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2024-07-25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精选9篇)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1篇

浅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非常关心的话题,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呢,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实际情况,获取了一点仍不成熟的构想,现简介如下:

一、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开明开放性

1、教学观念的开明开放

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助手参谋。为学生指点方法,引导兴趣,培养习惯树立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学生是这一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把他们引导到课堂舞台的前面,让他们去主演。

2、教学方法的开明开放

对基础知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教师可采用系统讲解法、对比分析法、练习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3、学法的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科活动,读书比赛、基础知识竞赛、收集名言警句、积累好词好句、互批作文找错别字、找广告、电视、书中的错别字、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应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形式。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上信息,应是学生熟识和掌握的基础,只有扩宽教学内容,学生多看、多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全面。

5、教学途径的开放性:

(1)与课本结合

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力争一课一积累,一单元一积累,一册一积累,把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把基础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

(2)与生活结合

做学习主人,勤看勤记,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应力求解决,坚持积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不是难事。

(3)与练习结合

练习的形式可多样,有单项练习,有综合练习,有先讲后练,有先练后讲,也有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一般来说就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而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用练习巩固法,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能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始终如一地认真工作的态度和品质。

二、语文知识教学的具体内容: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修辞、标点符号。

三、教学原则:

1、知识与训练的统一,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在语文训练中知识是基础,为训练服务。

2、知识与能力转化的统一

以训练知识为先导,以能力为目标,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知识为前提,学生汲取知识将其转化为能力,又通过形成的能力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着眼于应用,着眼于训练和实践,不能讲知识而讲知识,而应用学来的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4、力求把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结合起来。

语文能力就是综合运用各类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各类知识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巩固,使语文知识教学体现开放姿态。

四、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1、语音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范本,在学习范本中兼顾语言教学,其实是一件和容易的事,关键仅在学习者的重视程度。只要学习者心中有语音,把提高普通话水平当作学习目标之一。读书时正腔圆,勤查词典,长时间积累定会见效,学生应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并将疏通字词作为预习的首选工作,另外通过“拼音比赛”、“查字典比赛”,强化学生的语音意识,勤查字典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语音方面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2、词汇教学:

教会学生释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释词法,注意教材中内的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成语应注意它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避免望文生义,滥用成语。

3、修辞教学: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传统的修辞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修辞实践活动;要运用比较法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

4、标点符号:

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法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点符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点标点;对错、漏标点讷讷感加以改正或补出,使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五、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1、引导学生兴趣

(1)讲课以情感人,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2)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

(3)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4)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5)开篇设疑,激发兴趣

(6)用好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

2、注重积累

注意收集记录,平时多翻记录的东西,优秀的诗句用背诵平时作文要运用,平时看文章,听说话,要做有心人,努力学会有所得。如何积累?

(1)要勤,既要眼勤又要手勤,不怕麻烦,诸如写笔记,做摘要,抄资料,制卡片,搞剪贴等。

(2)要恒,积累知识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在于恒心和毅力

(3)要理,加深理解有助消化,丰富思考提高水平

3、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1)训练法:单靠书本还不够,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2)评比法;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

(3)竞争法:开展各种竞争活动,如学习、作业等竞赛活动

(4)指导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读的习惯、写的习惯等

(5)榜样法:教师的榜样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

(6)制约法: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是应该的。

(7)情境法:要给学生制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清洁卫生、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不会乱丢东西

(8)疏导法: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实践体察形成良好习惯

(9)活动法;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语文理论知识,增强语文能力训练的指导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细心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服务未来社会的新型的知识性的人才。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2篇

龙山小学

刘红梅

大家好!很荣欣能够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些看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等方面的知识。那么要突破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这一难关,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基础知识的课堂活起来。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尤其语文基础知识

学起来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更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寻找错别字、演讲发音比赛、声调接龙等,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二、讲究教学方法

一是抓住重点难点,突破“拼音”关。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扎实。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表现为平翘舌音不分,鼻韵母读不出来,边音和鼻音难以分辨。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借助有关汉字的音学习拼音和归类分辨等方法。

二是识一字认多字,突破“识字”关。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联想识字的特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教学生认读(教学中我们简称“一字带多字”的方法)。

这里面的主要方法是:以熟带生:通过熟字带出生字。如“口”“木”是熟字,通过这两个字可以带出“呆”“杏”“困”等字。部首带字:通过增减部件带出生字。如教“芳”字,从“方”字出发,“方”字加上草字头,就是“芳”,加上单人旁就是“仿”、加上提土旁就是“坊”、加上绞丝旁就是“纺”、加上户字头就是“房”等等。还有改换部件带字、比较带字、找朋友带字、串句带字、做谜语等等。

三是规范化写字,突破书写关。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学生的写字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的在课堂是的板书,给学生的留言条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写字课,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这样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从习惯方面培养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培养,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视,而恰恰正是这些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把写字和识字紧密联系,每周利用写字课训练学生写铅笔字,开展写字比赛,对写得好的贴出来表扬鼓励。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及时进行纠正,要求学生补写。每课的词语都要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对字词不过关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补做。

四是有感情朗读,突破阅读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首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利用晨读让学生多读书,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式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读、教师范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再次,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在朗读中,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学生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学生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

习惯造就优秀。语文学习也有很多良好的习惯,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收效的。自接班以来,我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简单来说,我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预习、在书上作笔记、质疑问难、勤查字典、写日记周记等习惯。还有一个就是“有错必改”的习惯,每次作业、卷子上的错误,尤其是听 4

写,我都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学生及时修改,以免遗忘。毕竟大多数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是不够强的。

我还注意学生错题的改正,实践证明,它对优秀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和拔尖有突出的作用。错题集就是把做过的题中,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和不会做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自己一时疏忽看错了题等原因,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都详加评述和记录,以后常看。我强调在考试前一定要反复看。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3篇

在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语文常常与听说读写的活动密切结合, 很多语文活动是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指导, 它的基础知识至今也是十分的重要, 在考试中, 占据很大一部分, 从未在语文的试卷中消失过, 我们应正确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知识教学中的地位。

一、语文基础知识有哪些内容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中, 通常指的是文字、词汇短语、句子、语段、篇章、语法、修辞等等内容。但在现在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也应该包含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就是主要解决做什么或者怎样做的问题, 比如做出文章的中心句子。陈述性知识就是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等等, 比如是什么句子, 句子是什么类型、句子的成分与结构是什么。

在我们现在的语文学习中, 语言规律、言语规律、个体言语规则及其他人的言语经验都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 都是人类语言的文化, 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正确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

二、正在“变化”的语文基础知识

在普通的语文试卷中, 语文知识所考的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等。其实, 从试卷来看, 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从近些年看, 经典诗歌所考的内容出现的越来越多, 例如, 有些修改句子的题型与阅读题结合, 问第几段中哪句话出现了错误, 请学生修改。这不仅能使学生仔细阅读文章, 也考察了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还有, 现在有的语文试卷题型, 让学生们写一段“感动中国”之类的节目的颁奖词, 这种题型考察的是学生平时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这些都能说明语文基础知识在发生改变, 也许现在人们依旧不知道语文基础知识到底是什么, “基础”到底是什么, 但却已经意识到原来的形式存在着问题。以前的语文基础知识, 我们都是通过死记硬背, 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背的一些东西, 现在是与其让学生们费了很大力气背东西, 就把精力花在背诵经典诗文上, 或者背诵经典的演讲词、颁奖词等等。然后, 再通过学生自己消化、总结、升华, 把语文基础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

三、语文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

(一) 错别字的大量使用

字词的读音和拼写的错误现象越来越多, 我们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有关于文字的正确使用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二) 阅读量少导致词汇量少

平时没有积累词汇的习惯, 写出来的文章都是非常无味的, 读起来, 没有任何绚丽的色彩。

(三) 思维不够跳跃和动脑思考少

懒惰存在于自身, 思维一直处于简单的模式中, 不爱去思考任何费力的事情, 导致学习基础知识都记忆不牢靠, 懒于动脑, 大脑就越来越不能理解深奥的东西, 因为基础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得很好。

(四) 基础知识的传授方式不够新颖

前些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 比较老套、固定和乏味, 导致学生与它保持距离,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厚。

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的益处

语文基础知识的提升, 是我们自身能力提升的基础, 我们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对语文教学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知识, 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为教师在语文的教学当中正确去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找到了方向。语文课程的基础部分起着多重功能与奠定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基础与前提, 能力则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加深与运用,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所以学好语文基础知识, 充分利用好语文基础知识,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利用或者迁移, 比如, 我们学习过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两篇写景文章, 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阅读, 而是仔细地去品味朱自清所使用的语文的气味儿, 不要以为一些语言只是小的部分, 小的枝节, 没有小的枝节, 哪来的经典呢?课文《春》中有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还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都是在描写春风的句子, 平声的“摸”字加上一个仄声的“抚”字, 加强了句子的柔和度, 这就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一种简单的迁移, 能使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更加的生动、贴切。

五、积跬步以致千里, 汇细流以成江海

中考语文和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多是以试卷前部分的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是字音辨析、成语、修改句子等等, 这些部分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没有这些积累, 就算你考试前再怎么“临时抱佛脚”, 也不会得到满意的成绩, 字词、成语都是在平时做题、读书中积累掌握的, 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万丈高楼不能平地起的道理我们都懂, 稳固好基础知识才能在语文的天空上翱翔。

(一) 如何积累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

对于积累的内容怎么才能稳固在我们脑海里, 也是需要重复性的记忆, 但记忆也是要有规律的, 要反复进行巩固, 这样才不会轻易遗忘, 有了稳定的记忆积累, 考试才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

(二) 我们可以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要有选择的去进行积累

1. 时事新闻和生活热点;2. 品味经典, 共赏奇文;3. 关注创新, 开阔视野;4. 收集和了解当下时尚语言或者网络用语。

俗话说“笼天地于形内, 挫万物于笔端”, 没有任何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我们就是个零, 多积累, 常反复, 考试前, 总要“有米下锅”才行, 多动脑、手、眼、口, 知识就不会轻易地遗忘, 总之, 多多积累基础知识, 才能让我们运用它的时候得心应手。

六、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

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是语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新课标中是否提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 但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提到“思考与联系”“口语交际”“注释”等等, 这些方面都与语文基础知识息息相关, 密切结合。并且, 在语文的考试中, 语文基础知识也从未消失过,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因为它对我们有着很多重要的作用。

(一) 语文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当有了稳固的语文基础知识, 我们才能灵活地行走在语文知识的海洋, 航行时, 才会少走些绕弯的路, 所以语文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导航和方向。

(二) 语文基础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 提高语文内涵

我们有很多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在教科书和阅读书籍里, 还附在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里,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还能学会一种鉴赏的能力, 提高自身内涵。

(三) 可以开阔视野, 开发学生的智力

学会基础的知识, 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前提, 语文基础知识有记忆类的知识, 例如字词的认读, 经典课文语句的背诵。有运用性知识, 例如写作知识。还有再认性知识, 例如文言文句式的再现。这些记忆能力、运用能力、再认能力等等都能得到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四)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

在新课标中, 我们特殊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的投入知识的灵魂中, 情感意志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 收获更多。

七、如何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一) 重视学习语言材料

要有自己的“知识框架”, 我们的语言材料能支撑“知识框架”, 要对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新颖的利用, 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自然的成长, 而不是机械的堆砌在一起。

(二) 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

有的语文知识比较分散, 没有体现在教科书当中, 更不像教科书中的知识紧密有序分布, 所以我们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及时的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 使每个知识点独立, 也重视每个知识点。

(三) 注重语文训练的教学

基本的训练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训练的设计, 看似简单, 实际却很不易, 训练不是没有目的、没有目标的大量练习, 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将具体的字、词、句、修辞、逻辑、语言等等, 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过程。

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要从实际出发, 更加能贴近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中, 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 并且要随时指点学生应如何去做, 有序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四) 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认知方面的教学

这是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式与方法, 是我们的认知, 我们教学要教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还要教授学生不会的知识, 也要教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学会学习方法, 使用符合对自身有帮助的方法, 如记忆法、联想法、实践法等等, 将知识点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有效地提高学生们认知方面的学习, 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语文基础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要求, 是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 就必须稳固学生的基础, 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习惯, 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稳固的语文基础知识, 可以使学生们进一步去创新语文的学习, 树立新的知识观, 淘汰过去的陈旧的学习方式, 使自己的语文学习更具独立性,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记住这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这些知识, 促进自己语言运用的能力, 提高综合的素质,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回归本原, 夯实基础。荀子说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我们要读好书, 就要打好基础,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有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也要注意复习和巩固, 不能急于求成。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 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 就不能说我们语文学科掌握得好, 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 都是点滴的积累, 升华到能力的提升, 我们要加大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带领学生们把语文学科学习的更好更美!

摘要: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加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 也是学生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 培养学习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形成语文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原则,重要性,认知策略

参考文献

[1]管丽红.白描语文[M].北京市:光明日报, 2015.

语文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第4篇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基础学科;基本技能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高楼大厦离不开夯实的基础,足见基础的重要和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如此,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确实令人担忧。也许是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系统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甚至根本不讲,即使做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语文基础知识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也如在云里雾里。而另一些语文老师由于没认清这个问题,不知要不要教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经过小学到初中长达九年的艰苦跋涉,到临毕业时,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连什么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语、谓语、宾语都不知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注重打好基础,注重基本功。字音要一个一个地念准、字形要一笔一画地写对,基础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读文章要一段一段地读懂,写作文要一段一段地写好。这容不得一星半点儿的投机取巧。过去的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确有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向。比如,大讲语法知识,名词术语一大堆,从概念到概念,脱离课文,脱离生动的语言实际;讲文言文,古汉语知识充斥课堂,初一、初二就讲什么使动、意动等等。这是需要认真纠正的,今天强调素质教育,强调提高能力,这无疑也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应该因此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强调提高能力,一强调素质教育,就忽视知识的传授,甚至不敢提语文知识的教学,不敢提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素质教育不应该排斥基础知识,语文知识不应该被淡化和割裂。离开了知识的依托,能力只是一副空架子。数理化生史地政,哪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为什么就可以没有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呢?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是必需的、应该讲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可以不讲的。要在如何构架知识体系、如何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而不应该因噎废食。试想,不讲什么是动词、形容词,不讲什么是比喻、拟人,如何让学生品味鲁迅描绘百草园那一段文字的妙处,谈什么提高阅读能力?不讲什么是叙述、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恐怕连“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这样的题目都看不懂,又侈谈什么提高写作能力?不讲什么是古今异义、通假字,凭什么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还”通“旋”、“走”当“跑”讲,又谈什么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上所举只是简单的几例。看来问题不在讲不讲知识,而在于怎么讲;要在方法上改革,而不是釜底抽薪,淡化或取消知识。如果规定有的知识“讲而不考”,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应试教育的势头并不见减弱),不考实际就等于不讲。淡化语文基础知识体系的结果,语文知识的教学必然会被割裂得支离破碎,深一脚,浅一脚,凌乱无序,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也必将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下滑。

语文教学也不能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打好基础,就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练出来的。从一定角度讲,语文课就是一种技能训练课。由字到词到句到段到篇,都需要经过扎扎实实的科学的训练。在老师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在训练中去体会、揣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能力。但现在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仍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在训练方面走进了歧途:课堂上,老师往往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老师热衷于上大分析课,搞填鸭式教学,越俎代庖,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围着考试转,你考什么,我就讲什么,练什么,你不考的,我就不讲不练;更有甚者,为了升学考试,提前结束课程,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背“范文”,套“范文”,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这些做法都是和扎实科学的训练背道而驰的,必须摒弃。

浅谈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论文 第5篇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以双基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还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在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语文认识的不同,人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不一,形成了不同的语文知识教学观。

无论语文知识是通过什么形态加以陈述和组织的,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语文知识,语文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人类的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有限的语文教育并不能传递人类无限丰富的语文知识,因此,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选择和组织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前提。

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经历了历史的发展。我国古代的典籍对知识的理解有三个:知识、智慧和知晓。这三个理解有密切的联系,有学者统计,在《论语》中出现了116 次知,其中作智讲的有25 项,可见我国古代对知识的理解绝非一个静态的知所能概括,知、道、智、晓和行在传统的教育中互相渗透。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以大语文为主体的教育,我们可以认为古代语文的知识观视野非常开阔,以文言教育为主体的言文一致的知识教育渗透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兼容并包的。以癸卯学制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诞生以来,西学东渐,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观确立了知识在学科领域的地位,我国古代并不系统和明确的知识在现代语文教育中逐渐明确和定型。当语文在新式学堂中独立设科时,所定学科开始称为词章,后来是中国文学,再后来是国文,接着是国语,解放后统称语文,名称的变化无疑代表了语文学科立足点的变化,实质上是不同语文教学知识观的变化。

就语法知识来讲,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的汉语语法体系的确立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更由于白话文运动的深刻影响,长期以来以文言教育为主的古文教育渐渐让位于白话文教育,从知识上形成了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标志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基本上主宰了现代语文诞生以来的语文知识教学。考查现代语文诞生的一百多年,由于受科学性的.影响,我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语言学家出身的吕叔湘和张志公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深远。 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在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庄文中先生指出要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浙江省教委教研室张传宗指出以加强语言教学带动语文教改跨入21 世纪。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表述各异,但总体看来基本上没有脱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的范畴。所谓语言知识,是指语言学知识,具体说是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所谓言语知识,是指言语主体知识、言语环境知识和言语作品知识;语文文化知识,是指以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典籍、成语、音韵知识和书法知识等。

建国以来,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对语文性质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没有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观:或重视语言知识,或重视言语知识,或重视语文文化知识。反映在语文教学的实践领域就是对语文教学的不同探讨,或重视知识,或重视语感,或重视情感。但无论承认与否,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却是共同的,即使是在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体系的前提下也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同观念的语文教学最后都基本达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学的混乱,可谓殊途同归。进入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理论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王荣生博士从语文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存在的状态、现实所指和学习的角度进行探讨,他认为,语文知识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指语文课程与教学相关的诸多学科,是显性知识;第二部分包括两种成分,一是语文教育研究者所持有的属于显形知识的语文知识,二是个人的语文知识,主要指语文教师所吸纳、所理解、所生产的语文知识,往往成为语文教育界行业性的语文知识;第三部分也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个人的语文知识,特指语文教师关于听说读写等的知识,二是隐含在具体的口头或书面文本中的、有待于听者或读者加以体验性感知、把握的语文知识;第四部分是指学校语文知识,也就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语文教材传达的语文知识,二是从语文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或课外向学生传授的语文教学内容,三是学生所拥有的来自于不同背景的语文知识。

语文基础训练教学方案 第6篇

一、教学要求。

1.以介绍小制作为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2.练习阅读短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3.练习写景,注意做到作文有中心。

二、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五题的小黑板。

2.学生的小制作一两件。

3.学生作文一两篇,用大字抄出。

三、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完成“字·词·句”部分的五项练习。

二、学生自己练习前四题。(各自在课本上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讨论交流。

1.第一题。

指名读写出的句子。有错的讨论纠正。(句子是:把祖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自己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2.第二题。

指名说说每组字的字形、字义的区别,再说说组成的词语。有组成不同词语的可以补充,有错的讨论纠正。

3.第三题。

(1)指名读词,说说不同读音时,词的不同意思,不同用法。(2)指名说说自己组的词。

4.第四题。

(1)指名读成语,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还可说说是哪篇课文中学到这个成语的。(2)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一类是带肯定色彩的词语:赏心悦目、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雪中送炭。一类是带否定色彩的词语:张冠李戴、张牙舞爪、自高自大、画蛇添足)

四、讨论第五题。

1.挂出小黑板。请学生说说句子有什么毛病,应该怎样修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句子的毛病,自由发言。

2.练习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请一人在小黑板上修改,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讨论订正。)

五、布置作业。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做一个制作,准备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练习听话说话。说话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基础训练7 一、教学要求》。大家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二、各人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座看,向同座作介绍。

三、全班交流。

1.指名介绍自己的小制作,讲后适当评议。

2.推荐同座的小制作。(可讲同座的小制作是什么,他是怎么制作的.,自己从同座的介绍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表扬讲得清楚具体、听得认真仔细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用课余时间继续交流小制作。

2.预习“阅读”练习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主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同座可互相讨论。

三、集体讨论交流。

1.指名读短文。

2.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中心思想是讲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3.短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围绕这一中心,短文着重选择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聂耳爱唱歌,勤奋刻苦地练习拉手提琴,这个材料可以说明聂耳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音乐家的;二是聂耳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特别是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称聂耳是著名的音乐家。)

4.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可从两个方面自由发言:一是从聂耳的勤奋刻苦中受到启发;二是从围绕中心写方面受到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朗读短文。

2.预习“作文”训练的要求,考虑下次作文的材料。

第四课时

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指名读作文题。

(1)这次作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要求?(可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这个景物在冬天的特点;也可以写活动中的人物,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2)这次作文,在表达上有什么要求?(表达要有顺序,要做到有中心。)

二、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1.根据题目要求,你准备写什么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2.从学生讲的内容中挑选几项有代表性的,请学生说说文章的中心可以是什么,怎样做到围绕中心写。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酌情组织讨论,并作适当指导。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第五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对写完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学生认真修改。

第六课时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第7篇

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识字教学呢?

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做卡片,在游戏中学,不要多写要多认。

2.在生活中识字,可以从商店,大街上,手机上,电视上识字新字,也可以巩固和应用才学过的字。这样学生才是真正学字,应用知识。

3.是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可运用会意法,形声字,加一加或者减一减等方法来学习新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5.用肢体识字,如教“大”字用两手伸直是横,两腿叉开为撇捺,头为伸出的撇。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还很有兴趣。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8篇

近期的语文教育在语法教育方面着重在对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 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 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 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 危害很大。高考中修改病句选择题占了分等因素迫使我们只能迎难而上。所以从教学初我们就一直把这块儿作为重点给学生补, 并且在选用练习时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所以, 语法修辞教学不能忽略, 关键在于给它注入活水, 这“活水”就是与生活相连, 要有实用性。

总之, 在课程标准搭建的平台上, 如何搞好语文基础知识、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 需要广大教师和语文工作者集思广益, 专研攻关。对此, 我们应该循序渐进, 争取逐步合理化, 而不是淡化语法基础知识教学和修辞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9篇

【关键词】重视 语文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4-02

语文教学改革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改掉了曾经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枯燥模式,变革之路上出现了放手给学生,允许在语文的答题中“言之有理”即可。在我们寻找教学改革的最佳方式过程中,我们曾经迷茫了,语文学科到底该怎么教?学生初中以后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习之本认字、读音,也就造成了学生到了九年级快毕业时,还有部分学生不会拼读汉字,这种可悲的语文教学现象。为此,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字音字形字意、朗读、背诵的基本知识。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兼顾语文基础的字音字形字意

我们农村教师面临的学生生源基本是三种状况:经济条件拮据的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好的学生。我们在前几年的教改中错误的认为只要改掉满堂灌就是课改,但对于如何将知识用新的教学法传授却很盲目。初中生不用再将字音了,也不用再抄写词语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这就是课改了。可是每一次的检测我们却发现一个曾经没有得现象,学生字音、字形丢分甚是严重,我们傻眼了,还埋怨学生连基础的东西都丢了,可是我们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中,还在兼顾这些教学内容细节的吗?我们也好像忘了这一基本的环节,汉字的音形意我们没有了练习,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自己的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了。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我们的学生现状,我们不能盲目效仿其他地方的教改方式,就我们的生源,我们还是要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抓住生字难字,为此我从七年级学生进校开始,就依然要求学生有一个字词本,依然如小学时那样要求学生将生字难字注音后抄写三遍,并且每一课字词本我都是亲自批改,之后还有听写。二年多以来一直坚持这样,九年级我依然不会丢掉这一作业,这一做法后,我所带的这一届学生再也没有上一届学生到了九年级还有不会拼读汉字的学生了。自然在每一次的测试中这一题的分数也不会丢了,学生即识了字又不丢分,何乐不为呢?

重视课文的注释,这是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义的最好工具,我们学生很少有遇到字词查字典的习惯,教师教学时可万万不可忽视注释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词义理解语句文意才不会困难,为此,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将不理解的词语注释写进语段词语所在处,一是提醒学生记忆,告知这是要点,第二也为课文的理解得到很大帮助。记忆不好的学生,还将难解释的词义集中抄写在本子上,长久下来,学生记忆的词义多了,写作时自然用上,所以,抓实学生字音、字形、词义的教学,监督好学生这一基础作业的完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由于受到升学的考试压力影响,我们在曾将的教学中为赶进度,往往不会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读顺文章了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初中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渗透了极强的思想性,我们不一定只是去分析,很多的语段不用我们分析,只要学生多读,用心去读,读着读着他就会悟出道理了,也不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口舌去分析,其效果还未必有效。为此,我在每学期开学初就要求学生通读全书每一篇文章,我采用检查学生在每一课有勾画的痕迹方式监督,不定时抽查。让学生开学初就大体知晓全学期的学习内容。然后再每一单元的教学前,在让学生读自己在每一单元中勾画的语句,这样的方式即使再懒的学生他也担心自己在课堂上露馅,就算应付也会在上课前看课文内容。到了具体上每一课时,课前我是要求学生尽量读三遍课文,当然会有偷懒者,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在课堂的讲解中,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语句,我不急于引导,一种方式是让那些较懒得学生反复读语段,语句;另一种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读出句子意思的学生就可以不再继续读,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语句语段的理解。对于理解能力很差的学生,就让让同桌帮助他们找语句中关键词,然后他们自己读关键词。我坚信“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课堂上,读书形式不限制,无论大声读书还是小声读,默读形式不拘,最终达到能理解句意,分析文章,走进作者就是我教学的目的。通过读书不仅寻到分析文章的方式,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读书技巧,从而学生的朗诵能力也就不需要单独花时间培养,每一堂课他们都在反复读书,读着读着就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韵味出来了,诵读这一基本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了。为此我们不要怕给学生读书时间长耽误我们教学进步,这一基本功的训练是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法。

三、不能忽略课本佳句好段这一宝贵资源的积累背诵

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最终是要走向作文写作,我们农村的学生本来没有读课外书习惯,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为中我们就看到的是干涩的语句,牵强的思维,甚至就是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课本中抄写,还有就是抄作文,见不到学生自己的话语。其原因之一是我们教师忽略了课本这一资源,我们只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要求背诵的语段,却没有静心想想每一篇课文都有好词段,我们与其冥思苦想在哪里给学生找好词佳句积累,何不看看我们手上的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静心挑选才进去课本的,自然每一篇都是资源,我们只要引导学生,甚至帮助学生找出好词句,每天背诵一段话,每天积累几个词,日积月累,我们不用劳神费力四处寻找,就帮助学生形成了充实的好词佳句库,在作文的写作中,那还会出现干涩的言语呢?那还会见不到学生优美的语句呢?

上一篇:辛店中学汇报材料下一篇:感恩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