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024-06-01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精选6篇)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第1篇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对照式鉴赏

典例导练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各异,《登城》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望海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解析】 《登城》中“半有无”意思是“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与“疾风骤雨”相对,自然是“濛濛细雨”。“浅深山色高低树”这句诗非常巧妙。住在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的浅深、树木高低是怎样的高低。这一句话,勾勒出作者所在的小城的景致:四周重重叠叠的小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树构成的树丛,层层叠叠,都在微雨后尽显丰姿!《望海楼晚景》中的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在开头,作者看到一阵横风吹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快,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理解时,要抓住“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电光时掣”等关键词句。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2分)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2)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白诗第一句中的“惆怅”,第二句中“惟有”,第三句中的“应”字,一层一层铺垫,把诗人怜花惜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遇花而醉;第二句中“沉眠”进一步写“醉”;第三、四句写“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突出了诗人陶醉的程度。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第2篇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宋)崔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1).两首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表现海棠的特点。

(2).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3.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此诗在体裁上属于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的特征,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D.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恩慕出仕前的生活。

(3).此诗颔联深为后人北斋雨后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意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做“鸳鸯锦”。

(1).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鸳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咏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

2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刘长卿②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②刘长卿(约7② -约786),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③此诗作于诗人

1、(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 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2). “犹”字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现了心态的平和。“己”字含有惊悟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树木调零,表现了内心的闲适。

5、(1).比喻 朦胧

(2).①首联写出发之早,突出“认未真”;②颔联承接次句“认未真”,以“云似雪”、“树如人”写早行者的错觉;③颈联移步换景,从时间的推移中转写途中景物“认渐真”;④尾联再写“早认真”,流露出惯于早行者的感慨。

6、(1).娇、嫩

(2). 15.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8、(2).不用一个系词(全由名词叠加而成),不着半点雕饰,运用白描手法,选典型的季节风物,表达作者对生活和风景的热爱。

(2).①感叹国事,双鬓苍苍。②羞于过食厚禄而于国无补的苟且生活。③想归隐田园而暂不得的无奈。9、22.①“竞”字写出了嫩笋竞相生长的蓬勃生机,“闲”写出了杜鹃花随处开放的清闲自得。②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

23.①这两句诗写了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尚未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②表达了自己被贬南荒的怨愤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0、20.醉”是诗眼。“醉”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地写出春意之美,连海棠也被春色陶醉。浓浓春意之中,被陶醉的不仅只有海棠,还有欣赏春色的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陶醉与闲适之情。

21.首联写出了优美的春景,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喜爱之情。颔联、颈联写放下官务的悠闲自在和应对官场俗务的苦恼,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或表现对官场人情世故的疏离感)。尾联表明无论世俗如何变化,但诗人心中安稳,能在“独”中坚守自己的品格。

11、16.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17.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12、14.意象:红桃、绿柳、落花、啼莺;特点: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15.闲适恬静

13、①.(6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②.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14、①.近体诗、律诗、七律均可

②.B 27.诗句中“占”、“寻”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斋秋天的雨后,小鸟、蝴蝶纷纷飞来的动人情景,洋溢着温馨新鲜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令诗人深深陶醉。全联意境清幽恬淡,极富诗情画趣。(四点大意相近即可)

15、(1)作者写到了春天澄澈浩荡的江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等。营造了开阔而幽静的意境。

(2).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16、(1).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2).“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不同:

17、(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18、【小题1】主要意思是“弟兄孤”。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

【小题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

19、①.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②.对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

20、①侧面烘托的手法。②描写榴花不正面写,而从榴花给人的感受来写,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22.1、喜爱之情。①五月里榴花开时,如火似霞,夺目耀眼,有的花已经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②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践踏、碾压。③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2、怀才不遇之情。①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②以花开之美暗喻才华横溢,以“可 怜此地无车马”暗喻才华不被赏识而无法施展,③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人才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1、(1)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

(2).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

22、(1).A(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23、(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24、(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5、(1).鸳 鸯的羽毛的颜色,用“翠”“红”二字写出鸳鸯羽毛的鲜艳,并且用夕晖斜照的璀璨多彩来衬托羽毛的鲜艳。(2分)(答“从动作角度写鸳鸯”也行)鸳鸯的性情,写鸳鸯相逐相呼、双宿双飞、难分难舍的多情、重情。(3分)

1(2).侧面衬托。通过写采莲姑娘打桨归来,看见鸳鸯比翼而飞,羡慕不已。营造了一种优美隽永的意境。表现了采莲姑娘“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心理。看似不写鸳鸯,实则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进一步的突出鸳鸯多情、重情的特点。

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练习浅析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批注式阅读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的实践性特点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

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储备知识,理解与巩固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训练思维,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化认识,升华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教学时,课堂练习不一定是让学生做几个题目,而可以是学生自己阅读文本,采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标示出来。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个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在主体的阅读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方法。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品味、赏析,就没有真正的阅读。也只有在学生积极的自主阅读和探究中,学生才会建构起有效的知识、能力体系。

在古代,批注被称为评注或评点,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想、思索、疑问以及评价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精美处、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当今,把这种形式运用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和练习中,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它体现了阅读者对文本的独特思考,可以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它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

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望。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比如有来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和认识水平等。这促使阅读者必须反复思索。借助工具书,寻找佐证材料,或同桌讨论请教老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解,充分调动各种潜能,解决疑难,获取真知。这种探求本身就是求知欲望的张力展示,其过程是快乐的。“心中喜悦,则其自进不能已”,这势必激起新的求知渴望,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求。此外,由于批注阅读缺少思维的藩篱,因而极具活力,它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想象力。它将瞬时即逝的思维火花凝聚于卷端,将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个人见解贯注于笔尖,在对原有材料质疑、求证、修改、推断、否定、升华中自然酝酿新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进行批注式阅读练习,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在阅读练习过程中,学生使用各种批注符号。如“____”波浪式画在文章优美的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圈出特定的动作或表情等词,“?”问号用在有疑问的地方,等等。其中,画、注、批是显性的学习方式。“画”是基础,“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和表现,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上阅读心得,注明自己思想的轨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如学生在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时批注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原来是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关爱青年的师长。有的对鲁迅踢鬼情节批注道:鲁迅能使恶人、坏人回到“人”的轨道上来!有的对鲁迅临终情形批注道: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平静地面对病痛、死亡,显示出强者的坚韧!

当然,阅读时批注可长可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品味词句,对其语境、感情色彩、如何准确朗读等进行思考、惑悟并记录下来,也可对文中内容进行质疑、思考。由此及彼,由课文内容迁移到课文外,或者由一处文本迁移到另外一处文本,还可以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倾向进行品评,可褒,也可贬,就是为了阐明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批注法作为一种古而有之并创造过许多灿烂文化成果的读书方法,运用于语文阅读练习中,是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用恰当的文字与文本进行的一种创造性对话。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的读书批注当作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练习和交流,真正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当然,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也不能参与得过多,否则,批注式阅读又可能变成讲读式阅读,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又得不到完全的实现了。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第4篇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小题1】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小题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4 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词中“老树寒鸦”“白草”可以判断写的是秋季,选项中,A项描写的是春天,C项描写的是冬天,D项描写的是春天。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这首曲子可知,前面部分的“落日残霞”写的是傍晚,“老树寒鸦”给人萧索之感。后部分“青、绿、白、红、黄”颜色多种,明丽。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通过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进一步破产的社会现实。

B.《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于勒的遭遇的描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小说《心声》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堂语文课上的小故事,提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种严重的问题。

D.《孤独之旅》借一个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普遍规律:磨炼使人不断走向成熟。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我的叔叔于勒》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的。主人公不是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文章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3.诗歌鉴赏。(4分)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题1】从诗中的“ ”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小题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2分)花落

未成阴

菜花

【小题1】(2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能从词语运用中,体会暮春时节的特征和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4.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外祖母是《童年》中最光辉、最富人性的形象,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最深刻。

B.《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浩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元代丞相脱脱等人主持修撰的。长篇抒情诗《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和人民疾苦,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D.词是兴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李清照、柳永等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木兰诗》为叙事诗。

5.诗歌鉴赏(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小题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小题2】前两句侧重于写景叙事,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其中所展现的画面。(2分)【小题3】 选择一个角度,对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对谪戍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小题1】庭院的柳絮纷飞,杨花落尽,风里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哀转久绝。

【小题1】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以人的情思,将自己对朋友的一腔挚情交予明月传递,艺术而真切地表达了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6.默写填空:(附加题)(10分)

⑴、在文学史上,有“诗仙”、“诗圣”之称的诗人分别是、,其中 的诗因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而被称为

⑵、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其中《大学》、《中庸》、《 》、《 》合称为“四书”,《诗经》《 》、《 》、《 》、《 》合称为“五经”。

【答案】⑴李白、杜甫,杜甫、诗史 ⑵《论语》、《孟子》《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答案】B(3分)(《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及对课文的理解,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B、《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8.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1)《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2)请写出表达送别之情的两句古诗。

【答案】

(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答案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考查等级为A.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牢记古典诗词及文言名篇,还应注意“名句”的具体意境应用。

9.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ABD三项都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C项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句中的“朦胧”“橘红”“实在”都是形容词。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是个病句,应删掉“给”。

D.“要弄清楚蛋白质在体内为什么不可或缺?就要了解它对人体的作用。”这个句子没有问题。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病句辨析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实在”是个副词;C项不是病句;D项中“问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考点:名著阅读 语法知识 病句类型

点评:做好此题的关键点在于熟悉初中教材中的名著篇目,了解汉语短语的类型、病句的类型等相关知识。名著要了解作者、作品特点等;常见的短语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等。明确各种短语的构成特点等等。

11.(4分)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答:

【小题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答案】

【小题1】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小题2】流露了作者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仔细阅读第一、二句诗,理解其意思是“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梨花颜色淡白、花开繁茂的特点。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仔细读后两句诗,意思是,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①【小题1】诗歌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特点?(至少写出两个)【小题2】“鸟歌花舞太守醉”中的“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小题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小题2】表达了是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象,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诗歌写到了绿树、山鸟、晴风、落花。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古诗思想情感,阅读诗歌,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通过古诗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描绘了丰乐亭景色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醉”是“陶醉”“醉心”的意思,作则陶醉于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光(或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我们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对照“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我们的人生价值会有更深的领悟。C.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他的作品《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D、“编年体”为“纪传体”。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萧瑟(萧索)、荒凉

【小题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 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小题2】试题分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点睛:诗词赏析中体味情感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结合背景来分析;分析“诗眼”;解读意象;借助典故等。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分析就可以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5.古诗文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野望》)(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3)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6)《与朱元思书》中,面对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

【答案】 山山唯落晖 晴川历历汉阳树 岂不罹凝寒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老骥伏枥 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第5篇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诗歌。(3分)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小题1】“龙钟”、“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1分)

【小题2】此诗是诗人天宝八年赴安西途中所作,请回答此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小题1】⑴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沾湿; 凭:托。

【小题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在语境中抓住相关词语“泪不干”“传”来理解“龙钟”“凭”两词的含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最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从诗人想传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内容上即可体会到诗人的感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后面题目(共4分)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小题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

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1分)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1分)【小题2】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物)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重在分析重点字的表达效果,解此题要在深入弄清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分析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格式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古诗赏析

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列各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小题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 【小题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小题1】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4.走近名著(2分)

《童年》是 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塑造了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答案】高尔基 阿廖沙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5.文学常识。(4分)

【小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 朝花夕拾》 的一篇是()(2 分)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小题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答案】 【小题1】C

【小题1】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空结拜过兄弟,所以孙悟空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2分。每问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特别对四大名著的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6.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题目。(4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②

③①【小题1】 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2分)【小题2】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铺”字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小题1】热爱自然、自求外任的轻松、闲适的心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4分)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小题1】这是一首乡情词,上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小题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 老夫闲看儿童打枣

【小题1】这首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用日常口语和白描手法,表现朴素的农村生活,勾勒鲜明的艺术形象。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略

8.填空。(2分)

“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选段中的“我”是指(人名),从信的内容看出“我”是一个 的父亲。

【答案】“我”是: 傅雷;“我”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傅雷的了解,注意结合《傅雷家书两则》的相关内容分析。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2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认为诗中的“落”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此处“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下列关于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

书人的迫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C 《故乡》选自《呐喊》。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这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对课本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内容、作品人物进行识记好归纳概括和掌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称为“铭本”,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试题分析: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学生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概括熟记。

11.名著阅读。(1)《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这些诗里集中体现了、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2)《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来嘲讽人类缺点的,《蚯蚓和狐狸》嘲笑了 ;《蚂蚁和蝉》讽刺了。

【答案】

(1)泰戈尔 ;母爱。

(2)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好逸恶劳的人。【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几部作品,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D.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对和平社会的追求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B.《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C.《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孙犁;D.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理解诗歌《逢入京使》的内容和主旨,可以看出B项说法不正确。这首诗前两句写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后两句一方面表达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答案】

【小题1】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小题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虚实相生、侧面烘托),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小题2】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是侧面描写,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一种幽美静寂的意境。

15.名句填空。(7)

(1),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4)最是一年春好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答案】(1)海日生残夜(2)折戟沉沙铁未销(3)便引诗情到碧霄(4)绝胜烟柳满皇都(5)瀚海阑干百丈冰(6)——(7)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高中语文对照式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第6篇

【77】(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陈涉世家》、《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分别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

B.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阴。

C.鲁迅的作品《故乡》《社戏》和《孔乙己》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D.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楚蔑洛夫。

【答案】A(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C中应是“鲁迅的作品《故乡》《社戏》和《孔乙己》均出自他的散文集《呐喊》。”D中应是“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小题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小题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试题分析:【小题1】理解诗句的意思,可知,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结合语境从这个角度分析。

【小题2】根据词人的生平以及词中所写之景,所叙之事,尤其是“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一句可知,表达了词人爱国的情怀及无限的伤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和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具有这些特征的关键语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综合进行分析。如果诗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那就要抓住这些语句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揣摩。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戈特的小小说,小说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本来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小说借这种动物颜色多变的特点,喻指赫留金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特征,这样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C.《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当代诗人李瑛的作品,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D.《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课文构思巧妙,结构精巧。作者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和睦、亲爱的关系。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本来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小说借这种动物颜色多变的特点,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奴才性格特征,这样标题,不仅富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4.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完成小题。(6 分)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②①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②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③兹:现在。④班:分别。班马,是离别的马。

【小题1】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小题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2分)【小题3】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意近即可,2分)

【小题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只要能作出其中的一点赏析即可,2分)

【小题3】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意近即可,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出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用描写性语言把诗句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考点: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描绘诗句表达的意境,要注意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用描写性的语言展现,语言要优美流畅。

【小题2】试题分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考点: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点评: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小题3】试题分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这一细节,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点评: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的作用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细节描写还有助于③④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它渗透在人物的动作、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活灵活现。分析诗句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诗句展现的情景和诗人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

5.名著阅读。

【小题1】《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1分)

【小题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答案】 【小题1】 蓓姬

【小题1】A、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B、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C、厌恶教会学校枯燥生活,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

6.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初文学家)B.《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文学家)

C.《与朱元思书》——《吴均文选》——吴均(南朝梁文学家)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答案】C(《与朱元思书》的出处是《艺文类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C、《与朱元思书》的出处是《艺文类聚》。

7.名著阅读(3分)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鲁提辖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进,鼻子外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屠户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的好!” 【小题1】这段文字所写的故事出自

作者

(1分)【小题2】请从这段文字中任选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水浒传》,施耐庵

【小题1】鲁提辖是一个有勇有谋、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英雄(或郑屠是一个横行霸道、欺软怕硬的恶棍。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对精彩片段是否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8.十五夜望月(4分)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小题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读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首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2分)【小题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小题1】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属侧面描写。抓住关键词“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从“冷露无声”等可看出景物特点是“清冷、寂静、凄凉”。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注意尾联关键词“月明、秋思”,把握诗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之意即可。

9.古诗词鉴赏(4分)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小题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使人怵目惊心”一句,结合诗歌的主题即可知形容国家衰微的是“破”字。根据“草木深”即可知作者所写的景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诗句中每个字词,结合全诗从表达作者形象和心情方面概括。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5分)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小题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2分)

【小题2】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案】

【小题1】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

【小题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仔细分析阅读,结合题干部分提示“《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注意把握关键词语“不识”即可。【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词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型。这类题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属于课内诗词赏析的内容,平日练习的比较多,难度不大。《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读古诗答题。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小题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小题2】第三句中“流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小题1】满、压

【小题2】不好。因为“翻飞”仅仅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动态,而“流连”不仅有飞舞的动态,还表现了蝴蝶对花丛的喜爱之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仔细读诗歌,可明确本诗写出了春天花的多、艳、香。而“满”“压”形象的描绘出了花多的情状,所以应是这两字写出了花的繁盛。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解题时,首先应表明态度,再分别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说明选用该词的理由。如本题,可以概括为:不好。因为“翻飞”仅仅写出了蝴蝶飞舞的动态,而“流连”不仅有飞舞的动态,还表现了蝴蝶对花丛的喜爱之情。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这首词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忆王孙 【宋】姜燮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注释】忆王孙:词牌名。绸缪:情意深厚。吟鸾:暗喻作者的妻子。

【答案】蕴含词人孤寂、无奈(悲伤)和对妻子的思念。【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注释中的两个解释“绸缪:情意深厚”“吟鸾:暗喻作者的妻子”,要根据词中最后一句“料得吟鸾夜夜愁”即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草圣”是汉代的张芝,“书圣”是东晋的王羲之。C.我国的重阳节有插茱萸,登高和喝雄黄酒的习俗。

D.“泥人张”创始人是张长林,他的彩塑艺术题材广泛,人物栩栩如生。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情况。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C项,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古诗文积累(6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3)《观刈麦》一诗中表现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商山早行》中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虫声新透绿窗纱(2)零落成泥碾作尘(3)略(4)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略

15.古诗文名句默写。

(1)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2),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4)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5)陈涉辍耕垄上面对同伴的嘲笑时,发出了“嗟乎!”的感慨;揭竿而起时,他发出了 “!”的质问。

(6)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请你再写两句与梅花有关的诗词。

【答案】(1)背灼炎天光(2)鸡声茅店月(3)虫声新透绿窗纱(4)叶底黄鹂一两声(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或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上一篇:中段考试总结会数学老师发言稿下一篇:发展党员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