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24-07-07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精选9篇)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1篇

北京多部门合力助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5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左右,位居全国最高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8万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总数的比重为3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589件,是2011年的3.5倍……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交出了亮眼的答卷。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6年,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加油发力,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航程中澎湃前行。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7月4日,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举办北京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签约仪式。旨在推动央企研究院、在京氢能领域优势研发机构聚焦氢能前沿技术与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开展协同创新。至此,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城一区”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五年来,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百度公司、数码大方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航天科工云网等6个双创服务平台持续深入建设。怀柔科学城取得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全部开工。

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逐步深化,累计建成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8个试点项目在央企研究院试行,2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按计划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面启动智能车联、新型显示等20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5家研究院,顺义中航发动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双创平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也精彩纷呈。2016年,北京市科委挂牌16家“科技创新创业专业开放平台”,面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其中,大唐网络、航天云网等国有企业孵化器突破原有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中航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等军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腾讯、小米等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产业链资源和大数据资源,吸引小微企业和团队在平台上开发面向市场应用的产品和服务;硬创梦工场、洛可可设计集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的开放创新平台;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东方中科集成等科研助手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原始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市形成了远期有总体方案、中期有五年规划、近期有改革举措、每年有工作重点的“一揽子”行动计划和推进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央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运转有序。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图”;在国务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北京市政府和10个国家有关部门合力搭建“组织架构图”;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联手绘就科技创新中心“施工任务图”,制定实施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2017年启动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北京市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碳纳米管集成电路计算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新的千亿元级产业。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12.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一。与科技部共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使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7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落户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加快推进。

在这些行动的推动下,近年来,在京单位全面参与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承接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10个民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在京运营或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超过300家,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市科委深入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科技惠民专项,加快垃圾处理、生态功能提升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等“城市生命线”信息的实时监测。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170项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

此外,顶尖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快聚集。北京市科委制定实施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8位科学家受聘成为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截至今年5月底,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京设立研究院。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计吸引“千人计划”人才1653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

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事关北京的发展,更是京津冀及全国的战略部署。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和中关村行动计划,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聚焦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和一系列产业承接合作平台,构建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上下游高效衔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园区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联动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创新平台、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布局、汽车模具协同设计云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加快建立。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2016年达到154.7亿元,是2011年的2.3倍。

同时,北京服务全国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与其他省区市建立了区域科技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搭建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辐射引领服务全国创新发展。五年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4%辐射到国内350余个城市。在天津、河北、内蒙古、宁夏、重庆、贵阳、黑龙江、云南、山西等省区市,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技术市场窗口,共建“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和云南科技桥头堡,创新要素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为和田地区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支持引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技成果落地新疆和田,筛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集成组装10多项援疆农业科技成果,在小麦、玉米、设施蔬菜、设施果蔬等方面充分示范展示了增产增收效果,累计培训带动上千农户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拥有58家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10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成功举办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意创新活动周等活动,与40余个国家的400余个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多元化科技投入创新资助方式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5年间年均增长9.4%。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经费是科技创新的种子。财政投入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财力保障。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领域,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五年来,北京市财政局逐年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以市本级为例,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170.3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44.06亿元,5年间增长了73.76亿元,增幅43.3%,年均增长9.4%。

在投入方式上,逐步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特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制定管理办法,采用多种投入方式支持科技项目,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具体说来,采用定额补助方式,对市属公益性科研院所给予稳定支持,用于支持院所基本运维、自主选题研究以及人才引进等;采用后补助方式,针对有明确绩效目标的项目或政策,待项目单位绩效目标实现并通过审核验收后,给予后补助方式支持;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采用基金方式,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发行政府债券,通过向建设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支持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已投入资金30亿元;在北京科技领域首次探索采用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与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共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5亿元。同时,北京市注重从构建长效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上创新突破,打造“松绑+激励”的财税政策体系。《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简化科研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环节、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及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和高校科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以及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八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创新举措。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卓有成效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增强其辐射效应,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应有之义。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专项办(以下简称“专项办”)首先完善了创新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制定了《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工作目标。研究支持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三大项任务的政策体系。

在架构理顺前提下,专项办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节点建设,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国家首批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落地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组建了先进动力电池系统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和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4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围绕八个产业领域重点布局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占据产业高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技术合作,打造高标准、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升级版。已经发布的《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规范标准》是全国首个服务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团体标准。

以亦庄、顺义为主体,组织申报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并在开发区实施“4—10—20”工程,全面启动4个千亿级集群、10家百亿级企业、2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顺义实施了中航发动机、中航复材、青云航电、502所等20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推动中科院联动创新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创新基地建设,推进顺义从传统制造业大区向先进制造业强区转型发展。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光刻机零部件、新型显示、基因技术转化、创新医疗器械、车联网、增材制造和新材料6个技术创新中心,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中关村引领全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约2万家,政策范围覆盖北京市十六个区。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全国科创中心建设要“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中关村引领北京市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升。2016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4.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实现增加值6254.1亿元,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中关村“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六大重点技术领域收入占比76%,现代服务业收入占比64.9%。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北京市1/

5、全国1/10。在中关村试点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股权激励、新三板等10余项先行先试政策,推广到全国或其他示范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增强,涌现了百度无人驾驶汽车、中芯国际28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制造工艺、航材院石墨烯制备与应用、百济神州靶向+免疫生物技术等一批国际前沿创新成果。2016年,企业获发明专利授权1.48万件,同比增长15.3%。

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067.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3,近八成辐射到京外地区;中关村308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3/4在北京以外地区实现,对外辐射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中关村企业京外设立分支机构1.2万家。

中关村链接全球创新网络,聚集了英特尔、微软、IBM等3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领军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超过500家,在境外上市公司97家。2016年,中关村企业境外并购52起,涉及金额685亿元,同比增长15.7%。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中关村围绕全国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释放创新创业活力。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政策。在中组部等15个部委支持下,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着力实施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20项政策,并启动中关村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工作。今年上半年,出台了“1+4”政策支持体系,从创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金融、“一区多园”统筹等方面加大资金精准支持力度。

二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创业中国”引领工程,构建了由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为代表的创业服务体系,2016年创办科技型企业2.5万家。实施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出台中关村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政策措施,支持中科大北京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

三是坚持创新治理理念,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目前中关村有2万天使投资人、670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2016年天使投资案例819起,投资金额45.6亿元;创业投资案例1961起,创业投资金额1054亿元,均占全国1/3以上。活跃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协会组织超过500家。

四是聚焦“4+N”产业合作功能区,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成立了“一司一金一空间”,即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中关村领创空间。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链,着力推进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五是推动开放式创新,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建立中关村驻硅谷、伦敦等10个海外联络处,支持设立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吸引全球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在中关村落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回望五年的发展历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艘巨轮已经扬帆起航,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航程中澎湃前行。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2篇

2014-1-9

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毅然报道:1月3日至4日,2014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部分与会代表列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聆听学习了刘云山、刘奇葆同志在会上所作重要讲话精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题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他强调,在新的一年,全国文化系统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文化领域各项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让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3篇

本次果蔬展展商汇聚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美国、南非、秘鲁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果蔬展商。其中有过半企业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寻求贸易合作伙伴的。展品中有2014年刚获得进口许可证的品种, 也有2015年有望获得许可证的品种。国内果蔬好品牌、高品质产品多。如南非蜜桔、洛川苹果、广西石榴、新疆干果、山东蔬菜、黑龙江干货等国内新奇特果蔬产品。

展会同期举办了包括中国果蔬行业论坛、零售商高峰会、果蔬营销培训、贸易洽谈对接会、果树栽培技术等专题活动, 涵盖了国家检验检疫政策、进出口动态、栽培管理技术、外贸进出口业务、全球行业动态等内容。

11月20日,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和海慕展览服务 (上海) 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 (以下简称果蔬展) 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召开。波兰驻上海总领事彼得·诺沃特尼亚克 (Piotr Nowotniak) 、秘鲁驻上海经济商务参赞弗拉迪米尔·戈切哈 (Vladimir Kocerha)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助理兼副秘书长、冻品市场专业委员会 (中国冻品联盟) 秘书长江波、PMA全球业务拓展副总裁理查德·欧文 (Richard Owen)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会员部副主任任湘龙、杭州种子商会主任孟依杰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4篇

6月16日,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到市科委调研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市科委闫傲霜主任汇报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情况,党组书记呼文亮等委领导分别汇报了分管工作相关情况。市科委党组成员、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主任季小兵汇报了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及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发展现状。隋振江副市长强调,一要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创新发展的两种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市科委主导编制的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意义重大,要在前期开展的工作基础上,站位更高、思路更清、路径更明,加强对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市场配置资源的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的聚焦。二要发挥首都科技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要在高站位、长链条、广辐射三个维度上不断发力,加强全市各区县、委办局、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等部门协同,使科技成为北京瘦身健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通过产业链带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三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市科委要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善之地。科技工作的覆盖范围没有边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保持思想开放、勇于突破、主动包容的积极心态,善于连接更多的社会服务平台,为营造创新环境、孕育创新文化、汇聚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隋振江是前任中共海淀区委书记,在就任北京副市长以后下车伊始,就开始推动北京市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刚好和其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区)的任职经历有一个延续。

nlc202309030949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5篇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北京位于 的西北角,和 背靠群山,地势由___向 倾斜。2.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___、___ ;,属__ 气候(夏 季,冬季 ;夏季特征----炎热,阵雨集中;冬春多寒潮和沙尘暴)。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1、全国的 中心:

(1)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2):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2、全国的、科研和教育中心:

(1)科研机构:中国 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高等院校: 大学、大学(3)文化场所: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2003年底,北京市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的有: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天坛周口加故宫,十三颐和明长城)

3、全国的 中心: 北京市有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100多个外国大使馆

4、经济中心:

(1)近年来,以信息、电子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中国的“硅谷”)是我国高科技术产业的龙头。

(2)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和标志,已成为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3)是对我国金融业颇具影响的金融中心区。(4)是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商业区。

5、中心:北京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1)我国最大的 枢纽(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2)重要的国际 港;

(3)有多条首都放射线公路通向全国。市区形成了 加 的快速道路网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___两代,旧城呈现独特的 字形轮廓,皇宫居于旧城 的___,面向 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又体现 的传统观念。北京旧城、街道,全城布局.,堪称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___、___、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___、天坛的先后被列入世界名录。

3.北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宫廷建筑群___。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皇家园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

四、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 的保护和 的改善。北京正朝着、、、的目标迈进。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练习题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北京位于华北平原 的西北角,西面 和北面 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2.北京的经纬位置大致是40°N_、116°E_ ;属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夏季特征----炎热,阵雨集中;冬春多寒潮和沙尘暴)。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1、全国的 中心:

(1)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首都 ;(2)中南海 :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3)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2、全国的 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1)科研机构:中国 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高等院校: 北京 大学、清华 大学(3)文化场所: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

2003年底,北京市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的有: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天坛周口加故宫,十三颐和明长城)

3、全国的 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市有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和100多个外国大使馆

4、经济中心:

(1)近年来,以信息、电子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国的“硅谷”)是我国高科技术产业的龙头。

(2)中央商务区 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和标志,已成为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3)金融街是对我国金融业颇具影响的金融中心区。

(4)王府井商业街 是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商业区。

5、交通中心:北京已经形成 航空、公路、铁路 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1)我国最大的 铁路 枢纽(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2)重要的国际 航空 港;

(3)有多条首都放射线公路通向全国。市区形成了 环形 加 放射状 的快速道路网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两代,旧城呈现独特的凸 字形轮廓,皇宫居于旧城的_中心_,面向 南方 是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 居室避寒采光,又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北京旧城 方方正正、街道 纵横交错,全城布局 均衡对称,堪称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的先后被列入世界名录。

3.北京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宫廷建筑群紫禁城_。颐和园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皇家园林。前门大街 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南锣鼓巷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6篇

证券新闻中国证券网[微博] 2014-04-22 16:52

我要分享

 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

收藏成功查看我的收藏>>

中证网讯 据中关村管委会22日消息,近期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试点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这是北京唯一一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验区。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7篇

2016年12月2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等单位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协办的“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成立及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当天,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宣布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齐晓勇教授和天津市胸科医院李春洁教授担任执行组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组织的成立,为进一步加速京津冀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据记者了解,胸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很多环节,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之中,而天津市胸科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自2015年天津市胸科医院获得天津市第一家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后,2016年9月7日再度被评为中国胸痛中心首批国家示范基地;同时,天津市胸痛中心的建设经验也被业内誉为“胸痛中心-天津模式”,并已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向全国推广的重要模式。作为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执行组长之一的李春洁教授,一直担任着天津胸痛中心的总监,主导并参与了“胸痛中心-天津模式”的整个建设过程,在胸痛中心建设中探索和积累了大量经验。本刊记者就此话题,对他做了深入采访。

信息化的“三个阶段”,让胸痛中心插上翅膀

采访一开始,李春洁教授首先介绍说:“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胸痛中心的建立,能显著降低胸痛的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的住院模式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却只有采用住院1到3天进行鉴别诊断的传统方法的20%和50%。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认识到了建立胸痛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天津胸科医院胸痛中心建立于2014年10月,是天津市成立的首家胸痛中心。”李春洁教授继续介绍说,“自我们建立胸痛中心以来,在急危重病人、胸痛病人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STEMI病人为例,院内死亡率大幅下降,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近11%下降到5.7%,今年上半年已经降到了3%;尤其是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胸痛中心的亮点之一。”

他详细介绍说:“在信息化方面,我们医院建立了一套庞大的远程心电监控系统,这极大地提高了胸痛中心的工作效率。目前,我院远程心电网络覆盖了院前、院中、院后的各个阶段。”

李春洁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在院前阶段,我们医院与天津120急救中心和200余家社区医院合作建立远程急救网络,120急救车到达患者家中,通过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可将患者12导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糖等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相关各单元。120医生首先判读并处理,如120医生判读困难,胸痛中心各单元专家可同时判读,从诊断到治疗给予120医生专业指导,从而把急诊科的功能延展到患者家中及120急救车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患者均可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基层医生可第一时间判读患者心电信息;如基层医生判断困难,三级医院可同时判读,指导其对患者作进一步诊疗,必要时可转诊三级医院。这形成了以远程心电网络系统为工具,以天津市胸科医院作为整体协调和指导中心,辐射120急救中心、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三级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网络化诊治模式,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我院CCU病区主任及心脏急诊科主诊主任和120急救车上的所有值班医生均有实时微信,可实时指导救护车上的医生处理危急重病人。

“第二阶段为院中阶段。我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佩戴远程心电终端,同时用做3G holter。门急诊患者可将终端带回家中,心电信息24小时由监控人员密切观察,只要出现报警信息,监护人员立即通知患者或家属及时就诊,避免患者延误病情;如没有报警,24小时后由心电专家出具Holter?蟾妗W≡夯颊咄ü?佩戴3G holter,只要出现ST段变化或恶性心律失常,监控系统即可及时报警,立即通知医生,24小时均可及时判断处理,从而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延误。

“第三阶段为院后阶段,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回家可佩戴终端,监控心电变化。监控人员和手术医生可实时了解患者心电信息及患者状况,使围手术期患者更加安全。心脏手术患者回家以后进行康复运动,可佩戴终端监控运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心率加快,ST段变化,可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终止运动,从而提高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端、高危人群中有条件者,可长期配置监控终端,无论其在市内、国内或国外,随时随地预警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及时得到规范的诊疗,显著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对此李春洁教授认为:“我院利用天津现有的医疗专网及现有的医疗资源、设备,使胸痛中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真正缩短了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降低了死亡率;同时也让普通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接受更专业的诊疗,提高了地区整体心电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

李春洁教授感慨地说:“远程心电传输系统让胸痛中心由无形变成有形,让胸痛中心插上翅膀,助力胸痛中心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多方支持,成就一项崭新的民心工程

在采访中李春洁教授表示,胸痛中心的建设其实是个“一把手工程”,比如说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如果没有院长郭志刚教授的支持和协调相关科室,要想把胸痛中心做好,就会有很大的阻力;同时,他们之所以能够把天津市胸科医院的各项任务及指标落到实处,能够在全市有条不紊地将胸痛中心的工作全面开展起来,更是和天津市政府、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和天津市胸科医院的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

李春洁教授接着说:“事实上,天津市各级领导了解到天津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在心血管危重症病人救治中所取得的成效之后,非常认可和重视,并把原先确定的一项‘民心工程’替换成了‘胸痛中心建设’,随后还成立了‘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开始后,市卫生计生委设立了由常务副主任牵头的领导小组。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工作,医政处处长‘微服私访’,组织胸痛专家对全市申请胸痛中心的医院进行暗查,找出不足,勒令主管院长限期改正。由于市政府和市卫计委的重视,使得全市所有的适合医院都力争成立胸痛中心,并向国家认证中心申请评审。”

李春洁教授还介绍说:“天津市胸科医院以胸痛中心为依托,目前已经和天津市280多家社区医院开展医疗联合,并签署了协议。这些医院可以第一时间将胸痛病人的资料传递给胸科医院的值班医生,第一时间发现并指导胸痛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社区处和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还举办了10期的封闭式基层医生胸痛相关疾病和心电图阅图培训班,每期一周,对全市的280多家社区医院的骨干医生进行了培训,并举行了结业考试,培训资金全部由胸科医院承担。经过10期培训,每一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春洁教授继续介绍说:“在这种上下联动、多方推进的措施促进下,天津地区胸痛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2月,天津胸科医院通过国家认证,成为天津市第一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2016年9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被评为中国胸痛中心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目前,天津市已陆续有9家医院通过国家正式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二、密度居全国第一。”

李春洁教授还介绍说:“我国的胸痛中心认证体系,是目前国际上的第三个认证体系,是在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和德国心脏病学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确立的认证体系。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括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评估和救治、持续改进、培训与教育。依照这些认证标准通过认证的天津各个医院的胸痛中心,其院内STEMI死亡率均大幅下降。天津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看到胸痛中心给全市医疗急救所带来的变化,认为这能更好地造福于患者,因此决定在我市成立脑卒中急救中心、中毒救护中心和新生儿救护中心等,将天津市的急救能力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时在天津市心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的建议下,逐步完善我市公共场所的AED投放,并有计划地培训相关人员的人工心肺复苏技术。总之,胸痛中心的建设给全市在胸痛急救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进步,也促使市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定了做好全市各种疾病急救网络的决心。”

胸痛中心建设

需在县级医院“精耕细作”

在采访中李春洁教授强调说:“目前胸痛中心建设虽然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在基层、尤其是县级医院发展还比较缓慢。从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状况来看,近几年农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大城市,且幅度在逐渐拉大;如果不在县级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则胸痛中心的发展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李春洁教授就此介绍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基层、尤其是县级医院胸痛中心的发展,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在2016年8月发布了更适合县级医院的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从而为胸痛中心在县级医院的推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从目前国家医疗发展改革政策来看,重点也是发展县级医院,还出台了大量相关的利好政策,未来要达到90%的患者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从而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对此李春洁认为,政策很好,但是落地很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软件方面,县级医院的医生医疗水平基础较差;二是硬件方面,大部分县级医院医疗设备落后。“要解决上述问题,胸痛中心则是很好的抓手。因为在县级医院建立胸痛中心,不仅对高危胸痛患者救治有?O大帮助,对医疗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帮助也很大,尤其是对院前急救和急诊科帮助更大。大病不出县,急诊科水平是关键;因为到急诊就诊的大都是危急重病人,存在治疗有时限性、转诊有风险及各种其他问题。以胸痛中心为撬动点,在急诊科同时建设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即可让县医院急救体系获得整体提升。”

那么,如何从具体措施上帮助县级医院建立胸痛中心、提升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呢?对此,李春洁教授提出了两个设想――

一是针对具备一定心内科基础和介入能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医院,可予以普及“工具包”。因为胸痛中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理解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相对薄弱,所以胸痛中心总部为快速帮助县级医院建立并认证胸痛中心,设计了“工具包”,如所需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辅助设施如快速检验、信息化等,标识、流程图如何配置,打造一个样板间,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只需按样板间去建设即可。

二是针对心内科薄弱、不具备介入能力、基础条件较差的医院,可由霍勇教授等全国顶尖专家牵头成立的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帮其解决。目前,华医心诚集团权威发起专家包括霍勇教授、葛均波教授、陈纪言教授、方唯一教授、王伟民教授、杨杰孚教授、张澍教授、张大东教授等多位全国顶尖专家,心内科建设体系主要包括进修培训、植入带教、专家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风险管理、人才技术培训与教育、学术晋升辅导与支持,这是可以更好地为各个医院系统化、高效率、有保障地进行帮扶,从而直接提升科室综合能力的核心建设措施。

李春洁教授表示:“不管从哪个方面说,胸痛中心建设都必将提高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还可以为县级医院整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最终让广大患者受益!”

对于天津地区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李春洁教授展望说:“目前,天津市还有16家医院正在申请第9批认证,预计一年内将有30余家医院通过认证,形成一个庞大的胸痛中心网络。正是由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率先在我市成立胸痛中心,并在国家胸痛联盟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取得了一些进步,被市卫生计生委认可并上报市政府,建议把胸痛中心的建设定为天津市民心工程之一,在全市有资格的医院进行推广,这套在天津施行的胸痛中心模式才获得了霍勇教授等全国专家的高度赞赏与认可,并将其作为‘胸痛中心建设-天津模式’向全国推广!”

目前,“胸痛中心-天津模式”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已初步显现,在2016年12月2日举行的“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成立及座谈会”上,主持这一项目的李春洁教授不仅当选为京津冀胸痛中心工作小组执行组长之一,而且与会专家还普遍认为,“胸痛中心-天津模式”已经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名片”,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示范作用。未来,“天津模式”必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速推进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进程!

专家简介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8篇

会议首先由各编制单位汇报前段工作进展情况;同时交流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确定下一阶段核心工作。经与会者磋商, 达成以下决议:

一是规划基础数据:主控制面积按水利部水规总院提供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一二级分区草案》, 重要基础数据参照《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案例》及有关统计资料。

二是规划面积:以《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数据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开展规划。规划面积按林种 (包括生态修复) 、树草种等落实到二级类型区、省区和立地类型组。规划统计表格由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负责提供。

北京何以成为“全国看病中心” 第9篇

北京之所以成为看病中心,直观地看,主要因素有几方面:一是资源过度集中。北京除了多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医院外,解放军所属顶级医院也差不多全部坐落于斯。作为首都,还因为其他的资源优势吸引,导致了众多的顶级专家汇集一地。这无疑是招揽病患蜂拥而至的充分条件。二是人们的就医心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最准确的诊疗,于是不论罹患什么病,都想找个专家看看。再者,专业人员的培养滞后也是重要原因。多年来,医学院校的数量以及医疗人才的培养扩展迟缓。而在职人员的系统培训也难尽如人意,不仅众多的乡镇诊所医疗人员学习机会难得,甚至在不少中西部的市县级医院,也面临同样窘相。这也是导引人们趋向大城市就医的一个直接原因。

正因此,资源疏解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科学引导、分级诊疗以克服就医心理问题,扩张培训机构、完善培训机制以突破人员瓶颈,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而抛开这些外在因素,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即医生自身的医术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级市都有设施完备的医院,可是诊疗效果却不令人满意,为什么?一些医生可能本来专业水平有限,到地方后又缺乏“实战”经验,难获提升,进而也无法吸引病患登门,如此似乎成了恶性循环。窃以为,调动起地方医院医生继续学习、提高医术的积极性,开拓更多的交流培训机会,不失为化解北京各大医院看病压力的路径之一。

当然,看病难不仅是患者和医院之间的事,还应该有政府的责任在里面。医院的建设、医生的培养、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都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单靠医生、医院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医疗中心——这不是健康的状态。

上一篇:白癜风胶囊说明书下一篇:以乡愁为话题的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