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耶稣受难十字架》

2024-05-14

寓言故事《耶稣受难十字架》(精选8篇)

寓言故事《耶稣受难十字架》 第1篇

耶稣的`身体葬在一个岩石凿成的新坟墓里,墓口用一块大石头堵住。大祭司派了卫兵把守。礼拜天的早晨,几个妇女预备好了香膏来到墓前,准备抹耶稣的身体。她们边走边说:“谁能帮助我们把那块大石头搬开呢?”

她们走到墓前,看见巨石已经挪开了,再往坟墓里一看,耶稣的身体不见了,只见两个穿着耀眼衣服的人坐在那里。她们害怕极了,连忙伏拜。那两个人对她们说:“你们要找的耶稣不在这里,他按照自己的预言已经复活了。你们还记得他在加利利时对你们说过:‘我要落在罪人手中,被钉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必复活’的话么?”这几个妇女又惊又喜,立刻飞奔去告诉那十一个门徒。

学习:像这些妇女一样坚持到底爱耶稣,并把主复活的大好消息告诉人。

寓言故事《耶稣受难十字架》 第2篇

耶稣为什么会被钉在十字架上?

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你并与你同在,彼此相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福音: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

耶稣最受争议的就是他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罗马当局几次审讯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除了自称为上帝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说服以色列南省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处决。

《耶稣受难记》中的耶稣形象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耶稣受难记,耶稣形象,英美影视作品,研究

一、影片内容

(一)拍摄背景和主要内容。2004年,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影片《耶稣受难记》上映,引起了全球范围内观众的讨论。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历史的追忆和对历史强烈的表现欲望使得他执导的电影有一股历史的纵横感和深沉的思辨色彩。(1)

影片以《圣经》四福音书为基础,讲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后到耶稣殉难的12小时内发生的事情,用极大的篇幅展示了耶稣从被捕到死亡这段时间内遭受的羞辱和刑罚。同时,影片在表现耶稣受难的过程中,插叙了耶稣之前的生活,使耶稣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具体。

(二)场景和构图。影片中镜头多次重点拍摄自然景观,对影片主要内容的情节发展起到了渲染推动作用。影片在讲述犹大因为懊悔自己出卖耶稣的行为而自尽时,镜头平摇,展现了被朝霞染红的天空,将镜头由城内转向犹大所在的城外,完成场景的自然转换。远方的地平线处,太阳即将升起。自然带来的宁静和希望与犹大内心的懊悔与绝望形成对比。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天气突变。镜头再一次转向天空,此时乌云密布,将空中的太阳遮住,带来压抑惊慌的感觉。影片结尾,在耶稣被士兵从十字架上放下之前,此时天空的光线逐渐变亮,虽然仍然阴云密布,但似乎有逐渐散去的趋势。

在构图方面,影片中背景、场景及色调的安排似乎借鉴了中世纪有关作品风格,影片的色调如油画般富有层次感。

(三)插叙回忆。影片主要展现耶稣受难的场景,但也通过插叙回忆的方式对耶稣之前的生活进行了描述,还原了《圣经》内容,与耶稣受难情景相互交错,形成鲜明对比,更体现出耶稣遭受的苦难。

第一段插叙发生在耶稣被逮捕押往犹太祭司面前时,耶稣看到木匠做十字架,回想起自己在家做木匠的情形。回忆中的耶稣面带笑容与母亲开着玩笑,轻松愉快的氛围与耶稣受难的现状截然不同,也充分凸显了耶稣身上的人性。耶稣背负十字架的过程中,大批疯狂的犹太人涌来辱骂耶稣,与插叙中围在初入耶路撒冷的耶稣身边欢迎他的狂热犹太人形成对比。在即将到达山顶时,耶稣抬头看到士兵在准备行刑场地,回忆起在同样的山坡上布道:“要爱你的仇敌,为那些逼迫你的人祷告”。最后,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过程中,不断穿插最后的晚餐的场景。众人分食无酵饼,仿佛预示着不久后耶稣的受难。

(四)慢镜头与特写。影片通过大量慢镜头和特写的使用,帮助突出塑造人物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演员每个细微表情和动作的捕捉,生动地展现出了每一个角色的心理活动。

(五)语言。影片中所有对话都采用了晦涩难懂的亚拉姆语和拉丁语对白,导演梅尔·吉布森表示,因为人们对《圣经》的内容过于熟悉,用现代语言来叙述这个故事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2)他认为“仅有视觉上的刺激就足够了。”但是最终,梅尔·吉布森还是为影片加上了英文字幕。

二、影片角色形象

(一)耶稣形象。导演梅尔·吉布森希望能在外貌方面塑造出人们心目中的耶稣形象。饰演耶稣的演员詹姆斯·卡维泽被带上了假鼻子,并通过电脑技术将原本的蓝眼睛变为了棕色,基本还原了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耶稣形象。相比于对耶稣神性的塑造,电影在插叙的回忆场景中突出描述了耶稣身上的人性。通过对耶稣从前平静普通生活的描述,与受难的耶稣构成了对比。

(二)撒旦形象。影片中的撒旦以身披黑色斗篷、肤色苍白的形象出现。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撒旦从外貌上看是一位女性,但其声音却偏向男性。撒旦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为影片增添了阴暗诡异的气氛。

(三)彼拉多形象。影片以非常细致的笔触刻画了罗马派驻犹太省的总督彼拉多及其妻子对耶稣的同情,他们在性格上对观众的亲和力甚至不亚于耶稣。(3)有批评指出影片将本丢·彼拉多这一历史上描述为腐败和残忍的暴君刻画成了一个哲学家的形象,(4)并认为《耶稣受难记》中倾向于将彼拉多刻画为一个正直的为耶稣辩护的形象。当众人一致选择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时,甚至可以看到彼拉多脸上流露出的震惊和无奈。

(四)圣母玛利亚形象。影片中,圣母玛利亚作为一个相对重要的角色出现,表现了一个儿子将要赴死的痛苦母亲形象。在表现耶稣受难场景时,镜头多次转到人群中的玛丽亚身上。她穿着灰暗颜色的袍子,在人群中远远凝视,眼泪纵横。影片并没有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几次眼神的交流来展现这种母子间的感情纽带。(5)影片末尾,当耶稣被罗马士兵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时候,圣母玛丽亚将其拥入怀中,眼睛空洞茫然,刻画出一个失去儿子的悲伤痛苦的母亲形象。

三、影片争议

(一)血腥暴力。该片在北美的影片分级为R级。导演梅尔·吉布森在影片中重现了《圣经》中所提到的酷刑的全部过程,通过血腥和暴虐的场景直观表现出了耶稣受难的具体情形,给观众有力的视觉冲击。从影片开头,罗马士兵在犹大的引导下逮捕耶稣开始,耶稣便不断地遭受殴打。影片开始十五分钟之后,耶稣的右眼就已经肿的几乎闭上了。(6)在看似血腥暴力的画面背后,梅尔·吉布森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还原了《圣经》中所讲述的历史,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刻画了耶稣的形象。

(二)反犹太倾向。部分评论者认为,从弱化了彼拉多的暴力形象开始,《耶稣受难记》就丑化了犹太人的形象,将钉死耶稣的罪名加到了他们头上。当士兵把耶稣押往宣判场时,成群的犹太人涌出,并一路对耶稣进行殴打和辱骂;面对杀人犯巴拉巴和耶稣之间的选择时,犹太人毫不犹豫地接纳了巴拉巴而抛弃了耶稣……

影片中虽然表现了犹太人对耶稣的无知和愤怒,但更多凸显的是罗马士兵的残暴。犹大向犹太祭司出卖了耶稣,是少部分犹太祭司认为耶稣触碰了自己的地位而要求处死耶稣。影片还加重了对古利奈人西门的刻画。虽然西门起初并不情愿帮助耶稣背负十字架,但在途中却流露出对耶稣的关心,呵斥罗马士兵惨无人道的要求。

四、综述

虽然备受争议,但《耶稣受难记》在上映后却获得了3.7亿多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耶稣受难记》这部影片更多地注重了影像学的表达而非神学。(7)影片由《圣经》改编而成,对部分桥段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导演的个人理解。影片在《圣经》的基础上,注重对各个角色形象的细致描绘。通过插入的对耶稣过去生活的闪回片段,在丰富影片内容之余,凸显了耶稣的人性。

注释

1成红舞.梅尔·吉布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色[J].电影文学,2007,(09):12-13.

2Mel Gibson's Great Passion[Z].2003.

3侯军.基督教与西方电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Boys M C.“I DIDN'T SEE ANY ANTI-SEMITISM”:Why Many Christians Don't Have a Problem with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M].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54+8-15.

5P M.Screen Jesus Portrayals of Christ in Television and Film[M].The Scarecrow Press,Inc,2013.

6A Movie And Its Meaning[J].

耶稣受难记 第4篇

主演:詹姆斯·卡维泽James Caviezel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美娅·摩根斯坦Maia Morgenstern

卢卡·里奥奈洛Luca Lionello

发行:新市场影业公司Newmarket Film Group

剧情:基督受难再现银幕

耶稣基督受难前的最后12个小时。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让世人知道了耶稣在蒙难前如何坦然面对这场必然的死亡。身处光明中的耶稣手持酒杯和薄饼,对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谈;而躲在黑暗处的犹大则是一脸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拥抱将会让面前这位睿智的贤者陷入死亡的漩涡……

这些都是油画中所描绘的。2004年2月,一部描述耶稣受难的影片将会被搬上银幕。

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抗拒了魔鬼的诱惑,然后被罗马士兵带到了耶路撒冷城内犹太法利塞教众的面前。他的言语被当成了僭越狂妄的疯话,大祭司和教众就这样宣判了耶稣的死罪。接着,耶稣又被带到执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识到自己的审判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政治上的冲突,于是他决定听从希律王的旨意。希律王让百姓在耶稣和罪犯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巴拉巴被无罪释放,而耶稣将接受惩罚。耶稣就这样被交到了罗马士兵的手中,饱受鞭笞之苦。然而,盲目的百姓仍然认为对耶稣的处罚远远不够。直到此时,比拉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得不将耶稣推向刑场。

耶稣背着十字架蹒跚的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前方的路通往蒙难地高尔高沙。在蒙难地,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十字架上,耶稣经受了最后的考验——被上帝所遗弃。经受了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丽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刹那间,天地失色……

幕后:富有激情的剧组

《耶稣受难记》拍摄开始于2002年11月4日,历时10周于2003年1月封镜,投资2千5百万美元。影片全部在意大利取景,主要的外景地选在了意大利的南部城市莫托拉和塞恩希塔工作室搭建的耶路撒冷城区中。后者中的场景包括审判耶稣的宗教法庭,比拉多的宫殿以及耶稣被鞭笞毒打的刑场。

导演梅尔·吉布森要求摄影师卡雷波·戴斯夏尔赋予影片一种卡拉瓦乔式的巴洛克风格,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一种逼真的摄影效果。这使影片看起来更为暴力,更为阴暗,每一个镜头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影片中有40%的内容是在夜间或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体现出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激烈冲突。片中服装的色调以棕色、黑色和浅褐色为主,在配合场景总体色调的同时,这种色彩也能够更好的诠释人物的内心和性格。

一个烫手的山芋

1988年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后诱惑》,片中因为大胆触及天主教教义而在上映后引起巨大争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环球公司的高层官员汤姆·鲍洛克说:“我们收到了几百万封观众来信,2万5千人在环球公司的门前举行示威游行。我们甚至接到了一些恐吓信。”最后影片的票房进帐仅为840万美元。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题材相似的《耶稣受难记》在发行时遇到了不小的难度,没有大公司愿意冒险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还是由曾发行过《国王不死》、《死亡幻觉》、《记忆碎片》、《鲸骑士》等片的新市场影业公司接手。正像鲍洛克所说的,吉布森的影片应该去吸引基督徒们去观看,而不是排斥他们。吉布森自己也希望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对基督徒们来说,那种感觉应该是看着一个自己的血肉挚亲被折磨了2个小时后一种让人心痛的不能自己的感觉。”

《耶稣受难记》观后感 第5篇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路远200830125003

3看完整部影片,心情颇为沉重。电影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都十分低沉。电影大概的剧情就是:故事从一个夜晚开始,耶稣被犹大出卖给了罗马人,在暗蓝色的夜幕下耶稣被惊醒,震惊、失望,接着坦然、宽容,默默束手被擒。当罗马人用铁链绑住耶稣的手脚,把他押往宣判场的时候,成群的犹太人涌了出来,他们向耶稣扔着石块吐着唾沫。疯狂的人们,在罗马人宣布耶稣绞刑后群起欢呼„„(来自《耶稣受难记》剧情介绍)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没有看得很懂,相信有不少同学可能都与我有相似的感觉。我不明白耶稣受难为什么是“替世人赎罪”或者“拯救世人”。其中有一个披着黑袍的人总是像幽灵般飘过,同学说那是撒旦,我也不明白撒旦的出现有什么具体的象征意义。但是我最终还是怀着敬畏的心态把整部影片看完了。而且其中的某些情节反复看了好几遍,尽管还不是很明白其中的真意。耶稣说“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但是我要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是一种超前的思想。古今中外,大多数人对待包里的作法是“以暴制暴”,这种作法维持了数千年,期间虽然也不乏像耶稣所倡导的那种思想出现,但是其终究没有称为人类世界的主流,否则这世上早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这种思想没有成为主流,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思想不好或者是不先进。反而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太超前,太先进,就像共产主义一样,难以实现。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微波的,但一个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耶稣为世人而死,或许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让人类明白一个道理:爱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敌人;感激所有的人,包括曾经对不起我们的人。不要对他们有所怨恨。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关于耶稣,我想起了一类人,那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一群敢于舍生取义的一群人。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之间的舍生取义的“义”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作法却是相似。耶稣用死来唤起人们心中的信仰,谭嗣同是用死来唤醒国民的精神。纵观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需要那些甘愿牺牲自己的人站出来的。如果这样的人多一些,那么人类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好一些。如果全天下人都能够像他们一样,那么就天下太平了。

耶稣受难记有感 英语作文 第6篇

See Jesus Friday this movie let me learn more about Jesus.Jesus is a character in the bible, and he is the Savior.To his opinion, he thought everyone is born equal.Besides, he educated people should love for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he is such a kind, generous man.Just for others’ happiness.He is walling to stand punished from the enemy, until he was nailed to the cross and died.Because of his death, people were very grief.For in memory of him, they have a Christmas.Besides, it is said Jesus’s death has risen three days later.So the other festival also came into being.That is Easter Day.

耶稣受难日是哪一天 第7篇

耶稣受难日时间为:203月25日,星期五。

根据当前历法推算,耶稣受难日是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按照当前的历法推算是儒略历公元33年4月2日星期四──4月3日星期五,格里历33年3月31日星期四──4月1日星期五。这一天是一个满月日。

耶稣简介

耶稣(古希腊语:ησο,可拼为Iesous)是《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又称基督(希伯来语为弥赛亚),耶稣是神的儿子,,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耶稣两千多年前出生于以色列的伯利恒,三十岁左右开始传天国的福音,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执政时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圣经哥林多前书15章3~4节),并且向众门徒显现,复活后第四十天升上高天,现如今坐在神的右边,将来他必要再来,建立荣耀的国度。

神的儿子耶稣顺服神的旨意舍己受死作赎罪祭既成全了神的公义,同时又体现出神对世人的怜悯和慈爱,是神爱世人的极致表现。耶稣基督来为我们的罪而受苦受死,为叫我们称义而复活,神的爱在荣耀的十字架上显出无与伦比的伟大。

耶稣临终七言

耶稣在临终时一起共有七句,常被称为“临终七言”: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译过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

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稣尝了那醋,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约翰福音》

选修课作业《耶稣受难记》观后感 第8篇

--不断追求自由

以前,每次提到宗教,总感觉心里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屑,总感觉,那些信徒在给自己一个让自己信服的理由,似乎有点,自己骗自己的意思,但从这部影片中,我有点被震撼了,基督教的内涵,并不是我们这样从小没有接受教义熏陶的中国人所能理解,就像很多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文化一样,我们同样也不会像外国人那样理解基督教,理解耶稣。十字架,我们无法真正理解的象征。

真爱。当圣母玛利亚知道耶稣被抓时,就知道这一天终于来临了,并紧跟耶稣后面出城来到哥耳哥达的山上,忧伤痛苦中亲眼看到自己的爱子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亡,心中之痛有谁能体会了解?尤其是当他怀中抱着耶稣圣尸时,心中百感交集,因为当年她听到天神赞美她将未婚怀孕生子时,就已知道会有这一天,她还是愿意陪同耶稣走完这条苦路。

宽恕。在影片中,耶稣的表现坚毅与包容,一如圣经所记载,他被捕、受鞭打酷刑、背十字架、被钉在十字架上,就连隔壁十字架上的强盗还以挑衅的语言来奚落他,耶稣不仅不为自己辩护,仍能求天父宽恕他们。这种情操是现今社会最欠缺的,值得我们省思与学习。荣耀。十字架在以前是罪恶的象征,犯死罪的人犯才会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日复活了!从此,十字架已成为战胜死亡、复活和荣耀的表征。我们将十字架挂在身上,不只是当作基督徒的标志,还经常把十字架放在心头,表示我们愿意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时时悔悟祈祷外,更愿意勇敢地面对家人或朋友,愿意为他们背负十字架,因为那是一种荣耀。

为了自由,他牺牲了自己。

耶稣基督为何要死?先知以赛亚说他是为我们的过犯而被打死的。那就是说,他受死是因为我们故意违背神的命令。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那就是说,他死得如此惨烈是因为我们违抗神的真理!他受罚不是要减轻我们的罪债,而是要为我们的过犯付上代价。耶稣基督不但为我们受死,更是代替我们受死!借着死,把我们的罪搁在他自己的身上,搁在十字架上,他又代替我们忍受罪的责罚!因此,我们所有相信他的人,不再被定罪,而是在神眼中被看为公义,并且与神和好了。耶稣基督“代替性的死”赐给我们“神的平安”,那就是说,他赐给我们完全的救恩、祝福和快乐。人所造成的创伤为我们带来“神的医治”,那就是说,这些创伤为我们带来他的救恩,叫我们从生活中的各种愁烦痛苦中得释放:愁烦痛苦是因我们的罪而有的我们拒绝跟从神,我们各人走着不同的路,是我们自己发明、自己选择的路。这些不同的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远离神的!耶稣基督就是为这些罪而受死!

以前我不能切身体会,主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恩典有多么大。我知道他是毫无罪愆,我知道所谓担罪是所有人类的罪,正如路德说,他就是那小偷,盗贼,杀人的,奸淫的,但我不能感受这罪有多么浩大。当他被挂在十字架上缓缓竖起,那一刻惊心动魄。在一颗并不比任何人更大更强壮的心脏里,汇聚了最深、最黑、最苦、最可怖的东西。

《耶稣受难记》描述的正是一名决心追随主路的信徒,他个人的受难记。他那样实在地描画鞭打,因为这些鞭子也曾落在他身上;他毫不避讳地拍一场又一场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的画面,因为他的心也曾像这样被撕裂;他从底下远远地拍各各他,每一步都艰难,因为那正是每一个信徒的信仰之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寓言故事《耶稣受难十字架》】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寓言故事07-06

寓言故事三分钟演讲故事05-31

管理寓言故事07-25

寓言故事论文08-04

民间寓言故事05-31

写寓言故事06-16

习惯寓言故事06-21

蛙声寓言故事08-18

伊索寓言故事07-12

励志寓言小故事07-15

上一篇:某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