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2024-05-19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精选8篇)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1篇

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主义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4.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第二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答案】 41.(25分)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 42.(12分)略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分)【答案】 45.(15分)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

(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答案】 46.(15分)

(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答案】 47.(15分)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2篇

时间:午间12:00-12:30

李: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播,李沁怡。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特约主播来和大家一起度过愉快的午间时光,下面就有请我今天的搭档和大家打声招呼。

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特约主播,王海。欢迎大家来到影视杂谈,我们将会在每个星期三的中午12:00-12:30分为大家放送精彩节目。虽然是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在这里你们能接收到最新的电影资讯和最犀利,最精彩的影评。

李:如果你有想听的,想了解的电影资讯,想对我们说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记下我们的联系方式,短号512313,短号520860.王:下面就进入今天我们的第一个板块,爱看电影!

一、爱看电影(时间:10分钟)

李:大家好这里是爱看电影。最近大家最关心最热聊的就是11月11日的世纪大光棍节了吧。说到光棍节呢,不得不提的就是《失恋33天》这部承载了许多光棍和情侣殷殷期盼的光棍节大片。王:《失恋33天》由文章、白百合、马伊琍主演,白百合在其中扮演女主角黄小仙。故事讲述的是黄小仙在得知闺蜜和男友转正的地下情之后的33天内所经历的一切。爱情,友情,上司,同事,各种贴近生活的元素揉合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观众的共鸣。李:下面大家将听的这首歌曲就是《失恋33天》中的插曲,歌名叫什么呢,听了再告诉你们。

(放一段音乐):陈奕迅《好久不见》

二、影视名人堂(时间:15分钟)

李:大家听出来了吗,刚才播放的歌曲是陈奕迅的《好久不见》,喜欢陈奕迅的朋友一定有听过他的这首歌吧。

王:说到《失恋33天》啊一定会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文章。李:他是蜗居中的小贝,他是奋斗中的向南,他是雪豹中无所畏惧的周卫国,他是裸婚时代的痴情的刘易阳,他也是《失恋33天》中的王小贱。

王:文章,陕西西安人,知名演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2002级)。爱好音乐、足球、游泳、书法、阅读等。2003年至今,先后获得韩国釜山艺术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表奖等多项奖项。电影作品包括《失恋33天》、《海洋天堂》、《走着瞧》等,电视剧作品包括《奋斗》、《雪豹》、《裸婚时代》、《蜗居》等。

李:文章是一个热情开朗,活泼大方的男人,他演的电影电视剧不仅收视率颇高,在网上,网友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各种给力。有网友说,看了雪豹,喜欢周卫国,认识了文章,被他的演技所折服。我以为,在年轻演员中,文章是最有灵气的。演技有时候和灵气是成正比的。还有的网友说,文章的每一步作品都让人惊艳,进步幅度很快,也许他的些许缺憾正是他上升的潜力,年纪小,接受自己是有缺点的,并努力上进。很喜欢他的真实,同样也给自己留有余地,很聪明。祝今后越来越红。

王:文章果然是新生代的实力派演员那,相信他主演的蜗居、雪豹、裸婚时代等电视剧朋友们都耳熟能详,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桥段和对话。今天就由我和我的搭档来为大家重现一下这些经典的桥段,如何?

李:这个,好吧。既然如此,那片段得先由我来挑。王:行啊。

李:我特喜欢文章主演的裸婚时代,刘易阳对童佳倩那是真心实意的爱,那我们就先来一段儿裸婚时代的台词吧。

刘易阳:“我的终身奋斗目标就是要给你童佳倩幸福,给全家人幸福,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幸福。” 童佳倩:“真的?我怎么不知道啊。” 刘易阳:“一个大老爷们,不能把这些话老放在嘴边上。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靠你说就能说出来的,幸福是得你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李:这刘易阳可够爷们儿啊,有哪个女生能抗拒得了他呢。王:还有比这更爷们儿的呢,咱来一段儿?这次是雪豹中,周卫国和日本军人竹下俊的一段对话。

竹下俊:“真的很遗憾,我们都是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有时候我们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我们是朋友,不管两国的关系怎么样,我都避免在战场上与你相遇。”

周卫国说:“竹下,你错了,只要中日交战,你我随时都会在战场上相遇,但你记住了,只要你拿着武器进入中国,你就是我的敌人,我决不手软。在我们中国,古人有割袍断义之说,今天你我划地绝交。”

李:雪豹中的周卫国是一条汉子,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我记得有这样一幕,在面对被城墙上的敌人挟持的老父亲时,周卫国泪如雨下,失去一只手臂的他不顾一切地想要去救父亲,但迫于当前的形势,周围的兄弟们都死死地拉住他。相信很多朋友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头都是酸酸的。

王:在最近上映的《失恋33天》中文章扮演的王小贱可算是又一次深入人心啊,有些娘有些毒舌,但是真的是一个好人,在黄小仙不清醒的时候他能果断一个耳光扇醒她,在面对背叛小仙儿的前男友时,他的机智和毒舌又另观众印象无比深刻,直教人为他的话拍手叫好。李:王海,说了文章这么多在影视上的优点,你知道文章除了拍戏还会唱歌吗?

王:是吗?让我想想。。啊 我想起来了,他在裸婚时代唱的那首歌,是什么来着?

李:黑,真笨。下面要和大家一起听的这首歌是《裸婚时代》的片尾曲,文章的《等不到的爱》,我们一起静静聆听吧。

三、壹周影讯(时间:5分钟)

王:欢迎回来,这里是每个周三中午的影视杂谈。前面呢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文章的话题。

李:是的,很多朋友呢都很喜欢文章,纷纷打电话发短信给我想在节目中了解文章更多的消息。之前说了很多电视剧,下面推荐给喜欢文章的朋友一部电影,《白蛇传说》虽然文章在里面不是主演,但是他表现一定是整部电影的亮点。

王:今天呢在这里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饥饿游戏》。狮门影业于当地时间11月14日如期发布2012年惊悚动作大片《饥饿游戏》2分半钟全新剧场版预告片,比起8月底时发布的那支被大家评价为“坑爹”的先行版预告片,这支预告终于显露了影片的真容!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等主要角色均悉数登场,伊丽莎白·班克斯、伍迪·哈里森等实力派配戏演员亦首度亮相。

李:《饥饿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同名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由《奔腾年代》导演加里·罗斯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大灾变后未来的北美洲,帕纳姆国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它的中心凯匹特位于十二个区的中央。每年,十二个区都被迫向凯匹特送去年龄在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贡品”各一名,去参加饥饿游戏,这是一项残酷而可怕的生与死的竞赛,所有的贡品必须战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就是胜者。竞技场是经过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竞赛中,猎杀、追踪、饥饿、伪装、智斗等生死存亡的时刻,都被电视现场直播到全国,每个人都必须观看,而且要当成节日一样庆祝。对于凯匹特,这是盛会,是一场游戏。对于其他十二区,是羞辱和折磨。这样的背景设定可谓像极了日本经典影片《大逃杀》。

王:光是看这剧情简介就好想赶紧看这部电影啊。

李:《饥饿游戏》暂定于明年的1月上映,虽然还要等一段时间,但是网上已经有了为时2分半的预告片,喜欢的朋友可以先一睹为快哦。

王:时间过得好快,我们今天的影视杂谈就要结束了。

李:如果你有想听的,想了解的电影资讯,如果想对我们说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记下我们的联系方式,短号512313,短号520860。

王:我是今天的特约主播,王海。

李:我是李沁怡。影视杂谈,我们下周三同一时间,再见!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3篇

一、注重基础抓主干

历史试题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2015年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下表是2015年试题中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以上表呈现的内容为例,全国 Ⅰ 卷第29、 33题的题干材料为原始文字材料,第32题为一尊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对考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余各题题干均为历史现象的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不高。如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3题,通过展示表格数据信息,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内容的掌握。

示例1 (全国Ⅱ卷文综第33题)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与解析】B从上表可以看出,英、 美、法、德工业生产的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的表述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的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工业生产的总和增大,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从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的程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上表内容无关。

二、稳定之中求创新

从稳定方面来看,2015年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以及试题数量与去年相比基本一致。对中国史的考查比例显著大于对世界史的考查,对经济史和政治史的考查比例大于对思想史的考查。

从创新方面来看,2015年试题力求有所创新。如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第41题,虽然从实质上看仍然属于近五年常考的“观点评析与论证”类试题,但形式上属于广义的计量史学范畴,体现了当前历史研究的前沿方法,表明了第41题再一次充当了历史学科“试验田”的角色。

示例2 (全国Ⅰ卷文综第41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解题时,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型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2分)评分说明:

三、突出特色重综合

从学科特色来看,2015年试题努力让“历史味”更浓一些,尤其注重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含义、比较、意义等方面的分析、说明、解读和阐释。如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第26题从宋代民间崇拜与经济发展的角度, 考查了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其本质的能力。

示例3 (全国 Ⅰ 卷文综第26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与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统治者一向坚持重农抑商,即便是商业繁荣的宋代也是如此,而且历代王朝均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不鼓励海洋开发;宋明理学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和“三从四德”,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反映出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从综合方面来看,综合运用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多种题型,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优点,有效地考查考生各项基本能力。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的思维能力,材料解析题全面考查考生解读与分析、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热点讲视角

2015年试题既不回避热点,也不刻意考查热点,而是在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之间寻找结合点,充分体现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借鉴”的特点。2015年的热点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经济新常态、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反腐倡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它们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等。这些热点在2015年试题中的体现,使试题情境的设计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如2015年全国 Ⅱ 卷文综第45题,从清代养廉银制度的角度,考查了惩治腐败、加强监督的热点。

示例4 (全国Ⅱ卷文综第45题)(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 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解析】解答(1)时,从“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普遍入不敷出”,可知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从“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可知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从“‘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以致引发民变”,可知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从“雍正帝认为……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可知政府力图整顿吏治。解答(2)时,结合养廉银制度出现的原因,辩证、全面地分析该制度对当时官场和社会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15分)(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8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了民众的负担,缓解了社会的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

五、开放有度重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设问没有标准答案,采用梯度式的评价标准与赋分原则,重在考查考生阐释、论证和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015年试题鼓励考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呵护考生个性的表达。如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41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节假日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切的角度、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例5 (全国Ⅱ卷文综第41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首先观察上表,找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1950年到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进行说明。该题命题方式灵活,答案也很灵活自由,关键是看考生答题的思路和语言的规范性。

【参考答案】(12分)评分说明:正确地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其出现,根据史实对其出现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答案1: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答案2:

趋势:逐渐趋向于对传统节日的纪念、传统文化的传承。(4分)原因:传统习俗和文化继承的重要性;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8分)

答案3:

趋势:节假日逐渐增多。(4分)原因:经济发展促进了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8分)

六、巩固基础重时序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阶段特征和时序观念的教学,造成学生无法系统而完整地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时空观念不强。但是,高考试题并没有忽视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基本脉络的考查。如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第30题,以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国防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局部抗战阶段的时空理解。因此,必须增强对历史整体和阶段特征的把握,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示例6 (全国Ⅰ卷文综第30题)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4篇

[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根据1月平均气温为3℃(高于0℃),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即该地位于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这样第1题可排除C、D。该地1985年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可以联系油菜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得出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B。从饼状图中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可知,1985年到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直至取消种植,蔬菜比重由少到多(1995年最大),花卉种植比重增加,到2005年比重最大。蔬菜、花卉为商品农业。该题也可以结合中国农业相关知识作答,“以出口蔬菜、花卉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基地”为我国的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第2题正确答案为A。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解析: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上表中只给出了总人口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因此第3题中A、B、C都是干扰项。分析1982—2000年,总人口的变化:1982—1990年,约增长了3.77倍;1990—2000年,约增长了3.2倍,因此得出人口增长率很高。再从人口年龄结构看,15~64岁的比例增长很快,因此可判定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故第3题正确答案为D。结合我国1980年以后人口迁移的知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东部沿海地区一大批开放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深圳就是典型,由表中1982年总人口仅为35万,可以排除南京、西安和沈阳,因为它们均为省会城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当时已均为特大城市。故第4题正确答案为B。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数据)。完成5~7题。

[图2]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从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入手分析,①位于东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稍向西移动,纬度上向南(长江流域)移动。②位于中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稍向东移动,纬度上向南(长江流域)移动。③与其他两产业相比分布相对偏西,重心移动范围小。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知,第二产业逐步向中部转移,第三产业则向东部转移(社会经济最发达)。由此可得出第5题正确答案为B,第6题正确答案为C,第7题正确答案为D。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图3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B.45°~55°

C.5°~15°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析:根据题意,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说明此时Q点位于晨线上,据此我们可以画出图甲和图乙。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若Q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应为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所以第8题中B(5月)、D(8月)排除;若Q点位于北半球,时间应为3月21日至9月23日,据此可排除A(10月)。第8题正确答案为C。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说明Q点位于晨线上,且所在纬线昼长为24小时-2小时30分×2=19小时,昼长远远大于夜长,再根据教材中60°N夏至日昼长18小时29分,可以估算Q地纬度应高于60°N。第9题正确答案为D。第10题先根据四选项月份及时刻可计算出相应的昼长:A昼长为11小时、B昼长为10小时、C昼长为15小时、D昼长为14小时,而纬度30°N的最大昼长约为13小时56分、最小昼长为10小时04分。根据题干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0°~30°N之间),Q地的昼长应介于13时56分和10小时04分之间,故第10题正确答案为A。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在0°~23°26′之间变化,春分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方时为6时、18时),Q点位于整条经线上;当Q点位于赤道上时,地方时为6时、18时(赤道上全年昼长为12小时);一年内其他时间和一天内的其他时间,Q点位于不包含赤道上的点和极点在内的南北两个区间。第11题正确答案为D。

甲乙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山地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故“阴”位于山之北;由于山水相邻,山地的山脊为分水岭,山之北麓为集水区,即山之北为水之南。所以正确答案为D。

13.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图4]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解析:(1)从经纬网看,可知该河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可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他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地形类型为盆地地形。

(2)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等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可从三角洲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加以分析,然后考虑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即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挟带的物质便堆积下来,在河口处常形成典型的河口三角洲。G河没有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说明侵蚀作用比较强,不利于泥沙的堆积,或者本来泥沙就少,堆积的物质条件不足。从水流的速度来看,受地势影响,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从泥沙量来看,河水含沙量小,影响因素是盆地内流速小,河流侵蚀作用弱,易于泥沙沉积(形成河漫滩)。此外流域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分布,植被覆盖良好,保持水土作用强。

【答案及评分标准】(1)盆地。(3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3分)集(汇)水区面积广。(3分)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4分)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分)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2分)易于泥沙沉积;(2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2分)

14.根据材料(见本期第165页)和图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5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解析:(1)从图上看,土尔扈特汗国有三条河流和一个湖泊,因而地表水丰富;从经纬度可知此地位于中亚,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些水汽。而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水汽较少,但地处西风的迎风坡(天山的西部),降水多,且夏季有天山的冰雪融水。因此两地水资源丰富。

(2)从土尔扈特回归的时间——1月17日(冬季)至7月8日(夏季)可知,期间经历北半球最冷的季节且离寒冷的西伯利亚距离较近,夏季为高温干旱季节。从箭头的变化看,经过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沙漠、戈壁,因而会有冻害、缺水、缺草的威胁。

【答案及评分标准】(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3分)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3分)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3分)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3分)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5篇

二、点面结合,做好提高代表履职效力的文章 监督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但监督工作要取得更好的成效、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街道人大工委应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主题,围绕党工委的中心工作,把监督的 着力点放在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上,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的效力。一是加强对政府财政的监督。只有盯住钱袋子,才能抓住政府工作的“牛鼻子”。为此,街道人大工委要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与财政部门沟通。要严把预算初审关,注重初审结果,对历年预算安排资金量大、专项项目多的要进行重点会审。要严格预算执行制度,督促政府 及其预算部门自觉执行。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预算执行实施实时监控,对预算超收收入 实施重点监控。二是

加强实事工程的监督。政府重点实事工程,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 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监督的重要内容。为此,街道人大工委要高度重视,不断推出监督新举措,以确保政府重点实事工程又好又快的完成。三是加强代表建议办理的监督。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也是 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途径,而且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大多事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街道人大工委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督办力度,努力克服重 回复、轻落实现象,使代表的提出的建议得到较好的落实。四是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监督执法部门也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为此,街道人大 工委要为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创造条件,要多管齐下,采取听取汇报、专题调研、座谈了 解、现场视察、查阅资料等立体化方式进行,以收到良好效果。五是加强热点问题的监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此,街道 人大工委要组织代表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检查、视察。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6篇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地理:1-11

37 43 44 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 政治:12-23 38 39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 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14.图4a和图4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图4a到图4b的变化说明

①中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

②亚洲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日本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增强 ④国际贸易从多边贸易为主向双边贸易为主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下一阶段央企改革的重点工作: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新一轮央企改革的目的在于

①推动资源整合,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②增强央企活力,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③促进央企强强联合,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④完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设立雄安新区是

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的重大实践 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发展的制度创新 ③符合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④推进我国行政区划全面改革与调整的重要举措 A.① 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某社区有汉、回、白、彝、傣等二十多个民族居住。每逢民族节日,各族群众都一起欢庆,“通过民族节,众筹百家宴”。在泼水节大家到民族团结广场相互泼水祈福,在火把节组织篝火晚会一起载歌载舞,在开斋节一起吃馓子、油香„„该社区各组群众通过民族节

①是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②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实现了多民族地区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 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A.① 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 ② B.①④ C.②③ D.③ ④

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2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学.科*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6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该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确立为法定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点。(1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12分)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10分)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

点。(4分)201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12C 13D 14A 15A 16D 17B 18C 19C 20B 21B 22C 23D

38.(1)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39.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是国家权力;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人民负责。

特点:依法行政,履职行为规范,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具体明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提高。40.(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7篇

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

2012年4月5日至9日,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西安举行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潘贤掌带领我市代表团全程参加,我委由张宏伟和杜文刚两位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9名同志参加了相关活动。

一、参会期间,大家参观了展会现场,开展了项目推介、洽谈、签约活动。在此次“西洽会”上,我市共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13.74亿元,合同引资额10.78亿元,占全省签约项目的近三分之一,签约项目数量和质量居全省首位。通过几天的学习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与兄弟省市的交往,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7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 第8篇

(一) 试题总体分布。

本试卷300分, 历史科占100分。其中, 第一卷客观题占48分, 包括第12-23题, 共12道题, 每小题4分;第二卷主观题占52分, 包括37题和39题的第 (1) (2) 两小问, 其中37题32分, 39题20分。

(二) 试题的内容结构。

试题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史部分:2006年的中国古代史32分主要分布在主观题上, 客观题上基本没有涉及, 占卷面总分值的32%, 比2005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2007年试题中的12分分布在客观题, 20分分布在主观题, 总分值与2006年相同;2008年较前两年本部分分值增加到40分, 其中, 主观题分值共36分, 占总分值的40%。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全部分布在客观题13~18题上, 合计24分, 占总分值的24%, 与往年有所降低。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布在客观题的12小题、主观题37题和39题, 共40分, 占总分值的36%, 与去年持平。

(三) 试题结构及考查功能。

从试卷结构上看, 与以往相同。仍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

从考查功能看, 仍以能力立意为主, 着重考查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四个层次。命题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 以能力为立意, 将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思想。

二、试题分析

(一) 选择题。

选择题在2007年打破以专题考查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 命题不再以专题形式出现, 增加了知识的覆盖面, 从而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12题考查地名与山水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历史的常识知识, 又可以说是文学知识。这就需要考生要有相当的文化史功底。

13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通过美国人士的一段书评, 来判断著作的作者。从思路上说, 首先, 需要考生理解“近代中英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这一时间限定, 排除C、D两项;然后, 再比较A、B两人著作内容的不同和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的唯一一个国家”这一作用, 选出正确答案B。

14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材料, 理解材料指的是官督商办的形式;再在“洋务运动时期”这一时间限定下, 排除非洋务企业, 然后再根据对“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方式”这一基础知识的理解, 选定正确答案B。

15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通过材料所提供的时空和内容限定, 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审题时, 由时间1920年, 可知背景是一战结束后;由著作《欧游心影录》, 可知关注点是欧洲;观点是通过科学技术在一战中的作用, 指出“科学万能说”的片面性。由此得出答案C。

16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由时间是“抗战”、地点是“边区”、中心词是“参选议员”, 可知问题焦点指的是选举, 由此选定A。

17题考查在一定时间情境下,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审题的关键在“1943年1月”这个时间限定, 答案中A、B、C分别指的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开罗宣言》、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 时间都不相符。答案:D。

18题是对历史阐释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生在新中国成立这一情境下,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结论的含义。A错在“已经完成”上, 实际建国后, 还有新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需要完成;B错在“彻底”, 只能说基本被清除;D错在时间, 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

19题考查根据“1750”和“两个世纪后”这两个时间限定词, 再认、再现两个时间所反映的, 对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间剧变阶段的特征和对发展过程的历史认知能力。B和D过于单一, 人口问题和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 甚至什么都不理解”;C错在时间, 全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答案:A。

20题考查的是对历史现象的认知、理解能力, 是以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这一现象入手, 考查对其有无实质性的理解。

21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 从与一个历史事件相关的诸种因素中找出这一事件的原因。这里涉及一个如何理解“背景”的问题。历史讲的就是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做为“事件的背景”的事件, 一定发生在这一事件之前或同时。有了这一理解, 就会发现B、C、D三个选项都发生在1932年之后, 不可能成为该事件的背景。答案:A。

22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考生要通过实物史料再现“柏林墙”和“两德统一”两个历史事件, 再透过历史现象阐释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答案:B。

23题考查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两极格局期间, 两极格局在朝鲜半岛的反映的认知能力。具体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阶段特征再认、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审题关键在时间。

综观这部分试题, 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从选择题类型看, 试题以材料解析型为主, 除

1 2、18、20、23题外, 都属于材料解析型。充分显现了“史料”在历史学科中的作用;

2.从命题的立意来看, 主要从考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从命题考查的功能看, 体现了考查由单一能力考查向多种综合能力考查的转变。其中, 更多的题需要学生在材料处理的基础上,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阐释历史。

(二) 材料解析题。

37题以唐代科举制和英国文官制度为考查内容, 考查“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及“通过历史分析、综合、比较, 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 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很高, 每一问都需综合归纳试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 其综合性更强。

〖分析〗

试题通过四层设问, 考查考生在最大可能地获取有效信息基础上, 抓住历史的时代特征进行概括、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1) 主要考查阅读、归纳和比较能力。考生要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2) 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考生需在分别对唐代科举制和中世纪英选官制度进行归纳的基础上, 选定方式和来源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3) 着重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考生需要依据“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 完成对“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阐释。

(4) 在前3小题的基础上聚合, 考查两种选人制度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从答案看, 在兼顾过去的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文化繁荣等角度外, 更重在从现代社会的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角度, 突出其社会性, 贴近和谐社会。

39题, 是一道以“土尔扈特人回归”为切入点的史地政综合主观题。

〖分析〗

(2) 考查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考生需围绕“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 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 在分析后, 得出结论。

(4) 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考生应主要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中心组织语言作答。

试卷中的这一部分材料解析题, 充分挖掘和发挥了材料题的功能, 较好地体现了能力考查要求。例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能力。其中, 37题的第 (3) 、 (4) 难度较大。

三、试题特点

(一) 充分彰显新课程的思想。

首先, 知识和能力立意相统一, 强调知识学习, 更注重能力立意, 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高考历史试题是对学生知识的识记储备、再现和灵活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 即考查历史学科能力。所谓历史学科能力, 就是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以及不局限于教材的广泛的史学知识信息, 并以此为基础, 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未知历史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的, 知识和能力是不可截然分割的。本次试题, 皆需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背景, 在分析思考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其次, 突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的考查, 不但要“学会”, 而且要“会学”。反映了新课程“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 “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 充分体现历史知识获得的过程, 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材料解析题强调对历史的认识, 亦即历史结论形成的过程, 要求从材料中总结答案, 突出了学习过程的考查。

这些要求和特点都体现了新课程下, 由“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教材观的转变。

新课程的高考背景下。如何处理一纲多本“教材不同而考试统一”这一矛盾, 成为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的高考, 实际上反映了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例如, 今年的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答案, 从教材上无处可找, 而只能从材料本身寻找;材料的背景内容教科书有可能涉及到, 但教科书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而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材料的功能并不是引导学生回忆教科书, 而是提供新的历史信息。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 而不是考查学生对教科书的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摒弃旧有的“历史教科书至上”、“唯教科书是瞻”的思想, 科学运用教科书, 把教科书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历史学习的媒介, 向广泛信息源拓展、延伸。

(二) 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征。

首先, 体现了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特征。历史具有一度性, 即事件一旦发生不可重现。因此, 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要依据相关的媒介———史料。在本卷中材料解析型选择题成为选择题的主要类型, 12道中有8道属材料解析型, 占选择题总量的三分之二。主观题都是以材料形式出现, 既有大量的文字史料, 也有如22题体现出的实物史料, 这正反映了这一学科的历史特征。

其次, 今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 突出了历史学科阅读量大的特点。历史学习离不开史料, 因此, 材料解析题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题型。鉴于高考考试时间的有限性, 在材料解析题的选材方面, 以往命题者为了减少考生在阅读文字上的障碍, 减少考生在考场上的阅读量, 把具有一定干扰性的无效信息几乎删节掉了, 剩下的近乎全是有效信息, 只要考生能读懂材料, 答案很容易做出来。2005年、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Ⅱ卷材料字数合计分别是357字和303字, 2007年增至996字, 相当于前两年的三倍;今年增至1334字, 阅读量明显增大, 彰显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四、对历史教学的启示

当前, 高考仍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 文综历史部分难度居高不下, 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今年历史部分主观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但选择题部分难度又提升了。对于这一现状, 报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只能直面应对, 去适应, 去挑战。而从教师角度来看, 我认为最重要莫过于由强调学科知识转向重视课程知识, 由单纯强调掌握史实现象向重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这个前提下, 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 贯彻历史新课程的思想。

彰显新课程的思想是2007年和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特征。因此, 在教学中, 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努力贯彻执行。

在教学目标上, 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关注过程及方法和培养良好道德情操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本着“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原则, 转变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第二, 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夯实课程基础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

施方良先生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中说:“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 使人们可以运用它来思考。知识的价值在于作为思考的焦点激发各种水平的理解, 而不是作为固定的信息让人们接受”。这很好地解释了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形成高一层次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质量的能够理解新知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运作, 缺乏必要的历史课程知识, 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 更谈不上创新。因此, 要防止矫枉过正, 不要一强调了能力, 就又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

当然, 在知识的给予方式上, 要改变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 不仅要“授之以鱼, 而且授之以渔”。不能把历史知识看作是“死”的知识, 而应看作对历史的认识;不能把历史教学简单地看成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诵, 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全面、客观、发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发展, 学会创造。这样, 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中提升“能力”, 在提升“能力”中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迁移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 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历史课程知识体系。

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可分为三类: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在复习三类知识时应做到三个联系:1.纵横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纵横两大坐标。纵, 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 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特点, 具有连贯性;横, 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复习中作分析、归纳和综合时要注意横向和纵向联系。2.中外联系。教材中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分别编写的, 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复习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的中外历史知识相结合, 相互呼应对照, 做到复习中国史时, 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学习世界史时要联系到中国。把整个教材中历史知识融为一体, 答题时就能触类旁通。3.知识与理论联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相联系的, 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复习时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一些基本理论去理解分析如用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因果关系等去理解分析、解释历史现象。用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国家、政党等理论去揭示社会规律。通过这三个联系, 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 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迁移和运用知识。

第四, 在关注时政热点的同时, 教师还要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追寻热点。

高考的历史学科关注现实, 不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已成为其命题的一大特点。例如今年的37题和39题分别以“公务员制度改革”和“民族团结”作为背景。但所答的内容却不是热点知识, 而是相关的历史知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命题特点, 反映了历史高考重热点命题但绝非片面为“热点”找寻历史依据, 而是一种热点的折射。热点问题往往是“隐性介入”, 即现实热点问题只能作为历史学科命题的一种切入点或背景材料而存在, 或隐含于历史材料之中, 其价值在于进一步体现“知古通今, 以史为鉴”的学科特点。

此外, 高考命题还反映着近期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新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和命题者的研究方向。反映了“探究真理, 尊重历史, 追求真实”的学科特点。因此, 从备考的角度来看, 我们在关注时政热点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历史学术的学习, 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五, 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审题能力欠缺一直是高考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训练。例如, 要指导学生解答一些较为典型的习题, 例如: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 求答项是什么, 有没有时间、空间、知识领域、范围等限定;同时, 要重视创设问题新情景, 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训练,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及灵活应变的能力, 指导学生寻求全面、辩证地分析以及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审题能力。

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每一项能力, 把考试说明的要求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高考题目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理解, 避免对考试说明学习的形式化和能力训练的盲目性,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上一篇:中班语言活动红点点教案下一篇: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