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环保利用范文

2024-08-18

纸的环保利用范文(精选8篇)

纸的环保利用 第1篇

还记得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妈妈看我热的那个狼狈样,给我买了一块我最喜欢吃的雪糕,我就像上辈子没吃过似的,迫不及待的将纸撕开,往后一扔,吃起了可口的雪糕。

吃着吃着,我不经意间回过头去,却看到了一幕让我刻苦铭心的事情:一位环保员阿姨正在将我丢掉的雪糕纸捡起来。这让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而且,那位环保员阿姨在捡之前叹了一口气,嘴里还说着什么。

到了晚上,我睡觉的时候,自己却在床上翻过来,覆过去,一直睡不着。因为我一直在想:那个环保员阿姨为什么叹气,她嘴里在说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吗?

到了明天早上,我心里还是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在极其无聊的时候,我打开了电视,无意中电视里正在热播《环保超人》这个电影,我本想换一个台时,却停下了,原来我看到在电视里乱扔果皮的小男孩被环保超人抓走了,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看到这里,那几个困绕我失眠的问题,在我心里应该有答案了:那位阿姨叹气是因为连我们这些正在受教育小学生都将垃圾纸随地乱扔了,何况那些很随意的大人们呢?

我们应该保护地球,保持地面的整洁,如果乱扔一件垃圾,就会污染一部分的环境,让我们为了将来美丽的地球,和谐的周围环境,一起努力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点评:保护地球,建和谐的周围环境,人人有责。小作者的内心活动,特别是与大人们的比较,不禁让人读罢汗颜。 上一篇:我终于学会游泳了作文500字 下一篇:环保作文:一幅漫画的启示500字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 衍纸教学总结

★ 一张纸的启示作文

★ 萧衍简介

★ 初中英语作文纸

★ 纸教案

★ 教案纸

★ 五子衍宗软胶囊说明书

★ 《包身工》夏衍的读书笔记

★ 撕纸的作文

★ 找纸游戏作文

煤泥节能环保综合利用 第2篇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和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煤泥的产量也在逐步增加, 到目前全国煤泥生产量已超过7000万吨, 因洗选技术的提高, 产生的煤泥发热量较低, 一般只有1500~2500大卡/千克, 又因加入了介质粉参加洗选, 造成煤泥的民用价值低, 大部分作为废料遗弃, 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占用了部分土地资源, 解决煤泥造成的污染和大量处理消化煤泥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用作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其优点是煤泥不用加添加剂等处理, 可以代替大量的发电原煤用于锅炉燃烧, 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 更重要的是创造了较好地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 部分煤炭企业在坑口已建立了煤泥矸石发电厂, 解决了部分煤泥的处理问题, 但却因机组容量较小, 上大压小手续、程序办理困难, 而一直没能全面推广和很好地应用。

2 煤泥浆综合利用

煤泥浆技术多功能衍生模式如图1所示, 其创新之处在于集成了煤泥制浆 (煤泥浆、固态浆或生物质煤浆等) 、高浓度煤浆管道远距离输送和锅炉长期稳定燃烧所需煤浆流量的控制、污水处理、型煤型焦生产及煤浆气化等诸多高新技术形式, 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成熟技术前提下的“系统创新”。

煤泥浆产品结构转化及综合利用是以多形式、多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率, 增加资源利用量为内容的。根据市场需求, 提高加工深度、加工数量、产品品种及其技术含量, 代表着洗煤厂的发展方向。

3 技术形式

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浆状物质, 根据品种的不同和形成机理的不同, 其性质差别非常大, 可利用性也有较大差别。

3.1 结合洗煤厂建城镇污水处理车间

在处理城镇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又称生物污泥。生物污泥之所以必须处理, 一是由于有机物含量高, 容易腐化发臭, 并往往含有许多病菌、寄生虫卵;二是因为含水率高, 不便于车船运输;三是污泥若处置不当, 会直接影响污水处理。而采用传统技术进行污泥处理, 工艺繁杂, 费用过高。且经处理的污泥去向, 又是相当棘手的难题。

煤炭表面布满了微孔, 比表面积很大。因此, 煤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此外, 煤炭可对各种性质的有机物质进行化学吸附以及静电引力作用, 还可以祛除对离子交换剂有害的物质, 并能除去部分胶体物质。

根据生物污泥高水分特性, 将之直接用做煤泥浆原料, 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污水洗煤、煤泥制浆, 洁净燃烧技术”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污泥资源化难题, 而且能简化污泥处理流程, 大大节约污水处理系统基建投资, 降低运行成本。

另外, 生物污泥中拥有大量的可燃有机物, 能增加煤泥浆挥发分, 提高煤泥浆的燃烧值。水中的氧和煤中的硫反应, 可以部分脱硫, 降低水的暂硬度。从而, 实现不加任何药品的低成本、无公害污水处理。

3.2 结合洗煤厂建煤浆发电车间

洗煤、发电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实现煤泥产出工艺和煤泥浆综合利用的系统工程设计, 可降低选煤的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为了形成较大综合利用规模, 煤泥浆、中煤及煤矸石混烧是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 通过全面规划, 适当集中亦可扩大规模。

配置等离子点火燃烧装置, 实现无油点火, 可使锅炉从冷态下启动, 直至主燃烧器投入并稳定运行。等离子体电集尘器能对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实施有效分离, 使除尘效率更高。同时具有脱硫、脱硝的效果。

3.3 结合洗煤厂建煤泥浆 (固态浆) 制备车间

这是我国创造的一项宝贵经验。洗煤厂可以根据当地煤炭资源的特点, 合理规划产品结构, 从而确定为制浆提供原料的最佳方案。此外, 结合洗煤厂建制浆车间还可与洗煤厂共用受煤、贮煤、铁路专用线及水、电供应等许多公用设施, 从而减少基建投资。

目前, 国内传统的煤泥浆制备方法见图2。

该方法是将煤泥与分散剂、水送入磨机磨浆。磨后产品经过滤、搅拌调浆。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煤泥浆的稳定性, 还需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经剪切混匀。进入贮罐之前必须经过滤浆, 去除杂物。与新方法相比, 传统制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制浆流程复杂, 选用设备数量多, 项目投资大, 制约着煤泥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二是没有制浆专用设备, 代用设备效率低, 制浆能耗大, 影响着煤泥浆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推广。

图3所示为煤泥浆制备的新方法, 一方面, 开发专用设备, 把传统制浆工艺中原由磨机承担的预混任务, 从磨内分别独立出来, 交由预混浆器完成, 以强化“预混、磨浆”环节各自的主要功能;再一方面, 充分发挥研磨体循环回转所产生的搅拌混合作用, 将复配型水煤浆添加剂 (分散剂和稳定剂的干粉混合物) 经预混浆器从磨前加入, 把搅拌过程集中到磨内进行, 使得制浆流程得以简化, 项目投资水平大大下降。而系统制浆能力则成倍提高, 制浆能耗大幅度降低。

煤泥浆制备新方法目前有两种基本形式, 即间歇式制浆与连续式制浆。

固态浆是以煤泥浆为原料, 通过雾化造粒、热力干燥等过程将煤泥浆加工成为一种水溶性颗粒状燃料产品。只需进行简单的炉前加水搅拌与过滤即可重新恢复煤泥浆原态燃用。固态浆的问世,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煤泥浆原有的不足: (1) 贮存方面, 可以像袋装固态散料, 常规储存, 集散简单; (2) 运输方面, 由浆体特种运输方式转变为袋装固态散料常规运输模式; (3) 应用方面, 固态浆能直接燃用, 与等离子点火燃烧装置一起使用, 实现无油点火, 冷态启动。可做为燃料直接用于炼铁高炉喷吹, 也可在炉前添加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搅拌, 还原成水煤浆应用。

3.4 结合洗煤厂建煤泥浆气化车间

气化技术的环保模式, 是在煤泥浆燃烧前就清除了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 而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又可用于制浆。由于气化发电的效益远高于传统技术, 从30年甚至更长的经营周期看, 煤泥浆气化发电的整体效益不但高于矸石发电, 且高于几乎所有其它种类的发电模式。

气化技术是联产、联供系统中的公共技术、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煤基多联产系统通过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集中体现能源的洁净利用与煤炭下游能源产品的多样性, 在经济上达到充分的弹性结构。

煤泥浆气化做为煤炭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龙头地位。它将煤泥转化成为清洁的合成气或燃料气, 既可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如甲醇、二甲醚等, 还可用于煤的直接与间接液化、联合循环发电 (IGCC) 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等领域。这使煤泥浆综合利用成为将低热值煤泥转化为电能的清洁生产热门技术。

煤泥浆气化过程中的副产品———煤焦油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混合物, 其中所含的芳环结构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又是正在兴起的芳香族聚合物和工程塑料的理想原料。从组成上来看, 煤焦油中富含的芳环结构, 使其成为人们难以用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机高分子烃源。因此, 煤焦油做为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原料, 有石油和天然气不可比拟之处。

3.5 结合洗煤厂建煤泥型焦车间

煤泥浆制备工艺能够将性能相差甚大的各种单一原料充分混合, 形成“均质”, 而煤泥浆在一定压力下成型后, 则具有一定的冷强度 (抗压强度) , 构成煤泥 (煤泥浆 (固态浆) (型煤 (型焦制备的技术路线。型焦技术可以利用劣质炼焦煤、非炼焦煤生产冶金焦, 而不必采用常规焦炉所需的笨重机械, 其产品形式有煤泥型焦、生物质型焦等。

参考文献

利用化学课堂做好环保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环境化学;环保意识

化学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新物质的制造、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废气、废水、废渣随意排放,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一、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认识到化学物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但根本大计还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小型工业发展迅速,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长期违规排污: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恶臭难闻;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没有完全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变色;大量废渣要么不分地点简单焚烧,要么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对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且这种“水陆空”立体式排污已非一日,周边居民曾多年投诉,但哈药总厂始终不愿投资解决问题。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校位于农村,大部分农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因为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将来的建设者。可见,在中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利用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化学、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当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要告诉他们大部分化学药品有毒有害,我们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如在学到P、S在氧气中燃烧时,用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做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化学药品用量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教育慢慢培养学生有环境保护意识,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

1.CO污染

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如备受关注的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中学“12·2”煤气中毒事件,致11人死亡。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

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炼钢厂的废气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 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3.卤代烃污染

初中不学卤代烃,但是可给学生介绍制冷设备产生的氟利昂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有人预言,到2075年世界上皮肤癌患者会因臭氧层空洞而显著增多,紫外线也可刺激人的眼睛,到那时白内障患者人数也会大增。

4.CO2对环境的影响

讲CO2性质时,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候变暧,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末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 ℃~5.5 ℃,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引导学生分析“温室效应”的原因,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大力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如H2能源等;大力保护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5.有关水体污染的教学

在讲到爱护水资源时,向学生介绍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重金属污染物毒害作用最大。多数重金属盐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因重金属离子与人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合成不可逆的变性物质,导致人生理活动障碍。农业废水中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农药化肥的污染,向学生介绍农药在保障粮食丰收的同时又易残留,不易分解,且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化肥中的N、P元素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如赤潮、水华。

总之,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如何防治?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并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氧化碳利用环保又增效 第4篇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 是将其转化为大宗基础化学品、有机燃料, 或者直接固定为高分子材料。目前, 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二氧化碳化学利用项目, 包括合成尿素、水杨酸、有机碳酸酯、无机碳酸盐等。总体而言, 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进行规模化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

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基础化学品意义重大。譬如, 可用它合成有机碳酸酯, 可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还可用作汽油或柴油添加剂等;合成氨基甲酸盐和异氰酸酯, 是农药、医药以及合成树脂等的重要中间体;合成羧酸、酯、内酯等产品, 由苯酚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水杨酸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

环保档案文化及开发利用 第5篇

摘 要:认识环保档案文化属性,挖掘环保档案的文化功能,大力开发和利用包含档案文化信息的环保档案,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信息资源,是为了丰富和扩大公民的文化内涵,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直接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以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本文通过对档案文化的分析,初步认识环保档案的文化功能,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和利用环保档案文化的途径。

關键词:环保档案;文化功能;开发利用

档案文化指档案本身所蕴含的原始信息、历史知识、精神价值。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历史文献,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档案凝聚着文化,档案就是文化。档案文化中的“文化’是千百年来知识的融聚、思想的容库、任何类型的档案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开发其文化价值,开展档案文化服务,建设档案文化事业,既是社会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开发利用工作的手段,更是档案事业的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环保档案工作经验和学习,简单地谈谈环保档案的文化及开发利用。

1.环保档案的文化功能

1.1环保档案是环保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环保档案记录了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

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环保档案内容丰富,其共分九大类,即环境管理类、环境监测类、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类、自然保护类、环境科学研究类、环境工程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环境标准计量类、行政管理类。

环保档案记载了环保队伍的壮大和环保事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桐庐县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工作举措,以生态化治理、整村推进的模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走出了一条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富有推广价值的新路子。2010年我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

1.2利用功能

环保档案在环保部门一系列的工作中起着参考、查证、计划部署工作、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体现了档案的利用功能。

环保档案也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环保档案可以为企业管理阶层决策环境保护与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环保工作由控制污染顺利过渡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部分企业的环保档案意识薄弱,环保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毕竟他们精力有限,所以难以严格按要求管理相关环保档案; “我们的环保资料不齐全,能不能到你们档案室来找找?”环保档案工作人员常常会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面对企业的这类请求,我们总是满足他们的要求。企业环保资料不齐全或对环保流程不熟悉,可以求助环保局,这正是环保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

学术研究者常常在档案中查找用于研究的资料。随着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专著等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作为资料被吸收转化的那部分档案内容也得到了传播。

1.3宣传教育功能

档案不仅有记录、记忆的基本内涵,同时具有传世、传承的基本功能。档案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以第一手原始材料见长,翔实记录了人们创造历史曲折过程和奋斗足迹,形象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真实性不容质疑。因而它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以档案为媒介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使档案中所含的文化内容得到广泛传播。桐庐县环保局积极创新,开拓环境宣教新载体。每年为隆重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报道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扩大环保档案文化的影响,提高广大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2.环保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2.1重视收集工作,丰富室藏资源 。

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是档案文化积淀功能的体现。收集方式要多样化和主动性。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开展,档案内容和数量都大幅增加。如环境保护监测从单纯的人工采样分析逐步发展为多方位的自动监测分析,每年已高达上万个监测数据。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成为文化建设的服务者,更应成为文化建设的战斗者,不但为领导决策提出建议和设想,而且要直接参与到实地拍摄、组织等活动,这样能使本部门的档案形成更优质的文化资源。

2.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一件档案蕴含着原始信息、历史知识、精神价值,但要把它整理起、保护和利用起来,展示出来,离不开档案工作者、档案组织机构。档案工作者不去保护、不去反映和展示,不被利用,那么它只是一堆废纸。所以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要向司马迁学习,要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档案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继承和弘扬太史公精神,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确立档案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展示档案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风貌。

2.3开发档案信息,传播档案文化。

宣传报道是推广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个必要手段,是档案文化传播功能的体现。桐庐县环保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宣传和传播环保档案的历史文化信息;利用新老照片、图片和多媒体专题片生动形象地介绍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的演变与发展;举办环保档案文化展览、专题展览,向广大市民展示环境保护的成果,讲述历史故事,分享现代生态环境;例如:利用档案制作环保展板开展环保宣传。挑选出与生态市建设密切相关,反映政府重视、法制规范、公众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多方面内容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展板。环保展板宣传覆盖乡镇村,形成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覆盖面广、涉及人数多、宣传内容丰富。桐庐县环保局领导亲自为离退休老干部“生态桐庐”讲座。

档案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的室藏资源,编研档案著作。桐庐县档案室每年编写大事记、组织沿革、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档案工作简报等。通过努力使无声的纸片变成有声的语言,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2.4推动档案共享,服务环保事业。

国家环保部领导多次召开环保档案专题会,强调要加强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环保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与信息化。2010年桐庐县环保局积极开展数字化加工和登记备份工作,县档案局命名为首批“桐庐县数字化档案室”单位之一。下一步要实现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著录与管理、集成与共享等功能,力求促进各级部门环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分级共享,不仅能够使得该系统的单位能够对本单位环保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而且还能够与其他系统的单位进行联网,共同构成分布式的环保档案服务网络,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环保档案的共享。

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 。让我们战斗在环保档案工作岗位的同仁们,奋发向上,在冷清的岗位中干出火热的事业,让环保档案文化传承千秋万代,为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黄雄.环境保护 档案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28-131

[2] 严永光.档案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途径[J].浙江档案,2012.12:17-19

纸的环保利用 第6篇

一、可以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因

何以能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首先得从极端天气的成因说起。极端天气的产生, 固然与太阳辐射、地球本身的运动有关, 但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所致。[2]2006年和2010年, 我国川渝地区和俄罗斯分别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2007年和2012年, 英国和我国北京地区分别遭遇200年和60年一遇的暴雨;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低温冰冻天气;2011年龙卷风致美国数百人死亡。这些都是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极端天气典型案例。追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最主要的乃人类活动。能对全球气候这个复杂系统产生影响的, 只有三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三大自然因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发生改变以及诸如火山、板块运动等地球本身的变化。而以上三大自然因素变化都是异常缓慢的,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据观察, 过去几十年太阳辐射的变化微乎其微;地球公转和自转状态的改变也是万年乃至10万年量级以上;地球板块运动对大气的影响尺度亦是百万年级的[3]。因此, 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诱因。具体来说, 人类通过两大途径改变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 (1) 在持久大量燃烧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过程中, 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以烟尘、硫化物为代表的气溶胶。前者打破了地球的辐射平衡, 直接导致大量热量集于地球表面而使气温升高;后者直接影响到能量在大气内部的传播和吸收。 (2) 大规模改变地表状况, 如大面积毁林或毁灭式放牧, 改变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进而导致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除了改变全球气候系统而使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外, 还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一些局部性极端天气事件。如经常袭击我国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沙尘暴, 就是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导致的;2013年初影响全国多地区的雾霾天气则是由于人们过度排污直接造成的。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成因分析发现:极端天气频发, 是人类不节能、不环保的必然恶果。因此, 它们是人类需要节能环保的反面典型素材和教育资源。其次, 较之于其他节能环保教育资源, 极端天气更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当前, 我国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 除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外, 仍以教材和辅导读本为主。以上这些资源虽从理论上充分阐释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但缺乏直观性和震撼性。而直观性和震撼性正是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所具备的。在雾霾天气中, 人们能直接感受到呼吸是如何不畅以及能见度是如何之低!在持久干旱中, 人们能直接见证土地皲裂的深度、广度以及因为缺水庄稼、牲畜的大面积死亡!在飓风中, 人们能直接见证建筑物的倒塌和很多物品的随风飘散!在暴风雪和大洪水面前, 人们能直接见证交通的停滞和生命危在旦夕!可以说, 每一次极端天气都在用极端的方式直接和震撼地警告人们:必须节能环保, 否则后患无穷!最后, 将极端天气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 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按照资源的构成属性来分, 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部分。自然资源是以自然形态存在的, 可以服务于节能环保教育的资源, 如祖国的秀丽风光, 没有被污染的江河湖泊等。社会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介入的可以被节能环保教育所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总和[4], 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教材、参考书、实验基地、治理之后的江河湖泊以及教师、宣讲员等。很明显, 节能环保的所有社会资源都需要经过精心开发和较长时间培育。在此过程中, 必然需要消耗能源并直接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多。作为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属于自然资源部分, 不需要经过人们的刻意开发, 故将它们作为教育资源, 本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

二、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路径

如何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并使其效果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依照“亲身感受—危害归纳—成因分析—对策寻找—行为实践”的路径进行。

1. 亲身感受。

尽管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 具有直观性和震撼性两大优点, 但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之予以关注或重视, 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亲身感受。其方式可分为直接感受或间接感受两种。当教师和学生面临一些无需撤离且无法逃避的极端天气, 如沙尘暴、极端干旱、罕见低温冰雪等, 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 让学生直接体验极端天气的状态、强度、对自身健康、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当师生面临一些必须立即撤离的极端天气 (如暴雨、飓风) 时, 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安全撤离的前提下, 让学生直接感受极端天气对自己和周边人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而对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天气, 学生根本无法直接感受, 此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听新闻报道、观看有关视频和纪录片, 甚至邀请事件经历者进行讲授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极端天气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2. 危害归纳。

极端天气对人类的破坏, 绝非限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短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 频繁的极端天气会进一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已经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 加重全球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危机, 甚至会影响到世界和平、部分国家消亡乃至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些深层次的危害是学生不易察觉和认识到的。因此, 在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极端天气之后, 教师需立即从更宏观层面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 增强他们减少极端天气的紧迫感。

3. 成因分析。

客观、正确地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 是将极端天气转化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关键步骤。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与人类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和破坏生态紧密相关时, 他们才会明白大幅减小极端天气的根本方法是节能环保。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在具体操作中, 可采用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个别极端天气案例, 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局部性极端天气,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取样本、社会调查、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弄清楚极端天气的成因。个案研究虽有典型性, 但难免具有片面性。因此, 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 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历史上的极端天气进行综合、归类、统计,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极端天气发生的规律, 以及与人类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关系。

4. 对策寻找。

在明白极端天气的成因后, 教师需立即引导学生寻找对策。对策看似简单, 即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人们都来进行节能环保。但现实情况是:国际上, 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高调倡导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另一方面又在清洁能源发展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在谁该为环保埋单以及该买多少方面争执不下, 更有国家想借机打压他国;在国内, 一方面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并颁布多项法律法规强调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又在为一己私利偷偷排污, 甚至各部门间互相推诿。在民间, 一方面有环保人士奔走呼号并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仍有大量人群对节能减排置若罔闻!因此, 在寻找对策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 并非让学生简单得出节能环保是根本对策这一简单结论, 而是要采取设疑、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明白从国际到国内, 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 真正制约节能环保的因素有哪些, 并群策群力, 寻找一些比较适用的应对办法。

5. 行动实践。

节能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原则。同时, 实践也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 学生才可以进一步内化节能环保美德。因此, 在知晓节能环保是从根本上减少极端天气的唯一途径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环保计划, 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施行。具体来说: (1) 在衣食住行方面, 坚持低碳生活, 绿色消费, 绿色出行。 (2) 结合自身专业研发节能环保的新措施和新产品。 (3) 利用办报纸、办网站或者深入街道、社区、工矿企业, 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或做节能环保的志愿者, 监督节能环保的落实。

三、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的原则

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必须坚持三项原则。

1. 积极引导原则。

所谓积极引导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准确预测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向和趋势基础上, 在教育对象形成某种思想和做出某种行为之前, 给予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引导, 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或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过程中, 之所以要坚持积极引导原则, 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不给予积极引导, 学生就可能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极端天气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只要人们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 极端天气就无法避免, 进而对极端天气采取无作为的消极态度;二是将极端天气和工业化与现代化划上等号, 认为要减少极端天气, 就必须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 进而对工业化和现代化采取排斥态度。而事实上, 是人类自身, 而不是工业化和现代化, 应该为极端天气的频发负责。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由低向高发展的必然趋势, 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自身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 过于注重GDP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 忽略节能环保, 忘记物质财富增长必须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同步前行, 才导致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

2. 开放性原则。

作为节能环保教育资源的极端天气, 具有全球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极端破坏性等多重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果的全面开放原则。所谓教学内容开放, 就是教师和学生不仅要选举自己身边的极端天气事件, 而且还要选举全球其他地区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极端天气作为教育资源。所谓教学方法开放, 就是除传统的讲授法外, 教师还需利用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充分明了极端天气的危害和成因。所谓教学时空开放, 就是除了传统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空间外, 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身边乃至全球正在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大胆打乱原定教学计划, 让学生走出教室和图书馆, 在第一时间, 在最合适观察的地点, 了解极端天气的危害性。所谓教学过程开放, 就是不管是在体验极端天气的破坏性还是在全面归纳极端天气的危害时, 不管是在分析极端天气的成因还是在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时, 教师都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所谓教学成果开放, 就是为了全人类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争取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极端天气这一宏伟目标, 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公之于众, 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3. 安全健康第一原则。

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有时需要让学生对极端天气进行直接体验。但极端天气不仅会威胁到人体健康, 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时刻谨记安全健康第一的原则。即:在确保不会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体验中, 教师需合理把握体验时机并严格掌控体验时间, 以防对学生的健康带来危害。在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极端天气来临时, 教师首先想到并要确保的是学生和自身生命安全。只有在生命安全得以确保的前提下, 教师才可以再选择合适的体验地点和时机。如果无法确定能否确保健康安全, 教师应果断放弃直接体验法, 转而采用间接体验法。

摘要:如果加以合理利用, 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害的极端天气亦可转变成有效的节能环保教育资源。利用极端天气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需要依照“亲身感受—危害归纳—成因分析—对策寻找—行为实践”的路径进行, 并坚持积极引导原则、开放原则和健康安全第一原则。

关键词:极端天气,节能环保,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强.2009:极端天气的成因和预防[N].光明日报, 2009-08-17 (10) .

[2]柴许林.极端天气:追根溯源话防范[N].解放军报, 2012-08-09 (12) .

[3]梁鑫峰.专家解读极端天气频发人类活动或是背后推手[N].科技日报, 2012-11-21 (7) .

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 第7篇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又如: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习作。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或观察校园、家乡的风景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习作的方式写下来。通过对家乡优美环境的真实描写,抒发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提出改善环境方面的自己的观点、见解等。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在习作训练中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習作素材。

利用废玻璃制备环保型陶瓷透水砖 第8篇

利用陶瓷废料,废玻璃和粘土作为主要原料研制环保型陶瓷透水砖,可以使目前日益增加的工业废渣得以利用,造福人类,从而相应减轻环境负荷,另一方面具有对环境的美化装饰效果,能使雨水或城市用水迅速渗透于地下,从而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水资源无辜流失。并对各大、小城市目前发生的因城市缺水而地面下沉的问题有所缓解。因此,以废玻璃和陶瓷废料研制透水性瓷砖有其重要的意义[7,8,9]。

1 实 验

1.1 原料

使用废玻璃、陶瓷废料和粘土作为主要原料,废玻璃用回收的玻璃瓶粉碎,粉碎成1 mm粒度以下的玻璃粉(黑色、茶色、绿色、白色)陶瓷废料可以用红色废陶和白色陶瓷2种。

文中粘土采用加工好的,粒度已符合要求的原料。废玻璃采用白酒瓶玻璃粉和绿色啤酒瓶玻璃2种。陶瓷废料则是将陶瓷废品敲碎后,过20目标准筛而制得的。添加剂选择滑石。

主要原料的化学组成分析见表1。

1.2 配方的选取和计算

基础试验使用废玻璃、陶瓷废料和粘土3种原料,用三角配料法调试16种配方。其组成见表2。

1.3 试样的制备

按照配方分别称量原料,进行配料。用压力机压制配好的物料,制备试样。压机的压制力为10.2 MPa,制得的试样尺寸为120 mm×80 mm×10 mm。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干燥箱中,在120 ℃干燥2 h,然后放入高温箱式电阻炉中烧成。烧成温度依次为1 000 ℃、1 050 ℃和1 100 ℃,电炉的升温速度控制为80 ℃/h,并在烧成温度下保温1 h。待炉温降至室温后取出,测试试样的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等物性[10,11]。

1.4 性能测试

1)利用自制滴水装置(医用输液瓶和输液管组成)测定样品的透水系数;

2)用三点抗弯测试仪测试样品的抗折强度;

3)用水煮法测试样品的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

4)样品的显微形貌用荷兰FEI Electron Optics B.V. Quanta20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透水性测试

1)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长度;

2)悬挂滴水装置于试样上方,向试样表面滴水,记录开始时间,待试样下方表面有水渗出时,记录时间。从试样下表面渗出一定量的水后,再次记录时间,同时关闭滴水装置。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可大致估算试样的透水性能。

7#,12#,16#3种配方的透水系数与压缩强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1,2,3分别指7#,12#,16#。

由图1可知,陶瓷废料越多,试样的透水性越好,但同时其压缩强度会变小,通过实验证明,最佳配方为表2中的7#,其试样的透水系数0.10 cm/s,压缩强度为12.1 MPa。

2.2 吸水率、显气孔率和抗折强度

由图2、图3、图4分析,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烧成温度升高,粘结剂的玻化密度提高,出现的液相使骨料部分溶解反应形成低共熔物,从而降低了试样的吸水率和显气孔率。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烧结密度越来越高,致密度提高,所以试样的抗折强度逐渐提高。

2.3 滑石添加剂的量的影响

废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大(8.9~9.8×106/℃),不可避免会影响坯体的性能,使其热膨胀系数偏大,在烧成的冷却过程中会产生破裂,为防止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在配方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

在7#配方中,加入滑石作为添加剂,滑石的加入量依次为0%、5%、10%,分别在1 000 ℃、1 050 ℃、1 100 ℃下烧成,其烧结后的体积密度见图5。

由图5分析可知,7#配方中,无添加剂的试样和加入10%添加剂的试样的体积密度均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加入10%添加剂的试样的致密度高,烧结性能没有5%的性能好,因此可见,添加剂以5%的量加入最为合适,可以提高试样的烧结性能。

2.4 原料颗粒度对透水性的影响

在同一个断面上进行500倍,5 000倍的电镜拍照。由图6(a)(500倍)SEM形貌结构照片可知:100 μm上的气孔料大致在10%~15%之间,有个别大气孔存在,其余均为小气孔,其孔径范围为5~10 μm。由图6(b)(5 000倍)SEM的形貌结构照片可知:制品中的气孔分布比较均匀,且气孔之间有的连通在一起。形成的气孔三维交错的连通网络遍布整个样品,温度升高,液相量增多,气孔孔壁趋

于光滑,气孔分布更加均匀。

3 结 论

a.环保型透水性瓷砖可以使用60%~90%的陶瓷废料,利用率较高。其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料,还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环保型透水性瓷砖中使用了废玻璃,而废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大,使坯体热膨胀系数偏大,在烧成的冷却过程中会产生破裂,为防止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在配方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实验证明,添加5%滑石的效果最为理想,可以改善试样的烧结性能。

c.透水性瓷砖中陶瓷废料的含量多,其透水性能好,但是压缩强度同时会变小。实验证明,最佳配方为陶瓷废料50%、废玻璃20%和粘土30%,其透水系数为0.10 cm/s,压缩强度为12.1 MPa。

摘要:以废玻璃,陶瓷废料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研制环保型陶瓷透水砖,通过对该材料的吸水率、显气孔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等性能的测试及SEM分析,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得透水系数为0.10 cm/s,压缩强度为12.1 MPa陶瓷透水砖。通过对该砖的显微结构分析可知:气孔分布比较均匀,透水性较好,满足当前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废玻璃,透水性瓷砖,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夏红军,赵亚萍.陶瓷墙地砖的生产状况与发展前景[J].江苏陶瓷,1999,32(2):1-3.

[2]汪良贤.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江苏陶瓷,1999,32(4):4-8.

[3]姚治才.环境废弃物及其再利用[J].陶瓷,1999,(3):16-20.

[4]忠夫.弃物のにつぃて.セテミツクス,1998,33(7):503-507.

[5]岩稔.污泥却灰の透水性プロックヘの活用.セテミツクス,1998,33(7):521-523.

[6]日本特许公.平3-69865.

[7]殷海荣,王瑞生.利用水淬磷渣研制陶瓷墙地砖[J].陶瓷工程,1998,32(4):21-22.

[8]于之东.陶瓷工业原料新资源的开发利用[J].河北陶瓷,1999,27(2):19-22.

[9]刘传炳.重视废玻璃的回收利用[J].玻璃,1990,17(1):31-32.

[10]李家驹.日用陶瓷工艺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出版社,1991.

上一篇:湖北自学考试试卷下一篇:我最崇拜的人―桑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