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4-05-29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精选10篇)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1篇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举证责任倒臵的实施,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护士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现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产生护理法律纠纷的常见原因

1.1 医疗差错事故与护士的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据美国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事故中医生占38%、药师占11%、护士为38%,在其他人员造成的3 ~5%的医疗差错中有2%来源于护士。这就表明护士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可见医疗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有密切联系。

1.2 护理教育课程设臵中缺乏法律意识:在我国护理基础教育中,中专教育法学课程只占全部学时的2.91%,主要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没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叶良玉 对341名护理人员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现有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34.6%的人采取了自学的方式,4O%的人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了解到部分法律知识 因此,护理基础教育中法律知识不足是护士法律知识缺乏的重要原因。

1.3 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不少患者和家属不顾医疗服务属于特殊消费,把自己放在商品消费的位臵上,表现为过度维权。但大多数

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淡薄,不懂得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特别是患方的权益。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言行不慎、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

1.4 护士素质低、责任感不强:护理纠纷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联系。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是发生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韩清萍对55起护理差错分析中发现,从事护理工作时间短者容易发生差错。主要是因为年轻的护士工作计划差,忙中出错,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忙中凭印象治疗、护理。

1.5 护士证据意识差:张优琴对200名护士证据意识的调查发现护士证据意识仍薄弱,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臵”的新形式。护理文书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记录,是患者病情的反应,是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处理中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依据记录的正确性,特别是涉及某些医患纠纷的案件时,医疗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与护士最关键的证据。护理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护理记录模式的缺陷,医护之间沟通不足导致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载不相符合口 以及护士自身素质不高,记录时表达欠准确或漏记、多记等,都使护理病历记录的证据作用大打折扣。

2.应对措施

2.1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学习相关医疗法规,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法规,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在不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单位情

况制定的用于指导规范护理行为的护理常规、规范。只要知法、懂法,才能依法、守法,并将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尊重患者权利,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2 加强工作责任心:随着护理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展和患者需求的提高,护士只有不断学习人文学科、心理学等知识,苦练操作技术,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严格交接班、严格执行医嘱、定时巡视病房,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杜绝因疏忽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站在社会、患者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确立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标准,同时还应在服务中强调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即自身服务。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贯彻于护理实践中,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全员的、全面的一流服务。

2.3 维护、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的生命健康授权法律保护,医生无权终止治疗,护士无权终止执行医嘱或对其停止实施护理。护士应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生命,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护士在与患者交流中常可能会涉及患者的隐私。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清楚自己的职业权限,应为患者的隐私保密,不议论隐私及擅自公开患者的健康状况。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挡患者,尤其是在擦浴、导尿、更衣时。尽量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及预期进展,有无生命危险,目前所做的治疗和检查情况,诚实回答患者家属的提问。重视患者签字同意的权利,如输血同意书、术前同意书等,尽量让患者自己签字,如患者自己不能签字应让患者家属授权委托书。

2.4 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性文件。我们应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纂改等。

2.5 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强化自身素质修养:

在护理工作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在与患者的交往中,护理人员要真正做到热情、关心、同情,尊重人格、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利益,一视同仁。世界护理学会提出:护理工作中蕴涵着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权利,而且不论国际、种族、血统、肤色、年龄、性别、政治或社会地位均获得同等尊重。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加强巡视和观察,对患者的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对某些患者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以提高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

2.6 加强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规范管理,更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为患者服务,牢固树立“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改进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2篇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迅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恰家属未在,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医生值班护士长。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护理部汇报抢救结果。

4抢救无效患者死亡,要等到家属确认后,再通知将尸体接走。

5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生。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里状态。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看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则立即抢救。

2保护现场。(病房及病房外现场)

3通知护士长或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4通知家属。

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到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通知医生。

2在医生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3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及时治疗

4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通知医生。

2通知院内总值班

3通过家属查找

4患者回来后立即通知院内总值班

5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钱款需登记上交领导。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与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与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上报检验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7加强巡视并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出所输液体,从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填写《输液反应申请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设备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当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当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接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当患者发生化疗药液外渗时的紧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经医生同意后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封闭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阻止扩散。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当患者发生误吸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背部,尽可能使误吸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建议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当患者发生躁动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立即说服并制动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与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

当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护理部值班护士长。

2.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3.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4.24小时设专人陪护。

5.如果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并考虑对患者采取躯体束缚,以防发生意外。

6.协助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

7.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5.协助医生根据病情采取应对措施,

6.做好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3篇

1.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问题

1.1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但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当代各高校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也开设了法律知识基础课程, 主要是通过法律基础公共课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 但是由于法律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 师资力量薄弱、课时相对较少, 再加上学生对公共课也不够重视, 因此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会死记硬背一些法律知识, 但是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 也不能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使大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

1.2 缺乏主动法律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现代意识对他们影响很重, 所以他们更加注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性的追求, 因此学校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法律法规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束缚, 导致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思想上与行为上都处于一种被动守法的状态, 不能从心理上去理解法律, 没有主动地把法律当做是对行为规范、生存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维护者。

1.3 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

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导致大学生对法律产生一种错误观点, 对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抱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这不利于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大学生缺乏这种法律维权意识, 导致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的拿起法律武器, 反而采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去看待法律, 有些法律知识十分缺乏的大学生会直接放弃法律武器, 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报复, 增加了大学生的犯罪的案例, 影响了大学生未来良好的发展。

1.4 缺乏对法律权威性的认识, 大学生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 大学生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反思。这类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对法律权威性的认识, 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作出正确的判断, 也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些行为会让自己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不仅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也危害了他人, 扰乱了社会秩序, 所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2. 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措施

2.1 推进案例教学, 更新法律观念

掌握基础的法律知识是高校积极开展法律基础课程的目的, 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我国的法律知识在大学课堂的普及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再加上高校的法律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偏理论, 针对性不强, 导致了法律知识不能有效的普及。随着教育发展的需求, 各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在高校法律基础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去说法、讲法, 更新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

2.2 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各高校应积极推广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管理制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教学活动,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并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 规范个人行为, 坚持违法必究的处事原则, 严禁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增加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 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不健康的心理也是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持怀疑态度的原因。社会残酷的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些巨大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加强大学生自我调节压力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另外各高校还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法制观念, 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

2.4 优化网络环境

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及, 当代大学生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因此优化网络环境, 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加深对法律权威的认识, 提高法律意识, 减少犯罪几率。

2.5 重视法制教育

各高校应该重视法强制教育,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改革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教育的时效性, 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将法律知识最大程度的普及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结语

当代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主动的法律意识与对法律权威的认识, 导致大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扰乱了社会秩序。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对教学生的法律教育活动, 推行案例教学的方式, 优化网络环境, 重视法制教育, 并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维护学校与社会的秩序, 加快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基国林.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09, (10) :22-24.

[2]姚兵, 徐宁平, 朱宁.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 2014, (01) :127-128.

[3]郭文鹏.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剑南文学》, 2013, (10) .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和应对措施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3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诊过程中法律知识不断完善,维护自己权益意识增强,使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职业挑战,所以,加强法律意识的学习刻不容缓。现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整理如下:

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

1.1 护理教科书设置中无法律意识知识参照 在我国护理学基础教育中,中专教育中法律学课程只占全部学时很少的比例,主要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没有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业内人士对护理人员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护理人员现有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一小部分的人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大部分的人通过协会和单位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学习到部分法律知识,还有一部分的人法律意识淡漠,无法预见法律知识缺乏的危害。更不懂得加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2 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消费,不同于商品消费,不少患者和家属却把医疗服务放在商品消费的位置上,过度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太过于苛刻。而大部分护理人员往往法律意识和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维护双方利益,尤其是保护病人的利益。无法预见自己对病人的一言一行造成的后果与法律的关系,以至于在工作中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导致了护理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

1.3 有些护理人员不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懂得学习新事物,想当然行事 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不懂得及时充电,来提升自己相关法律知识,我行我素,造成了不该发生的护患纠纷。而工作年限长的护理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资历深,根据经验想当然行事,工作中太过麻痹大意,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原因之一。

1.4 部分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倦怠感强,缺乏敬业精神 由于护理工作性质特殊,面对的是患有病痛的病人,自身情绪也易受感染,同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导致护士的职业倦怠,对护理职业失去了热情,工作得过且过,自然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1.5 护理人员证据意识缺乏 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警惕性不高,书写护理记录时不严谨,字迹不清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无法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应对措施。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对病案保管不当,病案反应了病人住院期间一切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及病情动态,是反映护患双方治疗与被治疗,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病案保存不当或丢失,我们将无法提供病人的真实情况,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也是对护理人员的不负责。

1.6 护理人员角色缺如 部分参加工作时间短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小且自律性差,未能进入护士角色,因此,就不能完全履行护士应尽的义务,工作中失误相对较多,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

2 干预办法

2.1 加强医疗卫生法规的学习,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应通过不同途径接受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培训与学习,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业务上多总结经验,做到精益求精,尽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病痛。工作时间,全神贯注,不开小差,摒弃杂念,严格检查,核对,对病人做到多问,多看,多指导。对自己要求多想,多做,多练。

2.2 多为患者着想,对手术病人签协议时,一定将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后果交代清楚,对病人存在的焦虑,恐慌心理,应给以安慰,让病人或家属无心理负担,相信医护人员,签字时做到心中有数,轻松上手术台,切不可麻痹大意,草率行事。

2.3 规范医疗护理文件 医疗护理文件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护理人员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文件,也是诊断、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完整的医疗护理文件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在医疗纠纷时,要依靠其中的记载以判断是非及有关医务人员有无法律责任。要求护士在书写时一定要认真、具体、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全面。尽量用医学术语,措辞简单、清楚、扼要。不可任意涂改。书写时精神要集中,做到认真、细致、准确、及时。

2.4 加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培养 医疗机构应多组织一些关于护士素质方面的学习和交流,让她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职业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慎独。对患者不能存在偏见,不分男女老幼、贫困或有钱人、有无社会地位,有无触犯法律,都要一样对待他们。碰到脾气暴躁的病人,应该理解他们,多为他们想一想,切不可感情用事,与患者发生言语冲突,应耐心地为病人做好解释,为病人做好护理,不要带着情绪工作,把情绪发到病人身上。

2.5 关心护士、爱护护士、理解护士 医疗机构应该重视护理工作,尊重护士,肯定她们的劳动成果,对工作表现良好的护士,适当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爱岗敬业的氛围,让每位护士知道护理工作的神圣使命和重要性,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以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违法维权的事件,有时候是当事人不懂得法律,误

入歧途,触犯了法律,有时候是当事人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我们为之惋惜!为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现状,现做以下调查,耽误

您几分钟时间,请您认真做出选择。

1.您现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平时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法律知识:

A自己平时阅读一些法律书籍B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了解一些

法律知识

C通过学校设置的法律基础课学习D平时不怎么关注,感觉用不到

3.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多选)

A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B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权利的地方太少

C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

D有意义,法律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4.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B 11月1日

C 12月1日D 12月4日

5.您觉得下列哪几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选三个)

A民法B刑法C婚姻法D合同法E婚姻法F劳动法G保险法

6.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

A14岁B 16 岁C18,因为18岁就成年了D不清楚

7.当您做暑假工作或者做兼职时,您会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多选题)

A会的,合同能防止公司违约,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B合同是用人单位单方面拟定的,签不签无所谓

C这取决与用人单位是否有书面合同,如果他们要求口头签订合同,我也会同意D合同签不签影响不大,只要我工作了,他们敢不给我报酬,我就打官司

8.若某人借您钱到期不还,您觉得您有权利把那个人关起来,或者强行拿他的其他私有财产做抵押吗?

A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的权利

B没有,任何人都不能禁止别人的人身自由,而且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这样做也是情理之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D要看有没有借款合同,有合同应该走法律渠道。没有合同,那我只能这样做

9.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B自己解决,上访或者打官司太费时间

C找自己的亲属,以暴制暴D感觉很委屈,但无能为力

10.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A.报刊,杂志B.电视,广播

C.互联网D.党委,政府,人大

11.当日常生活中您的名誉受损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自己?

A无所谓,清者自清B说说就行,激怒了人则会被群殴

C根据法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D通过暴力解决

12.您觉得通过法律途径您的权利有多大可能得到维护?

A 30% ,法律根本不会注意弱势群体的权利B 40%,官官相护,有钱能使鬼磨

C90%,法律越来越公正了D许多问题根本不能用法律解决

13.您如果很需要买手机,碰巧碰到有人拦着你向你卖一部非常便宜,但可能来路不明的二手手机,您会买吗?

A会,手机便宜实惠,反正不是我偷的B不买,否则等于隐藏赃物,会受处罚

C手机可能是偷的,还是别贪小便宜了D不买,并打电话向警方反应

14.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

A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 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D默默离开,不敢出声

15.你认为大学开设的法律基础教育课要如何上,才能取得提高同学们法律素养的效果?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

C按照教学大纲粗略将一下就行D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

16.您认为我国法律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是(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多的权威B执行机关执行不严

C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D多数对法律尊重不够

E其他

17.您认为当我们维权时,有时法律的公正性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多的权威

B我国权利机关和司法机关相互制约,司法机关的工作没有自主性C一些司法机关收受贿赂导致办案不公

D当法律没有实现公平时,大多数人没有再上诉,选择忍气吞声

18.您觉得现阶段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让遵纪守法和维权意识深入人心?(多选)

A多组织法律讲座,普遍法律知识B 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C让法律深入农村基层,使普通民众学习法律,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D多建设一些维权渠道,让维权更简便

19.您觉得现阶段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让遵纪守法和维权意识深入人心?(多选)

A多组织法律讲座,普遍法律知识

B 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

C让法律深入农村基层,使普通民众学习法律,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D多建设一些维权渠道,让维权更简便

20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单选题)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法律在执行过程时更加透明,让公众参与进来

C加大人民群众监督

D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和调查机关,监督执法部门的执法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6篇

1. 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现状

1.1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1.1 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弱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在扩招, 为了满足生源, 学校把招生要求降低, 而报考的大多是考不上高中或没有心思继续读书的学生, 以上两点均导致了进校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整体理解能力较弱。《妇产科护理》涉及学科广泛, 如《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学生学习时很难前后贯通,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1.2 没有兴趣缺乏自信

中职学生既往学生成绩大多不理想, 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普遍缺乏自信。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我不是学习的材料”等想法, 没有进取心, 老师很难调动起上课的积极性, 学习效果不好。另一方面, 很多学生报考护理专业是父母的意愿, 家长认为“学护理好就业”, 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想法, 对所学专业没有职业规划, 缺乏学习兴趣。

1.2 教师教学现状

1.2.1 教师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缺乏

在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是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 丛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院来上课, 仅有的一点临床实践经验来自于短期的实习阶段, 导致上课时一味照本宣科, 枯燥乏味, 部分授课内容不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另一反面, 专任教师未接受过专业教师的培训, 没有授课经验, 缺乏授课技巧, 语数过快, 板书设计不合理等, 教学效果较差。

1.2.2 外聘教师讲授主次不明, 缺乏连贯性

学院为了弥补专任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 聘请医院的护士或医生来学院上课, 而外聘教师缺乏授课经验, 虽然会讲解很多临床案例, 生动、形象,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重难点把握不清, 导致课后抓不足要点, 考试效果不理想。同时, 由于临床工作的繁重性和突发性, 很多外聘老师会有临时不能到校上课的情况, 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连续性。

2. 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应对措施

2.1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尤为重要,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实验操作后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发掘闪光点, 把优点扩大化, 让学生感受到“我还是不错的”“我还不是一无是处的”, 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2 充分了解因材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正式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可以了解学生基础水平, 据此制定可行的授课计划, 部分难懂的章节可以从基础开始补起,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3 加强职业规划引导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 对护理职业认识不够, 所以进校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做入学教育, 整个学习期间设置职业规划课程,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职业引导。

2.4 加强培养, 提高教师素质

安排专任老师轮流到临床一线去, 弥补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 多学习临床常用的实践技能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外要多搜集临床案例, 在上课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使课堂生动、有趣。对新进教师严格“导师制”, 规范代缴制度, 让新进教师能尽快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2.5 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

充分了解外聘教师的临床工作安排, 尽量错开教学时间, 保障外聘教师能按时到校上课, 完善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 使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其次要安排外聘教师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 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外聘教师临床案例丰富的长处, 提高教学质量。

2.6 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

改变过去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例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等, 这些教学手段的引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护理学生基础差, 理解能力弱, 缺乏自信, 而妇产科护理重难点多, 学习难度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困难, 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丹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神州教育, 2013, (08) :130.

[2]汪薇.高职助产专业产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 2013, (11) :67-80.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0-01

护士从事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致使心身健康受到巨大的压力影响。工作压力会产生疲劳,严重时会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并使护士心理质量下降。本文分别从社会、职业、个人因素方面总结和讨论心理压力的来源,并应用系统措施来有效降低特定人群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1.由于护士的工作大多默默无闻、埋头奉献,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知。加之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有些人对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偏见,因而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产生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不良反应。

1.1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

1.1.1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社会支持体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轮班作业,相应的劳动报酬不足,传统的权力机构又将护士置身于组织的底层;在医疗机构里,医生有着做决定的权力,而护士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病人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是受人尊敬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普遍缺“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体系与抑郁等消极情绪存在明显的负相关[1]。

1.1.2 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

医护关系是主要的护士压力源之一。医生的劳动普遍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们往往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2]。此外,超负荷的劳动量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经济收入与所承受的高风险不成正比,使护士产生失衡感,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1.1.3 多元发展少,工作无成就感

由于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故对年龄的要求较高,而护士职业发展及晋升、提拔等问题上,护士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使众多的护士感到前途渺茫,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1.1.4 工作的不稳定

随着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护理人员面临下岗或转岗这一压力源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残酷的竞争,使大多数年龄大、学历低的护士心理严重失衡。

1.1.5 医疗纠纷和护患矛盾增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家属的无理取闹,使得医疗纠纷投诉案呈上升趋势。所以护理人员在为这些对象服务时,担子重、压力大、理解少,一旦出现难以避免的事件,社会及家属不理解,这双重风险使护理人员产生更加严重的疲劳心理。

2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应对措施

2. 1 医院方面

2.1.1正确的指导护士积极应对压力,帮助护士缓解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他们学会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努力克服自卑感,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

2.1.2 确立护士在医院内的地位,解决实际问题

醫院管理层应重视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更新观念,改变“重医轻护”的观点。充分理解和关爱护士,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让护士感到自己处于一种被信任、被尊重、被重视的主人翁地位,保持护士的自尊和信心。积极帮他们解决住宿、保险、执业、职称晋升、家庭婚姻等实际问题。专家认为,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

2.1.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人员调配

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劳逸结合,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根据基层医院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培养多元化的护理人员,做好科间协作,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2.1.4 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护理管理者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努力为护士营造一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温暖友爱、和谐的环境氛围。当护士与患者发生冲突时,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发生冲突的原因及性质,密切关注护士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将批评惩罚放在首位,应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训斥,帮助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愉快心情。

2.1.5 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考评及奖金分配制度

今年以来,护理部提出建议方案,报人事科审核,经院办会批准,对护士绩效分配方案进行重新制定,根据护士的职称、岗位、工作量及工作责任的大小、绩效考核情况等合理进行绩效分配。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 6 改善用人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发展空间

护理管理者在用人上要遵循人本思想,做到人尽其材,因人施用。大胆的使用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护士,让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参与到护理管理中来。注重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典型。实行护士长竞聘上岗,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表率作用。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划,选送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尽可能为护理人员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热爱专业、热爱医院、爱护病人的爱岗敬业思想。

3 结 论

基层医院护士作为护理队伍的一部分,其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基层医院护士所承载的特殊压力,需要社会和医院管理层及护理管理者的共同关注。护理管理人员要正确指导他们积极应对压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与鼓励,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肯定能成为医疗战线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增恒.身心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MJ],2008,5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儿科门诊护理人员100名, 均为女性, 年龄21~48岁, 平均 (25.8±0.6) 岁, 工龄1~32年, 其中1~4年29名, 5~9年35名, 10~20年21名, >21年15名;学历:中专34名, 大专35名, 本科31名;高职称5名, 实习护理人员49名, 初级护理人员46名。

1.2 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名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压力调查, 内容有工作环境因素、人际关系问题、工作时间分配因素、工作量等;与儿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沟通, 了解其工作压力状况, 并分析各项压力因素来源。

2 结果

根据护理人员工龄来看, 其中以10年以内护理人员的压力最大, 其压力主要有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时间分配、工作量等, 见表1。

3 讨论

3.1 压力分析

3.1.1 工作繁忙, 要求较高

儿科门诊工作量较为繁重, 均属小儿患者, 其表达能力有限;治疗期间患儿产生的疼痛感不能用言语表达, 同时, 患儿家属过于关心、疼爱, 易在患儿患病紧急治疗期间与护理人员发生争吵, 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操作技术、护理水平等, 使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期间存在较大压力, 如在护理期间遇到紧急救治患儿, 使护理人员情绪持续紧张、神经系统紧绷状态[2], 对其心理、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3.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医院护理人员人数较多, 且心理情绪不同, 如性格内向、反感、孤僻的护理人员, 极易受情绪影响而产生心理障碍, 若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影响, 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反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使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获得精神支持;长此以往易出现负面情绪, 降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3.1.3 工作环境

患儿在患病期间难免会出现哭闹的声音, 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各项治疗、检查等, 而患儿对医院环境和护理人员等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导致患儿哭闹不休, 在此环境中, 不管是家属还是护理人员都会产生烦躁、焦急的心理情绪, 加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3]。

3.1.4 工作时间分配

儿科急诊属于较为特殊的急诊治疗部门之一, 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如患儿需要进行静脉滴注护理, 因血管较小而加大穿刺难度, 且儿科门诊患者治疗人数多, 与护理人员人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工作时间紧张无序。

3.2 应对措施

3.2.1 改善工作环境

缓解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首先应帮助其转换工作环境, 给予人性化管理, 结合护理人员自身优势, 合理分配工作, 并在管理期间多理解、关心、沟通, 了解其内心想法, 并给予支持的动力。同时, 在对工作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 对于存在特殊问题的护理人员可给予合理照顾, 给其提供一个有效的减压空间, 为其营造轻松、愉快、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感受到愉快、和谐的氛围;为其树立自信,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2.2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叮嘱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严格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并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使其有较强的护理基本功;在对患儿进行穿刺护理时通过娴熟的护理技术来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护患纠纷, 并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

3.2.3 提高工作兴趣, 培养职业道德精神

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期间, 管理者要及时发现其工作亮点, 为其构建和谐、乐观的工作环境。对新进入职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关培训, 并开办心理知识及卫生知识讲座等, 使其有意识的建立健康的人格精神, 同时培养其专业的职业道德。

3.2.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积极面对社会现实

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使其明确人生方向, 确立自立、自信的心态, 使其工作期间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明确自身职责, 为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而感到开心、欣慰。同时教导护理人员在现实工作中端正心态, 正确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平衡现象, 避免根据个人标准去对社会进行衡量。

3.2.5 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以缓解心理压力

管理者应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特点及儿科门诊治疗情况, 对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配, 使其具备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既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又能提高其工作质量, 为儿科门提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护理人员的压力及应对措施。方法 抽取我院儿科门诊护理人员100名, 均为女性, 并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压力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护理人员工龄来看, 其中以10年以内护理人员的压力最大, 其压力主要有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时间分配、工作量等。结论 通过实施各项有效措施, 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等应对措施, 有助于缓解儿科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门诊,压力,措施

参考文献

[1]董保英, 王凤梅.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4) :86-87.

[2]唐丽虹, 林秀榕.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 :146-148.

内科护理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第9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现状;应对措施

1 前 言

医疗事业发展至今,医学与护理模式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内科护理而言,它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心理、生理相互综合的护理科学内容[1],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依据机体完整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观点来护理病人。以前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说讲为主,过于的注重理论知识,但却脱离了临床的实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转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过硬的临床技能,并具备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内科护理教学工作的现状

2.1 教师心理压力较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内科护理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与提高,但由于大多数的护理教师多为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尽管他们有着较强的责任、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在面对接受新生事物较广的中职学生时,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内科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危重患者也越来越重,使得工作难度和强度都大大提升。

2.2 内科护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陈旧

2.2.1 无法展现现代护理理念 大部分教师并未真正领悟透现代护理工作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学工作中,多围绕“疾病”来开展教学工作,这就使得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们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并未将实践和理论知识充分结合起来,这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依赖性也较强,且缺乏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2.2 教学要求与现代护理的要求有差距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但仍然甚少涉及到心理、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知识。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在内科的患者中,42.4%的患者有抑郁障碍,48.1%的患者有焦虑障碍[2]。由此可知,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的心理护理,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为患者提供最贴心的护理服务。

2.2.3 教学过程缺乏监控 尽管已经有非常清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但在执行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均无法进行实时控制和反馈,多是以理论考试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来验收,并没有真正起到实际效果。尤其是学生在进行查房的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内容对患者进行细致护理,是否根據内科病情特点来开展工作等均无法监控,比如所查病人的各种资料,包括病历、各种护理表格,以及所需物品,包括查房本、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皮尺、压舌板、记录本、笔、专科检查物品等是否准备妥当,查房过程中患者的各种信息是否正确及时的填写更新,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得当,是否能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是否针对了患者的个体病情特征实施了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否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及是否对患者其他的日常生活需求进行了护理服务等等。由于缺少对学生这些护理工作的监控,就很难保证护理查房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护理业务技能素质也就难以清除、客观的掌握。

3 内科护理教学新对策

3.1 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学主动性 合理安排教师负责学生人数,并注意工作任务的分配,尽可能地避免教师不同教学任务之间发生冲突,加重教师负担。此外,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集中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避免教师在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保证教师的知识满足时代的需要。

3.2 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3.2.1 创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互动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判断和想法,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在沟通交流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估。

3.2.2 鼓励学生主动性,发掘学生兴趣 由于内科的患者病情多较为复杂,且多为老年患者,伴随有各种合并症,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特点,按照从轻到重、从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帮助学生确定病例。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并从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内科护理工作的任务重,内容复杂,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却并不是无尽的。为此,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楚教学目的;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强化内科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教学管理部门还需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和验收,找到教学问题所在,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改革;在完成教学工作后,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考试结果等来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3.2.4 创新教学方法 以研究性教学和循证教学等方法为主要学习方式。突破“教课书”的局限,鼓励学生从各方面求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病例,提出解决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研究性学习习惯。

3.3 强化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摆脱传统仅以临床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法律、心理以及交际等方面的教育力度。由于内科疾病多发展快,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等情况,这往往会给护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非常考验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例。为此,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舒缓压力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教授她们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她们的工作责任感,避免因个人原因造成医疗纠纷[3]。此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交际和沟通等各方面能力,使她们能够成为更加全面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

4 结 语

在当前的医疗事业环境下,要真正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满足患者的切实要求,就必须要先搞好护理教学工作,就内科护理教学工作而言,必须要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高超的临床技能,并具备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所需的护理工作人才,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林莉,杨秋实,潘静坤.活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9,(08):101-102.

[2] 李金梅,王英,陈敏.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J].全科护理,2009,(04):1105-1106.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选择本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 抽样调查了出现心理问题的护理人员记录共30例, 对给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了分类, 并对重要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当事人的描述收集。 (2) 对本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共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共50份, 收回50份, 有效率100%。 (3) 随机抽取了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50名设立对照组, 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 作为对比。

1.2 方法

(1) 以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记录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为调查依据,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心理层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 以此来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心理压力来源以及缓解压力的对策, 通过统计学分析查找护理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所在, 为护理人员心理自我防护管理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估依据, 也为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有利于医疗安全及防护质量的提高。 (2) 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本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 从群众的角度了解了当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资料用具体数值和百分数进行表示, 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对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记录, 然后在进行了心理调整之后, 对心理压力调整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 详细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压力调整后护理人员的生活满意程度有明显地好转, 同其他科室相比情况也更趋于稳定。

3 讨论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特点

3.1.1 护理内容广泛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 治疗过程中由心脏学家、胸部外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神经学家及介入性放射学家进行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虽然能够通过治疗有所改善但是更多的是要通过护理、预防、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控制进行疗养, 所以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内容更为广泛。护理内容不仅包括对用药剂量的控制、对患者基本情况的勘察, 还包括对饮食原则的控制、锻炼程序的指导、心理方面的护理等。这些护理内容比较广泛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交流, 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用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 诚恳与患者交谈, 通过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避免不良语言刺激, 使患者心情舒畅, 对治疗信心充足。

3.1.2 护理工作沉重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 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 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治疗心脑血管病, 相对的护理工作就必须不断更新内容。这种情况下的内控护士会面临更多的学习内容, 加上护理工作的繁多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十分沉重。而且, 心血管的患者出现危险的情况比较多, 任何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都会随时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及时跟踪护理, 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 这些都使得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较其他护理工作更为复杂沉重。

注:HAMD和HAMA分别代表汉密尔顿抑郁量和汉密尔顿生活满意程度

3.2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3.2.1 风险压力

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1) 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基本都比较复杂, 往往还会带有一定的并发症, 发生生命危险的几率较大。这种风险使得护理人员的压力明显增加。 (2) 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一些症状明显的患者对用药和饮食控制不配合, 使得患者的治疗情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患者的不理解, 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而言往往会对治疗效果有着极高地期待, 对于护理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往往会引发冲突, 对护理人员的不理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 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时, 医生与护士对病情预测不一致, 导致患者家属产生怀疑, 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 导致纠纷。 (5) 护理工作繁琐, 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 对用药的情况会出现掌握不明的情况, 无形地增加了用药的风险发生率。

3.2.2 职业压力

工作中的医患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缺少认知、信任, 就会发生不断的冲突。重复的护理工作、长时间的工作要求, 加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过高就会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过重, 产生了心理的不协调感觉, 这些都产生了护理工作的职业压力。2009年, 一项由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表明, 被很多人羡慕的教师 (76%) 、医生护士 (73.8%) 、编辑记者 (70.3%) 3种职业, 成为“最不和谐的三大职业”。对护理人员来说, 内控护理工作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另外, 内控护士的工作时间很紧张, 很多护士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如果做到了管理护士就要承担更多的护理任务, 这些都是压力的来源。另外,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都在增高, 护理人员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文凭、熟悉与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对于负有多种责任, 已经易感身心疲劳的护理人员来说, 实在是不容易协调和适应这些应接不暇的应激源。

3.2.3 环境压力

医院属于特殊的工作环境, 在时刻接触患者、药物的环境之中, 护士对环境的敏感度明显增加。例如:在护理心血管患者的过程中会受到患者抑郁、悲观的心理影响, 对接触到的呻吟、哭泣等声音也会产生心理烦躁感觉。另外, 护理工作环境接触的电子监护仪器, 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器、输液泵等, 其发出的警报声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一种紧张感。医院的环境压力还包括工作时间的不平衡性, 尤其是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往往会进行三班接替式的工作, 这种工作时间会使得护理人员的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

3.3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应对措施

3.3.1 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和谐

(1) 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 要利用一切手段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 (1) 事先明确。要想避免纠纷就必须在患者住院时主动向其介绍有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后的效果预测, 而且要对医院的规章制度等进行详细说明, 保证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医生、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 对患者病情应恰当地向患者或其监护人真实告知, 对治疗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病情突变或恶化, 应告知患者家属, 并请其在病情告知书上签字, 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2) 建立沟通方式。可以通过沟通卡、调查报告填写、心血管疾病记录片等进行沟通, 保证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 使得内部的人际环境变得协调, 保证护理人员的压力降低。 (3) 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往往会依赖家属, 家属的护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增强护理效果, 护士必须要与患者家属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 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耐心回答患者家属想要了解的内容, 并嘱咐家属对患者进行适当地劝导。 (2) 加强生活沟通:生活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生活环境的调节: (1) 要在医院内处理好人际关系, 以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的态度对待同事, 创造团结友爱和谐的工作氛围。 (2) 要在生活中交往一些亲密好友, 并保持密切接触, 这样可以使得自己的苦和乐得到宣泄、分享, 取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而使自己不断保持心理平衡健康。 (3) 要多进行生活环境的调整, 不要一味地将工作放在第一位置上, 要注意调整心态, 保证工作与休闲的生活统一。

3.3.2 发挥院方作用

(1) 加强培训学习: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断受新的治疗方案的变化影响, 院方必须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适时地培训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工作压力。如:使用利多卡因、心律平、西地兰等抗心律失常药应在监护下进行, 并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临床实践证明不单是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容易过敏, 现在新药层出不穷, 也有个别的易起副反应, 所以使用新药时, 护理人员如果能够通过培训及时掌握药物的使用限制, 并在使用中加强巡视, 病人出现反应时, 应能得到及时处理。 (2) 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医院建立心理健康中心能够为护士提供缓解职业压力的场所, 能够通过科学地手段来预防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中心占地不要太大, 而且健康护理人员在进行内部健康护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坐诊式的工作。健康护理中心的活动内容可以广泛一些, 例如:开展群体或小组讨论活动, 及时传递医院信息, 开展网络杂志交流平台等都能为护士提供情感交流的园地, 促使护士主动寻求心理治疗与咨询, 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护士自身应对能力, 减轻职业压力。 (3) 发挥护士长的能动作用:发挥护士长的能动作用能够更好地为护士安排工作时间, 对工作调配的合理性做出适当地调整, 保证护士的工作压力能够有所缓解。另外, 护士长要对新护士进行鼓励, 并尽可能地安排老护士进行辅助, 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内容, 减少工作压力。 (4) 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力: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不科学, 护理人员超负荷、身心疲惫, 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 因此, 医院管理层要尽量保障护士与患者的比例, 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我国的护理人员配置明显不合理, 甚至会出现医生的人数明显多于护士人数的现象, 护理人员的短期现象必须要尽快得到改善, 这样才能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所缓解。 (5) 提升护理福利待遇:进行了工资福利改革, 从低到高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和主任护师五个档次, 她们的收入通常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补贴、奖金、加班费、甚至业务提成。而这五级护士收入并不像理论上那样“逐级上升”。这种管理方式值得院方借鉴, 也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信息减少厌烦情绪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风险较大、工作环境复杂, 往往会使得护士的心理层面出现浮躁焦急等问题, 而这种心理问题往往会进一步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 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形成严重的护理人员压力问题。要想全面应对护理压力就必须要明确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难点, 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来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和谐;通过发挥院方的作用来解决护理人员的工作难题, 提升工作待遇, 加强培训力度。总之, 积极应对各种护理问题, 以多种手段来缓解职业压力是解决内科护理人员压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秀文, 王洁, 郑秀琴.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J].家庭护士, 2006 (16) :58~59.

[2]王艳萍.更新护理服务理念, 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7) :56~58.

[3]王丽英.护患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30) :136.

[4]刘少玲, 李薇, 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1) :47~49.

[5]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6) :2~3.

[6]余菊芬, 陈旭.护士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52) :145~148.

[7]何英.现代护理技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D].石河子大学, 2008:1~54.

[8]蔡敏.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08:1~117.

[9]董昕.Y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9:1~49.

[10]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09:1~175.

[11]曹祝萍.医护关系研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形成因素分析[D].石河子大学, 2008:1~73.

上一篇: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小学作文450字下一篇:防震减灾活动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