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

2024-05-30

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精选4篇)

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 第1篇

教师教育行为自我诊断

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的道德课堂,结合道德课堂的理念,我们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的现象,觉得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

一、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还没有达到面向全体,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对少数学困生和特殊儿童的关心帮助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虽然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改变,整个课堂教学已经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

三、作业布置存在一刀切、简单化现象,老师明明知道五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长,还往往是为了“全面提高教数学质量”,作业布置几乎还是整齐划一,统一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规律,不仅不能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枷锁”,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新型师生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道德课堂的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悠然带进课堂,把宽容和理解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特别是老师要有高度驾驭课堂,统领全班学生思想灵魂的智慧,而这些,我们做的都不够好,仍需有大的提高。总之,距离道德课堂的要求,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向着道德课堂的要求,奋勇向前。

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 第2篇

一、就业道德的涵义及内容

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 加强大学生就业前的道德教育, 提升他们职业道德素养, 受到国内学者和高校就业工作者高度重视, 并提出了“就业道德”这一概念。作为职业道德的初期状态, 就业道德是指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就业者与其他就业者之间形成推动良性就业, 避免就业冲突的道德关系总和。它既是就业者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 也是社会道德在就业问题上的体现。[1]

就业道德培养主要是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员强化其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 注重其潜在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 有利于形成他们完整的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应包括他们对用人单位的态度、对将来工作的态度、对其他就业者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等基本内容。亚当·斯密曾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2]这些也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发展需求与就业形势的影响, 普遍能注重专业技能、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知识外, 都会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校外兼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但对就业道德的关注度不高。有关部门开展的“与就业有关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的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把就业道德排在第六位, 而用人单位将就业道德排在第一位。72.5%的学生认为能够成功就业的条件是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 只有7.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成功就业的首要条件。然而, 在对“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首要条件”的调查中, 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的占52.7%, 而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的只有37.3%;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生时会把责任心放在首位, 其次是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沟通能力, 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排在靠后的位置。[3]

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加上高校对学生道德行为培养上的不足, 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出现了一系列在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 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淡漠甚至遗弃社会责任意识, 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意识不强, 就业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时过于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轻视国家、社会价值的实现, 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 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 有时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不少大学生将高收入、高待遇作为衡量自身价值是否实现的唯一标准。就业时首先考虑到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 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强。这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难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从而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使大学生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的舒适度, 青睐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生活条件好的工作, 重金钱、重权力、重实惠, 只要收入高或有权力、轻松, 什么工作都愿意干, 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外资企业等而忽略了自身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及自身的长远发展, 致使他们在就业时的价值目标追求呈现短期化、功利化的趋势, 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二) 诚信意识缺失

大学生因欠缺社会工作经验, 求职时本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他们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的大学生会采取一些有失诚信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和在求职中的竞争力, 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理想的求职岗位, 在制作应聘材料时弄虚作假, 随意给自己的材料“注水”。主要表现为:伪造各类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简历掺假、篡改学习成绩、虚构个人经历等。大学生的另外一种诚信缺失情况表现在:求职简历漫天撒网式投递、面试与否随心情、遇上哪家单位就去哪家就业, 加上部分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 职业定位混乱, 出现签约行为不严肃、随意签约现象;有的甚至把初次就业的职业、单位作为“跳板”, 一旦有了工作经验并且时机成熟便立马走人;有的学生同时与几个用人单位签约, 使用人单位错失了招人的机会;部分大学生还会出现随意或恶意毁约、不履行合同、频繁跳槽等现象。这些现象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极大地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 也会给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 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 基本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大学生们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面对现实,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他们不但要求工资高, 而且还要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既轻松又舒适。许多单位都会要求新进员工下车间、跑市场、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等, 而不少大学生由于害怕吃苦就会放弃工作机会, 常出现放弃就业岗位、不理智离职等情况, 造成招聘单位浪费人力、物力面试, 安排入职后, 无人可用、延误工作等情况。这种不讲奉献, 只谈索取的“就业道德”观很令单位领导反感, 以致阻碍了他们就业的道路。一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 表现出贪图享受、拈轻怕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态浮躁等, 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奉献意识, 在工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这些都是部分大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的具体表现。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中道德缺失现象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 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 要把就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德育体系,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

当前, 不少高校为了短期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在就业指导中强调服务, 侧重政策讲解、信息服务与技巧培训, 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操作性、功利性, 忽视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 必须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 就是通过就业教育, 使学生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各种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学生在就业的同时, 能勇于创新, 终身学习,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创新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模式

高校的就业道德教育应围绕大学生在就业中比较突出的道德问题及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共同准则来进行, 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科学的择业观, 让学生学会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做好职业规划, 明确职业方向, 培养一定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荣誉感, 为将来爱岗敬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德育中要以启发式方法代替灌输式方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可将教育从课堂、校内延伸到社会、用人单位、人才市场,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以便将来能自觉践行之。构建“知、情、意、行”结合统一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的认知, 培养就业道德情感, 增强就业道德意志, 在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使学生认真履行就业道德准则和规范, 增强“行”的实效性。[4]

(三) 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高校可建立就业道德奖惩机制和学生道德管理体系, 建立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模式。[5]学校要做好毕业生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工作, 发现失实情况要予以纠正和教育, 加强对学生签约、违约情况的监督, 建立学生就业道德档案管理体系, 将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表现记录下来, 建立数据库, 借助网络工具让用人单位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信息, 同时接受用人单位对学生表现的反馈信息, 了解学生道德发展动向, 及时调整学校的就业道德教育, 与用人单位整合教育资源, 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也应诚信对待大学生, 招聘时答应的条件要兑现, 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也应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在工作单位的合法权益, 提高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全社会和高校都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道德问题, 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 使高校毕业生实现良性就业。

参考文献

[1][5]杨其勇, 张杰.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培养[J].中国报业, 2012 (10) .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0.6.

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 第3篇

关键词:道德建设;道德缺失;对策

一、道德建设的内涵

道德建设是指个人、集体、国家等具备一定思想、行为塑造能力的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以一定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为标准,通过自身对他人的影响力,将符合其自身统治地位、为社会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或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道德观念传达给他人,使他人在接受这种道德观念的同时,其思想和行为能够按照这种道德观念的约束行事的活动。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的。

在我国,道德建设具有以下作用:

1.道德建设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我国,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内容为道德标准,要求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形成高尚的社会道德氛围,而这些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能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明确判断道德是非的标准,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

2.道德建设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浓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社会主义信仰,不断发扬创新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3.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市场经济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为基础,加强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人们在开展经济活动时将诚实守信作为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信条,有效减少社会资本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人们自觉知法、守法、用法,促进民主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形成,使民主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促进社会公平,民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革政治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我国社会的道德缺失现象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领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一些人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逐渐抛弃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受西方社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过分追求享受物质生活,浪费严重;还有一些人忘却了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受金钱的诱惑和驱使,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践踏法律的底线。

2.政治领域。在社会政治领域,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合拍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一些公务人员将为人们服务的理念抛之脑后,漠视群众疾苦,过分关注地方GDP数字,大搞政绩工程,在这其中,有些人甚至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铤而走险,最终走向人民的反面。这些现象不仅损害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3.社会生活领域。在社会生活领域,道德缺失日渐严重:有的人面对摔倒的老人不再伸出援手、有的人对见义勇为行为逐渐漠视、有些幼师对孩子肆意体罚、有些“富二代”、“官二代”对法律和生命缺乏尊重,这些现象都折射出我国道德建设亟待加强。

三、加强我国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法规政策为引导,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建设、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首先政府部门要重视法规政策度人们的引导作用。在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方面。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001年9月20日,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胡锦涛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系列的要求,都为我国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求人们以此为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突出重点,加强不同领域的社会道德建设。道德建设要突出重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都其各自的特点,因此,各行各业要针对自己本行业、本领域的特点,发挥自身的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3.道德建设要发挥媒体的力量。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而社会新闻媒体,正是号召和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纽带。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在全社会树立典型人物,传播先进事迹和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间形成共鸣,充分引导和带动全社会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2]刘昊,潘立文.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8).

学校教育教学中道德缺失现象的自我诊断 第4篇

微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活跃的力量。有数据表明, 目前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微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0年我国企业单位数为434364户, 大、中、小型企业分别为3254户、38036户、393074户, 分别占企业总数的0.74%、8.76%、90.49%;大、中、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 (当年计) 分别为175812亿元、159374亿元、213125亿元, 总体来看, 我国小企业约占国民经济38.9%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微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微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 这对于我国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微小企业已发挥出了重大作用, 但是外源融资困难却一直困扰着微小企业, 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使微小企业的发展基本上被限制在自我融资的狭小范围内, 发展潜力和速度都受到严重制约, 有时甚至因为融资困难而被迫退出市场。

近年来,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高度重视, 各地方政府及时跟进, 相继出台鼓励发展微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微小企业融资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为了响应这些政策, 各地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纷纷涉足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然而, 众所周知, 由于微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产出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使得微小企业借贷的风险较高。微小企业融资与大企业融资相比, 除要承担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外, 还存在着道德风险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信用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微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那么, 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 在破解微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上, 有效地防范微小企业的信贷风险, 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在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共赢局面, 就成了金融业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二十年前, 为了加大对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世界银行提出了以财政补贴形式向微小企业贷款的传统战略, 这种战略也曾为中国政府所采用。近年来, 各地也积极探索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 但是, 微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进而制约着各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2 因融资问题而出现的微小企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1) 缺乏诚信的骗贷, 使融资机构的社会成本增加。微小企业投资规模小, 加之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意识等原因, 企业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能力差, 经营状况不稳定, 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与微小企业发生借贷关系, 微小企业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就会铤而走险, 伪装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以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 这使部分微小企业毫无诚信可言, 如果一旦骗贷成功, 微小企业就可能出现连续骗贷情况, 给金融机构带来连续风险。一旦债务方拒不履行还债义务, 债权方就不得不追债, 追债过程中难免增加债权方运行成本, 走上法律追债程序的债权方不仅要忍受资金被占用、成本增加的痛苦, 还要忍受漫长的诉讼和等待期, 整个社会成本被大大提高, 严重影响了金融秩序。

(2) 三角债危机爆发概率高, 影响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商品流通的进一步扩大。微小企业在找不到金融机构支持的情况下会向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举债, 这种债务关系如果是建立在良好信用的基础上, 会出现企业与企业间相互抵消的现象, 会减少社会中对货币流通量的要求, 但是这种关系一旦出现一方无力支付债务的情况就会危及其他企业的生存, 甚至增加经济危机出现的概率。虽然我国政府对这种债务债权关系进行了治理, 但却从未根除, 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某些道德缺失企业运用这种方式获得的负债资金既不用支付利息, 又不受契约合同的法律约束, 而债权人一方则被动地眼看着自己的资产让债务人占用。为了催债, 债权企业不得不加大业务费用, 许多好企业被这种不讲理的恶意负债给拖垮。这种不良关系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商品流通的进一步扩大。

(3) 非法集资, 扰乱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 阻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在当前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 一些大型企业追求大而全从而进一步的挤压了微小企业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 也会促使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而抱团发展。一旦金融机构和企业间融资两个主渠道被堵死, 而民间借贷在风险和利率都无法满足微小企业需要时, 微小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不顾国家法令而自发融资, 在不顾自身实际经营状况下, 夸大业绩水平, 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以种种高回报等欺骗方式获取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经营。一旦出现经营滑坡、市场波动等市场竞争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时, 其抗风险能力差的本质将会暴露无遗, 那么以前曾经的许诺都会成为泡沫, 为了掩盖泡沫不得不用更大谎言来掩盖, 这样泡沫会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微小企业主万劫不复, 社会投资者出现巨大经济损失。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响社会稳定。

3 完善微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实现途径

(1) 增加融资渠道。

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冒着违反国法的风险战战兢兢地搞经营, 也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冒着被贴上道德败坏标签的风险去销售自己的产品。微小企业甘愿冒着这样的风险无非是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 而生存和发展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 微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大的困境就是资金, 在外资大企业苛刻的准入高门槛和国内大企业追求大而全的双重夹击下, 没有资金支持就没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而我国目前对于微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又太过狭窄, 虽然国家给了政策,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金融企业仍然顾虑重重, 认为风险较大而不愿贷款。而企业之间的拆借承受的道德风险太大, 也不为国家所允许。民间借贷虽然发展很快, 但是这里面管理不规范、不成熟。所以对于微小企业而言, 极度缺乏一个安全、快速、可靠的融资渠道。

(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健全法律体系是加强微小企业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要健全法律体系首先就必须明确微小企业的法律责任, 制定专门针对微小企业道德体系的法律法规。同时, 加大惩罚力度和加强法制教育与宣传也是必需的。

(3) 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企业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企业的自然属性, 而是企业自身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这种道德水准高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企业, 会迫使企业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促使企业合法诚信;反之, 社会环境道德水准比较低, 社会风气较差, 造就出来的微小企业必定道德水准不高, 欺诈、野蛮的经营就会出现。

(4) 完善微小企业自身发展。

强化规范微小企业的管理活动, 使微小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运行, 增加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 增加金融机构给予贷款的概率。完善微小企业自身的道德建设, 增强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道德水平, 通过自我学习、培训等方式完善自身的道德建设, 增加企业道德水平。企业内部要树立微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义务, 要明确微小企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关系,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加强自身的生产经营建设, 打造属于微小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游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 2008 (6) .

[2]王凤霞, 许海燕.浅谈中小企业道德建设[J].商场现代化, 2007 (7) .

[3]贺辉南.企业生命周期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J].科技广场, 2007 (12) :107-108.

[4]李日新.欠发达地区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 2007 (2) :13-14.

[5]周运兰.浅议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融资阶段性[J].财政监督, 2007 (2) :30-31.

上一篇:个人师德修养提升计划下一篇:打羽毛球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