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规成习惯范文

2024-05-16

让合规成习惯范文(精选12篇)

让合规成习惯 第1篇

让合规成为习惯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成为习惯》

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2011年是合规执行年,围绕合规执行年这个主题,我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深地认识到:合规不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识,还是一种习惯,一种在工作中慢慢养成的习惯。

曾看过朗咸平一本书叫《热点背后》,他讲到新加坡的法制观念,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用严峻刑罚让你形成法制化的观念,这样才能产生自觉的行为,大家都自觉了,管理成本也就大幅度降低了”。自觉的行为成为新加坡人的习惯,所以新加坡能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我想:这是对合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银行经营时刻与风险相伴,更要有自己的规矩。银行的规章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和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所以在制度上不能有半点的侥幸,任何1%的疏忽都可能导致100%的损失,哪怕一次小小的违规都可能带来终生的悔恨。

我行明确提出2011年合规执行年目标:坚决杜绝重大、实质性违规问题,合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大幅提高,各项业务发展良好,支持经济增长,能力增强。在此基础上,我行行长对我们综合柜员也提出了具体要求:2011年争取要做到:零差错、零报

警、零投诉。

一张三尺柜台,一面七寸荧屏,一只黑色的笔,一组办公用章,组成了我工作时间全部的内容。形式虽然相对简单,内容也相对单调,可是在我心里,确时时刻刻把合规放在最高点。心里牢记着:万金手中过,合规心中留,要说合规话,做合规事,当合规人。有时候,面对客户的压力,在我内心深处,开展着合规与违规之间激烈的斗争和较量。此时,我心里就飘出这样一句话:条条规章血写成,人人必须严执行,让责任走进心中,把合规变为行动。

记得那一天,营业刚开始,某市法院来我这个柜台办理协助冻结存款业务,证件核查齐全之后,我在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内核查账户余额不足冻结金额时,我明确给了法院工作人员一个解释。刚开始,法院工作人员不同意,说“我在别的银行都是这样子操作的,你就这样操作就行了”。面对法院的要求,我没有同意,时刻记着:操作流程一念间,合规违规两重天。于是,我再次耐心的给法院工作人员解释,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双方的沟通下,法院工作人员满意而归,我也坚持了规章制度合规操作。

亲爱的朋友们,合规在哪里?仅仅是一句口号挂在嘴边?还是一种想法徘徊在脑海?还是在那规章制度中一行行的文字被掩埋在深深的书卷之中?都不是,合规应该在这里,合规应在我们心中,与我们的血液一起流淌。当合规像我们吃饭、休息、睡觉一样自然去执行的时候,我想,那才是我们最高的境界。

合规是修养,合规是关爱,合是规精神,合规是保障,幸福是棵

树,合规是沃土。作为银行业从业人员,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做起。合规操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合规操作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让合规保护我们大家。

谢谢大家!

让合规成习惯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阐述我对合规文化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成为习惯》。

巍巍大别山下,悠悠淠河之滨,生活、工作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对农金事业的专注与执着,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历经锤炼,奋力拼搏,不断弘扬合规文化,他们就是XX的农金人。

XX年我幸运地考进XX。从熔入这个激情团队的第一天起,领导、师傅对我要求很严格,在帮助我提高业务的同时,不断对我进行合规文化教育,听得最多的也就是如何合规操作。特别是在调入XX支行以后,这里紧张的工作环境、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理念。十案九违规,综观层出不穷的金融案件,无一不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员工合规理念淡薄,制度执行力差,以人情代替了制度,以感情代替了监督所至。通过这次开展的“三项整治”和“不良贷款真实性排查”工作以来,许多问题贷款、三名贷款数额巨大,触目惊心,不良贷款犹如洪水猛兽般,正在吞噬着我们历经千辛创造的经营成果,惨痛的事实,血的教训告戒我们,合行事业要发展,要繁荣,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业务操作无案件、无事故,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员工无违纪、无违法,就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否则,谁能保证过去的案件不会现在发生?谁能保证昨天悲剧不会在今天重演? 一个企业的失败,可以找出上千条,上万条的理由,但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缺失,文化的贫穷,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合规文化亦是如此。当前,正值我们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合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那么,何为合规文化?合规是一面盾牌,它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心灵,阻止着我们内心邪念的产生,抵挡着外来的各种诱惑。合规文化是一种氛围,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感受;合规文化是一种习惯,需要每个人去培养;合规文化一种立场,需要每个人去坚守。

白雲从不向天空承諾去留,却朝夕相伴;风景从不向眼睛說出永恒,却始終美丽。只有我们每个农金人,明白自己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崇尚什么,摈弃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才能自觉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形成心中坚不可催的堡垒。

合规文化是悬在那些利欲熏心、恣意妄为、无视规章制度人头上的一把利剑,但对大部分面对金钱,面对权贵毫不动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职责当成自己生命的员工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道德的修养,一种本领的历练。

建设合规文化,它不仅仅是说在嘴边的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行行文字!它需要我们每个农金人从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件小事做起,真正做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不畏艰辛、不畏繁琐。每天下班前检查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效率怎么样?业务操作合规吗?乐于服务吗?说到做到吗?在差错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检讨自己吗?互相配合和谐吗?勇于创新吗?勤于学习善于研究吗?不断超越自我吗?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这样锲而不舍,一点一滴,反复磨炼,达到持久成习,使合规行为宛如自然,使合规经营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无论岁月怎样流失,无论体制如何变化,无论人员怎样更迭,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惯之成习的合规。这样,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合规的升华,就是合规文化的形成。只有合规文化的传承,才能将合行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也惟如此,我们农合行才能在百舸争流,千帆竟渡的经济浪潮中,永立潮头。

让合规成习惯 第3篇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 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 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 就会收获命运。”“留守儿童”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当前学校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为这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是先天就有, 而是靠后天培养和教育形成的。那么,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身示范, 注重身教

首先, 少年儿童多数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他们由于好奇, 喜好模仿。这时教师就是一面镜子, 在生活中, 教师要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熏陶孩子,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 要发现在学生当中的突出者树立他们的形象, 让同龄人羡慕进而去学习。第三, 可以选择一些名人作为榜样, 只要孩子心中有一个好的榜样, 慢慢地自己也会形成和榜样相似的好习惯, 甚至有赶超前人的可能性。

二、温馨提示, 如沐春风

交流是一种朴素的理解, 交流的过程更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敞开心扉的时候, 当他们愿意把内心的话讲给对方听的时候, 师生间才开始了真正的理解。我在工作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多。如我设了一个诉说烦恼的“哈哈信箱”, 规定每人每周给我写一封信, 然后我认真回复每一封信, 当然更多的交流是在课余即时交流。有了交流这根老师向学生疏通的管道, 能有效避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双管齐下, 严慈相济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可一味的“温柔”化管理, 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老师的管理不过如此。为达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健康生活、良好的学习、文明卫生习惯会让人受益无穷, 除了常规检查外, 我还时常利用班会或其他时间突然点名, 让学生汇报近几天的生活情况, 突击检查个人的卫生情况。由于是突然“袭击”, 学生毫无准备, 这就有利于老师掌握第一手材料。掌握了最新的情况, 并不是抓住了学生的把柄, 而是提醒老师用怎样的方法去纠正才更有效。对于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绩, 我反复跟他们交流。没有效果的时候, 我就召开“留守儿童”专题会 (需要帮助的学生不参加) , 请参与者出谋划策。有人建议召开主题班会;有人建议班里增设两个卫生监督岗, 叫他们担任;有人建议叫他们办一期“节约伴我行”的黑板报。达成一致意见后, 我找需帮助的留守儿童布置任务, 并且提出了要求, 他们也乐意承担。在他人的帮助下, 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于是我在全班表扬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从此他们的坏毛病没有了, 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教育。这都应归功于爱的力量。

四、家校合作, 教育合力

育人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作, 需要各方面的互相配合。无疑, 在这个教育大系统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居于基础性地位。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者犹如鸟之双翼, 车之两轮, 缺一不可。因此, 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 通过协调, 使其对学生的影响达到一致, 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和谐的教育。

五、重视常规, 明辩是非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开发一些以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思想道德课程, 让小学生能清晰地、集中地、正确地了解行为习惯;还要经常举行校园艺术节、征文比赛、画展评比等活动, 使学生将所学、所听、所看转化成自己的行为品质。

教师也要经常用一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教育学生, 这样能让他们更清晰地明白对错, 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当中受到了教育, 自然就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避免以后犯相同的错误。

六、创设环境, 潜移默化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 还具有制约心理行为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校应设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和心地善良等励志语句作为学校的校训。在教室、走廊张贴和悬挂名人画像和警句, 在校园内建立名人角、好人好事栏。这些不仅可以美化校园, 更能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校园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随时随地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也可以在教室里制作一些礼仪标兵评选榜, 张贴文明用语, 黑板报上抄录名人礼仪方面的动人故事等。这样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七、正确对待, 注重实践

少年儿童年龄小, 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我们对待孩子的行为偏差不能一口否定,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真分析, 看他是否知道这是对或错再去教育。例如:昨天刚领来一盒彩色粉笔, 读一年级的小青就拿回家了。此时我们就不能指责孩子:“你干嘛偷粉笔?”因为她也许不知道“偷”是什么意思, 她只知道自己喜欢那盒彩色粉笔。总之对待孩子行为的偏差, 一定要从孩子的年龄、性格, 并站在他的角度上多分析, 再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才不会让不懂事的孩子受伤害。

对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只是靠说教。只有给少年儿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感受, 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让孩子以少先队员的身份去感受大自然, 去做“清洁工”, 他就会认为平时乱扔果皮纸屑是不应该的。这比教师说“不准乱扔果皮纸屑”效果好多了。

八、激发兴趣, 强化教育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单纯的强调训练不但没有成效还会适得其反, 应该注意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把兴趣和训练结合在一起, 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他们在欢乐当中领悟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调动他们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可以组织演讲、主持、辩论、表演、讨论、竞赛、采访、评价、交谈等活动,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竞争中强调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九、监督检查, 促其发展

班干部的选择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为了成为一名班干部, 学生就要从自身做起, 规范自己的言行, 成为别人参照学习的对象, 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佩服信服,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班干部是和同学们密切相关, 是离同学们最近的人, 有他们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才能发现问题然后快速解决问题。

让感恩成习惯 第4篇

感恩,不只是个节日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方的节日,今天的父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也越来越爱把“感恩”这个词挂在嘴边,这使得感恩教育广为流行。《感恩的心》几乎成了联欢会上必唱曲目,给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脚也成了新学期常见的主题活动。但是,这一天过后,孩子真的就能变得心怀感念,知恩图报了吗?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父母的操劳表现得理所当然,对生活的优越缺乏敏锐的感受,孩子哪里会觉得需要感激,需要珍惜?而与此同时,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也开始钝化,于是,不少家长开始心生疑惑:怎样才能避免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又如何让孩子知恩、念恩并谢恩呢?

“鲁勒”视点2

感恩是一种情感能力,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归根结底还是培养这样一个自然而发的情绪——行为模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感恩教育不能只靠讲道理和给奖励来实现。

自然而然地感谢

“看你得到这么多东西,却连个谢谢都不会说!怎么指望你回报?”

许多家长一边不停地倾其所有给予孩子,一边试图用批评和说教换取孩子的感谢。却没想过,如果孩子们看到的,只是得到了新玩具,吃到了冰淇淋,不能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事而感到幸福,又如何要求他们主动去感谢?幼儿时期是情感、情绪的扫盲期,也就是孩子发展积极情感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在这段时期培养孩子更好地去感受,就相当于为感恩的行为打好了牢固的地基。

贝贝周末到姥姥家,姥姥特意做了他最爱吃的排骨。看见儿子只顾自己大吃特吃,贝贝妈妈说:“这排骨我还真做不好,贝贝你觉得姥姥做得怎么样?”贝贝认真地说:“我觉得比饭馆的还好吃!”

妈妈又说:“有人给做好吃的排骨,妈妈感觉很幸福,所以真要谢谢姥姥,让我们吃得那么香。姥姥平时都是睡午觉的,这次又买菜、又做饭,忙乎了一中午都没顾上休息呢。”贝贝听了马上说:“姥姥你快休息吧,我给你一块我的巧克力,吃了就不累了。”

贝贝妈妈没有讲大道理,更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儿子感谢姥姥。她意识到,此刻,儿子因为得到别人的给予,而感到由衷的快乐,自己正好可以帮助他梳理一下感受:

1.提醒贝贝察觉到自己的快乐。

2.引导贝贝意识到这种快乐与姥姥的辛苦是有联系的。

3.父母表达自己因为别人的给予而感到幸福,再用自己感恩的情感去“影响和引导”孩子的情感。

小孩子的情感世界是模糊无序的,尤其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梳理。在这个故事中,贝贝先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察觉到自己的快乐,然后发现了快乐的来由,最后在模仿妈妈的行为中完成了向高级情感的发展。当贝贝学着把自己的快乐和别人的给予联系在一起时,他的感激之情就破土而出了,这将会自然而然地推动他去表达和回报。

让感恩内化成行为习惯

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基础,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清楚诚恳地表达谢意。从情感到行为,再到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

近日某中学老师布置了一项“给家长做顿饭”的作业,其结果却是,不少孩子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做完了只顾自己先吃,都没有想起来招呼父母。这样的活动虽然提醒孩子感恩要有实际行动,但还是没能内化成行为习惯。

怎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表达感激的行为习惯?从日常小事做起,比组织特殊活动更有效,更容易帮助孩子习惯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实践感恩。就这一点来讲,硬性的行为约束(如强制孩子大声对人道谢)远不如家长的亲身示范更有效,因为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和成长的。当然,这就对父母自身能不能树立好的榜样提出了要求。

还是说贝贝妈妈的例子吧。每次同事出差给自己带回来小礼物,她都会与贝贝分享自己收到礼物的感受,然后一起跟孩子商量怎样去答谢对方;每次儿子用心为自己做事时,她同样会诚恳地表达:“谢谢你,你专门为我这样做,我是个幸福的妈妈。希望我也能为你做些什么。”妈妈的感谢尤其带给贝贝强烈的自我价值感,推动他渴望用同样的方式去感谢别人。这样的耳濡目染,使贝贝不仅不需要命令和提醒,而且开开心心地养成了表达感激的习惯,并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获得了快乐和幸福感。

亲子指南3

快乐感恩

针对当下花样繁多的感恩教育,鲁勒?情商训练特别希望强调“快乐感恩”。因为无论是反复说理,还是强制孩子去做他们并不习惯的事情,都容易引起抵触心理。即便不抵触,孩子也只会把感恩当作一个“要求”去服从。

1. 不要让感恩成了负担和约束

在孩子做不到对他人表达感谢时,家长需要认识到,情感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不随意批评孩子不懂得感恩,或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尊心,引发抵触情绪。与其事后挑毛病,不如事先做好准备,抓住孩子开心的时刻,和他们一起分享得到帮助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在表达感谢时,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

2.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心意

虽然爱是无条件的付出,但是孩子也需要体会付出者的辛苦和心意,而不是把得到看作理所当然。在物质条件极为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却越来越少地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这与成人没能把物质与情感联系到一起不无关系。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发现别人的付出,并鼓励孩子也能为别人做事,如此,孩子更容易产生同理心,并在付出与得到的体验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付出是因为有心意和劳动,即使只做一个菜,递一块毛巾这样的家常小事。

3.以身作则,敢于反思

以身作则不意味着家长必须树立高大形象,敢于自我反思的家长往往更容易打动孩子。毛毛的爸爸从不挑剔毛毛,而是选择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一次爸爸讲到,因为没来得及感谢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就失去联系了,现在觉得很可惜时,毛毛安慰爸爸说:“你别急,我以后会提醒你的。”在这个故事里,毛毛不是个犯了错的孩子,而成了可以指导爸爸的老师,感恩成了他乐在其中的重要任务。

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宣讲的主题是: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一位年迈的老人对子孙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进行着一场战争,它是在猎狗和狼之间展开的,狼是凶恶的,它代表懒惰、贪婪、谎言、放纵、恐惧和不忠;猎狗是善良的,它代表勤勉、自律、真诚、责任、从容和忠贞。同样的战争也会发生在你们心里,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那么,谁会获胜呢?”小孙子问。老人的回答是:“它取决于你的内心。”那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否真有这样的较量呢,在合规与违规之间展开的较量?

因为没有从事太多的业务工作,我对合规的认识相对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通过学习一个一个的案例学习,我感受到了风险的真切与可怕,里面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不止一次地为那违规的惨重代价扼腕痛惜!记得在刁娜的案件中,交友不慎是刁娜犯错的主要诱因,但操作中的严重违规给她走向犯罪道路打开了方便之门。频繁的大额存取、业务授权、日终碰库、双人封箱、现金查库、稽核检查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严重违规!最终,那叫做违规的恶狼吞噬了这位20多岁女孩的青春和自由,给国家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我心里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违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前程!对于我们农业银行的伟大事业就是那决千里之堤的蚁穴,是万恶之源,是洪水猛兽!

可是,为什么违规就是屡禁不止呢?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你有没有用过了期的身份证给客户挂失存折自己却没有发现呢?你有没有因为一时的疲惫而漏做一笔大额取款的备案?你有没有为营销产品、服务而走捷径、走逆程序?你有没有以经常为同一客户办理信贷业务为由不逐笔查询其贷款卡及资料?

听经常检查的同志说:在一些网点检查发现问题时,总是有人振振有词地为违规辩护。有的说,马虎了,小毛病下次就改;有的说,这是微不足道的风险嘛,经验告诉我不会有问题的;还有的说,习惯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做得呀,不要大惊小怪的。可是我要说,请勿以恶小而为之,违规不在大小都要不得!昨日教训仍历历在目,警钟常鸣余音绵绵。惊天大案的炮制,在于人情,在于习惯,在于合规意识抛向云天,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个人、一件事,哪怕是一枚小小的印章,也会引起违规与合规的较量!合规来不得半点马虎,违规也没有任何借口!只有认认真真按章操作,罪恶才会终止,悲剧才会不会再发生。

所以,让我们坚决遏制违规的恶习,养成合规的好习惯吧!

这对于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合规已经是我们身边很多农行员工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在我们身边,有的同志铁面无私,严守规章;在我们身边,有的同事细致入微,敬业爱岗;在我们身边,有的同事火眼金睛,严守死防。我要说谢谢您,因为合规我们持续发展,因为合规我们健康成长,因为合规我们挺起了脊梁,是合规为农行腾飞插上了翅膀。

合规是严肃的爱!如果你让合规成你的习惯它就是你和客户之间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你严谨的工作会加强客户的安全感和信任度——看,合规成了你的推销员;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那么它就是一群悦耳的音符,跳动在你的左右,不会让你在办业务的时候因为违规而为日后的隐患担忧——看,合规成了你的护身符;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它就是客户和你那不断上扬的嘴角——看,她成了你的开心果,如果你让合规成为你的习惯它就是你工作走向成功的积累——看,合规成了你的零存整取存折。

让合规操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动作 第6篇

让合规操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动作

让合规操作成为我们的习惯动作

柜台外,每天有不同的客户来去自由;柜台内,建行的员工每天都在用合规鞭策自己。

早些时候,我们的员工知道有风险防范,要合规操作,但往往没有放在心里,也没有习以为常,都是今天记住,明天忘记,结果呢?—银监局对建行检查出一些令人心痛的,不该犯下的不规范操作,之后,我们自身也感到后悔。检查完之后,在整改途中,大家思前想后,痛定思痛,才明白平常的一些工作陋习是不合规矩的,是不尽人意的,是可以不犯却又似故意去犯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责任心不强,能动性

不高,也真正认识到不合规操作的危险性,合规操作的安全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这都是我们平常的习惯造成的啊!为了改掉不良习惯,大家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仔细地去摸索整改,坚决杜绝了屡查屡犯,各岗位的员工也对自己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大家在工作期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及时进行了制止,特别是,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令人深思、令人反醒的违规操作案件,更让我们对“合规”二字的理解更多了一层含义。

“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合规操作,从我做起”,16个字把合规的含义透彻了。有人说合规是一种责任,有人说是一种工作,是一种意识,是一个很广泛的词,是代表一些很小的行为和事,是由许许多多、点点滴滴的有序环节和规定组成,但,它就是一种习惯,一种在工作中的习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大家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进步,都在让自己走

向合规之路,也就严格要求我们网点前台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如:离柜退屏、收章、锁箱,妥善保管本人的柜员卡和个人名章,不得提供给他人使用,柜员密码要严格保密,要经常修改,不得经办本人的业务及给自己授权等。这些已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从现在起,不---合规,我们已经开始做了,现在是要更进一步加强合规的必要性!要让合规操作成为大家的习惯动作,成为大家的工作习惯,也成为大家避风的港湾。

让合规成习惯 第7篇

孤独走上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因为合规交会你我的爱……用歌声唱响时代旋律,让合规谱写农信乐章。大家好!我是来自信用社的合规宣传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宣传主题是《让合规成习惯让业务少风险》。

“合规建设提升年”的开展,又一次丰富了合规文化建设的内容,“合规重在建设,合规重在执行”。但在合规执行过程中,由于“上百个制度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时有发生,合规执行为此也大打折扣。合规执行是大家的事,需要全员共同参与、通力协作,为了让合规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自觉责任,我认为应积极倡导一种让合规成为良好习惯的机制,让合规变成一种遵守“规则”的自觉行动。

“细雨润物看不见,新竹拔节自有声”。良好地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习收获良效,恶习导致恶果。从企业行为学上说,员工的习惯作为一惯的举止,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行为,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维系着生产经营的成败。“前车之鉴”告诫我们,把合规经营培养为员工的一种良习,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预防,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避免。而显然,合规经营这种良习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培训、教育、检查、监督,让每位员工用心去牢记合规、用行为来诠释合规,只有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去重视合规的内涵,自身的经营行为才会形成一种职业习惯。

中国自古就有“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的古训。思想是行动的影子,良好地习惯是反映一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一面镜子,如何让合规的美德成为一种职业良习?我认为:第一,要对员工开展常态合规教育培训,为其培育“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讲安全,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查隐患,越是平静的时候越要找问题”的忧患观念,并由此养成员工“我要合规”的潜在意识。第二,经常性开展系统的、群众性的合规文化活动,以“合规进农信”、“合规进岗位”、“合规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合规成习惯,习惯促安全”的理念,并使之在员工头脑中得到潜移默化。第三,在农信经营中严格执行“风险评定”,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养成良好的合规操作习惯,使合规意识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第四,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拳出击违规行为,特别要加强惩治习惯性违规的力度,对屡次犯错误的,应重点监控“隔离”。第五,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掌握合规经营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经营素质,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合规操作技能,不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提高合规操作的速度和能力。

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是对合规执行的升华,也是对信合生命的延续,更是保护信合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今天的演讲或许不能改变我们工作中那些不合规的现象、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但从现场的气氛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大家的热血正在沸腾,思想正在统一,决心也正在汇集……“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倍关怀……”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担负起合规执行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相信一定能创造出信合家园美好的明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朋友们,为了农信的明天,为了信合人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唱响合规的时代主旋律,共同谱写农信人光彩华丽的乐章吧!

别让男人“道歉”成习惯 第8篇

女人比男人受负面情绪的影响更深

女人总比男人爱记仇。面对不快乐的事情,男人其实很容易忘记,即便前一天吵到鸡飞狗跳,第二天一觉醒来,他照样如失忆般当所有事情没发生过。女人正好相反,几乎没有哪个女人的愁和恨,是可以不过夜的。能用三天时间把这些烦事从情绪中解决掉的,就够得上是大度女子了。女人说这是因为她总比他对待感情更认真。实则,从生理属性看也是如此,对不快乐的情绪,女人比男人的记忆时间要长。

男人的道歉能帮女人消除负面情绪

由于女人自己不容易忘记那些不快乐的事情,所以她需要靠男人的“道歉”来消除负面情绪。这样一来,女人不是最恨惹怒她的男人,女人只恨那些惹怒她却不愿跟她道歉的男人。女人爱男人的道歉,爱男人越快越好的道歉。其实都是希望通过男人道歉的速度来确定他对她爱的深度。她执拗并且天真地认为:男人道歉的速度越快,便意味着越珍视自己。

道歉是否出于真诚的心理

男人要先低头认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看到一些脾气挺犟的男人,周围人会焦急万分地对他讲:“男人要学会低姿态。不会道歉的男人哪有女人爱?”是啊,也许这是真的。对女人而言,一个很会道歉的男人,就真那么值得爱吗?可能这个男人只是为了平息女人的怒火而道歉,心里并没有真诚的歉意。

不爱道歉的人也许悔意更深

关于“道歉”这种能力,也是和性格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有些人会道歉,有些人不会道歉。也许后一种男人在女人前面会碰钉子,会让她跟他在冷脸中决一死战!可我想说,并非所有会道歉的人都值得原谅:道歉太得心应手,犯错也就犯得越频繁。一个人的歉意越难说出口,也就代表他的自尊和悔意越深。

重要的还是看错误犯得多与少

绝不道歉,没关系,只要他绝不再犯,也值得赞赏。重要的是,女人要小心,别逼男人“道歉”成习惯,一旦如此,当他对道歉越来越不在意,对诺言的珍视也就越来越不经心。虽然女人总希望男人能先低头道歉,可接受男人道歉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至少,那证明他亏待了她。宁愿不要最真挚最痛悔的道歉,只希望我的生活中,永远永远,没有歉意。

让合规成习惯 第9篇

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孤独走上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因为合规交会你我的爱„„。用歌声唱响时代旋律,让合规谱写农信乐章。大家好!我是来自信用社的合规宣传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宣传主题是《让合规成习惯让业务少风险》。

“合规建设提升年”的开展,又一次丰富了合规文化建设的内容,“合规重在建设,合规重在执行”。但在合规执行过程中,由于“上百个制度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时有发生,合规执行为此也大打折扣。合规执行是大家的事,需要全员共同参与、通力协作,为了让合规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自觉责任,我认为应积极倡导一种让合规成为良好习惯的机制,让合规变成一种遵守“规则”的自觉行动。

“细雨润物看不见,新竹拔节自有声”。良好地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习收获良效,恶习导致恶果。从企业行为学上说,员工的习惯作为一惯的举止,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行为,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维系着生产经营的成败。“前车之鉴”告诫我们,把合规经营培养为员工的一种良习,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预防,所有的案件都可以避免。而显然,合规经营这种良习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培训、教育、检查、监督,让每位员工用心去牢记合规、用行为来诠释合规,只有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去重视合规的内涵,自身的经营行为才会形成一种职业习惯。

中国自古就有“不恐智不达,惟恐德不修”的古训。思想是行动的影子,良好地习惯是反映一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一面镜子,如何让合规的美德成为一种职业良习?我认为:第一,要对员工开展常态合规教育培训,为其培育“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讲安全,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查隐患,越是平静的时候越要找问题”的忧患观念,并由此养成员工“我要合规”的潜在意识。第二,经常性开展系统的、群众性的合规文化活动,以“合规进农信”、“合规进岗位”、“合规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倡导“合规成习惯,习惯促安全”的理念,并使之在员工头脑中得到潜移默化。第三,在农信经营中严格执行“风险评定”,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养成良好的合规操作习惯,使合规意识从他律向自律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第四,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拳出击违规行为,特别要加强惩治习惯性违规的力度,对屡次犯错误的,应重点监控“隔离”。第五,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和掌握合规经营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经营素质,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合规操作技能,不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提高合规操作的速度和能力。

女人,别让依靠成习惯 第10篇

心理依赖类型

缺乏独立型:这类女性产生依赖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不够独立。这种依赖心理是女性缺乏自立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很可能是对现有的工作还无法轻松胜任,因此觉得工作“反正有领导安排”,甚至不敢单独去会见客户谈判,也不大愿意主动与客户联系。王小姐是家中的独生女,从小父母为她安排好学习、生活上的一切。大学毕业后又为她介绍了大6岁的男友,奉命结婚,然后习惯于老公安排一切。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她想当然地环顾四周,看看有谁能替她解决,比如身边的男同事。甚至回家后还会向老公抱怨工作,期待他像长辈一样的建议。这是很严重的心理依赖,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王小姐的事业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尽管她自己知道这样下去一定会影响事业的发展和家庭融洽的气氛,但她仍然戒不掉这种令她备感安全的依赖。

缺乏自信型:也可以说是畏惧困难。传统的社会文化,始终把女性塑造为柔弱的、需要保护的对象,这给她们意志力的形成带来较大的影响,因而遇到困难时总希望有人来帮助自己。甚至有的女性作为老板,或部门领导者,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够保持自信,不能够勇敢的面对,过多地消耗了她们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事业的发展。文小姐在大学里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但在工作后判若两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某公司进出口部独当一面,工作相当出色。丑小鸭成了白天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当她突然面临一个业务上的困境,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还是没有解决的迹象时,她工作几年来树立的自信迅速垮掉了。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转而过度依赖男同事,连其他自己以前能从容应付的工作都觉得自己做不好了。这类女性的依赖性在工作进展特别不顺利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那时她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想要别人的帮助。

拒绝责任型:责任与权利从来都是孪生兄弟,在独立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你要独立承担责任和后果。有的女性在工作中一有问题便依赖身边的男同事或领导,很谨慎地不愿做出自己的决定,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Miss Q是个不能容忍自己出错,工作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所以凡事从不自己决定任何工作上的事。第一次一个人代表公司从北京到海南出差,遇到需要协调各方的问题时,过多地依赖北京总公司的同事居间联系,没有及时做出自己的决定,结果延误了工作。

寻求认可型:有些女性在征求男同事意见时并不是特别在乎对方的回答。但她需要机会让同事知道她的工作内容,需要大家认为“瞧,她很努力”!这样她感到工作被别人认可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她们的倾诉、抱怨或者是征询意见,有时候只是一种交流,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很在乎对方的回答。通过这种交流,她们感觉自己的工作被他人理解、被认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欲望。

渴望支持型:并不是所有女性对男同事都有依赖的感觉。有的女性在一个问题已有决定的情况下,还是会向身边的人征求意见。她之所以再询问,是在心里她期待别人做出和她一样的判断,是希望别人能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在乎群体的评价,更喜欢群体的活动,比如结伴逛街购物、健身练习等。在群体中共同的目标和行为会给女性带来安全感。“大家都这么认为的”,从而感觉获得了支持,对自己的决定更有信心。

心理依赖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文化规范,只是男性才应有雄心勃勃的进取精神、支配力、权力欲和咄咄逼人的侵犯性与竞争欲,才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而女性若要拼命地出人头地,有强烈的成就欲则是反常的,难以理解的。人们显然把柔弱和依赖看成女性天然的标签。

育儿:别让任性成了习惯 第11篇

向妈妈们咨询,得出任性的宝宝会有以下此类表现。

好玩闹:宝宝一会跳到沙发上,一会又跳到桌子上,房间里被弄得凌乱不堪。妈妈既怕宝宝摔着,又不想让房间乱,让他老实点,可宝宝依旧蹦蹦跳跳,很多妈妈开始威胁不给吃的或者不带着去玩,甚至动手打几下。

人来疯:家里来了客人,宝宝开始发威了。不仅蹦来跳去,或者吵吵着要东西吃,把客人的鞋乱扔。爸爸觉得太没面子,妈妈只好在宝宝的哭声中把他强拖着下了楼。

反着来:不让吃零食非得吃,不让看电视非得看,尤其是去超市,如果想要什么东西而没有买,那个哭闹啊!该睡觉了,也不肯老实一会。

办事拖拉:干什么都拖拖拉拉,尤其是吃饭,一会玩勺子,一会又东张西望,一顿饭能吃上个把小时。狠下心把饭端走吧,他就会哭个不停。

胡闹型:趁人不注意用手指堵住水龙头的出水口,让流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如果你给他香皂,他还会不断地玩这些有趣的“玩具”。把妈妈的口红当蜡笔,墙上到处都是他的作品。

小霸王:抢小朋友的玩具,玩滑梯时霸占着滑道。谁要跟他争,他就会动手打对方。

还有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很听话,很乖,可是一旦遇到自己特别想做或特别不想做的事,牛脾气就上来了。这时候,成人最容易妥协。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任性的行为,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任性,就有可能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就算你再努力也未必能彻底改变孩子。

在教育任性孩子之前,我们有必要问一句:孩子为什么会任性?

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任性形成的前提。很多人30岁甚至更大才要孩子,对孩子娇宠是难免的。如果是隔代教育,这种现象更加普遍,拒绝一词在孩子的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

爱孩子不是事事满足孩子,不断满足只会助长孩子的贪婪。当有一天父母认为孩子的要求离谱而不能再满足了,一向有求必应的孩子便遇到了让他们感觉突然的拒绝。孩子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知道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是不是合理,他们只知道,上一次你满足了我,这次为什么不行呢?

哭闹这种最原始、最本能的方式于是被充分运用。

面对孩子的任性,提醒您: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

不要迁就孩子,否则,只会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以转移他的任性。

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哭闹,让他渐渐安静下来。

让学习成习惯,快速为业绩加分 第12篇

做好相关准备,

将“书房随身带”

在职人员的学习较难持续,很大的原因在于,和学生时代相比,除了难以挤出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外,回家后也没有专门用于学习的房间,也就是说,缺乏学习的场所必将对此产生制约。

在过去,学习就意味着手拿纸笔端坐于书房之中;或是像二宫金次郎(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农政管理者、思想者,因从小刻苦学习而为人们所称道——编者注)一样,手持纸笔,将书别于腰间,利用工作间歇勤奋攻读。事实上,即便在现在,很多介绍学习方法的书也依然将上述两种形式奉为圭臬。

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IT产品逐渐廉价,不断涌现出类似笔记本电脑、MP3播放器、个人博客等这些效率较之传统的纸笔高出数十倍的学习工具。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工具与手段组合起来,在人满为患的电车车厢中用MP3学习英语,或利用闲暇时间坐在有宽带网络信号的地铁站的长椅上,用笔记本电脑完成网络课程的作业就成为了可能。

这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将书房随身带”。过去只能借助笔和纸来进行的学习,今天却可以利用如此便捷高效的工具来完成。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请专为自己准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是重量在一公斤左右,以利轻便易携。

读书重在以量取胜,

善于寻找有益信息

对于读书来说,我比较崇尚不加选择地“泛读”。只要在时间允许且又感兴趣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地多读就可以了。这是因为现在的人过于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对所需的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但是,我所说的“泛读”是以具备快速阅读的技巧或类似的文字处理能力为前提的。通常情况下,没有经受过训练的人每分钟能够阅读400~600字。许多时候,我们无须仔细阅读报纸上的每一个字,仅仅粗粗浏览就能够凭借新闻标题甚至版式设计,记住哪个版面刊登了什么内容。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地翻阅此前的一些文件,认真观察他人的工作方法。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件的撰写方法、待人接物的注意事项等在不知不觉中已刻印在脑海之中。学习也是这样,在没有达到所需的“量”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积累工作,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要大范围地进行涉猎,尽一切可能收集信息。

但是,“泛读”绝不是“瞎读”。在这方面,我们要时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二是要始终带着“寻找什么信息”“学习什么技能”这样的问题进行阅读。总之,“泛读”实际上是一种在有益信息中筛选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能力。那么,怎样寻找有益信息呢?下面我来介绍几个选择好书的方法,以寻找有益信息。

首先,最好的方法是向喜欢读书又关注图书市场动态的朋友请教。这个方法最为有效,若是身边有类似“书虫”一样的朋友,不妨多和他交流。

其次,通过SNS网站或博客上的书评,寻找网友推荐的图书进行阅读。在你身边没有上述朋友但又想进一步拓宽阅读面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较为合适。虽说在杂志上刊登的书评也不错,但内容、观点往往相似,因此我个人还是喜欢在网络上搜寻书评。

第三,就是多到书店逛逛,通过浏览图书的书名和目录进行筛选。书名是否切合内容、目录是否清晰易懂、作者的观点是否鲜明,这些因素都可以拿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通过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翻阅,我们就能够确定某本书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

最后,就是大范围地阅读了。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概率,我们会遇到中意的好书。

向有经验的人多学习,

不必舍近求远

一提起学习,恐怕很多人首想到的是购买图书、教材,或是报名参加函授课程或培训班。但是,我却觉得应首先向学习过相关课程或参加过相关考试的人请教,随后再去翻阅相关的图书与教材。

虽说笔者至今已经写了许多本书,但说句心里话,一本书所能传达的信息量并不多。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与读者们一对一地进行实时交流,传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总之,我建议大家在下决心开始学习某个东西之前,一定要向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或在这一领域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人虚心请教。

我在高中阶段就想要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了,而我首先是请姐姐和她的朋友们帮忙介绍已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给我认识,并且我还就此专门向几位会计师请教应学习哪些东西,以制订学习计划。

如今,很多考上某一学校或通过某一资格认证考试的人,会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挂在网上。这对我们来说是极佳的参考,知道了在应试过程中的得失。我们可以避免重复相同的错误,从而向成功又迈进一步。但若身边就有能够当面提问的对象,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这种实时交流的效果比起阅读网上的文章来说更易吸收和理解。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模仿。我们身边不可能随时有可以请教的对象,但现在不是有了因特网了吗?在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立刻就能找到那些可供请教的“模范”,什么人在什么学习方面有着怎样的秘诀,了解了这些,就是模仿的开始。

随后,我们可以向选定的对象礼貌性地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在邮件中简单地自我介绍,并提出相关问题。

带着问题工作,

学习的方向自然明确

为了培养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动机,我们有必要经常带着问题去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工作状态,是永远无法激发出学习激情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想到:使用现在的工作方法为何总是无法提高工作实绩?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经予以改进?就应向上司或同事请教。而一旦发现周围的人也无法为自己提供满意的答案,就我们会顺其自然地开始思考应主动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虽然一些单位的培训也提供了有关的学习机会,比如营销基础技巧及企划书的写作等,但所学习的知识与技巧是有限的。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我们有必要时刻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带着问题,寻找合适的书籍,这样必将有所斩获。

假如一个人始终无法进入上述状态,那就说明个人的危机意识还不够,而当自身无法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时候,又何谈问题的解决?

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若是想要明白技术革新的本质以及怎样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克里斯滕森所著的《创新者的窘境》《技术革新的解决之道》《明天属于什么人》等就是必读书目。而对于从事金融工作,想要培养有关专业素养的人来说,至少应读读《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清崎著)。而对于想要进行创新的人来说,《谁动了我的奶酪?》(约翰·斯宾塞著)则是最基本的启蒙读物。此外,工作若是与产品制造领域相关,我建议阅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艾利·高德拉特著)。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原因与结果法则》(詹姆斯·埃伦著)等书,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都应反复阅读。

关于读书,最重要的还是要带着相关的问题去阅读,其次则是要积极地将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尝试应用到工作之中。对于图书的订购来说,最为便利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上搜索书名,而若是不掌握有关书名的关键词的话,就必须借助实体书店的分类书架了。

从身边的数字

解读世间万象

虽然市场上有不少打着经济学入门书旗号的书籍,但真正通俗易懂的仍然是少数。这就使得很多上班族对经济学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经济学却属于与英语、会计、IT并列的科目,是商务人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资金流向以及事物发展动向的绝佳工具。

例如,如果想要知道日本整个图书市场的规模,即使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的支撑,我们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大致推算出来。我们从对日本国民日常生活的调查中知道,一个人每月在书籍、杂志方面的支出大约在1000多日元。而将这一数字与人口总数相乘,就可以得出图书市场的总体规模在1万亿~2万亿日元。而实际上,日本国内每年图书的销售收入是9000多亿日元,杂志则是7000多亿日元,两者合计1.7万亿日元。

可以看到,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我们就完全可以对所从事行业的规模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了解。

实际上,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白皮书,收录了有关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因此,只要我们注意收集感兴趣的相关数字资料,并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就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选自《“白骨精”学习法》,出版:中信出版社,责任编辑:黄维益、温慧,定价:25.00元)

栏目管理、编辑/木非木

上一篇:倾注关爱之心 打造育人环境下一篇:临淮中学工作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