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安全教育

2024-05-28

厦门大学安全教育(精选8篇)

厦门大学安全教育 第1篇

一、课题:

国庆假期的安全教育

二、课型:

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

1、保障大学生假期间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四、重点、难点:

大学生如何在国庆期间注意一些安全细节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讲授法联系案例,间以课堂分组团体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资料:

1、重庆文理学院治安管理条列

2、大学生安全教育

七、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授课使得大学生了解到大学期间的一些安全细节,加强了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八、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导入课题: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第六十二个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年了!在此,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教学内容:

国庆假期的安全教育

一、安全:安全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和祈祷着国家平安、社会平安、亲人平安、自己平安……平安是家人的期盼,平安是事业的起点,平安是生活的真谛,平安是幸福的源泉

二、国庆节的放假时间有10月1日至7日,10月8日回校上课

三、预祝大家国庆快乐

四、安全是生命之水,文明是幸福之源,学习是根本

(一)安全第一,防范意外:

首先,要注意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严守交通法规。其次,要防止溺水事故:河边池塘,不能随意靠近。

第三,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第四,需要我们注意的其他安全事项

(二)遵纪守法,行为文明。

•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言行文明,以礼待人。• 2.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听从教导,不任性胡闹。

• 3.正常交往。不接触不三不四的人;不与陌生人搭讪,不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结伙四处游逛、惹是生非;不参与打架斗殴。• 4.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乱花钱。

• 5.不进入营业性网吧和台球室、游戏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参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

• 6.遵守法律,不偷盗、损害他人财物,参与敲诈活动。• 7.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

(三)劳逸结合,不忘学习。

• 1.认真完成好各科假期作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看好的影片,读健康书。假期中,要多欣赏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电影或电视,培养自己的性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结语

•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但愿平安伴你一生!

• 最后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平安文明、健康美好的“十一”长假!

厦门大学安全教育 第2篇

安全 教 育文 班级:视觉1602

姓名:王美懿 学号:2016600410

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 措施 重要性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必然性

从古至今,人们对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及高校和高校学生的凶杀、他杀、自杀等案件逐年增多,仍有不断上升趋势。例如:马加爵、薛荣华两起杀人案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使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固然与严峻的治安形势等外部环境有关,但当事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的社会。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接触、交流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自谋职业打工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缺乏社会经验尤其缺乏安全常识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的保证。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普遍现状

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探讨的同时,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着安全知识缺乏,以及安全防范意识谈薄,引发了许许多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严。学生宿舍发生的失窃案件,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同学们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关门上锁,财物保管不严造成的。2.行为单纯,轻易受骗上当。大学生虽然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但缺少社会经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他们的无社会知识行骗。如有的骗子利用女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谎称自己被窃、被扒,骗取钱财。3.意识不强,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由于不懂一些常规性的知识,很容易上当受骗、被偷、被盗。

4.碍于情面,缺乏应有责任。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抱有“自己不违法违纪,莫管他人的闲事”的思想。即使看到违法事件,只要没有直接损害自己,也当事情没发生,不主动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对涉及到学生之间的违法违纪事情,有很多大学生更是出于“碍于情面,保护同学”为出发点。

5.碰到问题,难以应对处理。面对安全事故、安全威胁,缺乏应有的处理和对抗措施。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同学发现宿舍起火,手拿灭火器却不知如何使用;当发现坏人进入室内时不敢叫喊,却拚命地往被下钻;碰到抢劫时,不敢进行有效的抵抗;登山时有人中暑倒地,其他同学束手无策等等。以上几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学生安全意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安全意识缺乏和安全教育不到位是引发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大学生所受安全教育的现状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

3.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治安管理工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际参与,使同学明白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明白只有学校的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从而也就更加投入到安全意识的培养中去。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是需要学校重视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做好。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同时学生自身要切实感受到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真正投身于安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共同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努力,让我们的广大学生能正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延续 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来自不同主体的良莠不齐的思想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化[1], 使某些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意识, 甚至在高校出现了一些刑事、治安案件。因此, 针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的情形, 已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2]。

目前, 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及管理规定, 每年通过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不定期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板报、横幅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难发现, 我国学校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分为公共安全教育和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教育两部分;其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是, 入学时集中开展安全教育、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栏展示等多种教育形式, 但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 教育者主要为班主任或学校保卫处。而高校中的大学生, 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就是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 过几年就晋升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成为组织者、管理者或决策者。这些大学生、研究生, 学习了大量专业理论知识, 在各自的工程技术方面基本能适应岗位需求, 但他们缺少安全意识, 欠缺预防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如对安全隐患预兆不能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或在事故来临时往往表现得紧张、束手无策等。这种现象不符合安全第一的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 系统的安全科学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应系统地讲授一些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这是对人的一生安全教育的延续、补充。

1. 安全科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需要

大学教育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期准备阶段。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具有不可分性, 尤其是21世纪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后, 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加强烈。目前, 安全科学已逐步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揭示了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安全工程现象的普遍规律。因此, 安全科学技术理应成为每个高素质人才应该拥有的一门技术, 在大学教育中有必要安排安全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1.1 从我国安全形势来看。

目前, 我国的事故起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 但总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状况仍低于发达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量交通运输事故、矿山事故、建筑事故、火灾及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和一般伤亡事故。这些事故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 而且影响伤亡职工家属的生存, 危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事故统计分析表明, 80%以上的伤亡事故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三违”造成的, 属责任事故, 是可以预防的。深层原因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领导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欠缺, 企业安全文化素质低下造成的。这与目前的大学教育多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安全科学教育有直接联系[3]。

在大学生中进行安全科学教育, 能使大学生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安全意识, 懂得安全政策和法规。当他们进入企业中, 会自觉地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会自觉地去发现安全隐患;他们会自觉地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并运用它们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样, 安全意识就会扩展开来, 上升至社会层面, 安全科学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1.2 从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培养来看。

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 他们从接受幼儿教育开始至高中毕业, 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从知识结构来看, 缺乏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从能力结构来看, 缺乏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社会阅历浅, 承受能力差, 欠缺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需要, 如果一个大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则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4]。目前, 我国高校安全科学教育仅仅局限在安全工程专业, 且是大安全观教育。实践证明, 各个专业的高校生, 包括文科生都应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科学的理论知识, 懂得安全的原理和本质。因此, 只有经过了系统案例科学知识教育的人, 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发现安全隐患, 识别重大危险源。

现在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安全科学教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使其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 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原则

2.1 教学目标。

高校中安全科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介绍正确的安全思想, 并使大学生能够牢牢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用系统的安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大学生头脑;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能够识别、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科学课程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 根除他们错误的安全观念和没有安全的安全思想;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投资而不是消耗”和“生产与安全双赢”的正确观念植入他们的心里。其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安全理念, 介绍国外完备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使大学生在以后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安全观念, 产生不同的安全认知和态度, 进而做好对安全的规划、决策、管理和指挥。

在具备了安全意识之后, 学习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理论上, 要学习安全法律、法规, 懂得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事故有哪些类型, 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该做何处理, 日常工作中如何识别危险源, 等等。

2.2 教学原则。

安全科学理应看做是一门像法律基础课一样的基础课或工具课, 文理科专业都应开设, 让学生学会拿起这把工具在工作中保护自己、他人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安全科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工具课程, 课时不宜太多, 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旨在让学生形成安全概念、树立安全意识, 了解安全法律法规。具体的安全技术与管理还是由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完成。

大学教育中, 如一些矿业、化工、建筑、石油、交通和冶金等子学科的专业, 在讲课过程中应该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授课, 课时可以适当多一些。

安全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应该由高校专门配备安全专业毕业的专职老师进行, 有些课程最好能够和相关专业课老师一起讲授。

3. 高校中安全科学的教学内容

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1 首先, 要让学生了解目前对安全科学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的, 即对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预测、系统分析及系统评价, 并采取系统控制, 所以应向学生介绍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事故理论, 了解生产中的危险性是怎样变成事故的, 要讲授事故的涵义、分类及构成要素;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事故模式理论;事故的发展阶段、特性、法则和预防原则。再次, 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了解、查明系统存在的危险性, 估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伤害及损失的严重程度, 确定哪种危险能够通过修改设计或改变控制系统运行程序加以预防, 应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安全检查表、事故树、事件数、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和因果分析图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最后, 要特别强调系统安全预测方法, 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 分析研究历史资料, 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事先分析。

3.2 介绍安全经济和安全投入的辩证关系, 明白现代社会对安全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 即用社会有限的投入实现人类尽可能高的安全水准, 在人类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上尽量节约社会的安全投入。

3.3 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清楚我国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了解我国从中央至地方各省、市, 已基本制定了对各种行业及特殊性质工作的安全法规、规定、条例和办法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到具体的《安全帽GB2811-2007》等法律法规, 基本做到职工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有法可依。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安全监察执法机构, 并学会利用它, 为自身的案例提供保障。了解我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以及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认证等。

3.4 介绍安全生产危险性评价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导致安全事故危险因素的系统管理。

3.5 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与实施等内容, 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 遇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延误救援工作, 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应该做的正确决重。同时, 掌握必备的卫生急救技术。

介绍安全文化的培养, 让学生知道安全文化建设, 是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 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 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

4. 高校中安全科学教育的辅助途径

高校中除进行课程教学外, 高等院校应结合全国的“安全月”、“消防日”等活动在校内开设一些诸如安全法律、法规、案例分析、职业病防治类的讲座、报告和学习班等。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会, 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成立大学生安全社团或协会;在校园生活中, 应各个季节时期和学习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安全的宣传。另外, 对于交通、建筑、冶金等特殊行业, 学校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情况在学生毕业期间进行一次专业安全培训;在毕业论文答辩时, 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论文提问一两个有关安全的问题。

结语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基本途径是安全教育。大学教育对安全科学课程的开设, 具有历史责任。安全科学教育应不分文理专业限制, 在大学中普遍开设, 并采用辅助教育方法配合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彩虹, 张爱龙.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7) :124-125.

[2]余德锋.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0 (2) :94-96.

[3]赵挺生, 应玲丽, 葛莉.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8) :58-61.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 第4篇

事故频发倒逼高校重视安全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安全教育的盲区

在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盲区。

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并得到强化,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研究表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二是上级进行检查时,就集中力量应付,检查过后,就万事大吉;三是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时就急抓,事情过后就放松不管。这现象在很多校园普遍存在,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留驻于表面、留驻于形式。

重事后,轻预防 在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未雨绸缪,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只有做好校园安全预案管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却并非如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处长王有洪曾指出,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应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三个阶段,但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更注重“惩治”而忽视“防范”,注重“事后处理”、忽视“预案管理”是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普遍现象。

重行为,轻心理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行为是否遵纪守法,却对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常常忽视。比如,发生在高校的类似于“马加爵事件”,却往往是心理疾患引起的。有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并且常把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曲解了学生。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endprint

安全教育需要“四重视”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健全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确保其效果,就必须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首先,高校要完善安全领导组织机制。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党政领导重视与否。高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校园安全构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成立高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具体负责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再次,要建立安全教育监督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

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在现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中,高校普遍侧重的是安全管理工作,对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仅仅是停留在说教层面,如利用广播、橱窗、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次。如今,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通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演练+安全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安全素质。

重视高校安全应急预案设立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制度,对于提高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构建平安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应急预案能为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依据;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应急预案能使高校日常安全培训和演习工作更具针对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强调高校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发布和宣传,有利于全体师生员工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理安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心理安全适应能力及安全素质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之一。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相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那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排忧解难,达到心理健康。对那些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

大学安全教育总结 第5篇

一、安全意识记心间,防抢防盗防诈骗

近期,抢劫、偷盗、电信诈骗(包括手机诈骗、网络诈骗)等案件非常猖獗,我校已有同学因此蒙受经济损失。在此提醒广大同学,外出一定妥善看保管好个人物品;离校前贵重物品(如电脑)一定要落锁或带走;若宿舍无人,一定关好宿舍门窗。外出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短信、电话,即使自称学校老师、辅导员,一旦涉及钱财,一定要多方核实;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易相信中奖、航班取消、包裹违规、民意调查等涉及钱财、个人身份信息的短信电话;做兼职或找工作,一定慎重核实相关信息,多与家人沟通商量,不要心急,以免上当受骗或误入传销陷阱。

二、假期聚会多奔波,出行安全最重要

无论回家还是留校,假期难免乘车奔波,在此提醒同学们务必注意出行安全。无论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搭车,都不要选择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更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辆;一个人坐车,要随时向家人汇报行程、乘坐车辆信息;旅途中时刻注意自身财物安全,行李存放在可以看到的地方,不让陌生人看管财物;与陌生人交流需谨慎,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个人信息、学校、家庭等信息轻易告知;长途旅行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单独外出,不携带大量现金;上下车时不要拥挤,以免造成财物丢失和人身伤害;一旦发生意外,及时报警求助;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切忌酒后驾车。

三、校园安全很重要,火灾隐患不能有

冬季气候干燥,是火灾的高发期。假期留校同学少,宿舍内一旦发生险情不易被发现,因此提醒同学们不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离开宿舍时关闭电器和电源;不在宿舍内使用明火及易燃或可燃物体;不在消防通道内堆放杂物或擅自封闭消防疏散通道。

四、假期留校人员少,提高警惕很重要

寒假留校期间,校内人员较少,在校同学尤其是留校女生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外出自习时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不随意摆放,尤其不要将证卡轻易借与他人使用;宿舍内不留宿异性或外来人员,不把床位出租给他人;外出或夜间回宿舍一定要结伴同行,选择明亮大道,不走偏僻小道。当前女大学生失联、遇险情况增多,提醒同学们外出可随身携带一两件防身用品,如哨子、小型报警器、防狼喷雾等;身上准备一些零钱,如遇歹徒,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舍钱保命,不要进行无谓的反抗;手机存下报警电话,一旦脱险,第一时间报警。

五、寒假佳节同来到,身心康乐是王道

寒假到来的同时,我们也会迎来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在普天同庆、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身心健康。希望同学们借助寒假假期,与家人欢聚一堂,主动沟通交流,积极敬老孝亲;安排好节日作息,加强锻炼、健康生活;参加大型活动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预先了解应急通道,随时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参加滑冰、滑雪等户外活动时,应了解安全注意事项,设置好安全救生设施;严格遵守市县有关禁放规定,不得在禁放区特别是校园内燃放烟花爆竹,在非禁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人身安全。不购买或燃放伪劣、超标烟花爆竹。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崇尚科学,严禁参与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坚决抵制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觉维护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大学安全教育方案 第6篇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大学安全教育方案 第7篇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高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高校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给高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与稳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刍议 第8篇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 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 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 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并积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这些文件和规定都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和说明, 提出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 防止意外事故”, 学校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对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也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创造了条件, 体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99年后,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以年均20.8%增率增长, 到2007年,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561万人, 在校园学生规模达1, 885万人, 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同时, 高校教育办学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学校招生由过去的按照国家指标计划招生发展为计划招生与自主招生并存, 学校办学由过去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 许多高校通过扩大招生规模, 不仅学校学生人数激增, 学校面积也迅速增加, 甚至由多个校区并存, 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 而是广泛的与社会发生联系, 特别是近几年来,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能更多地接受来自不同渠道、具有不同倾向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潮流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都大大提高, 这些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课题, 需要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大学生即身处校园, 又身处社会, 普遍年龄都在19至23周岁, 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理发育基本成熟, 但心理发育不成熟;个性日趋定性, 但可塑性很大;智力发展充分, 但开发空间较大;自主性强, 讲求个性, 但社会阅历不足, 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安全防范意识较薄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但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和欺骗。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具有显著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

(一)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大学生的人身安全, 是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自由不受威胁, 没有危险, 不出事故, 安然无恙, 这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大学生人身安全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 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 不仅给学生带来肉体上的伤害, 也会造成精神上的创伤和经济上的损失, 对学生个人、学生家庭和学校造成损失, 甚至造成巨大的悲剧。因此,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同时要教育学生自己要树立意识, 尊重和保护好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珍惜和爱护生命, 避免意外事件和无意义的行为所造成的丧失生命或身体伤残情况。

(二) 大学生的学习安全教育。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 其主要任务是学习, 大学生的法定教育权利受法律保护, 不能被非法干扰和侵害, 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大学生的学习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要保障大学生开展学习的基本条件, 如教育经费的到位, 教学设施和后勤生活设施的建立等, 这是开展学习的基础物质条件;其次要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受干扰, 如学习课程的正常开展, 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能非法干扰和妨碍学生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再次, 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不能被随意侵害, 如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要求课程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权利等, 不能被随意剥夺或侵犯。

(三) 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大学生财产安全是指学生对自己拥有的钱财、物质不被他人非法占有或使用。当前, 大多数大学生所拥有的财物主要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了价值较高的财产和物品, 如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还会随身携带一定数额的现金, 或佩戴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 由此引发盗窃财物, 诈骗现金等案件的发生率在近几年明显提高, 如北京晨报曾报道, 仅2005年和2006年两年时间里, 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受理审查并批准逮捕的在校大学生犯罪共85件, 其中43件都是盗窃案件, 案件性质表现出侵害目标多样化、偷盗手段智能化和损失影响扩大化等特点。由于目前高校内普遍是集体宿舍, 4到6人同住一间宿舍, 加之部分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淡薄, 不注意防范, 使得这些具有相当价值的物品成为偷盗、抢劫和诈骗的对象, 很容易遭到侵犯。同时, 在校大学生普遍成年, 如果涉及偷盗行为, 一旦财物较为贵重, 价值达到一定标准, 相关人员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 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是指一个人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合理的安全需要, 没有异常心理现象和不正确的心理需求, 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力。大学生社会经历相对简单, 生活阅历相对较少, 容易受到外界思潮影响, 而自身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 在面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与社会竞争的时候, 如果处理不善或没有即使缓解, 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引起行为偏差,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出现自伤、自残、自杀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等严重后果。早在1999年, 我国就有研究表明, 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是每10万人中9至24人, 是同龄人的2至4倍, 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 大学生属自杀高度关注人群, 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安全教育, 培养健康的心理, 才能保证大学生保持平静的情绪, 敏锐的智能, 顺利完成学业, 应对社会的挑战。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新时期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努力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一方面, 高校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另一方面, 高校要利用好课堂教育, 将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通过课堂教育传递给学生。

(二) 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真正效果。

组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安全教育队伍, 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具有关键性作用。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 利用学校保卫机关和部门, 建立专业保卫队伍, 主要针对学校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等领域开展工作, 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因为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能及时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状况, 对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必须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予以足够重视, 要面向辅导员,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发挥学工队伍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 学校还应该本着“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的原则, 在安全教育工作中依靠学生会、学生党团等组织, 充分调动学生中的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学生安全教育活动社团和协会, 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活动, 发挥学生自身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三) 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整体水平, 是确保大学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证。高校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制度和机制, 才能确保这一工作长期有效的推进:一方面, 高校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加快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及时改进管理办法, 认真制订完善相关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教育管理责任, 实现对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全方面覆盖,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安全责任无小事”的共识;另一方面,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观念, 加强理论研究, 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先期预测和判断, 深入研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实效性等问题, 努力把握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特点与新规律, 掌握主动权, 让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 从而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断发展。

总之,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将安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通过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利用政策调控等措施, 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树立“以人为本, 生命第一”的理念,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 加大投入,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

摘要:长期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并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莉娜.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2].毛艳.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厦门大学安全教育】相关文章: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08-06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平台04-26

厦门大学培训08-20

游厦门大学作文06-19

厦门大学论文答辩09-06

厦门大学出国范文06-08

厦门大学emba06-30

厦门大学物理考研08-06

厦门大学考研复习08-06

厦门大学游玩攻略08-06

上一篇: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下一篇:统计学中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