。在前期规划和有效探索的基础上,整合我校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学校形成的特色进行有效的提升,着力推出一至两个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典型经验,提高教育科研的效果。

2.以论坛为载体,以广大教干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教管、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探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的规律,推介科研成果。

积极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项论坛活动。

3.让科研成果走进课堂,开展教师高效课堂讲课比赛活动。

(三)加强培训,让教育科研走近教师。

1.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参加科研下乡活动,接受县教科室开展的教育科研培训。

2.以省、市、县科研活动为载体,组织教育科研人员认真学习外地课改经验,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3.开展教师读书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四)加强教育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

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健全科研电子档案,完善教育科研群组的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科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动态、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科研模式。多渠道筹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编织梳理,形成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特色工作平台。

(五)认真做好在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做好我校在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留存过程性材料,整理档案。

(六)认真落实做好上级布置的其他各项常规工作和科研活动。

附:日程安排

八月

1.制定教科研相关制度,考评细则

2.组织教师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网上研修等活动

3.梳理学校教科研电子档案

九月

1.迎接开学检查暨科研课题中期检查工作。

2.参加全县教科室主任工作会议。

3.迎接市局教育科研电子档案管理专项督导

4.开展好在研课题研究工作

十月

1.参加市局教科研成果推介会暨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会议

2.参加科研共同体主题活动。

3.参加市、县教育学会部分活动

4.开展好在研课题研究工作

十一月

1.整改上报省教研课题、市规划课题立项材料。

2.整改上报省、市课题结题材料。

3.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科研下乡暨“幸福教育”名师论坛活动。

4.开展好在研课题研究工作

十二月

1.开展好在研课题研究工作,做好阶段性总结

2.进行工作总结并拟定2014年工作计划。

3.迎接全县教育科研督导工作。

4.迎接市教育科研年终督导

临沭街道中学附小

中学教科研的工作计划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历史,教科研活动,问题,对策

一、教科研效果不佳

1. 课题的价值意义不大。

新课改条件下, 课题的选择应符合新的要求, 能反映教师自己的新意, 让别人一见到题目, 就能引起对论文和课题的关注。时下一些中学教师的选题过旧, 缺乏创新性, 题目的陈旧所反映的不仅是教师遣词造句的“小”问题, 更反映出他们的新课程意识不强, 生搬硬套, 在教育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 有时候甚至有抄袭别人研究成果之嫌疑, 课题价值意义不大。

2. 中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大的提高。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科研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学教师的教科研偏重于教育行动研究, 注重普遍的借鉴意义, 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科研。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并没有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仍然没有领会如何进行教科研的要领。

二、教科研动机不良

1. 为职称而进行教科研。

新的课程背景下, 由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标准中把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硬性指标, 不少教师为了职称评定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导致中学教育科研进入误区。

2. 为评优而进行教科研。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不少学校把教科研与评优挂钩, 突出教科研成果在评比中的意义, 这就客观刺激了那些有强烈个人追求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三、教科研管理不善

1. 教科研管理思想不端正, 形式主义严重。

一些中学领导为了应付上级专家和领导的检查, 不惜粉饰门面, 在教育科研上表现得有声有色, 机构、人员、制度一应俱全,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历史等冷学科更甚。一些人对教育科研有误解, 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发表论文、出版专著。

2. 科研评价不到位。

新课程背景下,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一些学校存在着极端倾向, 或认为教师只要把课题教学搞好了就行, 忽视教育科研;或者认为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需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写文章、出书, 以发表文章的数量来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 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导致形式上的教育科研。科研评价中更是忽略了语、数、外、理、化等学科之外的历史等学科。科研评价对中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具有导向、鼓励与管理作用, 学校和上一级领导对教科研的评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科研。

四、应对策略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特别是历史等冷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深入开展刻不容缓, 特别要加强历史等非主干学科。为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 实现“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念。

教科研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桥梁。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新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观念意识指引。新的课程观念、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又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能够充分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沟通起来, 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育科研, 从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 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加强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参与性, 形成正确的教科研观念。要重视和加强历史等学科的教科研工作, 各学科并重, 全面开花。

2. 增强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教科研不是简单的模仿, 也不是单纯的对教育教学行为和经验进行总结, 而是深入地进行研究, 采用科学的方法,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 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 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中学教师教科研的能力不是内发的, 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教科研培训, 聘请专家和学者对其培训和指导, 教师自身也需要提高自主性、积极性, 广泛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课程, 学习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

3. 加强教科研的管理, 为教师教科研提供时间保证。

许多教师担任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 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科研,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减少教师课时量, 相应增加教师的教育科研时间, 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中学教师的科研心路 第9篇

关键词:中学科研;困难成因;解决办法

学校教育科研的呼声传遍中小学校的校园,“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科研兴教”和“教师即研究者”等教育新理念已被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但是,通过身边的简单调查研究之后发现,教育科研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当前教育科研并没有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效果还比较低下,教育科研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先导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从教师教育科研困难的原因和如何走上教育科研之路两方面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教育科研困难的成因

1.教师个人因素

(1)教师本人认识不到位,怕苦怕累

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理解不到位。什么是教育科研,对教育科研的理解一般趋于两种,一种是模糊的,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的内涵就不知所云;另一种觉得那太过高深,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其实,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或规律进行研究、总结、提炼的一种认识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

教师对搞教育科研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认识到: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处于课改迅猛推进的时代。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新一轮课改深入开展,推动教育发展。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无数的教育实践和实施有力证明了,单靠“苦教、苦学、苦练”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三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高素质的教育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有高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而且搞教育科研绝对是一条“终南捷径”,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事实所证实,我们非常熟悉的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先生就是很好的典范。

(2)教师对于教育科研茫然,无从着手

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自己也想进行研究,可是苦于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做起。一谈及教育科研,一脸的渴望、一脸的茫然。这就是我们很多传统型教师没有能力个人搞科研,自己不认真钻研,周围缺少必要的引领,久而久之,这颗蠢蠢欲动的心随之就会平静下来,慢慢也就泰然处之、心安理得了。

2.周围环境因素

教师层面之上的各级各类人员中,有部分人,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必要的引领,没有硬性要求,从而导致自觉自愿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越来越少,周围搞科研的人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一部分人本身就缺乏科研意识、缺乏科研动力的教师,就懒于科研,久而久之就产生惰性,加之没有必要的约束、评估考核,没有硬性挂钩,没有强制措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讨苦吃呢,到后来必然是周围进行教育科研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基本没人搞了。

更有甚者,还会波及教育教学领域,人的惰性不会仅仅停留在教育科研上吧。

当然,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困难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基本清楚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困难的原因之后,如何走出困境,走入科研呢?

二、教师教育科研改进的措施

1.认识

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发展需要什么?自身需要发展什么?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起点、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而且这三个因素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各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发展需要,沿着这三条边,提高自己,修炼自己,发展自己。

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行教育科研与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矛盾,而且对于帮助、促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会相得益彰,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知识型教师→理论型教师→优秀教师→名师,这是每位教师成长的轨迹,教育科研只是成长路上的一角,但它却是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角,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教育科研的;凡是研究有成的教师,无一不是优秀的;从不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到头来只能是教书匠。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指引、触动、促使我们科研的动力和源泉。

2.实做

我们对于教育科研有了认识,有了要求,那就有行动的可能和必然,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个体就会考虑着手进行教育科研,就会启动教育科研,就会实做科研工作,而学校的教育科研完全是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手研究,课题研究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实效性和实用性出发,根据学科特点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始于教学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

这就是按照“学习、借鉴→跟着别人做→自己试做微型课题,不断总结、磨炼、提高→自己试做普教课题,总结、提炼、提升→独当一面,高高兴兴科研,成为研究型教师→进而走进专家行列”的方向发展。

3.喜欢

我们作为教师从不喜欢科研,不知如何进行科研,到通过刚性要求,强迫进入科研队伍,尝试科研,初尝教育科研的甜果,到最后,通过科研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走入名师、专家行列,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双丰收,这时的人民教师不想搞科研都不行,不想搞好教学都不行,已经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搞上去了,教育教学质量也搞上去了,学校也实现了双丰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实现了双丰收,随即由原来的两条路,教育教学一条路,教育科研一条路,最终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合力,全面和谐推动本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当然,教育科研既是科學,又是艺术,作为科学就是要求真,作为艺术就要创新。所以,我们搞教育科研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断地学习、反思、实践、总结,学习使人广博,反思使人深刻,实践使人充实,总结使人提高,衷心希望教育科研之花开遍资阳的山山水水!

参考文献:

周靖彦.中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3.5.26.

上一篇:革命歌曲背景下一篇:会计制度设计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