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2024-05-24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精选7篇)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第1篇

一天晚上,我看见奶奶坐在灯下剪纸。她剪得非常仔细,有的是花草,有的是小动物,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我问奶奶:“剪纸是谁发明的呢?”奶奶说:“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呀!”我心里想:“剪纸为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我上网查了起来。

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并且我还知道了它的来历。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早在商代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和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直到公元1纸张的发明后,人们开始用纸张进行镂空刻花,这就是现在的剪纸。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并且可美化生活,它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看到这里,我对中华传统文化---剪纸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我心里想:“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更为宝贵的民间文化,流传至今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一定要将这些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精彩。”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第2篇

我拿来了纸和剪刀叫妈妈教我剪纸。妈妈让我学着她的样子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然后再对折成小正方形,最后对折成三角形。我们在三角形上分别画上了一个光头的男孩。妈妈告诉我男孩的手一定要画到纸的边边上,不然剪出来他们就不会手拉手了。

男孩画好后妈妈问我:“千千,你猜我们这样剪会剪出几个男孩”?我说:“不知道”妈妈说:“想一想,我们刚才对折了3次”。“6个”,“不对,再想一想”。我又仔细地想了想:对折一下是2个,再对折一下是4个,再对折是8个。“呵呵,我知道了是8个”。妈妈笑着点了点头。说完我们俩就开始剪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沿着画好的图案一点一点剪。不大一会儿就剪好了。我高兴地把纸打开,啊!真好看!我想如果涂上颜色肯定会更漂亮。

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解构 第3篇

关键词:民间剪纸,文化,解构

一、民间剪纸的历史沿革

民间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 勤劳质朴的民间剪纸艺人演绎的别样辉煌。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其古朴浑厚的内涵与底蕴, 散发着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吕氏春秋·重言》载剪桐分封的典故:“成王与唐叔虞燕居, 援梧叶以为珪, 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说明早期撕纸作为剪纸而存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使用剪刀, 河南辉固围村出土战国时期的刻镂银箔, 奠定了剪纸的技法。新疆出土汉代金箔片, 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南侧清理了一座汉墓, 出土了一组制作精巧的金箔饰片, 可见汉代以前刻镂银箔、金箔以肖物象, 类似今天剪纸的艺术创作手法。初步具备了剪纸艺术的特点, 受汉代“符瑞”影响, 此时刻镂皆为翔禽瑞兽, 后来剪纸艺术创作中此题材出现频率很高。汉代和两晋时期, 剪纸出现在民间祭祀的祭春仪式当中。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 丰富了剪纸的材料表现。东汉时纸的发明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创作媒介, 原始巫术和民风习俗为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 汉人利用剪纸还创造了走马灯。晋代正月七日剪彩为燕形, 置之檐楹, 代贴“宜春”之字风俗, 或戴之头鬓, 与岁时节令习俗相结合, 李商隐诗《人日》“缕金作胜传荆俗, 剪彩为人起晋风”。晋代据《范汪集·新野四居别传》载“功德花纸”, 不过今不可得。僧徒利用剪纸形式聚众说经。南北朝时, 春日剪彩镂金沿袭晋代。剪纸技巧渐趋成熟。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南北朝墓葬考古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 造型考究, 形象栩栩如生。隋沿晋俗, 到了唐代, 风行“镂金作胜”的风俗, 皇帝于春日赐赠幡胜于群臣。御赐彩胜始于唐。剪纸招魂始于唐, 杜甫《彭衙行》中:暖汤濯我足, 剪纸招我魂。新疆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七人相联剪纸, 七为阳数, 具有避除不祥的寓意, 被称作“招魂人胜”。唐代人胜剪纸曾作贡物于日本正仓院收藏。在木版雕刻、铜器纹饰、布匹印染艺术领域中经常出现剪纸的装饰图案纹样。宋代御赐幡胜效唐朝, 并出现了专业剪纸的女性民间艺人, 宋代丰富的纸品种类, 为剪纸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出现了剪纸窗花, 另外在灯彩、茶盏、蓝印花布印染、吉州窑制瓷、皮影戏等艺术领域都受到了剪纸艺术的影响, 宋时汴梁瓦肆中常有“影戏”演出, 并有影戏组织“绘革社”吴自牧《梦粱录》载:“汴京初以素纸雕形, 后人巧工精, 以羊皮雕形, 用以彩色妆饰, 不致损坏”。皮影创始于刻纸。并且在南宋时侯出现了以剪纸为行业的“小经纪”。元代出现扫晴娘剪纸, 泽州民间李俊民诗咏《扫晴娘》“卷袖搴裳手持帚, 挂向阴空便摇手”。民间剪纸艺术收藏家余姚岑安卿。以热能推动轮转的走马灯剪纸方兴未艾。明朝废除了自晋流传千年的“造华胜以相遗”的习俗。扫晴娘, 明代不仅有走马灯还有夹纱灯。剪纸在于明清时期大发异彩, 尤其是清代, 剪纸在民间发展的如火如荼, 甚至还出现在作为皇帝婚房的故宫坤宁宫, 这标志着剪纸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正式进入到了宫廷文化中。新中国成立以来, 剪纸这门享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剪纸艺人不断涌现, 流派纷呈。还将我国的民间剪纸推广到国外, 使世界都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剪纸的形式语言契合大众传媒表现的需要

基于剪纸传达媒介纸张的特殊性, 剪纸所表达出来的视觉形象是平面与立体的集合体, 造型兼具了具象与抽象的双重维度。民间剪纸所呈现的艺术形象是出于现实生活, 正如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民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 并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照搬照抄, 而是以现实为造型基础的主观化、情趣化、艺术化的再创作。是基于具象的抽象创作, 是在理性上的感性升华。拟容取心, 不仅要满足受众视觉观顾的需要, 更要契合受众精神层面的美好希冀。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19世纪末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致力于形式的标新立异。剪纸作品的构成涵括点、线条、色彩、块面等。毋庸置疑, 喜庆且鲜艳明快的色彩是广受普罗大众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 精致而独特的点、线、面的组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剪纸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剪纸作品, 它更是社会话语文化的彰显。它同广播、电视、杂志、报刊、电影、广告等传播媒介一样, 是历史文化的显性表现。

三、民间剪纸的文化解构应和艺术设计主旨的需要

(一) 传统民间剪纸题材具有鲜明的图腾崇拜的色彩

图腾崇拜先于见诸史册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 历史悠久。该词最早见于1791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兼人类学家龙格的著述《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清代学者严复于191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 率先将“totem”译成“图腾”, 一直沿用至今。“totem”是北印第安人鄂吉布瓦部落语, 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产生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当时, 原始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无知, 对人类生存繁衍的懵懂, 面对大自然的天灾人祸手足无措时的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将自己和族人臆造与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存在着某种奇妙的亲缘关系。当然, 正是这种所谓的“亲缘”关系, 奠定了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自图腾诞生伊始, 人类便有了自己崇拜的神, 并以这种对图腾的崇拜的意识统一部落成员之间的认识, 进而巩固原始部族的力量, 强化了整体凝聚力, 增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图腾实际是原始先民虚构出来的一位精神凭附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具有世界性, 且地域广阔, 同一区域又因信仰和禁忌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图腾崇拜符号。我国传统民间剪纸题材具有鲜明的图腾崇拜的色彩, 同时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譬如, 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鹿图腾崇拜剪纸“鹿鹤同春”“鹿头花”;黄河中上游蛇、鱼、蛙图腾崇拜的“蛇盘兔”“鱼戏莲”“抓髻娃娃”等。

(二) 民间剪纸题材充分彰显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生命崇拜可归结为三个历程:第一, 对万物的崇拜, 并将它们图腾化;第二是对半神半人的崇拜, “神”人共体神话;第三是对人类自身的崇拜, 将人神格化。天地萌始, 人类面对自然造化的无能为力, 主观臆测虚幻物象, 尝试解读人类所未及, 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对自然风雷电掣的恐惧, 对猛兽的生存挣扎, 生命在时空交错过程中既神圣又脆弱。生命繁衍是世界得以存在发展的不竭动力, 宇宙艮久永恒的不变之宗。我国的阴阳哲学观, 源于对生殖和生命的崇拜。中国哲学的本源即是阴阳观,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男为阳, 女为阴;天为阳, 地为阴, 这种对生命繁衍崇拜的观念是我国民间剪纸的一个着重表现的题材, 例如, 以多子多孙生育繁衍能力旺盛的鱼、蟾、蛙来喻地喻阴性文化符号;自然界中由中心向周边放射花瓣的植物或花卉是喻天喻阳的文化符号, 诸如, 菊花、玫瑰、牡丹、葵花等;大自然中难以征服的狮子、鹿、虎、公牛、野猪、熊、羚羊还有天空中飞翔的雄鹰、鸟禽类皆是象征天与太阳的阳性文化符号。产子多的被喻为繁衍之神的子神如蛇、鼠、兔。多籽粒的石榴、南瓜、葡萄等瓜果蔬菜同样具有阴阳牡牝的观念, 是民间剪纸常用题材。这些动植物、飞禽走兽和瓜果蔬菜经过剪纸艺术家们的巧妙构思和精湛的技艺, 创造出了蛇盘兔、鹰踏兔、鱼戏莲、榴开百子、狮子滚绣球、鼠吃葡萄等各种寓意子孙兴旺的剪纸表现形式, 民间剪纸中有多种形式的生命之树, 呈现的特征便是动物成双相对中有一棵树生命树, 相对的是意象中的神祗动物用以象征阴阳或牡牝的哲学属性;把生命繁衍的主题揉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这些剪纸通常是装饰我们的居住空间, 或者出现在展示设计空间中。表达了人们对多子多孙、家族兴旺的美好希冀, 同时也是对生命繁衍主题的委婉诠释。

(三) 民间剪纸题材带有明显的原始巫术性质

巫术源自亘古先民的蒙昧虚妄, 民间剪纸的创作者来自民间, 尤其以那些原生态且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染指的地域剪纸创作更加原汁原味。今天我们依然有幸可见的诸如:招魂娃娃、纸幡娃娃、送病娃娃、簸箕娃娃、疳娃娃、八卦娃娃、五道娃娃、抓钱娃娃、拉手娃娃、扫天婆等。在古代是通过剪纸这种特殊媒介呼唤灵魂回归, 而纸型只是灵魂凭付的载体。今天, 艺术家们赋予它们更多的精神内涵, 反应时代变迁, 沧海桑田。

(四) 传统民间剪纸题材蕴涵了深厚儒家文化思想

儒家思想自汉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开始,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奉为圭臬的典范, 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至今日依然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国纷纷兴办孔子学院, 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伴随综合国力的提升, 我国的儒家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世界瞩目。我国民间剪纸的创作有很多是围绕儒家思想展开的。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丰富了剪纸的表现题材。剪纸作品直观再现古圣先贤的仁孝忠义, 展现的礼智信恕, 例如“孔子”“空城计”“二十四孝”“长坂坡”“钟馗”等内容。

(五) 民间剪纸题材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民间剪纸题材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瞬息万变, 摄于指端。民间艺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 密切反应现实生活, 生动形象的映射出人们眼中的点点滴滴, 表达人们对自然的认知, 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原始先民懵懂幻象的图腾崇拜剪纸、反映母系父系氏族社会的祖先崇拜剪纸、反映反封建反压怕的神话传说剪纸、反映儒家忠孝、智勇、仁义的历史故事剪纸、反映黎庶百姓市井生活的剪纸等。时值今夕, 譬如:国家改革开放的剪纸, 反映国家政策导向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剪纸形象热情洋溢, 干劲十足。再如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激发了很多剪纸爱好者从事艺术创作。体现出民间艺术创作的与时俱进。水立方、福娃的剪纸应运而生, 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散发着丰富的艺术语言, 或为具象真切, 或为抽象夸张。再现了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热爱生活, 歌颂生活的激情, 为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而骄傲。

(六) 民间剪纸的主旨是纳吉祛邪, 趋吉避凶

民间剪纸趋吉避凶, 祈求吉祥如意的主题, 较为抽象, 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 通常运用比较含蓄蕴藉的造型手法来表达充满希冀和憧憬的艺术作品。例如, 我国陇东地区春节时节会粘贴鸡和虎图案的剪纸, 因为“鸡”的谐音为“吉”, 寓意吉祥;“虎”代表“镇宅辟邪”和“福气”的美好寓意。山东聊城婚房贴满月图案的剪纸, 象征婚姻生活团圆美满, 还剪有石榴、莲花、牡丹等代表多子的图案, 表达了人们祈求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望。关中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贴五毒剪纸, 趋吉避凶。保佑家宅平安健康。由象征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的“五道娃娃”剪纸具有驱邪送病的功用。另外诸如“八卦”“如意”“盘长”“葫芦镇五毒”“中国结”等剪纸视觉传达的寓意都是辟邪吉祥的象征。

我国悠久的历史, 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 缔造了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剪纸艺术。剪纸艺术海纳百川, 涵括广泛。她的形式语言蕴含了丰富的图腾的崇拜和生命繁衍的阴阳哲学观、儒家传统道德观、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歌颂四化蓝图, 歌颂改革开放, 歌颂新时代人们幸福的生活。反应时代发展, 展望未来,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对当代文化艺术造型具有很大的启发, 剪纸图案广泛应用于装饰图案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设计等, 是展现民间技艺, 传承文化的重要传达媒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平面剪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立体剪纸应运而生, 被广泛应用到家居装饰、服饰、教学与当代的广告和动画的设计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 民间剪纸的发展必将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8:72.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0.1:15-21、75.

[3]吕胜中.招魂[M].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3:27—132.

[4]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陈竟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7:209—232.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第4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文化精神;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21-02

剪纸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通过剪刀将纸剪成窗花、墙花、灯花、门笺等图案。不仅能真实体现出我国崇高中华民族精神,还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我国劳动农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背景及精神风貌。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能充分展示我国民族的精神风貌,且能展现出我国民族精神文化,能真正做到依附性与独立性、集体性与个体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剪纸的风格及艺术特点

剪纸艺术凝聚着我国劳动农民的智慧及创造力,受民族、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剪纸艺术风格及表现特点也存在各异,如北方剪纸的艺术特点体现为纯朴、豪放、粗犷等,能鲜明体现地方的人物体征;而南方剪纸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工整、明快、柔美、巧妙等,具有较强的工艺性、装饰性。我国剪纸基本特点主要是写实和变形的相统一,是作者基于自然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传统审美观及主观情感创作而成。意象造型中物象的表现必须要做到活灵活现,并结合作者的主观情感进行优化,以使意象造型更加鲜明、形象、生动。

二、文化精神

(一)祈祥纳福,应节之兆

剪纸艺术中很多有吉祥的寓意隐喻或吉语的谐音,通过托物寄意的手法,能唤起人民情感上的共鸣。其中,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点。(1)形象表达。用比喻手法将动物、花草等比作一种吉语或愿望,如图1,通过鱼、桃子来体现人民对幸福生活、年年有余及健康长寿等愿望的追求,另外还有将鸳鸯比作夫妻、牡丹比作富贵、麒麟比作早生贵子及竹、兰、菊、梅比作四季等;(2)谐音表达。通过用寓意的谐音或吉语组成动物花卉图案,体现人民对美好愿望的憧憬,如图1中莲花与鲤鱼,可体现出“连年有余”的愿景;或鸡羊比作“吉祥”、玉如意和海棠比作“金玉满堂”等;(3)文字表达。通过将我国特有的汉字书法结合剪纸艺术,直接表达人们的祝愿幸福、吉祥、安康的愿景。如图2中的大福字及四个“花开富贵”的字样直接、形象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花开富贵等愿景的追求。另外,还有新婚嫁娶中的“囍”、喜花中的“寿”字等,均是将文字与花卉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将文字与自然景观组成的吉祥图案,不仅主题鲜明、造型美观,且能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想象力。

(二)婚姻爱情

在剪纸艺术中,还有很多内容反映出人类婚姻及繁衍的内容,如以鱼、莲为主的剪纸艺术作品“鱼吻莲”、“娃娃坐莲”及“莲笙贵子”等内容,都是体现古代人民以鱼比作男、以莲比作女、以笙比作生的精神文化寓意。

(三)民间故事、传说的体现

在剪纸艺术中,还有一些内容的取材主要来源于人民所熟悉的故事及传说,以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见图3)、“神笔马良”、“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传统民间故事、传说通过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四)民间传统习俗与文化的体现

剪纸艺术作为符合我国民间习俗、文化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其能体现出我国民间的生活背景及文化背景。如我国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将新剪的窗花、字体张贴在窗户、墙壁、粮仓等;又如正月十五元宵节贴灯花,以体现人丁(灯)兴旺的愿景;五月端午一葫芦贴在门口,以体现灭害消灾的愿望;七月七日乞巧节,剪“牛郎织女”(见图4),渴求美满姻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剪“兔儿爷捣蒜”、“嫦娥奔月”等,则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等。可见剪纸艺术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达着我国民间的生活气息,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完整、丰富的内在精神,通过将这些题材与内容相结合的剪纸艺术,使我国传统精神文化在剪纸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及延伸。

三、剪纸艺术的审美内涵

剪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以其外在形式烘托格调、气氛等表现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与感染人的作用。通过结合人们对美好的愿望、理想进行创作,不仅有鲜明的形象图案,还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及审美内涵。这些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也是百姓生活中经常见到、听到的事物,都是围绕着祈福求祥、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展开创作的,既有鲜明的,又有深刻的寓意和审美内涵。

(一)审美情感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在剪纸艺术中提炼了大量的文化符号样式,如“鸡”可作为阳性及生命的象征,金鸡报晓,则意味着光明来临,万物复苏;由如“鱼”,“鱼”的寓意、内涵比较丰富,由于鱼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在剪纸中可寓意出“多子多福”的内涵;另外,在我国春节墙纸中的,“鱼”可体现出“年年有余”的内涵。如“八仙庆寿”“百蝶贺寿”等剪纸内容,则寓意着多寿多福的内涵。通过丰富的图形、文字结合,从而反映出人民的情感生活,同时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艺术还蕴藏着我国劳动农民的美好情感,人们通过剪纸艺术,无论是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能从中体会出文化内涵。

(二)意境美的表现

剪纸艺术的意境美审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人与自然共存的内涵。在创作题材上,根据人的审美感受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对自然界及人最富有表现价值的方面体现出来。在材料运用上,作者以朴素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并结合人民美好愿景在材料中体现出来;(2)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原则。这种审美观念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是实用与审美的相统一,通过形式各异的剪纸,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美善相兼的寓意及内涵。而且,剪纸艺术不仅体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及动机,还能体现出剪纸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以美丽的图案、文字等有机结合,从而构成我国民间丰富的视觉文化及民俗文化内涵;(3)浓郁的写意内涵美。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将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及符号,寓意传达的生动融合,使剪纸不仅具有较强的客观实用价值,且可寓神情于物象中,不仅构成了生动、形象、优美的写意意境,还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另外,部分优秀的剪纸艺术还能将画面以外的诗意、意境融合在一体,不仅有着丰富的视觉意境,还能体现出音韵意境的内涵;(4)整体韵律美的内涵。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应具备强烈的整体韵律美。在形象上,要求剪纸在外在形式的多样统一,要求剪纸的形象生动悦目及和谐统一。在色彩上,应以单色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及画面,并在材料上将自然质朴的视觉质感和色彩、形态等有机组合,从而构成了整体和谐。如图5,无论是外观上、色彩上,还是整体结构上,通过“百雀争鸣”的手法展现出强烈的视觉质感及整体韵律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剪纸艺术的文化精神、审美内涵是我国中华民族及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古代老年人民精神、生活、情感的集中体现,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流传久远等特点,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瑰宝。

参考文献:

〔1〕潘颖颖.中国乡村民间剪纸艺术源流考略[J].农业考古,2011,24(1):173-175.

〔2〕刘晓茜.浅谈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感悟[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20(2):62-64.

〔3〕王新.浅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J].美术教育研究,2011,19(5):19.

〔4〕罗雪梅.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13):46-47.

〔5〕闫又文,张新词.中西剪纸表现技法与审美意蕴的比较研究[J].河南機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4):109-111.

〔6〕徐贤如,凌继尧.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6):78-83.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第5篇

剪纸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人儿牵着一头骆驼,路上长满了小草,花儿簇簇,燕儿飞,蝶儿舞。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幅剪纸,用稚嫩的语气夸爷爷:“爷爷啊,这幅剪纸真好看,有什么意义吗?”爷爷咪咪眼,笑了笑说:“你猜猜看!”我思索了好久,也搞不懂,便向爷爷撒娇,爷爷无奈,只好乖乖地告诉我。

只听,爷爷用沉重的语气对我说:“丽丽,这幅剪纸是爷爷对你的期望。爷爷希望你的前程像剪纸中的花草一样生机勃勃,繁花似锦;像那条路一样,前程无量,无止境;爷爷希望你走向社会时,你的每个行为好比飞在花丛中的蝴蝶一样美,你的知识比那燕子飞的路程更远,比雄鹰更猛;也希望你在追求某个目标的时候,就像在那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种花草树木一样,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能穿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知道了吗?”我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点了点头。

我双手紧握着那幅剪纸,脑海里不断重复着爷爷所说的话语!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剪出的是一幅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图案,剪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期待……

中国剪纸文化三年级作文 第6篇

你会剪纸吗?如果不会,那么我可以向你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了剪纸,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深受人们的喜爱。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予它光辉灿烂的道路,使我们在现在也能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从商代起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在这么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把这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镂空,剪刻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拼色等。现在的生活中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比如:春节红色的福字代表吉祥,结婚时红色的喜字代表喜庆……

在课余生活中,我也学会了剪纸,通过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剪名字,动物,植物等,我要继续努力,通过我灵巧的双手,将剪纸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文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第7篇

剪纸是一项考验你细心的事情。上面所刻的图案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先看看这张《年年有余》吧!瞧,画上的孩子站在池塘边,手里捧着两条又肥又大、长着两对短须的鲤鱼,那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还不时朝我们笑呢!再看看这幅《葫芦兄弟》,更生动了!七个头顶着不同颜色的葫芦,穿着荷叶衣裳的葫芦娃,和他们的爷爷正坐在石凳上欣赏月色呢!

剪纸还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这幅《东郭先生与狼》就是讲一位名叫东郭的先生和一只狡猾的狼之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东郭先生遇到了一只狼,狼装着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救救我吧,后面有一个猎人在追我!”东郭先生心里暗暗地想,它是狼啊,是一种非常狡猾的动物,而且会吃人的呀!我不能相信它。说完,他趁狼不注意,一下子把它装进袋子里,“扑通”一声扔进河里,淹死了。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下一篇:渣土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