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提要

2024-07-24

大学语文复习提要(精选6篇)

大学语文复习提要 第1篇

一、填空

1.《一个偏见》选自钱锺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2、《家书二则》选自《傅雷家书》,是作者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选集。

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所作,该文因标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4、背诵《兰亭集序》

5、《秋水》选自《庄子》,它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6、《大学》第一章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其中第一节概括了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内容的所谓“三纲领”。

7、背诵高适《燕歌行》

9、背诵苏轼《临江仙》、辛弃疾《贺新郎》

10、《我有一个梦想》又称《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它是二十世纪自由民主运动最重要的文献之一。11《序二篇》是季羡林和陈省身分别为范曾的《庄子显灵记》所写的的序言。

12、《渐》选自现代作家丰子恺的散文随笔集《缘缘堂随笔》。

13、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14、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5、《史记·刺客列传》叙述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著名刺客的事迹。

16、《论语》开先秦散文对话体之先河,教材所选部分描绘了孔子与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四人的一段谈话。

17、背诵《萧红墓畔口占》

18、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二、标点翻译

《论语·先进》《兰亭集序》

三、阅读分析

(一)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并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就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

2.文中“路人们”的反映揭示了一种怎样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答:揭示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即“看客”心理。“庸众”因“无聊”而将他人的一切举动“事件”化,“戏剧”化,从而“旁观”之,“赏鉴”之,以慰其无聊;他人特别是“独异个人”,因之被迫成为演员,甚至爱和死这样生命中最庄严神圣的举动,均在看客的围观中成为表演作秀。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这段文字以被看者“无所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以至无聊、干枯、老死作为向看客们“复仇”,表达了鲁迅式的复仇哲学,其内在的意涵不尽在于鼓吹向看客们“复仇”,或者更应将这些看作是一种“疗救”。

(二)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这段文字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反映了荆轲和太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荆轲:深沉刚毅,慷慨豪迈;太子:坦诚躁进,优柔重义 3.试分析“易水送行”一节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给整个画面笼罩一层悲哀的色彩;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一曲壮歌抒发荆轲义无返顾的慷慨情怀;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结合写景,音乐渲染:“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乐调由哀婉悲伤变徵之声转为慷慨激昂的羽声,场面由悲向壮推进。

(三)《诗经·秦风·蒹葭》

1.《诗经》的“六义”是指什么?

2.本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原因何在?

首先,作者用笔含蓄,诗中反复抒写对“伊人”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伊人”是谁,其美如何,都没有交代。情境之实与对象之虚,造成了诗歌很强的内在张力。其次,诗歌写“伊人”,创造了一种视觉距离感,不管追索者如何努力,追求的对象始终在前方遥不可及,在复沓中营造了一种缥缈的氛围,从而产生了一种迷离朦胧之美。3.结合作品简述本诗的艺术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四)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

2.文中为何要详述联大之始末?其叙事有何特点? 3.你所理解西南联大的精神是什么?

(五)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写出作者与篇名。

2.请指出该语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拟人、比喻、对比、排偶。

3.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答:这段文字先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精辟地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环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的相对性。

(六)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词作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这是一首念远怀人之作,抒写了有情人相思离别之苦。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二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写出宋词中另一类似写法的名句? 答:“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二句暗中点出因离恨相思而长夜未眠,含有埋怨月已圆、人不圆之意,移情于物,以无理之怨表现有情之思。

苏轼词《水调歌头》中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之句。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借用本词之句阐释其著名的“三重境界”说,请写出王国维所说的“三重境界”。

四、作品赏析题

下面是苏轼的一首《定**》,阅读原词、简要注释及背景介绍,就思想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对此词作一赏析。不得少于400字。(20分)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面是秦观的一首《鹊桥仙》,阅读原词、简要注释及背景介绍,就思想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对此词作一赏析。不得少于400字。(20分)

鹊 桥 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评分标准:

20——16 理解深刻,见解独到,论述严密,行文流畅,层次清晰,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15——12 观点明确,见解较深刻,论述较严密,行文通顺,无明显语病,书写工整 11——0 理解肤浅,内容空泛,论述欠严密,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书写欠工整

五、写作题(共20分)

1、江淹的《别赋》、高适的《燕歌行》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都写到了相思离别之情,请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你对离情别绪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谈谈你对个人修养和人生态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决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面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末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ssion[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中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与己与人都有大害的。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倘是忧时忧国,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处,倒反能逼自己作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但此种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至少在苦闷的时间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继续在人生中奋斗,——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

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

情。(选自《傅雷家书》)(教材P16)评分标准:

20——16 立意高远,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语言精炼,结构谨严,书写工整 15——12 立意独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书写工整

11——0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无明显语病,结构基本完整,书写欠工整

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无法满足人民需要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C)A.农业

B.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D)

A.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属于(C)

A.固定的 B.不变的C.过渡的D.独立的 5.我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A)

A.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新中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B)

A.和平赎买

B.没收

C.限制

D.改造 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统购包销

B.代购代销

C.公私联营

D.公私合营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9.农业互助合作的原则是(A)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逐步推广

D.国家帮助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由之路是(B)

A.社会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合作社经济 11.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会议是(B)

A.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八大

D.七届三中全会 12.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特征是(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是(A)

A.和平赎买

B.没收生产资料

C.限制发展

D.任其发展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D)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ABCD)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BC)A.积极领导

B.逐步过渡

C.稳步前进

D.统筹兼顾 4.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完成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BC)

A.恢复国民经济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C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

B.限制

C.发展 7.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属于(AC)A.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

D.改造 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大学语文复习提要 第2篇

《左传》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史书?纪传体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谁?鲁国左丘明

《左传》最擅长描写的是?人物语言和外交辞令

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的成语有:其乐融融,势不两立,处心积虑,尾大不掉、分析郑庄公(郑伯)的性格特点,文中都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姜氏为共叔段请封给“制”这个地方。庄公因为“制”是险要地方,坚决不给,足见其精明;共叔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庄公表面不动声色,内含杀机,故意纵养其恶。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这才一举击败共叔段。庄公在一怒之下幽禁了母亲,后又怕担上不孝的坏名,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为自己摆脱不孝之名找了个台阶。表现他的虚伪。

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本文主要人物是郑庄公,以共叔段贪婪狂妄,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愦,衬托庄公的精明。以蔡仲,公子吕为国除害的急迫心情,衬托了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

2.《冯谖客孟尝君》要点: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编者是西汉刘向。《战国策》一书反映的纵横家的思想。出自《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成语有哪些? 狡兔三窟高枕无忧扶老携幼

冯谖的性格特点:不甘屈居人下衷心报效知己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宽容大度。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而性格不羁的战国奇士的风采。策士中的一个典型。愿为知己效力,富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

冯谖是战国策士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的三次弹铗而歌表明他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一旦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视为知己,并愿意全力报效。焚券市义和狡兔三窟的故事,表明了他具有过人的眼光和才干,能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3.《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305篇。风雅颂的划分标准是音乐。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概括为赋比兴。

《诗经》中著名的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诗歌都有哪些?

《邶风静女》《卫风·木瓜》《郑风·溱洧》《郑风·野有蔓草》《卫风淇奥》

4.《秋兴八首》杜甫

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是诗圣;杜诗是诗史。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沉郁顿挫。《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秋兴八首其一》是夔州诗。

“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诗中的“故园”是指哪里?长安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是杜甫的那首诗?《登高》

简要分析《秋兴八首其一》的思想内容。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愁苦;颠沛流离的无助,凄苦;思念家乡的孤寂之情。

5.李白要点:

李白“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诗歌的特点是雄奇飘逸。一生二进长安。

6.白居易《长恨歌》 要点: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人。他是唐代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白居易一生有两首著名的长诗,分别是?琵琶行 长恨歌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有哪些?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 白居易的《长恨歌》歌咏的是那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

苏轼曾经精炼评价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特点为哪四个字?元轻白俗

大学语文复习提要 第3篇

【关键词】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规定,考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以及写作知识等;可见,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从规定的篇目看,古今中外都有选文;从文体看,各种文体下又涉及到各类知识点;从知识点看,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面对如此繁杂的内容,考生要如何复习才能在短短的数月内做好迎考的准备呢?

一、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

《复习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彻底把它读透。大学语文《复习考试大纲——专科起点升本科》给考生具体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的语文知识、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以及作文。“语言知识体系在知识的态度上采取的是一种知识的‘网罗主义’,即从构建系统、完整的语言知识出发,将一个个确定的语言知识罗列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严密、封闭的体系。”[1]面对海量考点,考生不应该手忙脚乱,而应根据《考纲》来概括知识点,构建一张有形的考点网络,这样对各考点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概括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作家作品知识,主要出现在每篇课文前的作家介绍,对此,考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帮助记忆。

语言知识,体现在试卷中,主要是解释文言字词、翻译古文句子,包括古文篇目中的文言词语、句子,也包括诗歌小说部分的文言字词及现代文部分的现代汉语的词语。文言字词的重点是常用的实词,而文言句子的考核点主要是特殊的和重要句子,如被动、使动、意动和特殊句式等。对这部分内容,考生可用“归类法”,为每一个“点”设置文中所有例句的“集中营”,以便积累、体悟,做到举一反三。

文体知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这四种文体知识,以及每篇课文的的体裁及文体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借代、反复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寄情、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首尾呼应、比兴、侧面烘托、铺叙、白描等。复习这些知识,都可以用归类集中法。

经过上述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对《考纲》中规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此形成知识网络,对复习迎考十分有必要;考生如果这样做,就不至于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从而丧失信心。

二、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根据《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大学语文”试题材料80%为纲内篇目,而这些篇目都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把每篇课文都读懂,读通,读透,因为这是我们考试的主要内容。如何才能把每篇课文读懂,读通,读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一)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基础上通读课文

《考纲》规定,要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代表作,了解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所属流派(社团)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计了助读提示,考生只需要稍加重视就可以掌握规定内容。具体操作时可用列表法或卡片法。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以及所属流派等内容,对我们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事件的是非曲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结合课文注释,重视阅读提示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以及诗词歌赋等古代作品占到课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多数考生一看到文言作品就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这跟我们大多数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固然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考生因恐惧而懒得花力气去“啃”这些“大块头”。其实,考生们大可不必恐惧,与普通高考不同,“专升本”考试涉及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原文,只要我们吃透教材,读书百遍,还怕考不好吗?阅读文言作品时,我们应结合课文的注释,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句,善于积累感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当然,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也不能忽视,通过阅读提示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手法等知识,这对我们在考试中解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检阅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题,我们发现文言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两道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现代文阅读部分三道题,也是两道是出自教材,一道来自课外。由此可见,吃透《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掌握了教材,考试已经胜利了一大半。

三、用好典型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掌握了知识点,也吃透了课文,那么就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程度。市场上关于“专升本”的辅导练习可谓多如牛毛,有不少练习甚至是某些不法书商为了获利而粗制滥造出来的。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辅导练习,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来巩固自己的学习结果呢?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秘卷”,其实,我们手头就有这样的练习,只是经常被我们考生忽视罢了。

比较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编者都精心配备了同步练习。就拿方维保、李铭主编的由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来说,从语文基础知识到课文阅读分析,可谓面面俱到,而且题型丰富,每份同步练习都体现了该课文的学习目标。考生可以在自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同步练习,自测一下,看自己对该课文的掌握达到何种程度,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薄弱环节,进一步针对练习,强化训练。如果考生们能够坚持做同步练习,并善于归纳总结,就能有效地巩固该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对比记忆,长此以往,相信对考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历届专升本语文真题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练习对象,“去年的试题是今年的最佳模拟题。”这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不做大量习题,做后不去对照“标准答案”,就缺乏答题的准确性。做好近几年的“专升本”语文试卷,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四、熟悉试卷题型,掌握特点规律

“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关于语文知识以及运用的选择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作文。考生只有掌握其题型特点及规律,熟悉试卷布局、题量、考点和评分标准等,在复习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选择题的考核内容包括了上文所说的基本语文知识以及课文阅读和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考核范围相当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教材全部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种题型考核范围较广,但由于这种题型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是客观题,所以,总体说来,难度相对小一些,容易得分。只要考生在复习时紧扣《复习考试大纲》,构建考试知识网络,复习难度就会小很多。

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部分,一般各包括三个语段(两个课内一个课外),每个语段提三个小问题。应对这种题型,首先必须立足于课文所选段落的分析,把基本分得到手。选自教材的两个段落选自教材文言文部分。一般说来,该部分的提问大致如下:其一,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其二,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其四,段中某些句子的喻义是什么。如此等等。这些,基本都和每篇课文后面的同步练习关系密切。至于课外语段,只要能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没有问题了,因为提问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是类似的。

作文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占考试总分的30%以上。大纲对作文的总要求是: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以2008年作文题为例:

毫无疑问,200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要求看似简单,但是注意点却不少。第一,文体问题,尽管题目没有文体限定,但是不作限定,不等于不要文体,所以考生千万不能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第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即根据文体需要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第三,考生平时应该注意积累作文素材,时常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写出新意,避免老生常谈。第四,满足作文文字量,书写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等。其实,作文的得分主要还靠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练笔,千万不能指望“临时抱佛脚”。

综上所述,在“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中,只要我们吃透大纲和自考教材,构建考试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及题型规律,用好典型练习,就能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注释】

中考语文复习提要 第4篇

保定物探中心学校二分校 田立增

文言文复习重点举要

1、作家作品知识;(不能出错字)

2、填写文中空缺的句子;(不能出错字)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句中的含义;

4、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6、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7、概括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或道理。

说明文阅读重点举要

1、明确说明对象

注意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而说明的内容则是说明对象加其特征。

考查这个知识点一般有三种提问方式:A、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B、概括说明的主意内容是什么。C、找出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A、从标题着眼B、从中心句中挖掘C、从分析材料入手。

3、理清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A、由主到次B、由现象到本质C、由概括到具体D、由整体到局部E、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F、由原因到结果;G、由一般到个别等

4、掌握说明方法:A、会判断B、会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的作用:A、列数字 说明事物更具体、准确。B、举例子 说明事物更具体、形象,更有说服力。C、打比方 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D、作比较 使事物特征或事理更突出,便于读者理解。E、分类别 使事物类别更清楚。F、下定义 科学、严密、准确地说明事物本质。G、画图表 直观、清楚、一目了然。

5、感悟说明语言

这类题考查经常有下面几种方式:A、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作用。B、家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C、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D、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这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是:首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他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

6、加强考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答好开放性试题。

议论文阅读重点举要

1、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中心论点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而不能是疑问句。

B、论点应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而不能是片面的,不能以偏概全。

C、论点应是完整的句子,而不能是单个词语或短语。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如何去找?

A、标题。B、开头C、结尾D、论证过程中E、自己概括、总结

2、论据

A、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B、道理论据:科学原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革命导师的精辟论述等可以作为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证、类比论证等。

4、如何判断文中的论证方法,并概括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这类题基本步骤是:手法+效果+联系中心

A、举例论证 能更具体、更充分地证明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B、道理论证 补充说明或进一步证明论点,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C、比喻论证 使论证更生动、更形象,更便于读者理解。

D、对比论证

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反驳的方式有三个:A、驳论点B、驳论据C、驳论证

6、论证结构

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概括、简洁。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阅读中考查某语句的作用这类题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记叙文阅读重点举要

1、分析记叙文的思想内容

A、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分析人物外贸、语言、动作、心理等;可以分析人物间的关系;也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还可以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等。

B、侧重叙事的记叙文,可以分析记叙的要素、事情发生发展的进程,场面细节,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上把握事情包含的深刻意义,分析文章反映了怎样一个社会现象,或赞颂怎样的社会风尚,给人们怎样的启迪和教育。

C、侧重状物、写景抒情的记叙文(大多是散文),要通过理清行文线索,分析写法,如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事物的象征意义等,了解文章内容。

2、记叙文的结构

A、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

B、分段:按情节划分;按时间划分;按地点变换划分;按作者思路划分等。

概括段意、层意一定要联系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A、文章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4、表达方式及作用

A、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过程和事情的发展过程。

B、记叙中的议论主要作用是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物、事件的态度、看法。

C、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D、记叙文中的描写

(1)人物描写:包括外貌、动作、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作用:既可以更丰满地塑造人物形象,又可以为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揭示时代背景,表现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5、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能创造出什么意境,表达效果如何?

第一步先答出修辞方法的一般作用,如比喻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等,第二步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回答。

6小说的阅读

仿句

1、要求:修辞一致求形似,注意衔接求神似。

2、中考仿句题型有以下几种:

A、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

B、仿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造句;

C、仿指定格式结合文意造句。

作文

20热门题型

1、全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全命题作文思路提示:

A、以议论、抒情方式构思。

B、以发散联想、直抒胸臆形式构思。

C以触景生情或特殊情节方式构思。

半命题作文

A、补题是重点:向自己擅长的文体补题;向自己熟悉生活补题。

B、符合作文要求,符合作文题意是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C、写作是农业,不是工作。不能从书本中找感人的东西,要多从生活中找感人的东西。不能把著名杂志中的著名文章搬到自己的作文中。

D、抄袭和速购是中考作文一大忌。

E、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记叙文要写真事,忌讳写假事。

F、不提倡写实验报告。

G、作文禁区:政治问题不要涉及;早恋问题不要涉及。

H、亮点铸就成功:题目是重要亮点;字迹工整;开头结尾照应。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提要 第5篇

A、以议论、抒情方式构思。

B、以发散联想、直抒胸臆形式构思。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提要 第6篇

绪论

1.传统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①注重基本功训练;②多读、多写、多改;③从模仿入手;④先放后收。

2.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教育综合在一起;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3.语文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①教育民主;②多元主义价值观;③回归生活世界;④关爱自然;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5.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①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③具体的教学内容;④教师素质;⑤学生特点;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教学来说,应强调能识、能写、能说;在阅读教学方面,要重点帮助学生丰富积累,形成语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口语交际中强调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信息素养方面要强调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①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②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③关注当代文化生活;④培养科学态度;⑤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认识语文课程性质有何意义?

①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应用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③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④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语文的一般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

运用检索工具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5.积累语言材料有哪些具体要求?

内容的广博性;过程的应用性;目标的定向性;态度的坚韧性;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章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①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②说普通话的习惯;③读书看报的习惯;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⑤默读的习惯;⑥积累语言的习惯;⑦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语文课程任务的角度,应如何认识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特点?

①学习中要运用各种思维形式;②学习具有阶段性;③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④重视学习过程。

3.合作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①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性的互动;②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③有效沟通,互相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④对每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⑤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4.如何正确地认识传统学习与现代学习的一般特征及辨证关系?这种一般特征体现在语文学习方法上表现为哪些主要特征?

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一经形成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归纳的,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基础和现代心理学基础。在中国语文教育中,语文学习方法是在传统学习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的相互碰撞、渗透、交融中不断发展的。

我国古代学习的概念是:通过接受、仿效、练习以习得知识、技能。早就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学过程,非常注意志向、注意、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中国传统学习方法具有依赖性、被动性、封闭性、个体性、保守性。

现代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对我国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的影响很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运而生。与中国传统学习相比,现代学习理论更注重主动发现,重视学习者的个性、主动性,注重过程。

中国传统学习与现代学习理论各有长短,各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者的辩证统一、矛盾斗争,推动着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传统学习和现代学习的一般特征体现在语文学习方法上,表现为如下主要特征:注重直接感受体验,不忽视间接知识和经验,在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感情活动,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学习具有阶段性,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相等,重视语文学习过程。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

它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做出的一种策划。

2.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①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②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其发展;③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④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

3.依据获取信息的途径来划分,有哪些教学方法?

①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②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③实践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④自学的方法(包括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

4.教学过程的安排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身的实际;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

5.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四个方面:语文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教学资源的占有情况。

语文教学设计首先要坚持语文学科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设计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学设计,就要研究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谓研究学生,是指设计者要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语文教学属于母语学习范畴,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不是“零”,而是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一定的背景知识,设计者不能无视学生的这种“已知”的存在,应当在了解学生“已知”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还要预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的走向会是怎样的,学生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等等问题。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经验、好恶去考虑,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资源除了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外,还应包括教学对象——学生。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第四章 阅读与阅读教学

1.读者的阅读期待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体裁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自我期待。

2.如何理解阅读践行的内涵。

阅读践行就是学以致用。①善于借鉴阅读所得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去适应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即实现读物意义的迁移;②用读物所传播的思想观点、情意态度去影响自我的主观世界,并且从反思内省到身体力行,即阅读的远迁移。

3.阅读教学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内容包括:经典文篇、言语经验、读解策略和方法、语言文化知识、整合性阅读实践活动。

4.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解读文本?

①从文学话语层面解读;②从文学形象层面解读;③从文学意蕴层面解读。

5.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还原语境”的策略。

①利用上下文微观语境;②探查写作活动发生的时间、场合、心态等中观语境;③追寻作者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状况等宏观语境。

6.整体感悟的方法有哪些?

感悟的方法:①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②促成原始感悟;③形成阅读期待;④从初感发展到评说。

7.如何从阅读活动的自然进程角度,理解阅读活动中不同阶段的阅读能力结构?

积累性阅读与阅读感知力;理解性阅读与阅读理解力;欣赏性阅读与阅读审美力;研究性阅读与阅读评价力;创意性阅读与阅读创造力;信息社会中的信息阅读。

第五章 作文与作文教学

1.作文知识结构中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丰富的百科知识;鲜活的生活经验和深刻体验的积累

2.学生缺乏写作欲望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相应的作文教学策略。

缺乏写作欲望一般有如下原因:①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②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③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④作文屡遭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相应的作文教学策略:①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包括: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1分)开掘“胸中积蓄”;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②通过阅读来启迪智慧,激发写作热情。③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3.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①认识观察的重要,培养观察的兴趣;②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③提出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④提供关于观察对象有关的知识;⑤指导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

4.怎样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①评改的内容:主题、选材、表达方式、结构、文字和语言、书面表达形式;②评改的方法:教师评改;教师指导,学生集体评改;学生边读边改。③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5.联系写作心理规律,教师指导写作过程大体有几种思路?

运用联想的规律指导作文;按照认识规律指导作文;运用头脑风暴法指导作文。

第六章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①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②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

③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④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⑤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态度包括哪些要求。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3.进行倾听能力训练主要有哪些方法?

聆听训练法;听记训练法;听写训练法;听说训练法;听辨训练法;听测训练法;听评训练法;听赏训练法。

4.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方法?

朗读训练;复述训练;讨论训练;口头作文训练。

第七章 语文知识教学

1.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语文知识的内容包括社会的语言/言语规律,他人的言语经验和个体的言语规则。

2.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精要致用:语文知识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便于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操作和应用,能够形成能力。②综合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各种言语活动的综合,言语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言语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语文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③注重言语情境: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定取舍,在疑难处学习,在精彩处学习。

第八章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1.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①促进综合效应;②拓展选择空间;③提供便捷手段;④改善参与条件;⑤扩大共享范围。

2.设计作业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突出重点,落实教学目标;②要有启发性,避免机械操练,应着眼于素质教育;③形式多样,注重开发学生智力;④分量适当,避免学生负担过重;⑤具有弹性,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3.设计课件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设计课件时一般要考虑树型结构、呈现方式、呈现控制和拓展选择。

第九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涉及哪些方面?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涉及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处理作业、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等方面。

2.教师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①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②热爱学生;③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④始终保持一颗童心;⑤富有同情心和耐心;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扮演“教育促进者”的角色?

上一篇:暑假超市实习报告下一篇:英语家教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