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2024-07-31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精选6篇)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1篇

福州八中08级高三语文【必修一课本素材积累与运用练习】范例

1、【“青春”话题】

郭沫若说:“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青春时代,是人生黄金期。它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使人充满着渴望和探索精神。“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牛顿,23岁发现万有引力,24岁创立天文学,26岁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曹禺23岁写出了《雷雨》,朱自清25岁发表了长诗《毁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青年朋友们,珍惜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吧!

2、【“寻梦”话题】

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寻着古人的来路,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3、【“抉择”话题】

面对改变人生命运的抉择时,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灵来作出选择。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将巴总统阿拉法特围困在总统官邸,想要困死阿拉法特。以总理沙龙还以一副慈善家的面孔给阿拉法特两个选择:要么滚,但永远别回来;要么死。年逾古稀的阿拉伯老人对这两条路不屑一顾。他掷地有声地说:“宁可当烈士,也决不离开自己的土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伟人的心灵选择,通过这个伟人,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希望。

4、【“热爱脚下的这块土地”话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文天祥、岳飞,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顾炎武、陆游;无论是古时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热爱脚下的这块土地。霍去病不灭匈奴不成家,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乃成传颂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汪精卫充当汉奸,即遭万人之唾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爱国也是一种责任。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执着的爱国者,终身不渝!

5、【“小人物”话题】

曹刿、烛之武、弦高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肩负拯救黎民百姓的责任。为了国家,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为了国家,烛之武不顾年老体衰,夜劝秦伯;为了国家,弦高不顾性命之忧,只身进入三军之中。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不过是小人物,不过是寻常百姓而已,但他们心系国家安危,所以他们变得高大了,他们成了“大英雄”。当今是和平年代,但只要你真心地帮助别人,挽救失落之人,你也就是“英雄”。从身边做起,也许有一天英雄的桂冠会落在你的头上。是平民?是英雄?时间说了算。做平民?做英雄?我们自己说了算。

6、【“说荆轲”】

刺客的身份,也许早已注定了他一去不复回的宿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言壮语在离别的空中久久回荡,他远去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人们不灭的记忆里!荆轲是刺客,但他却有着一般刺客所没有的胆量与精神。他只身一人,手捧地图,毫无惧色的走到秦王面前,准备找准时机行刺。然而历史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思维谨慎,准备充分的荆轲却一时失手,反被秦王用剑砍去双腿,失败的勇士,被乱剑刺死。临死之前,他仍无丝毫惧色,开颜一笑,破口大骂。带着失败的不甘心,就这般凄惨的离开人世,又理所当然的载入史册,让我们这些后人,对这一张张毫无生命的白纸,徒然叹息。身为刺客的他,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不屈的生命。荆轲刺秦王,到头来是场悲剧,却因为悲,所以美。

7、【“说项羽”】

鸿门宴上,你以大度之心招待刘邦,范曾虽数次提醒你,但你始终坚守着一份情义,不肯轻易加害刘邦。或许那一刻你将刘邦杀掉,天下就是你的了,但你没有。坦荡的你似乎注定要在阴晦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光明正大败给了圆滑世故,大将的风度挽救不了你的悲剧。精明的刘邦终于为你设下了十面埋伏,从向你射出致命的一击。即便如此,你仍然作为一位神话般的英雄流传世上。

8、【“爱与憎”话题】

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爱憎,随时准备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也真的象山一样倒下了。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生命写照。“这里有没有叛徒,你站出来!有胆量的你就站出来!”何等的气魄!何等的男子气概!大胡子,上课时也抽烟斗的闻一多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学者。但当民族需要他站出来,当正义需要人来宏扬的时候他就能抛开学问抛开斯文,勇敢的站出来!读读他的《死水》吧——“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其实,我们现在社会中的很多人的内心其实不就是“一潭死水”吗?而我们活着的这个时代不也一样“断不是美的所在”吗?“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的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要学习先贤们这种爱憎分明之精神,努力改造社会!

9、【“变与不变”话题】

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它来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信任,对人生旅途的泰然。喜欢苏东坡,因为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达与洒脱,因为他“拣尽寒枝不可栖”的超然旷达,因为他“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世疾俗,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如此顽强地生活和写作,他的人性光辉也因此熠熠耀眼。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中,他坚守住了自己,他的人生也在坚守中升华。坚守自我,其实就是守住那些不能放弃的追求,守住对人生价值的认可,而守住自我正是积极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信念。

10、【“良知”话题】

首届“感动中国”的感动点是“良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像以个人的力量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最终揭穿蓝田股市神话的刘姝威;以一个普通中国女性身份,坚守民族道义,帮助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寻求一种理性的秩序,为中国受害者向日本讨公道的王选,都是这种良知的典型代表。郭沫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没错,具备良知是人类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条件,良知在一个人的内心中死亡,那么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只会遭人唾弃;一个社会的崛起,是正义举起社会的明天,但正义慢慢的衰退直到沦亡,那么,明天将会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只有我们坚守良知,高举正义,我们的明天会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11、12话题略)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2篇

关于作家的事例

1、朱光潜:一生都在奋斗中前进。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朱光潜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竟然主动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同时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在这以后,他仍不断的批判自己,在批判中进步,提出新的观点与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要敢于自我批判。人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进步的。)

2、史铁生:21岁时候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他写了:《活着的事》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写作的事》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以前的事》:久病的史铁生在寂寞的轮椅中一次次回忆的往事,由他一贯沉稳而有力量的语言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往事有的温暖,有的苦涩,而往往从日常的事情上升到令人心情为之爽净的玄思。我们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病隙碎笔: 人生的追问》:他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史铁生学会了在痛苦中寻找乐趣。)

3、据《 史 记 》《屈 原 贾 生 列 传 》 记 载,屈 原 是 楚 怀 王 时 的 大 臣,他“博 闻 强 志,明 於 治 乱,娴 於 辞 令。入 则 与 王 图 议 国 事,以 出 号 令 ; 出 则 接 遇 宾 客,应 对 诸 候,王 甚 任 之 ”。因 为 他 受 到 楚 怀 王 的 重 用,引 起 上 官 大 夫 及 及 令 尹 子 兰 的 嫉 妒,就 在 楚 怀 王 及 继 位 的 顷 襄 王 之 前 毁 谤 屈 原。楚 王 因而 逐 渐 疏 远 屈 原,不 采 纳 他 的 谏 言,最 后 甚 至 将 屈 原 放 逐。屈 原 满 怀 悲 愤,流落 江 湖,在 写 下 了 绝 笔 作 《怀 沙》后,怀 石 投 汨 罗 江 自 尽。屈 原 死 后 数 十 年,楚 国 终 因 谗 臣 误 国 而 为 秦 所 灭。但 是 屈 原 这 位 忠 而 见 疑 的 悲 剧 英 雄 还 活 在 楚 国 百姓 的 心 中。据 说 屈 原 投 江 的 那 天 是 五 月 五 日。从 此 以 后,每 年 到 了 五 月 五 日,人 们 都 要 划 龙 舟、吃 粽 子、喝 雄 黄 酒 来 纪 念 屈 原。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事例

1、华罗庚始终坚持“埋头苦干是第一”的良训。他曾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据不完全统计,华罗庚数十年间共写了的数学家。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毅然,于1950年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从美国动身回国。并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留美学生: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见,华罗庚是个爱国者。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哲理型)

1、人,是一本“大书”,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大书”。

2、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里镌刻着“认识你自己”。(人应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婪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4、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可能期待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你身上。所以要正视自己面临的麻烦。)

5、态度决定命运,态度是成功的标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6、“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7、“我思故世界在”——罗曼罗兰

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说“坚韧”。例如:坚韧就是刘兰芝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情比金坚,矢志不渝。)

9、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文章中耐人寻味的句子(抒情型)

1、生活是在偶然与必然间彷徨的流浪汉,未来的路苍茫而模糊。——《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2、生命本就没有恒常,谁会知道下一秒下一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会有怎样的苦痛?所以没有永远,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掌握。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个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作黑夜里的焰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绚烂的景致,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王海桐

3、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美国《读者文摘》 冰心译(美丽是主观的感受,是人为造就的。那“云翳”是爱,是感受,是细节)

4、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霞》冰心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3篇

一、充分立足文本

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前, 要求学生完整地品读文本。文本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 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 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 预习与反复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反复阅读, 才能消除与文本的陌生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实际上也时时在与自我对话, 这些对话都是课堂对话的必要准备。如果由于种种原因, 课前未能充分阅读文本, 那么, 课上必须留出这个时间。如果为完成教学进度就匆匆进入讨论环节, 就会出现貌似热烈, 实质与文本游离、割裂的“似对话”或“伪对话”。这样, 在对话的过程中没有有意义的生成, 对话只能成为空洞无物、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这样的对话越多, 距离教学目标就越远;对话的氛围越热烈, 学生思想的天空就越模糊。久而久之, 学生会变得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 迷失了精神的家园。

二、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

要帮助学生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 因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 有它诞生的特殊的情境, 又有它被解读的现实情境, 它又与其他的文本处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在文本研习时, 既要善于“复活”文本诞生的情境, 以便最大可能地接近文本的本义, 同时又要将文本与现实建立联系, 从而探讨其衍生新意的可能, 还要尽可能建构文本间的联系, 寻找相互阐发、相互说明的丰富语义。这一专题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 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由《想北平》、《我心归去》和《乡土情结》组成, 第二板块由《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证据》组成。在本专题中, 只有《前方》这一篇看上去是作的反面文章, 是反弹琵琶, 因为它说的是离家。但是, 要注意, 作者从反面落笔, 但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 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 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 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得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 总在心头。”只不过这里的家已不是普通的生养之地, 而是精神的栖身之所。《前方》涉及的是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它本身也是本专题人文内涵的构成部分, 一定要与学生讨论清楚。

三、建立人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关系

要鼓励学生建立人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关系。文本既是我们的研读对象, 更是我们交流对话的朋友,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提醒、帮助他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引入文本阅读中,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书读活。在学习《我心归去》时, 作者说:“很想念家里, 很想念家里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我引导学生:“这里有大家熟悉的, 有大家不熟悉的, 可以想象一下: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最亲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即使你没有离开过家, 没有离开过父母, 若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 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学生自由发挥:闹钟的声音, 抽油烟机的声音, 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 妈妈的敲门声……在这里, 同学们想象的事物非常的具体, 历历在目, 清晰可见, 想象的东西越具体, 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 就越能感受到韩少功在外地想念家乡的心情。

四、建立不同形式与关系的研习方式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形式与关系的研习方式, 既要鼓励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又要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倾听别人对文本的见解, 在讨论交流、相互补充与启发中, 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文本研习的手段、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比结果更重要。教师不必过早地将结论和自己的判断告诉学生, 也不必让学生一定要认同自己的观点, 而是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般来说, “文本研习”较多采用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谈心得、说体会等从语言入手进行解读的方法。而本专题向同学推荐的研习方法是评点。评点法可以有效地将以上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圈点、摘录, 在“对话栏”中写批注、品效果;完成自己的评点后, 在课堂上与教师、学生交流, 谈心得, 说体会。自主阅读和评点是与文本的对话, 而课堂上关于评点的交流则是与文本其他读者的对话, 这些对话不是孤立和割裂的, 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 形成“多重对话”, 也体现了合作与探究精神。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4篇

一、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教学内容多,时间紧

“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这个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高一学生刚进校,还不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矛盾就尤为突出,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如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二板块《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古文,学科指导意见上课时的分配是5课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古文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疏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典故的障碍的话,课时明显不够,但如果不讲解透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云里雾里,根本没有办法落实教学目标,造成尴尬局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异常郁闷。

2课后练习多,落实难

高一两本教材提供了很多的“文本研习”“积累与应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课后练习。但课堂时间紧,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它置于教学末尾环节,甚至是漠视,更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直接把教参的答案说给学生;有的教师不忍心,干脆把课后练习作为书面作业,课堂上不讲,让学生课后完成。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都造成课后练习的完成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这样一来,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不仅起不到对课堂知识接受程度的检测回馈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第70页的“文本研习”。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新课后来讨论,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这需要在文本的具体理解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深入感知来体会。很多教师跳过学生的情感体验,自己简单地表述一下答案,这样的练习讲解缺乏实际意义。

3文言文多,学生畏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一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是因为时隔遥远,学生缺少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二是因为初中升高中衔接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文言语法一点都不知道,特别是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学生根本弄不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兴趣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古文很吃力,常有囫囵吞枣之感。

高一古文到底该怎样教学?例如必修一第四专题,集中了学生学习中畏难情绪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教材中典型的难教篇目《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剩下的古文虽说没有多少字词障碍,但是经过学习能够了解作者的立场并领悟情感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大多数学生就只停留在对字词的识记层面。

二、解决策略

1篇目有所侧重,为教学省时间

讲读篇目课上精讲,自读篇目指导学生课外自学,这是缓解课时紧张的一种理想方法。特别是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注重单篇”。“有所侧重”是指教师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兼顾每个专题每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挖掘每一篇文章的亮点,而不必面面俱到。特别是新老教材都收录的一些篇目,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注重单篇”是在树立板块意识、专题意识和整体意识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单篇课文的教学。

新教材侧重于搭建展现知识的平台,侧重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选择好符合要求的篇目并通过对所选篇目课文的解读,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思维的阶梯,积累学习方法,以一带十、以十促百,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例如必修二专题精讲《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时可以围绕贝尔曼这一人物,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一人物,不仅掌握了分析人物、概括小说情节和探究小说主题多元化的方法,又领悟了欧·亨利小说语言的特色。这样既理解了板块精神支柱这一主题,又可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概括以及主题多元化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迁移到《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小说篇目上。同时在读本中很多篇目的鉴赏中又能举一反三地使用。

2以活动为主线,为教学方式觅成效

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做了重大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问题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归纳总结,进而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为解决“教学方式效果不佳”这一困惑,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实现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提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创设一些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到主动地探求知识中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会到在主动探究知识过程中得到的“好处”,然后学生会愿意思考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第一专题第二板块“生命之歌”中的《鸟啼》这篇文章,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篇文章很难讲好,学生很难理解向死而生的道理。教师如果采用下面的方式来解读文章,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第一课时“让诵读做主”,第二课时“让问题引领研习”,主要是课后“文本研习3”的改编,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改编课后练习。

3加强整合,为课后练习找出路

教材中课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是点明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是提示了教学和教学训练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总之,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课后练习多,难落实”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巧妙地整合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轻松地完成课后练习。

一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前预习的依据。课前预习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途径。我们可用课后练习作为预习的思考题。

二是把课后练习用作整体感知文本的纲领。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第51页第一题:两篇小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一个为了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以这道题目为纲领,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三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堂讨论的主线。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第123页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一题:阅读全文,以“太不公平了”作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你初读作品的感受。

四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外写作的引子。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二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很强的审美活动,他往往需要进行审美想象。

五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语文实践活动的提示。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一些和课堂有关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课后练习“积累与应用”第三题:搜集“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或照片,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选一幅你认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向没见过这幅图片的人做口头介绍。这样的练习在教学中往往被我们忽视,但恰恰是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以活动强化知识,为古文教学寻突破

新课标特别强调将语文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和鉴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鉴于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一言不发,而在其他尤其是他们喜欢的题材上表现活跃的现象,教师要解决“文言文多,学生畏难”的困惑,可以在文言文课堂上多让学生体会到一些成就感和胜利感,让他们乐于学习文言文,多一些学习的主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把课堂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生动活泼的形式,由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寻找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并借此通过一些活动来强化这种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文言文教学中,针对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即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者用法的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可采取这样的做法。高一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语感的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规范是:要求研习的文本都在课前读十遍:第一遍读通文字(注音释字),第二遍读懂文字(尝试翻译),第三遍读疑文字(提出问题),第四至第十遍读到口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词性来推敲词意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成,打破以前学习文言文零碎、繁琐、耗时、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以系统化、方法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然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尝到运用这些规律的好处,尝到解读文言文的甜头,乐意去学。

例如学习《师说》这篇古文,考虑到篇幅不是很长,文章不难,在落实字词方面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来找文中重点字词的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你说几个,我说几个,为什么“圣人无常师”的“师”字应是特殊用法,为什么“则耻师焉,惑矣”的“惑”需要关注,讨论完字词后还可以讨论文章,比如韩愈为什么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孩子写篇文章?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渐被调动起来,会联系到自己积累的有关文言知识,会思考哪些字词句在文言文中应该被关注,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而这些规律对于寻找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很有帮助。总之,要多为文言文教学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不落入俗套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施行后,特别是面临第二次深化课程改革,语文课该怎样上,怎样教,按什么样的方式教,朝向哪个方向教,教到怎样的程度,这实在是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所在。而语文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语文教师面对疑难问题“上下而求索”才是上策。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5篇

100万犹太人丧命——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希特勒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营的犹太人达100万左右。

逃走20万——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1.4万条人发毛毯——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用人发编织的毛毯。

幸存7650人——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其中有130名儿童。

7000纳粹警卫——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纳粹成员。

每天屠杀6000人——1944年前后,纳粹德军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那时,几乎每天有大约6000人被残忍杀害。

40座集中营的总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头目之一的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至少40座集中营的总称。

关押者波及30个国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卜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7.7吨头发——前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曾经在此饱受折磨,经历不幸。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说 苍白的数字演说着血淋淋的惨象。触目惊心,毛骨悚然,说不尽心中的战栗;惨不忍睹,惨绝人寰,道不尽这无边的灾难。

灾难带来的破坏性是无法弥补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摧残是不能挽回的,对心灵和思想的伤害是永久的。在奥斯维辛这样的地方,应该让黑暗、死亡、阴冷永远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罗森塔尔所写的那样,让人一看就浑身发抖,这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者最好的警告。罗森塔尔虽然看到了象征着希望的阳光、草地、儿童,但是他的思想是不能接受的。地狱里长出的家园是可耻的,忘记灾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没有发生灾难。就像我们的圆明园,应该让它残缺在那里,荒芜在那里,痛苦在那里,而不是浅薄地重建,因为现状才是它应有的灵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要学会在良心的拷问下生活,在忏悔中走向完美。一个没有良心约束的民族是疯狂的,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是可耻的。一位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的墓碑前

下跪,忏悔德意志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世人相信德意志依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现在,我们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让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我们头上。

评 说 天 下

以人类文明的名义“讨伐”暴力恐怖 2014年3月5日 《光明日报》 姜伯静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脱稿谴责了云南3.1事件的恐怖分子,他说:“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读韩愈的《祭鳄鱼文》时,曾经为鳄鱼的残暴而愤怒;而看到云南3.1事件中恐怖分子的暴行,我发现他们比鳄鱼等野兽还要残忍百倍。李总理的这段话,堪称新时代的《祭鳄鱼文》,但远比《祭鳄鱼文》更加具有震撼的力量。《祭鳄鱼文》是韩愈为一州之地祈福、除恶,李总理则是对遇难群众的追悼、对恐怖分子的谴责、对国民社会安全的承诺、对整个文明社会的承诺。这短话是“祭文”,也是“檄文”,代表了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心声,代表了所有喜爱和平与友爱的人的心愿,这是国人的期待,同时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期待!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托尔斯泰如是说。人类的文明应该是在和平与友爱的轨迹上前行的,即便偶有争论甚至争吵,也不能偏离爱和善的轨道。但却有那么一小撮人,背离了这个轨道,背离了人类文明,诉诸于恐怖和暴力。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什么?只有斩钉截铁的说:“不!”

对于那些没有人性、执迷不悟的恐怖分子,我们必须坚决的打击。欧阳修在《纵囚论》中有云:“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恐怖分子的行为,已经天怒人怨。引起天怒者,必遭天谴;惹起民怨者,必遭民弃。他们的暴行,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人格,终将被人民在人类文明的道德法庭上审判;他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必将受到数代人唾弃。穷凶极恶的鳄鱼,在听到韩

愈的《祭鳄鱼文》后远遁他乡;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恐怖分子,不知做何感想;那些还在寻找机会做案的恐怖分子,不知做何感想?

那些在云南昆明3.1事件中逝去的无辜生命啊,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将被我们铭记,都将被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都将永被整个人类文明社会铭记。每一年,我们都会在夜晚的广场或者自己的心中为你们点一圈烛火,为你们点亮另一个世界的路。人固有一死,但你们本不该伤,你们本不应死,你们死于人类文明的对立面,所以你们当时代被人纪念。你们的家人,你们的亲友,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的家人,是文明社会中每个人的亲友,他们,必不孤单凄苦!

语文必修一素材答案 第6篇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寥(liáo)廓

方遒(qiú)

沁(qìn)园春

百舸(gě)争流

B、峥(zhēng)嵘(róng)

青荇(xìng)

橘(jú)子洲

星辉斑斓(lán)C、下载(zǎi)

颓圮(pǐ)

大堰(yàn)河

叱(chì)咤(zhà)风云 D、冰屑(xiāo)

团箕(jī)

分(fēn)外香

妄自菲(fěi)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沧茫

萧瑟

打渔船

意气风发

B、惆怅

云彩

万户候

枯躁无味 C、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 D、长篙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3、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B、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C、有些“编剧”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裁缝”编剧满天飞,....“抄袭之争”“改词**”纷争不断。D、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一念之差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要在那一瞬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党风中很多问题迟迟引不起警觉,都与这种见怪不怪的麻木心态和由此而来的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有很大关系。

B、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的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C、为了避免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进来的企业不成为“迁徙的候鸟”,让他们真正把家扎根在安徽,我省拓宽了产业集群的招商思路。

D、“雪龙”号通过直升机将俄罗斯科考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但自己却被厚冰困住。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容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7、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8、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日:“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 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驲(r1):驿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封虽咨谋 咨谋:咨询,请教 ..B.僻陋不知天子神圣 僻陋:偏僻简陋 ..C.帝虑其劳费 劳费:辛劳费神 ..

D.此狭隘,不足飨士 狭隘:狭窄,狭小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矍然若兵在颈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温造“富有谋略、长于文辞”的一组是

①造欣然曰:“可人也!”

②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③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④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

⑤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⑥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3分)

(2)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4分)

(3)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

(2)请简析“眠沙鸥鹭不回头”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2)撑着油纸伞,独自/,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又结着愁怨的姑娘。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徐志摩《想飞》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完了,影子都没了!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豸虎

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的多难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扁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吧,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土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到海,从海再看到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16.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3分)

17.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4分)

18.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5分)

19.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6分)

六、(12分)20、请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中的选段改写成一个场景。要求想象丰富,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4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21、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此致 敬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22、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七、(60分)

23、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问题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D

7.B

8.A 9.B(偏僻边远的地区)

10.C(C都是动词,像,好像。A①中“其”是代词,“他的”;②中“其”是副词,“还是”。B ①中“之”是助词,“的”;②中“之”是动词,“到”。D①中“者”是助词,“„„的人”;②中“者”是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1.C(①是温造对张建封的赞扬③是皇帝要提拔温造而被拒绝⑥是温造因病而出京)12.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13.(1)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得分点:恐、因、妻)

(2)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得分点:比、使、乃、报)

(3)杨叔元,是开始激起兵乱的人,人们以温造不杀他为遗憾。(得分点:判断句、戮、恨)

14、(1)全词描写的景物清新、澄澈、宁静、美好;展现了词人平静、愉悦、闲适的心境,但又有着一丝淡淡的伤感。

(2)运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

15、(1)向青草更青处漫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彷徨在悠长

一个丁香一样的(3)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16、答案: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段落的作用,首段描写的内容和结构上引出下文的作用应该不会有错,只要套进文本,分数到手。

17、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

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中的“大鹏”形象。

解析:本题考关键句的理解。注意“大鹏”的象征意义和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定要用原文,分点答。

18、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想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解析:本题考人称的作用,是全国卷的翻版,送分题,关键是结合具体的文本,不要纯套术语。先答形式上的作用,再答内容上的作用。

19、答案:①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②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问不难,据第三段第3、4句话加以整合即可。第二问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谈“想飞”的积极意义,实际就是谈“理想”的激励作用。

20、参考答案:康河之畔,微风轻拂,夕阳之中,柳影婆娑。婀娜的柳枝镀上一层富丽的金色,是那样的妩媚,仿佛艳美绝伦的新娘。那娇柔的倩影荡漾在水中,也荡漾在诗人的心中。

21、参考答案: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已寄出。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xxxx,邮资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回顾。

22、嘴巴很豁达

能吞得下所有心酸

它又很狭隘

上一篇:财务部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