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语积累范文

2024-07-08

高中成语积累范文(精选9篇)

高中成语积累 第1篇

成语积累

1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四)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建筑物)

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

6、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用于患难中)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端。52.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53.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54.孜孜不倦:勤勉地工作,不知疲倦。

55.无边无垠:宽阔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56.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坦荡:宽广平坦。57.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出。58.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5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0.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一点也不存在。61.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6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6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64.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向正路。65.气势恢宏:形容气势极其雄伟。恢宏:广大,宽广。66.心腹之患:比喻致命的祸害。心腹:喻要害。

67.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涂:泥沼;炭:炭火。68.放荡不羁:行动随便,不受约束。放荡不受拘束;羁:约束。69.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恙:病。

70.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和悦愉快。71.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72.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73.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74.跃然纸上:形容活跃地呈现在纸上。

75.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采:精神;神色。76.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77.大事渲染:大力夸张形容。事:作;渲染:绘画方法,引申为夸张形容的意思。

78.声名狼藉:形容名声坏到了极点。狼藉:乱七八糟。79.习以为常:长期都这样,就把它当成了常规。80.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81.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82.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事情终止。偃:放倒。

83.甘拜下风:真心佩服。比喻自愿承认不如人家。甘:甘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风。

84.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85.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手指拿东西。86.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8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本课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异:另外的;迁:变动。

88.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89.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滔滔:波浪滚滚。90.投机取巧:指用狡猾的手段谋取个人利益。91.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9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9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94.不辍劳作:不停止劳动。辍:停止。9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96.无独有偶:形容罕见的事物不只一件,居然还有和它同时出现的。97.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微:微小;著:明显。

98.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9.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100.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01.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102.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103.拍案而起:拍着桌子愤怒地站起来。

104.惩前毖后:把以前的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不再重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105.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已经不新奇了。鲜:新奇。

106.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10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户枢:门轴;蠹:

10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意见的人并没有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可以拿听到的话来警惕自己。10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个缺点就改正,没有就在以后注意。110.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姹:美丽。嫣:娇艳。111.(精神)矍铄: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112.挑拨离间:在人与人之间搬弄是非,制造隔阂,使互相猜忌,产生矛盾。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离间:拆散,隔开。(课文中: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113.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

114.秉烛夜谈:点着蜡烛深夜交谈。秉烛:拿着点着的蜡烛。115.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疏:粗,空虚。116.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简:少 117.终南捷径: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118.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形容高傲自负的样子。自命:自认为。119.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逐渐推进。循:按照

120.举一反三:举出一件或一方面已知的事理,可以退之与其同类的许多事理。反:推演

121.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得危险的事 122.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风烛:风中之烛)

123.不可救药:病重到不可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得没有法儿挽救(药:治)124.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125.月朗星稀:月光明朗,星星稀少。126.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127.变卖典质:典质:用土地、房屋或其它东西作为抵压向人借钱。128.碌碌无为:平庸无能,无所作为。129.成群结队: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队伍 130.就地取材:在当地选取材料。就当地选用人才。131.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132.世人瞩目:世界上的人都注视(目)。133.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1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135.满腔义愤:充满心中,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136.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137.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138.报仇雪恨:采取行动,打击仇敌,洗雪仇恨。139.妄自尊大:狂妄的自高自大。

140.不攻自破:不用攻打,自己就溃败了,形容防御薄弱,不堪一击,也指论点活情节漏洞百出,经不起反驳。

141.百废待举:许多荒废了的事情都等待着去做。

14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劝告。143.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144.疾风知劲草:疾:急速,猛烈。

145.荼毒生灵:残害人民。荼毒:毒害、残害。生灵:人民。146.富贵不能淫: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淫:迷惑。

147.贫贱不能移:不因贫穷低贱而改变志向。移:改变(志向)。148.威武不能屈:在权势、压力面前不屈服。屈:屈服。149.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150.振振有辞(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高中成语积累 第2篇

《指南录》后序

212、会使辙交驰──南辕北辙:车行之轨。

213、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毁家纾难:解除。

214、予自度不得脱──以己度人:揣度,估计。

215、天高地迥,号呼靡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不。

216、夜趋高邮,迷失道──趋之若骛:奔向。

217、常恐无辜死──死有余辜:罪。前句无辜实指无作为。

信陵君窃符救赵

218、侯生摄弊衣冠──敝帚自珍、如弃敝屣:破旧的。

219、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攀龙附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依附。

220、欲以客往赴──前赴后继:奔赴,投入。

221、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抱恨终天、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

222、请数公子行日──如数家珍:计算。

22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虚左以待。

左忠毅公逸事

224、即解貂覆生──解甲归田:脱下。

225、为掩户──夜不闭户:门。

226、史噤不敢发声──噤若寒蝉:闭口,不说话。

227、趋而出──亦步亦趋:快走。

228、必躬造左公第──事必躬亲:亲自。

送东阳马生序

229、余幼时即嗜学──嗜杀成性:爱好。

230、手指不可屈伸──首屈一指:弯曲。

231、录毕,走送之──毕其功于一役:完成。

23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无朋:大。

233、援疑质理──质疑问难:询问。

234、俟其欣悦──俟河之清:等待。

235、假诸人而后见也──公诸同好:之于。

过秦论

236、蒙故业,因策──陈陈相因:沿袭。

237、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238、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怨报德:仇恨。

239、因河为池──金城汤池:护城河。

240、于是废先王之道──废寝忘食、半途而废:废弃,停止。

241、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临大敌:面对。

24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疾风知劲草:强,坚强有力。

243、斩木为兵──短兵相接:兵器,武器。

24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

六国论

24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它的实际。

246、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其,他的。

247、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兵不厌诈、贪得无厌:满足。

24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欲盖弥彰:更加。

249、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若两人:区别。

250、薪不尽火不灭──曲突徙薪:柴禾。

伶官传序

251、与尔三矢──众矢之的:箭。的,靶心。

252、请其矢,盛以锦囊──囊空如洗、探囊取物:口袋。

253、逸豫可以亡身──一劳永逸:安逸,安闲。

25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养痈遗患:灾祸。

255、数十伶人困之──困兽犹斗:困住。

论积贮疏

256、故其畜积足恃──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依靠,依赖。

257、今背本而趋末──背井离乡:离开。

258、政治未毕通也──原形毕露、锋芒毕露:全部。

259、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熟语以物易物:交换。

将成语积累进行到底 第3篇

“成语积累与运用”是笔者所在学校文史综合学科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实践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在口语表达还是在文字表述中,成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表达的效果也在逐渐增强。可喜的变化表明,中华民族的国粹正在为许多中学生所接纳,如何将被动的成语积累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时渗透成语的积累与运用,如何更好地将成语积累进行到底,将是今后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一点。

以往的成语积累,笔者总是在强调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强调学生在说成语的过程中将成语的出处、本义、引申义及现实运用搞清楚,在强调整齐划一的积累程序中忽视了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将每天的成语作业完成,但不能把它们活学活用,真可谓是囫囵吞枣。一学期下来,学生手中资料不少,可是脱离了资料让他们具体地来谈谈某个成语的含义则是难上加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笔者准备将“成语积累与运用”贯穿于教学之中,不仅让学生动手查、拿笔写、动口说,还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并且在运用的方式上讲方法,求情趣。

一、课前演讲三分钟,成语在我口中

在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活动中,成语与演讲携手同行,在每节课的黄金时间让学生了解一则成语。具体过程是,每节课由一名学生进行三分钟自由演讲,演讲过程中可以为突出某一个成语而进行板书,在演讲结束时,根据板书对这个成语进行具体地讲解并用最典型的句子来表述成语的含义,以此加强学生对该成语的理解。与此同时,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将成语工整地抄写在语文书的扉页上,然后写下这则成语的含义或者对成语的感悟。这样一来,短短三分钟,学生不仅听了,写了,同时也运用了,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觉到了某个成语的魅力,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课堂收束三分钟,成语在我笔下

语文课教学本身就承载着知识教学与情感启迪的双重任务,每一篇或美妙绝伦或朴实无华或含蓄隽永或平白如话的文章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教学中,笔者总是先按教学惯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摘录出作者运用的成语,或者是从文章的内容引申总结出成语,以此培养学生摘录信息的能力与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这些成语学生可以利用工具书理解吸收,也可以根据文章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行尝试性理解。这样的积累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易于记忆,毕竟它是“课堂正在进行时”,是第一时间的知识接收。其次,在每节课的收束环节,笔者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设计: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情感体验?请写下你和作者的心灵对话,至少用三个成语。学生各抒己见,一展语言的风采,活动中既有个人抒写的环节,也有小组交流,丰富体验的过程,更有精彩展示,全班受益的共享,这样的积累是鲜活的,它开启了学生智慧的河流,让学生在乐陶陶中自我创作、自我鉴赏、自我提高。

三、单元总结一堂课,成语在我心里

语文课的每个章节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这样的编排最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提升。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笔者都会安排一节总结课,这节课,改变了以往教师对文章内容、思想、写法的归纳梳理,而是把全部时间交给学生。首先是让学生根据每课内容归纳出三到五个成语,并解释成语含义,能标注清其出处更好。然后是学生用一段话表述自己学完本单元的感悟,最好能用三到五个成语。这样的设计是着眼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回顾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与体验的同时,用成语增强学生的语感,用成语来凝聚学习的整体认识。这样的成语积累运用学生最有感触,因为它是学生在整体学习后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在全班同步中的个性发挥,是来自心的呼唤。

课前演讲三分钟—课堂收束三分钟—单元总结一堂课,以时间为线,让学生的成语积累与运用具有连续性与递进性。成语在我笔下—成语在我口中一成语在我心里,遵循认知的规律,让学生的成语积累与运用具有渗透力与生命力。我想,人人参与,手口心齐动,成语积累与运用就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课堂的专利。

丰富成语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第4篇

关键词:成语  文化  教材  课外  情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7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品,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外表凝练,内涵丰富。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成语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中华语言的热爱,提升他们作文写作的功底与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成语教学,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怎样指导他们积累成语呢?我根据年级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课内外结合,积累与运用并重,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教材为平台,引导学生积累

(一)联系课文学习成语

我以课例中的成语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认识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意思,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会联想,意会成语所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接受并喜欢成语。如《北京》课文中的“各种各样的车辆在橋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对于其中“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理解,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要有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学生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于是,我让学生观察插图——立交桥上有许多车子,来的来,去的去,一辆接着一辆像条长龙,一直向前开。接着,再让学生一起跟着教师做手势,模仿车子在立交桥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然后,我通过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看看图上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一直往前赶,就像大自然中的(河流)一样,不停向前流,“川流不息”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把车流和河流二者的共同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比较和联想,便能进一步感悟“川流不息”所表达的意境了。最后,我又把这个成语放到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感受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与人流,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积累成语。

(二)借助生字补充成语

给生字找成语朋友,让学生在扩词中积累成语。扩词是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在扩词的过程中,常以一个生字为基点,可带出几个学生易读、易懂、常见、实用的成语。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拼音识字”第一课后,我便在课上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一、二、三……十”进行扩词,并说说带有这些数字的成语,让学生开“成语火车”: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通过这样的教学,当学期结尾时,学生无形中就积累了许多与生字有关的成语,这其实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浅近常用的成语,学生爱听、爱读,无需教师过多解释、说明,学生也能耳熟能详。有些成语学生现在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些成语便会在不经意间“其义自见”,久而久之,就达到了“厚积薄发”的境界。

(三)通过分类充实成语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配合新课程标准也十分注重语言积累,如语文园地辟有“日积月累”栏目,四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成语韵语、古诗词等内容,把很多意思相近(相关)或结构相似的成语放在了一起,让学生读读背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的课文和课后也有很多成语,包括与春天有关的、与秋天有关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等,它们大多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就地取材,指导学生加以类别,然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成语的韵律美,通过诵读悟其大意、悟其意境,再背诵以强化积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使学生多积累带有数字的成语、带有动植物名字的成语、含有反义词的成语等。通过对成语的分类积累,学生的成语积累量逐渐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素养也明显提升了。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丰富学生积累

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课内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内阅读之外,还应该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文化成长。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入学之初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成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使学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建立“词汇摘抄本”,多摘抄优秀读物中的精美语句(含成语),量变变质变,一学期下来收获就会多多。

此外,经典诵读也不失为成语积累的一条捷径。我每天利用预备铃响到上课铃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成语速记》《成语童谣》《成语韵文》等经典教材。如《成语韵文》求学篇: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学而不厌,稳操胜券。通过诵读经典,学生既传承了中华经典的精髓,又积累了丰富的成语,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以运用为舞台,沉淀学生积累

语言学家将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语汇称为“消极语汇”,将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汇称为“积极语汇”。要把“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就必须加强运用语言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巧妙运用成语,把积累的成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形成积淀。

(一)创设运用情境

如利用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中人物的表情说成语:愉快时眉开眼笑,失意时愁眉苦脸;看图中的天气现象说成语:下雨前乌云密布,晴天时万里无云,台风袭来时风雨交加;看学校场景时,如“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走出教室,操场上人山人海;上课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课”。如此这般,成语就消化了,真正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构筑运用阶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语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善于给学生铺设语言转换的阶梯,引导学生拾阶而上。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有一组描写春天的成语和韵语,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词汇丰富。为帮助词语内化,教师要这样让学生“拾阶而上”:(1)熟读,读出韵味。(2)结合插图和课件,想像词语描绘的景象,感受春天的律动美。(3)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你眼中(心中)的春天,说话时要用上文中你认为美的成语。这样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学生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以后习作时就能“文思源涌,妙笔生花”。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学以致用中得以提高,文化品味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5篇

寒酸落魄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寒酸落魄的穷人去见他。须贾见他一寒如此送他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6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当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去当。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问的是谁可以去当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

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高中成语积累 第7篇

第六册

荆轲刺秦王

299、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掠夺,夺取。

30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shǎo)安毋躁:稍微。

301、轲自知事不就──一挥而就:成功,完成。

302、被八创──创巨痛深:伤口。

303、箕踞以骂曰──虎踞龙盘:蹲坐。

30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图穷匕见。

屈原列传

305、平伐其功──不矜不伐:自夸。矜,自夸。

30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耳聪目明:听觉灵敏。

307、明道德之广崇──崇山峻岭:高。

308、治乱之条贯──融会贯通:贯通。

309、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妙。

310、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笑大方:表被动,被。

311、新沐者必弹冠──弹冠相庆:掸掉帽子上的尘土。后者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312、怀瑾握瑜──瑕瑜互见:美玉。

张衡传

313、尤致思于阴阳历算──专心致志:尽,极。

314、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信而有征:证据。

315、果地震陇西──得陇望蜀:地名,今甘肃一带。

316、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吏新到任。

祭妹文

317、岁寒虫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僵硬。

318、旧事填膺,思之凄梗──义愤填膺:胸。

319、汝又虑戚吾心──休戚相关:忧愁,悲伤。

320、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死不瞑目:闭上眼。

引领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 第8篇

一、正确认识成语

1. 成语的来源

成语, 《辞海》解释: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或短句。这些定型的词或短句通常来源于以下几种渠道:

(1) 来自民间俗语, 如好事多磨、天下乌鸦一般黑。

(2) 出自历史典故, 如指鹿为马、草木皆兵。

(3) 出自寓言故事, 如狐假虎威、杞人忧天。

(4) 来自宗教典籍, 如想入非非、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 如小题大做、举一反三等;有些成语则必须追溯到一个故事, 才能懂得它的意思, 如才高八斗、朝秦暮楚等。

2. 成语并不都是四字格

成语的形式颇受《诗经》的影响, 因而四字格居多, 但并非只有四字格一种形式。如:三字成语 (闭门羹、莫须有) , 五字成语 (行行出状元、恨铁不成钢) , 六字成语 (化干戈为玉帛、万变不离其宗) , 七字成语 (解铃还须系铃人、赔了夫人又折兵) , 八字成语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 甚至九字、十字, 更有“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样十字以上的成语, 等等。

二、集腋成裘, 多样识记

1. 随文识记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可谓篇篇精彩, 文中不乏佳词佳句。我在教学中时常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成语, 并组织学生尝试用其他词语或俗语来替代成语, 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力。有时我亦会反其道而行之, 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描述用成语概括出来。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 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 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 转眼之间乌云压顶, 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 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 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可以将这个句子概括为“荆棘载途”。此类训练几乎篇篇如此。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也易于向这个方向发展。一次, 教学《晏子使楚》, 晏子说齐都人多,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我正要提示同学们这其间暗含着一个成语, 没想到班上十几名同学脱口而出———“摩肩接踵”。我用赞许又疑惑的目光看着学生, 一个表现欲极强的女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这个比喻很形象, 就觉得肯定有一个成语符合这个意思。我在电脑上输入这个句子, 就搜到了这个成语……”我恍然大悟。

2. 课堂补充

儿童的积累与表述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成语、认识成语, 我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 并与学生约定, 凡在本堂授课中使用的成语, 我都会在黑板的右上角工整地誊写下来, 以便大家抄录积累。

3. 归类识记

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量之后, 我引导他们把所知道的成语整合分类, 以制作成语书签和办手抄报的形式与大家共享。学生们兴味盎然, 一张张书签、一份份手抄报更是异彩纷呈。数字成语 (朝三暮四、两面三刀) , 叠字成语 (千里迢迢、岌岌可危) , 首末同字成语 (痛定思痛、精益求精) , 比喻义成语 (如释重负、固若金汤) , 夸张义成语 (一手遮天、闻风丧胆) , 写心理 (心惊胆战、忐忑不安) , 写品质 (赤胆忠心、恬不知耻) , 写环境 (家徒四壁、穷乡僻壤) , 写性情 (好逸恶劳、刚直不阿) , 写喜 (眉飞色舞) , 写怒 (怒发冲冠) , 写离愁 (望穿秋水、肝肠寸断) ……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更是煞费苦心, 将“倒行逆施”“改弦更张”这样一、三字同义和“拈轻怕重”“弃暗投明”这样二、四字反义的成语分别归类。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三、含英咀华, 学以致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高尚起来的力量, 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为了激发学生长期的积累兴趣, 我引导他们在日常的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 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使用成语

一次, 张笛与王凯旋两名同学放学走出校门后, 张笛说:“你家在东, 我要往西走, 咱们道不同, 不相为谋呀。”我听到后引导他们, 这里的“道”指观点, 可不是道路不同呀!王凯旋同学随即更正:“那我们分道扬镳吧。”春季运动会结束后, 我们班成绩斐然, 几位老师当面祝贺我们取得好成绩, 快嘴的女生王琪应声接道:“强将手下无弱兵, 我们老师管我们可严哩!”刘玲玲也在一旁插了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俺班同学都豁上劲儿了。”凡此种种, 亦不一而足。

2. 在习作训练中使用成语

习作课上, 我时常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点:一个成语往往是浓缩了很多的情境在里面的。如“形影相吊”, 我们从这个词联想开去, 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 一种幽怨、愁苦的思绪, 一曲哀婉、无依的弦音。看似简短的几个字, 却是一个内涵多么丰富的糅合体呀!如果同学们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 恰当地、尽可能多地使用成语, 你的文章必然会增添更多耐人寻味的看点。秦远征同学在《爸爸, 回家吧》中写道:“我忘不了小时候您和妈妈带着我披星戴月到市场上去拉菜, 忘不了六岁我刚上学那年, 为了给我买一个新书包, 您和妈妈的一场唇枪舌剑。可如今, 咱们家日子蒸蒸日上, 您却要见异思迁。您想过吗?这样做真的是为了我和我妈好吗?……”王冰同学的《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中更有精彩的片段:“英法联军的肆无忌惮深深刺伤了我的自尊, 他们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可我更要问一问, 问一问我们的清政府, 问一问我们的老佛爷, 是谁让这些强盗这样有恃无恐, 横行霸道……”

成语积累与牛儿吃草 第9篇

有的老师问:“成语歌里的成语,为什么有的在《成语词典》里查不到呢?”

成语的界说以及《成语词典》的收录标准向来异说纷呈,宽严不一。目前看得到的《成语词典》,收得少的只有几千条,收得多的可达两万多条。苏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取从宽的一说,除了大家都公认的成语以外,也酌收了少量由谚俗等其他熟语形式转化而成的准成语以及正向成语转化的固定短语。小学生学习语文,不是重在给他们建构一个语文知识的系统,而是重在培养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我们选收成语,编写成语歌,着眼点是常用不常用,有无积累价值,而不是界定其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

“在低年级就安排儿童学习成语,是不是为时过早?成语多来自书面语,有的还是典故,儿童能理解得了吗?”

诚然,我们编写教材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形而上学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实践证明,儿童学习语言,对于某个成语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是一个成语的方方面面都理解了才去运用,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地加深了对这个成语的理解,逐渐地知道了该怎么运用这个成语。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我们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生有用的东西。而成语恰恰是汉语言的精华,而且文化含量特高,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语言精品,不唯能提高其语言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郑板桥有一副对联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也应该做到“删繁就简”,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一些树叶,一秋、二秋就落了,唯有“三秋树”上的树叶是不掉的,是耐寒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的“集成块”,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正是“三秋树”上未凋的树叶吗?这恰恰是我们应当好好抓住的东西。好几年前,朱家珑同志曾打过这么一个比方:“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给孩子安排食谱,以便让孩子科学地进食,健康地发育成长。但是给孩子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蛋糕香甜可口,孩子大都爱吃。稀饭易于消化,在中国的家庭里大致也是要常吃的。而牛肉之类是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缺点是消化起来慢一些。如果要使你的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光靠蛋糕、稀饭的营养毕竟不够,还必须补充牛肉之类的高蛋白。所以,我们绝不能因为牛肉之类比较难消化就从孩子的食谱中将其取消,那样做显然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我以为这是颇有见地的。多年来,我们一味强调要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却忽略了开发儿童的潜能,忽略了当今时代儿童知识面扩大、感悟力提高的一面,其结果是造成了我们的孩子语文功底浅薄,文化积淀甚少。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为了克服这一流弊,我们应当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吸收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像“二月花”那样领异标新,敢为人先,大胆冲破这一人为的禁区。

可不可以等学生进了中学,理解力强了,再去背成语歌呢?我以为这是不可以的。国外学术界有一种“文化剥夺”的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未能充分发展某一方面的特征,那么这种特定特征在生命的较后的各个阶段常常得不到充分地发展。这种思想在动物和婴儿的行为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儿童时代背会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这便是所谓的“童子功”。如果在他们的记忆高峰阶段被剥夺了必要的记忆刺激,是不是也会产生某些无法补救的损失呢?这就正像《金缕曲》中所说的那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低年级儿童正处在启蒙阶段,识的字很少,没法查《成语词典》,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成语歌里的成语呢?”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然而只要我们顺应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办法总是有的,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差。我有一个6岁的孙女。有一次她正在画画,我问她:“你会画些什么?”她说:“我会画机器猫,画小狗,还会画大自然。”我问她:“什么是大自然?”她说:“大自然就是有山,有水,有花,有小鱼……”她不是从概念上去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而是用相关的表象来说明她对这个词的理解。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让儿童理解成语的意思,不是要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儿童把定义背下来。儿童理解成语的过程就是在他们的头脑里建立对象的言语形式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因而以具体而形象的事物作为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当是行之有效的。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大家不妨一试。

一、 联系课文内容教成语

为了给儿童学习成语提供方便,单元练习里成语歌的内容大都与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我们教学成语歌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有《司马光》一课,该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歌便是:“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我们一看便知,这就是对司马光临危不惧、从容应变的赞颂。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成语,只要联系《司马光》这课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就可以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情况危急,别的小朋友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就叫“临危不惧”。他急中生智,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立即行动,这就叫“多谋善断”。他不慌不忙,很能沉得住气,这就叫“从容不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心”,“方寸不乱”是说他遇事心里不乱,跟“从容不迫”的意思差不多。

又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7”的成语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就是这个样子的。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储备过冬的粮食了。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成语歌,只要联系《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有关情节说一说,让学生大体上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二、 借助生活经验教成语

启发儿童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语的好办法。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1”的成语歌:“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欢庆、热闹场面的。“申奥”成功那天夜里人们狂欢的场面,儿童仍记忆犹新。教师便可启发学生回忆回忆当时的情景,相机出示成语,解说意思。教师可以问学生: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是什么情景?(生答:广场上沸腾了,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把鲜花抛向空中)这就叫“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还有的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叫做什么呢?(生答:载歌载舞)广场上的灯都亮了起来,照得广场就跟白天一样,这就叫——(生答:灯火辉煌)

三、 观察相关事物教成语

将儿童带至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讲解,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练习2”的成语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教师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把儿童带到公园里。让儿童观察一下园子里的景物,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成语,让学生结合眼前的景物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可以现场进行教学: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生:风变得暖和了,花儿开了)天变暖和了,花儿开了,这就叫“春暖花开”。(生:柳树发芽了,地里长出了小草,杏花开了,蜜蜂忙着采蜜……)你看,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春天的景色,这就叫“春色满园”。春天的景色好看不好看?(生:非常好看)春天的景色很好看,非常美,这就叫“春光明媚”。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热闹呀!春天的气氛多浓呀!这就叫“春意盎然”。

四、 借助语言环境教成语

有一些成语歌,几个成语意思连贯,很像一首四言小诗。教学这样的成语歌,不要孤零零地解释四条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教。要让学生一边读成语歌,一边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力求进入成语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读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是干巴巴地念四个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读,要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力求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有一种美的感受。这么一来,儿童凭借语言环境,就能意会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成语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教。四个成语,语意连贯,一气呵成,表达了一个中心:抱定一个宗旨,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息地干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教学时,教师可联系《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帮助儿童理解成语歌的大致意思。(关于“愚公移山”,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把它当做一首四言小诗来诵读。要读得铿锵有力,要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读出来。成语歌的意思明白了,四个成语也就自然理解了。

……

我们将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成语编成成语歌,就是为了便于儿童记忆。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经过多年对记忆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块”的新概念:“人们的记忆具有块状结构。人记忆某件事物,总是跟与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信息一起,以整块形式来记忆的。”(张光鉴《相似论》100页)以韵语的形式来记忆成语是符合“块”的记忆机制的。教成语歌的重头戏是“读”是“背”,每一首成语歌都要让儿童熟读成诵,烂熟于胸。因为非如此就不足以形成牢固的积累。有的老师教成语歌,不要求儿童读,也不要求儿童背,只是要求他们查查成语词典,把定义记在书上,这就难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上一篇:完善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的研究论文下一篇:溶剂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