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临方炮制

2024-06-20

中药的临方炮制(精选4篇)

中药的临方炮制 第1篇

中药临方炮制及临时加工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 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2.1中药净制与疗效中 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 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 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 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此外,还有提净法。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2.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用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三、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 1.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 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2.便于调剂和制剂: 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钢、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为了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一面。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中药往往通过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麸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

5增强药物的疗效: 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这便是现代“适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因为种子被有硬壳,炒后种皮破裂,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再: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分从而提高疗效。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经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即转降为升。又如紫胡入经分散(入心包、肝、胆、三焦),如果经用醋制后,就可专入肝经,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矫味矫臭,以利服用: 动物类或其它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为了便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相应的炮制方法来去掉其不良的气味,如用酒制乌梢蛇,用醋制乳香等都是为去掉其腥味或异味。

7.有利于保存药效和贮藏: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当中,都经过干燥处理,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有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如蒸、炒可杀虫卵,防止孵化,亦为便于贮存。植物的种子类经过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萌发,而便于保存不易变质。含有特殊成分的药物经加热处理,可破坏酶的活性,避免有效成分被酶解损失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方法和要求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要求,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操作的过程,简称“临方炮制”,又称“小炒”。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厂供应,但有的炮制品种无法供应,例如“当归炭”。这类因治疗需要,要求临时加工的炮制品,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炮的不炮,该制的不制,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范围比常规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规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为主,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

清炒: 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

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 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目的是赋色,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麸炒山药、麸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药物的油分而减少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如木香经麸炒后,除去部分油质,增强实肠止泻的作用。

米炒: 将粳米洗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冒热气或米贴附锅底,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米。目的是以取其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米炒党参;或降低毒性,如米炒斑蝥。

土炒: 将灶心土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滑利,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灶心土粉。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和胃止泻之功,如土炒薏苡仁、土炒白扁豆等。

酒炙(又称酒炒)取净饮片,加定量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苦寒之性,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火,如酒黄连;或加强药物活血通经作用,如酒当归、酒川芎等。

盐水炙(又称盐水炒)用定量的食盐化水,与净饮片拌匀,稍闷,或将净饮片炒热,然后喷洒盐水,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下行,用于睾丸冷痛、小肠寒疝,如盐茴香、盐荔枝核;或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盐知母、盐黄柏;或引药入肾,增强利尿作用,如盐泽泻。

醋炙(又称醋炒)取净饮片加定量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醋三棱、醋莪术;或是降低毒性,缓和峻下作用,如醋芫花、醋商陆等。

蜜炙 将定量“炼蜜”加开水适量稀释后与净饮片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或将“炼蜜”倒入锅内,用文火加热,待沸起泡时,加水适量,再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蜜汁均匀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目的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如蜜炙前胡、蜜炙白前等;或取其益气 补中之效,如蜜炙党参等。

姜汁灸(又称姜汁炒)将定量鲜生姜加水适量捣烂,压榨取汁,与净饮片拌匀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如姜炙黄连。

药物同炒 菟丝子炒枸杞子:将净枸杞子用菟丝子拌炒至鼓起,筛去菟丝子。目的是用菟丝子助阳之力,使枸杞子既可填精益髓,又可益肾壮阳,可用于元阳气衰,阴虚精滑等证。

吴茱萸炒黄连:先将吴茱萸放于锅内加热,炒至略鼓起时,再将净黄连倒入拌炒至吴茱萸完全鼓起,黄连微焦色黄为度。目的是抑制黄连苦寒之性,增强泻肝降逆之功。

小茴香炒当归:先将小茴香放于锅内加热,炒至微有爆鸣声时,再将净当归倒入急炒,至小茴香膨胀鼓起,当归呈黄色,散发芳香气为度。目的是增强行气散寒、活血止痛理疝的功效,一般用于寒疝疼痛或少腹胀痛等证。

拌法 是指将净饮片加入其它药物的细粉拌匀,或加入液体辅料拌匀、干燥。

朱砂拌:将净饮片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目的是增强药物宁心安神作用,如朱砂拌茯苓、朱砂拌连翘心等。

青黛拌:拌法基本与朱砂拌相同。有清泄肝火作用,如青黛拌灯心草。

鳖血拌:将净饮片与规定量鲜鳖血(先将鲜鳖血加入规定量黄酒)拌匀,吸尽,晒干。有退虚热作用,如鳖血拌柴胡、鳖血拌青蒿等。

猪心血拌:拌法基本与鳖血拌相同。能引药入心,增强养血之功,如猪心血拌丹参。

中药饮片临方炮制虽属医师特殊要求,但调剂人员在进行炮制时,所用辅料用量和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等的规定,才能保证配方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医院中药调配临方炮制的必要性 第2篇

1 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1 药物形体的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有目的地改变药物的外形可以解决药物的先溶、后溶、易溶、难溶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而保证煎剂的药效。如某些植物、动物、矿物类药物, 在调剂前要求药剂人员用时捣碎, 通过捣碎, 增加其浸提的体表面积, 方可将有效成分煎出, 提高煎出率。

1.2 药物性能的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中药治病是用其偏性纠正机体之偏盛而达到使机体健康之目的, 如“逢子必炒”即将众多的种子类、部分的果实类药物炒黄、炒爆、炒香、炒去臭气等, 从而增加药物的气, 改变原有的性, 以达到临床用药的效果。又如某些苦寒药物易伤脾胃, 若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则反应更甚, 因此采取炒焦法、炒炭法以制其苦寒的偏性, 以改善其妨碍脾胃及增加温升的两重作用。

1.3 药物味的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味为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采用临方炮制的方法对其固有的味进行影响调节, 以“制其太过, 扶其不足”。通过不同的辅料炮制, 使某些味得以加强或抑制。如苦寒药类的大黄, 生者泻下力猛, 炮制后使之缓泻或不泻。阳明证用承气汤之大黄, 须以酒洗;邪热在上用大黄, 宜以酒炒;妇女经带用大黄, 则须炒炭;活血化於用大黄, 多以醋炒;老幼、虚人用大黄, 必经多次蒸晒。

1.4 药物质的临方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在中医的临床的用药中, 某些主要药物常常是疗效高而毒性又大, 为了药物的安全有效, 必须针对其具体性质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炮制, 扬长避短。如醋煮甘遂、大戟, 酒炒常山, 姜制南星等, 在无损或少损固有药效的前提下, 抑制其偏性, 使用药有效又安全。

2 大规模生产的“常规炮制”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2.1 中医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中医历来讲究辨证论治, 因病施治, 随方加药, 强调以个体为主, 对饮片的品种和炮制方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菟丝子炒枸杞子, 目的是用菟丝子助阳之力, 使枸杞子既可填精益髓, 又可益肾壮阳, 可用于阳气衰, 阴虚精滑等证。又如吴茱萸炒黄连, 目的是抑制黄连苦寒之性, 增强泻肝降逆之功。这些因临床要求特殊炮制的品种中药饮片厂无法全部备齐供应, 不能满足治疗用药需要。

2.2 中药药效的多重性

在不同配方中, 同一药物所需的作用并不一样, 要想提高疗效, 就需要用中药炮制来调整药性, 发挥其擅长, 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 改变药效。如当归生用能活血补血, 其炮制品当归炭却能产生止血作用, 炮制当归炭这一类因治疗需要, 要求临时加工的炮制品就必须由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 绝不能该炮的不炮, 该制的不制, 以生代熟, 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这也是大规模生产难以备齐的。

2.3 特殊炮制药物保存的困难性

一些酒制、醋制、盐和蜜制的中药饮片往往处方用药量不大, 且贮藏和保管上存在难度。酒和醋易挥发;盐制易潮解;蜜制品易虫蛀变质, 大规模生产会造成浪费, 因此采用临方炮制的方法, 一可以保证饮片质量, 二可满足广大患者病情的需要。

3 结语

浅淡中药临方炮制的重要性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85-01

中药调配的"临方炮制",就是指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自《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颁布后规从具有资质的中药饮片厂和药品批发经营企业中购进,医疗机构的炮制室要按照规定经过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方可购进中药材按照药品标准或地方炮制规范进行加工炮制,但由于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选择放弃,直接从饮片厂或药品经营企业中购进中药饮片 用于临床配方,而中医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特别注重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很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又是中医工作的法则,因而在临证处方时,因不同疾病诊疗需要,开出的饮片脚注要求不同,本人多年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对临床医师用药、中药饮片“常规炮制”和临方炮制体会很深,下面就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就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

1“常规炮制”存在的不足

1.1 所谓“常规炮制”指的是饮片厂按照国家标准和炮制规范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中药饮片厂一般都是现代化厂房,通过国家GMP验收,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批量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是临床常用且使用频率较大的规格和品种,从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性来说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医诊病是按照中医基本理论对病人辨证论治和因病施治,在药物配伍中,对其炮制的要求特别严格,多以脚注的方式在饮片的上方表明,其炮制规格远远超出常规炮制范围。如黄连的常规炮制规格有黄连、酒黄连,实际中医师在临床诊病用到的规格还有姜黄连、吴芋连,其不同的炮制品临床效用不同,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元胡的常规炮制品为醋元胡,但临床医师在处方时经常开酒元胡。两者的作用还是有区别,醋炙后增强行气止痛作用,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如用于肝郁气滞,胁肋疼痛,心腹诸痛的金铃子散(《圣惠方》);治瘀血阻滞,经闭腹痛的延胡索散(《妇科大全》);治疝气,气滞血郁,心腹泠痛的延附汤。经酒炙后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如用于治心血瘀滞而致的胸痛、胸闷、心悸的瓜蒌薤白汤加减(《伤寒论》)。因而常規炮制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疗用药需求。

1.2 鲜药如石斛、藿香、生姜、葱白等新鲜药材一般都是在砂中或盆中栽培,入药时都是临时采收调配,洗净剪断入药,这些都是常规炮制不能替代的。

1.3 有些药材饮片(如使君子、杏仁、覆盆子等)配方时为了成分的煎出需捣碎入药,但为了药材储藏保管需要只能以种子或果实入药,因药材大量粉碎后在储藏时易生虫、结块、霉变,只能在临时配方时捣碎入药。

1.4 各地由于习惯用药的不同,对炮制品质量要求不一致。如武汉醋山茱萸的炮制方法为将拣净核的萸肉,入盆内或缸内,投入枣皮加醋同拌,常翻动使其全部吸透均匀,再放入蒸笼内蒸上汽,取出晒干。成品形状外表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油润质柔软,微有酸气。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成品性状为表面紫褐色,油润有光泽,质稍脆,有酒香气。饮片厂加工的山茱萸多为后一种方法生产,与一些地方习惯用药有别,两者的成品外观有出别,武汉的炮制成品较长时间蒸制品色泽质地好看。

1.5 对发酵产品如六神曲、建曲等品种,中药饮片厂生产的块状或颗粒状,黄褐色或土黄色,质松脆,表面和内面无发酵后的菌丝。传统制品成品性状为表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两者的临床疗效肯定有出入。

1.6 在中医临床诊疗疾病时,常常在脚注时用药物相互进行配伍调配,如朱茯神、朱麦冬、青黛拌灯心草等以增强药物的作用,这些在常规炮制时是不可能生产的。

2 中药临方炮制的重要性

(1)可以满足中医临床不同用药需求,提高临床疗效。(2)有利于药物饮片成分的煎出。(3)有利于药物饮片的储藏保管。(4)有利于一些特殊炮制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3 中药临方炮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临方炮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医院和中药店对临方炮制的目的和意义不够了解,因而认识不足,忽视了临方炮制;(2)、大多素专业人员缺乏,断层严重,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炮制技术,不会临方炮制;(3)、中药用房紧缺,缺少炮制场所,设施设备不全,不能临方炮制;(4)、大多医院中医执业医师短缺,加之患者服用中药的人数减少,导致医院效益不高,不愿临方炮制等等。(5)、很多医院和中药店药师在中药调配时因为购进饮片规格单一处方应付不准确,不能根据医嘱进行调配。

中药的临方炮制 第4篇

1 常见的问题

1.1 该捣未捣或提前捣制

中药饮片的种类很多,象一些果实种子类,动物的骨壳、矿石、胶类等,其外形大小不一,厚薄不均,为了便于称量和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对这类饮片需要在调配前进行打碎、捣研等进一步的加工,使药物变成小块或粗粉。比如先煎的龟甲、鳖甲、牡蛎,后下的白豆蔻、砂仁、杏仁等,按《药典》规定,用时都须捣碎,然而有些药房的调剂人员直接将大块或整粒的药物调配给患者使用。还有些药房为图省事,将所有需要打碎入煎剂的药物提前加工好备用,殊不知对于含油脂类的药物,特别是含挥发油的种子类药物象杏仁、紫苏子、桃仁、莱菔子、橘核等,是不能预先加工的。不然,香气挥散,油脂氧化变性,影响疗效,因此这些药物只能在调配时临时捣碎[2]。

1.2 饮片净制不够

一般饮片的净制方法在基层医院主要是挑选和筛选,挑出泥沙杂质、虫蛀霉变品和非药用部分。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药房的饮片质量确实让人堪忧,经常能从中找到细铁丝、小木棍、头发,甚至烟蒂等。而有些药房为了多挣钱,竟然把一些霉变的或草土混杂的饮片直接当正品来调剂给患者使用。

1.3 饮片小炒质量不高

基层医院的制剂条件有限,一些中药房只能对部分饮片进行简单的炮制加工来满足临床需求。最常见的是药物的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由于各种炒法的火候要求和药物性质的不同,所需火力也有区别,所以在操作时须掌握火候和加热时间。然而有些药房的炮制人员对药材的性质和炮制方法掌握不够全面、一知半解,导致药物炮制的质量不高,比如把炒黄的药物炒焦,炒焦的药物又炭化,把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等,从而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

1.4 饮片拌和不均

为了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有些中药需要拌和在一起使用。比如青黛拌灯心草,增强清泻肝火的作用,猪心血拌丹参,能引药入心,增强养血之功。在基层医院常见的饮片拌和,主要是朱砂拌茯苓、远志、茯神等,为了增强药物宁心安神的作用。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是掌握不好药品的用量比例,另一个就是拌和出来的药品朱砂分布不均,从而影响药效。

2 问题存在的原因

2.1 医院因素

基层医院对中药房重视不够,一方面是中医师在这里的人员配比中占到极小的一部分,饮片用量小;另外更主要的是认为中药饮片不挣钱。基于以上考虑,一些基层医院要么不设中药房,要么中药房只是占据一个很小的角落。而中药房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也比较低,且不说是否配备了中药师,甚至有些人连调剂证都没有就可在中药房违规上岗。

2.2 医师因素

有些基层医院分科不细,很多西医师也开中药处方,或者有些中医师处方开具不规范,不认真书写处方脚注,饮片生品与炮制品的名称混乱应用,从而造成药房调剂人员无所适从,该捣的未捣,该制的未制,造成疗效不佳甚或毒副作用的出现。

2.3 药师因素

2.3.1 理论知识匮乏

一般基层医院的中药房只有一名甚至没有配备相关专业的中药师,大多数只是有个调剂证,他们理论知识相当匮乏,只能照方抓药,凭经验抓药。

2.3.2 职业素养不够

有些药房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起来怕麻烦,药品该捣的不捣,该制的不制,该晾晒的不晾晒,该过筛的不过筛,从而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3 建议与改进措施

3.1 医院管理方面

3.1.1 加大对中药房的投入力度

中药质量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所以医院要从正规、有资质的厂家购进优质、合格、可靠的饮片。另外,医院要花大力气对中药房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使其制剂、调剂条件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1.2 加强中药人才的培养引进

医院可以经常组织中药调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掌握中药炮制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责任心。另外可以定向的招收一些大中专院校中药专业的学生,从而提高中药房调剂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1.3 加强中药房的监管力度

医院领导要督促中药房管理人员完善本科的服务操作规程;并不定期深入药房,抽查药品的质量,调剂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能力,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医师方面

在许多基层医院,因为中医师人员较少,所以有些中药处方不得不由西医师来开具或转抄,这样给药房调剂带来不少的麻烦,药师们经常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诊断来揣摩处方中的某些药品如何给付。在此,笔者建议中药处方最好还是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开具,医师要认真书写处方脚注,规范应用饮片生品与炮制品的名称,以正确指导药师临方调配、炮制中药,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3 药师方面

3.3.1 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

药师必须认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理解熟知常用饮片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使用方法以及在本地区炮制规范中的相关知识和付药常识,成为协助指导医师合理用药的好帮手。

3.3.2 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药师在工作中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假劣伪冒药品的出现。药品该捣的要捣,该制的要按规定制,生熟制品须按医师的处方之要求来调配,遇有疑惑要及时咨询处方医师,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为患者服好务。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信,袁丹凤.浅析中药临方炮制的意义[J].中国药房,2007;18(21) :1677~1679

上一篇:师生感恩会活动方案及串词下一篇: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