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2024-09-14

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精选4篇)

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1篇

情景式教学使小学数学更高效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通过课堂情景式教学让上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兴趣。通过举例分析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情景、优化教学,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实践

专家提出:数学应该是活动中的数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数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在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有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觉。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沟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为深刻,习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根本上提高情景层面

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现在我们的学生是小学生,在他们眼中数学更是一座难登的高山。这些数学知识本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但却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道鸿沟。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要亲近生活、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兴趣,而不是像他们眼中的不可靠近的怪物。

但是创设情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创设出来的情景加入了媒体运用、活动设计、视觉刺激。这种情景可以短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但是很快就会消失,只是为了短暂目标创设的,是肤浅的。情景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引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好奇而不是对于情景形式的好奇。所以,教师需要提升情景设计的层次,加深思考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外在的刺激,更需要深度挖掘教材的知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上,尽量避免外在形式的束缚,强化内在数学知识的魅力。注重思想上的启迪与创新,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把外在创新改为内在创新。

二、小学数学情景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知识的欲望,所以学生的兴趣格外重要。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会有创造性的思路运用知识。但是如何创设情景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引入情景:小华去探险,手里有一张地图(将地图画在黑板上)。这里有几条路径,分别有不同的距离。他想从最短的那条路去寻宝,向你问路,你会怎么给他指路呢?

通过这个情景创设,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复习了关于路程的计算、方向的识别。同时把学生带到寻宝的情景中,激发其兴趣。

2.多角度提问

关于多角度提问可以举例,如:五棵树上各有不同数量的果子,三人一组,分析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果子的数量。最后再由每个组派一名同学说出自己的办法。这样不急于评价每种方法的好坏,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归纳。再到最后由教师给出较好的几个方法,及时地给予鼓励。

学习乘法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鸡有两只脚,兔子有4只脚。26只鸡和52只兔子总共有多少只脚?”开始很多学生用加法,而有个学生说出了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景既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又给了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生活中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想的空间,使他们眼中难懂的数学问题变成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3.增锻炼创造性

在母亲节的时候,我出了下面一题:母亲节到了,你要给她买礼物,但是你只有100元钱。商店有下面几种商品:A.90元;B.23元;C.60元。问:你会怎么给母亲买礼物?有的学生说:“买A,因为A最贵,最好。”有的学生说:“买B、C,因为B、C加起来有两件,还剩下更多钱。”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创造力、开放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互动题让课堂更加轻松,适合小学生学习。

通过情景模式教学的实践,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工作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情景模式在给学生自由思维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把知识教给学生。创设正确高效的情景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成功的情景背景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陆荣.试析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32).[2]贲桂华.试谈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6).[3]凌意德.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及对策:以东兴市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0(31).[4]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0(09).[5]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6).(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乌图布拉格第六小学)

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2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业前置与我们经常提到的课前预习是有所不同的, 前者主要是让学生先了解知识, 先对知识有一个简单初步的了解, 其落脚点在于“认识”;而后者则是对知识的一种提前性储备, 它需要学生在看完课本后, 进行自学, 然后尝试着解决问题, 其落脚点在于“运用”。因此, 与单纯的课前预习相比, 作业前置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 “下载图片”一课, 教师可以给学生定一个主题, 如“春天”“落叶”“大海”“夕阳”“美食”等, 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与该主题有关的图片, 将其拷贝在U盘里, 上课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接受教师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 一方面, 学生需要在浏览完教材并懂得教材标明的操作步骤后, 尝试性地根据教材的指引一步步地进行“选择网站 → 浏览图片→点击图片→保存图片→拷贝U盘”的操作, 当学生依次完成相应步骤时, 实际上就掌握了下载图片的过程;另一方面, 每一个学生对于同一个主题的认识不同,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选择网站与图片时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认知力、判断力、审美力的锻炼, 这些都会体现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之中, 所以作业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预备性

小学生天性贪玩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持续较短,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 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学习”这件事情, 而是单纯地认为只要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就行,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 其状态可能是混沌的、模糊的、未知的, 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而采用作业前置, 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完成了作业, 已经对该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 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比较清晰的思维与清楚的思路去听讲。

例如, “下载和安装软件”, 看似简单的操作, 但它会涉及到在哪个平台或者通过哪种渠道去下载自己要的软件、下载软件之前是否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有必要的防范与判断、要下载到哪个盘里、所占用的空间有多大等, 如果将下载和安装视之为一个动作、一个操作, 那刚才提到的这些与安全、存储等有关的问题就将视之为一种理论, 而理论恰恰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和困倦的。但是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前置作业, 在下载前后也有实践过这些理论, 因而对他们来讲是熟悉的、了解的, 这无疑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也是学生预备性的价值表现。

三、提高课堂的紧凑度

由于小学生天性贪玩,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还没有很强烈的意识, 在课堂上比较懒散。但通过作业前置, 学生已经对课堂上的内容有了了解, 就不容易在课堂上发生脱节的现象。

例如, “建立/装饰/充实/管理个人博客”这个章节的内容比较多, 在教材安排上分为了第17课、第18课、第19课、第20课, 但由于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每天都有, 每个星期只有一两节, 这就意味着这个板块的学习时间会横跨数个星期。考虑到记忆的时效性, 如果教师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 则可能教师在上课时要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前情回顾, 在课堂结束前再花费一点时间来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预告, 由此才能较好地把横跨不同课时的同一个主题的内容衔接起来, 这样教师真正分配给当堂课的时间就会较少。而作业前置则不同, 由于学生已经在教师讲课前掌握了相关的内容, 他们对于教师的讲课反应也比较快, 而且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回顾与计划上, 这直接提高了课堂的紧凑度,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解决学生的疑问点

从学生的角度上看, 纵然是百分之百地认真听讲, 也不可能对教材内容没有任何的疑问, 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实操课来讲, 可能一些知识内容在听理论时会听得懂, 但是操作起来又会遇到困难, 这就意味着学生无法总是在教师讲到某一个知识点时及时提问。比如, 在讲到演示文稿时, 不论是对动作的编辑, 还是对链接的插入, 又或者对整体的美化, 它的操作都是多种多样, 这在给学生提供更大发挥空间, 更多可能性的同时, 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让学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而通过作业前置, 学生在教师开讲前就已经实践制作了一次演示文档, 在实际操作中碰到某些困难, 当学生带着这些困难来听讲时, 一方面, 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与专注, 更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另一方面, 当教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恰好是学生有所疑问时, 学生也能及时提出, 当堂当场将疑问化解, 这些都直接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提问的频率与方式, 既不能一概忽视, 也不能每次学生提问, 教师就停下来回答一次, 这样容易冲散了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集团式”解答, 即将所有学生提出的类似问题, 或者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一并解答, 以此来提高回答的效率。

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3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扣庄初级中学紧跟时代步伐,装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些装备可以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场革命,给数学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令人振奋和鼓舞。这些装备为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能够开发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实现自主合作学习,主动融入数学探究活动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学科素养。

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學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教师不讲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就会降低。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优化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如果为了追求学习兴趣或者教学形式,全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就会丧失数学教学的本质。因此,必须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打造实用高效的数学课堂。

1.1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对数学来说,知识较为抽象,概念的建立需要学生亲身去经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增进数学体验,感悟数学本质。

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笔者利用新型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电磁笔在白板上绘制一个不规则四边形,点选选择功能按钮,用电磁笔把这个临时绘制的四边形组合并选中,用电磁笔拖动这个四边形沿着某一个方向移动,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很容易看到图形在移动过程中的特点,从而发现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彼此平行且相等等规律。在讲“旋转”时,也是利用电磁笔在白板上绘制一个普通的三角形,然后发挥电子白板软件功能,让这个图形围绕某一个点按照某个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含义,通过数学情境设置,使学生深刻理解在旋转过程中,图形并没有发生变化,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直观理解了旋转角、旋转中心等概念。通过电子白板的直观展示,有利于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综合的理解,能对比两者在数学本质上的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如,在讲解有关“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配套软件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给学生展示相关“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具体知识,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讲解“圆柱体”的概念时,笔者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平台动画演示圆柱体的形成过程:先画一条竖放的直线,在这个直线的左侧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右边与竖放的直线重合,让这个长方形以该竖放的直线为轴进行旋转,旋转一周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学生自然理解圆柱体是由长方形旋转得到的。通过情境设置,学生很容易理解圆柱体的概念,增进数学体验,感悟数学本质。

1.2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它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课本资源,也可以展示网络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还可以是视频的或者动画的。形象生动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学习更简单、更有效,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概率初步”的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笔者还把学生熟悉的麻将拿到教室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设计数学情境,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概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让其他学生作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教学丰富了教材内容,拓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具体实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多元化教学方式,拓展学习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情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把学生数学学习的时空由课堂引到生活之中,把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等教育贯穿在数学学习中,这是对旧教材的突破。因此,利用校园网站或微博形式开设“我的知识乐园”“兔博士网站”“智慧星座”等平台,供学生使用,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特点,呈现了多种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空间。

2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电子教室系统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它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实现人机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具体方法:通过电子教室系统,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通过电子教室系统把学生要探究或者训练的题目发到学生机上,让学生在电脑上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时,笔者知道学生对信息技术较为感兴趣,于是把学生带进微机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授课,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师把题目和要求发放每台学生机,且设置为监视学生机状态,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练习,如有问题可通过电子举手求助。教师巡视学生机状态,如有个别问题,单独给予处理,最后对巡视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全员参与,兴趣极高,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速度与时间的函数”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在电脑上设计数据统计表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描点,最终直观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使学生轻松理解数学难点,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巧用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方法是成功的钥匙。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有益处。其中“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就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让学生领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深刻内涵。

在推导“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扇形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态的图形变化使学生理解扇形的概念;再展示扇形与圆、扇形与三角形的相近之处,让学生理解扇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相近(即:S扇形=弧长×半径÷2),通过求出弧长就能得出扇形的面积公式(即:S扇形=半径2×圆周率×圆心角度数÷360)。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和“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数学思想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环节,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关艳芬.浅析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12):70.

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4篇

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 我在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了电教媒体, 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作用,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受到思维上的刺激,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以下是我所做的尝试, 与大家共勉。

一、从“兴趣”入手, 培养写作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作文的内驱力。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来源于学生写作前的合作交流而所产生的成就感。

写作前, 我在备课时准备充分的音画资料, 保证学生全方位地、立体直观地接受信息, 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上课时, 我运用多媒体将这些资料通过画面展示、切换、组合等步骤, 先让学生感受声画, 培养观察辨听能力。当学生的思维活跃、产生共鸣时, 我就趁机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建议和想象内容, 先给同桌说, 再给小组成员说, 如果大家都感兴趣就给全班同学说, 课堂往往成了学生争相展示的舞台。待到学生的兴奋时, 我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让自己的情思流于笔端, 运用电教媒体将学生写作落到实处。

例如:作文主题:《寻觅春天的踪迹》。一开始, 我从学生在七年级学过的朱自清的《春》切入, 播放配乐, 在明快悦耳的乐曲下, 画面上小草发出嫩芽, 偷偷从土里钻出来, 微风中摇曳的花朵, 一个个像赶趟儿似地招展着, 开放着, 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地舒活着筋骨……顿时, 把学生带入了翩翩浮想之中。我接着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春”的感受, 顿时, 教室里“热闹”起来, 大家争相回答:

“春是美丽的, 是万物开端的源泉, 春象征着美好。”

“春天会给人带来希望, 因为每个生命的生长都会伴随着希望。”

“春天是和谐与欣欣向荣的季节, 它让所有的生命都恢复了生机。”

“春季是一个幸福的, 阳光的季节。你瞧! 花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鸟的歌声是那么嘹亮, 小草身影是那么的可爱, 大树的身屈是那么茁壮……”

就在学生一番深情谈论之后, 我乘势引出这节课要写的作文题目, 我说:“同学们, 春天, 自然风光变了, 人也在变。你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 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风、春雨和春光, 变得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 你愿不愿意为这美好的季节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 春天也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画春天, 音乐家喜欢歌唱春天。那你能不能也张开艺术的翅膀, 面对这个美丽的季节, 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为这迷人的春天写一篇热情洋溢的美文呢? ”

二、细雨无声, 触摸生命的灵动

真情感人。学生要能写出真实感受, 言语之间, 或伤感, 或亲切, 或坚强, 就不失为一篇佳作。老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感受和灵魂写作。作文其实就是要发挥出生命的 创造力, 就是要充分调动生命的全部潜力。它必须是创作者情感、灵魂的活跃与升华, 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认识世界、感受自然和流出情感。因此, 老师要做学生思维的导引者和智慧的开启者, 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生命创造精神生命。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伴随着铃声, 我微笑走进教室。简单的师生交流之后, 我就打开课录音机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让学生欣赏、跟唱。慢慢地, 我发现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歌曲放完后, 我借机问:“同学们, 听了这首歌, 你想到了什么呢? ”

生 (异口同声) :“妈妈。”

师:“是呀, 妈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 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 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 体验真情’。”

揭示主题后, 我发现学生下面一阵骚动, 多数学生在互相讲述妈妈的故事, 也有部分学生沉默着, 但能看出他们已经陷入了回忆。这时, 我在大屏幕上开始播放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 (MTV) 。学生看得很投入, 巡回于学生之中, 我看到了有的同学沉默了, 有的低下头搓捏着自己的手指, 有的眼圈湿润了, 有的已经在啜泣……我感到了他们的灵魂已被触动, 于是我走过去摸摸他们的头, 拍拍他们的肩膀, 向他们点点头。我想对于如何让学生选择写作材料这一点, 我已没有再引导的必要了。放手让他们去写, 相信孩子们一定能用灵魂塑造出自己心中最伟大的母亲形象。

显然, 运用多媒体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训练中, 学生借助电教手段获得的大量语言信息, 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另外, 在直观刺激下, 学生浮想联翩, 萌发冲动, 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 很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甚至是新奇的想法, 此时就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能力, 化学生随意的口头语言为更具有灵活性、逻辑性、严密性的书面语言。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中心, 兼顾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把外部的知识信息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语言, 再表达出来, 完成写作训练,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 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了协调发展, 提高了作文水平, 同时优化了作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的新特征.教育文摘周报, 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

上一篇:商贸文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十九大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