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21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1篇

万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问责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切实推动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结合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承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的所有单位和各级干部。

第三条 对单位和干部的问责,坚持权责一致、实事求是,惩教结合、推动工作,依法依规、分级负责原则。

第四条 对单位和干部的问责方式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约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免职、降职等。实行问责应当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影响程度大小确定。

第五条 组织领导不力,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予以问责:

1、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没有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制度不完善的,对乡镇(街道)进行通报批评,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2、区直各单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机构不健全,安排部署、服务指导不到位,项目资金安排不及时,影响全区工作进度或受到上级批评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岗位或予以免职。

3、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督促指导不到位、统筹协调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到位的,根据职责权限,分别对派出单位、组长单位、乡镇(街道)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进行通报批评。

4、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对相关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

第六条 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予以问责:

1、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学习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具体,贻误工作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2、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政策掌握不准确,执行中出现偏差,造成工作被动的,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3、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打折扣、搞变通,敷衍塞责,或协调配合不力,相互推诿扯皮,影响全局工作的,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调离工作岗位。

4、在各级督查调研中发现严重失误,受到上级批评的,对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造成重大影响的,对班子进行组织调整,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有关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或予以免职。

第七条 工作业务不精通,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予以问责:

1、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业务学习不重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基础资料不完整,表册填写不认真、不规范,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缺项漏项或数据不正确,逻辑关系存在错误,造成全区数据出现偏差或受到上级批评的,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2、因工作方式方法不当,出现失职、失误,被有关媒体、网络曝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屡次发生、社会影响较大或情节严重的,有关责任人停职检查或予以免职。

3、对上级督查、调研中指出的问题,整改不力,或未能限期完成,再次被通报批评的,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有关责任人调离工作岗位或予以免职。

第八条 工作作风不扎实,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予以问责: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制定不完整、不科学,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推动工作不力,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或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形成“假脱贫”、“被脱贫”,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停职检查。

2、因贫困户认定不准确,出现1户到6户及以上识别不精准的情况,分别对该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给予出书面检查、约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停职检查、免职等6种处分。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群众意见大,发生影响恶劣的上访事件或媒体负面报道的,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停职检查。

3、驻村帮扶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走读”、不到岗、擅自脱岗或“两头跑”,不认真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单位联系贫困村工作不力;干部联系帮扶应付差事、走过场的,发现一次,对派出单位和责任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发现两次的,对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责任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驻村工作队员全年驻村累计没有达到规定天数的,根据具体情况,对责任干部作出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或免职等处理。

4、在驻村工作期间,发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责令赔偿有关损失;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5、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违反项目招投标管理和资金管理使用相关规定的,对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对有关责任人依纪依法进行处理。第九条 工作任务未完成,有下列情形的,应当予以问责:

1、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等原因,乡镇(街道)和贫困村没有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影响了全区整体工作的,联系区级领导在区委常委会上做出书面检查,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或予以免职。

2、各单位因组织领导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未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影响了当年省、市对全区考核的,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或予以免职,责任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3、各单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降职,班子其他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或平职交流到重要岗位任职。

第十条 因集体决策失误需要问责的,应当按照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班子成员不予问责。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同时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区扶贫办及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要建立问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对乡镇(街道)和区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问责,由区脱贫办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提出问责建议,由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或区委、区政府做出决定;对一般干部问责,由区脱贫办会同县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或区人社局提出问责建议,由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或区人社局做出决定;对乡镇(街道)一般干部、村干部问责,也可由乡镇(街道)纪委、纪工委提出问责建议,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做出决定;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需要问责的,由区脱贫办或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将意见反馈区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处理。第十四条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问责情况,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考评奖惩的重要依据,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被诫勉谈话的干部,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6个月内不得提拔使用。受到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免职、降职等方式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考核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被免职的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脱贫办办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2篇

第三督查组(***年***月***日)

按照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方案的安排,县第三督查组从2月初以来,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入户调查、随机抽查和比对核查等方式,对***、纪委、农办、教育局和环保局5个单位精准扶贫脱贫验收、“***”挂图作业及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准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从督查情况来看,各单位都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把扶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周密。各单位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组业务精、素质好的干部具体开展此项工作。及时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对精准扶贫脱贫验收、“***”挂图作业及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准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验收暨“***”挂图作业培

率等13项退出指标,分对各村开展了自查验收。县教育局积极争取资金,新建改建***幼儿园、***小学等幼儿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78.2%,与市上所定的70.8%相比超出7.4个百分点,自评得满分1分;全县各中小学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31%,与市上所定91%相比超出2.31个百分点,此项指标自评得满分2分。县环保局按照农村环境整治5项指标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自查评估,自评得满分3分。县纪委结合建立健全压力传导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四项考核指标,开展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1.8分,失分0.2分。县扶贫办对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政策知晓度及落实情况等11个考核指标进行了自评,自评得满分49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督查中发现,部分农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填写资料有涂改现象,书写潦草,质量不高;部分村村级资料存在会议记录、影像资料、请示批复文件整理不完善等问题(比如,***村村级资料缺少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会议记录);部分村“作战图”还没有张贴到位(比如,***村和***村)。在入户时发现,农户资料袋普遍没有发放到位;贫困村的贫困户“三本帐”都全部填写到位,而非贫困村的贫困户“三本帐”有的没有填写完成(比如,在抽查***村贫困户时,发现有的贫困户“三本帐”还没有填写),这也反映出,乡镇对贫困村的工作重视程度要高于非贫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3篇

1 开县山区贫困村基本情况

开县位于重庆东北部, 地处大巴山南坡与重庆平行岭谷结合地带, 开县北部属大巴山南坡的深丘中山山地,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开县于1986年被确定为原四川省省定贫困县, 到2000年先后完成“二六”越温达标、“八七”扶贫攻坚, 基本实现越温达标。2002年, 开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 全国调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开县被列入新一轮“国贫县”。

从贫困村看, 共涉及38个乡镇135个村, 细致分析共性贫困问题, 其中主要因基础设施薄弱的64个村、因产业发展不足的58个村、因生存环境较差的13个村, 人口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在每个贫困村普遍存在。从贫困户看, 共有33649户贫困户119207人, 致贫原因主要分为八类:因病12244户、占36.39%, 因学8305户、占24.68%, 缺乏实用技能4026户、占11.96%, 缺乏资金3153户、占9.37%, 因灾2143户、占6.37%, 短暂性缺劳力1536户、占4.56%, 缺水、缺土地、不通路以及自身发展能力不足1421户、占4.22%, 因残和智障丧失部分劳力821户、占2.45%。从贫困程度看, 现有贫困村135个、贫困人口11.92万人, 分别占全县行政村的27.16%、全县农业人口的10.37%;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210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97元的24.3%;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与脱贫线2736元相差526元。

2 开县山区贫困村脱贫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 特别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实施以来, 开县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受自然、历史等方面因素影响, 开县贫困面仍较大, 贫困程度较深, 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2.1 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

精准识别就是要到村到户进行贫困状况调查, 并建档立卡, 以保证贫困对象认定的公开、公平、公正。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地方存在对贫困对象识别的随意性、人情化现象。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列入贫困户, 与贫困户条件相同的贫困村民却未列入。这样一来, 一方面增加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的工作难度, 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另一方面, 出现贫困群体底数不清、扶富不扶穷、贫困村不愿脱贫摘帽、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

2.2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 山区贫困村民教育程度大多数较低, 加之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比较少, 思想就比较落后, 存在“等、靠、要”思想, 进取意识不强, 小富即安的心态比较普遍。他们认为农民就是耕田种地,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守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世世代代重复着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业生产, 因此经济要想发展就十分困难。

2.3 自然环境较差

开县贫困村高山深沟分布广, 土地贫瘠, 交通不便, 且远离场镇, 农业发展有限, 大型机械化施展不开, 不利于传统农业规模化种植, 农业产出不高, 抵御灾害的能力弱, 客观上影响了农业发展, 农民群众难以从土地里有所收益。可见, 自然环境差是穷根难拔、富苗易折, 扶贫攻坚难度大、成本高的原因所在。

2.4 基础设施落后

尽管多年来政府利用以工代赈和其他扶贫资金对村基础设施进行了一定建设, 但由于贫困地区地处边远, 山高谷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自然村公路硬化的较少, 晴通雨阻, 导致人们出行、货运难。水利设施较少, 无力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只能靠天降雨。通讯设施差, 虽然大部分地区, 都能进行正常通讯, 但在稍微偏远的地方, 出现移动手机信号盲区, 只能通过固话进行联系, 信息沟通存在问题。

2.5 特色产业缺乏

山区农村养殖产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为主, 农作物高山坡地以玉米、洋芋、红苕、油菜为主, 少量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可以说, 种养业小而全, 多而粗, 不成规模, 致使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 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 没有建立起带领全村脱贫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虽然这几年也有不少返乡创业者, 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一定特色, 但没有打开局面。如开县大德镇兴隆村发展桃溪河乡村旅游13家, 其中10家经济效益较好, 但桃溪河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自然景观优势不突出, 受季节影响较大, 市场经营户数较少, 带动整个村经济发展有限。

2.6 公共服务较差

公共服务较差突出表现在教育与医疗方面。教育设施落后, 师资缺乏, 上学只能到镇上或县上, 一些村民为了照顾子女上学, 只能寄居或租住在学校附近, 家里要减少一个劳动力, 增加了家庭负担。经调查了解, 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 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 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村民更是不堪重负, 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因学致贫。村级医疗卫生室设备差, 技术人员缺乏, 多数村民只能到距离较远的镇卫生院看病, 看病很不方便, 造成一些人小病拖成大病, 大病拖成重病, 最终因重病的治疗费而背负沉重的债务, 因病致贫。

3 山区贫困村脱贫的对策建议

贫困村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根据致贫原因, 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选择脱贫之路, 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实质性转变。现提出以下脱贫对策建议。

3.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精准识别要弄清哪些人是真正的扶贫对象, 落实到户到人, 并弄清贫困的真实原因。因此, 首先鼓励村民参与贫困对象的识别, 当贫困人口递交贫困申请表之后, 需先在村小组进行评选, 让村民按照他们的标准辨别真正的贫困人口, 然后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召开会议进行评选, 并公示评选结果, 没有任何异议了方可确定贫困对象。其次必须深入实地摸底调查, 从“贫困区域—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逐级识别扶贫对象, 锁定到户到人, 做到应扶尽扶, 把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而不是毫无目的“漫灌式”扶贫。

3.2 思想扶贫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有想法的贫困户基本上已经脱贫, 目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部分群体中有的存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错误观点, 需要营造一种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 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特别是近几年来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政策, 让其运用国家提供的惠民政策思考致富的出路。二是宣传勤劳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先进典型, 引导并鼓励其他贫困户牢固树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念。三是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 并提出对策, 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达到转变“等、靠、要”思想, 改“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自觉把时间和精力用到脱贫致富上。

3.3 基础设施扶贫

切实加大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村组的水、电、路、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水源地建设, 解决好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提高饮用水水质, 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满足农田灌溉及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加快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 因地制宜推行光伏发电, 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要。推进通自然村公路建设, 逐步解决好自然村不通水泥路的问题, 并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提高通达率, 方便群众出行。加强贫困村通信设施建设, 互联网实现全覆盖, 提高信息化水平。

3.4 产业扶贫

山区贫困村发展经济, 要从自身优势出发, 以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为原则, 并结合村民自愿原则,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优先发展“短、平、快”的项目, 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茶叶、饲养土鸡、山羊、黄牛等山区家禽家畜, 实行分户承包经营的模式, 政府协调相关企业进行收购, 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二是加快土地流转, 培育本地种、养殖大户, 同时吸引外商前来发展高效种、养、加工等支柱性产业, 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 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实现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 山区贫困村往往林地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要以特色、绿色为抓手, 实现“靠山吃山”, 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 吸引更多游客亲身体验“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享农家乐”的乡村风情。四是以开县农村电商平台为依托, 大力发展农村淘宝电商, 让农村特色产品足不出户卖出。特别是留守老人, 他们对于粗重体力活不能胜任, 但是依托电商平台, 就能发展订单式养殖业, 让留在家中的老人增加一份收入。

3.5 就业扶贫

就业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关键, 要大力实施就业扶贫。一是对于想务工就业的贫困群体, 尤其是年轻人,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和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走出去, 减少就业障碍, 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对于想创业发展农业的贫困群体, 开展创业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 提升贫困群体创业能力, 并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贫困群体农业生产技能。三是实施项目带动就业。政府要结合山区贫困村经济发展特点, 引进更多的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的项目进镇入村, 拓宽贫困村就业渠道, 帮助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或“进厂不进城”, 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四是信息对接实现就业。建立企业招工信息库和劳动力技能等台账, 实时更新, 及时对接, 改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信息知晓率低的现状, 最大程度上实现就业。五是政府实行“兜底”就业。对于就业确实困难的贫困群体安排到环卫、园林、保洁、公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

3.6 公共服务扶贫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 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 考上高中、大学的子女能顺利完成学业, 不因贫困辍学, 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此外, 还要完善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政策, 资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完善贫困村卫生服务网络, 建有标准化卫生室, 按要求配备乡村医生。推进文化广电惠民工程, 确保贫困村通广播、通电视, 每个村建有村文化室、农家书屋。贫困人口按规定全部参加合作医疗保险, 扩大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 针对重病贫困、残疾贫困等确实无法脱贫的贫困对象, 采取低保政策、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大病医疗救助、扶贫资金帮扶的政策叠加方式, 实施“兜底”脱贫。

3.7 搬迁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扶贫成本极高的贫困群众, 要尽早实施易地搬迁脱贫。”为群众“挪穷窝、开富门、保生态”, 彻底斩断穷根, 逐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因此要整合高山生态扶贫、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 落实特殊困难群众搬迁差异化补助政策, 确保特惠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体上, 实现应搬尽搬, 先期解决居住环境问题。统筹做好搬迁贫困群体户籍、社保等工作。结合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 加强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和管理, 让贫困群体搬得出, 逐步能致富。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工作的根本要求, 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但目前扶贫工作, 尤其是山区贫困村的扶贫工作面临一些困难, 如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特色产业缺乏、公共服务较差等。要破解这些难题, 打赢扶贫攻坚战, 需进行思想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共服务扶贫、搬迁扶贫等。

关键词:精准扶贫,山区贫困村,脱贫

参考文献

[1]何辛幸.创新机制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J].中国经贸导刊, 2015 (5) .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4篇

关键词:财政资金;精准扶贫;撬动作用

2016年是新一轮精准扶贫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将完成2万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超出6000元的脱贫任务和8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的脱贫目标。为此,铜山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计划安排45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比“十二五”增加1500万元,增长率为50%),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在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财政扶贫项目设计,切实做到精准脱贫,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一、铜山区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十二五”时期,铜山区本着“产业带动、项目脱贫、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着力发展带动性强、快速实效、市场前景好、符合铜山区产业调整规划布局的高效农业项目,以产业项目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脱贫。截至2015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805万元,3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全区8.64万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全部超出4000元,脱贫率达100%。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铜山区在2016年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一)明确精准扶贫方向和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林果基地建设等生产发展项目,以及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相关技术推广和培训等创业就业方面的增收脱贫项目。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一定面积的标准化厂房,或在城镇商业区建设一定面积的门面房,作为村集体资产收益。三是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在经济薄弱村开展光伏扶贫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充分挖掘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土地、物业、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因村施策,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精确帮扶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6年,省、市、区财政共安排铜山区扶贫专项资金554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精准帮扶资金计划安排1714万元,帮扶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省级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计划安排1720万元,支持5个村开展土地股份合作项目试点,支持12个村开展其他项目;市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220万元,支持何桥镇马行村、黄集镇聂楼村、马坡镇蒋楼村等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支持两个经济薄弱村发展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区级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相关镇的20个扶贫开发项目建设。

为加快推进新一轮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铜山区决定从2016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对全区新一轮30个经济薄弱村中的26个村的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或改扩建,使每个综合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具备“七室、两超市、一广场”功能配置。“七室”是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文化室、卫生室、警务室、调解室;“两超市”是指农资超市、生活超市;“一广场”是指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对列入新建或改建任务的村,统一按照市、区、镇财政各负担三分之一的要求安排建设资金,市、区、镇财政共需投入资金1386万元。

(三)制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铜山区相继制定并下发《徐州市铜山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徐州市铜山区帮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预算与分配、资金使用与拨付、资金管理与监督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资金必须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项目必须是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要形成不动资产的扶贫原则,确保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经营性项目建设上。

(四)提高扶贫帮扶队员的经费标准。2016年伊始,铜山区组织部、人保局、扶贫办、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2016—2017年度区委帮扶工作队队员工作经费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万元,资金来源渠道由过去派出单位支付改为从区财政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由区帮扶工作队统一管理使用。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扶贫队员开展学习调研,村级党建活动,扶贫项目论证确定、业务培训,差旅费以及日常办公用品购置等。要求扶贫队员兼任村第一书记,从扶贫项目的立项、考察、申报、实施到监督检查以及验收,扶贫队员全程参与。

(五)成立扶贫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库。为进一步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铜山区建立了扶贫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由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且政治素质好、工作有责任心、身体健康。入库专家涉及财政、审计、农经、发改委、教育、卫计委、农业、林业、水利、农开、建设等部门。评审专家负责对财政扶贫项目的评审、验收,项目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参与项目评审。

(六)加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监督。

一是强化扶贫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根据近三年扶贫专项资金的用途和绩效评价结果,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的审核和分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同时,注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到位率、严肃性和合法性。

二是严格坚持扶贫项目资金“三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人核算”,不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在资金拨付上,严格执行《徐州市铜山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铜山区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专项资金拨付审批”制度,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nlc202309082300

三是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财政扶贫项目实行财政报账制,对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建立报账专账,核算到项目。从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验收、财务决算的整个流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和监督,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铜山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合力尚未形成。目前,扶贫项目规模小,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部门多、资金较分散,与其他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建设内容相互交叉,难以形成合力。扶贫项目资金有扶贫办、民宗局、林业局和财政局四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申报立项、资金分配、资金投向和使用等方面各有侧重。同时,扶贫项目与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电力、农机、区级支农等专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同一项目在不同年度申报、在不同部门申报、同一项目分解成多个项目申报的现象。加之一些项目安排及资金分配情况不公开,缺乏群众监督,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有效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投资效果不佳。

(二)扶贫开发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产后续管理亟需重视。扶贫开发项目的扶持对象大多为村集体,项目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收益归谁无人监管。目前,有的村农村集体资产只有账面价值,农村集体资产形式上村集体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没份。农村集体资产多年无人清产核资,即使清查出问题,也无人做盘盈、盘亏处理。

(三)重申请、轻实施的现象依然存在。项目资金文件下达后,项目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致使有的项目拖3—5年未能实施;有的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已无法实施,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变更了实施内容后也无法实施;有的项目甚至变更两次后,还是无法实施,财政和扶贫部门督促多次,效果不明显,造成资金无法拨付,财政资金无法发挥效益。

三、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精准扶贫项目必须为新建项目。为防止扶贫项目和其他财政扶持项目重复申报、套取财政资金,所有财政扶贫项目必须为新建项目。扶贫项目申报时,财政和扶贫部门要到项目实施地点查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前必须拍照,施工中和项目建成完工后都要留照片;购买设备项目时,发票日期必须是项目资金文件下达日期之后,设备必须为新购置,并留销售方电话以备监管部门核查。

(二)强化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整合扶贫资金的管理办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用好扶贫发展资金,助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要在编制规划、制定方案、明确程序等方面下功夫;强化监督管理,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把整合资金的使用情况纳入对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使整合扶贫资金全部投入到经济薄弱村,精准使用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身上。

(三)及时清查未实施项目。要对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下达文件及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项目实施期限,逐个梳理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至今未拨付的原因,并提出资金盘活或预期使用计划。对清查过程中发现项目已实施完成、资金未拨付的项目,要按照有关程序及时提出资金拨付申请;对具备实施条件或正在实施的项目,要督促加快实施进度,提出预期资金使用计划;对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实施的项目,要及时履行项目终止报批手续;未实施且资金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要明确提出资金盘活方案。

(四)加强项目公开、公示力度。项目申报指南要在扶贫和财政部门的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及时批复项目实施单位;各地对扶持的项目,要在项目所在村、镇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实施单位、实施内容、考核指标、建设时间等;项目完成后,实施单位要将项目实施的详细情况在项目实施区域的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一周,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深化精准扶贫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增加项目后续效益。精准扶贫形成的农村集体资产要和村其他集体资产一起,加快完成折股量化,形成的资产明确到每一位村民,使村民对集体资产真正拥有使用权和监督管理权。面对精准扶贫的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大期待,建议在各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明晰收益条款,保证村级收益的50%以上用于本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等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补助;精准扶贫项目产生的收益资金进入镇级账户核算,涉及低收入人口兑现的收益资金直接打入“一折通”账户,以保证收益的可靠安全。

(六)重视扶贫资金监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扶贫资金的申报主体大多为村集体,按照“村账镇管”原则,扶贫资金拨付到镇级,由镇级监督将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因此,镇级相关部门应切实把好资金支付的“最后一公里”。资金拨付时,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和村集体签订的施工合同、税务部门开具的发票以及银行流水凭据等,且发票收款方和施工合同的建设方要一致。对财政扶贫项目的村级往来款项,尽量杜绝现金交易,要求从村级账户收付,既规范扶贫项目,也还村干部一个清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5篇

11月11日,良西镇在镇党员学习室召开良西镇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帮扶对接会。会上,镇长冯亮稂对各帮扶单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汇报了良西镇近段时间开展的扶贫工作,与各帮扶单位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交流,共同分析今后扶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接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为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13日,镇政府和市直挂钩结对帮扶单位的帮扶干部纷纷深入到良西镇各村(居)委会开展精准扶贫“一对一”入户走访对接慰问活动。

在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协助下,良西镇帮扶干部与市直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全镇108户精准贫困户,与贫困户家庭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帮扶慰问。每走访一户贫困户,帮扶干部都主动说明来意,与他们亲切交谈、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致贫原因,认真记录贫困户走访访谈情况并送上慰问金以及帮扶干部真诚的祝福。通过走访慰问,全面掌握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为下一阶段落实帮扶措施收集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6篇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红光村位于海林镇西部 12 公里处,与 301 国道相邻,共有耕地面积 5917 亩,其中水田2253 亩,旱田 3687 亩,农业住户 320 户,农业人口 1500 人,2017 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 2户,边缘户 25 户,危房户 19 户。

二、帮扶措施和成效

按照《海林市扶贫领域问题自查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海扶组发〔2018〕2 号)及《关于进一步推进问题整改提高脱贫攻坚质效的实施方案》(海扶组发〔2018〕6 号)的通知要求,医院会同村“两委”班子一同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确瞄准,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可行的脱贫帮扶计划。结合医院特点,为 2 户贫困户上门义诊和免费检查身体。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为 25 户边缘户和 19 户危房户建档,强化思想引导,强化脱贫自立自强意识,鼓励、扶持两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养牛产业增收。

贫困户史兴产 61 岁,无儿无女,妻子 56 岁,为一级听力残疾,无劳动能力。家有耕地7 亩,年人均纯收入 3075 元。房屋为 C 级危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生活条件艰苦。海林镇政府投入 5000 元,市医院投入 6500 元,对其危房进行外墙保温,更换了房顶彩钢瓦和 24米彩钢杖墙。市医院又投入 1800 元对其房屋内进行粉刷,并用山砂铺垫了院里地面,改善了史兴产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考虑到史兴产夫妻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发展养牛业,医院帮扶 3000 元、史兴产自筹 3000 元购买了 1 头小母牛,通过养牛产业增收,今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 5400 元。

贫困户东野长宗 64 岁,妻子 61 岁。儿子 30 岁,患精神病(有低保),无劳动能力。常年口服药物治疗,发作期需住院治疗,年自付治疗费用约 1 万元。家有耕地 13 亩,原有母牛 1头,年人均纯收入 3089 元。考虑到东野长宗有养牛经验,医院帮助其发展养牛业,医院帮扶3450 元、东野长宗自筹 3000 元购买 1 头小母牛,力争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市医院投入1500 元对其房屋进行粉刷,并用山砂铺垫了院里地面,改善了生活环境,通过养牛产业增收,今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 8200。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 共有相对贫困户为 136 户共 318 人(有劳动力贫困户 61 户共 235 人,无劳动力户 75户共 83 人)。截止目前 136 户 318 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有 133 户 307 人于 2019 年月份已脱贫退出,有 3 户 11 人在 2020 年 2 月份达出脱贫标准,正在申请退出。

二、具体增收措施

1、鼓励和引导务工促进增收,全镇共有 53 户 77 人通过务工促进增收;

2、自主发展项目促进增收,有劳动力贫困户 61 户中有 57 户有自主发展项目(养殖和种植)促进增收;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增收,依托旧城雾山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种植旱地西洋菜 120 亩,参与入股贫困户菜有 31 户,每户每年增收 4000 元以上;

4、通过县统筹资金入股县小水电,年终资产收益增收,每人每年 400 元。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18 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精准扶贫文件精神,借助政策和自身条件,开展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村 2018 年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46 户 76 人,2014、2015 年退出户 10 户,2016 年脱贫户 13户,2017 年脱贫户 4 户,2018 年预脱贫户 9 户,经过今年以来,全村根据市、镇两级脱贫攻坚工作总部署,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走好扶贫每一步指导思想,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措施。我村坚持党组织书记抓扶贫,驻村工作对指导扶贫工作的方针,明确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工要求,特别是关乎扶贫工作质量的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保险等工作,明确各村干部的分工任务,将扶贫开发作为全村当前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扶贫措施和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我村加强组织纪律管理,对于上级所传达的文件、会议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集中讨论,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按质按量的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为贫困户实现脱贫创造条件。

二、加强和后盾单位的沟通,开展结对帮扶。我村共有后盾帮扶单位 5 个,帮扶人 30人,通过构建后盾单位、镇联村干部、村三委干部、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抓建好一户一档,做好一户一策、评估好一户一动态三个环节,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在日常的扶贫工作中,积极与帮扶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上级的政策告知帮扶人,并协助帮扶人向贫困户传达,确保扶贫政策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让贫困户能够享受应得的扶贫政策。同时,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帮扶人进行培训。其中集中式的大型培训会 4 次,前往后盾单位逐一培训 30 次,通过培训会的举办,让帮扶人能够不断熟悉扶贫政策,并切实提高了扶贫业务知识水平。

三、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面貌助力脱贫攻坚。2018 年,禄全村仅仅围绕贫困户脱贫户标准的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向上级申请,于 2018 年 10 月份

开工建设了桥头屯到红珠岭篮球场支线、土贵屯到风满岭的水泥路,并已于 11 月中旬全部完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于今年 7 月份开工建设的木浦屯移民公共活动中心已经完成了主体建设,预计 2019 年春节前便可完工投入使用。同时禄全村的改厨改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该项旨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优先照顾贫困户,目前已经有 7 户贫困户领取了物资,并安装完毕,全村完成改厨改厕的农户已达 55 户。

四、通过产业“以奖代补”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动力,2018 年,我村共有 15 户贫困户申请产业“以奖代补”,共获得补助 20625 元,通过这一政策,确保了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户的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五,加大基本保障,确保三保障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针对部分村贫困户为丧失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禄全村积极落实好新农合、大病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惠农民生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时,对符合办理特困供养的贫困户,及时帮助他们办理,让特困供养人员能够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六、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动力,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调整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盘活村现有集体资产,通过入股源安堂,获得 1300 元的村集体经济“第一桶金”,最大化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在改厨改厕工作中,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合作,让合作社参与到改厨改厕项目,使得合作社如期完成了 2 万元收入的任务。下一步,我村将以这些资金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本,通过将资金和现有的土地产权资源相结合,和企业合作,积极引进项目,为我村脱贫攻坚助力,争取 2019 年能够为贫困户实现更为明显的增收,让项目的银镜为我村面貌的改变贡献应有的力量。

七、开展脱贫“双认定”工作和信息核对工作。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禄全村工作队通过入户核验,9 户 31 人“八有一超”情况全部达标,并召开评议会,确定我村 2018年脱贫户 9 户 31 人。在对扶贫手册的信息核对工作中,禄全村工作队和帮扶人一起,对扶贫手册的每一项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共发现错误信息 60 多条,并逐一和信息员在扶贫系统上修改,确保扶贫信息“四个一致”,经过多次核对,我村的扶贫信息在 11 月 29 日前全部录入核对完毕,在镇党委的再次核查“双认定”表中,我村没有出现一个问题数据。11 月份的“双认定”工作和信息核对工作,为 12 月的扶贫考评打下了良好基础。

八、存在问题

1、特色产业发展仍没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也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

2、贫困户的“等、要、靠”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贫困户不愿外出务工,对自己的现状过于满足,在扶贫工作中,一些贫困户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完成资产清查核查工作后,积极整合全村土地资源,优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引进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为贫困户的增收致富增添动力。

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7篇

他们每到一户,与贫困户亲切交谈、嘘寒问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询问老弱病残人员身体状况,子女就业情况,全年家庭收入,外出务工人员有无拖欠工资现象,生活中有无困难需要解决,嘱咐他们一定要注意身体,并向他们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为贫困户寻找致富的路子和帮扶措施,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致富,并为每个贫困户送去慰问金300元,使贫困户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王成友主任一行还看望了区供销社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瑞余同志,并要求他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认真谋划今年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继续发扬“不畏条件艰苦,一心为村服务”得精神,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贡献力量。

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第8篇

为了进一步抓好“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 察右中旗委政府高度重视, 6月18日组织召开了由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及包扶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动员会, 会上旗委书记赵向红作了重要讲话, 明确了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是实现“精准扶贫、靶向疗法”的重大举措, 是创新扶贫机制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了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和义务, 8月初由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刘秀率旗委组织部、扶贫办负责人府就三到村三到户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和调研, 指出了各工作队存在的问题, 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认真抓好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建档立卡工作安排, 为了切实做好我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 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按照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情况, 制定下发了《察右中旗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成立了旗乡两级领导小组, 精心组织, 求真务实、协调推进。组建了由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等7个厅局、乌兰察布市市委办等10个市直部门和旗、苏木乡镇的干部、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等31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15个扶贫工作团, 60个驻村工作队, 分别进驻60个贫困嘎查村, 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各工作队全部进入工作状态。深入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 查找贫困村贫困原因, 了解贫困户的发展意愿, 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 制定贫困村村级发展规划和到户扶持计划, 围绕村级发展规划和到户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按照贫困村、贫困户识别标准和原则, 经过驻村工作队及旗、乡、村各级干部的努力工作, 我旗已基本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 共识别出贫困村60个, 自治区贫困线以下贫困户1.26万户3.62万人, 其中国家贫困线下1.1万户3.2万人, 自治区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占常住农牧业总人口的39.8%, 国家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占农牧业常住人口的35.2%。

二、“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进展情况

2014—2017年规划实施60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 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 到2017年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本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实现实现一产业、一项目、六个有和十个全覆盖。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我们按照《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支持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整村推进今后四年完成投资1.2亿元,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布尔镇奶牛产业发展区: (涉及6个村) 以提升贫困村奶牛养殖水平为主, 加快奶牛养殖园区的升级改造和饲草料基地建设, 新打配套机电井30眼, 铺设地埋管道4.8万米, 开发饲草料基地6000亩, 种植青玉米等饲草作物, 发展奶牛养殖业, 升级改造奶牛养殖牧场3处。新建B级奶牛养殖牧场1处, 进一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

二是以巴音、乌素图、铁沙盖为主的红萝卜种植区 (涉及11个村) :以稳定红萝卜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和提高红萝卜品质为主, 更新机电井60眼, 配套管道9.6万米, 开发、更新、改造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 种植红萝卜。

三是以广益隆、土城子、铁沙盖、黄羊城、宏盘等马铃薯、葵花种植区 (涉及30个村) :重点以开发膜下滴灌开发节水灌溉农田为主, 发展马铃薯、葵花、肉牛养殖业, 新打、更新配套机电井150眼, 管道24万米, 修筑农田防洪工程8处6300米, 开发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种植马铃薯、葵花2万亩, 发展肉牛养殖500头。

四是以大滩、乌兰、园区管委会、库伦苏木为主的肉羊、肉牛养殖区 (涉及13个村) :重点是开发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 新打更新机电井78眼, 铺设地埋管道12.48万米, 开发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1.56万亩, 新建牲畜棚圈20000平方米, 种植玉米、马铃薯、葵花等, 发展肉羊、肉牛养殖业, 发展肉牛养殖5000头, 肉羊养殖60000只。

上一篇:名著阅读摘抄300字下一篇: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