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满分议论文:温故可以知新

2024-06-16

中学生满分议论文:温故可以知新(精选3篇)

中学生满分议论文:温故可以知新 第1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后感

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没错,也只有把书读的好,好好复习,就可以当老师。这句话说的真对啊!

这则论语让我懂得了真多,论语博大精深的文

字,写的多好啊!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杭州市刀茅巷小学

四(2)班

舒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2篇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当代, 我们也应该“温故”“知新”, 这样才可“为师矣”。

一、孔子的教育宗旨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第一文, 指的是广义的文章, 包括了一切知识和文学。第二行, 文章好, 知识好, 充其量成为文人, 往往文章写得好的人, 没有什么实际的功业。所以这里的行, 并不是指普通的操行, 而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有文还得有行。第三忠, 不是单单指忠于某一个人的意思, 而是指对国家、社会、父母、朋友, 任何一人一事, 答应了的话, 就贯彻到底, 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第四信, 就是有信义。这是孔子教育的四个重点, 彼此密切相连, 不可分开理解, 四者具备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孔子“文行忠信”的教育宗旨其实也体现了他的教育中心。文包括了文学, 乃至一切学问的完成。行, 狭义的是行为品德;广义的是事业的成果。忠信, 是内心的修养, 是人格的塑造。今日的教育, 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 就是现在的教育目的变了。现在的教育目的好像就是考试, 学生能够考个高分, 其他可以一概不论, 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品格的培养, 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操守问题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大问题。面对现在的大问题, 我们何不返璞归真一下, 重新进行“文行忠信”的教育。

二、孔子的教育态度

我们总在问中国的教育怎么了。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学生不像学生, 老师不像老师。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教育态度和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出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教育也就出了很大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温习一下孔子的教育态度, 以期能够推陈出新, 这样才可为师矣。

1.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 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 谁有知识, 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自己做学问的志趣永远不厌倦, 这在文章上读起来很容易理解, 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 殊不知要想做到是难之又难, 学而不厌做到一时不难, 要想一辈子都不厌倦则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情。

再看孔子的教育态度, “诲人不倦”, 也是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教育的事情有的时候会让人厌倦不堪, 看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掌握不了, 我们甚至有的时候都厌倦到想使用暴力, 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其必有圣人的胸怀。

2. 举善而教不能

子曰: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对善的鼓励提倡, 不做官样文章, 诚恳的举善。“教不能”, 学生不懂的, 并不讨厌他, 教他, 因为你是他的老师, 等于他的长辈, 既然是长辈, 又是老师, 尽量教他, 他自然受感化。孔子的这一教育态度其实可以和我们现代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相当。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我认为此乃孔子对于自己的深入剖析。作为教师, 我们的才德学都应该具备, 首先必须有德, 德高方可以做学生的典范, 还要有才, 没有怎么办, 那就只能倚仗学, 要靠学问来培养。一是要学, 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 多向人家学习, 接受前人的经验, 加以自己从经验中得来的, 便是学问。做教师的过程本身也是要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的过程。

其他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教书育人为乐, 自觉奉献。“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即是说吃粗粮, 喝凉水, 曲着胳膊当枕头睡觉。虽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 但其却能处之泰然, 内心和乐, 且不为物欲引诱, 将以不义手段获取的富贵看作轻如浮云而不取。这是一种乐业的境界。不漠视、游戏本职, 而沉浸在“三月不知肉味”“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中, 心里高兴得把忧愁忘了, 连自己变老了也不知道。敬业、乐业、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要求教师做到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地做好本职工作。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典范。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

在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中, 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当代教师必修的“德、技、法、能”。孔子的很多教育方法在现代教育中仍发挥其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同时也因其教育方法的先进, 故而孔子方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 因材施教

记得一次子路问孔子, 了解了一个道理之后, 马上就去做吗?就言行合一去实践吗?孔子告诉子路说, 你还有父母兄长在, 责任未了, 处事要谨慎小心, 怎么可以听了就去做呢?另外一个学生冉有也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说, 听了你讲的这些道理, 我要立刻去实行吗?孔子说:当然!你听了就要做到, 就要实践。为何如此?孔子说, 冉有的个性, 什么事都会退缩, 不敢急进, 所以我告诉他, 懂了的学问就要去实践, 去力行。子路则不同, 他勇敢, 生命力非常强, 精力魄力超过了一般人, 所以把他拉后一点, 谦退一点。此所谓应机施教, 因材施教也。

孔子是因材施教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一个典范。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给予具体的教育,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而不是采用毫无取舍的一刀切。这一传统的作风, 类似于现代大学中最新的教育, 或者西方最新的小学教育, 所谓注重“性向教育”, 就是依照个性的趋向, 就个人所爱好的, 加以培养教育, 不必勉强, 以期扬长避短。

2. 刺激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所谓“愤”, 就是激愤的心情。如有一件事情, 对学生说, 你不行, 而他听了这句话, 就非行不可。这是刺激他, 让他激愤起来。“启”就是发, 在启发之前, 先使他发愤, 然后进一步再启发他。这也就是说孔子的教育原则, 必先刺激他的思想, 使他发愤, 非要有坚强的求知心, 才能启发出他本有的智慧来。再有就是引起他的怀疑, 多怀疑就自然会去研究。最后还要注意举一反三, 否则就是白读书。发展到现在, 我们也可以说,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以这种心态去学习, 否则就只能说是白教书。

“夫子循循然善诱之”, 好多时候我们不光要刺激学生, 激起他的求知欲, 还要注意循循善诱。教育是诱导的, 东西方都一样。“循循然”就是循他的意志, 循他的个性, 循他的道理, 把他带一个圈子, 还是把他带上正路。尤其是对于小孩的教育, 你说不准, 他非反抗不可, 至少在心理上反抗, 从心理学上来看, 就只这一点反感, 慢慢积累起来, 到最后他对一切事物都有了反抗性的习惯了。越是受压制的孩子, 反抗越大, 所以要想办法, 循循然善诱。孔子的教育是依受教者的思想、品格而施教, 不勉强人, 不压制人, 不挡住人, 把门打开给他看, 诱导他进去。用什么方法诱导呢?“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知识要渊博, 思想要有原则, 走一个专精的道路, 做人做事要保持文化思想的中心精神。这就对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要博文, 要约礼。

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 有诸多辉煌创造, 其他如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千古流传, 至今仍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作用。

孔子三千弟子, 七十二贤人, 有贤如颜回者, 富如子贡者, 勇如子路者, 显达之人也不在少数, 但都对孔子尊崇有加,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我们只能从他的内心力量、人格魅力和睿智学识方面去找答案了。从《论语》的字里行间, 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信仰的重视, 他对仁恕的强调, 他对万事万物通达的认识, 他不会怨天尤人, 也不乏幽默感, 这样的人本身就是充满着幸福感的人, 这样的人本身就应该作为我们历代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学孔子, 做孔子, 还应该发展孔子, 所谓“温故而知新”, 最终才“可以为师矣”。

参考文献

[1]千古圣人——孔子纪念馆[DB/OL].htt p://kongzi.memsky.com.

[2]孔子名言[DB/OL].http://hi.baidu.com/wzkocean/blog/item/e490ce338ac82440ad4b5ffc.html.

[3]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3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孔子说的,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那天刚上课,孟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说:“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凡平时做到这点的同学,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我心不在焉地看了看那行字,并没有放在心上。

话音未落,单元测试卷就发到了我的手上。没做多久,我就傻眼了,发现有两三道题不会做,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几道题可是10分呀!我着急了,一会儿沉思,一会儿挠腮,恨不得马上回到课堂上,重新听听老师的讲解。我虽绞尽脑汁,苦想了半天,可还是徒劳无功,时间如流水,我只好带着遗憾交上了试卷……

第二天公布成绩,语文课上,我心跳加速。“子玉,85分!”瞬间,全班54双眼睛盯到我身上,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因为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这一下子跌入深渊,我伤心极了。

课后我面壁思过,这行字在我脑海中回旋环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突然,我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作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

此后,我每天坚持复习功课,不明白的知识就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同学,有感悟的地方就提起笔来勾勾画画或记录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单元测试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都向我竖起大拇指。我会心地笑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花园头小学六年级

上一篇:女工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下一篇:如何高效做好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