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2024-08-13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精选14篇)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1篇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中共陈集镇党委宣传委员姜锋

县委决定,从2006年2月份开始,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全县开展“学典型、比贡献、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搞好这次主题教育,着重要解决“阜宁形势如何看、阜宁未来怎么办、阜宁当前靠谁干”这三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推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听了县委祁书记作的动员报告,作为宣传干部,既感到精神振奋,又感到压力千斤。我不仅要带头学习,提高自已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还要带头组织宣传,为“十一五”开好局、完成“百万人民干百亿”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仅要带头参加讨论,提高自已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还要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好表率。不仅要带头排查整改,增强争先创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还要强化落实,增强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和自觉性。我们每个党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学比争”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搞好“学比争”主题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到“学比争”主题教育中去。

宣传工作是党的喉舌,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三个文明建设中,为经济工作鸣锣开道,确保政令畅通都具有重大意义。我是一名宣传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积极讨论、查找不足,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展“学比争”主题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学比争”主题教育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健是与时

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本人一贯坚持以党的宣传工作为已任,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协助党委认真组织好“学比争”主题教育,努力使我镇的三个文明建设跃入全县先进行列。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评工作,努力营造乡风文明的大好局面。三是认真抓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工作,确保县委下达我镇的主要党报党刊征订任务的全面完成。四是认真负责的抓好新闻报道工作,为我镇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实施“富民工程”创造有利条件。五是认真抓好广播电视建设,为广大群众学用科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开展农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阵地。通过认真地组织自办节目和开展有关专题的广播宣传,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地位。六是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以工兴农、富民强镇、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组织文艺宣传队伍,专题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既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又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寓教于乐、寓民于乐”的效果。七是认真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文明村镇为重点,加大文明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新事等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八是认真负责地对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督查和指导。组织镇机关干部全力服务于经济建设,调动全镇广大干群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九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争创活动。着重抓好市民道德教育和集镇环境面貌的整治活动,努力打牢文明创建基础,全面提高我镇的文明创建水平。十是继续加大对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成立一个组织,做到两个结合,召开三个会议,做好四项工作,努力开创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积极开展财政税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车、专题广播等形式,努力使广大群众增强主动纳税的义务认识和走出去才有出路的创业意识。

按照党委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以工强镇,兴农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突出主体经济,重抓财源经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农民致富,全面提升位次,构建和谐陈集”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的总体思路,全力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动参与者。

一是重抓在手项目信息的跟踪落实,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二是重抓全民创业,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全镇范围内大力营造“干民营经济有功,当民营老板光荣”的浓烈氛围。三是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以服务为宗旨,加快职能转变,为客商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打造高效的服务环境。

按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分工,努力做好分工的点片工作。通过深入到村组田头,积极化解协调各类矛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继续组织片里的几个总支书记一起到上海和苏、锡、常招商。联络感情,争取为村里办点实事,为镇里带回有价值的项目信息。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掌握1-2门致富门路。在突击性工作上打攻坚战,在一般工作上打歼灭战。为促进全镇工作上水平、登台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对照“八无”“八排查”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已廉洁自律,永葆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质,工作上克已奉公,生活上艰苦朴素。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大吃大喝,不收礼受贿。工作中坚持原则,发扬风格。

生活中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自觉做到局部服从大局,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必然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调整,在个人家庭和亲朋好友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要正确认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四类十二比”、“四争四当”的要求,振奋精神,自加压力,拼搏争先。参照保持先进性的标准,还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扎实的做好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工作做得更好,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时刻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2篇

关于在全镇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

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村党总支、镇直各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作用,根据太组通字[2009]43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主题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流动党员“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当好六大员”):

1、做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与技术,吸引优秀人才来皖创业,引进资金投资家乡建设。

2、做家乡建设的领航员。带回新观念、新信息、新技能,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探索家乡群众致富创业的新途径,致富不忘家乡,带头返乡投资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提供活力。13、做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宣传家乡深化改革开放、致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安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新形象。

4、做家乡群众外出就业的引领员。积极向家乡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传授就业经验,引领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5、做商品流通的中介员。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牵线搭桥。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6、做联系群众的服务员。与家乡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解决资金技术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流动党员“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争做四模范”):

1、争当学理论、学文化的模范。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法律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

2、争当讲党性、讲奉献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讲党性、顾大局、讲奉献,认真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

3、争当促发展、促和谐的模范。为促进流入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真诚回报社会,为扶贫帮困、兴办教育、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4、争当守法律、讲道德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职业、行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工作措施

1、健全服务网络。各村党支要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台

帐,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从事职业、发挥作用等情况及时登记,维护更新,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2、广泛宣传发动。各村党总支要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名流动党员。要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形式,向流动党员传达开展主题活动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引导他们按照“六大员”、“四模范”的要求,积极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流入地经济社会繁荣当先锋。

3、落实责任,强化组织实施。各村总支要按照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的要求,支部书记或委员每人联系1—5名流动党员,专人负责引导和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保持与流动党员双向、经常、动态联系。

4、建立活动台帐。各村党总支要及时将流动党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向镇党委汇报。

三、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有序进行。要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2、联系实际,形式多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推动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工作中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加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使用工作,认真做好在流动人口管理中采集党员信息工作,健全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推进经常性工作的过程。二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

结合起来。根据流动党员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自身条件,设置不同岗位,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评议考核体系,确保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强化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要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各村党总支要把为流动党员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切实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照顾好留守在家的家庭成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3、完善各项制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制度,完善评价和各项保障制度,在活动中对流动党员表现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活动组织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各村党总支要将流动党员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各村要将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阶段性总结于2009年11月底前报镇党委。

中共太和县蔡庙镇委员会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3篇

一、强化“中原”意识, 联动区域发展, 打造中原思想、文化、科技高地

自古有“中原文化悠且长”“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应强化“中原”意识, 充分整合利用中原地区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和地理优势, 联动区域发展, 打造中原思想、文化、科技高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省高等教育在整体发展战略上应紧紧抓住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这一契机, 争取把我省高校列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列, 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坚持稳步发展与提高质量相结合, 实施梯度带动发展战略, 组建“H5高校区域联盟” (如图1所示) :郑汴洛新高校区域联盟、豫西北高校区域联盟、豫西南高校区域联盟、豫东北高校区域联盟、豫东南高校区域联盟, 以郑汴洛新高校区域联盟为核心, 打造郑汴洛新高等教育高地, 努力发展一批重点院校, 在若干领域抢占制高点, 构筑河南的思想、文化、科技高地,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 逐步形成以郑汴洛新高校群为中心, 示范、带动、辐射其他四大高校区域联盟, 其他省辖市高校科学合理布局,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并主要为地域经济服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高校区域联盟之间要加强师生交流、学分互认、学科建设、资源共享、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 以郑汴洛新高等教育高地示范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发展。

同时还要树立开放意识, 积极倡导组建中部六省高校区域联盟 (如图2所示) , 形成以郑汴洛新高校区域联盟为中心的核心层, 以豫西北高校区域联盟、豫西南高校区域联盟、豫东北高校区域联盟、豫东南高校区域联盟组成的紧密层和辐射层, 以中部六省高校区域联盟组成的资源层,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扩大河南招生名额、合作办学、交流师生等方式, 借助省外知名高校资源为河南培养人才。

我省各高校要以教育部2011年即将启动的“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二期为契机, 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科学定位、开放办学、优化结构、注重质量、特色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以全省各高校的内涵特色发展和全省高校区域联盟互动整体发展共同打造中原思想、文化、科技高地。

二、优化结构, 深化改革, 办出特色,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河南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高等教育结构不太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方面:河南目前有普通高校99所 (按照教育部规定, 自2009年独立学院按本科院校计算学校数) , 其中本科院校43所, 没有“985工程”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 “211工程”高校仅有1所, 省部共建高校 (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 1所, 普通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数量偏少。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过少, 所占高等教育比例有限。我省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数量占全国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比例偏低。从学历层次结构上看, 我省硕本比例与全国1∶10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方面:学科覆盖率低, 学科布局不健全。我省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占全国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覆盖现有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总数的比例较低;我省现有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占全国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总数、覆盖现有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二级学科总数的比例与全国平均数有较大差距;我省现有博士学位点数量严重不足, 学科覆盖率较低, 有些学科专业尚属空白, 学科布局不健全, 无法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生源结构方面:研究生招生规模偏小, 培养能力有限。2010年, 国家下达给我省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不足全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的1%, 在学博士生仅千人左右, 年招生规模还远不及一所国家重点高校的年招生量;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左右;全省在学研究生数量不足全国的2%。有限的招生规模无法满足社会对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的人才来豫参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目前, 我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占在学本科生的比例、在学博士生占在学硕士生的比例、每百万人口博士在校生数、每百万人口硕士在校生数、每百亿GDP博士单位数、每百亿GDP硕士单位数与周边省份相比,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都明显处于落后地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河南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发展, “河南省经济振兴计划”中确定的五大支柱产业 (机电、石化、食品、轻纺、建材) 和六大高新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材料、能源、环保) , 迫切需要河南高校持续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 我省高校培养的研究生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为此, 今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和科技需求, 在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方面下大力气。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在稳步发展数量、扩大规模的基础上, 加大本科高校的发展步伐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力度。同时,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努力培养与五大支柱产业和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级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同时, 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集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 促进人才加速向中原经济区内集聚, 努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三、加强校企联合,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打造新技术孵化高地

我省高校服务地区、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很薄弱, 今后, 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基础实验条件与多学科交叉的优势, 鼓励高校以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 包括科技人员互相兼职, 合作培养研究生, 联合承担重大研究项目, 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开发联盟等。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主动地面向企业申请科技项目, 特别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构筑高校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服务平台。按照“多校共一园 (基地园) , 一园带多点 (高校分园) ”的建设模式, 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依托高校、市场运营”的运行模式, 采取多种措施, 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技术人才入园, 实现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优势互补, 加强科技信息、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风险投资和人才中介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 努力建成高新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

四、开放办学, 合作兴校, 打造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高地

我省高校开放办学、合作兴校的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 具体表现在: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 与我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世界500强高校仅有12所;科研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相对薄弱, 与国外院校或科研院校开展机构合作、项目合作、课题研发等工作还不够;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引进力度还不够, 引进资源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程度亟待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外智力的力度不够。据统计, 目前在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任教的外籍教师仅有1000人左右, 尚无法满足正常的外语教学的需求, 且语言教师居多, 能够开展高水平科研活动的专家较少。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偏小, 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沿海省份的留学生规模差距较大。

今后, 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应在开放办学和合作兴校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建立省内、国内、国际三级合作交流合作办学联动机制, 加强省内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注重师生交流、科研研讨、优势专业学科互补;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 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在我省设立分校, 注重办学理念、办学层次、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全面提升, 积极鼓励各高校牵手世界名校合作办学, 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 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提升我省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设立省、市、校三级学术交流与合作基金, 大力支持高校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讲学, 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在国际学术、技术组织中任职。大力支持高校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 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开放办学、合作兴校, 努力打造中原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高地。

五、重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研究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4篇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深深扎根于每位国人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随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深入开展,我们赋予了“龙文化”蓬勃而深厚的生命力,将师与生、生与生、校与家结合在一起,以“龙文化”特色内涵为引领,将龙文化的精华与我校教育工作相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浸润在龙文化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文明素养和时代责任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达成学生的发展目标。

一、非遗传承塑“龙文化”之魂

“扬龙之精神,做龙之传人”,这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精神之魂。我们认为传承龙文化即传承华夏文明,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1.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我校开展“我心中的国学”百家论坛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引导学生把经典诗文编成歌谣运用在游戏中,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把传统的背诵内化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借鉴古人的涵咏,深化语言积累,体会母语之美,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以特色课程为载体。自2010年开始,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作为学校课程,成立了剪纸、鸳鸯螳螂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班。我校聘请民间艺人刘文华老师、鸳鸯螳螂拳掌门人孙日成先生担任传习班授课教师,同时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几年来,学校在研究、深化非遗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课程开发、活动拓展、评价提升”的课程建设序列。与此同时,每周一次的课程和丰富的展示活动让学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品味了民族艺术的古朴与文明,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锻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特色节庆教育承“龙文化”之德

节庆往往记载或书写着一个群体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作为一种仪式,它传播着成型的道德规范,作为一次活动,它实现的是师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发展。因此,节庆教育成为我校培养师生龙精神、弘扬龙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节庆教育分为三大类:传统文化节庆和新中国纪念节庆教育、弘扬人性传统的节庆教育和学校校本节庆教育。

我校把我国特色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如植树节成立“小龙人护绿小队”,到社区清理杂草、杂物,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传承民族魂”教育活动,端午节开展“识‘龙节吟诗忆屈原”系列活动,国庆节开展“我是中国龙”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全面发展。各种精彩纷呈的节庆教育为每个学生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传承中华美德,促使学生争做龙之骄子。

同时,学校在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节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节普及教育,如航空航海模型比赛、科普讲座、“小龙人寒暑假集结乐”实践活动,注重对每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并组建校级科技小组,形成“以大带小、以校促班”的普及模式,在省市区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跻身市区科技教育先进行列,成为全国科技教育工作“三个一”试点学校。在体育节中,结合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开设乒乓球学校课程,编排乒乓球韵律操,将乒乓球基本动作与音乐的旋律、动作的协调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组建班级、校级、俱乐部三级乒乓球队,举行对抗赛、擂台赛,人手一拍,人人参与,形成学生轮番上场的热闹场景。

三、特色主题月活动显“龙文化”之蕴

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龙文化贵在悟其精髓,并外延到学习、生活、思想的深处。因而,学校在深入挖掘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每个月份设立一个教育主题,使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融于各月份的教育活动中,形成主题教育月,将德育内容变得近、小、实、精,彰显出龙文化的深厚底蕴。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公民道德、行为习惯、体验教育、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德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围绕“龙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逐步了解民族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开展“我做神州小龙人,弘扬中华民族魂”的龙文化系列活动,如“龙与民俗”“龙与饮食”“龙文化在山东”等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做手抄报,开展交流探究活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校开展的“相拥美文佳作 书香浸润校园”的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在校园里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这些主题鲜明的“龙文化”活动,使学生接受了德育熏陶,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真正做到在活动中育人。

我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第5篇

2013年的春天来了,对中储粮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春天,对中储粮唐山基地来说这是一个即将收获的春天,对于我们中储粮唐山基地设备技术部的兄弟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施展拳脚的春天。

我们中储粮唐山基地作为新进军油脂行业的新企业,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我们的竞争力还不算强,市场份额还不够多,前方更是任重道远。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企业当中,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树立较强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立足点,为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中储粮人我们应该牢记并时刻以“两个确保”和“三个维护”为企业的根本使命,秉持忠诚、创新、高效、卓越的价值追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国家放心、客户满意、员工成长是我们坚持一贯的经营理念。

我们设备技术部在杨兴华经理的领导下,于紧锣密鼓的项目建设中,为工程进度安全平稳的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了除仓机的安装调试兄弟们加班加点没有一句怨言,为了变配电间的如期建设兄弟们不怕风吹日晒没有一丝退缩,为了新办公楼尽快的投入使用兄弟们紧盯电路、网络架设进程没有一点马虎,为了保证仓储大豆转运任务兄弟们无惧维修条件有多艰苦每次都及时解决故障没有一分钟耽搁。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件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代的每一项任务。这就是杨经理领导我们的设备技术人的工作精神。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一路收获。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没有惊人的业绩,从不认为自己能做出突出贡献,按时上下班,遵章守纪,努力工作,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普通。但是就是在这些普通员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敬业奉献的执着追求。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归根结底是要靠这些人的,他们这些平凡人才是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在公司不论从事什么岗位,我们都要树立良好的积极的心态,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要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这样才能为推进我们中国人自己品牌的放心油的发展这份伟大的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6篇

自然环境方面肇庆是没得说。五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肇庆。那是冬天,可肇庆到处是绿色、满眼是鲜花,还有清新的甚至带着股甜味的空气。我这个北方人终于无法抵挡这种诱惑心甘情愿远离故乡不远千里来到肇庆。

为了我们有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作为肇庆人,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将垃圾扔进垃圾箱里,这个看似很平常的举动也是对肇庆建设的一份贡献。至于怎么做我就无须多谈了。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环境和髙度发展的经济。更为重要的是她的文化底蕴和公众文明。就像一个人,如果他张口闭口都是钱,你会觉得他很庸俗。一个人要有灵魂,一个城市也同样。我们每个人不正在塑造着肇庆的灵魂吗?而我们肇庆学院正如肇庆的一面镜子,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都是肇庆灵魂的展现。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与我们同学有关的事情。我被同学们的这种举止所感动。每次坐10路车,我都能看到我们的学生争着为别人让座。大家会说:“这不是很平常的吗?”是呀,正是这很平常的小事让我觉得我们的学生非常可爱,让我觉得肇庆很温暖。

我是一名中文系的教师。像很多老师一样,我也担负着传承优秀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职责。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塑造灵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我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7篇

寿光市农机局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以来,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社会”的原则,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上级要求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于去年底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并于最近通过了市县两级检查。最近在潍坊市农机局组织的培训效果抽查中,学员满意率为100%。他们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中,基本做法和经验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寿光市农机局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阳光培训工作,以该市农机化学校为培训主体,其他有关科站参与和配合工作,各项工作稳步展开。在寿光市农机局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了部、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对“阳光工程”培训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要克服困难,把党和国家这一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好、办好,让上级放心,让农民群众满意,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阳光工程”培训使受训农民力争达到技术精、操作通、会经营、致富能、安全行的农机服务人员,让他们为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好头。为使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该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指导,他们制定了《寿光市2009年阳光工程农机使用和维修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培训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农机使用和农机维修专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农机校校长亲自抓,并参加授课,副校长分工负责学员组织、专业课教学、实习场地等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和该市阳光办请示与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首先,该市组织召开了农机站长会议,传达贯彻了上级有关“阳光工程”的文件精神,并下发了《实施方案》,通知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的时间、地点、招收学员的专业及报名时携带的手续和参训时注意事项等事宜,要求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购机补贴农户等报名参训。其次利用市电视台农机宣传栏目、《寿光日报》专版和编印宣传材料等宣传方式,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机户充分了解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好处和意义,鼓励他们踊跃报名参训。

三、组织实施,规范教学。为确保培训质量,该市农机校建立了阳光工程培训考试考核、档案管理、信息上报制度,根据阳光工程培训要求,严格实行第一节课制度、规范台账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制定教师职责和具体教案。每期培训班保证理论授课和操作实践7天时间。为使参训学员学得好,他们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实行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在教材使用上以上级业务部门下发培训教材为主,再发放辅助资料;开展因材施教,实行形象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使学员能系统的参加学习,他们制定了学员签到制度,规定学员除特殊情况外,一律到校、到培训班签到学习。建立了培训人员台帐,详细记录了所训人员的资料,便于开展工作及跟踪回访,了解他们实际工作情况、工资待遇等情况。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8篇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从河南实际出发, 将河南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在我省这一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兴工业大省里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我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平台和载体。它因应国家中部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需, 正当国家实施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之时, 恰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势, 顺应亿万人民思发展、念发展之盼, 吹响了新形势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号角,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展示的舞台, 找准定位、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高校自觉履行高等教育职责、自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应有之义。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具有55年办学历史的高等院校, 中原工学院在强烈感受到构建中原经济区条件下河南包括河南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深受鼓舞的同时, 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 举全校之力, 充分发挥工科的特色和优势, 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在纺织、服装、机械、电信、材料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智力优势, 充分利用功能纤维材料研发、精密制造技术、超硬材料工具制备、空调节能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等科研平台, 积极服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积极服务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转移, 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联盟, 深化产学研合作,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提高学校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的“贴近度”和社会贡献力。同时, 我们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 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做文章,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9篇

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植根于治国理政方略之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业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些重要论述,为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将绿色湖南建设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予以高度关注、重视和支持。徐守盛书记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可以落地、可以追责的措施办法,当好绿色湖南建设和林地守护神;杜家毫省长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保护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观念,决不能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去追求短期效应。省里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出台了《支持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林业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加快湖南林业改革发展步伐提振了信心、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

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五年时间。在这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天降大任”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全面处理好建设现代林业与富民强省战略的关系、加速林业改革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林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林业统筹发展新要求,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工作。

第一,要以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目标,努力打造绿色国土。我省地处长江中游、珠江上游,是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实施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长珠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统筹城乡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尤其是今年省政府提出的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涉及到全省60多个县市区,这将大力推进我省森林资源由“穿衬衣向穿棉衣”迈进。

第二,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我省要把“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山”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就必须念好“山字经”,打好“山字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着力构建山区特色优势林业产业带,提高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在空间布局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在产业结构上,要不断优化升级,壮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提质第三产业。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不砍树也能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同时,要推动“互联网+林业产业”,打造新兴林业产业平台。

第三,要以深化改革为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林业发展的强大活力。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完善配套措施,激活林地这一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解放林业生产力。要紧紧围绕“资源增长、生态良好、职工增收、和谐稳定”的发展主线,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把资源管起来,让职工富起来。要按照“管好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思路,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新机制,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四,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主线,着力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期完成“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把实现“双增”目标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宗旨、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森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和中幼林、纯林所占的比例较大,单位面积的平均积蓄量仅为全国的59.3%,这既是林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林业发展最大的潜力。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经营,精心抚育,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省森林资源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10篇

一、提高征管质量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高征管质量就是要提高整个税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依法治税,增加财政收入。这个月中旬,洛湛铁路开工了。以后,随着铁路和高速路的开通,xx将成为广西桂东南陆路交通枢纽,xx的经济蛋糕将越做越大,地税的任务和管理必然会越困难,既要处理好应收尽收,又要杜绝又税不收和收过头税,这就必然要协调好提高征管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提高征管质量要与提高税务人员本身的质量并举。人的质量决定一切,再好先进的模式没有先进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必须做好人员的培训,知识的更新和后备力量的配置。

建设东塍中心镇我为发展作贡献 第11篇

东塍作为临海市的工业重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全国最大的节日灯泡生产基地以及全国主要的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等等这些,在肯定曾经辉煌的同时,我们东塍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建设水平滞后;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违章建筑,镇村卫生保洁任务艰巨等等,我们东塍历届党委、政府敢于正视问题,开拓进取,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特别是在陈书记带领下的新一届党委政府,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在“敢为”上动真格,在“有为”上见成效,创新精神,务实作风,来开拓东塍又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黄金期。新一届党委政府为实现东塍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从一开始就召开市、镇人大代表、企业家、村干部座谈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为中心镇建设出谋划策,重点以抓好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管理四大建设作为突破口。年前,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形势的转变,全力帮扶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引导推动11家LED中小企业抱团重组成立了浙江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LED生产企业,企业投产以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年初,镇党委、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团队、工业园区建设团队、特色城镇建设团队、和谐社会管理团队。通过组团竞赛来抓落实,通过组团在全镇上下掀起了抓项目、抓落实的高潮。在我们溪东片桐坑村石流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稳步推进,石蛙养殖基地一期已投入放养,小岭村办公楼的提前完工,双宅村科技工业园区土地征用政策处理的落实,不仅这些,还有我们其它各片,如下街村南北大道建设的有序展开,金色家苑的全面结顶,庙西村箱涵工程的起动,东溪单村孝道文化的威名远扬,康谷康居工程连片整治的验收,以及岭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创建的有序铺开等等,真可谓是遍地开花。

4月初,镇党委为响应市委“转作风、抓落实、促崛起”号召,又召开了“大干二季度,破难促崛起”的动员大会,在全镇开展了违章建筑和计划生育整治的集体行动,组织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全力攻坚破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正是这样的组团服务,镇里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中心镇建设,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社会管理,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呈现出良好势头,正是这样的组团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12篇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市委“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认识到: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地用以指导实践,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妇女为推进泰州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部室工作,我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握妇女工作入点,明白党政所需、妇女群众所求,解决群众之所想、上级党委之所急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妇联干部,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学习科学、技术、技能,不仅从书本和媒体上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要向妇女群众学习,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动员和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弘扬“四自”、“三创”精神,积极投身“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州”又好又快的伟大实践多作贡献,有所作为。

二、加大宣传,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舆论氛围

“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是市委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神圣职责。科学发展,快速崛起,对于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大跨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广大妇女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上来,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要广辟宣传渠道,通过举办学习会、座谈交流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着力营造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形式

遵循“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坚持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成果指导妇联组织的各项工作。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妇女新群体出现后给妇联组织带来的新变化,以人为本强素质,不拘形式抓覆盖,凸显特色创品牌,实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妇女工作与妇女群众需求吻合、妇联影响与社会认同共进。抓住各级妇联换届的契机,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流动妇女中建立灵活多样的妇女组织,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壮大横向联谊组织,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共创建的和谐工作新局面。

四、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争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13篇

于康震实地了解了疫控中心大兴项目建设使用情况, 仔细听取了疫控中心情况汇报, 并以“在深化改革中发挥疫控中心作用”为主题, 与疫控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进行座谈。于康震充分肯定了疫控中心内部建设和履职情况。他指出, 疫控中心成立以来, 认真履职尽责, 在历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疫和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 在动物卫生监督、屠宰行业监管、兽医体系能力建设和兽医科技研发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近年来, 疫控中心不断加强内部建设, 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基础建设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 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

于康震强调, 疫控中心作为我国兽医“国家队”重要一员, 要进一步抓好条件完善, 逐渐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职能定位, 理顺关系, 理清疫控中心和部兽医局、部系统各兄弟单位、各科研院所和地方疫控监督机构的关系;要进一步抓好能力提升, 发挥中心职能优势, 加强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撑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抓好人才培养, 加强科学研究、兽医智库和疫病防控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抓住改革机遇, 谋划中心长远发展。

抓好主题教育为发展经济作贡献 第14篇

【关键词】微观管理;策略;过度管理;长效机制

微观管理就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风格。要正确的运用微观管理,前提是要正确的认识微观管理。微观管理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人的各种工作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一、灵活运用

管理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可以适用所有的机构和所有的工作人员。相反,管理的精髓和优势来自于它的多样性。管理人员不是在管理一群牛或羊,他们管理的是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见解的人。所以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该擅长对不同的员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其前提就是管理人员与员工有良性的互动和深入了解。微观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保持对下属及其工作进程的关注,并保持中立和有距离感的态度,充分尊重下属在其权限范围内的判断和决策,这也是体现了管理人员对其员工的信任和鼓励。这种状态下的微观管理既能让管理者对其下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及工作进度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在工作进展过程中实时的提供帮助或调整,保证整个工作能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且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产生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良性关系。

二、建立工作目标

要保持灵活的管理风格,是为了能在不同风格的员工中顺利的实施微观管理,促成员工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满意的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工作目标。因此,建立合适的工作目标对微观管理的实施非常重要。制定的工作目标应该要非常明确,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同时目标应该容易记忆,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工作目标的制定不是管理者单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下属员工的事情,而应该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工作目标。通过这样的过程制定的目标,能使执行人员充分的了解工作的实质,紧扣住工作的重心,在进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更容易和管理者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三、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

管理者在微观管理的过程中应以结果为导向,而其实现过程管理者可以给下属员工更多的空间和决策权。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体现管理者的微观管理呢?沟通和知情。虽然管理者要坚持抱着不介入的态度,但对工作的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应该要非常了解,这就需要和员工的沟通。可以通过定时会议、定时汇报、邮件沟通等方式,让员工能感受到管理者一直在关注这个工作的进程,但对执行人员也有非常信任的态度。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管理者对工作进展了然于胸,而且能极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推动工作又快又好的完成。

四、既是运动员,更是教练

管理人员在成为管理人员之前,一般也都是从一线工作人员做起,而且也是因为工作出色且具有管理能力因而提升为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和下属的关系时,既是有闪亮业绩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能培训运动员的教练。如同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管理者需要时刻关注下属员工的进步和失误。这种互动关系不是通过管理者对员工的“放任”态度和“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能够建立的,需要的是管理者运用微观管理方法充分了解员工,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经验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成长。

由此可见,微观管理,这个其定义就带有负面描述的概念,应该更新为“管理者通过对细节的关注以获得管理的必要信息”。微观管理所提倡的“关注但不介入”的态度并不是否认管理者的监控权利和掌控权利,相反收集管理信息就是为了更好的监控和掌控,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监控。微观管理有种种好处,但容易陷入“过度管理”的误区。因此要坚持微观管理而避免过度管理的关键是“授权”。管理者授权给下属同时保持对工作进展的关注是微观管理,不授权或者授权后仍介入下属员工的工作的方式是过度管理。过度管理使管理者非常繁忙,沉浸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却让员工埋怨再三,工作态度消极懈怠。而微观管理使管理者能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从更高的角度和层面观察各项工作的进展程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和员工良性的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哈利·钱伯斯.应对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海信和奇瑞的人才发展瓶颈下一篇:信用额度调整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