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2024-05-18

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精选7篇)

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第1篇

XXX农村商业银行

2013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XX银监分局:

为加强案防工作,客观评价我行整体案防工作情况和成效,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细化评估措施,制定案防工作评估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我评估开展情况

为确保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本行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总经理为成员的案件防控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行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案防工作评估方案,牵头组织2013案防工作自我评估,要求各部门、各支行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评估流程,相互保持沟通。指导各评估小组运用指标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定期检查与本次评估相结合等方法,对案件防控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为确保评估质量,按照部门职责对评估内容进行划分:董事会秘书负责评估董事会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对案防工作的推动、落实情况;内部审计部负责评估监事会履职情况、专项检查开展情况、经由内外审计部门上案防监管评价中已发现问题以及监管部门发现的问题暴露情况和监督检查工作质效及问责;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评估本部门履职情况、业务部门发起制定的业务制度和操作细则完备性、制度建设的全流程管理、部门间各层级间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完善案件防控工作保障体系、合规审查监督与检查质效、已发现问题的整改质效;电子银行部负责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授信评审部负责评估授权授信、岗位分离刚性约束;监察保卫部负责评估高管层履职情况、案防制度体系建设、案防管理人员配备、引导员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员工职业规范约束、信息报送系统、案防统计制度质效、案件堵截质效、案件查处质效、网点平均案件率、每亿元资产涉案风险率、案防工作开展情况检查、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性、案件暴露问题整改、案件责任人处理。

本行案防工作自我评估对评估指标内容做到了全覆盖,各部门评估资料涉及的纸质或电子档案资料报备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存档。

二、自我评估得分情况

经过认真学习《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对照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评价说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细致的开展自我评估,如实揭示存在问题,经评估测算:案防工作组织得9.5分,制度及质量控制得15分,案防工作执行得42分,监督与检查得12分,考核与问责得13分,合计得分91.5分,自我评估结果为“绿牌”。

三、案防工作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 经过评估,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董事会下未设合规委员会,且未明确相关专门委员会承担案防工作的推动、落实;

2.2013监察保卫部门为案防工作的牵头部门,分管领导为监事长,未将负责合规管理工作的部门定为案防工作的牵头部门,未制定具体的案防管理政策;

3.案防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4.针对一线员工的案防合规培训率为55%,一线员工培训率不高;

5.上一各类内外部检查已发现问题个别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存在,未能及时整改,部分风险隐患重复发生。

四、整改措施

1.按照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要求,建立健全案防组织体系,强化落实案防责任;

2.制定案防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为案件防控工作奠定基础,做到有据可依;

3.进一步加大案防管理培训力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提高一线员工案防合规培训率和中层以上干部领导水平,确保基层一线员工培训率达到70%以上,力争全年每人培训一次以上;

4.进一步加大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二建五落实制度”,即建立问题台账,建立销号制度,逐个问题落实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进度,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处罚问责部门,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彻底解决少数问题屡查屡犯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健全案防组织体系,强化落实案防责任。通过制定安徽舒城农村合作银行案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董事会下设的相关委员会承担案防工作职责,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全行案防工作,明确规定各层级案件防控职责。

2.深化案件防控教育,认真组织学习银监部门最新文件精神,加强案防教育,进一步强化全员案件防控意识。

3.落实案件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案件防控成效。一是加大科技手段应用,拓展远程监控的功能,除监控重点部位的安全、文明服务之外,创造条件增加对柜台业务合规性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和违规办理业务的行为,充分发挥远程视频监控的综合效能;二是加大安保工作力度,加大安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大安保检查力度,实现“以查促防、查漏补缺”;三是认真落实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和强制休假等“四项”制度,加强员工行为排查,筑牢案件防范屏障。

4.切实开展检查排查,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按季开展案件风险隐患滚动排查,制定排查方案,落实排查责任,确保排查效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建立问题销号制度,落实问题整改责任人,对违规行为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同时登记违规积分台账,提高员工合规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5.建立案件信息统一管理机制,由案件防控牵头部门及时汇总各项业务条线检查结果、内部审计结论、外部监管检查意见书和外部审计结论,深度分析各种违规问题成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避免同类同质事件再次发生。按季召开案件防控专项工作会议,报告、分析和部署案件防控工作,促进案防管理的自我完善。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第2篇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模版)报送机构:自评年份: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自我评估开展情况

(包括:自我评估领导小组建立和工作开展情况;自我评估方案制定和落实情况;各参与部门职责划分情况;自我评估覆盖情况和涉及的纸质或电子档案资料情况等)

二、自我评估得分情况

(描述自我评估总得分,并附法人总行和一级分行自我评估打分表,模版样例详见《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法人机构)》)

三、案防工作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

(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各项内容)

四、整改措施

(针对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应逐项提出整改措施)

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第3篇

银监会按照理财市场发展规律以及银行理财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理财业务政策。一是明确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推动理财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以及银监会尚福林主席2013年6月在陆家嘴金融论坛的发言,进一步明确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即“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按照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原则推动理财业务创新,在‘栅栏’内,探索理财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二是规范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和规范运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理财市场的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三是全面实行理财产品的全国集中统一登记制度,银监会指导中央结算公司建设了理财登记系统,实现了理财产品的全国集中统一登记。理财登记系统集理财产品电子化报告、监管部门在线审阅和理财信息全流程、全方位集中登记于一体,是我国理财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平台,改变了理财产品人工、纸质报告这一现状,實现了理财产品从分散登记到全国集中登记、从纸质的线下审阅到电子的线上集中审阅、从单个机构自行披露信息到全国集中披露信息的转变,现已成为理财监管的重要抓手、银行内部理财管理的有力助手,对于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2013年6月,银监会发文正式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推行,一年来系统运行平稳。

对银行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以及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这一年中,银行主动进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创新和探索,在产品种类设计、产品期限结构安排、产品资金投向、产品风险管理等方面都不断推陈创新,并更加规范。同时,一些银行开展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业务的创新试点,有力地推动了金融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对理财市场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44525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0.24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2013年末境内总资产(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的6.92%。经过10年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理财市场月度余额变化来看,2013年月度余额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3年下半年,月度余额平均在10万亿元以上(见图1)。

(二)产品以浮动收益类为主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和余额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都在85%以上,全年保持稳定。其中,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6.5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63.80%;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57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25.11%。此外,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1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1.09%(见图2)。

(三)面向一般个人客户的产品较多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存续22680只,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总数的50.94%;资金余额为6.5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64.16%。同期,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存续17265只,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总数的38.78%;资金余额2.6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25.88%。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虽然存续总量不大,但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年底资金余额比年初翻了一番,增长潜力较大。银行同业专属产品资金余额占比在2013年出现了下滑趋势(见图3)。

(四)封闭式产品为主体,非净值型产品居多

在理财市场存续产品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占据主体地位。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41575只,资金余额8.55万亿元,占市场的比例分别为93.38%和83.52%。

从产品是净值型还是非净值型的角度看,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居多。截至2013年12月31日,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40661只,资金余额9.63万亿元,占市场的比例分别为91.32%和94.04%。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发行募集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3年,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144043只,累计募集资金70.48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3年各开放周期内的申购金额)。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较多,2013年新发行产品127139只,募集资金32.32万亿元(2013年各月理财产品发行及募集情况见图4)。

(二)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最大

2013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35184只,累计募集资金43.61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额的61.88%;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33161只,共募集资金18.83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额的26.72%(见表1)。

(三)一般个人客户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在2013年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中,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募集金额最高,全年共募集资金49.29万亿元,占整个市场募集资金的69.93%;其次为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募集资金16.64万亿元,占市场的23.62%,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和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募集资金量相对较小,募集资金分别为3.20万亿元、1.35万亿元,合计占比不足10%(见图5)。

从各月数据来看,各类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在70%上下波动。但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占比在6月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占比从2.5%降至0.8%,随后维持在1.5%左右。

nlc202309020754

(四)多样化的产品风险等级满足投资者风险偏好

理财产品面向的投资主体范围较广,不同投资主体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偏好也有明显差异。

1.一般个人客户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一般个人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从产品募集金额来看,99%以上的产品风险等级在三级(中)及以下,其中二级(中低)产品的占比最高,达到了46.63%(见表2)。

2.机构客户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面向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较低。机构客户专属产品以一级(低)和二级(中低)为主,募集金额分别占比61.03%和28.11%(见表3)。

3.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私人银行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的募集金额占比达到57.63%;风险更高的四级(中高)和五级(高)产品占比分别为2.56%和2.08%,这同私人银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高有较大关系(见表4)。

4.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

在面向银行同业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募集资金七成以上集中在二级(中低)产品,共募集9549.14亿元;其次为一级(低)产品,共募集2483.02亿元,占比为18.40%(见表5)。

(五)产品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2013年理财市场共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135205只,累计募集资金33.57万亿元。其中,发行3个月(含)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89218只,募集资金24.73万亿元,占全部封闭式理财产品只数和募集资金的比例分别为65.99%和73.67%,所占比例较2012年都有所上升(见图6)。

图6 2013年各月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及规模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

从2013年理财产品资金投向来看,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比例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理财资金投入实体经济的比重增大,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增添了动力。

(一)总体分布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比重约为66.13%(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投资资产的分布情况见表6)。

(二)投向低风险及高信用等级的资产较多

從2013年12月31日理财资金投资资产分布来看,投向银行存款、无信用风险债券(包括国债、央票、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等)、AA+以上高信用等级债以及货币市场资产等低风险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到52.84%。投向私募债、权益类投资、金融衍生品、商品类资产等相对具有较高风险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较低,总计不到10%。

(三)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情况

1.理财资金积极投资于实体经济

理财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实体经济,支持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本报告中所指理财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包括投资如下资产: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部分权益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流转项目、商品类以及部分其他资产。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在10.24万亿元的理财资金余额中,投资于实体经济的余额约为6.9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67.58%。其中,通过投资债券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的规模占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规模的80%以上。除投资于实体经济外,其余的3.32万亿元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用来满足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理财资金投向的行业分布广泛

在理财资金投资资产中,债券类资产、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基金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都实现了行业分布登记,这些行业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行业分类为标准,共分为20个一级行业和96个二级行业。

从理财资金投向上述资产的行业分布来看,共涉及到80多个二级行业。截至2013年12月31日,理财资金投资余额最大的前15个行业总量约为4.94万亿元。2013年末与年初相比,理财资金投向的行业分布基本稳定(见表7)。

此外,理财资金积极支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有部分资金进入了新技术行业投资,例如:2013年末理财资金投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余额约417.20亿元。

注:行业分类详见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多行业”特指不属于某单一的行业。

3. 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771.60亿元下降到年末的2406.61亿元,减少364.99亿元。具体来看,2013年末投资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余额相对较多,为1249.04亿元,占比为51.90%;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余额为922.77亿元,占比为38.34%;“两高一剩”行业余额为234.80亿元,占比为9.76%(见表8)。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兑付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3年,共兑付银行理财产品133713只,累计兑付客户收益金额4486.74亿元(不包括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兑付收益)。

(二)产品到期兑付情况稳定

本报告通过“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来分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实现情况。“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是指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收益率不低于预期最低收益率的产品数占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兑付总数的比例,该比例反映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实现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业理财市场预期收益兑付实现率为98.83%。其中,有3.56%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要高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有78.63%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等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有16.64%的理财产品实际兑付客户的收益率处于预期最高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含)之间(具体数据见图7和图8)。

nlc202309020754

在所有兑付的产品中,有57只产品出现了亏损,约占全部兌付产品的0.04%。这57只产品的平均本金偿付比例为90.04%,绝大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

(三)兑付客户实际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对于2013年所有到期兑付的理财产品,按其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后的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51%。其中,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4.49%,机构客户(含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约为4.32%,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4.94%(见图9)。

(四)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兑付收益约占全部兑付收益的六成

2013年全年实现兑付客户收益约为4486.74亿元,其中,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012.73亿元,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74.01亿元,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暂不包括在内。

从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角度来看,2013年一般个人客户产品兑付客户收益为2655.08亿元,占所有兑付客户收益总额的59.18%;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1444.09亿元,占比为32.19%;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96.76亿元,占比为2.15%;银行同业专属产品兑付客户收益290.81亿元,占比为6.48%。

(五)兑付客户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联动较强

从收益率的波动性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兑付客户收益率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由于理财实际收益率统计的是理财产品终止兑付客户的收益率,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见图10)。

理财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指导下,由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于自身的业务与技术平台,自主设计、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报告、登记及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系统。本系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分别从产品端和投资端,对申报、发行募集、存续、交易和终止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包括400多家银行自2011年以来发行的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为服务市场参与者,促进理财市场健康发展,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负责理财登记系统的相关报告发布,投资者可以访问该网站查询。

作者单位:中央结算公司柜台市场部

责任编辑:夏宇宁 印颖

银行案防自我评估报告 第4篇

报送机构:**银监分局

自评年份:2013年

接到《**银监办公室转发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有关文件的通知》文件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本行2013年案防工作进行自我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我评估开展情况

为保证我行案防评估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本案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负责案防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包括评估办法制定、组织各支行案防评估工作、对银监局的评估结果进行反馈。

二、自我评估得分情况

(一)案防工作组织情况:总行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职尽职情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建议,由监事长对本行案防监督工作负总责。总行内部设立合规审计部,合规审计部负责落实审计委员会决议,组织逐级签订案防责任目标书。

(二)制度及质量监控情况:行长是案防制度制定和执 行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案防工作的职责分工,内设机构合规审计部是案防牵头部门,并由专人负责研究制定案防工作计划。制订《案防职责》、《转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印发案件风险防控处置预案的通知》。组织学习《***办法》,对制度落实实行常规性稽核检查,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查出问题及时通报处理,确保员工理解掌握制度并明晰违规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案防工作执行情况:总行内部机构合规审计部协助高级管理层制定、有效推动和执行银行的合规政策,有效管理银行的合规风险。主动识别、量化、评估、监测、测试和报告合规风险。建立制度后评价体系,对各项制度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和业务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完善,确保制度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和环节。

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定期组织学习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相关内容共4386人次,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各种载体深入开展员工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操守教育,继续抓好《***办法》的学习培训,强化教育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遵纪守法和诚信合规意识。结合《***》警示教育片和近年发生在农信社的典型案例,在辖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件警示教育,以案说法,警钟长鸣。一线员工参加案防合规培训率100%。

(四)监督与检查情况:内开展了一次“五大风险”排查。重点排查了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员工是否利用银行平台及员工身份,以高息为诱饵参与社会非法集资、民间融 资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风险排查;二是对员工内外勾结、盗用或挪用客户资金行为进行风险排查;三是对员工异常行为进行风险排查,包括对员工和直系亲属银行账户大额资金异常变动情况的排查,以及对员工炒股、做期货、包养情人、吸毒、投资经商等情况的排查。通过2个月排查,未发现我行有以上风险隐患。

开展了二次案件风险隐患排查。对全辖所有机构、所有岗位、所有人员以及2013所有业务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自查阶段边排查边整改,有力提升了我行案件防控水平。

(五)考核与问责情况: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畅通信访举报受理渠道,提高信访案件直查快办能力。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贿赂、腐化堕落案件和发生在一线岗位中以贷谋私、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银行权益的案件。坚持惩治和保护并重,做到严惩腐败者、保护干事者、宽容失误者、打击诬告者。通过查办案件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发挥治本功能。

三、案防工作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

一是我行在案防培训考核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目前案 防培训还未建立与员工岗位、待遇、职业晋升等挂钩的考核机制。二是目前审计检查做到依据审计方案组织开展稽核检查,因方案设定时间的约束,未能做到延伸检查。

四、整改措施

一是制定案防培训考核制度,坚持贯彻执行。二是针对 审计部门、监管部门对本行案防考评中发现问题以及问题暴露情况制定稽核检查的频度及深度。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或安排

2014年我行将继续做好案件防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关爱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层层签定预防案件责任书做好案件情况统计及上报工作,争取我行案件防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银行2013年度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 第5篇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和上海、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企业为目标,全面引入COSO 内部控制框架,依据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建立了对本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能够有效实施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缓释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高效地发挥作用,促进了本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07 年,本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参照 COSO内部控制框架,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领先实践,结合本行发展特点开发建立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以运营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为目标,全面梳理了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查找、分析了影响和阻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点及其对应的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对本行的内部控制开展了全面的自我评估,并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选择总行本部及部分分支机构进行了现场测试。本次评估的范围基本覆盖了本行公司层面、流程层面及IT 层面的关键控制领域。

评估结果表明,2007 年,本行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未发现实质性漏洞和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对本行经营活动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尚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一、控制环境

1.控制目标

本行致力于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敬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把可持续的公司价值增长和卓越的股东回报作为核心经营目标。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和内部控制的需要,确立了“构建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为依托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依法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及时、真实和完整,经营管理安全、高效,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得以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2.公司治理

本行将公司治理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严格遵守上市地监管机构及交易所的监管规定,不断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架构。

修订并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会”议事规则》,修订了五个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制订了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及变动本行股份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监督办法》、《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监事工作制度》。

董事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授权方案的规定,勤勉履行职责,科学谨慎决策,规范行使职权,决策和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监事会认真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实施监督检查的思路和方法,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和义务,切实发挥了监督职能作用。

高级管理层严格按照董事会的授权主持全行的经营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董事会各项决议,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有效履行了经营管理职责。

3.内部控制体系

本行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此,本行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005年以来,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内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具体任务;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和信贷、资金、财务、会计、IT、中间业务及反洗钱等方面的制度,制定了 《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从总体制度、具体制度和监督评价制度三个层面构建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007 年,本行进一步健全了以董事会为决策层,各级机构的管理层为建设执行层,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和垂直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为监督评价层的内部控制体系。各级内控合规部门在内部控制的组织、推动和协调,操作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常规检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有效履行了监督评价全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职责。

为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本行以风险控制为主线,本着横向按职责分离和相互制衡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各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纵向按扁平化管理模式,加强各业务线的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及信息传递,并明晰内控合规、内部审计、法律和监察等部门的职责边界,形成了业务管理、合规检查和内部审计有序分工的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及全流程、全方位覆盖各层级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本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了内部控制的需要,也体现了监管机构的要求。

4.内部控制文化

本行视内部控制文化为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先导,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积极主导和推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在全行努力培育“依法合规、审慎稳健、诚信尽责、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倡导“管理靠制度、办事讲规矩、决策依程序”和“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合规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理念,全行员工的“内控人人有责意识、制度至上意识和执行意识”逐渐得到强化,统一的行为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同。全行员工主动参与各项内部控制活动,并坚持用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自己的经营管理和操作行为,促进了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5.人力资源政策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以拓展员工晋升通道、构建岗位职级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革新薪酬管理机制为重点,成功实施了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初步构建了以岗位为基础的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本行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和收益分享比例(GSR)理念,建立起以市场价值、岗位价值、知识能力和绩效贡献为基础的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引入个人绩效合约、目标考核管理、行为能力评价工具与理念,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绩效管理流程,建立了“纵向可进退、横向可交流”的多通道职业发展新机制,实现了由单一的年度评优方式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依据的整体式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

本行重视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坚持人才兴行战略,把职业培训作为提高员工素质、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的有效途径,引入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特许公认会计师等领域的国际权威资质认证培训,开展了重要专业岗位资格培训、一般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新入行员工岗前培训。2007 年,全行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 3.8 万余期,累计受训员工达到 212 万人次,人均受训 10.36

天。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1.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

本行重新修订《中国工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相关业务构成和各专业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和办法,健全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使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了相对独立。

2.风险报告制度

本行建立了规范的风险报告制度。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风险报告制度》,从提交部门、审议机构和报告频率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全行的风险报告行为,完成了《2006 年度新增公司客户风险报告》、《房地产信贷风险报告》等多项专题报告,基本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状况定期报告、重大风险及时报告的目标。投产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风险状况报告子系统,实现了全行各类风险信息的集中存储、展现、分析、挖掘和重要风险指标的集中监测。

3.信用风险评估

本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适应了风险防范的需要。

——投产 BaselⅡ内部评级法(IRB)—非零售内部评级工程,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的要求,并已广泛应用于风险限额设定、贷款定价、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风险拨备、绩效考核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完成了 BaselⅡ内部评级法(IRB)—零售内部评级项目建设主体任务。

——投产押品价值评估系统,实现了押品价值全过程、全方位、全功能的评估信息化。

——启动国别风险评价工作,制定主权评级办法,开展了对 110

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本行行业信贷政策覆盖了国家公布的“两高一剩”行业,使得本行能够结合环保和产业政策,对各行业的信贷政策进行深入分析,适时调整、完善客户和项目的准入与退出标准,及时发布预警提示,提升了本行对行业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

4.市场风险评估

本行的市场风险评估体系与本行目前的交易品种、交易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本行制定实施《中国工商银行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划分管理进行制度上的规定。

通过建立交易账户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指标,对资金交易业务市场风险进行控制。

完善优化 BIFT 系统、Kondor+系统、Summit 系统、BTS 系统和交易账户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实现了交易账户本外币债券市值每日评估和对发行人授信额度的刚性控制。

根据理财业务风险特点,运用久期、市值、VAR 值、PV01 值、杠杆比率、资产配置比例等风险指标及时评估和揭示了理财产品的风险。

5.操作风险评估

本行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操作风险分类方法和指标体系,确立了八大类操作风险类型和34个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编制了《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手册》、《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统计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操作风险报告制度和监测分析制度。

通过跟踪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影响程度,分析操作风险损失和监测指标变动情况,发现操作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并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地促进了全行操作风险识别分析水平的提高。

6.关联交易风险评估

本行制定实施《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关联方单位实行了名单制管理。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已按照有关规定对本行的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进行了确认,并确保对关联交易方的授信等业务具备风险识别能力。本年度未发现损害股东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三、内部控制活动

本行依托较为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控制方式,确保控制活动逐步实现对本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控制,对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提供了安全屏障。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信贷管理方面,加强对客户融资风险总量的统一控制,规范公司信贷业务审查审批程序,完善了《中国工商银行公司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十二级分类标准》等规章制度。

在财务会计方面,制定了新的《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基本制度》、《中国工商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债券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了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实施了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预算管理。

在个人金融方面,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国工商银行个人外汇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在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业务核算事权划分管理办法》、《中国工商银行会计核算专用印章管理办法》和《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对账管理办法》等制度。

为避免制度重叠、疏漏和执行偏差,本行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开展符合性、有效性和健全性测试,及时清理了过时和作废的制度,对分散在多个文件中的制度加以整合,对存在缺陷的制度进行了补充修订和完善。

本行组织编写了个人金融、电子银行、银行卡、会计结算、资产负债、国际业务、金融市场和票据等业务的《业务操作指南》和《中国工商银行违规积分管理规定(试行)》,基本涵盖了前台临柜业务的主要品种,形成了标准化的业务操作和执行监督规范。

根据各分行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需要和当地经济金融市场条件,实行了差别化授权,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授权功能模块,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授权控制,实现了对授权权限的主动管理、事前防范和刚性约束。

在二级分行实行了运行督导员集中制,在支行和营业网点实施了总会计和营业经理委派制,促进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支行和营业网点的有效执行。

明确划分了各级机构之间、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在不相容的岗位和部门之间建立了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并对关键岗位制定实施了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

2.创新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倡导和树立“绿色信贷”理念,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建设,致力于打造“绿色信贷”模范银行,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战略任务及目标,并就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作出了具体规定,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环保“一票否决”成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的一条必须严格执行的纪律,全行员工的绿色信贷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在“绿色信贷”建设过程中,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政策及“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和压缩“两高一剩”高风险行业融资,建立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按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对客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不到国家能耗和排放等指标相关标准和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均实行了“一票否决”。

本行及时修订涵盖公路、电力等 25个行业的信贷政策,扩大行业风险管理覆盖领域,探索行业限额管理方法,构建了动态管理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改进和细化对房地产、集团关联客户和贷款大户的信贷管理,提高了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行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工作,对房地产、铁路、公路、电力、制造业和汽车等行业在经济周期波动时的贷款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制定了应对措施,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

2007 年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至 1117.74 亿元,同比下降

259.71 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 2.74%,同比下降 1.05个百分点。

本行修订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指导。

加强授权管理,实施了对金融市场业务的授权控制。

定期开展市值评估和准备金提取工作,按照审慎原则及时、足额提取了次级债风险准备,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总量。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规避汇率风险,对 IPO 募集的外汇资金,及时完成了结汇交易;对于自营或代客外汇交易业务风险,则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交易水平,努力把外汇敞口控制在既定限额之内。

由于货币政策累积效应逐渐显现和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较快,本行流动性波幅加大。为提高全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适时调整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引导资产负债业务的流动性结构调整。加强对资金流量、流向及频率的监测,密切跟踪新股发行节奏,及时调整全行流动性安排和同业融资策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本行遵循“集中控制、分工管理、专线报告、统一监测、严格问责、落实奖惩”的原则,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建立操作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分析评估风险变化趋势,研究防控和缓释风险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

推行集中管理模式,加强风险集中控制:

——投产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一级分行财务的集中管理,并提高了集中采购的审批与采购层次。

——实施资金集中配置,将一级(直属)分行下属机构的资金集中到一级(直属)分行统一管理。

——完善垂直集中的授信审批体系,在一级(直属)分行层面基本实现了授信业务的集中审查审批。

——增加信贷作业控制环节,实现了新办理信贷业务的实时集中监督。

——按照“集约高效运营、内控服务并重”原则建立统一的客户对账体系,对单位、个人和信用卡对账实行了统一管理。

——组建总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逐步实现国际结算单据的集中审查处理。

——投产信用卡实时交易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卡种交易的集中监控。

强化计算机系统控制,运用IT 技术,对信贷管理、票据交易等各类业务操作风险易发部位实行技术层面的硬性控制。

针对不同种类理财产品的特性,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指引,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完善操作风险分级监测预警体系,在总行监督中心、所有二级分行和网点推广风险监控系统,对包括对公业务、个人金融、银行卡等业务,涵盖网点、柜员操作、账户、账务核算、账务核对、特殊和重要交易等7 大类、40 个细类、70个明细点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可生成预警信息、检查结果等多种报表,实现了对操作风险的持续监测和及时揭示。

2007年,本行操作风险损失率为 0.09%,比上年降低了0.04个百分点。千人发案率为 0.06,比上年下降 0.01。

2007 年11 月 22 日,标准普尔将本行长期信用评级由“BBB+”上调到“A-”,评级展望保持“正面”,原因在于本行保持了较为谨慎和稳健的经营战略,对非信贷业务的专注以及由强大 IT 系统支持下的良好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3.加强信息科技体系建设

本行完成生产中心主机同城备份工程建设,实现了同城加异地的完整灾备,达到了国际灾难备份标准SHARE 92定义的六级水平。

制定了信息系统的连续可用性计划(ITCP),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应急和灾备管理机制。

投产了海外机构综合业务处理(NOVA)系统。

实现了 8家海外机构核心信息系统的集中管理。

制定《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有效期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等 5项规范,提高了全行信息科技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编制下发《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专业检查指引(2007 版)(试行)》,组织开展了自查和评估工作。

4.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为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减少和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本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内控管理事件、流动性事件、新闻危机事件、刑事治安事件等多个应急预案,并指导各级行制定辖内应急预案,形成了全行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针对目前本行经营管理、业务决策和数据处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系统风险日益加大的现状,本行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评估程序、方法进行了检讨,完善了系统软件产品评估方法,改进了应用版本投产前的测试程序,并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核心应用系统单分区宕机业务应急方案》,梳理了应急管理流程,提高了科技应急能力。

5.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

本行认真履行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反洗钱规定》和《中国工商银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分行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制度体系。

依照监管要求对全行反洗钱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了全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由总行数据中心统一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高了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本行内控合规部门负责全行的反洗钱工作,设立了针对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国际业务与海外机构、电子银行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五个专业反洗钱工作小组,在二级分行以上机构也相应设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专业工作小组。

截至 2007 年底,二级分行(含)以上机构共配备反洗钱专职管理人员 53 人,兼职管理和确认人员 1272 人,基层网点共配备 40114 名兼职人员参与反洗钱工作。

四、监督评价与纠正

本行构建和完善了以监测预警机制为手段,多层级、多维度、多渠道共同监督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与监督工作体系,实现了对全行业务的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全面完成了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决策监督层有效履行检查监督职责

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会议,责成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报告或以实地调研方式检查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董事会按季听取管理层的经营分析汇报;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定期听取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和工作汇报,从总体上推动了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运行。

监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听取本行定期报告的审核情况,听取财务收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报告,并就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时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沟通。同时,开展了部分一级分行财务收支、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情况的检查,及本行重要风险管理领域的非现场监测工作。

本行按照证监会及北京证监局的要求,对公司治理情况进行了自查与评估。监管部门复查后,对本行的公司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开展合规检查

本行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和风险易发部位开展合规检查,先后组织开展了信贷授权授信业务合规性检查、个人贷款业务重点检查及假按揭贷款排查、资产负债业务专项检查、操作风险专项检查和反洗钱工作专项检查等五项重点合规性检查。同时,对部分分行的案件防范工作和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

2007 年,本行立案查处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比上年下降了

23%和70%,发案率继续保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较低水平。

3.开展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全面检查

本行按照上市公司管理标准和要求,开展了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全面检查。本项检查涵盖全行主要业务和境内外所有分支机构,内容包含主要经营领域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和重要人员的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共15 个大类 52 个专项,涉及总行 19 个专业部门,历经了分行自查、总行复查和重点抽查三个阶段。通过全方位检查和有效落实问题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弥补管理漏洞,促进了全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4.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本行修订一级(直属)分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在全行范围开展了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范围覆盖一级(直属)分行(含本级)下属所有机构,评价结果纳入当年经营绩效考评体系,并作为授权管理、经济资本配置等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各分支机构自觉加强内部控制的主动性。

5.内部审计独立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

本行内部审计部门严格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有序完成了财务、信贷、信息科技、新产品、境外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审计等审计项目。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层面逐步提升,对全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给予了系统全面的支持。此外,本行还配合银监会开展了 4 项专项检查,落实了各项整改要求。

五、信息交流与反馈

1.健全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本行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对全行定性类重大信息、定量性重大信息进行科学界定,明确了报告的责任部门和报告路径。

依托全功能银行系统,发挥统计在线、CS2002 系统作用,通过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类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等以 T+1 报告模式传递到公司不同管理层级,信息沟通时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2.搭建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

本行搭建了电子公文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讯”、业务园地和行长信箱等多个行内信息交流平台,确保总行各部门和各层级机构能够将决策层的战略、政策、制度及相关规定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同时也支持员工将业务经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各级管理层报告。

3.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工作

本行严格执行监管要求,诚实尽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修订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了信息披露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

通过对本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本行认真总结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各项控制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见图例)。虽然这些缺陷对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和与会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流程的健全性、有效性尚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但本行仍需对这些缺陷及其整改给予足够的重视。

1.信用风险预警功能还需加强。目前本行信贷管理系统风险预警模块中虽然有风险预警功能,但需进一步整合完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行已于前不久进行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信用风险预警方面进行了改进。本行将在 2008 年继续整合、完善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信用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

2.交易账户衍生产品的市值评估频率尚未达到逐日评估的要求。本行将加强系统建设,并随着系统升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市值评估能力。3.本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已实现了 T+1 自动生成,但采集财务报表附注基础信息仍采取手工方式,不仅影响完整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也容易导致数据出现差错。本行已立项开发财务报告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提升报表附注数据源的提取、核对功能,以提高财务报告编制的效率和质量。

4.全行的合规性检查工作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规则,易影响合规检查工作的质量。本行将加快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合规性检查操作流程,确定合规检查的执行标准、程序以及样本抽取原则等,以满足合规检查工作的需要。

5.《员工行为守则》尚未更新,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完整性。

《员工行为守则》的制定和修改均在本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前,因此未涉及禁止内幕交易、处理利益冲突和惩罚措施等内容。这种缺失可能影响对员工行为引导和规范的全面性,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因而需要定义银行可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和其他期望的道德标准,以便更符合上市地监管规定。对此,本行正在按照监管要求,抓紧修订《员工行为守则》,征求本行各级工会的意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并将建立适时更新和正式沟通机制。

七、2008 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2008 年,本行将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改进和完善与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按照公司章程,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健全“三会”和高管层工作机制。

统筹推进个人金融业务流程改造第三阶段的工作,建立流程持续优化机制。

启动对公业务流程改造工作,对营销、评级、评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整合。

继续深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本外币资金的总行全额集中配置与管理。

强化内控合规部门在经营管理活动事前与事中的过程控制,理顺内控合规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规范统一的合规性检查工作规则,提高各类检查效率和效果。

建立内部控制问题监督与纠正机制,建立违规行为台账及违规机构、个人违章记录查询系统,制定业务违规操作问责制,建立检查监督结果的集体审议制度,规范对重大违规违纪行为责任人的处理程序。

2.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升对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警能力

继续积极探索风险集中管理模式,建立一体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流程,整合监控不同领域的风险信息。

完善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重大信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统计制度,修订操作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推动非零售业务内部评级法量化成果在风险管理全流程的应用,尽快实现零售业务内部评级法项目的投产。

启动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项目,研发异常交易监控系统,加快解决信用风险预警功能不强的问题。

3.增强科技引领和保障能力,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

继续推进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升级,加快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完成核心系统架构设计,启动核心系统改造优化、客户信息整合和应用集成平台建设等项工作,加强对计算机系统运行的严密控制,根据业务部门需求对已经投产运行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功能进行扩大、整合、改造,最大程度地将内部控制的手段编入系统程序,实现计算机程序系统的刚性控制。

4.开展全方位和分层次审计活动,促进全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继续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和纠正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框架和评估标准的自我更新与完善机制,研发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信息系统,保证今后全行内部控制评估的长期需要。

在风险管理有效性方面,深入开展信贷管理、资金业务和新产品的创新审计,重点分析行业政策影响下不良贷款的形成问题,评估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审查资金业务的交易控制、产品定价和风险敞口管理情况,跟踪部分风险表现复杂、技术含量高、收入回报高的新产品风险控制状况。

在信息系统运营安全方面,继续加强对总行和四大中心的运营安全、软件开发与测试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审计,特别要关注个别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全面评估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治理架构、系统整体性能等。

在公司战略执行效率与效果方面,开展经营效益审计和财务管理审计,重点评价总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评价总、分行经营绩效与财务资源配置的匹配性和有效性,促进全行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关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进效率,开展境外机构审计,重点分析评估总行对境外机构的业务支持和境内外机构建立协作发展有效机制的情况。

5.汲取国际上一些银行违规交易事件教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随着本行金融市场业务不断扩大,规模持续增加和产品的日益复杂,本行的风险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行将认真汲取国际上一些银行违规交易事件的教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强对市场交易业务中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在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风险控制的同时,加强交易流程、授权和限额控制的管理,重视交易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 第6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案防工作,客观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情况和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用本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案防工作评估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我评估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评价构成。自我评估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本办法对其案防工作

整体开展情况进行评估。监管评价是指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本办法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案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第四条案防工作评估实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自我评估与分支机构自我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我评估与监管机构监管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自我评估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自我评估应当按照“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原则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部)负责,一级分行(或相当于一级分行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本级及下级分支机构自我评估工作。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部)应当制定自我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规范评估流程、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必要的监督、检查和保障机制。一级分行(或相当于一级分行的机构)应当依据分支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细化工作方案,做好自我评估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报告工作。

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法人机构)》明确分支机构评估指标体系构成,汇总、复核下级机构自我评估情况,开展自我评估工作。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及时整理、汇总案防自我评估情况,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并在每年2月底前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第三章监管评价

第九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实施监管评价,即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评价,属地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由属地银监局评价。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案防监管评价由属地银监会派出机构组织开展,重点对网点众多、内控薄弱、案件多发、特别是年内发生重大案件或发案数量较多的分支机构开展评价。第十一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成立由机构监管部门牵头,案防部门和法律部门参加的评价小组,负责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评价工作。

第十二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法人机构)》开展监管评价,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级分行自我评估情况进行抽查后,得出该法人机构案防工作监管评价得分和相应等级,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反馈。第十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接到监管评价初评结果10个工作日内向监管部门反馈意见,逾期未反馈的视同接受评价结果。

第十四条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属地银监局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完成《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监管评价报告》,并抄送银行业案件稽查局。第四章评估指标

第十五条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办法》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法人机构)》,各项评估内容所占权重分别为:案防工作组织13%,制度及质量控制15%,案防工作执行45%,监督与检查14%,考核与问责13%。第五章评估结果

第十六条监管评价等级:评价结果按百分制计算,综合评分85分(含)以上为“绿牌”,综合评分70分(含)以上85分以下为“黄牌”,综合评分70分以下为“红牌”。第十七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把案防监管评价结果作为确定机构监管评级和现场检查的重要依据。评为“绿牌”的,可以在监管评级原有级次基础上酌情调高一个评级细项;评为“黄牌”的,应当给予警示;评为“红牌”的,可以在监管评级原有级次基础上下调一个评级细项,并约谈法人机构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加强案防工作。

第十八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监管评价结果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银行201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第7篇

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

今年以来,我支行在市中心支行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上级行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外塑形象立威信,内建规范创佳绩”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县支行职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促进了支行三个文明建设和全县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加强窗口指导上有了新探索

(一)加强窗口指导,推动信贷投放。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信息交流与预期引导的功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引导金融机构全面准确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合理信贷需求,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跟踪分析稳健货币政策在本辖区的实施效应,加强对信贷总量调节、信贷投放结构以及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行为方面的指导、协调。围绕总行提出的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的目标,强化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资源节约、民生改善的意识,推动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落实与地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调控,在不突破宏观审慎要求的前提下,保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督促金融机构建立科学的信贷经营评价体系和奖励倾斜、适度免责的科学营销机制,积极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和金融工作旬报制度,及时掌握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计划、进度及投向变化,研究、解决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货币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前瞻性和预见性。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4.0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亿元,增长6.63%。

(二)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经济转型。组织实施“金融聚焦转型升级系列工程”,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为辖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信贷环境。加强对央行专项票据兑付的后续监测工作,严格执行资料定期报送制度、监测信息报告制度、重要会议列席制度和约见谈话制度,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标。

(二)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建立健全与发展改革、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框架,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平台功能,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组织召开金融生态县暨市级信用镇创建工作推进会,完善金融生态建设的舆论宣传体系、信用建设体系、产业培育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努力将**打造成为“民以诚信、地重履约”之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展征信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高校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信息主体的信用意识和维权意识。围绕“建设结构完整、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总目标,制订出台《**县银行业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评价办法》和《**县新设银行业机构金融管理与服务办理办法》,定期、不定期通报反馈评价情况和执法检查结果。开展“维护金融消费权益,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大型广场宣传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乡村行”活动,编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手册,组织金融机构参加盐城市“中行杯”金融消费维权有奖征文活动。根据金融消费者投诉,对**农村商业银行违规收费问题予以严肃处理,并对其高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按照“内紧外松、逐步整治、维稳为先、平稳过渡”的综合处置原则,坚持以“阳光面”挤占“阴暗面”,努力推动全县民间融资的“软着陆”。目前社会公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普遍提高,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不断增强,民间融资的规模逐步收缩,全县“处非”形势和民间融资秩序企稳向好。

(三)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促进金融稳健运行。以防范金融风险为重点,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趋势和宏观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加强对货币信贷运行中各种苗头性问题的监测分析。完善辖区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动监测分析体系,及时掌握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状况,密切关注金融机构头寸变化、流动性缺口和市场融资情况。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测。加强对集团企业、大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风险监测,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范和化解“后危机”时期金融风险的能力。开展欧盟“双反”对光伏行业影响和国务院“金融八条”对刚需房影响快速调查,并结合县域实际提出防范风险、稳健经营、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受到市中心支行领导的肯定。加强外汇监测管理,加大对国际收支申报的现场和非现场核查力度,按期完成对133家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工作。对江苏韩世通信电子有限公司、**盘龙盘湾外资机电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和**宝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擅自改变资本金结汇用途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实施经济处罚32万元人民币。

三、立足提质提效,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有了新建树

(一)着力提升国库会计服务水平。深化国库信息化建设,全力组织tcbs切换上线工作。认真做好人员培训、系统测试、上线前的参数设置和账务移植处理等工作,确保系统顺利切换。积极开展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助资金工作,进一步拓展国库直接支付业务项目种类和覆盖面。加强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国库业务现场检查。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点实地调查走访,进一步完善服务点便民功能。至6月末,已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453个,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45个、农业银行206个、中国银行2个,在全县151个行政村和94个居委会实现了全覆盖。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调整工作,督促收单机构严格遵守人民银行管理规定,规范收单业务操作,严禁恶性竞争行为。全面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组织人员赴昆山、溧阳等地学习、取经。借鉴昆山模式,制订**县公务卡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县县直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追责办法,进一步推进细化预算编制、跟踪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监督等综合性改革。

(二)着力提升外汇金融服务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总分局外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利用核查、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三个平台”,突出外汇查处和考核评估“两大手段”,全面提高外汇监管和服务效能。按照“五个转变”的要求,深入推进主体监管。以银行主体监管为抓手,全面掌握所有涉汇主体的管理信息,实现由对银行主体监管,辐射到所有企业、个人等涉汇主体的监管。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和推动企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借助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加强现场与非现场核查,防范异常跨境外汇资金流入。做好直接投资简政放权政策的宣传、贯彻及政策实施效应的反馈工作,提升资本项目便利化水平。努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外汇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方便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外汇业务。引导和推动外汇指定银行开展外汇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信贷授信和融资,最大限度地满足涉外企业外汇资金需求。加大外汇产品推介力度,引导外汇指定银行积极向企业推介贸易融资和理财产品,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指导外汇指定银行提供最优结售汇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建立良好的银企协作关系。

(三)着力提升货币金银服务水平。加强人民币收付“两条线”管理。在辖区每个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配备了清分机和a类点钞机,自动柜员机配款实现了冠字号码工作全记录,兑现了让百姓用上“放心钱”的承诺。组织现金收付业务拉网式检查。针对个别网点atm机和柜面支付的现金未经全额整点及未记录冠字号码的问题,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责成限期整改。加强货币流通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反馈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需求和整洁度等信息,为加强市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全辖金融机构设立9个小面额现金备付和主办网点,保证小面额现金调剂兑换,着力营造“存钱放心、取钱安心、兑换顺心”的良好人民币流通环境。协助市中心支行做好小面额现金配送工作。共投放小面额现金174万元,其中壹元硬币120万元、伍角硬币42万元、壹角硬币12万元,惠及全县26家企事业单位和39家商户。按照分行提出的年内反假货币宣传服务示范站增加到70%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组织示范站升级工作,全力打造“四位一体”反假货币网络。开展现金业务权益保护主题宣传、服务大众民生大型户外宣传和反假货币走村入户贴心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9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0多人次,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5900元。

四、秉承人本理念,在推进全行建设上有了新突破

上一篇:写霜花的作文范文下一篇:三年级语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