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2024-06-15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精选6篇)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第1篇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爸爸、妈妈们,请你们放开紧紧护住孩子的手,让孩子学会面对生活吧!”读了《贝丝的快乐农场》后,我想对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说,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800字。

贝丝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姑姑与姑婆领养了她,对她十分疼爱。姑姑更是把她一切事物都打理好,贝丝不必费心思、动脑筋。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护着她,不让贝丝受到惊吓与伤害,全方面的保护她。可贝丝一点儿也不快乐,还很脆弱、敏感。但因为姑婆的病,贝丝被送到了姨婆家,她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在那儿,没有一个人把她当作小孩来看,贝丝渐渐学会了做许多从前未干过的事情。例如做苹果酱、做黄油、爆玉米花等等,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她不再是以前那个瘦弱,敏感的小女孩了,她变成了一个自信、勇敢、身体健康、全新的贝丝!

从贝丝的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自食其力,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依靠别人。慢慢的,我学会了做饭、炒菜、做家务活,800字作文《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800字》。我第一次炒蛋炒饭时,既兴奋又紧张。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倒些油在锅里,再把米饭拨进去翻炒着。一些调皮的小油点蹦到了我身上,哇!真疼!我忍了忍,没有半途而废。接着该放鸡蛋了,我把鸡蛋往桌子上一磕,打进碗里,搅一搅。然后均匀的`倒进锅里,再将切好的葱和胡萝卜放进去,继续翻炒着。突然,火窜了出来,我吓坏了,一时竟呆住了。好一会,我才清醒过来,赶紧把锅摆正,放了些盐。饭终于做好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我第一次做一件事,每一点,每一滴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完成,而且成功了。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以前我还觉得妈妈太狠心,什么都让我自己做,现在我才知道妈妈的良苦用心。

许多家长也像弗朗西斯姑姑一样,全心全意地保护孩子,代替他们做任何事情。可孩子一点也不健康,更别提快乐了。我看到报纸上说有些大哥哥大姐姐上了大学还要父母照顾生活,这样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怎么算是人才呢?

我觉得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活出人生的精彩。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第2篇

雷家巷完全小学杨国云

“以人为本、以本为纲”,是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抓实‘双基’的同时,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学生紧紧地束缚在课本当中,让他们围着课本团团转的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心灵受到制约;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完整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我们教师要依靠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更应冲破教材的束缚,进行有效的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张扬;学生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学生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头脑被激活了,情绪被调动了,课堂变成了学生最向往的地方。

一、用生活教材,拨动学生心弦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人人都来分物品(课前收集),要求分的一样多;又如,联系“生活画面”探索新知:围绕 “今天我是小主人”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招待客人要烧开水,洗茶杯、拖地等具体事情,结合时间,如何统筹安排等。

设计生活性的数学作业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又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写写数学日记,走进超市,走进商店,去了解商品的价格,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二.以活动游戏,激荡学生心灵

新课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教学以“玩”贯穿始终,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趣味性的活动。我们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在“玩”“乐”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让会剪纸的同学剪出拿手的图案来分析,折一折,剪一剪,帮助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让他们用镜子玩,发现镜子的奥妙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在学完1—6的乘法口诀以后,和学生一起玩过山洞的游戏,请十位同学上前,两个两个把手举起,搭成山洞,五个山洞分别是“2”、“3”、“4”、“5”、“6”,其他小朋友分别代表1、2、3、4、5、6中的一个数字。过山洞时,就将自己代表的数字和山

洞上的数字相乘,如果算对了,就可以顺利地通过这个山洞,去过下一个山洞,算错了就回到座位上去背口诀。又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一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做游戏,一生当迷路的小鹿,在迷路的情况下,打电话请朋友遥控指挥,用上所学的方位词,帮助其走出困境,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对知识巩固得非常好。

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了情趣,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了新知。数学游戏带来的欢乐成为学生喜欢研究数学的巨大动力。

三、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心智

“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这句话是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说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问”数学、思考数学,则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如教学“8加几”时, 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生1:“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生2:“为什么要凑十?”生3:“为什么

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十,不和右边的5根凑十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又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让学生尝试摆出竖式计算,然后出示正确的竖式,引导生观察,并提出疑问:生1“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生2“为什么不象整数一样末尾对齐呢?” 生3“为什么整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省略,小数部分可以省略呢?”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把小数的加减与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联系,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以开放评价,滋润学生心田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修订后的大纲把“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目的,对实施开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为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不是目的,应通过评价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索和创新上。评价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切忌思想僵化、行为模式化。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一句“你讲得好!”“谢

谢你的回答”、“如果你再想一想,会说得更好”,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师生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受到了爱的感染与滋润。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走进生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对作文的教学曾明确提出要求, 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 小学生写作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现实中许多教师却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了这一初衷, 如今的许多小学生作文已经出现了一些在网络上抄袭或是运用一些不符合他们这个年纪的成人化的模式作文。

一、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 情境创设法的不合理使用

当情景创设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的时候, 发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盲目运用这一手段, 效果也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例如, 在一次要求学生描写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的写作练习时, 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带领大家更好的观察小动物, 于是让学生将各自家中的小动物带到了课堂, 课堂瞬间演变成了动物世界, 课堂也瞬间被动物的叫声和学生的吵闹声所充斥, 这种做法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扰乱了课堂秩序。

2. 教学方式的形式化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 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 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 习作要求学生描述一处景物或是一个人物, 教师们通常会通过多媒体, 播放几张景物或人物的照片, 就这样草率地完成了他们的教学任务, 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是否真正接触过这些事物, 这样是无法将真情实感反映到作文中的。他们只能摘抄一些名人对于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或是加以适当修改, 这样的作文犹如行尸走肉, 毫无生机。

3. 作文形式模板化

我们不得不说, 教师在当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 而忘记了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现在的作文教学是从设置题目到读范文再到写作最后是修改, 这样千篇一律的形式根本无法使学生创作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走出误区应采取的措施

1. 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俗话说, 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 为了克服学生对于写作的这种厌恶和畏惧,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对于写作不再恐惧。

例如, 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 展开想象, 续写狐狸在抢夺了乌鸦的肉之后的故事。还可以在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 为学生讲述本诗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 对绿字的数次揣夺。

2. 注重学生文字驾驭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转化为文字的形式,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 每一单元都会有关口头表达的一个训练, 教师要通过这项活动, 让学生大胆发言, 并将所说的落实到文字上, 既拓展了他们写作的思路, 也锻炼了他们与人交谈的能力。

3. 强化师生角色扮演

注重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总体说来, 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主人公的角色, 教师则是一个配角, 一个线索, 一个引导者。教师通过组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活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小组互评等环节, 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4. 尊重学生主体

教师应注重把握, 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属于这个年纪的纯真与快乐, 而不是像成人所写的文章那样, 开头喊口号, 文中唱高调。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保持着那份不成熟与自然和新鲜感,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个纯真的年代有他们的奇思妙想, 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 才是写作的真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懂得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 适当的删减课后写作练习的内容, 对于符合实际情况的要保留, 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剔除后也要及时的以课外的内容来补充。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举例分析, 探究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误区, 只要我们坚持作文应具有真情实感, 而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的初衷, 我们定能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姚秀英.让学生走进写作的乐园:谈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J].吉林教育, 2012 (12) .

[2]丁则洁.牵起孩子的小手走进写作的殿堂:浅谈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指导[J].新作文, 2011 (09) .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第4篇

关键词:孩子; 性格形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16-001

家有一女,今年已经10岁了。平时的她时而文静、时而活泼。在生活中她喜欢看书、玩娃娃,有时她会为了一个书中的故事高兴或难过;有时她又会为了一个娃娃的胳膊掉了而伤心的流泪,这就是我的女儿—— 一个开心的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的小姑娘!

随着时间的流逝,去年的暑假我们决定带上从没出过远门的女儿去宜昌旅游。在出发的前期,我们全家为女儿做足了所有充分的准备。每当夜晚看着女儿甜甜的睡着后,我们俩又在为最担心的问题“女儿会在外面乱发脾气吗?”而一筹莫展,最后总是以“只要我们耐心的说教,她就会听话的”而勉强的结束这个“困难”的话题。

在六天的旅游过程中,我们全家“开心”的游玩了武当山、神龙架、三峡大坝等许多著名的景点。女儿玩的很“尽兴”,因为她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的乱发脾气,我们却玩的“心力交瘁”。通过这次全家的旅游,女儿又多了一个名字——“小小原子弹”,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爆发”,在她周围的人有时也会被“炸”的“遍体鳞伤”。与此同时,女儿的性格问题也引起了我们全家的深思,难道这是——性格的遗传?或者是——老人的溺爱?再或者是——到了年龄的逆反期?为了能够真正的改变女儿,我把我对女儿的记忆追述到了她刚刚出生的时间……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皮肤白净的女儿出生了,她使劲大声的哭着,在一旁的奶奶笑着说:“这孩子跟她爸爸一样的性格。”这里有些遗传的因素,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继承了父母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的较多的共同点。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接受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性格形成的开始。由于孩子首先接触的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因此,在幼儿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最初是家庭。家庭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呈现的。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和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许多独生子女比一般孩子有更多的长期的性格特征,主要就是由于他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及父母对他的特殊态度造成的。在女儿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她现在还小,随她吧!有了这样的想法,也就直接造成了在家里只有她说了算,在生活中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正面的告诉她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只是任其发展。

渐渐的,女儿长大一些了,转眼间已经到了三、四岁准备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这时的她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而且接触到了她的人生中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在幼儿园中,教师和集体生活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教师的性格修养和集体对幼儿的评价、舆论,潜在而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种种态度和行为,时时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逐渐具有最初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性格特性。幼儿的性格虽受遗传的影响,有遗传的“印迹”,但主要的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样,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期的女儿由于个头在班上比较突出,在音乐和美术方面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在老师的印象中女儿一直是个“听话、乖巧的小女孩”,所以也就直接造成了她在幼儿园和家里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当时的我面对这样的现状,记得经常安慰自己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这么小,每天要在幼儿园呆那么长时间,回到家发泄发泄是正常的!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女儿的幼儿园生活就这样轻松的渡过了。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是一名四年级的光荣小学生了,她每天开心的背着书包跟小伙伴们一起畅所欲言的交流,在学校里的许多活动都能看见她出色的表演,组织班上的活动更是井井有条。看见她现在在学校里的表现我的确感觉到很欣慰,但在这同时我的脑子里又出现了“女儿每天放学回家乱发脾气,不听成人意见”的场景,真是有悲有喜!孩子这样的性格真的是遗传吗?我又一次的反问自己!这一次我可以明确的回答我自己——“不是的!”通过我自己女儿从出生到幼儿园又到小学,匆匆十年的时间讓我深刻的体会到孩子的性格是如何一点一滴逐渐形成的……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幼儿的性格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来说,家庭的经济水平、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长的性格、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出来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有积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相互猜疑、争吵,会对孩子的性格有消极影响。

2.教育观念和方式: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教育观念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自制力、灵活性、思维水平、意志力等都有影响。家长对孩子成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发展规划、对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的态度都能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个性。家长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性格特点有明显影响。

二、教育环境

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老师的性格、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师的性格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兴趣是广泛还是缺乏的,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

三、外界因素

电视里播放的电视节目、书上的图画,妈妈讲的故事,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例如孩子经常看打斗画面的电视,通常变得有攻击性,如果这些行为不能及时得以纠正,孩子就会形成暴躁、攻击的性格特点。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多接收有益的电视节目和故事,而不要让孩子看到那些暴力、血腥画面的东西。

四、自我教育

让童谣走进孩子的生活 第5篇

——二年级语文X+1小结

识字教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2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字会写”。低学段识字量大大增加,既是教材的亮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可是当前低段识字教学却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即教师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然而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浓,识字效率不高,生字的回生率也是居高不下。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二年级组语文老师以儿歌为载体,充分发挥儿歌的优势,将儿歌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1、拜歌为师 读准字音(1)利用儿歌

纠正方言音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指出:要正确识记常用字的读音,注意常见、常用、易错字的读音。我们地处农村,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很难区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些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生字编成儿歌,让学生经常反复地进行朗读。时间一长,让学生便能准确地读出生字的读音,很好地区分它们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案例】在汉字中,凡字根一致的,不管读音是否相似,一般情况下,前后鼻音、平翘音是一致的。比如“艮”字是前鼻音,由“艮”字,加上不同偏旁后组成的字——“银”“很”“跟”“根”等,不论读音是否相似,都是前鼻韵。再比如:“良”字后鼻音,而带有“良”字部件的“粮、娘、朗、浪、狼”等字都是后鼻音。同样平翘音也具在相同的规律,如:“子”是平舌音,由“子”字加上一个偏旁组成的“仔、字”也是平舌音,“中”是翘舌音,带有“中”字的“种、冲、钟”等字也是翘舌音。因此在学习这类生字时,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归类,找出规律,然后把它们编成儿歌,进行专门练习。下面几首是笔者在教学中自编的儿歌:

方访放房芳纺 ———四四方方一座房,房里住着纺织娘,高高兴兴去采访,不见她来只见房,房里种着一株花,芳香扑鼻满房飘。

跟根很朋蹦棚 ——小朋友跟着妈妈去凉棚,棚外很热棚下凉,枝叶茂密树根深,蹦蹦跳跳真高兴。

澡操燥躁——有水去洗澡,有手去做操,有火空气燥,有足脾气躁。儿歌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记忆规律。利用儿歌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又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纠正学生的方言音。(2)借用儿歌 区分多音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识字要求中还指出: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所谓多音字,就是同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且代表着几个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的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多音字时,有的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据词性定音法,据词意定音法,但这些方法对于低年级来说,难懂难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直接告诉学生多音字有几个读音,或让学生直接说出读音组个词。以为这样就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多音字,但当多音字换个语境,学生又把它搞错了。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本人经常运用儿歌教学法辨别多音字。即把多音字分别按不同的读音,各自组词,然后把这些词语编成一首儿歌。

【案例】多音字在低段教材中虽然不多,但学生很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通常采用多音字组词,或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形式,学生兴趣不大,而且把多音字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仍然还是分不清。在课堂上我采用“串词成歌”的方法,效果不错。

例如:在学习多音字“乐”时,我先让学生给“乐”组词,学生组出“音乐、乐曲、乐器、快乐”等词语,接着我把学生的组的词编成一首儿歌:(乐yuâ lâ)音乐课上听音乐,听完音乐唱乐曲,唱完乐曲打乐器,音乐课上真快乐。学生读得兴致勃勃,在欢乐的氛围中将多音字的儿歌中的不同读音都读正确了。

在复习的时候,我也经常把多音字归纳出来,然后让学生用它们来串写儿歌,从中挑选出一个写得最生动,最容易记的儿歌,作为全班学生复习多音字的资料。学生创编出了一篇篇佳作:(都dōu dū)北京是首都,你首都,我爱首都,他爱首都,我们都爱首都。我们都是中国人。

(着zhe zháo)看着窗外,听着雨声,心里着急,想着妈妈,在外打工,多穿衣服,不要着凉。

(干gān gàan)我的妈妈爱干活,扫庭院拖地板,洗碗筷擦桌子,收拾屋子整理房,爸爸夸奖真干净。

在教学多音字时,采用这种“串词成歌”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在考试时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交歌为友 掌握字形(1)辅用儿歌

认识象形字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因此教学象形字是识字教学的起步。象形字是构成形声字的重要的部件,象形字的掌握直接影响以后会意字,形声字的掌握的正确性。这些象形字虽然具有实物的形象,与图形非常相近,笔画简单,容易识记,但很多象形字中往往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一笔。如果忽视这一笔的教学,会为以后认识会意字,识记形声字埋下隐患。因此在教学这类象形字时,教师要能够根据象形字的特点,结合具体的实物,直观的图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创编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

(2)运用儿歌

领悟会意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根据会意字的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串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识字,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创编的儿歌进行识字,让学生了解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会意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儿歌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既易学又好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

(3)使用儿歌

识记形声字

汉字大多数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大多数汉字形声字的部首表示一个字的意思,声旁表示一个字的读音。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师在教学这类字时,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分析形声字的表意功能,如“三点水”与水有关,“木字旁”与树木有关,“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再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化成一首首小儿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生记住字形。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从形旁和声旁着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儿歌的形式掌握学习形声字的方法与规律,不仅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在记住这些汉字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形声字”的“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

让孩子走进自己的“农场”作文 第6篇

突然间有了给女儿换古筝老师的想法。缘于女儿最近学习古筝的态度上有些散漫,从女儿的口中得知(7月份由于上一个古筝老师要生孩子,换的豫剧团的一位老师)每次上古筝课,老师要么关窗户,要么看杂志,要么玩手机,要么收拾东西,这两节课老师不讲新课,课堂上让女儿背了两节谱子,从老师的教学态度上看,对家长不在的授课似乎有些松懈,这一点也许影响到了孩子。总觉得自己弹得不错,老师夸自己聪明,学得快。其实不然,所以赶快扭转给女儿报小课的弊端。

上周日由朋友推荐去赵曼琴那里接受大课教学。目的让女儿从同伴那里吸取优点,弥补不足,从大课的授课中感受与同伴共同进步的乐趣。

女儿上玩课回来后,“坤坤,感觉怎么样呀?”

“妈妈人太多了吧!带上我12个人。”

爸爸插话了,“还有一个老太太也在那儿学呢?我感觉比坤坤弹得还好咧!我看呀,那里随便哪个都比你妞强!”妈妈及时给女儿换老师就是这个目的,现在来这儿还不迟,1年以后女儿能和她们谈得一样好,上小课的缺陷就是一味地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来到这里想必女儿心中也有数,感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吧!

听老师说每学玩一首曲子,要学员一个一个上台展示,有“比、学、赶”的学习氛围。这再适合女儿不过了。女儿就得受受打击,有压力,孩子学习才有动力,加上老师运用的.“教学展示”机制相信女儿很快会有所改观。期待!

上一篇:政工干部学习调研报告下一篇:厦门鼓浪屿之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