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2024-07-01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精选11篇)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第1篇

一、充分认识社区环境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切实做好社区环境工作。

二、建立健全社区保洁员队伍.完善清扫保洁制度.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认真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三、路面保持整洁,无污水,无化类池外溢现象,窖井盖缺损即使得到吃力.社区道路通畅,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停放有序,社区市容整洁,无乱堆乱放乱贴乱画.。

四、向居民宣传市民行为十不准的内容,对居民住户看站考核评比卫生好家庭好楼道活动,大造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舆论.提高居民绿化意识,爱护好公共设施。

卫生社区实施活动方案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第2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抓好宣传动员工作,形成政府推动、群众主动、舆论鼓动的工作局面,为我县“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安排

(一)新闻媒体宣传

1、县级各新闻媒体要统一开辟“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专题或专栏。

2、县级各新闻媒体要深入报道我县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3、县级各新闻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根据“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阶段工作重点进行深入报道。要着重报道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特别是操作层面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4、县级各新闻媒体要开设一把手访谈栏目,重点采访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有关村居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的具体措施、特色工作,以“抓什么、怎么抓”为主线,谈现状、谈认识、谈思路、谈举措。

5、《今日玉环》要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其它媒体实时予以摘播或全文播出。

6、县委报道组及县级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向上级媒体投稿,县委外宣办要积极联系上级媒体记者到我县采访,努力扩大我县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的影响面。

7、县级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的新闻舆论监督。县级各新闻媒体适时设立曝光台或曝光栏目,对长效保洁情况较差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予以曝光,鞭策后进。

(二)社会环境宣传

1、在沙门(玉环与温岭交界处)、龙溪入口处、黄泥坎布置大型广告牌宣传。

2、在城区主干道悬挂宣传布幔。

3、在中行电子显示屏、交警显示屏以及重要路段部门自设的电子显示屏刊播宣传标语。

4、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黑板报、宣传窗等宣传阵地和工具做好宣传工作。要在主要街道和村居(社区)通过宣传布幔、大型广告、横直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5、由“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宣传小册子广泛发送至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村居(社区)。

6、在移动、电信手机平台发送短信进行宣传。

(三)活动宣传

1、县文广新局要组织人员创作相关文艺作品,在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并利用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演出前播放宣传短片和宣传标语进行宣传。

2、县总工会要以建设“劳模林”、“10·26环卫工人节”活动为载体,发挥新民小区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站功能;团县委要以志愿者活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青年先行活动为载体,发挥志愿者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县妇联要以“创建巾帼义务植树林”活动、“清洁家园巾帼在行动”活动、“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创意征集活动、绿色家庭评选活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绿色家庭评选和巾帼绿化基地创建宣传活动。

3、县文广新局和各乡镇(街道)要指导农村文化俱乐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总体要求

1、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县级新闻单位要精心制订宣传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宣传报道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鼓舞性和针对性。县级各新闻单位要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主抓,确定一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策划和宣传报道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级各新闻单位的宣传方案报县委宣传部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形成合力。县级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乡镇(街道)与相关部门要利用各自的宣传阵地,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第3篇

1 山地地形的特征

为了使山地建筑能有效地与山地地形结合, 设计前应先了解山地地形的特征, 如此才能制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山地地形特征的描述通常采用等高线、坡度、山位等要素来表达。

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高程。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来判断山地坡度、根据曲线的开闭弯曲状态来判断山地形态。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 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山位反应了山体各个不同位置的特征, 分为山顶、山脊、山腰、山崖、山麓、山谷、盆地。不同的山位具有不同的空间特性。通过对这三要素的了解, 更好地把握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的关系。

2 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环境的关系

2.1 建筑空间形态与山地地形的结合

山地建筑设计需依山就势, 顺应等高线布置。设计时为了不受山地地形的制约, 获取最大限度的空间使用形态, 一般不采用同一基底面设计。而是应根据山地地形高差采用不同的建筑体块通过不同的空间联系方式, 将各个独立部分连接起来。这些体块之间或者同一体块内部均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底面。这是由于在山地环境中, 地形通常是崎岖不平、高低变化大, 这就限制了山地建筑水平方向发展的自由度, 并且为建筑的底面设置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设计时建筑的基面与底面可以不重合, 同一建筑也可以出现多个基面。利用山地建筑“不定基面”这一特性, 我们可以在不同标高处设计不同水平高度的建筑出入口或室外活动场地, 从而增加了建筑功能的流线性。

2.2 建筑功能布局与山地地形的结合

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 山地建筑设计时功能布局往往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得到延伸, 此时就必须考虑垂直方向的联系。因此建筑功能可以分块而不分层布置, 再通过踏步、连廊、平台等过渡性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动态空间布局。再者根据地形结合设计时采用的不同形式, 如错层、掉层等来考虑建筑功能布置。当高差较小的时候, 建筑群体或建筑内部采用错层形式可以提高功能布局在水平方向的延续性, 使功能布局较为灵活。当高差较大时, 则可以采用掉层形式来完成。避免了对原始地形的大规模改造, 还创造了不同层面的使用空间以满足功能分区的需要。但此时的功能布局需要考虑到采光通风, 这是因为掉层建筑的掉层部分通常只有一面可以开窗。最后山地建筑的功能布局还应考虑到山地景观等因素。

2.3 建筑造型设计与山地环境的关系

山地建筑的本质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其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山地环境的一部分, 起到点缀或增加山地环境景观的作用;另一方便它又作为人们的一个观景场所, 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山地景观的驻足点。因此在山地造型设计时, 应尽量遵循这一原则, 使建筑与环境达到“共融”的效果。做到建筑轮廓及尺度与山地场地相契合, 建筑立面及细部与山地景观相呼应, 建筑空间与山地高差相互穿插交融。同时作为观景场所可以结合造型利用露台、屋顶等空间来使人们获得美好的视觉感受。

3 以九天御景社区活动中心为实例浅谈山地建筑的设计

3.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九天御景大型社区的活动中心, 坐落于江西瑞金。瑞金位于赣南东部, 三面环山地势高峻群山重叠, 其东南属山区、西北为丘陵、中部是丘陵与谷底冲击平原。位于瑞金的西北部, 地块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总体地势较高, 地形高低起伏, 具有典型的山地特色。社区活动中心处于小区近中心位置, 其地块根据小区道路及周边住宅设计规划呈不规则形, 用地块面积约6000平方米, 包含室外游泳池及篮球场用地。会所占地面积为1100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见图1图2。

3.2 原始地形分析

原始地形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走向 (见图3) 。如何结合高差, 尽量保持原始地形成为会所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要点。从地形图可以看出地块大致为由西北至东南下降, 但崎岖不平, 尤其是西北侧地块。其次地块西北为最高黄海高程达210.30, 而东南为最低黄海高程达198.30, 二者竖向标高相差高达12m, 水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约为80m, 整体坡度约为8.5度。根据这一特征将地块分为西北与东南两侧作为活动中心室内与室外部分的设计。西北侧地块, 且具有地势较高的优势。东南侧地块至西向高差为2m,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适合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其次考虑到位于地块东南面的别墅区等高线密集陡峭, 呈一个小山体, 配合植被绿化的种植以及小品凉亭的设计, 具有极好的景观面。因此将建筑体块设计于西北面紧邻小区道路一侧, 室外活动场所设于东南面紧邻别墅区一侧, 不仅有效地结合了地形高差, 更充分发挥了自然环境的优势。

3.3 空间形态设计

为了尽量不改变会所原始地形的标高, 建筑体块设计时采用主体块与副体块串连的形式解决东西高差。根据总平区域将主体块规划为“L”形, 副体块规划为矩形, 两地块之间呈60度夹角。主体块为北面二层南面三层建筑, 副体块为北面一层南面二层建筑。两体块依据原始地形标高设置不同标高的基底面, 主体块一层±0.000黄海高程设置为203.45, 而副地块一层黄海高程为205.40, 二者存在1.95米的高差, 设计时通过室外台阶, 平台、连廊、楼梯来连系。而地势的南北面高差通过体块内设置不同基面来解决。其中主体块以中心轴网为主将南北面设计成不同的基面, 使南北面的建筑出入口位于不同楼层处。北面的出入口位于±0.000标高处与广场、小区路相连, 南面出入口位于-4.200标高与泳池设施相连, 副体块设计延用该手法。从而使空间功能在不同标高处也能串连起来形成灵活方便性。见图4.

3.4 功能布局设计

功能分为室外与室内。室外部分主要设有游泳池、篮球场及绿色庭院, 位于地块的南侧, 该侧地势较低且平缓。室内部分设于建筑体块内, 位于地块的北侧地势较高且高差略大, 主要分为休闲娱乐及物业管理两大区域。由于其功能性质不同, 主要服务的对象也不同, 将其分块设置, 不仅很好地适应原始地形, 而且管理也相对独立。由于南北面高差的问题, 两体块设计时均采用掉层的形式, 形成了体块内南北面具有不同层数及不同的建筑高度, 功能布局根据这一特性也做了考虑。见图5。

休闲娱乐区的功能较多, 设于主体块内。且主要服务于小区业主, 设于出入口处, 与休闲广场相邻, 便于业主的使用。负一层主要作为健身功能使用, 首先是由于地形高差影响, 建筑设计时采用了掉层形式造成该层仅有南面采光, 布置时选用一些采光要求较低的功能房间, 如健身房及瑜伽教室。其次结合南面的室外游泳池及篮球场活动场地所需要的配套功能设置更衣室、淋浴区以及泳池设备用房等。这些均是较不需要采光的区域, 正好弥补了负一层采光不足的缺陷。一层为活动中心空间最直接、方便与小区主路相连的区域, 该层面积也最大, 因此大部分的休闲娱乐功能均布置于此。北面直接与室外相连设有两个出入口分为主次。进入主出入口即可看到咖啡厅。咖啡厅设于南面是由于该面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 且此处实际为二层高度, 视野开阔。使人们在品咖啡的同时也能欣赏窗外美景, 达到休闲放松的状态。北面则设计为运动场所, 主要有乒乓球室, 台球室。喜欢静态休闲的则可以从东侧次出入口进入, 该区域设有棋牌室, 以及儿童娱乐区。二层设有茶座、放映厅及阅览室。物业管理用房设于西侧的副体块, 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空间。亦采用与主体块相似的掉层手法来解决高差问题。见图6。

3.5 造型设计

社区活动中心地块作为小区的休闲娱乐场所, 兼具使用性与景观性, 尤其是室外空间结合山地环境可以成为一个景色优美的场所。因此建筑造型采用灵活的体块穿插, 再利用构架串连, 使之具有趣味性, 成为山地环境景观中的一份子。建筑形体采用了主副体块串连的形式, 体块的轮廓线由于地形的要求, 并不是规整的“L”形与矩形。两体块之间采用连廊及平台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具有韵律感。会所南面景观丰富作为主要观景面立面采用了落地窗, 露台的设计, 在使人们驻足于此观赏风景的同时也丰富了立面元素。细节上采用了片墙, 屋顶构架, 百叶等元素增加了会所立面的韵律感。

4 结束语

山地与平地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使山地建筑设计时必须依托于山地地形, 紧密结合山地环境。首先, 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主要着重处理基底面的设置, 透过不同的基底面使建筑可以在不同标高不同楼层处形成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形态。其次, 功能布局上结合地形分块设置, 再利用错层, 掉层等不同的处理手法, 通过楼梯台阶等空间联系形式使功能布局无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能形成方便与灵活性。最后, 造型设计结合环境从体型、立面、细节等方面的设计来体现了山地建筑作为景观与观景的双重性。因此山地建筑设计应该围绕山地这个特殊的环境来创作, 才能使二者相互融合, 达到和谐状态。

摘要:本文结合了九天御景社区活动中心方案设计对山地建筑设计做了探讨。首先着手于对山地地形分析, 再结合地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从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建筑与山地环境在设计时是如何相互影响达到共融状态。本文旨在为山地建筑设计在方案阶段提供一个设计思路。

关键词:山地地形,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功能布局,造型设计

参考文献

[1]卢济威, 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陈娟.山地建筑设计方法探讨.中南大学.2011.

环境应随主题活动的深入而改变 第4篇

一、主题初期阶段——收集资料、自由布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主题活动多是由幼儿兴趣或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确定的,当教师发现幼儿某一个问题、事件感兴趣的时候,不妨给幼儿一个能体现环境主人场地,让幼儿主动地通过观察环境布置,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兴趣和关注,给他们自由的表现空间。同时,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幼儿在环境中的参与,寻找孩子的需要。另外,在主题没有确定的时候,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环境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捕捉幼儿主题兴趣点的极好时机。如:中班幼儿的“自由墙”上,发现很多男孩子非常喜欢带汽车卡片、绘画的科幻汽车图画,贴在上边,有的孩子还带来了许多战斗性极强的汽车,老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后,一方面随幼儿需要调整环境的场地,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用具,为幼儿主动利用环境、与环境形成互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学会寻找所需资料的途径,如:网上下载、图书馆查询、报纸、广告宣传资料等。在幼儿自由表现的同时,教师可以做幼儿的支持者,帮助幼儿将他们所关注的话题、问题,用文字表现出来,办成问题板,供幼儿、家长、教师共同观看,共同寻找答案,然后将答案继续布置在环境中,让环境与幼儿形成互动。如,有的幼儿问:“猫头鹰为什么怕火……”有的家长把自己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带到幼儿园,由教师将答案念给幼儿听,或公布在展板上。有的幼儿经常聚集在“小问号”周围回答问题。教师从此放下架子,与孩子共同学习。孩子们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二、主题中期阶段——确定主题方向,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主题活动,交流经验

在主题游戏活动的第二阶段,“小问号”的问题,会随着幼儿需要,继续将问题公布在“小问号展板”及“家长园地”,以便幼儿、家长共同寻找答案;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同时,主题中期,又是幼儿从间接经验转变的过程。因此,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探讨等提高了学习能力。角色游戏是同伴和教师交往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在集体中,既是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交往的客体。幼儿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又同时能体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待方式,从而通过人际反馈进行有效的社会学习,在游戏中孩子们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在主题游戏中期阶段,开展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主题角色游戏。孩子们扮演着各种角色,如“陆地上的动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有的当动物资料馆的“馆长”“讲解员”,有的当动物食品加工场的“工人”,还有的当搭建动物园的“建筑工人”。在“动物玩具公司”工作的设计师,正在设计动物拼图,准备出售。在动物园照相馆里,摄影师正在为“动物们”精心地画像。在每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孩子们因为扮演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游戏中非常投入。此刻的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中。一会儿扮演“玩具公司”的“经理”,一会儿又是“推销员”。有时候还扮演“学生”,来到动物资料馆,请教问题。在游戏中没有了教师与幼儿之分。角色游戏的建交及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间交往、语言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提供了条件。角色游戏区的建立,为主题中期阶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主题的中期环境需要教师与幼儿互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记得,大班时有次我将有关动物的问题及答案用画框装饰起来,吊在教室内,内容是动手的自下而上环境照片。孩子们发现了规律后提议:画一张动物的“食物链”,看看世界上各种动物们都吃什么?教师与幼儿共同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习经验,在班级的墙饰上,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陆地上的动物食物链》精美的图画。有的幼儿将自己收集、整理的“陆地上的动物之最”装饰在班级墙上。孩子们由此尝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纷纷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幼儿在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有益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了很多学习经验。

三、主题末期阶段——展示幼儿的创造成果,帮助幼儿巩固认识,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

当主题进入末期阶段时,幼儿与教师看到班内所布置的环境后,共同的体会是成功的快乐。因为随着主题的发展,环境也根据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更换。幼儿通过参与布置环境,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因此,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帮助幼儿巩固已掌握的学习经验,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互动活动。有的班级请家长来与幼儿共同活动:有的班级请邻班的小朋友来本班参观,让幼儿对他们讲述:所有这些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师、家长、幼儿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机会,他们从中能了解幼儿在整个主题活动的发展情况。大家的参与,极大地激励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社区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第5篇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照镇党委、政府确立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和谐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1、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全镇行政村中一流的环境硬件设施。一是确保在建的设施安全顺利完工;二是对老旧设施进行修缮、改造;三是合理规划,积极编制新项目,进一步完善我村的基础设施。

2、抓好软环境的建设,明确组织,科学管理,建立保障环境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3、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积极宣传,在全村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工作内容

1、硬环境建设

增加全村垃圾池、垃圾回收桶的数量;调整完善村保洁员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编制新项目,完善我村的硬件体系,为我村的环境持续提升提供硬件支撑。

2、软环境建设

环境整治活动领导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大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合理规划,突出工作重点。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工作。尤其是针对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宣传,另一方面加大巡查力度,遏制违章建房,全力配合在我村的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3、生态环境建设

积极保护耕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尤其是加大对于非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整治力度,一方面加大巡查力度,另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对占用耕地。倾倒工业废渣等行为进行举报。

4、人文环境建设

以“作风转变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四、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

按照镇动员大会精神,结合年常韦村实际情况,成立常韦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精心筹划,明确整治内容,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到人。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政策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2、集中整治阶段

按照既定方案狠抓落实,一是形成村、组联动,全面推进,着力铺开广度,不留死角;二是针对重点工作成立专项小组集中整治。

3、巩固提高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全村检查,做好迎接上级验收工作,巩固成果,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本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常韦村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对于工作,明确项目,责任到人,同时紧密联系群众,加强宣传沟通,及时掌握环境建设工作的进度。

2、资金保障

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投资四万元,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进一步的改善我村的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综合活动方案 第6篇

以党的--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环委办的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我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绿色理念、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观念,倡导绿色义务,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

二、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社区“两委”成立环境卫生工作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邬峡任组长,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主要成员、社区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及社区党员、楼栋长、社会单位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其中程洪任联络员,切实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工作目标

结合社区创建工作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主、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以涵盖“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环境”、“绿色生活”为核心,积极维护“十大绿色生活方式”的市级绿色社区创建成果。

四、具体措施

遵照市环保局、区委区政府及解放碑街道办事处指示与创建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绿色生活等理念贯穿始末,抓住重点,注重实效,把创建绿色社区工作与渝中区创建文明城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建立高效、透明的“绿色管理”模式。

1、建立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制定绿色社区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

2、建立与政府部门、居民、驻社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共商社区内的环境事务,推动社区环境保护;

3、积极参加区县以上各类环保培训和社区骨干培训,组织一定数量的绿色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宣传和监督活动,不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

4、建立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档案记录,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整理,做到管理有序;

5、建立可持续改进绿色社区自我完善体系,定期进行自评和总结,不断提高绿色社区的环境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做好“绿色”教育宣传工作。

1、深入开展走访活动,通过居民会议、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听证会议、各种议事协商会议广泛收集环境卫生意见和建议。设立规范的居务公示栏,对居委会的创建工作内容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充分体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模式。

2、充分利用16个楼栋的入口处精神文明宣传橱窗、廉政文化宣传橱窗和社区LED显示屏、图书室、绿色网吧、党员图书角、等硬件设施,以张贴宣传海报、播放电子声像资料、设置环保书籍、报刊等形式,集中宣传“文明城区创建”公约、七不行为规范、餐桌文化、低碳生活方式、先进环保模范人物等内容;建立居民QQ群,发布宣传活动信息,倡导居民积极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发动社区“工青妇”等群体,组建志愿者队伍,走家串户发放发放宣传资料。

(三)广泛宣传发动,齐抓共管,构建“绿色”环境。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实质要求,以“三治三化三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载体,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加休闲场所为主要目标。

五、工作要求

1、突出公众参与度,注重宣传效果,扩大公众参与面;

2、坚持以抓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要做到创建专款专用,注重抓好落实工作;

社区城乡环境综治活动方案 第7篇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年初专题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研究分析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安排部署20--年工作任务。与各乡镇、成员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今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狠抓总量减排,全力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按照自治区、自治州下达我县减排任务,以开展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为突破口,对--县华隆农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巴州天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家企业开展了重点整治。研究制订了减排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完成时限,安排专人定期深入企业督促指导,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随机抽查企业减排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查漏补缺,有效确保了减排项目按要求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县华隆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巴州天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家企业减排项目已完成,新建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有序实施建设。截至目前,收取排污费4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6.3%。

(二)加强项目审批管理,服务项目发展水平逐步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发展。一年来,受理环境预审项目135个,上报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初审项目43个,审批登记表14个,完成“三同时”验收11个,环评执行率、“三同时”验收执行率均达100%,未出现越权审批和违规审批现象。我们全力支持和帮助重点项目发展,积极主动为新建项目协调解决环评、监测、评估、审批等环节事宜,全力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执法,坚决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强化监管力度。加强了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了定期调研、不定期抽查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盯防,蹲点监督,有效确保了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认真办理环境投诉。严格落实环境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推行环境信访服务承诺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截至目前,共办理群众环境投诉14件,-建议案1件,结案率和回访率均达100%,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大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力度。开展了医疗机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督促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加大了例行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四是加强重点流域及水源地监管。建立了部门联动、经常性巡查制度,进一步加大了重点流域巡查力度,确保了重点流域水质安全。组织组织策大雅乡、铁热克巴扎乡、哈尔巴克乡等6个乡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分工作,完成6个乡镇技术报告编制工作,已报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和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批。

(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启动并塔尔拉克乡库木墩村、塔尔拉克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实施水源地1000米防护栏,设置水源地交通警示片9块,购买垃圾桶300个、清洁车10辆,配备5t密封式垃圾车压缩车1辆;新建堆肥池40座,目前该项目基本结束,顺利通过自治州环境保护局验收。同时,今年以来,组织塔尔拉克、阿克萨来、哈尔巴克、策大雅、草湖5个乡镇5个村成功申报自治州级生态村建设工作。

(五)强化宣传教育,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向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积极引导各族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及时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认真组织开展“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联合成员单位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月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为了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我局积极协调县广播电视、广播电台、移动、电信公司等部门,在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台开辟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滚动播放环境保护宣传标语。电信、移动等通信部门向全县各族群众编发环境保护短信,教育引导方大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上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在各乡镇、县城单位、人员集中处展出环境保护宣传展板60余幅、悬挂宣传横幅、标语120余条,发放环境保护宣传资料1000余份,向全县各族群众发送“绿色短信”3000余条。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六)认真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组织实施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严格按照县委统一要求和部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一是抓学习教育。落实周三、周五学习制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县委规定篇目,主要领导率先“领学”,讲党课4场次,开展专题辅导讲学3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发言2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开展调研,深入乡镇、企业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入户、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面对面、一对一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局领导班子查找问题100余条。三是坚持边学边改、立查立改。对整改问题责任到人、实行销号整改,有效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全局完成领导干部办公用房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程序,缩短了项目审批预审办结时间,推行首问负责、承诺代理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制,落实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实行“谁受理事项、谁负责协调、谁全程办结”,不断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切实做到“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三公”经费使用明细定期公开;出台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实行专人专管、定点停放,进一步规范了用车管理。大力开展了创建“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活动。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深入推进,建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双服务”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了“一对一”联村结对帮扶活动,让党员干部“结穷亲”、“联四邻”、“帮弱势”,定期入户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局党支部专题召开2次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制度建设。目前,全局修订完善制度6个,拟新建制度14个,已出台10个。这些制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抓大又不放小,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堵塞了滋生“四风”的漏洞,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

本月继续强化日常环境监察力度,本月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15人次,加强了县城区垃圾焚烧现象的现场检查力度,安排环境监察人员向各商户进行宣传教育爱护环境,防止火灾隐患。同时加大巡查力度,发现垃圾焚烧现象及时制止。认真做好县域生态功能区自查工作,根据成员单位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比照分析,形成自查报告于8日前上报克州环保局。

继续落实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规定,按照国家、自治区的产业政策严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准入关。按照《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出具环评登记表2个,预审建设项目1个。

稳步推进20排污申报登记各项工作。为提高我县各企业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实现申报数据的动态管理,强化各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分析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对辖区内的排污企业数据收集分析工作,下周开始计算机录入系统工作预计3月中旬完成。

春节长假期间,提前安排部署春节期间的安保值班工作,切实落实县委、政府有关精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严格遵守值班纪律,按时上下班,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交-记录,做到环保热线和全体人员手机24小时畅通,值班车辆必须在位,随时可以赶赴污染事故现场,确保有污染投诉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值班期间,要求值班人员必须如实填写值班记录,每天下午六点必须向综治办报平安。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并及时上报县委、政府。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我县今年春节期间的环境安全。

二、下月工作计划

1、加强日常环境监察,做好“两会”期间环境纠纷预防工作,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引发信访投诉。

2、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做好相关学习培训工作。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第8篇

1.1关注健康行为促进的空间建设

通过城市空间环境引导居民健康行为,促进居民健身锻炼、步行、骑车等健康行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健康城市的重要议题。

生活方式疾病是高科技、高生活水平的伴生疾病,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始着手解决该类问题。为了促进相关规划政策的制定,国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希望将建成环境与健康行为间的关系实证化、相关因子明确化,进而指导健康城市的建设实施。

国外相关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但是,正如昆士兰州政府在其城市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澳大利亚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描绘出澳大利亚城市自己的环境与健康获益之间的详细关系”[1], 健康促进策略必须量体定做地应用到特定的文化和环境氛围中的特定人群和社区中。为了促进我国健康支持环境的建设,开展针对我国地理环境、 文化特征下的城市空间环境与健康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2行为改变三类要素的空间内涵

行为改变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其通过探究行为发生背后的影响因素,实现对行为的改变。Lawrence Green和Marshall Kreuter从功能角度将这些因素分为三类: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2], 他们认为任何行为的形成或者改变都是在这三个因素彼此关联、互相作用下共同促成的。

(1)倾向因素:主要表现为人们所具有的不同知识和意识、信念、态度、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影响下行为主体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和喜好,表现为对空间、设施的不同需求。

(2)促成因素:是使倾向因素诱发的行为想法从梦想变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强调的是相关行为资源的可及。即针对行为喜好,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持,为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条件,这是实现行为改变的基础。

(3)强化因素:是行为产生之后,促使形成的行为得以巩固或常态化的因素,行为的长期坚持, 对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改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强化因素主要表述为行为主体所处的社会群体的支持,特别是对行为主体有影响力的人的影响,常见的包括同事、长辈、配偶以及上司的鼓励、赞许以及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

不难看出,行为的发生和调整、改变与城市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合理的城市环境可以支持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反之,也有可能成为不健康行为的推手。

2. 数据收集

基于以上现实和理论背景,本次研究以城市建成环境的母体——住区作为环境调查对象,以对住区环境依赖度最高的人群——老年人作为行为调查对象,以对城市空间环境具有较强依赖性的康体活动为调查内容[3],选取北京两个典型城市住区作为样本,对其中老年人康体行为和康体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将行为改变三类要素的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数据相结合,验证理论架构的实践可解释性,探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城市环境与老年人康体行为的作用关系,为建设老龄健康支持环境提供基础, 为健康城市空间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2.1研究区域概况

选取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两个典型住区。城市中心区选取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家属区(以下简称北医住区),位于北京北三环至四环之间,占地约9.6ha, 容积率约2.0,共2200余户住户,6500余人口。城市郊区选取的是中海枫涟山庄(以下简称枫涟住区), 位于北京北五环外,建于2005年,占地约10ha,容积率约1.5,共有1200余户住户,3600余人口。

图片来源 : 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 : 作者自绘

枫涟住区为商业开发地产,位于百旺新城,以低密度和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特点,内部绿化率相对较高,由于密度较低以及开发时序等因素,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经过十年仍未配套完成。

北医住区为学校配套住宅,随着学校的建设逐步完善,住宅密度相对较高,绿化率相对枫涟住区来说略低,日常休闲场地主要依赖校园共享空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住区周边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商业服务业设施。

2.2康体行为调查

本研究关注的是以住区为主要生活圈、对住区环境有着高度依赖的离退休人员。因此,研究中对老年人的界定根据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确定,即女性55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康体活动主要关注的是闲暇时的锻炼健身活动,包括外出散步、跳舞、 做操、进行球类运动等。

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两个小区各选择2~3个老年人进行了访谈,对其康体活动的类型、 目的地称谓等进行了初步收集整理,有助于问卷问题的简洁化、熟悉化,适合与老年人沟通,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

随后,采用随机拦截式访问,共发放问卷155份,排除未完成及回答明显不在合理范围的问卷, 有效问卷为138份。其中,枫涟住区发放问卷51份, 有效问卷42份,男性20份,女性22份,占住区人口比重的1.2%;北医住区发放问卷104份,有效问卷96份,男性41份,女性55份,占住区人口比重的1.5%。两个住区中,调查样本占住区人口的比重近似,有利于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康体活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考虑环境设施需求类型的不同,将康体活动分为三类:(1)散步、慢跑类活动;(2)乒乓球、门球、篮球等球类运动; (3)跳舞、健身操、太极类活动。

2.3康体环境调查

康体环境调查范围的划定以老年人日常出行活动范围为依据。一般认为500m为日常步行的舒适范围,1km为可以忍受的范围。相关调查显示[4], 老年人日常活动半径的中位数为500m,该距离所覆盖的区域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空间,与本次调查问卷所显示出的老年人集中活动范围一致。

因此,本次康体环境设施的统计范围确定在以住区几何中心为圆心,500m为缓冲半径的圆形区域。实际测算时,考虑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河流等对步行活动的强烈分割作用,跨越这些线性分割的缓冲区域将不计入考察范围。

结合康体活动的类型,纳入环境调查的空间类型主要包括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园、人行道、广场、 球类场地等,以及面向住区居民或者社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内的相关设施、场地,并对受访者提及的康体场所进行重点调查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性别差异下的康体活动选择倾向

根据行为改变三要素,行为倾向主要受到行为主体内在的特征影响,本研究中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异下的不同活动类型选择。

研究借助SPSS卡方检验,对各类康体活动选择上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当卡方检验P < 0.05, 判定活动选择在男女群体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推断(1)散步行为上性别选择倾向不明显;(2) 体操类活动存在较明显的性别选择差异,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选择该类体活动;(3)由于球类活动的性别选择差异只在一个住区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该类活动的性别差异尚不能肯定,可能源自以下原因:1这种差异性确实不存在;2差异存在,但是枫涟样本量小;3差异存在,但是没有相应的环境要素支持,需要进一步结合环境促成因素分析判断。

3.2环境影响下的行为促成比例差异

根据行为改变三要素的分析,行为促成因素主要表现为空间资源的可及性。对比两个住区的散步、 体操和球类设施的环境支持度,并进一步交叉对比行为促成比例,可以推断环境对行为促成的作用。

在前述基础上,研究对比了同性别群体间喜好活动在不同住区参与比例的差异,如此可以有效排除主体因素对行为发生比例的影响。判定结果如表2所示

(1)环境与散步行为参与比例的关系

环境支持程度与散步活动的参与比例呈现一致性。散步活动更多的是依赖于适宜的街道步行环境, 本次研究中,两个住区均拥有相对完整、舒适可供散步的街道网。

其中,北医住区尽管内部密度高、人车混行, 周边街道交通繁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街道散步的选择,但其紧邻的大学校园提供了散步的场地, 在调查中近80% 老年人选择在住宅区以及校园内散步。枫涟住区周边街道还不完善,但是在整体建设、低密度开发、住区人车分流,且周边相邻居住用地的条件下,整体上形成了相对安静、安全的散步环境,调查显示在住区以及临近住区散步的老年人占了近95%。

(2)环境与女性体操活动参与比例的关系

环境支持程度与体操活动的参与比例呈现一致性。两个住区的人均体操类活动场地规模上相当。 枫涟住区大多数女性选择的广场舞主要在住区南入口非正式的小广场进行,场地长50m、宽10m, 可以容纳约50人同时活动。北医住区主要在老年活动中心和学校职工活动中心进行,每处场地约300平方米左右,每次可承载30人左右活动。

(3)环境与男性球类活动参与比例的关系

环境支持程度与体操活动的参与比例呈现一致性,北医住区球类活动设施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均优于枫涟住区,其老年男性球类活动的参与比例也大大高于枫涟住区。枫涟住区在其步行范围内仅有一处乒乓球活动场地,与棋牌活动等共同安置于住区地下室的居民活动室内,内部举架低、空气不流通,并不适合球类运动的开展,25位男性受访者中,仅有3名在这里进行球类活动。 北医住区步行范围内球类设施类型和数量都相对丰富,有3处室内乒乓球场地,分别位于住区内老年活动中心、学校体育馆和职工活动中心,此外还有门球、 篮球等场地。受访的42位男性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日常参加球类活动。

3.3环境影响下的康体行为频率强化

探究支持康体行为常态化的环境要素,将健康行为形成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对居民健康促进。 本研究中,在明确两住区间女性体操类活动参与比例和环境支持度相似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分析该类行为发生频率的差异,可以实现在控制倾向和促成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和明确环境的行为强化作用。

图片来源 : 作者自绘

结果显示女性体操类活动频率的住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数据统计进一步推断,枫涟老年女性体操类活动频率高于北医。

在与受访者交谈中发现,舞蹈、健身操等群体、 组织性活动的发生频率与组织环境有密切关系。研究中,枫涟住区的广场舞,有民间自发组织,一天3次;北医的舞蹈、体操活动主要由社区活动中心组织,一周安排4次,由此造成两个住区参与频率的显著差异。

4. 结论

无论是已有的文献研究还是本次实地调查,都明确了城市环境对健康行为的发生、发展确实有影响。借助行为改变理论,从影响行为发生的倾向、 促成和强化因素分析环境与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 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环境的健康作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促进策略。

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康体行为的促进要区分群体,按照群体喜好确定活动类型, 提供环境支持。应用于考察环境健康程度考察时, 不能仅考察球类设施或者活动场地的多少,要做到分类型的全面评估,才能保证全人群的健康获益。 其次,物质环境要与组织环境综合考虑,在提供必要环境支持的基础上,只有提供良好、长期的行为强化环境,才能充分、高效地发挥空间环境的健康促进作用,不仅要做好自上而下的各类社区活动组织,还应积极地为民间自发的活动组织提供软硬环境上的支持。

此外,本次研究也提示了以下几个城市建成环境建设中的重点。

(1)散步作为最简便易行的康体活动,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提供适宜的步行休闲环境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老城区由于人口密度、街道功能混合度较高,步行出行、散步的比例相对较高,城市郊区、新建地区的住区往往缺乏良好的步行环境。借鉴枫涟住区较高散步水平的促成,对于土地混合度不高,或者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实现混合用地目标的地区,可以通过住区及其周边局部地块街道环境的步行适宜性建设来支持老年人的日常步行水平。

(2)本次研究中,枫涟住区体操类活动的小广场紧邻城市道路、场地宽度窄,场地相对局促, 北医住区专设的室内活动场地环境相对更优越,但在规模相似的情况下两住区的参与比例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推断,女性偏爱的体操类活动, 对环境设施的要求相对简单,公园小广场、街旁开阔地、商场前广场等非正式场地都可能成为活动空间。强化和促进这些非独立占地场地的开放性和设施配套供给,可以有效地挖潜场地利用效率,更强化了场所的可达性。

(3)球类活动具有较强的设施依赖性,需要专门的场地和体育器材,这些环境要素在枫涟住区的匮乏,导致两个住区表现出不同的球类活动参与水平,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前述分析行为倾向因素时, 男性球类活动偏好未在枫涟住区表现出来的原因。 因此,在康体活动的促进中,应关注男性老年群体需求特殊性,关注康体设施的配套建设。

摘要:目的 解读环境对康体行为的作用关系。方法 对北京市两个典型住区老年人的康体行为进行调查,引入环境行为学中的行为改变理论,从行为改变的倾向、促成和强化三因素出发,借助SPSS中的连列表卡方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倾向因素表现为性别影响下的部分活动类型选择差异;环境设施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其支持度与康体行为的参与比例显示出一定联系;社会组织环境作强化因素会影响康体行为的参与频率;结论 从行为改变的倾向、促成与强化三要素出发,分析群体活动喜好与环境需求,有助于高效发挥空间环境的健康促进作用,提高康体行为参与比例、活动频率,促进健康生活行为的全民化与日常化。

社区环境卫生改变活动方案 第9篇

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思想具有很好的时代适应性,值得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加以研究,基于目前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误区,其“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园凭借对儿童发展观点的认识,创设模拟社区的设想,尝试在模拟社区环境中开展幼儿活动研究,使德育教育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

一、置身道德体验,提升判断能力

促进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指的是在模拟社区活动中,结合活动情节,设置道德冲突,从而促进幼儿对不同情景作出自己的道德价值判断,在反复的实践体验中,促使幼儿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正向提升。《新綱要》指出,幼儿教育新的认知观是要幼儿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 的问题,这就要求将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任务、儿童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一个自由活动的机会;一种自主活动的方式;一些能自觉支配的可操作材料。而幼儿园模式社区正是一个满足幼儿上述活动条件的场所。在这样的空间里,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以快速发展。幼儿道德判断能力也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部分。如在模拟社区活动中,一个幼儿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方式与别人交流,当别人对他有礼貌的行为表示赞赏、肯定,而对他无理的行为表示反感时,他就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易被人接受,他的道德判断在反复实践过程中也渐渐清晰起来。因此,模拟社区这一模式更有助于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二、提供道德实践,丰富审美情感。

促进幼儿道德审美的发展,丰富幼儿道德审美感受是建立在幼儿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的。美的德行表现与艺术一样给人以享受,当幼儿介于模拟社区活动当中,感受、体验到美的德行时,其内心的愉悦会自然地、由衷地释放出来,从而激发起他自身的感受美、探究美、并尝试去体验美、创造美的激情,同时,对美德的判断力、区分能力、鉴赏能力也会在多次、反复的实践、体验中得到发展。例如模拟社区游戏活动中,,一位承担老奶奶的角色的幼儿不慎在马路边摔倒了,经过的“超市收银员”立即赶上去,将“老奶奶”扶了起来。这事被开车路过的“司机”看见,不禁从车窗伸出手,给了“超市收银员”一个大拇指并赞道:“你做得对,我来去告诉你们的经理,表扬你。”这样的言行出自两个普通的大班孩子,真实而质朴。在游戏中孩子确实感受到了来自美德的力量,体验到了美的德行所带来的震撼,他们对于美的感受与体验,将直接影响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行为与价值辨析。就这样,孩子在模拟社区的的游戏中道德审美能力得到了逐步的发展。

三、创设展示舞台,发展健康人格

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是模拟社区活动的又一德育功能。所谓健康意味着个体的一种不断生成的未完全确定的开放状态,而不是一种封闭的状态,健康意味着个体的自我规定、自我发展的自由、自觉和自为的存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人类除了追求自然生命的健康,还有追求无限的精神生命的健康,后者才更具有永恒性。也就是说,健康的精神生活、健康的人格发展才更有意义。模拟社区活动正是使得这一功能真正体现的又一媒介。在模拟社区活动的幼儿对环境有更快的适应能力,更善于对周围新环境作出探究,更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愉快、自信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例如,乐乐小朋友原来胆小、内向、不合群,但喜欢唱歌,在模拟社区游戏中,他看到别的幼儿在小舞台上表演,非常羡慕,又一次,他买的票坐在前排,恰好剧场今天招募小演员,看着大家踊跃参加,他终于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此后,小剧场、生活区等经常可以看到他活泼的身影,性格也开朗多了不再封闭、压抑自己,渐渐投入到群体之中了。不知不觉的熏陶中,模拟社区对幼儿人格影响的魅力也正日益体现、突出。

四、增进实践互动,争取交往双赢

幼儿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是模拟社区德育功能的体现。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不受欢迎者。而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模拟社区游戏中的幼儿更能与同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体验分享、互助、合作、同情,学会协商、妥协。因为模拟社区环境提供幼儿充裕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许多角色,主动参与合作与交流,因此,幼儿在实践及与别人的互动中更容易习得交往的技能,体验良好人际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模拟社区游戏中,随处可见幼儿自己协商问题的解决,自己争取角色,自己处理突发的事件,自己寻求与他人之间的互动等等,这都要求模拟社区活动中幼儿在解决交往问题的同时,学会相互协商、相互妥协,达到双方双赢的效果,促进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五、推进家教更新,改善家校互动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当前,幼儿教育中,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协作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家园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受教育的过程。模拟社区活动为其提供了一个家园合作的平台,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既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内的各方面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影响教育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方式和内容,以针对自己的不足尽快更新家教观念、改变教育策略,更好地协调、改善与幼儿的互动关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更全面地健康成长。在模拟社区开展期间,不时有家长在活动后感慨:“看来,我还不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我的教育方法不对,怪不得孩子性格倔强不听我的话。”等等。实践证明,我园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革与更新,不时听见孩子们由衷地说:“我爸爸、妈妈变成我最好的朋友了”等等,这就是模式社区活动给幼儿园、家长、老师、幼儿带来的最大实惠。

社区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 第10篇

2013年4月是我国第25个爱国卫生月,我社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围绕“美丽中国,健康生活——摈弃乱扔、乱吐、乱画陋习”的活动主题,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一切力量,在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让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学习和了解卫生知识,形成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营造“人人关心卫生,人人讲究卫生”的爱国卫生新局面。现将我社区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如下:

一、全面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促进辖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为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社区成立由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同时,社区设立卫生员监督员,落实卫生管理责任制,确保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措施有力,确保“第二十五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模式,通过设立爱国卫生宣传专栏、派发宣传资料、刊登宣传专版,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

1、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市爱卫会相关文件精神,普及生活中 1的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促使健康行为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形成。

2、做好多发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宣传,组织人员在社区内就H7N9型禽流感的成因、发病现象、防治方法等派发健康教育资料,确保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

3、在外来住户中广泛开展爱护环境卫生活动,遵守社会秩序,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卫生习惯,主动爱护卫生环境的良好风气,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

三、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清洁活动,保持社区良好卫生环

1、每天坚持对办公室、职工活动室、会议室、楼道、走廊等责任区域进行清扫,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

2、每月坚持卫生大扫除,重点对门窗、花坛、厕所、阴阳沟以及公共场所进行彻底大扫除,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卫生死角。

3、坚持节前卫生大扫除活动,对辖区内外环境卫生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清理。

四、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抓好辖区的卫生整治工作

社区与辖区内临街的单位、门店、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建立管理台帐;联防员每天对辖区内责任单位、门店、住户履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在检查中发现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责令责任单位、门店、住户整改,确保门前环境卫生

五、扎实做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认真履行监督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自我学习《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自我自觉性,对小区院落、公共场所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提高辖区内小区居民对禁烟工作的认知,提高知晓率,人人参与到禁烟活动,自觉抵制烟害,创造良好的控烟环境。

1、对照《条例》要求,在公共场所设立禁烟志愿者监督员,对公共场所吸烟者进行有效主动劝阻。

2、在社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区明显位置张贴禁烟标志,小区张贴栏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及对社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宣传。

六、加强爱卫组织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013年,我社区爱国卫生工作要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水平,积极做好爱国卫生工作。让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齐心协力,争取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全社区居民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促进身心和谐,确保全年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社区爱国卫生活动实施方案 第11篇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为了更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社区将继续以整治城市环境为重点,根据区爱卫会街道办事处关于爱国卫生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以“创建卫生社区,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为主题,结合社区居民生活实际情况,以社区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增强居民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城市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活动时间

按照区爱卫会街道办事处部署,共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准备阶段: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开展卫生月集中宣传,制定社区卫生月活动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一是开展辖区环境整治行动,联合包保部门做好环境清理工作。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打清扫活动,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卫生大清扫,保证室内外环境整洁。

(三)检查整改阶段:对本社区在第二阶段的环境宣传和整治工作中进行小区排查,对存在问题的居民区进一次整改清理。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发动

以“社区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为主题开展健康教育,社区以宣传板、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充分动员社区居民从自身做起,激发辖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春季防病工作的开展。

(二)环境整治

1、就社区实际环境情况,按照区爱卫会划分的社区包保部门开展越冬垃圾、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及“三小五堆”的集中清理,做好环境清理工作。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对全街各社区开展卫生清扫活动,保证室内外环境整洁,使工作人员工作在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居民心情舒畅的办事环境。

2、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小广告清理,加强对居民楼院楼道等卫生薄弱环境的卫生大清扫。引导广大居民不随手丢掷垃圾、不随地吐痰、文明饲养宠物,做文明市民。

3、抓住春季除四害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春季灭鼠活动,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在爱国卫生活动月期间,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加大投药、扩大投放面积,加强毒饵站的合理分布,切实有效的降低鼠密度,杀灭虫卵、投药灭鼠。

四、保障落实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社区爱国卫生月工作小组必须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高度重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认真对待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迅速掀起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高潮。

2、保证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利用宣传板板报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可皆知的效果。号召社区居民提高认识,从自身做起,以达到提高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于初中语文教研组优秀工作计划下一篇:阳光人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