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2024-07-06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精选14篇)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第1篇

育儿心得: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光阴如梭,一转眼女儿已经快5周岁了,在这5年里我一天也没离开过她,怎样样养育孩子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一点点的摸索,一点点积累经验,学习和实践同时进行,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概括了几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体会

一、饮食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就从小孩的“吃”说起,孩子的吃饭就应定时定量,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零食,小朋友一般都很喜欢吃膨化食品,巧克力,糖以及各种碳酸饮料,一旦吃了这些食品,小孩对饭菜就会吃得很少或者就是不喜欢吃,影响了食欲,所以在饭前对这些零食不能给孩子吃,孩子平时也要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给小孩的食物要多样化,要善于变化菜品的做法,让孩子持续新鲜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从女儿吃饭习惯中总结而来,吃饭要固定在餐桌旁吃,不能让她边吃边玩,要让她明白吃饭不是完成妈妈的任务,而是自己给身体的能量补充,“身体里没能量就没有力气玩了”,此刻女儿经常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好好吃饭。事实证明,不挑食能够好好吃饭的小朋友身体抵抗力就比较强一些,不容易生病。但我女儿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所以还需继续努力。

二、表扬与批评的结合

表扬是对孩子所做事情的肯定和鼓励,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决不

能给她一种被敷衍的感觉,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孩子也得到了满足。但也不能光是表扬,这样孩子就会比较脆弱,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必须要给予批评,批评不代表是打骂,而是就事论事,语气要平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才会去改正。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从孩子渐渐懂事起,我就跟孩子爸爸统一意见,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即使觉得对方的做法可能不对也要避开孩子沟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否则孩子会利用家长意见的不一致而“投机取巧”,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让孩子心灵健康成长。另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有了自己的主见,不能让她盲目服从,要善于跟孩子沟通,在沟通中会发现孩子的成长。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我们父母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要让她有自己的独立想法,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她自己学会刷牙、洗脸,穿衣服等,不要什么事情都是我们父母包办,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四、参与必要的亲子阅读教育

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者一齐陪孩子看部动画片,在生活中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但这种亲子教育会增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有时女儿会让我讲个故事给她听,听完了她再讲个故事给我听,陪在边上的亲子阅读教育,随时能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适时的教育孩子,能让孩子立刻明白故事的寓意,同时也增加了她的词汇量,逐渐

能让她爱上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一些心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细节,做好孩子的榜样,也要不断的学习,向老师和其他家长多进行孩子教育问题的沟通,不断积累教育孩子的经验,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第2篇

七里汤中学曲文梅

托尔斯泰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的、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学生作文修改大多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隔岸观火,结果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自改。

一、训练学生自改能力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示例范改。即教师批教师改。教师先浏览学生作文,发现并归纳出几个与这次训练目标和作文基本要求不相符的共性问题,然后选择一两篇较典型的文章为“病例”,边总结边修改。修改时,讲清每一个问题“怎样改”、“为什么改”,修改后将“病文”与“范文”进行对照,让学生领悟修改程序及方法,即“三读三改”。一读改内容,看看文章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安排是否妥当,哪些内容需要增删。二读改词句,放声逐字逐句地读,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指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三读促提高,如朗读课文般复读,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读时可以自己读自己听,自己读别人听,请别人读自己听。第二步,点拨修改。即教师批学生改。首先,教师在通读学生作文时,紧扣训练重点,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画出来,并以商量、提醒、指点、希望的口吻把出现的问题归纳成几点,作为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参照修改意见,逐条逐项地检查自己的作文,有针对性地删,添,调,换,断。第三步,互批互改。即同学批同学改。小学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他们往往能正确地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确切地分析自己的举止。因此,学生互批互改时,把基础好、基础差的学生搭配编组,鼓励基础差的学生敢于挑出别人作文中的毛病,还要鼓励学生对看法不统一的问题进行争论。

第四步,独立修改。即自己批自己改“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作文的最终目的,是在走上社会以后,能够随时根据社会需要独立写作。独立写作和独立修改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缺乏这种独立性,而仍然保留初学时的那种依赖性,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学生独立修改前,重温训练目标、修改程序及方法;修改时,按照作文训练目标检查不足,进行针对性修改;修改后,教师分享学生的修改,进行总结。

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要注意“四性”

1.针对性。作和改的要求统一。自改作文能力最终目标是要求把自己作文中的所有毛病修改好,但在培养过程中,应分项进行,不要把所有要求都在一次中进行,可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提出不同侧重的修改目标。当然,在重点之外,应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既有重点,兼顾全篇,但在批阅评分时,只依据该次训练的修改要求,其他的问题允许存在,可以指出,但不作为自改评分标准。

2.层次性。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注意三个过渡:从教师的示范改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修改,从教师指导下的修改过渡到互批互改,从修改别人的文章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如指导低年级学生修改自己写的话时,重点宜放在“语言通顺”、“前后连贯”方面;指导中年级修改,重点宜放在“条理清楚”方面;指导高年级修改,宜以“中心明确”为重点。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运用风趣的语言讲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当语病医生”,做“攻堡垒”游戏,看物改稿。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实物(动物,植物,景物)的作文很多,可是有的学生观察不到这种实物(如桃,草莓,蜡烛等),因而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场所,让学生用手摸,用鼻闻,用眼看,用嘴尝,然后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倍增,认识会加深,改文也会得心应手。

4.赏识性。教师在浏览学生作文自改情况后,对于那些在自改中改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或经老师宣读,或让学生传阅,或请本人上台讲述修改感受,或编辑出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另外,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前一时期修改的作文,学生一定会发现当初的修改存在有没发现的问题,会想出新的修改意见,于是学生在不断发现与反省中提高了作文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习惯。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第3篇

一、转变观念, 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自主式”学法的特征是“我要学”。而当前被动的接受式教育占据主流, 在学习行为上只重视知识的接受, 不重视自身的领悟,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此, 作为语文老师, 一是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 要使学生明白, 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最重要, 学会自己学才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包揽一切的陈腐做法, 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 可适当鼓励, 以保护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力和积极性。

二、坚定信心,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自己“走路”

由于语文学科的非线性特征和基础工具性的特点, 学生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能否学会自主式的学习方法, 这是每个教师都会担心的现实问题。首先教师要有信心, 要相信学生是可以通过“教”, 学会自己“学”。相信学生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掌握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其次, 教师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断排除学生自己不会学的心理障碍, 克服学生只会被动学习的依赖心理, 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分析课文, 不必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好的套路, 要不怕学生犯错。在自学起初常犯小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永远离不开教师, 永远不会自学。

三、统筹安排, 营造有利于形成自主式学法的环境

自主式学法的培养,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和任课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盘考虑, 统筹安排。一要制定好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式学法的学习计划, 学校要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 让各年级都要安排自主式学法培养计划。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也要在自主式学法的培养上有所体现。二是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式学法的具体步骤,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表达, 真正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 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 有所发现, 体味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三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式学习计划。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 学生能够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之日, 便是自主式学习习惯形成之时。

四、及时巩固, 把自发的学习方式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爱自己 第4篇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会去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吗?教学生学会爱自己,这比任何一课都更重要。因为爱自己是一生幸福的基石,是第一重要的事。在人的种种需求中,“自我之爱”是一项最根本的需要,是人生路上一块坚实而厚重的“基石”。

学生学会了爱自己,就会喜欢虽然不完美但依然优秀的自己,看得起自己;懂得自尊自爱,既接受自己的长处,也接受自己的短处。这样的人,也容易接受和重视他人。因为他知道世界是不够完美的,人间不总是温暖的,人生的路不总是平坦的。他不会刻意地张扬和炫耀自己的长处,也不会刻意遮掩和庇护自己的短处。面对自己的优点不沾沾自喜,停足不前,而会再接再厉,勇攀新高;面对自己的缺点能有清醒认识,不自暴自弃,而会努力改正。

自爱的人充满自信,能承担责任,不惧怕困难,积极乐观面对一次次挑战,无论成败都不会放弃对自己的信心和努力。爱自己的人了解自己,心中踏实,决不自欺,懂得珍重自己、爱惜自己和保护自己。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因此能量力行事,并相信只要心中有梦,只要不放弃努力,总有一天会好梦成真。

学生学会了爱自己,就会像给自己编织了一件万能的衣裳,穿上它,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暴雨、酷暑严寒,它都能抵挡得了。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有一个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自己,会一如既往地爱着自己,这个人就是自己。在有人关怀的时候他会欣喜,没人牵挂的时候也不会失落。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暗雨夜的时候,在独立支撑着人生苦难没有一人能分担的时候……会自己送自己一支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去笑对风雨,笑对人生。

学生在爱自己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他会慢慢地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如何善待自己;而且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别人需要的是什么,怎样做才不会伤害别人,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尊重,了解了付出。他们明白既然爱自己,就不要伤害同学、朋友、家人,因为他们在自己孤独的时候给了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了温暖;既然爱自己,就不要伤害周围的花草,因为它们装点了世界,带来了美丽;既然爱自己,就不要伤害世间一切生灵,因为上苍赋予了他们生存的权利,尊重上苍,就无权剥夺他们的生命。

其实,“爱自己才是万爱之源”。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爱自己,才能实现本我到自我的超越;实现了自我,才可能达到超我;达到超我,才可能真正懂得爱别人、爱这个世界。所以,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自己吧,爱是会蔓延的,只有自爱的学生,才会把这种爱迁移到他人身上,从而使人性闪光,使世界美好。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

夏庄街道云头崮小学

山东青岛266107)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第5篇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初级中学高恩波 2012年8月2日 15:33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让学生学会在物理中思考 第6篇

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在物理中思考进行了阐述.抓住时机,激发兴趣,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 者:王文英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2 关键词:学生   物理   思考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第7篇

1982年,在结束南非大裂谷地带的探险后,记者曾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我始终有两大遗憾:一是为世人遗憾,地球上有那么多瑰丽的景色,世人竟不得一睹二是为景色遗憾,它们那么壮观美丽,而不为世人所知。1991年,威廉姆斯到新西兰的斯奈尔斯岛,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斯奈尔斯是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小岛,面积67平方公里,由于远离新西兰本土,终年人迹罕至。威廉姆斯踏上这座小岛时,发现这里竟生长着成片的公爵兰。

这种公爵兰,花姿奇秀,香味馥郁,在挪威乃至整个欧洲都被列为群芳之冠。看到这些兰花,他想这些名贵珍稀的花卉如果在欧洲早就被呵护着去装点总统套房了,可是在这儿它们却寂寞地生长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无人知晓。

正当惋惜之情再一次从心底升起时,不经意间,他发现在一个小山崖上有一窝野蜂,它们正忙碌,把兰花上的花粉和蜜带回蜂巢。他看着这眼前的一切,十几年的迷惑好像一下子被解开了。他在当天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一片公爵兰,有这么一窝野蜂不就够了吗?有什么可遗憾?世界上的奇绝的景色。有一两个探险家走近过,目睹过,不也就行了吗?威廉姆斯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他对大自然有许多超乎寻常的感悟。

让学生学会思考 第8篇

1. 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祥和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76-19时的相关过程:

生:我是这样算的, 76-10=66, 66-9=57。所以76-19=57。

师:讲得真好, 有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能解释一下吗?

生: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 先76减10等于66, 66再减19等于57。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吗? (许多同学举手示意表示相同) 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生:我的方法与他差不多, 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 不过我是先减9, 再减去10, 答案也是57。

师:你真行, 发现自己的方法与他的是一类的。还有与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算的, 76-20=56, 56+1=57。

师:你真会动脑筋!谁听懂了, 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呢?

生:他把减数19看作20, 先用76减20, 因为多减1所以要再加1。

师:没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再提提自己的疑问呢?

生:明明是减法, 为么要加1?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生: (略)

师:说得真有道理!还有小朋友能说说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

……

本节课教师努力营造思考的氛围, 不断引导学生对同伴交流的方法提出疑问、进行补充或评价, 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达到相互理解, 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和碰撞, 自我认识、自我探究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 指点方法, 引导学生合理思考

如果说思考的主动性是思考的前提, 那么思考的方法则是思考的关键。学生有了思考的愿望,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仍远远不够。所以, 我们还必须为学生指点方法, 让他们合理思考。下面是徐斌老师在教学《小数乘法》例2中0.72×5时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把0.72×5变成72×5的设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 左边的竖式是新知识, 而右边的竖式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然后请学生就这一现象讨论:我们在思考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在学生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把新知识进行改造转化成旧知识,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新知识的思考方法。在竖式下面这样板书:

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因此, 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知识的教学、结论的教学, 而要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

3. 引导反思, 鼓励学生全面思考

数学学习的目的, 与其说它是“掌握知识和技能”, 不如说它是“数学式的思考”。因而每节课都应尽量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中, 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此解决完问题, 应经常要求学生反思:用了什么方法?经过了哪些步骤?获得了哪些经验?学会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体会?这样, 既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系统化, 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经生成的东西作进一步的生成, 反思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 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等。

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针灸” 第9篇

关键字: 举一反三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7(C)-0000-00

医生针灸,表面看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把针注入肌肉内,就会起到病除的效果。其实并非如此,针灸大有学问。穴位与病症有着明显的关系。如果不注意身体的穴位的位置,胡乱扎针是起不到一定好的效果的。因此,针灸要讲究学问,说白了就是方法问题。

大数学家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烹调作业中,一些烹调大师们使用的,也只是我们日常做菜同样的原料,而通过各自不同的煎、炸、熘、燉、蒸、煮、烤、焖、扒、烩、涮、熏等种种烹调方法,可获得与家常菜肴不大相同的色香味俱全的烹调艺术品。由此可以看出方法的重要性。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法得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解决方法问题,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得困难重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要过河就得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只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来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教就是为了不教,其中的妙处就是方法。比如说,有些很枯燥的东西,如果把学生教活了,那么枯燥的东西也就会变成学生自己的有兴趣的东西,才能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有这么一个数字“94607”,表面看来,这个数字之间没有丝毫的联系。单独去记,今天记住,明天就很可能会忘。如果你给学生讲上这么一个故事,就会使这个枯燥的数字变成感兴趣的东西。故事是这样的:有个调皮的小孩,到他邻居家去玩,看到他邻居家的石榴树上挂了很多石榴。这时他顿生偷石榴的念头,凑他邻居不注意,他跑到石榴树下,摘了几个石榴。正当他拿起要逃跑时,恰巧被他邻居发现。他邻居问他,你揪石榴干什么?那小孩不假思索,很爽快地答道:“揪石榴零吃{94607}.”本来很枯燥的一个数字,这样一讲,让学生去记,那么就会使学生终生不忘。这也是教学中一种方法——谐音法。

教师在知识传授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的教学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规性的方法之外,还要创造一些与知识相关的趣味方法,以达到学生能记忆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开拓思路,发奋联想,尽可能寻到与知识相似的相关事物。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教学,如果采用漫画的形式,比如用“钓鱼者的困惑”这幅漫画,漫画反映是,钓鱼者钓上来的鱼都是没有肉的鱼骨架,他旁边的河水发黑,周围是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这样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才易于接受。用这种方法来加强记忆,就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达到记忆的效果。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趣味性的东西记的比较准,甚至有的会终生不忘,教条性的东西十遍八遍也不可能记住。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趣味记忆法是最重要的。

巧记活解、图文互换。这是由地理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我们平时称它为“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所以学生学习地理应巧妙记忆、灵活理解。地理该记忆的基础知识必须记,但应引导学生寻找记忆的方法,要巧记。例如:在记忆地图轮廓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如把黑龙江想像成天鹅、陕西为一尊跪俑、意大利为一支高跟靴子等。地理只记住还不行,还要“活解”,一是灵活理解,二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学以致用,如学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后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工农业。总之,地理有“死”有“活”,要让学生能够做到“死去活来”

地理学习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地图的运用。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如教学生读图的步骤:第一步读图名,第二步读图例,第三步读图的具体内容,分析图。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点拨,启动学生去思维,对某种知识是否能找到最佳的记忆方案,同时也要求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互为补充,以达到在学习过程中不走弯路,甚至少走弯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教师也要善于在学生中总结,开展思维交流。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关于思维交流有一段名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我们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思想。”这很能说明思维交流的重要作用。

教学也和农民种地一样,如果只一味地说,种地不讲究方法不行,不讲究方法就会影响土地的收成。如果只是笼统的、概括的讲方法,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在这里你若把方法具体的来讲,比如:如何施化肥、喷药、地如何整、庄稼怎么进行管理等,那么就会起到一种积极的效应。他们就能够接受,就能够在以后的应用中推广延伸。教学不也如此吗?要教会学生如何来进行指点迷津。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管如何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针灸”。

参考文献

让自己学会放手作文 第10篇

。考试结果出来后,她不知该喜还是忧,她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电影学院,却也与那个他就此分别。

原本他也能考上这所电影学院,但他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孩报考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女孩为此不知流过多少眼泪,虽然女孩知道,男孩并不曾喜欢过自己,他心里一直都是那个她,但女孩还是不愿放弃。虽然女孩也想要放手过,但她做不到。

女孩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输给了她,无论是学习还是相貌,是人品还是礼仪,是……

女孩心里好烦闷。暑假,她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在家中准备着,而是去了一座宁静的小城。

来到这个小城后,她时而在街上闲逛,路人冲她微笑,和她打招呼;时而在阴雨天坐在宁静的咖啡馆里喝着带丝丝苦涩的咖啡,但心情却丝毫不会阴雨天给影响,

 

 

要学会放手,放手后,你才能和他成为最好的朋友。

要学会放手,放手后,你才能拥有自己的天地。

要学会放手,放手后,你才能更好的拥抱明天。

但是,放手不代表忘记、抛弃,只是你将把对他(她

[1] [2] 下一页

学会让自己快乐周记 第11篇

快乐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状态。快乐发自你内心,你可以随时创造一种“我很快乐”的心境,大多数人要多快乐,就会有多快乐。如何才能使我们获得快乐呢?

微笑: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落的状态,例如你肩膀下垂、走起路来双腿仿佛有千斤重似的,那么你就真会觉得情绪很差。你要是一脸哭相,没有人愿意理睬你。那么要怎样改变呢?很简单,你只要深吸口气,抬起头来挺起胸,脸上露出微笑,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势就行了。微笑和打哈欠同样会传染的,如果你真诚地对一个人展颜而笑,他实在无法对你生气。

放松:快乐的人总是这样对自己说:我觉得快乐,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我会越来越快乐。你反复地对自己说一些话,如“我很放松”、“我很平静”等等,时间久了这些话就会进入你潜意识中。

忆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幻想愉快的心理图像。首先,放松你的下巴,抬起你的脸颊,张开你的嘴唇,向上翘起你的嘴角,对自己说“忆些趣事”。把快乐图像化,像一部电视片一样对自己播放,这就是愉快的心理图像法。

大声讲话:受压抑的人说话声音明显地细小,表现得自信心不足,一点也不快乐。所以你要尽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你只要有意识地使声音比平时稍大就行。

抬头挺胸: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遭受打击、被别人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拉拉很懒散,显得很邋遢,完全有自信。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他们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短跑。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会感到快乐滋长。

利用自己的优点:假如有人告诉你:“你在电话里很会说话”。你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然而要知道,有许多人都觉得这么做非常困难,因此这的确是你值得骄傲的优点。快乐的来源是发现并利用你的真正的优点,这使你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美好,你也就愈快乐。

分享: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快乐,而地狱里的人却不呢?”于是上帝带他来到地狱,他看到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因为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口中。接着,他们又来到天堂,这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快乐永驻。

感恩:你若能学会心怀感激,就会减少很多愤怒,你只有心怀感激,才会真正快乐起来;若一个人就只有怨怼,你的心情自然好不起来。一句话说得好:思之而存感谢。感恩的心将为你开创快乐的奇迹。

如何让宝宝学会自己睡 第12篇

对很多年轻父母来说,让宝宝单独睡,就如同又一次“断奶”一样,其过程艰难而又令人揪心,然而,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又非常重要。那么,孩子到底多大和父母分床合适?

身为一家日本服装、家居用品跨国公司驻北京的首席代表,罗薇整天脑子里塞满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外加emba的课程和其它的充电计划,直到冲破36岁大关,才下决心要宝宝。享受着迟到的母爱,她把office以外的分分秒秒都给了儿子。每每说起儿子黏着自己,罗薇脸上就挂满了幸福。忍受不了儿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声,在200平米的套房里,她平和地接受了儿子睡在自己身边的事实――拍着、哄着才能入睡,有时,儿子还要搂着妈妈。转眼间,儿子5岁了,罗薇想锻炼孩子自己睡,小家伙哪肯就范?非要妈妈陪在身边,而且一睁眼,没见着妈妈就大哭不止。看着儿子缠缠绵绵的样子,罗薇内心曾经荡漾的温馨与甜蜜多多少少抹上了一缕阴影:这样下去会不会妨碍儿子成为小小男子汉?

宝宝为何成了小小“第三者”?

对很多宝宝来说,让他们自己单独睡,如同又一次“断奶”,这意味着与大人分离,心里顿时失去了依靠。

没有安全感:3岁前的宝宝希望随时能看到父母,听到父母和自己说话或与自己嬉戏。爸爸妈妈不离左右,宝宝心里就会踏实,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安全就等于在父母身边,睡觉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些吃母乳的宝宝甚至熟睡中会下意识地摸摸妈妈的乳头,一旦找不到就突然惊醒。当依偎在父母身边甜甜入睡已成为一种较固定的知觉模式、成为被保护的代名词,宝宝有可能把独自享用大床旁边的小床看作是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心神不宁、做噩梦、夜间哭闹、纠缠父母。

害怕孤独、黑暗:突然睡到小床上,身旁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安抚,宝宝会很不适应。而且,宝宝有时会无来由地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尤其是熄灯之后还没睡着、或让宝宝单独睡到另一间静静的、暗暗的卧房的时候,他可能会想起看过的电视里的恐怖画面、书里的可怕故事、还有听到别人说的类似“大灰狼来了”的话,甚至是自己幻想出来的魔鬼般的角色。再加上身处黑黑的房间,将黑暗中朦朦胧胧看到的东西假想成自己担心遇到的事物,更加深了对黑暗的恐惧,不敢自己睡。空间狭小:习惯了大床的宽敞,突然置身于筑起高高栏杆的小床,空间范围小了,不能充分自由在床上翻滚了,这也是喜欢随心所欲的宝宝不愿意单独睡的一个原因。

不分床,宝宝会得什么“心”病?

宝宝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逃脱不掉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因为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嘴里的气味,容易被孩子吸进去,很不卫生。如果孩子夹在两个大人中间,则对孩子的呼吸、睡眠造成双重危害。当然,更大的弊端还在于容易让宝宝得“心”病。

内心不独立:宝宝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2-3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对人对事有自己童真的想法。如果天天和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床上,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的心理依赖就会像小虫子一样慢慢滋生、长大,日久天长变得离了父母这根“拐棍”不会走路、自己的小腰板挺不起来。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的行为方式,“内容”是孩子的内心。幼儿适时和父母分床,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十分必要。这种独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直接挂钩。

恋父或恋母:3岁左右的宝宝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或双方。理想的结果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此时孩子又不和父母分床,有可能助长其恋母或恋父情结,尤其是那些长期和妈妈或爸爸搂着睡的男孩或女孩;即便孩子都依恋或都不依恋也不好,它让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严重的可能形成“性身份障碍”, 造成“男不男,女不女”。

性幻想:稍大一点的幼儿与父母同床“亲密无间”,肯定没有好处。有时候孩子好像是睡着了,但仍然有可能听到点什么,看到点什么,或感受点什么,它比成人预料的要多得多。尽管我们可以百分之百地承认孩子不明白父母在做什么,但这仍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模糊的记忆,生根发芽,造成不可言说的心理负担,形成某些父母不易察觉的心理感觉。这种感受如果没有找到恰当的疏通渠道,有可能把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带入青少年阶段,甚至成人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容易滋生孩子有害的性幻想。

在西方发达国家,让宝宝一生下来就自己睡一个房间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嚎淘大哭,引来了父母,得到的.也只是些宽慰,绝不可能“插足”到父母的房间。孩子长到5~6岁,他们非常感兴趣做一种游戏式的睡觉,那就是sleeping over ――几个小朋友自愿商定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去睡觉。他们分别带好自己的睡袋、洗漱用品,集中到一位小朋友家,晚上可以让孩子感到其乐无穷。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生儿育女这件人生大事上,绝不忽视与国际接轨:抓住关键期,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那么,孩子到底多大和父母分床合适?一些教育及心理专家的共识是,根据宝宝性格特点和家里的居住状况,决定让宝宝自己睡的时间,当然越早越好。

自己睡,从多大开?

1.最佳的婴儿期:条件具备,最好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好色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日后宝宝就不会经历被“改造”之苦。但多年的积习、初为父母的担忧,总令一些新手爸爸妈妈视近在隔壁的宝宝如远离千山万水;绝大多数宝宝即便只有几个月大,也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要条件”,哭就是最好的“讨价还价”的手段。这足以让心太软的爸妈心惊肉跳,有相当一部分宝宝的“单独睡”因此半途而废。所以,新手爸妈最先要战胜的是自己。

2.个性萌发的低幼期:2~3岁宝宝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一天天壮大,事事不喜欢别人插手。也正是由此开始,孩子能够初步地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最好能让宝宝自己“独霸”一张床,借此培养可谓趁热打铁。

3.独立意识“发达”期:小家伙长到4~5岁,其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小王子、小公主头脑中的自主概念就像充了气的气球膨胀开来,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会大大增加。然而,父母如果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事事不放手,他们很自然地把“依赖”看成必然。一旦不好的习惯养成,改起来可就麻烦了,孩子的内心还要经过一段痛苦的砺练。前车之鉴是最好的提醒:假如这个时候孩子还试图“黏”在大床上不走,爸爸妈妈要软硬兼施,激励法加激将法,让孩子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走向小床和自己的房间。

助宝宝独自做个好梦

让宝宝服服帖帖地独居小床,相应的准备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安全感是宝宝自己睡的前提,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爸妈身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清楚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这种安全感,可以给宝宝自己睡的勇气和信心。

■布置一个宝贝喜欢的“窝”:如果宝宝有单独的房间,最好把它装点成色彩斑斓、别致的“儿童乐园”,墙上贴一些靓宝宝的照片和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小床及其周围更透着你的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一条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带有悦耳声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童趣和温馨迷漫,孩子的安全感会油然而生。

■看得见的榜样:带宝宝到朋友家串门,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随后征得宝宝的同意,参观小主人的床,夸小床柔软、漂亮。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并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父母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还可尊重宝宝的愿望,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睡前故事加晚安:和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爸爸妈妈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和宝宝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这样的仪式,将让宝宝有更多的安全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宝宝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 让宝宝从小学会自我保护

★ 冬来到,让宝宝学会耐寒

★ 怎样让宝宝学会主动收拾玩具

★ 三岁宝宝如何学会自我介绍

★ 离职时,学会优雅告别

★ 告别依赖学会独立作文

★ 如何让宝宝成功断奶?

★ 让学生学会总结

★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第13篇

片段一:师生对话, 让学生规范说话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故事呢?

生1:白雪公主。

师:能不能说得更完整呢?谁来替他说?

生2:我知道白雪公主。

生3:我知道白雪公主这篇故事。

师:这样的语句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说, 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 谁能说得更清楚, 说出感情?

生4:我非常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

评析:在诸多语文课堂上不乏师生对话, 然而, 我们惯常听到的师生对话往往是对答式、碎片式和词组式的, 一些课堂提问的目的只在于让学生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通过学生之口, 寻求教师想要的答案。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 师生的问答不仅仅是问题信息提取的过程, 更是一种语文实践性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同样是在进行语言训练, 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契机, 这本身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因而, 语文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课程意识, 要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更加丰富的教学意义。教师要训练学生说规范的话、准确的话, 要让碎片式的交流变成生动的语言互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宋老师课堂上这一段不经意的师生对话就是对学生语言的规范, 看似平淡, 却饱含深意。

片段二:复述课文, 让学生内化文本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谁能说一说?

生:乌鸦看到一个瓶子里有水, 便叼来石子, 一块一块放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升起来, 乌鸦喝到了水。

师:这只乌鸦为什么要喝水?

生:乌鸦口渴极了。 (师板书起因)

师:乌鸦怎样喝的水?乌鸦喝到水了吗?

(生探究经过和结果)

师 (追问) :如果找到大石子, 可不可以?如果水太少, 可不可以?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评析:《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 也是学生极为熟悉的故事,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能讲出故事的大概, 但如何将故事讲得精彩、讲得生动、讲得具体, 却需要费一番工夫。教师在教学课文过程中, 往往关注如何将课文变得简练, 常常通过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段落大意,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然而, 精简却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让原本丰富多彩的内容变得干瘪无趣, 也让生动的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久而久之, 学生习惯于说短话, 以至于连基本的复述课文也十分困难。宋老师让学生复述课文, 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将话说清楚, 将句子说生动, 让别人听得懂、听得清、听得有味道, 继而将课文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让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丰富语感, 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这恰恰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强化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运用等环节做足了工夫。

片段三:巧设情境, 让学生创造语言

师:出示漫画“四只乌鸦和一只瓶子”。老祖宗的方法不灵了, 现在没有小石子, 却变成了四只乌鸦, 乌鸦能喝到水吗?

(生观察漫画)

师:我们分四组, 第一组当老大, 第二组当老二, 第三组当老三, 第四组当老四, 讨论讨论, 说说你的办法。

(生讨论四只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师:四只乌鸦喝饱了水, 回到了家, 见到了妈妈, 它们会向妈妈如何叙述自己是怎么喝到水的?

评析:当下, 作文为何成为学生极为头疼的任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作文素材、没有写作的冲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素材, 学生只能生搬硬套;没有情感, 学生也只能矫揉造作。虚假作文、空洞无物成为大多数学生作文的通病。在中小学阶段, 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如何将话写清楚, 提高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可写的内容, 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让没有任何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的中小学生自主发现写作素材。宋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情境, 让学生改编老故事, 调动了学生思维, 丰富了课堂情趣, 同时, 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从不同角度说、转换角色说, 说的过程为学生积累了大量原始性材料, 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而这也为写好作文埋下了伏笔。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第14篇

一、示范“改”法

教师的批改对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当前作文教学,教师的批改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这是因为,老师改得辛辛苦苦,学生却不去认真揣摩体会,甚至连再看一眼老师的批改也谈不到,结果老师的批改起不到示范的作用,都做无用功了。为此,我对学生的作文有选择地精心批改后,把原文和修改的地方照抄在小黑板上,再引导学生仔细钻研、互相对照,让他们从中认识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能深深体会到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得一丝不苟,字斟句酌,方能使文章传神。例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压岁钱》一文中写道:我给妈妈说:“我拿二百元给小弟弟买奶粉吧!”妈妈接到钱时,问我:“你不后悔吗?”我就帮他修改成:“我拿二百元给小弟弟买奶粉吧!”我毫不犹豫地说。妈妈用赞赏的目光看着我,笑了。我飞快地跑进我的卧室里,从储钱罐里拿出两百元钱递给妈妈,妈妈接过钱时,故意问我:“你不后悔?”通过修改前后的对照,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文时,在细节描写上要注意写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要改在何处,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老师的批改对指导学生修改所起的示范作用。

二、寻找“改”点

作文评讲最忌面面俱到,在作文评讲课上,可根据本次作文要求,结合班级情况,针对突出的两个问题,选择班上学生好、中、差三篇作文,让学生通过一看、二读、三比较来体会这三篇作文的优劣,并初步理解了好的作文应该内容具体,有丰富的想象,有细节描写,还要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才会生动。然后,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就能初步学会认识到自己作文所欠缺的部分,以后就懂得在何处修改。例如:《我的邮票》一文中,我出示了三个开头。

第一个开头:在妈妈买给我的邮票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张画有两只蓝色小鸟的邮票。

第二个开头:虽然我只有五张邮票,但是我却很喜欢它们,尤其一张面值两元的邮票是我最喜欢的。

第三个开头:你知道吗?我最喜欢什么?是棒棒糖?还是各种玩具?告诉你,都不是!哈哈,猜不出吧?那我偷偷告诉你,是我的宝贝邮票。

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来品味它们的不同,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开头,并说出理由。通过分析比较,大家都觉得第三个开头设疑,一下子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特别吸引人,这样重点训练了学生掌握文章开头的要领。

三、训练“改”能

学生初学修改作文的时候,较难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我就采取“扶一扶,送上路”的办法。(1)先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批改符号代表什么。如表示调换位置的符号,表示好词好句的符号,表示删掉的符号等等。(2)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特殊记号,发回作文让学生运用修改符号重改。(3)小小组评议修改。我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小小组,各个小小组的同学互阅作文,评议后再各自修改。(4)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直接面批的方法。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后,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得到提高了,教师则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修改作文。学生自己修改后我还经常检查,并及时讲评,给予他们进一步的指导。这样,经过从扶到放的训练,学生就逐渐形成了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形成“改”习

学生在掌握了修改作文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我修改的能力,还必须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从练习作文之日起,就应该开始培养,要做到认真修改一句话、一个片断、一篇文章。教师强调:一篇作文写完后,还必须认真念一念,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就认真地改一改,改过之后再把文章与初稿相对照,享受修改后的喜悦,增强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每次作文之前,我都提倡学生先思考文章主要表现什么思想、要用哪些具体内容表现文章的中心、采用什么写作体裁和写作方法,然后列好提纲,直接写在本子上。写完后直接在本子上修改,不用重新抄写就上交给老师。老师改作文时,就能既注意到学生写得怎么样,又注意到学生改得怎么样。等到讲评时,就可以既表扬鼓励写得认真、写得好的同学,又可以表扬和鼓励改得认真的同学,两头兼顾,从而引导学生对“写”和“改”同样重视。

上一篇: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道德建设研究论文下一篇:文艺节目演出顺序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