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2024-07-23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精选7篇)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第1篇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北京供电局

陈淑芳

一 城网改造初见成效

历时三年的城网改造工作,目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其主要成效为:

1、较大地提高了城网供电能力

与1997年相比,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城网35~110kV 和10kV变电容量分别增加约39%和35%;35~110 kV变电容量平均容载比从1.66增加到1.96左右;城网整体配电能力增长约37%;许多大中城市电网形成了220kV或110kV,10kV主干线形成“手拉手”结构,基本满足N-1的安全供电准则要求,给城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改变了过去配电网盛夏大负荷情况下频繁发生过负荷、烧设备、被迫停电限电的状况。

2、基本满足了全社会用电增长需求

2001年公司系统供电量比1997年增长约30.8%,这四年供电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95%。

3、显著地提高了城网装备的技术水平

通过城网建设改造使城区配电网的开关无油化率达到65%以上,线路的绝缘化率达到80%以上,更换淘汰了高耗能变电器1200万kVA;普遍应用了微机保护和变电所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系统;建成2000多座无人值班变电所,实现集中监控和操作管理;新增一户一表工程1178万户;建成一批美化城市环境、少占地、低噪音的户内型变电所和入地电缆工程;普遍建设了光纤通信网和电网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以及配电事故急救装备等,为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管理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物质基础。

4、城网运营主要指标稳步改善

2001年用户平均电压合格率达到98%,比1997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用 户供电可靠率达到并稳定在99.897%,比1997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用户平均每年少停电15.7个小时;综合线损率稳步下降达到7.06%,比1997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每年少损耗约30多亿kWh。

以北京为例,2001年底,500kV电网由“9950”工程后形成的U形双环网,又进一步实现了昌平、安定、房山、顺义五十万站的环形网络供电。220kV、110kV负荷站已深入到市区,大大加强和改善了电网的结构,为保证北京和华北地区的安全供电,打下了基础。经过网改后,北京电网新坛的供电能力使电网的负荷水平和用电量翻了一番。并保证了京城夏季高峰负荷期间的安全可靠用电。北京地区1998年高峰负荷为492.4万kW,1999年上升为609万kW,2000年又上升到678万kW,2001年发展到705万kW,2002年达820万kW,历经高峰负荷的上升,使电网 经受了考验,并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目前北京地区用户的停电时间由过去21小时降为2小时。

完成农网建设与改造任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北京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24720万元,其中10 kV以下中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62.9%。北京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投运110kV变电站7座,改造110kV变电站9座,新建110kV输电线路97.7km。竣工投运35kV变电站5座,改造35 kV变电站5座。新建35 kV输电线路115.3 km。加装、更换配电变压器7350台。新建、更换10kV配电线路398.3 km,改造农村低压线路5300 km,新建农村配电室1000座。共完成1022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改造,36.44万户村民实现一户一表。

2、北京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取得的成效

北京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取得初步效果。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可基本满足周边地区今后5~8年的用电需要,增加了供电能力,改善了地区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新装、更换10 kV配电变压器,特别是将配电变压器迁移至村用电负荷中心,10 kV线路延伸进村,缩短了供电半径,降低了线损,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用电质量。实施改造后的农村低压电网供电半径由平均815 m减少平均446 m,到户电压由原来的最低160V左右提高到220V左右的合格水平,低压电网的线损由原来的14%以上下降到10%左右,平均下降了4个百分点,改造后的农村低压电网基本可满足今 后8~10年的用电负荷增长需要。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为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

3、北京市第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目标

北京市第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25.6亿元,其中农村低压电网改造8.57亿元,10千伏电网改造8.83亿元,110 kV、35 kV新建与改造工程6.32亿元(其中输变电工程5.6亿元),自动化及通信工程1.88亿元。

北京第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1座,改造110kV变电站13座,新建、改造110kV输电线路210 km;新建35千伏变电站5座,改造35kV变电站19座,新建、改造35 kV输电线路229 km;新装、更换10 kV配电变压器6700台,安装变电容量1398兆伏安,新建配电台区6700个,新建、改造10 kV配电线路4971 km,更换水利配变2132台,水利配电台区11524个,配变加装无功补偿装置7350台;农村低压电网改造2952个行政村,112.07万户;实施136座110 kV、35 kV变电站通信改造,实施11座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实施通州区配网自动化改造。

kV电网满足“n-1”准则,35 kV电网满足供电需要,供电电压合格率≥98%,用户供电可靠率≥99.96%,满足周边地区今后5~8年的用电增长需要。完成北京地区2952个行政村的低压电网及户表改造,将10kV线路延伸进村,将配电变压器迁移至村用电负荷中心,使改造后的农村低压电网供电半径≤500m,到户电压达到220伏(+7%,-10%)的合格水平。全部更换高损耗的64系列水利变压器,提高农村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能力,达到配电台区功率因数≥0.9,使10 kV线损率≤10%,低压线损率≤12%。改造后的农村低压电网应满足农村今后8~10年的用电负荷增长需要。推动配网自动化和集中自动抄表系统,逐步提高农网技术水平。

第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低压电网改造工程2002年12月底全部完工,实现抄表到户。其余工程200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通过农网改造,配合农电体制改革,北京所辖266个电管站全站改制为供电所,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电力发展

1、电网发展压力加大

网架结构和供电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乡电网建设任务艰巨,客观增长的用电需求与现阶段配电网络状况不相适应。电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北京电网发展的因素。

北京地区多年来夏季持续高温闷热,最高温度在36℃~40℃之间,今年相对湿度达70%~80%,用电负荷大幅度上升,今年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最高纪录,最高达820万kW,超过去年夏季最大负荷110万kW,增长15%。这种来势迅猛,一路攀升的用电负荷历史罕见。由于北京的电力60%以上都是由山西、内蒙古、河北和东北通过输电线路送进来的,这使500kV主网、220kV网架满载运行,甚至过载运行。同时,110kV系统和配网已出现局部区域的设备过负荷、过温等情况。重压下的北京电网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电网发展必须有长期的规划。

2、电力发展规划

(1)“十五”期间电力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目标是:

a)电源方面

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持相应的电力建设规模,保持电力供需的平衡。b)电网方面

要使全国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05年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各相邻电网基本互联,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具备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

c)技术装备方面

要使继电保护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大型先进发电机组和电力环保装置等设备的国产化步伐;直流输电、500kV大容量变压器、电力环保技术等,具备独立的设计、建设和设备供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有关电力节能环保技术以及迫切需要的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

d)环保方面

要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全国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排放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

e)农村电气化方面

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有较大增长;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建成一批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和电气化村。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

根据系统电网发展的需要,北京地区在“十五”期间,电力有较大的发展。

(2)“十五”期间北京电网发展规划

a)220kV电网:“十五”期间,新建220kV地区变电站约16座,扩建约3座。

b)110 kV电网:“十五”期间,新建110kV地区变电站约44座,扩建约22座。

c)35 kV电网:“十五”期间,新建35kV输电工程约12项,扩建约10项,新建线路约50余km。

3、北京近期电网的发展

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北京电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经过“9511工程”,特别是“9950工程”,北京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供电可靠性有很大提高。但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发展,北京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年是《北京供电奥运行动规划及电网“十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随着电价调整2分钱政策的到位和实施,奥运电力行动计划已经拉开序幕。预计2001~2008年北京电网总投资为348.69亿元,从现在起到2008年,需新建扩建500kV变电站7座,220kV变电站31座,110kV输变电工程67项,新建220kV输电线路974km,电缆113km。市区、郊区的110kV变电站要满足电网安全运行N-1的要求,城区和农村300多万户居民全部实现一户一表。面对宏伟蓝图,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临的任务艰巨。现阶段电网承载大负荷的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北京电网急需进行新的一轮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预计2001~2008年北京电网总投资为348.69亿元,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投资共需35.6亿元。

2001年~2008年期间,北京电网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强电网建设,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与外部电网的联系,增加电网受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加强城市中心区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市中心区和重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的损耗,配合北京市环境治理,推动电采暖及其它电能的合理利用,努力把首都电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电网。

预计到2008年:(1)人均年用电量:5726千kWh/人,年(2000年为3471kWh/人•年)

全市最大负荷1300万kW(2000年为672.8万kW),人均电力负荷1.11kW(2000年为0.607kW/人•年)。

(2)供电可靠性指标:供电可靠率>99.99%(2000年为99.974%)。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高级应用软件功能,实现负荷预测、状态估计、潮流计算、无功优化、安全分析等功能。

1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率≤5%(2000年为6.18%)。

一户一表率达到100%(2000年城镇居民为67%)。

四 电网发展需要先进的电力装备

在三年电网改造中,采用了大量小型化、无油化、绝缘化、自动化及节能型的国产设备。

10kV配电系统采用设备情况:

(1)采用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干式变压器等无油设备;

(2)采用了箱式变压器、组合式成套电器、环网设备等小型化、占地少的设备;

(3)在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区采用绝缘架空导线替代裸铝线;

(4)采用低噪音干式变压器和低能耗变压器;

(5)采用合成绝缘子替代瓷绝缘;

(6)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新建35~110kV变电站采用自动化装备,实现无人值班。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及综合信息工程的建设。

实践证明,采用了以上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对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城网建设和改造中应优先采用小型化、无油化、绝缘化、自动化、节能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1、节能型变压器

节能型变压器如目前已广泛采用的S9系列外,现已有国内生产的S11卷铁总变压器,其空载损耗下降20~35%,噪音下降30~40dB,性能价格比有较大提高,是网改中的优选产品。在二期农网改造中已成为优选设备。

此外如干式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高燃点油变压器、组合式变电站也是推荐产品。

2、小型化、紧凑型开关电器及充气开关柜

小型化SF6组合电器,其在体积小、价格、质量、性能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也具有优势。充气开关柜,不仅体积小,性能好,且免维护,这是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优选产品。

在已完成的城网改造中,山东省大量采用了室外220kV GIS封闭式组保电器,在110kV室内变电站,全部采用了GIS,在上海35kV系统,经过技术经济比较,GIS一次性投资虽然高,但由于体积小、占地少、可靠性高、维护量小,运行方便,无环境污染、寿命长,为此使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3、推广应用智能型配电装置

在配电系统,推广应用组合式智能型开关柜,如动力配电中心、电动机控制中心,为进一步实施自动化管理打好基础。

4、大力推广配电网管理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

首先应在通信系统、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实行自动化,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取得经验再推广。

5、推广应用其他新技术、新设备

城网改造中,应优先选用新设备、新技术。使设备的先进性趋于超前,以期发挥最大的效益。

如应用紧凑型线路、新型箱式变电站、合成绝缘子、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架空绝缘导线、节能型金具、可控电控器、硅橡胶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安全可靠性高的有载调压自动装置,带电测试及在线监测新技术新仪表等。

此外,历年来由于电气火灾的增加,对开发新的防火防爆炸的电气产品也是当务之急。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第2篇

关键词:配电网,新型,措施,设备

0 引言

当前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对配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配电网,应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多种功能性 ;安全、可靠有效地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用户可以很方便选择不同的供电商等方面的需求,未来的配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

(1)由于更多的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需求侧管理)渗透在配电系统基础设施中,要求未来的配电系统具有新的、灵活的,可重构的网络拓外,新的防护方案,新的电压控制和新的仪表。

(2)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系数,需要电力公司与用户友好合作,达到双赢。因此,需要开发高级的配电市场,实现更具弹性的负荷需求特性,随着更高级的用户界面的应用,使用户可根据价格,可靠性等进行实时交易,这需要更透明度的用客界面,而且配电网的运行更加复杂化。

(3)由于世界各国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各种约束的日益提高,即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和节能降损,配电网的运行人员新的实时工具来辅助他们的决策,也需要有新的高压设备和电力电子装置。

因此,随着配电系统越来越复杂,对电力配网系统的规划、管理、运行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探讨新型配电网系统,对现有电网的改造、新增设备的选型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新型配电网的基本构成

未来的新型电网,应该包括 :系统拓扑(图形、保护、控制);通讯体系结构和信息模型开发 ;新技术新设备(如五防开关,封闭式开关及其传送电的安全措施);传感器和监视(智能监视);高级配电控制系统(协调分布式智能)的建立等。

其控制系统包括 :

1变电站控制系统 ;

2高级的停运响应系统 ;

3高级的电压和无功控制系统 ;

4电能质量控制系统 ;

5配电快速仿真系统 ;

6系统行为和效率的高级管理 ;

7支持网络灵活重构和微网自适应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2 为适应新型配网,城网改造与建设时的措施

为了适应新型电网的要求,需要对现在运行的城市配电网进行逐步改造,同时,新建城市配电网时,也要考虑新型电网的要求,城市电网的改造与建设的原则是 :

2.1 应确保电力送得出,供得出和用得长

城网改造与建设的重点是城市220k V终端变电所和110k V以下的配电网,并要同步改善居民住宅配电设施,提高城网安全运行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事故的能力,城市供电可靠率要达到99.9%,大中城市中心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损,城网电压合格率达到98%,线损率降低10%。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市区变电配电的建设应与环境相协调,电磁环境要求符合标准。

2.2城网配电电压等级应尽量简化

一般不应超过四个电压等级如 :

220/110/10(20)/0.4kV ;

220/66/10/ 0.4kV ;

220/35/10/0.4kV。

尽量避免重复降压,以前20kV的电压等级应用比较少,目前江苏省、广东省都有试点在选用,城网大多采用10kV的电压等级。从城网发展看,10kV配电电压更经济、效益更好。35kV电压等级不能与国际接轨,多数电网限制使用。

2.3 高压网深入市区可采取单环供电或双环供电

通过环网上的枢纽变电站向城市中心直接放射供电或经降压配电。我国一些大城市先后按负荷的发展建设220kV外环网,有的城市负荷增加较快,如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武汉已建设了500kV网络,很多城市目前已考虑筹建500kV外环网,高电压深入城市负荷中心是城市用电大幅度增长后的必然趋势。

2.4 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占地面积、防止火灾,减少环境污染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要用小型化、组合化、无油化、电缆化、低损耗,低噪声及环保节能型设备。积极采用同杆架设(双回路或多回路)和紧凑型线路,采用地下电缆通道,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实现中低压架空线路绝缘化。

2.5 实现变电站自动化

对220kV及以下实现无人值班或少值守,并逐步分期分阶段实现配网自动化,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力采用电容器组自动切换装置和配电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有效地及时地控制电压和负荷率,减少配网损耗。

2.6 加快配电网装备技术进步

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SF6真空断路器技术和干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以及交联电缆技术,在试用、试制总结经验基础上相继推广应用,二十多年来推动了装备无油化,绝缘化,小型化进程,但是我国电力产品综合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指标及其适用性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为了减少城区占地面积,与城市建设环境相匹配,城网电气装备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向组合化、小型化、智能化发展。成套电器装置由开始的单机简单组合向多功能集成、技术结构模块化发展,将保护控制、协调功能与现场总线结合起来,计算机、微电子控制与通信结合起来。

3 满足新型配电网要求的设备

3.1 SF6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施耐德的中压环网供电设备主体为SF6断路器,常用断路器或负荷开关配合熔断器,内部有母线、操动机构,也可安装遥控接口、监控保护等多种选项单元 ;SF6断路器以SF6气体为绝缘和灭弧介质,具有安全可靠、寿命长、免维护、操作过电压低等优点,也可用作6000kVA以下变压器的保护。

组合电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元式和三相共箱全封闭式(GIS)式,其中单元式可扩展性好,三相共箱全封闭式是目前最具特色、最能体现其先进性和安全性的设备,为现代城网装备优选设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GIS向高参数、大容量、小型化、长寿命、耐用化发展。其可靠性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有的已达到20年不检修。

组合电器的最新技术还有在线检测功能,可提高运行可靠性、排除内部隐患。组合电器的关键是在充有一定内压的封闭容器内,SF6气体的泄漏及SF6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微量水平。要求产品长期在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变化异常的状况下运行无泄漏,技术参数无变化。

我国引进日本、法国、瑞典、瑞士等国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并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大体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有的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水平。但是,某些产品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技术参数和可靠性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GIS的工艺制造技术、工艺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和测试设备等差距较大。

3.2 固体全绝缘真空环网单元

21世纪以来,城市配电系统中环网供电单元设备发展迅速,目前出现的最新产品为固体全绝缘真空环网单元。固体全绝缘真空环网单元具有结构紧凑、全绝缘、长寿命、免维护、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是一种智能型开关设备,产品根据智能化电网标准的要求,配有手动电动一体化操作机构和电动隔离操作机构,并且在产品的一次回路和操作机构上都有相关的信号感应输出接点,并在产品的二次线路部分安装了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只要智能化控制器和仪器直接接上即可实现智能化的连接。

同时为了解决固体密封后不能观察到隔离刀开关的问题,在隔离开关与柜门之间的观察空间,把主回路的极柱开一个观察口,用防爆玻璃、密封圈和螺纹进行密封安装,在柜门与观察口之间用一个聚光的圆柱形观察筒进行连接,即可观察隔离刀的工作状态。

3.3 组合式全密封变压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合式全密封变压器发展迅速,被城网电力系统广泛采用,以取代传统的占地面积大、造价高、需建造单独房屋的变压器。组合式全密封变压器可置于地上、地下、半地下,也可置于建筑群附近、花园广场或道路边沿,亦可深入用电负荷中心高层建筑内。箱体外壳除多数为金属外壳外,还有非金属材料结构,如加强玻璃纤维、加强水泥板等,在户外使用更具有抗腐蚀、抗凝露等特点。目前还开发了充SF6气体型结构的组合式变压器等。

3.4 自动无功补偿装置

城网无功补偿方式多采用分散就地自动补偿,按运行状况对所需无功自动投切,以保证电能质量,保证电压和功率因数维持在最佳工况。

无功补偿成套装置的重要内涵是电力电容器及大容量集合式电容器组。比较先进的高压和低压电容器是干式或自愈式,具有内保护的结构,采用新型无毒浸渍剂和优良固体介质。此外,国外还研究开发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全数字化控制调节器和顺序控制断电保护装置等。

我国电力电容器行业不仅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装备,也自行研究开发了一定水平的集合式电容器。就像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动态补偿电容控制器,就是按照系统需要进行投切电容器,最大程度上防止“过补”或“欠补”。

4 结束语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第3篇

【关键词】电力配网改造;存在问题;措施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配电网自动化起步并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城网改造实施要求,电力配网必须符合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是我国在电力配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促使科研单位和制造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得到国家的重点培养。国内外供电企业也大展身手,积极参与,把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为目标,使用电单位及个人放心使用,同时提高管理效率,满足客户的多种要求。

电力配网改造是指配电网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必经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电力配网进行必要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施工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就要有解决方法,下面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展开探讨。

1、电力配网改造中的问题

在电力配网实际改造中,面临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1)配网布局结构上的问题。此问题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电源布点不合理。许多电力配网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规划不太合理,由于规划的原因导致了电力布点不均匀的分布情况,且过长的供电半径,线损程度高。还有电力配网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甚至会出现电荷不均的状况,使电力配网系统效益降低。二是电力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在此之下,线路较容易出现故障,配网运行方式不灵活,安排起来难度较大,这样将会对电网整体产生严重的影响。规划好网络结构,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把检修工作容易化。在安排运行方式不灵活的限制下,一旦事故发生,维修工作就会很难实施。目前,由于许多地区在条件限制下,线路大多都是采用高空架线的方式,这也是事故频发的源头。三是电力供给紧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电网建设越发紧张。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电力的要求也变高了,这更使电力负荷加大了,电网规模必须要不断扩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同时由于各大城市的人口激增,电力负荷的负担更加沉重了。各种建筑越发密集,电网建设施工困难更大,大型变电站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下。

2)有关部分核心功能和系统应用价值的问题。为了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构筑一个理想网架下的系统是必须的。对配网自动化系统没有统一的、细致的规划,提不出全套的需求规划,致使无法把后期的应用落实。过分追求狭义的故障处理方法,具备示范而不具备推广,导致使用方没有具体受益。而没有科学管理整个配网,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同时,配网处于一个负荷高度集中、运行环境较复杂、用户终端的多故障的情景下,所以要求可靠性程度较高。必须监视配网数据的进行、管理,如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3)设备及系统的运行问题,选择通信及网络的问题,提取控制及操作电源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自身原因,对设备要求很高,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必须要达到要求;由于大量站端设备安装在户外,其运行环境恶劣,容易损坏电子设备;开发厂商的产品不能满足供电企业配网的需求,没有对其管理流程、需求深入了解;由于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这导致设备磨合时间长。

4)设计与建设问题。选择配网自动化设计单位,选择不当,则配网施工及应用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这应从主站、设备、实现方式、管理流程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的考虑。配网自动化系统工程是相当复杂的,只要有一个工作职责不确定,运行就会出现问题,更何况运行管理工作呢,若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薄弱。在有关配网高空网架的规划方面,一定要分析电力单位自身所有的优势,激发其潜在功能,更加顺利实现配网自动化,确定更合适的方案,由于每個电力单位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像所处的地理环境、高空网架规模及结构等,要根据特点来制定可行、合理的方案。

5)配网管理的模式与其自动化运行不相匹配,还有电力配网大多数工作人员自身问题。电力配网是电力技术和管理的薄弱环节,一直都有人员匮乏、不强的技术能力等状况。然而配网自动化涉及到的方面很广,像通信、一次设备及其运行模式等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员相互协调才能开展。所以工作人员的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员的培养和良性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且其自动化系统不是工具,也不能解决其管理模式的不便之处,反而是电力单位的工作负担。所以,在配网自动化的软硬件都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它的管理、运行维护和人员培养将很重要。

2、电力配网改造措施

从上文论述中可以看出,电力配网的改革存在的问题是棘手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应做好配电网络规划。做好规划工作,应首先搞好本地区配网结构的工作,对所覆盖地区负荷情况认真仔细的调查,因地制宜,结合所要改造地方的配网特点,在进行配网自动化的建设时,必须高空网架结构要相对完善和稳定。在选择产品供应商时,应选择那些信誉高的产品,且具有强有力的电力市场竞争背景、很好地了解电力系统,且有良好业绩,还要本着质量可靠的原则。必须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有相关产业标准的,且取得国家认证合格资质的产品,通过质检中心检测的合格产品。由于配电网自动化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资金投入高,必须根据用电单位及个人的需求及供电质量的可靠性的要求,综合考虑现有电网设备状况,还有配电网结构和设备,制订详细的、可行的规划,一步步地实施,与配网改造同步进行,还有发展规划相承,完美配合,避免重复建设,或者出现推倒重来的情况,在总结试点上取得成功,此经验要循序渐进地推广。

2)注重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工作。配网自动化工作的实施与其运行管理及自动化、通信等新技术息息相关。电力配网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点多面广,工作人员多,不稳定的线路结构,还有信息量大、更新快。因此确保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备正常运行与及时维护工作是很重要,将是配网自动化系统实施运用的关键。配网自动化工程系统的运行需要很多数据结合,依靠无数的终端设备提供的数据,有线与无线通讯网络,这些所提供的数据及其传输通道,还有数据库的更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统计、汇总、分析等功能。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不定期抽检,主要包括:终端设备运行检查;对通讯光纤的运行维护及检修;计算机设备的维护数据图形,维护要一步一步按照方案来;城区的合理建设和明显的异动;相关设备的更改,需要输入的数据;当数据接收不到,或者数据接收中断的情况时,就要查看配网自动化终端,这就要查看电源是否被烧坏、接线方式是否有误、装置是否掉电等造成的。

3)构建配网自动化正常运行及维护职能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由于电力配网自动化工程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该项工程涉及到通信及配网运行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人员培养和管理工作是很复杂的,要定期、定时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的文化修养。还有须成立相应的班组,起到监督的作用,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体制,做的好给予奖励,做的不好将给惩罚,同时每组配有懂得相关业务技能人员。在单位实施配网自动化后,可以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样会有更多的机会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配电网络的运行知识及状况更全面、更快捷的掌握住,为供电单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效益。

3、结束语

电力配网自动化要想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应该对其做好规划,要准确定位系统功能。为了达到目标,可以先试点,成功后再推广,并及时总结,做好运行工作,若发现设计上出现纰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调整。电力配网自动化工程是很复杂的,一定要把“简单、可靠、实用、经济”四原则坚持到底,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实施,认真做好工作,为电力配网更好的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永全.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思考与对策[J].城市理论建设研究,2013(23):37-38.

[2]卓钦喜.电力配网改造分析[J].广东电网,2013(08):28-29.

作者简介

电力公司城域网改造工程规划 第4篇

电力公司城域网是公司运行的信息内网, 承载着公司的营销、协同办公、生产、财务等应用系统的运行数据, 具体包括VoIP (voice over IP) 语音、数据仓库、应用集成、数据交换、企业门户、财务管理业务应用、营销管理业务应用、安全生产管理业务应用、协同办公业务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物资管理业务应用、项目管理业务应用、综合管理业务应用和网管等多种业务。信息内网与信息外网实现物理隔离, 与省公司信息内网互相连通。

目前, 该市电力IP城域网基于现有传输通道 (裸光纤、SDH环网) 资源 (包括覆盖范围、物理拓扑、传输端口资源等) , 实现了各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 另有7家省属单位基于现有电力IP城域网实现互联。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各局点名称以字母标注。

2 某市电力公司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该供电公司城域网经过多年运行, 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 随着用户量不断加大, 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网络基础设施的老化, 以及各类新业务的不断推出, 其存在的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2.1 网络结构合理性

目前核心层仅采用一台Cisco 12000系列路由器, 一旦核心层发生故障, 将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各个节点间采用环状链路相互连接, 如果环状链路上单个节点出现问题, 该环网上其他节点则同时失效。从安全角度讲, 单核心模式城域网会带来“单点故障”, 应该加以避免。

现行城域网络主要以一种二层模型进行组网, 即核心路由器外加接入环。随着区域节点数量的增加, 链路上传输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核心层会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简化的二层环形拓扑在路由上很难收敛, 造成网络调度能力降低、网络汇聚能力不足等问题。

城域网市核心上连至省核心、市核心下连至各接入节点都采用单链路实现, 网络可靠性较低。网络安全是通信网络中的重点问题, 一方面是网络保护, 如常见的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等;另一方面对于重要节点的保护, 双节点主要应用于骨干节点和汇聚节点, 这些节点在网络中担当不可估量的重要职责, 一旦外部环境如电源、交接箱、多段光缆或节点本身失效, 都将造成灾难性的故障, 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节点接入过分依赖于现有传输通道的资源 (裸光纤直连、SDH环) 。各节点IP设备以端口直连方式实现环网链接, 一旦有新节点加入, 则需要直接在主干环上进行拓扑、路由及其他策略的调整, 网络可用性、稳定性与可扩展性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2.2 设备现状

城域网设备尤其是汇聚层路由器, 由于使用年限较长, 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 并且随着业务量以及用户量的不断扩大, 原有设备性能已不堪重负, 设备性能和功能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2.3 路由震荡

现有网络在设计时层次不清晰, 随着业务节点的增加, 网络稳定性较差。同时, 由于其对QoS (quality of service) 的支持能力较弱, 对流量方向和选路均没有监控, 很容易发生路由震荡, 对核心影响很大。

2.4 网络能力

现有的传输通道资源有限, 除部分节点采用裸光纤直连外, 大部分节点采用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环网的方式, 对不同业务、不同用户带宽分配策略方面,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5 网络安全

现有网络缺乏有效的认证机制, 用户的不断增加, 各类新业务的不断涌现, 使得核心网络的安全受到更大的挑战。

3 城域网业务预测

根据电力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预测, 2009—2011年某市供电公司城域网各业务节点的IP流量如表1所示。表1中, 汇聚层节点的带宽为单链路的带宽需求, 实际汇聚层节点至核心层节点均为双链路上连。如市公司需求带宽应为至2个核心节点, 每个节点需要带宽554 Mb/s。

4 城域网发展规划

4.1 网络结构

改变现有网络的二层架构为标准的三层架构。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分为核心层、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3个层面, 通过二、三层网络分离, 构建物理和逻辑层次清晰的三层路由网络 (城域骨干网) 和二层接入网络 (接入网) 。

城域网核心层由核心路由器组成, 负责对业务接入控制点设备的汇接, 并提供市电力城域网到省电力IP骨干网的出口。考虑到该市电力数据业务发展规模和当前城域网的拓扑结构, 城域网可设置两台核心路由器, 业务控制点的布放以综合成本最低为原则, 综合考虑光纤、传输资源条件和接入节点数量, 相对集中布放。

业务控制层是骨干网的延伸, 负责区域内各接入点的多种业务汇聚, 是接入层各种接入方式的终结点, 由业务路由器 (SR) 组成, 可实现MPLS PE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provider edge) 功能。

接入层位于业务控制层以下、用户CPE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以上 (不含CPE) 的接入网络, 由以太汇聚三层交换机设备组成。

城域网与省骨干网之间可通过EBGP (ex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交换路由信息, 城域网出口路由器对城域网路由做汇总后, 发布给省骨干网。城域网内部可采用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IS-IS (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或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 交换路由。

4.2 QoS设计

在城域网内, 业务类型趋向于多元化, 不同业务对网络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如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对时延和抖动要求较高;专线业务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网管型数据对时延和抖动没有严格要求, 但要求IP包的无错误率为百分之百。传统IP城域网无法满足多业务类型的需求。城域网通过合理配置网络带宽, 保持网络稳定性, 提供基本的QoS保证。

城域骨干网以基于DiffServ (区分服务) 为主的QoS技术, 提供突发拥塞时QoS保证。城域网业务控制点根据物理端口、逻辑子端口或CoS (class of service) 位完成对接入用户的分类和三层QoS标记 (DSCP或EXP字段) , 并实现用户上行流量的限速和用户下行流量的限速、整形。SR和核心路由器提供一个严格优先队列和3个以上轮循队列, 配合WRED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丢弃机制, 实现基于QoS等级的IP包转发。

接入网以基于IEEE 802.1P为主的QoS技术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oS保证。由接入交换机根据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完成不同业务/用户的CoS分类和标记;汇聚交换机设备再根据内层VLAN的CoS标记直接映射成外层VLAN的CoS, 由接入交换机实现接入用户上行流量的限速。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对业务的速率限制和带宽保证通过划分不同的VC (virtual circuit) 来实现。

4.3 城域网的传输

城域网是一个承载IP业务且基于分组的宽带网络, 有着较大的统计复用性。随着网上信息及应用的不断丰富, 带宽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建设SDH传输网的目的是为满足传统的话音业务需要, 不宜把IP城域网架构在SDH上, 这样会造成要不断扩容SDH来满足IP业务的需求。而且从区分网间界面、维护方便、业务支持方面考虑, 城域网最好能够采用裸光纤直接互联。作为接入层, 可引入MSTP来作为目前城域网覆盖面的补充。作为汇聚层, 以裸光纤连接为主。汇聚层可采用星型或环型接入方式, 汇聚层各节点与SDH传输节点结合, 以方便接入层采用MSTP技术, 从而拓宽城域网的接入范围。接入点用裸纤单点接入至就近的汇聚点上。

4.4 网络管理

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以及系统复杂程度的快速增长, 仅仅对网络设备进行故障、性能等简单管理的传统网络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城域网当前的要求。人们需要新的以业务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

城域网网络管理是针对多种网络技术平台、多种网络设备、多种通信接口进行综合管理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其支持多种网管协议, 如ITU-T的电信管理网络模型、IETF的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及其网络管理模型、ISO的CMIP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和ATM论坛的ATM网络管理模型等, 采取网络分级、分层, 服务器与客户端集中、分布式的框架体系。该网络管理系统由一些不同的功能组件所组成, 各个组件之间既可以相互协同工作, 提供完整的网管功能, 也可以独立运行, 满足网管中的各种需求。

核心组件功能包括故障管理、资源和配置管理、性能管理、业务管理, 此外也包括报表管理模块、工作流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增强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建立在通用的数据平台上。整个系统通过工作流管理模块和开放的系统接口紧密连接,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用户可以通过业务视图、客户视图、故障视图、分级视图、网络视图等多种角度进行网络管理和监测。

4.5 网络安全

城域网的网络架构一般分为3个层次:网络核心层、网络汇聚层、宽带接入层。网络的各个层次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根据城域网不同网络层次的不同功能,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特点, 面临不同的安全问题。核心层网络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路由的安全及核心层设备自身受攻击的问题;汇聚层网络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路由的安全, 各种异常流量的抑制, 网络攻击的抵御, 用户业务的安全以及用户访问的控制;接入层网络主要由一些二层接入设备构成, 其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一些基于二层协议的用户攻击行为和广播风暴的抑制等。

在网络安全性方面, 可以在业务接入控制点上采用uRPF (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Session数量控制等技术构筑网络安全边界, 抵御各种攻击进入城域骨干网。业务接入控制点具备支持基于标准五元组的访问控制手段, 接入点具备支持源和目的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的访问控制手段。

5 设计建议

IP城域网的发展以业务为导向, 支撑多业务的承载, 使IP城域网具备差异化服务能力、二/三层VPN能力, 成为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多业务的承载网络。同时, 增强城域网网管系统的建设, 注重QoS、VPN等业务的管理能力, 使网络逐步向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质量可控制、网络可管理的目标演进。图2为2011年该电力公司城域网扩容完成后的网络拓扑结构, 建议如下:

1) 2009年实现双核心的部署, 在第一核心节点 (市公司) 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核心节点的建设, 包括第二核心节点的核心层路由器、汇聚层路由器和接入层交换机的建设以及局域网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的部署。2个核心节点分别通过1条10G POS (packet over SDH) 链路上连至省公司核心节点。2009年完成网络结构的调整, 实现“核心层+汇聚层 (业务控制层) +接入层”城域网架构模式。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区域划分分别设置汇聚层节点和接入层节点, 以满足各种业务对城域网中继带宽的需求。

2) 2010年进行业务控制层设备的替换, 各汇聚层节点的路由器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 存在老化、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新增10台汇聚层路由器设备用于替换10个汇聚节点运行时间较长的设备, 从而提高网络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第5篇

电力配网改造是电网发挥电力功能的关键所在,重视电力配网改造可以提高我国居民电力使用的水平,和保障电力使用的质量。对电力配网进行改造,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居民用电,节省电力配网方面的资金和材料,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因此,对电力配网改造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可以不断的加强电力配网的改造工作,对于我国电力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电力配网改造是指配电网智能化、自动化的改造,在原来的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必要改造,目的是让电力配网更加自动化,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需要。目前,电力配网改造过程中发现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将问题排除,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让电网继续发挥着电力功能的关键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用电质量。

1、电力配网改造存在的问题

1.1配网布局结构上的问题

配网布局结构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电源布点不合理、电力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电力供给紧张。

电源布点不合理的问题,许多电力配网在这方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的不合理,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使电源布点没有规律性,布点的分布不合理就会造成供电半径比较长的情况,增加了线损程度,投资成本也相应的增加了。也会降低了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出现电荷不均匀的状况。

电力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也容易让电网出现故障,配网运行方式不灵活,安排比较难也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发展。网络结构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生产,合理的电网网络结构可以节省人力,让检修等工作更加容易。还可以突破电网在许多地区的条件限制,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目前在许多地区的条件限制下,线路大多数都是采用的高架线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其布局机构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配网布局结构上的问题还有电力供给紧张,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需要不断的加大电网建设。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电力负荷的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随着城市建筑的越发密集,电网建设的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加。

1.2电力配网系统应用的问题

随着现在技术的不断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建立理想的配网系统是提高配网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目前的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求规划也不够明确,导致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应用上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目前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方并不能因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而得到明显的受益,出现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

1.3电力配网系统设备的运行问题

电力配网系统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会出现提取控制、操作电源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配网自动化系统自身的原因,由于系统设备出现问题,会让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不能够达到系统的符合标准。电力配网系统一般都架设在户外,由于环境和天气变化,很容易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害。

1.4设计与管理问题

如果电力配网的设计单位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配网的施工。所以在电力配网的设计时需要对主站、设备、实现及管理程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些环节只要有一个考虑不到位,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问题。同时需要加强电力配网工作的管理,分析电力单位的优势所在,让电力单位更加顺利的实现配网自动化。

2、电力配网改造措施

2.1做好配网的合理规划

配网的规划工作对整个配网自动化的搭建起到关键作用,配网工作的合理规划是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情况而制定的,是對高空网架结构建设的完善和稳定保障。在对其产品的供应商进行选择时,需要符合国家的标准和相关产业标准。当取得国家认证合格后,成为合格产品才可以应用。由于电网自动化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合理的搭建好配网设备需要通过电网结构的详细规划,与配网改造同步进行,让项目的发展和规划合理的结合,避免在重复工作和返工的现象发生。

2.2配网自动化系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配网线路的稳定性,关系到电力配网的工作效率。让电力配网的线路结构更加稳定,更新信息更加快速,离不开配网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配网自动化的运行需要很多数据的结合和终端设备的支持,依靠无术的终端设备,可以提供数据的传输和更新,最终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不仅仅是数据的维护,还有终端设备的查看,检查终端设备是否有损害的现象。

2.2加强配网改造的管理

配网改造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配网工作的运行。由于电力配网改造工作比较复杂,在管理中可能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工作更加认真和负责,重视电力配网改造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在工作当中做的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做的不好的给予惩罚。只有不断的加强配网工作的管理,注重对人员的培养,才能不断的提高劳动效率,让配网改造工作有序的进行,才能让供电单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率,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总结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6篇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融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在电力行业中逐渐得到广泛重视。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具有多项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功能, 比如在电费超额后自动告警、超出电费使用额度后自动切断供电、远距离抄表并存储数据和对电费进行阶梯电价计算等等。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推动了电力事业的社会化基础建设, 在现阶段的电力行业市场营销体系中, 如何开发和改造计量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的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已经具有安全、高效、可靠等特点, 计量自动化系统经过改造和优化后一定可以在电力营销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电力营销计量表现状和改造要求分析

2.1 计量表现状

现在的计量表一般都是以内置的方式嵌入到电表箱里面, 这样做能够有效确保整个计量过程的完整和安全。经相关对地区电表箱的调查研究显示, 只有20%的电表箱的安装和计量表设置是符合现有的技术规范的, 大部分的电表箱还是传统的铁皮电表箱, 而且很多电表箱没有进行接地设置, 这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 由于用电户的范围较广, 而且电表箱的安装位置离用电密集区域较远, 这就给电表箱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电表箱缺少维护就使得一些箱体出现严重的破损, 有的甚至出现漏电的现象, 这就给电表维护人员和抄表人员带来极大的危险。就抄表问题而言, 由于大部分的低压表只能依靠人工抄表, 这就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人力财力资源的消耗。旧电表还存在着不安全用电和偷电、窃电等行为, 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运行状况来看, 旧电表的改造和新型电表的安装成为了人们的需求。但是只能化电表的安装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 虽然智能化电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表的运行稳定性, 但同时也会大大增加采集过程的复杂性, 而且不符合上级的规范。

2.2 计量表改造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用电水平和用电量也在不断升高, 供电部门的工作量不断增长, 这也就使得电费计算越来越复杂。市场供需的多变性要求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也要充分贴合供电市场的行业服务标准, 实现电表计量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实现营销计量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方式包括对电表计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网上回收电费、异常用电分析、区域电量电费结算稽核等等。为了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公平性和时效性, 对所收集入库的数据进行稽核的措施即为数据预处理。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改造需要充分迎合电力企业的服务性原则, 对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的供电需求, 因此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必须符合社会用电需求, 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计量表工作原理疏漏

在电力营销计量改造工作中经常出现计量表工作原理疏漏的问题, 这会导致计量装置回路电压和电流的不稳定, 在电能计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计量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整个电能计算过程中, 通过运用标准化的模式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电能数值进行检测。整个计量装置的核心功能就是模拟合并单元, 以TEC61850协议为标准进行电能服务器和计量装置的连接。使用精度为0.01的COM3000装置对整个计量过程进行精确的校正, 利用电压大小为100V左右的互感器对电流进行二次输出, 通过二次测试值的大小审核一次测试值。装置内部没有设置只能化的切换装备, 这就需要进行人工调节, 导致电压不能根据运输状态自行切换, 电能计量方面就少了精确性。

3.2 缺乏自动化计量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计量装置还在使用陈旧的计量器, 传统的计量器不具备告警功能, 而且装置还需要专业人员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更换。在使用传统的计量器时一般都需要将装置安放在反馈柜里, 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只能在Ⅰ母线和Ⅱ母线之间进行切换, 大大降低了Ⅱ母线电能计量数据的输入, 在进行计量的时候会丢失一部分电压, 最终导致电能出现损失。

3.3 计量集中化难度大

近几十年来, 我国的用电户数量是呈几何级数量增长的, 庞大的用电户数量给电力结算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电力结算效率普遍较低。新型抄表方式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3.4 不规范引入计量电压

一些老式的变电所没有经过技术改造, 在电力营销计量系统设计时, 经常会从保护屏中获取计量电压回路, 而且通过同一个电压同系统的保护回路引入回路。这种缺少独立性的设计会导致系统计量电压的丢失, 最终造成计量装置在计量电能时出现较大偏差。

4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解决措施

4.1 改良计量装置

从计量器的内部结构入手, 对计量装置内部的三元件进行改造。加强装置中的绝缘性处理, 并且保证装置具有良好的接地性, 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三元件计量装置的正确接地性参考图2, 其中A, B, 分别代表接地装置中的接地极, 通过将总的接地端用导向与不同接地极相连接方式, 实现整体计量装置与地相接。导线外层的保护导体对整体导线提供重要保护, 保证电路的完整性, 通过联接导体将导电装置和总电位相连接, 以总接地端作为计量装置的内部电流接口。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计量装置进行改良可以大大加强装置的安全性和整体性, 提升整体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营销管理水平。

4.2 引入计量屏柜, 改革计量原理

封闭式的计量屏柜的引入是电力部门根据用电情况以及从用电的安全性考虑对用电安全性进行全面改革的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内部结构是完全封闭式的, 只有具有相关管理权限的工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才有钥匙打开柜门, 进而进行计量工作, 这种计量屏柜的方式大大加强了用电的安全性。这种装置引用了变压器的运行原理, 对电流经过的二次信号进行处理, 通过回路引进的方式进行计量表的记录。见图3 (脉冲变化图) , 防止出现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产生的电力损失情况。同时, 还对计量箱进行加密设置, 使得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只能单向传输, 保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端口的正常动作以及整个计量装置的安全运转。以位置, 速度, 方向, 以及启/停4个步骤为基础进行基本的面板操作, 保障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另外一方面, 封闭式的装置也使用户无法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偷电窃电等行为, 减少不正当用电行为的发生。同时, 在装置内层还采用了铅封的手段对计量表外壳和接线盒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防止出现恶意的人为破坏而损坏装置的现象。

4.3 改造计量点位置, 加大用电管理

对于一些较大的用电户, 电力部门一般采取集中管理的手段进行用电管理, 因此引进新型的专线柜的方式进行电能计量。对计量装置进行改造时主要是诊断仪计量点位置进行改造, 在变电站内部进行计量点的设置, 防止出现用户自行改造计量点位置, 出现窃电等不合法用电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提升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精确性, 同时通过引进高精度的计量装置, 对用户的用电状况进行精确计量。

4.4 采取杆上计量, 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杆上计量方式作为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偷窃电行为的改造手段, 在电力计量系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种计量表的安装跟传统的安装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是将计量装置安装在用电户很难接触到的高压杆上, 避免用户擅自更改计量装置。另一方面, 杆上计量装置在接地线的设置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几乎对每个用电位置都进行有效标识, 大大提高了计量装置的精确度。在箱体内部处理上, 使用高绝缘的材料进行绝缘处理, 保证了工作人员在安装和维护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5 结束语

计量装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电力营销计量的工作质量, 对于电力营销中的用户管理以及电能的计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计量装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对电力部门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电力部门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合理改造, 不单单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电力部门经济利益的提升, 从而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计量装置进行安全改造, 减少用户窃电行为发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操守, 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计量作为电力营销中的一个关键的技术支撑, 引起了广大从事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日益蓬勃, 传统的电力营销计量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计量装置的改革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计量装置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节约电能的消耗量和消耗率, 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用户用电时间和用电范围的平衡, 同时提高用户电能输入输出的计量精确度。现阶段, 我国电力营销计量装置改造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优化。

关键词:电力营销,计量改造,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海峰, 竺军, 李伟华.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成效[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 (1) :28~29.

[2]高建军.浅谈电力营销的“五个环节”和“三个问题”[J].才智, 2013 (29) :68~69.

两网改造情况及电力发展规划 第7篇

一、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简介

传统的电能供应管理需要人工手动抄表, 对用电区域的用电量进行记录, 再通过数据汇总得出用电费用。由于抄表工作涉及的区域广泛, 对于不同用电功能区域还需要使用相应的电价计量方法, 使抄表工作难度增加, 因此, 抄表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另一方面, 人工抄表欠缺电力营销计量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尤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用电区域的增加, 对供电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采用载波通讯技术, 使用高频电波信号50~500KHZ波段等级, 通过电力线路与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达到实施通讯的目的。由于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所使用的网络介质载体基于供电线路本身, 不需要重新接入通讯线路, 能够有效节省电力供应的成本, 降低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并且具有实时电能监控的功能, 在电力营销市场中正在不断普及和应用。载波通讯技术在目前中低压远程输电计量方面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其传输技术逐渐趋于成熟。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还融合了无线扩频通讯技术的应用, 在电能通讯传输功能中, 能够将电能计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导, 并且由信息扩频器对数据信号进行序列编码, 使每一组数字信号都能够通过编码进行分类。扩频器不但可以发送编码序列转换信号, 还能够在线路中枢介质中接收排序信号编码, 并根据操作需要对相应的编码序列进行解码, 成为有效的信息接收端。这种电能信号数字通讯技术在中长距离输电、供电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般可适用范围达到几十公里的跨度区间。所以,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接收、转换功能, 载波通讯终端的配合应用, 可以对电能信息网络形成独立的数据交换、处理平台, 方便了电能无线通讯的监测。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还结合了符合数据通讯方式, 在电能计量工作的具体实践当中, 由于之前的计量系统在信号模拟和交换过程中表现并不完美, 数据通讯会占用一定的电力网络资源, 在数据整理的高峰期可能会造成电能网络拥堵的现象。因此, 新型复合电能计量通讯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复合通讯, 就是在电能计量的过程中, 系统能够根据电网使用状况以及通讯长度等, 灵活判定出一种更为直接高效的通讯模式, 将多种电能数据采集、接受方式进行有效整合, 根据电力计量的特点对通信模式进行选择。例如, 在电能数据计量采集的过程中, 会造成很大的信息传输量, 尤其是电网信息向中枢交换系统进行汇总时, 会造成中枢网络通道的极端“拥堵”, 但复合通讯系统能够根据传输线路所在的位置与线路传输距离灵活使用载波通讯模式或者红外点对点通讯模式, 在进入通讯中枢集成通道的过程中, 能够对数据进行通讯分流, 分别使用有线信号载体与无线信号载体进行数据对接, 实现信号汇集各不干扰, 提高了数据接收系统的兼容性。

二、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要求分析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改造要求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供电要求的具体措施,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改造需要充分结合供电市场的服务标准, 面对市场灵活多变的供需要求, 使电力营销计量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智能性特征。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用电量激增, 给供电部门的费用统筹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因此电力营销计量系统需要在充分迎合电力企业的服务性原则, 以社会用电需求为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具体要求, 不断提升电力行业的服务质量, 增强服务效率, 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对电力经营计量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三、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的难点分析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模拟的基础上,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新型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发展中, 需要结合电能管理与网络信息共享的双重设计原则, 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成为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改造的难点。

在网络构架服务器数据交换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下, 电能信息计费系统以B/S模式为运行中心, 以C/S电能计量模式为费用业务支持, 在商务化电能控制监测中扩大了电能计量信息的覆盖面, 在具体的结构形式中可以分为:客户层、Web交互层和数据层三个主要部分。

电力营销计量系统数据层的主要作用在于收集、处理、备份电能数据信息, 数据层的工作核心是通过电能计量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 间接关联其他数据信息。其中涉及客户用电服务的是对电能数据进行价值换算的过程, 即通过信息系统对电价进行确定, 对缴纳电费进行核算。计量系统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对已经编制的信息编码序列进行分析, 根据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能够很快定位到相关信息的查找位置, 用户就能够即时查看到自己需要缴纳的电费价格;同时, 电能计量系统还能够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存档备份,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来规划电力企业下一时间区域内的发电指标, 同时也能根据电能计量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波动来监测偷电现象。

对于电能计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包括:数据的预处理、电量电费结算稽核、区域电量电费结算稽核、电费网上回收、异常用电分析等, 这些功能可以在应用服务器中完成。数据预处理是对收集数据的入库及稽核, 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公正性。

数据存储功能, 数据的存储对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 所以配置的数据库要包括:原始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完整, 系统一般可提供两种备份方式:数据定期备份和任意备份及恢复的能力。

但由于目前电能信息计量管理系统的数据汇总方式非常复杂, 需要对数据底层组织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机制, 对电能使用的区域已经客户类型进行明确分类, 采用不同的计量分段标准,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电能计量系统的效率化升级。另一方面, 对于web交互层进行数据加密应用处理, 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电力营销计量模式可以采取商业化网络运营的方法, 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等电子商务集成网络进行有效结合, 增加电费的缴纳方式。

对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改造需要切实把握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以电力企业服务社会, 方便生活为发展方向, 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意识, 提高电能管理水平, 为客户构建便捷安全的电力网络计量平台。

摘要:电力营销计量改造是电力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准, 选择一个高效、准确的电力计量系统, 不但能够制定合理的电力费用缴纳标准, 还是新型电力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基础, 对电力企业向着长远方向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影响。本文就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使用现状及缺点进行分析, 对电力营销计量系统的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议。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下一篇:2024年度绩效考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