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2024-08-09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精选9篇)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1篇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一、基础档案情况

1、社区应加强消防安全“六个一”建设,即“一间消防工作室、一套消防档案、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一处固定消防宣传栏、一个消防器材箱和一条消防车通道”的建设。(详见《北京市社区消防安全“六个一”建设示范标准》。附件1)

2、居民委员会要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作为消防工作室和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的负责人,负责组织辖区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并做好消防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工作。

3、消防安全管理记录:《防火检查记录本》(每天)附件

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表》(每半年)附件

3、《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登记表》(每半年)附件4。

4、社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附件5)

5、居民防火公约的制定(附件6)

6、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附件7)

要求:一式两份,报消防支队一份,有条件的可同时做PPT,在达标验收时进行演示。

二、标识类:在社区显要位置设置、悬挂或张贴“四个能力”宣传挂图;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作,样式(附件8)

三、应知应会内容

(一)、熟记:

1、“四个能力”内容: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2、“三懂三会”:即懂火灾特性,会防范火灾;懂处置措施,会组织指挥;懂消防设施,会操作使用;

3、“一分钟,三分钟”:起火部位现场人员应在1分钟内形成有在场人员组成的第一灭火力量,在3分钟内形成由消防工作室工作人员和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成员组成的第二灭火力量,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掌握了解:

检查和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消防工作室工作人员每日应对居民住宅区进行防火巡查,包括以下内容:

1、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有无损坏、失效、遮挡、埋压、圈占情况;

2、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宣传标语和标牌是否完好;

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4、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是否登记造册,具体救助措施是否落实;

5、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2、社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照明、消火栓扳手、消防水桶、铁锹等消防器材。

3、消防工作室工作人员和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成员应熟悉下列内容:

(1)、社区和村内消防设施、器材位置和使用方法;(2)、报火警、初起火灾处置程序;(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悉本社区的灭火力量以及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5、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工作室工作人员和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成员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迎接指引消防车到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指令;

(2)、使用社区内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3)、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和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

(4)、协助组织火场警戒,维持火场秩序。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社区应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由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组织成员、居民人员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1、消防工作室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居民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

2、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本社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2)、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方法;

(3)、报火警(119)、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知识与方法。

3、社区内应设置固定宣传标牌、设施:

(1)、在社区内显著位置设置公益消防宣传牌、宣传栏、安全警示牌,张贴居民防火公约;

(2)、在每栋住宅楼的单元门口设置“安全防火”提示牌;

(3)、利用社区内文化活动站、网站、公告栏等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2篇

C

DB 方

吉林省地

DB

/T

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2010-

发布 2010-

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包括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城市社区消防安全是城市预防火灾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是落实社区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根本措施。

本标准由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

DB22/T ××××—2010 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的社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2/T ××××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DB22/T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社区

城镇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居民住宅区。

3.2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社区内对建筑物及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护、养护和管理,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组织。

3.3 社区消防工作站

依托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或由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建立的社区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组织。4 建设要求

4.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4.1.1社区消防工作站每日应对居民住宅区进行防火巡查,包括以下内容:

a)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有无损坏、失效、遮挡、埋压、圈占情况; b)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宣传标语和标牌是否完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d)对鳏、寡、孤、独人员是否登记造册,援助措施是否落实; e)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2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应对本社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对公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至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4.1.3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社区消防工作站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DB22/T ××××—2010 4.1.4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社区消防工作站负责人应组织验收。4.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4.2.1 社区应建立专兼职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3.2.2 社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火栓扳手、手摇式火灾警报器等消防器材。

3.2.3 消防工作站工作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和社区志愿消防队员应熟悉下列内容:

a)社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 b)报火警、初起火灾处置程序;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3.2.4 社区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社区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3.2.5 社区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工作站和消防志愿者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迎接指引消防车到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指令;

b)使用社区内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呼叫、组织、引导火灾现场居民疏散;

d)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和鳏、寡、孤、独人员;

e)协助火场警戒,维持火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3.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3.3.1 社区消防工作站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志愿者、居民和社区单位人员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3.3.2 消防工作站应掌握社区鳏、寡、孤、独人员情况,定期上门开展消防安全服务,确定发生火灾时实施救助的人员。

3.3.3 火灾发生后,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和消防志愿者应立即采取广播、呼叫等方式组织人员疏散逃生。3.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3.4.1 社区消防工作站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消防教育,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

3.4.2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志愿消防队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本社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b)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方法;

c)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知识。

3.4.3 社区消防工作站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居民防火公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

b)不损坏、挪用、圈占社区公共消防设施; c)不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 d)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e)发现火灾立即报火警;

f)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4.4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应设置固定宣传标牌、设施:

DB22/T ××××—2010 a)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安全警示牌,张贴居民防火公约;

b)

在每栋住宅楼的单元门口设置“楼道清、阳台清、厨房清,关电源、关燃气、关门窗”等提示牌;

c)利用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网站、公告栏等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d)在社区道路上宜用黄色标线画出宽度不小于4米的消防车通道,并写上消防车通道严禁占用、堵塞。

其他消防安全标志按照DB22/Txxxx附录A设置。4 验收

4.1 公安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行验收。4.2 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按以下方式进行:

a)组织验收人员对社区进行检查;

b)提问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员工5人,检查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 c)检查防火巡查、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情况;

d)检查社区防火公约、提示牌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4.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a)社区管理员不懂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人数低于被提问总人数80%的; b)社区消防设施存在严重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

c)消防车道搭建建筑物、设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的; d)标志设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e)没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

4.4 经验收达标的社区,公安派出所对其进行备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概述 第3篇

一、消防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1.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消防安全管理人 、消防安 全专兼职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

(1)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是:①贯彻执行消防法规, 保证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 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②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 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③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④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⑤组织防火检查, 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 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⑥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 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⑦组织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并实施演练。

(2)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职责是 :①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②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③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④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⑤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 确保其完好有效, 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⑥组织管理专职、志愿消防队;⑦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⑧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 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⑨负责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是:①根据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②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并督促落实, 实施防火检查, 督促火灾隐患整改;③督促对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定期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④管理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⑤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消防演练; ⑥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 ⑦负责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安排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②防火巡查、检查及火灾隐患整改制度;③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和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④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燃气和电气设备维护管理 (包括防雷、防静电) 制度;⑤消防 (控制室) 值班制度;⑥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⑦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制度。

3.建立健全各项消防档案 :①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情况;②消防安全制度;③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及消防演练记录;④防火检查、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记录;⑤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和全面检测及维修保养记录, 燃气和电气设备检测及维修保养 (包括防雷、防静电) 记录;⑥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⑦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人员及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按照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配置消防设施 、器材 , 并保 持完好有效。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消防车通道保持畅通。

3.单位应按要求检 查内容 、频次 、部位和人员 , 组织开展 防火巡查、检查, 并填写相应的《防火巡查、检查记录》。

4.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应急程序及流程图的标牌上 墙;值班人员每班不少于2人;对消防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每日检查, 并认真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值班操作人员应熟知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和设施设备操作方法。

5.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 确定现场消 防安全监护人, 并落实防护措施。

6.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对发现能够立即消除的火灾隐患 , 应立即整改并做好记录。对不能立即消除的火灾隐患,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制订整改计划, 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 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 应落实防范措施。火灾隐患整改完毕,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 并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三、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建立志愿消防队伍, 明确职责分工。

2.结合本单位特点 , 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 并根据制 订的预案程序, 定期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3.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级部署扑救力量 :①发 生火灾时 , 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即为初起火灾扑救第一灭火力量, 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报警, 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通知消防 (控制室) 值班人员, 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设备和器材扑救;②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应立即拨打“119”报警, 同时将消防主机打到联动位置, 启动自动消防设备, 开启应急广播, 并启动灭火疏散预案, 调度志愿消防队扑救火灾;③志愿消防队应佩带好防护装备、携带灭火器材、破拆工具, 在3分钟内到达现场, 展开灭火行动。

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1.明确火场疏散引导员。

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按规定配置应急疏 散器材箱。

3.员 工应掌握逃生自救基本技能 , 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 人员疏散方法。

4.按照下列程序实施人员疏散引导 :①使用扩音器、口哨等工具, 通知人员疏散;使用移动疏散指示标志、荧光棒等引导疏散器材, 组织人员携带毛巾、面罩等防护工具, 向最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②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 引导人员采取正确方法疏散逃生;③搜索责任区域, 组织未撤离人员疏散。

五、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人员培训: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电焊气焊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 持证上岗。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定 期组织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所有员工达到“三懂三会”要求。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4篇

一、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快城镇化建设离不开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必须从建设学习型社区抓起。社区是人生的驿站、生活的港湾,一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的民风民情、文明程度,对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弥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不足,可以满足不同居民教育需求,使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终身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与普通国民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合乎人类理性的大教育体系,真正完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离不开人文基础,没有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缺乏生命力,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发展社区教育可以为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人文基础体现为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没有社区成员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保障,那么,建设和睦家庭、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社区教育是惠民工程,直接为普通老百姓服务,最能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区教育是素质工程,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是基层老百姓的素质,最能体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是文明工程,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的是社会和谐文明,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历史血脉。社区教育也是全民工程,人无老幼行业之分,只要有学习需求,教育就为其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服务“四个河南”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起源于经济较发达地区,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教育已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区教育工作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了以京津沪等一批大中城市为龙头,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干,中、西部地区有重点发展,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总体格局。他们的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舍得投入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公益性强、涉及面广,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重视。从外省市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看,党委、政府把发展社区教育摆到了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目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每年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除教育费附加和专项经费列支外,日常经费标准达到常住人口3~10元/年/人。确保有编制、有机构、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有检查、有措施。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机制灵活,保障有力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省、市、县、乡镇、社区教育职能,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多级社区教育网络,整合电大、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文体活动场馆等机构设施,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三是实行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运行机制。四是树立大教育观念,协调区域内各种社会力量、教育资源、传统优势、能工巧匠共同服务社区教育,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共谋发展的机制。确保了社区教育工作有计划、领导有分工、部门有责任、活动有激励、落实有检查、考核有评估。

3.模式新颖,特色鲜明

社区教育具有简捷、方便、实用、灵活、娱乐、健身等特点,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可以正民心、鼓士气、学技术、促就业,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也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在最基层,教育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不分职业、不分老幼;活动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习模式喜闻乐见、紧扣风俗民情、传承地方特色;社会效应群众欢迎、邻里和睦。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最乐意参与,深得民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广州番禺社区教育突出打造 “岭南文化”,重点体现价值性、多样性、参与性、创造性和卓越性等地方特色。一是建立群众性艺术团队,如书法院、荆鸿艺术馆、教师合唱团、管乐团等,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二是挖掘历史资源,丰富社区文化教育内涵。如赛龙舟、醒狮比赛、沙湾飘色等传统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与熏陶。三是拓展、寻找、发掘、传承岭南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如开设国学礼仪、传统礼仪学堂,让汉式婚礼进社区等,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四是有效引导培植,致力社区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推广。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引导、服务和宣传。五是利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建设和谐文明家园。开展多项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贴近生活,服务百姓

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一是用小手牵大手,带动三代人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少儿活动班,带动了父母,吸引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相关亲属都加入到了学习、娱乐、文体活动的行列,调动了家庭成员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开设“4:30”课堂,为下午“4:30”放学的小学生开辟校外辅导班,帮助进不了家门的小学生完成作业。三是开展“托老”服务,让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提供午餐和午休,解除居民家庭后顾之忧。社区教育方便了群众,凝聚了人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不同的人群找到了人生可追求的目标,生活更充实、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三、加快我省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1.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在积极探索中,郑州、平顶山等地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社区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共识。我们要积极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总结推广我省好的典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我省现有的成人教育队伍和阵地,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借助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省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

要结合我省实际,科学谋划社区教育新发展,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积极构建整体完备、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重在制度设计、制度创新。要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构建社区教育的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和操作规范;要正确把握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合理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公益性社区教育与私益性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居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全力,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3.要创新载体,深化内涵

发展社区教育要有抓手,创新载体。目前,从社区教育实践看,一线社区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了诸如以活动、项目、课程、课题研究等为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形式;以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加强宣传、宣扬典型、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公共学习资源平台;要积极探索试行“终身学习卡”、“学分银行”、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等做法,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注重做好结合创新文章,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深化内涵必须扎实工作打牢基础,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建设基地,形成网络;培训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省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专干队伍的作用,组建专业的科研队伍,制定科研规划,拓宽研究渠道,探索本土化、特色化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指导社区教育实践向更高层次提升。

4.要理清思路,推动发展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5篇

一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社区。二 建设要求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社区消防工作站每日应对居民住宅区进行防火巡查,包括以下内容:

a)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有无损坏、失效、遮挡、埋压、圈占情况; b)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宣传标语和标牌是否完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d)对鳏、寡、孤、独人员是否登记造册,援助措施是否落实; e)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2、社区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应对社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对公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3、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社区消防工作站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4、火灾隐患整改完毕,社区消防工作站负责人应组织验收。(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社区应建立专兼职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2、社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火栓扳手、手摇式火灾警报器等消防器材。

3、消防工作站工作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和社区志愿消防队员应熟悉下列内容: a)社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 b)报火警、初起火灾处置程序;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社区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社区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5、社区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工作站和消防志愿者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迎接指引消防车到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指令;

b)使用社区内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呼叫、组织、引导火灾现场居民疏散;

d)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和鳏、寡、孤、独人员; e)组织火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1、社区消防工作站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志愿者、居民和社区单位人员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

2、消防工作站应掌握社区鳏、寡、孤、独人员情况,定期上门开展消防安全服务,确定发生火灾时实施救助的人员。

3、火灾发生后,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和消防志愿者应立即采取广播、呼叫等方式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1、社区消防工作站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消防教育,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

2、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志愿消防队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本社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b)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方法; c)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知识。

3、社区消防工作站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居民防火公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用电、用气、用火;

b)不损坏、挪用、圈占社区公共消防设施; c)不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 d)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e)发现火灾立即报火警;

f)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4、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应设置固定宣传标牌、设施:

a)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安全警示牌,张贴居民防火公约; b)在每栋住宅楼的单元门口设置“楼道清、阳台清、厨房清,关电源、关燃气、关门窗”提示牌;

c)利用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网站、公告栏等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其他消防安全标志按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试行)》附录A设置。三 验收

1、公安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行验收。

2、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按以下方式进行: a)组织验收人员对社区进行检查;

b)提问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员工5人,检查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 c)检查防火巡查、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情况; d)检查社区防火公约、提示牌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合格: a)员工不懂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人数低于被提问总人数80%的; b)社区消防设施存在严重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 c)消防车道搭建建筑物、设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的; d)标志设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e)没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6篇

DB63 海

DB 63/ 944.9—2010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第9部分 社区

201031发布 2010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944.9—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青海省公安厅消防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公安厅消防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江民、林铁刚、崔春起、贾云、朱升武、火花、伊万亮、韩玉平、薛钢、李庆业、李占新、沈显铭。

本标准由青海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

I

DB63/ 944.9—2010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第9部分 社区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社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944.1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第1部分 社会单位 3 术语和定义

DB63/94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社区

城镇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居民住宅区。3.2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社区内对建筑物及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护、养护和管理,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组织。3.3

社区消防工作站 依托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或由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建立的社区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组织。4 建设要求

4.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4.1.1 社区消防工作站每日应对居民住宅区进行防火巡查,包括以下内容:

a)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有无损坏、失效、遮挡、埋压、圈占情况; b)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宣传标语和标牌是否完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DB63/ 944.9—2010 d)对鳏、寡、孤、独人员是否登记造册,援助措施是否落实; e)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1.2 社区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应对社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对公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4.1.3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社区消防工作站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4.1.4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社区消防工作站负责人应组织验收。4.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4.2.1 社区应建立专兼职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4.2.2 社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火栓扳手、手摇式火灾警报器等消防器材。

4.2.3 消防工作站工作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和社区志愿消防队员应熟悉下列内容:

a)社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 b)报火警、初起火灾处置程序;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2.4 社区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社区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4.2.5 社区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工作站和消防志愿者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迎接指引消防车到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b)c)d)e)指令;

使用社区内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呼叫、组织、引导火灾现场居民疏散;

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和鳏、寡、孤、独人员;

组织火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4.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4.3.1 社区消防工作站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志愿者、居民和社区单位人员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4.3.2 消防工作站应掌握社区鳏、寡、孤、独人员情况,定期上门开展消防安全服务,确定发生火灾时实施救助的人员。

4.3.3 火灾发生后,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和消防志愿者应立即采取广播、呼叫等方式组织人员疏散逃生。4.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4.4.1 社区消防工作站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消防教育,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

4.4.2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志愿消防队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DB63/ 944.9—2010 a)本社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b)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方法; c)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知识。

4.4.3 社区消防工作站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居民防火公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用电、用气、用火;

b)不损坏、挪用、圈占社区公共消防设施; c)不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 d)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e)发现火灾立即报火警;

f)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4.4.4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应设置固定宣传标牌、设施:

a)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安全警示牌,张贴居民防火公约;

b)在每栋住宅楼的单元门口设置“楼道清、阳台清、厨房清,关电源、关燃气、关门窗”提示牌; c)利用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网站、公告栏等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

其他消防安全标志按照DB63/944.1附录A设置。5 验收

5.1 公安派出所对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行验收。5.2 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按以下方式进行:

a)组织验收人员对社区进行检查;

b)提问消防工作站、物业服务企业员工5人,检查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 c)检查防火巡查、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情况; d)检查社区防火公约、提示牌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5.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定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a)员工不懂消防器材使用、报火警知识人数低于被提问总人数80%的; b)社区消防设施存在严重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 c)消防车道搭建建筑物、设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的; d)标志设置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e)没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

5.4 经验收达标的社区,由公安派出所颁发“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单位”证书。5.5 检查发现验收达标社区不再符合达标条件的,发证单位应收回达标证书。

社区“四个能力建设手册 第7篇

(社区类)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和验收等。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社区物业服务企业。2 术语和定义

2.1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our capacities of fire safety

包括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2.2 社区

城镇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居民住宅区。2.3 物业服务企业

社区内对建筑物及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护、养护和管理,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组织。

2.4 社区消防工作站

依托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或由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联合建立的社区消防安全防范工作组织。3 建设要求

3.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3.1.1物业服务企业每日应对居民住宅区进行防火巡查,包括以下内容:

a)各类公共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有无损坏、失效、遮挡、埋压、圈占情况; b)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宣传标语和标牌是否完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d)对鳏、寡、孤、独人员是否登记造册,援助措施是否落实;

e)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1.2 物业服务企业应对社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对公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

3.1.3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3.1.4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应组织验收。3.2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3.2.1社区应建立专兼职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3.2.2社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火栓扳手等消防器材。

3.2.3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和社区志愿消防队员应熟悉下列内容:

a)社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 b)报火警、初起火灾处置程序;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2.4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应熟悉本社区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3.2.5社区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工作站和消防志愿者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迎接指引消防车到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传达火场指挥员指令;

b)使用社区内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c)呼叫、组织、引导火灾现场居民疏散;

d)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和鳏、寡、孤、独人员; e)组织火场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3.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3.3.1物业服务企业应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志愿者、居民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3.3.2物业服务企业应掌握社区鳏、寡、孤、独人员情况,定期上门开展消防安全服务,确定发生火灾时实施救助的人员。

3.3.3火灾发生后,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和消防志愿者应立即采取广播、呼叫等方式组织人员疏散逃生。3.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3.4.1 物业服务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居民消防教育,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材料。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

3.4.2 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志愿消防队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本社区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b)消防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方法;

c)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知识。

3.4.3 物业服务企业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居民防火公约,居民防火公约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用电、用气、用火;

b)不损坏、挪用、圈占社区公共消防设施;

c)不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 d)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e)发现火灾立即报火警;

f)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4.4 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社区内设置固定宣传标牌、设施:

a)在社区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宣传栏,提示居民加强家庭防火,做到楼道清、阳台清、厨房清,出门做到关电源、关燃气、关门窗;

b)在小区显著位置部位设置消防安全警示牌;

c)利用社区文化活动站、公告栏等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4 达标判定

4.1物业服务企业应按照本标准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我评定工作,具体由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

4.2自我评定不合格的,应由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整改,并重新组织自我评定。

4.3自我评定合格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申请验收。4.4 单位自我评定方法:

a)随机提问5至10名员工(少于5人的全部提问); b)随机设定起火点,查看初起火灾的处置情况;

c)检查防火巡查、消防演练档案资料、记录是否齐全;

d)检查社区防火公约、提示牌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按要求设置。4.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直接判定“四个能力”建设不达标:

a)社区消防设施存在严重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

b)消防车通道搭建建筑物、设置障碍物影响消防车通行的; c)防火公约、消防安全标志未按要求设置的; d)消防宣传教育未开展的;

e)提问员工回答准确的人数低于被提问员工总数80%的。

4.6

火灾演化过程与“四个能力”建设 第8篇

人员伤亡火灾是一系列事件连续发生引起的,即预防失败、预警失败、扑救失败、逃生疏散失败,其中任何一个事件不发生,就不会发生人员伤亡火灾,见图1所示。

1.1 预防失败——着火发生

由火灾成灾演化模型可以看出,预防失败是引发火灾的首要事件。因此,消防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预防上,这也是消防工作方针所倡导的,即“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实践表明,只要人们重视,采取得力的措施,绝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在人类与火灾做斗争的过程中,历来都非常重视防火,在古代就有“防患于未然”的传统,古人早就提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思想。

预防火灾发生,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尽量消除能引发火灾的各种火源,即各单位要建立用火用电制度,管理好各种火源,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严格用火用电;二是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性物质,如:禁止使用可燃材料作为建筑物的内外装修材料,有关场所限量储存、使用可燃物,能散发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的场所采取通风措施,防止可燃蒸气或气体聚集。

然而,几乎所有火灾都是先期预防失败发展而形成的,或者缺乏教育培训,有关人员不懂预防火灾的知识,或者虽然懂得火灾预防知识,但心存侥幸、麻痹大意。要防止预防失败,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单位有关人员的防火意识和预防能力;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对于不重视消防工作的单位及其领导进行处罚并及时纠正各种消防违法行为;三是对于重视消防安全,注重预防投入的单位要进行表彰和经济政策的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单位重视消防工作。

1.2 预警失败——火灾初步蔓延

预警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是指应急管理主体根据有关事件现象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对某些突发事件出现的约束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地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管理人员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火灾预警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预见功能,即提前发现征兆、进行前期准备、提前控制;二是警示功能,向公众发出警告、警示,使政府、单位、公众有所准备;三是减缓、延缓功能,即提前发现、提前控制肯定比发生火灾后采取措施损失和影响都小,控制更有利;四是阻止、化解功能,即根据提前发现的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火灾发生。

预警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的火灾预警制度整体上并不完善,国家没有提出火灾预警制度建设的目标;二是对预警制度不够重视,许多场所不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或者虽然安装了但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发挥预警作用;三是缺乏对火灾信息监测与检测等其他手段。因此,加强火灾预警制度建设,完善火灾预警手段,提高火灾预警监测能力对于控制重特大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3 灭火失败——火灾扩大

有些火灾不是没有及时发现,而是发现后没能及时采取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力,使火势进一步扩大,即灭火失败。灭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应该安装自动灭火设施的场所没有安装或虽已安装却维护管理不善,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后者在许多火灾案例中确实存在;二是单位没有按消防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配备移动灭火器材或虽已配备但不能经常维护保养而失效,灭火时不能发挥作用,如有的单位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器打不开,或者打开后不出灭火剂;三是有关专职、兼职或志愿消防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制定灭火预案或虽已制定但没有进行演练,临阵手忙脚乱;四是场所没有严格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如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门、防火卷帘等不符合要求,使用可燃材料进行内外装修,没有严格控制火灾载荷,致使火势扩大。如:2009年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2·9”火灾、2010年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11·15”火灾、2011年沈阳皇朝万鑫酒店“2·3”火灾等。

1.4 逃生疏散失败——人员伤亡

即使火势已经扩大,无法及时扑灭,也并不一定导致人员伤亡。导致人员伤亡的原因最主要有三个:一是火灾单位没有及时组织有效地疏散;二是建筑物内的人员不会逃生;三是建筑物疏散通道不畅通、疏散门被封堵,致使人员无法逃生。要避免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一是单位必须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二是对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要进行火场逃生知识与技能培训;三是确保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出口畅通,疏散指示标志明显、指示正确。

通过火灾成灾演化模型可以看出,引发火灾的首要事件是预防失败,如果预防成功,就不会着火。因此,预防火灾发生是消防工作的首要工作,预防为主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即使预防失败,着火后如果能及时发现或提前监测,及时采取措施,也不会成灾。或者,即使缺乏预警没有监测到火灾前兆,致使火灾发生,也不一定成灾,因为火灾从起火点向其他房间蔓延要经历一段时间。只要现场人员会使用灭火器,具有一定的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就能将火扑灭或加以控制。再或者即使初期火灾没有控制住而发展成大火,只要现场人员懂得逃生常识,具备自我逃生能力,单位组织疏散有方,也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这说明,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缺乏有关的消防安全意识、基本的消防常识与基本的消防技能。该模型进一步诠释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正确性和贯彻这一方针的必要性。

2 “四个能力”建设与火灾成灾演化模型

消防“四个能力”是指社会单位都应当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四个能力基本上对应了火灾成灾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见表1所示。

如果社会单位确实具备了这四个能力,就会大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及其危害,尤其是大幅度减少群死群伤火灾和重特大火灾。在四个能力建设中,消防宣传与教育培训是其他三个能力的基础,通过宣传与教育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消防安全意识,而且也是提高其他三种能力的前提。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是预防火灾发生的基本手段,如果社会单位能够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能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就能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单位具有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是防止火灾扩大的有效手段,实际从火灾总量上看,绝大多数火灾是在刚刚发生时由火灾单位的义务(志愿)消防人员扑灭的。凡是发生重特大火灾、群死群伤火灾的单位,往往是不具备四个能力,不仅预防措施不到位,而且预警措施不利,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较差,组织疏散能力也较差,在火灾发生的初期不能及时扑灭或控制火灾,不能有序地组织现场人员疏散或者有关人员不具备逃生自救能力。如果每个公民都具有一定的逃生自救能力,每个单位尤其是公众聚集场所都能在火灾时及时有效地疏散人员,避免人员伤亡,消防工作的目标就实现了,这也是四个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几点建议

3.1 增加预警能力建设

通过火灾成灾演化模型还可以发现,监测预警在火灾成灾演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有完善的监测预警制度,能够及早发现火灾,才能够及时扑灭(如果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初起火灾,导致火灾蔓延,火势扩大,即使具有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也无济于事。因此,监测预警是确保单位能够处置初起火灾的前提,是防止火势扩大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四个能力中却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建议把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单位的一个重要能力来建设。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一是社会单位都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或夜间无人上班的场所、露天仓库等; 二是对于大型公共场所、公共建筑、高层建筑要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有人值班,值班人员确保经过培训且持证上岗,以及早发现火灾;三是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远程监控系统;四是一些特殊单位要针对特定时段,在单位内实行预警制度,如棉麻毛等露天仓库、木材加工、造纸原料库等,在大风天(五级以上)应进入预警;易燃易爆生产储存企业在夏季高温天气(35 ℃以上)要进入预警。在预警期针对本单位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准备。

3.2 实行注册消防管理人制度

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是预防火灾发生,或一旦发生火灾防止火势扩大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各单位四个能力中这一能力是最差的,因为一般单位没有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所说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只是单位指定的,直接向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的一位副职领导人,习惯上称分管领导,通常并没有消防专业背景,对消防安全管理多数是外行。单位的专职消防管理人员虽然专门从事消防安全管理,但多数也不具有消防专业背景。这种制度只解决了消防安全有人管,并不能解决管得了、管得好的问题。因此,应当实行注册消防管理人或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即每个单位尤其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要配备注册消防管理人或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消防管理人或注册消防工程师必须通过消防执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3.3 调整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

在已往的消防监督检查中,只注重检查单位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对单位的制度建设和消防教育培训情况关注较少。虽然《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在检查内容中对此有规定,但由于其规定过于笼统,要求不具体,实际检查中往往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看档案或询问,单位开展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反映不出来,也未能通过消防监督检查督促单位强化和重视消防教育培训。为此,建议把单位开展消防教育培训作为消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且要细化,不仅要检查教育培训是否开展,更要检查其效果。检查方式可规定抽查比例,采取现场抽查,被抽查人员进行书面答题、对灭火器进行现场操作以及逃生疏散,自救互救演练。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限期进行再培训,否则实施处罚。

3.4 改变“逢火必罚”的观念

“逢火必罚”虽然不是法律规定,但属于许多地方的习惯做法。这一做法的思想根源是,认为单位只要着火,肯定有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存在,对其实施处罚是理所应当的。但却忘记了另一问题——火灾具有偶然性。“逢火必罚”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单位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致使小火成为大火,这是许多特大火灾的教训之一。因为,一旦报警,消防部门必然实施处罚,单位为了避免遭受处罚,往往选择不报警(如吉林辽源中心医院火灾)。根据“四个能力”建设,要求单位具有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而并没有要求单位具有扑救大火的能力。如果一个单位着了火,并及时发现和迅速扑灭,没有造成大的损失,这是好事,是“四个能力”的体现,至少说明具有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因此,建议对于这种情况消防部门绝对不能对单位实施处罚,而是应当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对参与灭火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虽说发生火灾是预防失败的表现,说明预防工作有漏洞,但不是整个消防工作都有问题。消防工作是包括火灾预防、预警、应对和灾后恢复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因为其中一项有问题就否定全部。再者,想杜绝火灾发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逢火必罚”对预防火灾和“四个能力”建设没有促进意义,反而成为导致重特大火灾的诱因——火灾初起不报警,自己扑救,待火势已大、自己控制不住了才报警,为时已晚。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火灾也一样,单位偶而发生一起小火,一是可以为单位敲警钟,消除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和松懈;二是可以锻炼单位的志愿消防队伍和职工。从未参加灭火的志愿消防人员通过扑救初起火灾,可以得到锻炼。因此,建议对于单位发生的并及时扑灭的小火,不仅不处罚,而且要奖励参与灭火的人员,当然对于预防环节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帮助单位查清,并由单位自己处理相关责任人员。这样使单位报警没有顾虑,也能提高其自我管理积极性,能有效防止重特大火灾发生,也有利于促进消防“四个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树刚.安全学原理[M].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高锦田.消防工作社会化现状与策略[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3):254-257.

浅谈强化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探索 第9篇

摘要: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社区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基础,是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成都市天府新区应急示范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先简单介绍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理论背景,再分析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将天府新区的创新方式和成功做法总结提升,希望能为我国其它地区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社区;应急管理;应急能力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是某一地域里个体和群体的集合,其成员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识。在我国,社区是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社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要管理社区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服务、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化解矛盾、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社区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基础,是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成都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治理主体和治理模式多元化的趋势,为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查漏补缺、改革创新,而天府新区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弥补了缺失、积累了经验。

一、 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简述

应急能力,实际上就是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掌握并使用应急能力的主体来讲,不仅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也包括家庭和个人。从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应急管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应急意识、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完善;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应急管理的基础设施、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完善。

社区应急能力,就是指社区组织及本区域内机关、企事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也就是指社区为实现应对突发事件而采取的减缓、准备、处置与恢复的能力提升,而对该社区进行的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构建与完善。

二、 反思: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前的社区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都市天府新区是2010年才成立的,是由成都市南部众多区县地区的重组及合并而成。在应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始之前,年幼的天府新区的众多社区普遍存在着应急管理机构不常设、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预案建设不规范、应急基础设施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虚空、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应急培训宣传和演练不足等问题,社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应急能力亟需提升。经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分方面:

(一) 应急观念和应急意识的缺乏。应急管理是一门起步较晚的社会科学:我国在2003“非典”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并且造成重大影响之后,才开始正式发展和研究应急管理;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之后,应急管理才进一步得到政府重视,逐渐也进入到群众视野。正是因为兴起的时间太短,政府、社会和公众都比较缺乏应急意识,缺乏防灾减灾的观念。天府新区新组且较为偏远,很多社区都是正走在农村城镇化的道路之上,不管是居委会、企业还是群众都更关心征地拆迁、土地赔偿、城镇化等其他问题,对应急管理更为冷淡、更缺乏应急观念和应急意识。

(二) 缺少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应急能力的建设应该是明确目的、整体规划、逻辑清晰的一项工作,这需要一套完善的建设标准体系。然而,天府新区的众多制度和标准都在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社区在早期的应急能力建设中就有些类似于无头苍蝇,乱打乱撞,想到一处建一处。整个天府新区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长远规划,不仅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改善,还可能会导致工作反复、造成诸多资料浪费。

(三) 缺乏智囊团、专业指导。应急管理是一项科学的、专业的工作,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各阶段各环节都必须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如应急预案的编撰、社区应急风险的评估等等。由于精力和应急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比较有限,天府新区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

(四) 缺少专项资金支持。按照应急管理的阶段划分,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应该属于应急预防阶段。由于投入不少、见效又慢、甚至可能并不会用到,所以难以出业绩,这一阶段所得到的投入就很少。然而,不管是软件方面的完善与健全,还是硬件方面的实物添置,都需要经费投入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资金不足也是造成社区应急能落后的原因之一。

三、 提升: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后的成功经验

天府新区的部分社区在完成应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之后,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改善,比如添设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了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重新撰写了针对社区具体情况的规范预案、完善了应急基础设施、增添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加强应急培训宣传演练等等,社区的应急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一) 树立应急观念、强化应急意识。天府新区在树立应急观念、强化应急意识时首先让社区管理者对社区应急能力的提升重视起来,再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民众也开始重视应急管理,主要采用了常态化和节点化两种手段来达成这一目的:所谓常态化,是指通过学校、媒体、宣传栏、知识手册等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性地传播应急知识,让应急观念深入人心,使之能够融入管理者和民众的血液与骨髓;所谓节点化,是指通过与“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日子、重要时间点结合,以现场讲解、举行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宣传应急观念,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 长远规划、统一标准。天府新区在建设应急示范社区之初,首先是借鉴了成都市应急办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标体系,以理清头绪、明确目的和理性建设。进行到前两个示范社区建设的后期,便结合建设过程发现的新区实际情况和特殊条件,列出一套更为精细、更有针对性和更具操作性的建设标准。整套标准严格规定了组织机构、管理机制、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培训、应急宣传教育、应急信息和应急资源八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每一条内容下对应有属于该范畴内的软件和硬件标准和相应分值,总分为100,综合评分达到90才合格。这一标准体系做到了“点点”俱备、“条条”清晰、“面面”到位,其全面性、长效性和可行性都极高。

(三) 三方合作、增添专业力量。天府新区的社区应急能力建设采用了借助专业团队的方式,进行了三方合作。共同进行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三方是指:社区本身、天府新区管委会和应急管理方向的专家团队。这种合作方式的可借鉴之处有:省时,虽说慢工出细活,专业团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使建设目标明确,避免了很多无用功;科学,专业团队所提出的建议和帮助完成的各项资料,都十分符合科学规范;长效,社区和新区在与专业团队的合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所学到的知识能理解他们提供的某些安排并在将来能使社区应急工作更好地运转。可见,这种建设方法设事半功倍、科学专业、持久长效。

(四) 资金支持。应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天府新区管委会一直对与此相关的各项事项秉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上也是如此。首先,出资聘请了专业团队参与到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工作来;其次,为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设置专项资金保障,基本上能保证各个社区各项硬件添置,如指示牌、灭火器、应急包、水泵、担架等应急物品;然后,出资举办讲座、竞赛、大幕电影等活动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并且,还为群众印发应急知识手册、组织参观学习等等。增加了投入,有了资金支持,社区的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推动得更快更顺利了。(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毛志雄、朱恪钧,《特大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研究——一成都市为例》[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黄冠亮,《重视社区应急能力建设》[N],2008年11月11日第A4版;

上一篇:中班角色超市游戏下一篇:赴郑州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