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传统节日)

2024-09-02

范文(传统节日)(精选6篇)

范文(传统节日) 第1篇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来源、习俗及其发展等,思考中国传统节日流传的意义。

2、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掌握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

3、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发展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二、整体感知:

请按照农历时间顺序,说出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四月份:清明节? 七月初七:七夕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冬月:冬至? 腊月初八:腊八节

三、自由交流:讲讲你最喜爱的传统节日,它会让你想到哪些诗词、故事。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讨 第一板块:端午粽飘香

1、端午节的由来

???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2、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吃粽子? 插艾 第二板块:春节知多少

1、了解农历新年的意义与典故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 门神

2、了解农历新年传统食物的意义

例如: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3、认识春节传统习俗活动

祭 灶? ?扫尘 ??春 联 ??年 画? 年夜饭? 守 岁? 爆 竹? 拜 年

4、下面的对联适合哪个行业?

大地回春锦绣河山添新貌?? 万象更新风流人物数今朝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远求海内珍藏本?? 快读人间未见书

5、讨论: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不少西方节日也随之传到中国,例如圣诞节、愚人节,作为中国人的你,更愿意过什么节日?

五、小结

节日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这个传统文化氛围下生活,种种民俗、节日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你都有哪些好方法能帮助我们研究了解这些节日呢?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到阅览室浏览有关民俗风情的报纸杂志

听长辈们口述有关民俗故事

实地进行考查

从年历上查找

利用网络进行查找相关内容

六、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探寻节日起源,搜住有关清明、中秋、重阳等节日的传说、故事。

范文(传统节日)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的六个传统节日,了解这几个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主要风俗。

2、初步了解这些节日和农历有关。

3、感受传统节日所带来的节日气氛与快乐,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教学重点:

感受传统节日所带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活动准备: 课件、小贴纸

学生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课:

1、播放2012春晚视频:邓鸣贺《小孩你别馋》。

2、邓鸣贺在儿歌说到了很多节日,这写节日啊,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节日,我们把它们称为传统节日。比如说„„(课件点出六个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

二、了解传统节日

1、春节(这里面的两个视频在品德与生活的文件里。)同学们,在一年里我们最期待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春节又叫做过年,那什么就是年呢?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下面请欣赏《年的来历》动画。提出两个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年”的来历。(古时候年是一头吃人的怪兽,人们为了把它赶走,就在这一天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鞭炮,一直这样传了下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过年”。)

(2)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我们现在是怎样过年的,都有哪些习俗?(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敲锣打鼓、扭秧歌、穿新衣服、给压岁钱、拜年)(3)看视频,看看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国春节。

2、元宵节

元宵节又是怎么过的呢?

(1)点击课件:(展示吃汤圆、舞龙灯、观花灯的 图片。)

3、清明节

点击课件:出示清明视频

点击课件: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图片:祭祖、吃清明果、踏青)4、端午节

点击课件:出示端午视频

点击课件: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图片: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菖蒲)

5、中秋节

点击课件:出示中秋视频

点击课件: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呢?(图片: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

6、重阳节

点击课件:出示重阳节视频

点击课件:关于重阳节,你又了解了什么?(图片:登高、赏菊、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它又名老人节。

四、闯关活动

1、看图片,猜节日。点击课件,背景音乐响起。

同学们,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你能说出下面这幅图和哪个节日有关,并说出你的理由?

公布比赛结果:我们今天小贴纸获得最多的小组是:大家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火眼金睛认农历。

1、那你们知道今年的春节是哪一天吗?请你用孙悟空的火眼晶晶找一找。(点击课件出示2月份日历,学生找一找)认识了公历和农历,(公历俗称新历,农历俗称旧历)。

2、那么其他几个传统节,又在2013年的那一天呢? 点击课件依次展开。五、六、小结:

珍视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第3篇

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1.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以四时为框架,以文化为脉络,几乎包罗万象的涉及节气、艺术、饮食、处事、礼节、养生、服饰、民俗等文化元素,处处蕴含着中华民族流传千百年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3. 中华民族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美好动人的情感,动人心弦的传奇,亘古未变的情结,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这些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融化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

二、以节日为载体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传统节日,是文化模式中最生动、最具个性意义的内容之一。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看到的文化风情,不易感知的文化底蕴,都会在节日里鲜活地、生动地、集中地表现出来。节日文化具有相对独特、多元融合、种类和遗存丰富的特点。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现有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2.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要不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仍然要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对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又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传统节日正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传统节日,既有物质文化的存在,又有非物质文化的表征,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体系。而且,任何文化遗产的保护,活态的保护远胜于静态的保护;大众参与的保护,远胜于单个传承人的保护。传统节日正是通过大众共同参与的方式得以生生不息。

4.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需要载体的。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传统节日及其相关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知节日,可以知历史,知感恩,知文明,知文化;知节日,能梦想,能憧憬,能期盼,能精诚团结,能戮力同心……传统节日仿若一根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它们有中华民族的根、有中华民族的血肉、有中华民族的灵魂、有中华民族的风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而建设、规划好传统节日正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凝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开设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节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2.多方位开掘课程的人文内涵

进行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通过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的评价却是“效果平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授课方式的古板和陈旧则是屡屡受人诟病。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亲身参与的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一年中节日时序为线索,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某个节日为契机,创设“节日情境”,将班级学生按人数、男女比例、不同民族分成若干个小组(以节日的数量为依据,每小组5-8人为宜),每小组分2-3个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确定一名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做小组长,带领各自组员在课前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节日起源、发展、传说、故事、饮食、节日活动、意义及相关诗文等),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融入各自家乡的地方文化,并将准备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制作成精美的PPT,在课堂中推选出一名优秀的代表展示小组的准备成果,给大家清晰的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评价。这样,既让大家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及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既有相互竞争,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知识的内化,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使学生自觉的学习、接受、弘扬和传承节日文化。

4.丰富校园的节日文化活动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能力和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节日期间,要以节日为载体,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清明踏青扫墓、端午举办体育竞技、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文演讲、中秋赏月、诗文朗诵等,同时,召开主题班会,更新学习园地及校园宣传栏的内容,校园之声及电视台及时播放相关节日的节目,加强节日文化宣传力度,重视生活文化这种“无形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节日的文化氛围,修身的人文氛围,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节日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驿站,节日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是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文化是在传播与传承中发展与创新的,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保护、弘扬和传承节日文化的最佳场所,时下,对于传统节日,当代大学生不能在只是简单的过成“吃货节”或享受几个假日,而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认识。要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回归传统,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正确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重拾一份精神文明的信仰,引导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的殿堂,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际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但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逐渐萎缩,同时也面临着迅速消逝和同质化的危机。在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日益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之时,有多少大学生知道“我们的节日”有多少?又是怎样度过的呢?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即将承担建设国家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现状实际,阐释了节日文化的意义和在高职院校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传承

参考文献

[1]吴艳霞.挖掘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高职院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例证与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2).

[2]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艺术百家,2012(3).

[3]李心峰.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J].艺术百家,2012(4).

[4]代长河.中华传统节日民俗的继承和弘扬[J].北京农业,2014(11).

珍视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 第4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弘扬 传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节日文化。中国的节日有多少,大大小小,放假的不放假的,也有二三十来个。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节”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思考,本人对本院高职生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同学不能准确说出我国重大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的由来,更不清楚这些节日的习俗,在一些同学的印象里,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元宵节就是吃元宵(汤圆),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中国传统节日在不少大学生面前变成了“吃货节”,相反他们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倒十分热衷,头头是道。由此看来,当今大学生不知传统节日并非笑话,传统文化在大学生那里显得苍白而尴尬!然而,传统节日并非需要多么高的学历、多么深的学问才知晓,那么为什么不少人知之不多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考量。

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1.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以四时为框架,以文化为脉络,几乎包罗万象的涉及节气、艺术、饮食、处事、礼节、养生、服饰、民俗等文化元素,处处蕴含着中华民族流传千百年的生活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3.中华民族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涵着无比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美好动人的情感,动人心弦的传奇,亘古未变的情结,支撑民族脊背的精神,被一代代人不断吸收、补充,揉进了千年的文化脉搏中。这些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都深深地浸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融化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

二、以节日为载体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传统节日,是文化模式中最生动、最具个性意义的内容之一。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看到的文化风情,不易感知的文化底蕴,都会在节日里鲜活地、生动地、集中地表现出来。节日文化具有相对独特、多元融合、种类和遗存丰富的特点。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现有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2.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要不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仍然要把握传统节日的内涵,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对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又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节日正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传统节日,既有物质文化的存在,又有非物质文化的表征,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体系。而且,任何文化遗产的保护,活态的保护远胜于静态的保护;大众参与的保护,远胜于单个传承人的保护。传统节日正是通过大众共同参与的方式得以生生不息。

4.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需要载体的。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传统节日及其相关活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知节日,可以知历史,知感恩,知文明,知文化;知节日,能梦想,能憧憬,能期盼,能精诚团结,能戮力同心……传统节日仿若一根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它们有中华民族的根、有中华民族的血肉、有中华民族的灵魂、有中华民族的风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而建设、规划好传统节日正是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凝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开设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节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2.多方位开掘课程的人文内涵

进行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研究,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通过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各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课,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先生的评价却是“效果平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授课方式的古板和陈旧则是屡屡受人诟病。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亲身参与的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一年中节日时序为线索,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某个节日为契机,创设“节日情境”,将班级学生按人数、男女比例、不同民族分成若干个小组(以节日的数量为依据,每小组5-8人为宜),每小组分2-3个汉族及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确定一名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做小组长,带领各自组员在课前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节日起源、发展、传说、故事、饮食、节日活动、意义及相关诗文等),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融入各自家乡的地方文化,并将准备的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制作成精美的PPT,在课堂中推选出一名优秀的代表展示小组的准备成果,给大家清晰的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评价。这样,既让大家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及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既有相互竞争,又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知识的内化,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使学生自觉的学习、接受、弘扬和传承节日文化。

4.丰富校园的节日文化活动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能力和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节日期间,要以节日为载体,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清明踏青扫墓、端午举办体育竞技、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文演讲、中秋赏月、诗文朗诵等,同时,召开主题班会,更新学习园地及校园宣传栏的内容,校园之声及电视台及时播放相关节日的节目,加强节日文化宣传力度,重视生活文化这种“无形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节日的文化氛围,修身的人文氛围,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传承节日文化、提高道德素养的自觉性。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驿站,节日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是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文化是在传播与传承中发展与创新的,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保护、弘扬和传承节日文化的最佳场所,时下,对于传统节日,当代大学生不能在只是简单的过成“吃货节”或享受几个假日,而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认识。要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中华美德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回归传统,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正确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重拾一份精神文明的信仰,引导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的殿堂,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吴艳霞.挖掘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高职院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例证与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2).

[2]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艺术百家,2012(3).

[3]李心峰.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J].艺术百家,2012(4).

[4]代长河.中华传统节日民俗的继承和弘扬[J].北京农业,2014(11).

[5]袁娟.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重认[J].城市地理,2015(4).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课题“以节日为载体在高职院校中弘扬传承华夏文明”(项目编号:2014B--151)。]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范文) 第5篇

篇一: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壮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 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篇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节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农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绕三灵、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回族三大节日,即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唱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诺劳孜 农历正月初一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畲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珞巴族 篇三: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

铜鼓节 农具节 吃立节 花婆节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侗族

姓氏节 侗年 花炮节

水族

卯节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彝族

开年节 唱哈节 护林节 跳弓节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达努节

朝鲜族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 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护士国际节(5月12日);

儿童节(6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

记者节(11月8日)。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

范文(传统节日) 第6篇

前言: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然而,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这意味着韩国率先占据了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互联网上的阵地。面对韩流的再次侵袭,来自民俗、法律、互联网界的专家指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提前、全面的保护,以防遭遇流失危机。从XX年起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XX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知道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呢?

一、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1、纪念屈原说。农历五月初五,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 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秋瑾说。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军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5、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七律.端午

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 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快乐》任春来

之一:

【 端】来一盘大粽子,【午】阳高照普天庆。

【快】请剥苇啖黄米,【乐】向此中寻真趣。

之二:

【端】杯递盏庆佳节,【午】月艾粽有奇香。【快】将闲愁都抛却,【乐】而谈笑享天伦。

《献给屈原先生》先生你

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跳江时

一定会想到楚国的天地还有那些鄙琐的小人

对你来说天地下已无生存的根土和阳光

先生 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一定会看到楚国的鱼儿

穿过水火的地界浮露心灵的水面

吸允你那内心的离骚和香草

先生 你在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跳江时一定会听到楚国的人民

正踩着木舟顺江而下历史的火把召唤着你那

不沉的国魂先生 你是我心中

五月的墓碑和沉淀出的骨头

《端午节的怀念》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年年思,年年思.那伟大的英雄,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年年思,年年思.那伟大的诗人,你的篇章啊!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年年思,年年思.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端午》一个节日:端午

像一柄青铜剑穿越千年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那剑气时刻在指尖氤氲风雨

我们的双手拨开一片片苇叶汨罗江便荡起一层层波浪

仿佛顺着喉管流入愁肠的烈酒在黑暗里膨胀和奔流

尖锐而孤独的目光像鸟一样

忧愤地俯瞰大地在我们的骨髓中疾行

让扭曲和媚笑无处藏身

一个节日:有竞赛的龙舟和鼓声,更有北去的江水在沉思

每一句染血的离骚里都蘸着一个活生生的屈子魂

《端午抒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节日,更是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宫商角徽羽,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又清丽的韵律。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

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那是你吗?

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那是你吗?

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是你吗?

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那是你吗?

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不!

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马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

屈大夫!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旌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家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

是的!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

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

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

(一)温馨类:

1、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

2、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你一个蛋糕;中秋的时候,我会送你一盒月饼;端午节来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种下去,用心呵护,等待收获我的祝福吧。

3、今天是五月五,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友情=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4、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梦中有我,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5、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6、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由手机送达。保质期:五月初五前。保存法:请按存储键。

7、今日端午,让我托诗人的福,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驾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让我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平安;让我为你斟一杯雄黄酒,盼你安康。

8、采一束避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最重要的是,把我的祝福带在身边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端午时光。

9、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愿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搞笑类:

1、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无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端午节快乐!

2、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且能闻到粽子香味。祝端午节快乐,多吃粽子。

3、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4、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

5、我绝望了,紫霞离开了我,师傅太唠叨,牛魔王欠的钱又不还,好不容易买下水帘洞又被菩萨恶意收购,只剩下一毛钱发条短信祝二师弟端午快乐

6、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

五、端午节对联

1、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2、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3、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4、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5、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范文(传统节日)】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春节范文05-28

传统节日教案范文05-28

教案传统节日范文06-01

介绍传统节日范文06-02

传统风味范文05-18

传统婚俗范文05-18

传统佳节范文05-18

传统七夕范文05-18

反思传统范文05-18

童话传统范文05-20

上一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下一篇:关于做好项目工地夏季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