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2024-07-25

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精选5篇)

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第1篇

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

周敏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温州

325000 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护生由于操作不熟练,及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是临床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实习发生锐器伤并登记的护生进行调查,对发生锐器伤诸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对策。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实习的11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发生锐器伤的护生立即向带教老师或护士长汇报,做好有关处理,并如实完整填好浙江省统一的《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对上报的报表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结果

在10月调查中,共发生30例锐器伤,并按要求填写了《医院医疗锐器呈报表》,受伤比例为26.55%。

2.1伤害发生地点:病房23例,占76.7%;急诊室1例,占3.3%;ICU2例,占6.7%;手术室4例,占13.3%。

2.2被刺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19例,否11例,接种率63.3%。2.3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各种针头伤23伤,占76.6%,其他锐器 伤7例,占23.3%。具体见表1。其中注射器针头9例,头皮针输液针头11例,套管针芯2例,特殊穿刺针1例;其中手术器械4例,安瓿玻璃3例。

表1

导致锐器伤的锐器种类构成比

锐器伤种类

例数

构成比 注射器针头

头皮针输液针头

套管针芯

特殊穿刺针

手术器械

安瓿玻璃

合计

2.4伤害的发生是由谁造成的:自己19例,占63.3%;病人5例,占16.7%;其他医务人员6例,占20%。

2.5受伤者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吗:是12例,占40%;不是18例,占60%。

2.6伤害的发生有无不正确的操作:有10例,占33.3%,无17例,占56.7%;不知道3例,占10%。

2.7是否被血污染的锐器物刺伤:是21例,占70%;不是4例,占13.3%;不知道5例,占16.7%。被血污染的锐器,患者未做检验5例,乙肝患者16例,占76.2%。

2.8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操作前0例;操作中15例,占50%,其中拔针时4例,掰安瓿3例,手术中传递锐器2例,配合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2例,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2例,病人躁动时2例;操作后整理用物15例,占50%,其中给针头回套1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3 例,整理用毕的锐器时6例,处理废弃物时5例。

2.9受伤时是否戴手套:没戴手套23例,占76.7%;一层手套6例,占20%;双层手套1例,占3.3%。

2.10受伤后,伤口如何处理:未处理2例,挤出伤口的血2例,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14例,挤出血,肥皂流动水清洗并消毒11例,清创缝合1例。

2.11伤害发生的位置:均在手上。手指受伤26例,占86.7%,其中大拇指6例,食指10例,中指3例,无名指3例,小指4例;手掌受伤3例,占10%;手背受伤1例,占3.3%。3.讨论

3.1护生发生锐器伤与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有关。本次调查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仅26.55%,与张金华★调查97.3%护生曾经发生锐器伤有很大出入,这可能与本文采取护生发生锐器伤后上报报表进行分析有关,这说明护生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发生锐器伤需要上报,以致在发生锐器伤后没有及时上报,造成漏报、不报。据上报的30例发生锐器伤护生中,23例护生没戴手套,占76.7%。30例锐器伤护生中,发生在操作中15例,发生在操作后15例。在 30例护生锐器伤,12例是锐器最初使用者,18例不是。也说明护生缺乏职业安全保护意识,对锐器伤的发生和危害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多数护生没有接受正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由于操作不熟练或不知如何防护,在掰安瓿时未采取防范措施,在病人躁动时不知如何应对,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用物和废弃物,图方便在操作中不戴手套,徒手整 理用物,双手回套针帽,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等,是造成针刺伤主要原因。

3.2护生发生的锐器伤主要是针刺伤。在30例锐器伤中,针刺伤23例(包括注射器针头、头皮针输液针头、套管针芯、特殊穿刺针),占76.6%,其他锐器伤7例,占23.7%,这跟孙璟怡[2]、黄小红[3]的调查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种类基本一致。而且30例锐器伤均发生在手上,手是最容易受伤的位置,其中手指受伤26例,占86.7%。这说明护生发生锐器伤主要是针刺伤手造成的,这可能与我院未使用安全护理器材有关,也与护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由于锐器盒贮存过满,造成锐器外露有关。因此在操作中减少对针头的使用,注意对针头的规范处理,采取措施注意保护双手,就可以大大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3.3护生职业暴露风险高。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4]。据报道],乙肝、丙肝、艾滋病的锐器伤后感染率分别为6.0%~30.0%、0.4%~60%、0.25~0.4%[5。在30例针刺伤护生中,接种乙肝疫苗19例,没有接种11例,接种率63.3%,与潘淑琴[6]调查临床护士乙肝接种率61.8%基本一致;在30例锐器伤,被血污染21例,占70%,没有污染4例,不知道5例。21例被血污染的锐器,已证实是乙肝患者16例。可见护生职业暴露危害很大,感染风险很高。因此我们必须对针刺伤的护生做好正确处理,跟踪随访,确保护生职业安全。4.预防对策

4.1 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护生刚刚跨入临床,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及对职业防护认识不够,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据杨西宁[7]调查,受职业安全教育与未受职业安全教育的医学生锐器伤的发生率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做好护生职业安全教育,通过岗前教育、知识讲座、小讲课、晨间提问,让护生了解引起锐器伤的危险因素,锐器伤可能导致的对身心健康影响,预防锐器伤发生的有关规定及操作规程,及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上报途径,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建议护生下临床之前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等。使护生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临床实习中时时刻刻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发生锐器伤,若一旦发生锐器伤,护生也知道如何处理、上报,避免因一些护生怕受批评,或认为无关紧要,不报或漏报,切实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因职业暴露引起感染。4.2改进护理器材,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护生发生锐器伤。护生的针刺伤主要是针刺伤手造成的,而且50%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及废弃物时,60%锐器伤者都不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美国CDC在2000年就提出,如果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将可能减少62%~88%的锐器伤。现已证明,锐器收集箱的使用使针刺伤份额发生率降低了50%[8]。因此在医院条件许可情况下,改进护理器材,如使用无针头的产品,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使用锐器收集箱等,减少护生在操作中与针头接触,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机会。在改进护理器材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规范护生的操作流程,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尤其强调操作后 对用物及医疗废弃物整理,禁止污染针头回套,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针头,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架上,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采血采用专门针头、真空试管,及时处理使用过裸露针头,放在锐器收集盒里,并且锐器收集盒不能太满,以免有针头暴露在外,刺伤别人,给躁动患者操作时最好在带教老师协助下完成。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必须强调安全操作流程,将安全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各个操作环节,规范带教老师与护生的操作,避免护生发生锐器伤。4.3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虽然在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规程后,大大减少锐器伤发生率,但仍有一些锐器伤不可避免发生,这时应及时处理,积极面对,最大限度降低护生因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在护生发生锐器伤时,马上做好伤口处理,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流动水清洗并消毒,严重者做好清创缝合,同时向带教老师报告,护士长报告,由护士长向保健科报告,并填写浙江省《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保健科在接报后,对血液污染的应做好监测,判断病人有无乙肝、丙肝、艾滋病,若是乙肝、丙肝患者,若被污染者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马上注射免疫球蛋白,并继续监测;若是艾滋病,在事故后1-2h服用双汰芝300mgBID/28天,严重者加用利托那韦,并在6、12周、6、12月对被污染者进行监测,可减少感染风险67%。我们在30例针刺伤护生中,28例及时做好伤口处理,另两例没有刺破皮肤,没有进行伤口处理,同时对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护生及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经进一步随访护生没有发生职业感染。故此应建立、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进行有效干预的,处理、监测,追 踪伤者的健康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保障护生身心健康。参考文献

[1] 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4):150-153.[2] 孙璟怡,过惠英,金艳等.护理人员针刺与锐器伤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24-25.[3]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褔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4] ■谢红珍,聂军.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6):42-45.[5] 郑晓澜,邱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3.[6] 潘淑琴,吴俊霞,王建斌.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15-417.[7] 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3-85.[8] 李希兰,王云琼,周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41.张金华,李秀敏,许丽莉.实习护生锐器伤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19(10):2093-2094.

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第2篇

1 原因

1.1 医院感染防护措施欠缺, 防护意识淡薄

孟发芬等[2]研究认为我国护生普遍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这正是他们经常会出现职业暴露的关键所在;同时研究还发现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未开设职业防护这门课程, 从而导致护生对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认识不清, 标准预防措施不到位, 对血源性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对于接触安瓿、穿刺针、刀片等锐器没有足够的自我防护意识。

1.2 工作繁忙, 操作不熟练, 违反操作规程

护生初涉临床, 对环境及操作不熟练, 常常因为工作量大以及病人催促、众多教师支使而慌乱, 往往拔完输液针头后直接挂输液架, 不立即处理, 导致自己或他人不慎被刺伤。同时对于护理操作标准流程不熟悉, 防护主观意识不强, 存有侥幸心理, 如回套针帽、徒手掰安瓿等错误操作在实习期间经常出现。

1.3 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素质差

护生刚接触临床, 而护理穿刺需要一针见血, 导致其心理压力大, 一针不成功就会产生慌乱情绪, 或将注射针头先刺伤自己, 或是在拔针时注意力不集中 (被病房电视剧情节所吸引、与病人讲话或不小心被家属或工作人员碰撞) 而导致自己不慎被刺伤。

1.4 医疗垃圾处置不规范

护生护理操作时因工作忙而未及时分类处置用过的锐器, 清洁、整理损伤性废物时不小心伤到自己, 这种情况在手术科室、门诊与急诊小手术室、换药室、治疗室清理配置静脉药物安瓿碎片时经常出现。同时把两台以上输液滴管拽在手里未及时处置也易发生刺伤。

1.5 带教教师缺乏责任心

部分带教教师素质不高, 带教过程中不遵守标准操作规程, 缺乏人文关怀, 脏活、累活都叫实习生干, 有些护生难免有抵触情绪, 造成工作时违反操作规程、注意力不集中, 最终被锐器所伤;而发生锐器伤后, 带教教师又不懂得处理流程和方法, 造成人为的恐慌和无助。

1.6 医院防护物品配置不全

按照标准防护, 当护士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戴手套[3]。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各种静脉注射, 肌肉、皮下注射, 导尿, 口腔护理等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 而大多数带教教师因嫌麻烦不戴手套操作, 间接示范了不规范操作;临床科室管理者为了节省成本, 防护设施配置不全, 主观意识不强, 间接导致带教教师穿戴防护物品的依从性不高。

2 对策

2.1 落实岗前培训, 提高护生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

针对护生锐器伤防护意识淡薄, 学校、医院应加强对职业安危的重视, 根据需要调整职业安全防护理论及实践课程, 认真落实岗前培训与健康教育 (如预防锐器伤专题讲座,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原则及流程, 医疗垃圾处置要点、注意事项等) , 并对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前进行相应的体检和演练, 以强化护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2 培养护生良好心理素质

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控制自身情绪变化, 使其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不慌乱, 从容应对, 心理调适及时到位, 这也是安全护理的根本保证之一。

2.3 规范护生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医院带教体系,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带教教师三级带教责任制,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 强化护生操作训练, 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带教教师应注意引导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改变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并将职业防护落实到训练、考核、临床操作中, 明确哪些是不安全的护理行为, 如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等。

2.4 改善护生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落实效果。代亚丽等[4]研究认为, 50%的针剌伤发生在工作较繁忙的情况下。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根椐等级医院床护比评审要求, 合理配置护士人数;同时院内增加机动护士人数, 以减轻科室因科内人员不足或工作量瞬间加大而导致的压力;科内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以减轻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

2.5 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带教中

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护生自身压力的缓解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Benner[5]认为重视、真诚、对话、联系和沟通是建立人文关怀教学环境的要素, 能促使护生形成对他人及护理专业的真挚情感和正确态度。置身于人文关怀氛围中的护生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 同时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2.6 学校应完善并落实疫苗接种制度

我院3年来接收实习护生近300人, 来自4个不同的医学院校, 大部分护生对于自己疫苗接种情况、自身乙肝抗体情况不了解, 以致于发生锐器伤时慌乱无助, 需急行血液感染4项检查, 延误了治疗时间。因此, 学校要建立护生健康档案, 并移交给对口实习医院, 以保障护生身心健康。

2.7 建设合格的带教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带教教师必须是综合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 严格落实带教准入制度, 对带教教师定期培训并考核, 同时重视护生的意见反馈,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8 规范科室防护物品的设置

科室应根据标准预防原则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 如手套、开瓶器、安全型注射器、安全留置针、锐器物收集器等。防护物品的放置随手可得, 科室管理者要将防护物品的损耗作为必须支出, 以打消实习护生的顾虑。

总之, 实习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未来, 也是医院的弱势群体, 只要医院、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共同建立起实习护生职业安全的防护屏障, 是完全可以降低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

参考文献

[1]邹艳.实习护生发生针剌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 (5) :274.

[2]孟发芬, 张霄艳, 田淑军, 等.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8 (4) :59-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隔离技术规范[EB/OL].http://www.nhfpc.gov.cn/zwgkzt/s9496/200904/40116.shtml, 2009-04-23.

[4]代亚丽, 蔡雯.544名实习护生针剌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28) :499-500.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防护对策 第3篇

【关键词】 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2-01

锐器伤是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医院内发生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完成临床各种注射,输液是护士基本的技术操作,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士成为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医院更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在护士护理的患者中有各种血源性疾病的病人,而医护人员的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解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提出防护的对策,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供应室护士3人,综合临床护士12人,血透室4人,传染科护士21人,调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护士锐器伤情况。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发生情况,刺伤原因,针刺伤处理情况,刺伤物污染情况,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等。

2 结 果

锐器伤的发生率: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发生率高达100%,发生例次共125词。其中针刺伤78次,玻璃刺伤32次,刀剪等器械刺伤15次。

3 分 析

从调查中发现护士锐器伤与操作者防护意识淡漠,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同时心理素质不稳定,工作经验不足,易发生针刺伤,临床一线护士每天工作繁忙,病人躁动,劳累,接触大量的注射器和输液器,各种锐利器械,玻璃制品等等,工作环境欠佳,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锐器伤高达100%,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78%,于此可见,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

4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4.1 加强针刺伤的防护培训 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毫升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据资料报道有96%的护士未受到护士职业防护的系统教育。所以医院应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专题学习针刺伤的防护知识,如安全操作程序,针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慎独精神。新参加工作的护士,有计划的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尽量做到零损伤。

4.2 改善操作环境 很多护士因操作时光线不足,空间狭小,环境嘈杂等至针刺伤的发生。布局合理,明亮宽敞的工作环境,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我院,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废弃针头不经毁形直接入锐器收集箱内,收集箱由专人登记回收统一处理焚烧。这样避免了护士因毁形而造成的皮肤损伤。

4.3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明文禁止直接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需用钳子夹住针头分离,如必须回套针帽,应采取单手重新盖帽技术,护士在接触患者是需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伤口,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应戴双层乳胶手套,在为患者注射后或拔输液针头后应立即小心的将针头放入硬盒内,严禁针头回套,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需他人帮助,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和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接触病人的血液及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4.4 护士发生锐器伤时的处理 ①发生锐器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再用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之后,用75%的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污染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②免费的提供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③护士在发生锐器伤时可能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被乙肝,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及体液污染针头刺伤时其表现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应与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护士也应以積极的心态寻找受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3]

5 小 结

树立护士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2]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

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第4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76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实习时间;发生锐器伤次数、时间;发生锐器伤时相关操作;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相关防护知识等。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 收回76份, 回收率为100%。

2.1 实习护生不同实习时间锐器伤发生率

47.4%的锐器伤发生在实习时间1个月~2个月的护生, 实习时间越长, 发生率越低。见表1。

2.2 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主要环节

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 主要是由于注射及抽血时操作不规范, 拔针及处置锐器不当所致。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构成比见表2。

2.3 锐器伤后处理情况

76名实习护生中, 61.8%能做到局部挤压冲洗消毒, 25%能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见表3。

2.4 锐器伤防护知识知晓程度

76名护生中, 知道锐器伤概念的有18人, 占23.7%;知道锐器伤后如何处理的有47人, 占61.8%;知道发生锐器伤后操作戴手套的有12人, 占15.8%。

3 讨论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锐器伤最多的群体[1], 而实习护生发生率更高。实习护士是未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生力军, 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2], 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次调查发现, 基层医院实习护生锐器伤在初入临床者中发生率最高, 这与护生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差、标准预防做得不到位有关。

表2显示, 34.2%的锐器伤是由于拔针所致, 25%发生于抽血及注射操作过程, 21.1%是由于处置锐器不当。针头从患者体内拔出至放入锐器收集盒内这段时间, 最容易发生针刺伤[3], 因此, 拔针及处理针头等锐器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 防止刺伤自己及他人。

本次调查发现, 发生锐器伤后, 61.8%的实习护生能进行局部处理, 进行血液监测者仅占15.8%, 说明护生对血液性传播疾病的认知较差, 应引起临床带教老师重视。

防护对策: (1) 重视岗前培训。护理部在实习护生上岗前要组织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意识、工作方法的岗前培训, 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4]。带教老师在首次带教时即告知易发生锐器伤的操作及防护方法。 (2) 加大检查力度, 规范操作。临床带教老师要加强护生安全操作技能训练, 对护生不规范操作分析原因, 及时制订改进措施, 弥补防护缺陷。 (3) 加强行为控制。拔针后将用后针头插入棉签中, 避免伤及自己及他人。不直接用手分拣锐器, 锐器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5]。锐器收集到3/4满即停止使用, 以减少刺伤的机会[6]。 (4) 强化锐器伤的自我防护意识。带教老师要反复教育和引导实习护生重视锐器伤, 特别是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带来的危害, 锐器伤时只需0.004 m 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7]。做好标准预防, 根据操作要求正确使用眼罩、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5) 规范锐器伤后处置流程。可采取模拟演练的形式, 培训护生锐器伤后处理伤口的正确方法, 以加强记忆。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进行血清学抗体追踪监测, 如受到污染锐器伤害后, 立即接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治疗。

参考文献

[1]程科萍, 王少康, 孙桂菊, 等.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321.

[2]游建平, 杨莎, 张怡, 等.多种途径进行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63.

[3]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 :109-110.

[4]彭华萍, 王萍, 谢清莲.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0) :2032.

[5]胡必杰, 郭燕红, 高光明, 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0-121.

[6]刘红艳, 徐阳, 茆尤尤, 等.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68.

30例护生发生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第5篇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6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岀容易发生的环节,并分析原因。

结果: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多,其后处理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结论:护士面临锐器伤的危险,应充分的认识其危害,积极的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人生健康和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士锐器损伤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9-01

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护士常常会被锐利器械割伤、刺伤,这些物理性损伤是造成HIV、HBV等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可经针刺伤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1]。笔者对发生锐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黄冈市中心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年龄20~50岁,在医院工作时间10年以下30人,10~20年30人,20年以上10人。学历:中专4人,大专22人,本科34人。

1.2方法。采用自制头号卷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问卷的内容,包括:发生的经过,受伤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等。

2结果

2.1一般情况。60名护理人员中,所有均有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经历;90%的护士有被锐器损伤的经历;10%的护士有被血液,体液直接污染皮肤或贱入眼睛的经历。

2.2容易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①在注射的过程中,特别是小儿多不配合的情况下。②在加药的过程中,特别是直接用手掰玻璃,很容易被刺伤。③抽血,拔针或进行有创操作时导致被刺伤或使血液,体液溅出污染护士的手、面部、眼睛等部位。④分离针头或将针帽套回用过的的针头上时容易发生针刺伤。⑤注射器用过后毁型时,徒手易将手刺伤。

2.3护士在锐器损伤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一般的情况下是将血液挤出,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伤口。80%的护士刺伤后感到害怕,心中有顾虑。

2.4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①进行高危操作时戴手套的护士占15%;70%的护士认为戴手套操作时不方便,15%的护士认为无关紧要,只要小心就可以了。②发生锐器损伤后了解暴露源是否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占35%。③受伤后向上级汇报的占16%,大部份找不到确切的有关部门报告受伤的事情。④75%的护士已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12%的护士未产生抗体。

3讨论

3.1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现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较弱,操作不规范占相当的比例。锐器损伤的危害已成为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护士应充分的认识锐器损伤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3.2护理对策。

3.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使每名护士掌握如何进行自我防护以及发生锐器损伤后的处理方法等。规范护士的护理操作,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的观念。

3.2.2保持健康的心态对医护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在良好的心态下采取得当的措施是预防锐器损伤的前提。

3.2.3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①应禁止徒手携带裸露的针头等锐器物品;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持锐器时,避免面对他人,使用后的污染针头应即时的丢弃到专门的锐器盒内。②在给不配合的患者做治疗时应该有他人的帮助或必要的約束措施,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并提高操作的成功率。③在进行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若手部有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穿隔离衣、操作前后洗手。④在进行危险操作前一定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血液性传染病,熟悉情况后能使操作者更加小心,更注意自身的防护。

3.2.4医院可根据经济条件采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器材。

3.2.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一旦发生应立即脱去手套,挤压受伤的部位,并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或乙醇消毒伤口,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血液或体液意外的进入眼睛、口腔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发生后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上报。对于发生锐器伤的护士应该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支持,帮助缓解心理压力。

3.2.6未注射乙肝疫苗的护理人员应进行注射。

3.2.7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应严格的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并有明显的标志。

3.2.8护理管理者在强化教育的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合理排班,避免上班人员压力大,减少护士在疲惫的状态下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

[2]马钦丽,杨敏燕.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

上一篇:叙事作文小学下一篇:对小学美术教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