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经营论文范文

2024-09-11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精选9篇)

农户经营论文 第1篇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原承包人(甲方)住所:

受让方(乙方)住所:

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法规规定,经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同意订立如下条款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将座落在家庭承包地亩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共计年)流转给乙方使用。

第二条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1、该宗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双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2、不得干涉和破坏乙方的生产与经营。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享有该宗土地的自主生产经营权及产品处置收益权;

2、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对该宗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该宗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乙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第三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一)土地流转期间乙方向甲方以现金形式支付价款。

(二)支付方式:每年每亩土地流转租金为1000元,每年月日乙方一次性支付甲方本土地流转租金。

(三)经营使用期间乙方应按合同规定标准兑现。

第四条违约责任

(一)合同期内,甲乙双方应服从国家及农业基础设施占用或征用该宗土地的需要,均不负责违约责任。

(二)合同一经签订,双方应严格认真履行,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应向对方偿付违约金,并赔偿给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

第五条其他事宜:

(一)本合同不因甲乙双方法人代表变动而变动,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合并而变更或解除。任何一方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因不可抗力毁损该宗土地,造成合同无法履行除外。

(二)合同期满后,甲方有权收回该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乙方如继续经营,享有优先承租权,但需与甲方重新签订合同。

(三)土地流转的期限超过家庭承包期剩余期限的,超过的时间无效。

(四)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平等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合同自年月日起生效,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发包方、监证机关各一份。

第七条本合同发生争议时,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发包方:(签字盖章)

鉴证机关:(签字盖章)

鉴证人:(签字盖章)

鉴证日期:年月日

农户经营论文 第2篇

一、为了发展养殖一体化,提高土地整体利用水平,经双方商定,签订本合同。

二、订立合同双方

转让方(甲方):老伯村第二村民组(户主姓名)

受让方(乙方):老伯村第二村民组(户主姓名)

三、转让土地的座落位置和数量面积

甲方将位于以下地块(鱼塘面积约:平方米,土地:平方米)转让给乙方经营。位置:东至西至南至 北至面积:(亩)合计(亩)

四、转让土地的期限

以本村土地承包期限为准,等同于长期转让;其中因国家政策变更需要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由乙方行使优先承包权。

五、转让土地的用途

转让的土地可由乙方自主支配用于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六、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自愿将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乙方,原与村(发包方)的土地承包关系从签字之日起终止;

2、依法取得乙方(经双方约定)支付的土地转让费收益元;

3、维护乙方的土地转让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转让合同;

4、因国家政策需要,须主动与村(发包方)变更土地承包《耕地承包经营合同书》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七、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有权将以上土地与村(发包方)签订《耕地承包经营合同书》,确立新的承包关系;

2、依法享有上述土地经营、收益的权利;

3、上述土地如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并与转让方无关;

4、乙方一次性直接交付甲方转让费元。

八、违约责任

1、当事人一方擅自终止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违约方应给予赔偿;

2、乙方应按约定交付转让费,逾期不交的,视为违约。

九、其他

、乙方将上述土地与村(发包方)签订《耕地承包经营合同书》后,有权决定上述土地流转的方式;

2、本合同自订立之日起,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

3、本合同在执行中发生纠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调解。

4、本合同一式叁份,由甲方、乙双方各执一份,交鉴证方八所镇老官村民委员会备案一份。

甲 方:乙方:

鉴证机关:(公章)

美国与中国的农户经营区别 第3篇

土地性质方面

美国农户的土地为农户私人所有, 多来自世袭或租赁。农户对私有的土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农业经营以家庭为主。中国农户的土地为集体所有, 是从集体手中承包过来的, 农户具有承包经营权。农户对承包的土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农业经营以家庭为主。

土地经营规模方面

美国人少地多, 虽然也是家庭经营, 但并未影响其规模的扩大。美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场。家庭农场经营经历了由小规模分散粗放式经营, 到家庭适度规模经营, 再到现代化、专业化大规模经营等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从而形成了以农工联合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和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化为特征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格局。美国的家庭农场大多在4000亩左右。根据统计, 美国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占有耕地828亩, 而我国只有4亩多, 也就是说美国的劳均耕地面积是我们的200倍。且基本上靠一家一户自主进行农村生产, 因此其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科技含量也很高。

中国人多地少, 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规定“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 经发包方同意, 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 部分地区可从实际出发, 对承包土地作必要的调整,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 我国共有2.3亿个农户, 户均土地经营规模在0.55公顷左右。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村数量较少, 大部分地区只实现了某个经济过程的规模化, 而没有形成系统、持续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一户经营几十亩耕地就已是经营大户。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而言, 差距还很大。

在农地流转、租赁、买卖方面

美国的农地流转是建立在家庭农场制度基础上的, 产权边界清晰, 土地私有权稳定而有保障, 农地买卖和出租均很自由。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是租佃制, 拥有土地的农户自己不愿意经营可以自找使用者出租, 或通过中介出租。买卖或出租的价格由交易双方协议采取某种固定方式确定。同时, 农户可将土地抵押给银行, 银行还可以将抵押的土地出租给农户经营。农户经营活动主要是管理。

在我国, 虽然《物权法》对农户承包的耕地做出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但由于中国的农地所有权在村集体, 所以农户没有对土地进行处分的权利, 换言之就是农户没有对土地进行买卖的权利, 只有流转的权利。

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内, 我国土地流转规模、速度较为稳定。农业部1993年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1992年全国土地流转发生率仅有2.9%。2000年后, 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 土地流转规模、速度呈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09年底, 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5亿亩, 超过全国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从农地流转后的土地权属变化关系看,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拍卖等多种类型, 但转包和出租是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大部分地区通过“转包”形式流转的农村土地占到流转面积的50%左右:“出租”是其次一种流转方式, 多数地区在30%左右:“互换”、“转让”和“入股”形式的比例较低。总体而言, 流转方式以非正式的交易为主。

在农户经营的性质方面

经营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其农户经营的性质, 美国的农户与中国的农户相比具有质的不同。因为大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 其运行机理、结构、组织、效率和生产关系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前者属于简单再生产机制, 而后者属于扩大再生产机制。

(一) 从生产行为看

美国的农场基本上也是靠一家一户自主进行农村生产, 但农业生产日益工业化。农户就是农场主, 农业生产就是为了赚钱, 属于扩大再生产。农户把农场当作企业来经营, 把农业生产当作是商品生产链中一环, 是“商品农业”或者是“效益农业”, 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可以说, 在美国, 农户就是农场的守夜人或者是经济人。

中国农户的家庭经营目前仍是延续古代的、独立的传统农业组织形态, 仍以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式简单再生产为主,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特征明显, 具有典型的个人或者是家庭内部封闭性质的生产行为, 实质上是“吃饭农业”。

(二) 从商品化程度看

美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农户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目的, 而是作为商品进入社会, 满足他人消费, 自己的粮食大都从市场上来购买。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强化对农业生产的组织以及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监控。美国农民和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合同制来交易农产品。农业合同由农民与买主在作物收获或家畜饲养阶段之前正式签订。美国每年40%以上的粮油作物和10%以上的动物产品用于出口。

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不高, 与市场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我国农民从事生产的农业品种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大米、薯类、油菜、烟叶、棉花、甘蔗、水果、畜禽、水产等, 生产出来的农产品100%用于商品交换的只有烟叶、棉花、甘蔗等少数几种, 其他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如水稻和小麦, 农民首先考虑的是留足自己的“口粮”, 剩余才会拿到市场上去交换。由于农民用于交换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有限, 难以增加其收入。在开放的条件下, 我国大宗作物 (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这四种大宗农产品) 基本上没有国际竞争力。

(三) 从组织程度看

美国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很高。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单个农民出于自身产销利益的考虑, 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美国合作社主要有四种类型, 分别是生产、销售、购买供应和服务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美国农村几乎无处不在, 它们在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户收入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绝大多数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 处于分散经营, 自找市场的状态。已有的一些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不规范, 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 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 从社会化服务看

美国农户农业生产的播种、灌溉、施肥、撒播农药、锄草、收割、销售等环节, 完全纳入专业化、社会化的渠道, 只要一个电话, 一切都可以搞定。农户的任务是制订计划, 掌握各个环节的时机和技术, 提出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和要求, 各个环节的工作均可交给服务组织办理, 双方事先订好合同, 明确任务和要求。此外, 有的合作社专门从事信贷服务, 有的从事电力和农村通信服务, 有的从事农村运输、仓储、烘干、灌溉、生物技术等服务。

目前, 中国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 在极个别地方有少量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 但与美国相比, 差之千里。

(五) 从农业性质看

当前, 美国农业早已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概念范畴, 从属于工业, 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农业与非农部门的广泛协作及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现代农业格局, 并为全国1/4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

我国从总体上看, 广大农民从事的仍然是传统农业, 因为占主导地位的耕作方式还是手工劳动, 人畜力还比较普遍, 少数地方甚至还有原始的耕作方式, 农业的生产率还比较低。农业机械技术在很多地区虽然是有效的, 但在农业中进入的范围和作用程度还远没达到扭转农业生产率低下的状态。农业仍然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 没有跳出传统农业方式范围。目前, 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推进阶段。

有关结论

一是美国地广人稀, 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 是典型的“效益农业”或者是“商品农业”, 其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力畜力, 用资本替代劳动, 扩大农场经营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加。

二是我国人多地少, 不可能走美国的大规模集中土地式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推广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经营, 固然可以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 但不一定提高土地生产率 (土地产出率) 。在农民外出转移就业未形成稳定的预期前, 将会造成大量农民失业。因此, 要从良种、肥料、栽培、灌溉等生物技术措施现代化入手, 用资本替代土地, 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 提高土地生产率, 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加。

三是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加速转移, 结合我国国情, 可以采取适度规模经营, 这在中国是必要且可行的。当然, 适度规模经营, 不仅仅指土地的规模, 也可是生产环节的规模、服务的规模。生产同一农产品的农户可联合起来组成合作社, 分户种植, 集体灌溉、施肥、打药、销售, 集体面对市场, 就能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效益。

四是现代化的农业是“商品农业”或者是“效益农业”, 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过程中, 必须大力发展“商品农业”或者是“效益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实现。

五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农业又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确保口粮供应永远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所以“吃饭农业”必须永远大力发展。其内涵是, 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确保粮食自给。

六是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现状, 一方面要在继续鼓励劳动力转移的同时, 逐渐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的程度, 提高集约化水平, 降低成本, 提高种粮效益;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农业, 在消化既有劳动力的同时, 提高农民收益。

政策建议

一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 农户在维持对原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情况下可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出去。农户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和流转的形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户流转土地, 也不得阻碍农户依法流转土地。不准借土地流转剥夺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不准借土地流转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土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剩余期限。土地流转应当是有偿的, 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土地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户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和扣缴。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 为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或者暂不具备流转条件的地区, 采取“社会化服务+农户”方式, 做好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业化服务, 发展订单生产, 将单一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纳入规模化服务范围, 为农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类服务组织与农民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连接机制, 充分发挥其为分散的农民提供统一经营和服务方面的作用。

三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政府要在坚持“民办、民营、民管”的原则下, 积极通过法律和经济杠杆等支持农民组建合作组织。要加大信息梳理力度, 为农民合作组织定期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销售等信息。要加大对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科技扶持力度,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 从根本上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应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明确合作组织与成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各自行为, 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适当加大引导、监督、规范力度, 使农民组织规范运作, 不断提高其经营水平, 拓展经营领域, 减少经营风险, 增强经济实力。

四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优势明显。要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等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农业, 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花卉业、林果业、养殖业、蔬菜等, 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形成规模效益, 提高农民收益并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同时, 政府要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 对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涉农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种养大户给予就业补贴, 促进劳动密集型农业大发展。

五是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 改变目前“种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 形成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使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获益, 确保种粮农民有合理的利润。同时, 改革目前普惠式的种粮直补形式, 推行合同补给、商品粮直补相结合的补给方式, 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力度, 采取公示、抽查等方式, 确保粮食补助款真正补到种粮大户手中。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中国的人民的现代化:《天涯》2000年第3期

[2]金文成全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问题和建议[J]农村经济文稿, 2001, (7)

农户经营要了解经营预测 第4篇

经营预测是指对经营决策中有重要意义的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推算和估计,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现代农户为什么要进行经营预测?

经营预测在现代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经营预测是发展生产、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现代农户有必要对未来的市场做出预测,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经营预测是现代农户制定经营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市场预测,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保证产销协调平衡。

3. 经营预测是增强现代农户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经营预测,可以掌握市场的主动性,提高生产经营的有效性,增强现代农户的应变能力,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依据,增强现代农户的市场竞争力。

三、现代农户经营预测包括哪些内容?

经营预测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一般来说,主要包括需求预测、资源预测和技术预测三个方面。

1. 需求预测。就是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也称为市场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预测市场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自己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畅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②预测市场对产品品种、规格、价格的变化趋势;

③预测城乡购买力的增加状况及购买力结构的变化趋势;

④预测自己所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⑤预测国际市场需求、价格变化及发展趋势,探索国际市场变化的规律性。

2. 资源预测。主要是对劳动力、生产能力、物质供应的预测。

①劳动力预测主要是预测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满足经营目标的程度;

②生产能力预测主要是预测行业、自身、竞争对手在近期、中期、远期生产能力变化情况;

③物资供应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原材料、能源的供应量及价格变动趋势,预测可利用代用品的状况等。

3. 技术预测。主要包括:

①新产品开发预测,主要预测国内外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及自身开发新产品的方向;

②新技术、新工艺的预测,主要预测与自身开发新产品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及产生重大突破的可能性;

③新材料预测,主要预测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自身采用新材料的可能性;

④技术指标预测,主要预测与自身生产经营有关的重要技术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

四、现代农户进行经营预测,应按什么程序进行?

科学的预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预测目标和期限。确定预测目标就是要明确预测什么。确定预测期限就是明确预测多长时间内的情况。

2. 影响预测因素的选择。选择影响预测目标的因素要注意两点:一是分析预测目标的性质和特点,寻找和研究对预测目标增大或减少的各种问题,使所选的影响因素与预测目标有因果关系。二是选择对预测目标最主要的或最综合的影响因素,并且有统计数据可以利用。

3. 收集资料。资料是预测的重要依据,要从各种可能的渠道收集资料。要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即收集的资料要有根据,有出处,要尊重客观事实,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筛选,以确定定性、定量预测中的各种必要数据。

4. 选择预测方法。选择什么预测方法要根据预测的目标,收集的资料,对预测的精确程度,人力、物力、财力,科技条件和时间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定性预测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定量预测方法。

5. 确定预测结果,提出预测报告。预测者应把预测的全过程、方法、结果、建议等以书面的形式报告给决策者,作为其决策的依据。

农户经营论文 第5篇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原承包方(甲方):住所:

受 让 方(乙方):住所: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本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将其承包经营的乡(镇)街道村组座落在家庭承包地亩以方式,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流转给乙方,用于。

第二条:双方权利及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和发包方的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甲方应履行的义务仍由甲方承担。该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2、不得干涉和破坏乙方的生产与经营。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享有该土地的自主生产经营使用权及产品处臵收益权;

2、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3、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该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第三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支付时间

(一)流转价款采取下列第种方式计算。

1、土地流转期间乙方向甲方以现金形式支付价款。每亩每年由乙方支付元(大写金额:);共计元(大写金额:)作为流转价款。

2、以实物方式支付。即每亩每年由乙方交给甲方(小麦、玉米或其它事物)公斤(大写数额:公斤)共计公斤(大写数额公斤)作为流转金。

(二)流转价款采取下列第种方式支付。

1、提前一年支付。即于上年月日前支付,且每年递增%。

2、逐年支付。即于每年月日之前支付,且每年递增%。

3、一次性支付。即于年月日之前全部结清流转价款。

(三)经营使用期间乙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标的按时兑现,否则,逾期一天加罚乙方应兑付款的%滞纳金。

第四条:违约责任

(一)合同期内,甲乙双方应服从国家及农业基础设施占用或征用该土地的需要,并均不负违约责任。

(二)合同一经签订,所有条款双方应严格认真履行,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应向对方偿付违约金,并赔偿给付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

第五条:其他事宜

(一)本合同不因甲乙双方法人代表变动而变动,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合并而变更或解除。任何一方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因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严重毁损该士地,造成合同无法无法履行的除外。

(二)合同期满,甲方有权收回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乙方如需继续经营,享有优先承包权。但需与甲方另行协商,重新签订合同。如不再使用,应清理所有承包土地的地面设施,将土地整平后交给甲方。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土地流转的期限超过家庭承包期剩余期限的,超过的时间无效。

(四)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平等协商可在补充栏目(附后)中,完善合同内容,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条:本合同自年月日起生效,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发包方、乡镇农村合同管理部门和鉴证机关各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发包方:(签字盖章)鉴证机关:(签字盖章)

鉴证日期:年月日

农户经营论文 第6篇

大走访活动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四届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根据县委以及农业和科技局总支的要求,从今年起,每年开展干部“下基层、进农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谋发展、促和谐”大走访活动,现就大走访活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开展干部“下基层、进农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谋发展、促和谐”大走访活动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重视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经能源干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干部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疏导群众情绪,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农经能源工作,有利于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站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自觉走群众路线,积极投入到大走访活动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拜群众为师,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思人民所思、想人民所想,做为民之事。把大走访活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顺民意、得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感情进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生,让单位与基层心连心、组织与群众心系心、干部与群众心贴心,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互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力量。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干部“下基层、进农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谋发展、促和谐”大走访活动,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切入点,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做到党的惠农政策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农业信息技术进农家、温暖关怀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问百家需、助百家和、暖百家心,真正达到单位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四、组织方式

1、参加对象。单位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

2、活动方式。按照局党总支的实施方案,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工作制度,形成大走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大走访活动每年分两次开展。

即每年3月和10月份,每次走访达10天以上。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与群众进行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宣传政策、出谋划策、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每次走访,走访人员至少走访15户以上,至少要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参加一次义务劳动、联系一个贫困农户、办好一件实事,写好一篇心得,同时记好走访记录,走访结束后,认真归纳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并形成完整的报告提交单位领导审阅。

五、活动内容

1、送政策释民惑。宣讲互助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

2、听建议知民情。带着课题和任务,深入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当中,开展走访调研工作,了解本单位制定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3、送温暖聚民心。结合自身实际,努力为基层群众办一些具体的实事好事,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开展好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送温暖活动,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

4、化矛盾解民忧。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敢于面对群众,主动接触群众,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5、学基层强自身。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的差距,促使干部职工学会尊重群众、亲近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6、抓基层打基础。协助村级抓好农业工作、农民建房、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帮助完善农村卫生、新农村建设、综治信访维稳、减负和节能减排等长效机制。

7、抓发展谋福祉。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公司联村开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后劲。

8、抓管理保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事关稳定发展的民心工程,要以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着眼点,要在了解民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管好事、办好事,做好人民的公仆。

六、具体要求

1、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站长、支书记马钟辉任组长,副站长孙长魁任副组长,赵国正、刘应生、李凤翔、李文萍、李永春、赵弘璧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孙长魁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刘应生、李凤翔具体负责大走访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2、强化领导,力戒形式。站长亲自研究和部署此项工作,亲自带队到联系点调研和指导工作。做到五有,有一套工作方案指导活动,有一名领导干部分管活动,有一个工作班子组织活动,有一套具体措施落实活动,有一个综合报告总结活动。

3、强化纪律,厉行节约。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自带行李,注意工作方法和生活作风。严肃工作纪律,工作队员做到五不准,不准抹牌赌博,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不准侵害群众的利益。

4、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根据大走访活动的安排,结合单位工作实际,严密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做到把责任落实到人,把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细节,一步一步抓落实、抓到位。办公室每月25日前要向局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走访情况,并及时报送有关工作情况和信息。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比较论文 第7篇

摘要:农户种植业面临着诸多风险,经过对我国多个地区湿地的访问与调查发现,现今我国农户种植业主要面临的风险均来源于气候等自然因素。另外,有其他风险因素会对农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如农产品价格等。从多个方面对农户种植业风险来源进行细致分析,并针对我国农户种植业风险认知的风险认知区域比较、风险认知品种比较,以及不同规模农户对风险的认知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农户;种植业;风险认知

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相互结合形成了农业这一比较特殊的产业。由其形成的条件可以发现,农业与自然和经济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联,对自然和经济均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目前,在我国农业市场不断变革、市场供求不断变坏的环境下,农户种植业生产不仅面临着更多的自然风险,而且面临着诸多社会风险。但是,农户对于种植业风险的感知能力仍旧比较有限。该方面主要由农户在种植业方面的微观决策和风险弱化意识而决定。希望通过对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的比较研究,提高农户对种植业风险的认知水平,最终逐步稳定并提高农户种植业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户经营论文 第8篇

1 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经营情况分析

农业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是农户本身, 所以, 只有通过对农户进行分析, 才能够解决污染的根本问题。首先, 需要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 弄清楚了污染和农户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联系, 才能够通过有效政策来约束农户的行为, 从而, 在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下面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我国农业经济基本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只有在农产品产量非常高的时候, 才将其当作商品出售。但是, 如果将农产品大量地当作商品出售, 就会造成农业生产者为提高效益和收入, 从而扩大规模进行生产。所以, 将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最终导致农业的污染更加严重。

1.2 农业劳动力投入

在农业生产中, 劳动力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营状况, 最终会影响到环境的污染程度。从理论上分析, 如果一个家庭的劳动力越多, 那么其生产规模一定会相应地增大, 所以, 在投入的农药化肥或者是禽畜养殖的规模都会增加, 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就越高。而且家庭劳动力的质量也会对农业的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劳动力的质量越高, 他们就能够进行较高效率的劳动生产, 这样就会产生更大的生产投入, 相应地就加大了农业的污染。但是, 如果这些高质量劳动力都懂得利用绿色环保技术进行劳动生产, 那么产生绿色环保的概率也会增加, 所以, 需要进行相关的证实。

1.3 农业种植结构

从对土地的利用上进行分析, 农产品的结构情况也会是导致污染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大量种植同一种经济作物, 就会导致土地的严重缺肥, 同时, 会导致虫害, 但是, 如果进行混合种植就能够有效地对虫害进行控制, 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虫害和环境污染, 对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农业污染和农户经营行为的关系

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 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农业的政策, 从目前情况来看, 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长, 但是, 由于在强调收入和收益的同时将环境的问题忽略了, 所以, 导致了农业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有农药化肥用量过大;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膜量不断的增加, 而可降解农膜的比例低, 农膜回收率低;农作物的枝干和一些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 畜禽的产业发展比较快, 导致大量的排泄物产生。

2.1 农药过量喷施导致农业污染

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为了减轻虫害, 经年来, 农药的使用次数逐年增加, 通过调查, 小麦喷洒农药的次数一般在2~5次, 玉米喷洒农药的次数一般是2~4次, 并且, 为方便除草, 每年还需要喷洒除草剂2~3次, 为更好地防止虫害的发生, 还需要进行6~12次的农药喷洒, 并且棉花和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的农药喷洒次数更多, 这样就会严重地影响产品的质量, 并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有些农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一旦遇到下雨的情况, 就会跟着雨水降落在地表面并渗透到土壤中, 进入地下水源, 最后导致水资源的破坏。

2.2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污染

为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农户在生产过程中, 普遍使用化肥进行施肥, 化肥的用量逐年增加。通过调查, 每年使用的化肥总量都在不断地增加, 且单位耕地面积内的化肥用量也在逐年增加。有些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 对于化肥的使用出现了不合理的使用, 为某种现象进行施肥导致施肥比例失调。并且随着逐年化肥用量的增加, 土壤肥力出现了失衡的现象。由于化肥见效快, 所以出现了重化肥, 轻有机肥料的现象, 使得土壤肥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2.3 农膜过度使用导致农业污染

用农膜进行生产活动, 必然能够给农作物带来更大的生产, 但是, 农膜很难进行降解, 残留在土壤中, 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有关数据显示, 农膜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非常严重的农业污染物之一, 从某些角度来讲, 农膜的危害甚至比农药化肥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 由于农膜的可讲解程度低, 埋在土壤中, 对农作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 每年对会用掉50万t的农膜, 在这些农膜当中, 有40%的农膜被残留在土壤中, 就算是将它们从土壤中挑出来也不容易被降解, 只能是将其烧掉。第二, 如果将农膜进行焚烧就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800℃以下的温度焚烧农膜, 就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恶英的致癌物质, 这种物质的存在时间很长, 可以存在150 a之久, 所以, 危害非常严重。农膜的生产方式有利有弊, 一方面它能够为人类创造出廉价的实物, 但是由于其特性, 所以, 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第三, 使得对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农膜无法降解, 如果被混在土壤中, 就会造成土壤的不透气性, 这将会影响到土壤的使用, 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大隐患。第四, 引起病害蔓延。在冬天用农膜进行生产会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但是, 如果在夏天这将对种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五, 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果大量的农膜被丢弃在田间或者是街道上, 这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由于大量地使用农膜进行生产, 使得土壤的性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使得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 并使得植物的根系发育收到影响, 导致农产品质量的下降, 并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危害。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氮肥、磷肥等化学肥料, 而使用有机肥的用量非常低, 造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土地肥力不足;并且, 为了减少虫害而大量使用农药, 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农户为提高经济作物的产出而大量使用了农膜, 这种物质大量地残留在土壤中, 难以降解;而农户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后, 曾经用做燃料的农作物枝干, 现在许多都随意丢弃在田中或路边或焚烧在田中, 加上生活垃圾的随处倾倒, 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生态平衡。

摘要:对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经营情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了农业污染和农户经营行为的关系, 主要有农药过量喷施导致农业污染、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农业污染、农膜过度使用导致农业污染等几个方面。可以认为, 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氮肥、磷肥等化学肥料, 而使用有机肥的用量非常低, 造成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土地肥力不足。因此, 在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妥善处理好农业污染的问题。

农户经营要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9篇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以产加销一体经营为组织原则,通过合同、契约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通过一体化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规模经营,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品化,为农户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架起了桥梁。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功能的作用,采取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具备条件为:

①一定要有剩余农产品;

②当地农民有共同致富的要求,干部和群众乐意接受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效法;

③当地或邻近地方已建有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

④已建有某种农民组织,如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

其中前两条是基本条件,后两条是充分条件。

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所谓龙头,是指产业化链条上与市场衔接最紧密、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提供服务的综合部门。它可以是一个加工企业,可以是一个流通组织,也可以是一个专业协会或者生产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搞好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有以下重大作用:

①龙头企业是根据市场需要配置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枢纽;

②龙头企业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桥梁和纽带;

③龙头企业是农副产品开拓和占领市场的依托;

④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火车头”;

⑤龙头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三、主要模式

1. “公司+农户”

“公司+农户”最基本的含义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与流通的企业(公司)与农户建立一定的经济契约关系,开展一体化经营。主要经济内容包括,公司在产前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提供产中过程的生产和技术服务,公司以具有保护性质的价格收购农户产品,进行系列加工,然后销往国内外市场;农户则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把大部分产品卖给公司,并分享农产品增值的利润。

“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意义为:

①在不改变农户家庭经营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社会化服务,使分散农户凝聚成为公司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改善了农业的组织管理和规模效益;

②由于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跨区域销售,节省了分散农户走向市场的交易费用,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的价值;

③公司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产品,或承诺农户分享农产品增值的部分利润,使原来割裂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被连为一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只提供初级产品、比较利益低下的传统角色,农业走上了现代产业之路。

2. “公司+基地+农户”

此种模式在公司与农户签订的契约中变革了“公司+农户”形式下规定协议价格的做法,一般只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格:在规定的收购时限内,如市场整体价格低于保护价格,则按保护价格收购;如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则按市场整体价格进行收购,有力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这其中,基地可以是当地的农业局、农技站、农民合作组织、农场等。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中,农户生产农副产品,公司加工和销售农副产品,基地充当中介,为农户提供某些服务(技术服务、物资采购、产中的日常管理或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在运作上,公司根据市场需要对价格进行预测,通过签订契约与基地约定本年度生产数量、品种及主要品质和技术指标。公司不仅与农户,且与基地也签订了协议。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基地还为农户提供购买生产资料的服务。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服务,一般是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农副产品成熟后,由基地根据公司与农户签订的种植收购合同进行检验、收购,最后由公司进行最终加工和销售。

3.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

此种模式由龙头企业直接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者龙头企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再与农户合作。如桂林莱茵公司、桂林力源公司、广西石乳茶业公司等均牵头成立了农民协会,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产品销售方面为协会提供支持。广西容县鸿大公司牵头成立6个养殖协会,公司与协会签订保价同收合同,协会再与农民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带动农户近1万户。

4. “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

这里的协会主要是带行业性质的协会,由协会把农产品加工、包装等企业和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企业为依托,实施产业化经营。如广西横县花茶协会,全县110多个花茶加工企业都是它的会员,同时,协会以村屯为单位,巩固发展有机茶、有机花、优质花基地,会员全部按统一标准生产经营,有效发挥了行业自律作用。

四、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

农民群众在增产增收的强大利益驱动下,自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载体,开展产业化经营,如销售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此外,我国农村以乡村行政区域为基础建立的社区型合作经济组织也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的组织资源。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履行以下功能:

1. 服务功能。主要是指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2. 中介功能。主要是指代表分散农户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对话,既转达企业对分散农户的意见,更捍卫农户的利益。它节省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分散交易的成本,增强了农户的谈判力度。这样,“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为“公司+合作社+农户”。

3. 实体功能。主要是指合作组织从单纯的服务和中介转向组织农户生产,即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逐渐把自身演变为产业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相对来说,由于农村社区的文化传统和亲缘地缘关系,农民合作社会把满足成员的利益作为主要的目标,较易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上一篇:考研英语基础翻译句型一下一篇:中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