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孩子范文

2024-07-27

失踪的孩子范文(精选18篇)

失踪的孩子 第1篇

说起来朋友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个,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觉得疏远,其他人也就是过客。她们证明你在世界上存在过。莉拉一直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不会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她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抗着;而莱农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作家,但是她一直不自信,她太重视其他人对她的评价。

蒂娜失踪了,莉拉也消失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小说是小说,最后还得回归现实的一地鸡毛。由于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做什么都不需要亲力亲为,随便百度随便网购,内心深处都是寂寞空虚,我觉得很像莱农,尽管她上了大学尽管她成了作家,尽管她逃脱了那不勒斯,但还是没有莉拉充实。莉拉身上有一股吸引你的劲,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喜欢做什么,她应该做什么,不需要名利不需要别人的认可。生在一个浮躁的年代,品读一本书也很浮躁,就像我只想看到结尾,最后说自己也看了这部书,真正收获了多少只有自己清楚。

最后我喜欢敢爱敢恨敢做的敢反抗的莉拉,也喜欢脚踏实地努力勤奋的莱农,我估计也是莱农,被束缚的太深了,还没有她的成就,渺小如尘埃。

失踪的孩子 第2篇

六十年的女性友谊从两个娃娃的消失开始,也从两个娃娃的再次出现画上了句号,未解开的谜团已经早已不那么重要了,四本书是作者对这一段漫长友谊的审视,也是对那不勒斯这座城市,这座城市承载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最后的远离后投下的沉重的凝视。莉拉和莱农,她们的朋友、家人、爱人、孩子—两个女人的人生就这样围着那不勒斯展开,贯穿始终的是两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女性友谊,复杂又强烈,带着锋芒和那种甚至惹人不悦不讨喜的质感,而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感,绵延六十年到最后也没有抵达最后的终点。莉拉的一生,在最后的消失后,她应该与自己和解了吧,而莱农,在收到那两个遗失的娃娃后,也终于放弃了对莉拉的寻找。

整部小说读起来是酣畅淋漓的,因为其覆盖面之广,涉及情感、文学、政治、历史…几乎能想到的,都有所提及。而整部书最闪闪发光的,就是真挚热烈的人类情感,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而这,也是莉拉永远无法真正逝去的原因,因为她生活过,存在过,与这个世界抗争过。

一只“失踪”的鞋子 第3篇

这时, 已经穿戴完毕坐在椅子上的修勇举起手来说:“董老师,我知道他的鞋子在滑梯后面。”修勇声音不大,但眼神很肯定,看上去不像是在胡说,我心里有些疑惑,就顺水推舟道:“那好吧,你这么肯定鞋子在那儿,就请你做好事帮忙,下楼去找一下吧。”

修勇飞快 地跑下楼 去。我站 在走廊往 下看着——只见他飞跑着直奔滑梯的后面,一猫腰,转身起来手里就举着一只鞋! 迅速流畅得让我有些目瞪口呆!

修勇上来了,在孩子们惊讶的眼神和赞叹声中,他带着胜利者的微笑,把鞋送到了阿哲手里。我当着全班孩子大声地说:“谢谢修勇! 阿哲你也应该向他道谢啊! ”阿哲破涕为笑地对他说了“谢谢”,教室里的气氛轻松了起来。我一边给孩子们分送着午点,一边不动声色地和修勇开始了闲聊:“修勇, 你怎么知道鞋子在滑梯那儿啊? ”看得出来修勇很犹豫,心里有些挣扎,我赶紧鼓励道:“告诉我吧, 不管是怎么回事, 我都不会生气。我就想听你说真话。”

孩子失踪:母亲终生之痛 第4篇

雪莉·布朗

72岁的雪莉·布朗40多年来一直不知道她的大儿子罗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968年,12岁的罗比在8月的一天突然失踪了,那天下午,雪莉-布朗带着罗比和还是婴儿的女儿凯瑟琳在离家不远的西姆科湖岸边度过了一个休闲的时光。罗比的两个弟弟都去了教堂组织的夏令营。下午4点左右,罗比离开母亲去干他每天的送报工作,并准备回家吃饭。然而,他失踪了——从此再也没有他的任何线索。

对于布朗来说,在得知儿子失踪的最初几个小时,她的痛苦来自意识到儿子并非还在回家的路上游荡,而随后的痛苦则来自几天的时间内一直受到警方的询问,再后来,到了9月的一个早晨,即失踪事件发生几个星期后,她的痛苦更来自醒来时,发现罗比再也不会开始他8年级学业了——一种怪异的空虚感受占据了心灵。当警方和人们的搜寻结束,留给这个家庭的是,舌可奈何之后,悲伤和恐惧就浸透了布朗的心灵,她十分害怕自己因此会精神失常。有时候,她站在厨房的洗菜池边,会不由自主地在一种强烈冲动的驱使下跑到街上,大声呼叫罗比的名字。

在罗比失踪大约两年后,布朗询问一名处理此案的警官,他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否还活着?这位警官以温和的语调告诉她,他认为她的儿子已不在人世,因为作为一个14岁的少年,罗比如果被人绑架到什么地方,一定会设法逃生的。于是布朗女士和丈夫对儿子生还不再抱有期望,而是将罗比视为逝者进行悼念。“我只是祈祷,无论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但愿他能在没有受多少折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人间。”

今天,多少年过去了,采访记者在用电话与住在汉密尔顿市的布朗女士谈话时,她的语调已经有了热情,笑声不时地传出。她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已于2001年逝世,现在支撑她的精神支柱是信仰。“上苍带给我安宁,”布朗女士说道。

这些年来,她将自己曾经迷茫的故事和个人体验讲叙给别人听,“因为我决定用这些经历和体会来帮助类似的人摆脱困境,而不是沉溺其中。”

几年前所发生的一件事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向公众公开她的心路历程。有人在罗比当年失踪的地方发现了人的头骨。可是当布朗与她的另一个儿子罗斯向安大略省警方查证时,警方已经无法找到有关罗比案件的档案。由于市一级警察局的多年变迁和电脑系统记录的多次处理,这些档案已经难以寻踪。

这一令布朗震惊的消息也解释了一个原因,为何她后来一直没有再听到有关儿子案件的任何消息:多年来,无论布朗一家人将家搬到何处,她都写信给安大略警方处理案件的专职部门,更新她的联系地址,以便获得最新的有关儿子的线索,例如发现尸体之类的信息。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无法获知失踪的真相是一件多么难以忍受的事。“我们总还是希望了解事情的真相,”布朗解释。

尽管这些档案后来经过多番周折,终于找到了,但这件事使布朗一家人感到自己应该为那些处于类似情况的其他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因为像罗比一样的少儿失踪案件这些年来仍时有发生。

布朗一家人创建了一个名叫“应对之勇气”的民间组织,向陷入同样遭遇的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协助,让那些愿意倾听不幸家庭遭遇的社会人士与他们进行家庭式的谈话,让受害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能理解这种悲伤,”布朗说道。

朱迪·彼得逊

自从她14岁的女儿林德塞·尼科尔斯在1993年失踪后,53岁的朱迪·彼得逊就生活在一种负罪感之中——她没有能保障她大女儿的安全。“负罪感是我作为母亲的一个生活组成部分,”她说。“当一个孩子失踪后,负罪感犹如巨浪袭来。”

林德塞是一个有叛逆倾向的孩子,在她失踪之前,朱迪·彼得逊一家人刚从温哥华郊区的德尔塔搬到温哥华岛的考莫科斯山谷,而林德塞不喜欢新家,便离家出走,回到了原来居住的地方。三个月后,她同意返回新家考奠科斯山谷,但却坚持要住在一个领养儿童的家庭。她在那里住了三天,就去与以前的朋友聚会——很可能是沿途搭车去的。彼得逊说林德塞从此就失踪了。

16年过去了,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某公司担任业务分析员的彼得逊依然没有女儿的任何消息。在女儿失踪的最初几个星期,彼得逊惊慌地多次打电话给女儿们的朋友们查询,并在温哥华各个她认为女儿可能会去的地方张贴寻人启事。她还催促警方帮助她寻找,起初却没有获得警方的积极回应,因为林德塞以前也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虽然皇家骑警当局后来花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投入这个案子,从三百多个线索中进行排查,并对案件资料做了三次评审,但是彼得逊认为“最佳的破案机会”已经失去。

大约在林德塞失踪六个星期后,彼得逊发现了一个名叫“加拿大失踪儿童协会”的团体,该组织专门为像她这样的家庭提供调查帮助。工作人员给她寄来一张表格,随后派来一名调查员。“那时我确实很害怕,因为他们在分析案情后也感到很担心,”彼得逊回忆说。结果当时的调查一无所获。

随着时光的流逝,彼得逊不得不适应现实,并继续抚养小女儿。“吉姆当时11岁,我努力使日常生活尽可能保持常规状态——仍去上班,带小女儿去踢足球,遛狗……”在林德塞失踪后不久,彼得逊与丈夫离了婚(她后来又结了婚)。然而她从未放弃过寻找女儿,尽管女儿还活在人世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这位坚毅的女性这些年一直很关注各地发现尸体的报道,查询了数十件案件的情况。

到了2000年,鉴于在渥太华新建立了加拿大DNA资料库,彼得逊向有关方面提出对自己进行DNA检测,以便在这个资料库中对比,寻找是否有林德塞的DNA存在。可是得到的答复很令她吃惊——即林德塞的DNA是不可能在资料库中的。因为该资料库虽然保存有近15万被判定为罪犯的人的DNA样本和4.3万份取自犯罪现场证据的DNA数据。但它不保留所发现的人类遗体的DNA。

彼得逊从此开始了称之为“林德塞条款”的舆论行动。“如果我的女儿躺在了某个法医验尸房里,我有权利了解这一情况,”她指出。彼得逊于是游说一些有关的政界人士修改加拿大DNA识别条款,要求它包括人类遗体目录和失踪人员目录,以便作DNA对比。她写信给每一位国会议员阐述观点,她在警方召开的会议上发表演说,她多次会晤媒体讲述自己的经历,她关于修改条款的提议获得了不少公众的支持,包括下议院公共安全和国家保卫常设委员会以及好几名议员,如加里·鲁斯、马克·沃勒斯,他们都就这一议题递交了个人提案。不过,“林德塞条款”至今还没有在议会通过。

尽管如此,彼得逊仍不懈地进行呼

吁——为她自己和为加拿大近5000个失踪的人的家庭。当女儿的案子逐渐失去公众关注时,她感到自己似乎没有什么事可以继续去争取。不过自从投入到了为“林德塞条款”而奋斗的行动之中,“我感到我仍然在为寻找她而做着什么。”彼得逊强调。

威尔玛·德克森

对威尔玛·德克森来说,那是一个艰难的早晨。这位居住在加拿大温尼皮克的妇女,探访了一位其儿子和怀孕的儿媳在一场帮派争斗中被杀的母亲。警方随即开展了一场逮捕行动。德克森赶到那里是去安慰和帮助这位女性面对媒体的轮番采访。

通过“受害者之声”这一组织,德克森已经为十多个因社会犯罪行为而受到伤害的家庭提供了帮助——包括聆听受害者家属的倾诉,提供咨询、建议,参加冗长的法庭审判程序和假释听证会,协助受害者准备难以言辞的陈述……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也是一位经历过担惊受怕,无能为力,担负着沉重负罪感的母亲。

1984年11月某天的一个寒冷的下午,德克森的大女儿,13岁的坎德斯在放学的路上失踪了,坎德斯在此之前曾在一个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给母亲说,她喜欢的一个男同学用雪涂在她的脸上。“她很害怕,”德克森回忆。而这就是母女俩最后一次对话。

坎德斯那天没有回到家里。在她失踪了7个星期之后,她的尸体在一个废弃的小屋里被发现——人被绑住,但身上没有被伤害的痕迹。女儿是在失踪的那天夜晚被冻死在那里的。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25年来这一案件一直悬而未决。

德克森的丈夫克里夫那时是当地的一名牧师,而她自己刚刚从大学的新闻专业毕业。夫妇俩抚养着三个孩子,只靠丈夫收入不高的薪水维持生计。坎德斯失踪的事件使这个家庭一下子暴露在新闻聚光灯下,家人们上电视乞求坎德斯能平安归来。“这是我们生活中最艰难的阶段,毫无自信而言。”德克森说道。

这位母亲深怀负罪感: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女儿外出时好好地保护她?为什么当时没有开车把女儿接回来?接下来,一种来自外界的疑云笼罩在这个家庭:最早的报道说坎德斯是离家出走;克里夫被警方传唤,进行了测谎询问。“作为一个犯罪行为的牺牲品,我们感受着奇耻大辱,简直快崩溃了。”德克森说道。

在坎德斯尸体被发现的那天,另一个孩子被杀的男子探视了德克森的家。他告诉德克森夫妇,孩子被害后发生的事几乎毁了他:整个家庭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他失去了工作,不久妻子与他离了婚,他甚至丧失了对孩子的记忆。“这个男子说他是来告诫他们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德克森回忆说。

德克森作出了一个严肃的决定,不要让这个男子的悲剧影响自己的情绪。一家人开始谈起原谅这一命题,尽管“我自己也不能确信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她解释道。

德克森一家人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并认为无论是何人造成亲人的死亡都不要将伽恨隐藏心灵。“你不得不带着阵痛经历走出愤怒的情绪……然后,你将怀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以正面的心态继续生活下去。”德克森说道。

如今,20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坎德斯的失踪以及死亡终于使德克森可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2007年5月,警方逮捕了43岁,犯有严重性侵犯罪行的马克·埃德华德·格兰特,指控他是杀害坎德斯的凶手,并于2009年2月举行了首次听证预审。

《失踪的孩子》读书笔记书评 第5篇

目睹两个女孩的成长,两个人学习与爱情上相互竞争,在狭小的社交空间看家道此起彼伏,看爱情观、人生观的变化与发展……额,带一种写得真好同时你又不需要记些什么,文字的内在旋律般有惬意流水之感。就像现在流行的个人手帐本,有工作日程的也有健身、饮食、阅读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则是被精心打磨的情感手帐,不会告诉你多大的意义不会告诉你多大的道理,不宣扬普世价值。莱农与莉拉都是比较叛逆的,不同的是莱农会妥协让步,可是她青春期的爱是自由,一种感觉,而她的青春放纵并没有因为年龄(中年危机)而沉寂。所以看到莱农的女儿为爱痴迷疯狂时,不由得讽刺:你年轻的时候要打破的枷锁(想要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反而想要套在自己的女儿身上?

有些人换了情人,有些人换了性,有些人被杀……莉拉学了电脑。她拥有让男人着迷的创意智慧,拥有让男人反感的个性。也许那不勒斯很多女孩会走上莱农的道路(要讨人喜欢,经过考验、失败和成功,接受这种社会的重新塑造了。)莉拉在男人的社会里锋芒十足:“只有莉拉,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改变她。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任何人一样变得顽固、难相处,但她的那些品质一直都原封未动,甚至更加坚固。我们恨她的同时,也害怕她,会对她充满敬意。”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 第6篇

看书的时候一直黑莱农,黑她没根基,黑她没想法,黑她不是个好妈妈……看到后面才发现,坐着只是写了太多莉拉的闪光,我们看到的也都是莱农的想法,而人的想法惨杂着太多不能直视的东西,便以为莱农是这样的一个人了。只要看一下莱农的三个女儿,就能知道她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了。

现在姑且算作是青年吧,总觉得与中年有一段距离,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关于死亡这件事情,每个人在旅途中走了一定时间之后,总有人会离你而去,或这或那的原因,更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缘由,过问都是多余的,你只得继续往前。

中学的时候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陪伴你一生的只有朋友”,至少莱农和莉拉,的确证明了这一句话。所以有时候在想,为什么人需要一个伴侣呢?于我,想分享生活中每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感觉自己天生是个段子手,如果能听到我的话露出笑容,我会比你更加开心的;悲伤的事情我倒一般不会说,宁愿自己憋在心中,慢慢消化就好了,虽然生活难免有不快,但依然想把开心作为生活的主旋律;想找一个能陪着自己静坐很久都不会厌倦的一个人,当然可以不说话,能听到你的话也很开心,自以为能更靠近一点;至于父母之命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响,只是自私如我,自己的位置会放的比较前面。

那时候也总向往着买一栋房子,里面住着都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想象着那样的日子会有多美好。莱农和莉拉居然真的实现了这个想法,只要走上两段阶梯,就能敲开自己最亲密朋友的家门,即使是天天腻在一起都不会厌倦的那个人,甚至于,你们的子女都会有两个爸爸妈妈。所以,有时候留在家乡也不错,离亲近的人不远,是那种“翻过千山万岭,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书评 第7篇

看书很多时候她的想法让我生气。我虽然理解她但始终共情不了。上学确实给她提供了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也最终走出那不勒斯了,但读过的书始终没有教会她独立思考。我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很想拉她出来问一问她到底在想什么?

我可以理解她为什么会抛弃家庭选择和尼诺在一起,因为她爱了他二十年。尼诺一直在肯定她,赞美她。这就是她需要的。而且此时的婚姻生活让她觉得自己完全丧失了魅力,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但尼诺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她也没有觉醒让我受不了,一直在原谅妥协直到终于幻灭才接受了。

书里说“不喜欢自己母亲的人,是会迷失的”这句话在埃莱娜身上完美验证了,她不喜欢她母亲因为她害怕过她母亲这样的一生但她也没有活出自我。她觉得母亲是庶民,粗俗丑陋没有文化。但她母亲一直在支持她上学,希望她可以离开这个糟糕的城区,过上上流社会有钱体面的生活,她寄托了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莉娜是虽然没有运气但有天赋又有决心的人,总能坚持自己。这是她一直做不到的。其实一步一步她拥有了很多东西,但自卑影响了她对自己的判断,要不断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追寻失踪的“幽灵粒子” 第8篇

——“幽灵粒子”无处不在

获得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研究的是中微子。那有没有大微子和小微子?没有。其实中微子的“中”不是指大小,指的是电中性,即这种粒子是不带电的,而“微”是说它很小,所以叫中微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它有一个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当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而你并不会因此产生“万箭穿心”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微子充斥其间的世界。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粒子,仅次于光子。然而,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很难和普通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探测起来非常困难,一度被科学家称为“捉不住的‘幽灵粒子’”。直到1956年,才有两位物理学家成功探测到了中微子的存在,宣告了这一“幽灵粒子”的真实存在,该成果在1995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解开中微子“失踪”之谜

1 968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斯观测到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然而,他测量到的中微子数仅有理论预测的三分之一。这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在确认实验和理论计算都无误之后,科学家推测,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发生了振荡现象,即从一种中微子变成了其他中微子。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是电子中微子,自然界还存在另外两种: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

这种推测被麦克唐纳用实验验证了。麦克唐纳验证中微子振荡采用的是重水中微子探测器。这种探测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直径1 2米的球形容器,里面装有1 000吨重水,容器壁用丙烯酸树脂制成,容器的周围安装了9 600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中微子遇到重水辐射的光子。2001年,麦克唐纳利用重水探测器发现了中微子振荡的证据。

来自太空的高能宇宙射线,在地球大气层中也会产生大量中微子。1988年,梶田隆章在分析数据时发现,测到的中微子比预期少,这被称为“大气中微子反常”。2008年,梶田隆章用超级神冈探测器验证了大气中微子也会发生振荡现象。这个探测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高41.4米、直径39.3米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满水,容器的内壁上安装有11 200个光电倍增管。

那么,中微子振荡为什么又和中微子有质量相关呢?曾经的理论预测认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那么按照这个理论,中微子就不可能产生振荡现象。假如中微子有质量,而且不同中微子存在混合的话,中微子就能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另一种,还能变回来,像波一样振荡。

——发现中微子振荡有啥用

麦克唐纳和梶田隆章的研究究竟有啥用?梶田隆章表示,他所从事的这项研究,不是那种马上就会有什么用处的研究。两人的研究成果属于满足人们好奇心的研究,能为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提供一定的线索。历史上很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发明都起源于人们的好奇心,每个科学发现或许起初缺乏实际用途,但从长远来看,都会对现实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孩子失踪报案不必再等24小时等 第9篇

儿童失踪后家长报案,不必再等24小时。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杨东透露,儿童失踪最初的几个小时是查找解救的黄金时期,公安部打拐办规定凡是接报儿童失踪和被拐的案件,要立即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中国考虑效法“绿卡制”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19日报道,中国国侨办国内司副司长王萍近日表示,中国目前仍坚持单一国籍,但正在研究效法类似美加绿卡或永久居留权的制度。

中国男性“盈余”3000万

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新2009年11月26日表示,依照调查资料推算,1980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331万。

他说,在2006年的0岁~26岁的存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402万人,“这在短期内还要继续扩大,出生人口男女之差的规模是世界人口大国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介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49,去年更高达120.56。

最高法出台意见保障“民告官”

据《每日新报》2009年11月16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关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严禁以任何非法定理由为借口,拒绝受理某类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

家电下乡限价或取消

据《广州日报》2009年11月13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人士透露,家电下乡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增加下乡的家电种类,放开家电补贴的价格限制,设定补贴上限,改进补贴流程,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最高法明确六种情形属于洗钱

据《国际金融报》2009年11月11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10日发布司法解释明确,今后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买卖彩票奖券、赌博等方式协助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都将被列为洗钱行为。

司法鉴定收费明码标价

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共同公布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并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收费标准或浮动幅度。

司法鉴定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最高基准价的收费项目包括:

开棺验尸6000元一具,含照相、录像、尸表检验、尸体解剖、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生前伤死后伤、致伤(死)物鉴定,不含组织学检查和毒物分析;

法医现场检查1000元一例;

医疗纠纷鉴定4300元一例;

司法精神病因果关系鉴定2000元一例;

单亲亲子鉴定1600元一例;

笔迹鉴定1000元一项;

伤残程度评定700元一例;

后期医疗费评定600元一例;

精神状态鉴定600元一例;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书评 第10篇

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兴趣源于美剧《我的天才女友》,看完两季美剧后,抑制不住想了解“莱农”和“莉拉”接下来的人生。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她们之间的故事,我从头阅读了“四部曲”,断断续续的读了2个月,因此只有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是连贯且顺畅的读完的。

一本书好还是不好通常需要时间的检验,对我而言“那不勒斯四部曲”是值得一读的,为何值得一读,大概是阅读之后,对于书中人物的人生久久不能释怀,引发我对自己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进行思考。“那不勒斯四部曲”留给我最深的映像是真实,真实的看见人性的复杂,看见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利用、嫉妒、爱慕、仇恨各种矛盾情感的展现,真实的看到女性的成长轨迹,看到女性身上的枷锁,在主人公身上看到平凡的自己,从而能正视内心复杂的情感,不再备受煎熬。

我羡慕莉拉,羡慕莉拉不畏恶势力的勇气与内心的坚定,羡慕莱农敢于正视内心、正视失败,始终坚韧的成长,最后,希望当我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发现自己的生命不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书评 第11篇

不知道莉娜怎么看埃莱娜,但直至最后埃莱娜感觉还像小时候一样,很难自信独立地存在,做她一直擅长的并且成功的事情。

莉娜塑造了她吗?她就像莉娜的附属品,一个软弱的夸夸其谈的知识份子,的确她的一生都用来提升社会地位了。

埃莱娜读起来就像没有心,没有人情味,急于和她成长的街区和人撇清关系,继续留在那不勒斯是因为对她写作有好处。

她的形象很模糊,像一个天才投下的影子。

她对莉娜的描述充满嫉妒,就好像莉娜一直在嫉妒她、暗中破坏她逐渐辉煌舒适的人生。最后为了自己她还写了她们的友谊,给莉娜的伤口撒盐。

她似乎很了解她的朋友,又似乎完全不了解。

“失踪”的妈妈-作文 第12篇

往日放了学,都是妈妈早就给我们做好了饭菜,我和爸爸还有奶奶一起吃。

可是今天放了学,看到身体不灵便的奶奶在择菜,锅是冷的,馒头是凉的。这时爸爸也下班回家了,唯独不见妈妈。

一向准时做饭的妈妈,今天怎么失踪了呢?

给她打手机,手机关机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爸爸只好带着我去妈妈的劳动地点——我家的蔬菜大棚去寻找。到了田野里,正是中午,处处静悄悄的,四处没有一个人,只有风吹着大棚的塑料布瑟瑟抖动,妈妈的三轮车也不在这里。

“妈妈——”我大声呼唤着,可是没有回音。

正在我和爸爸一筹莫展的时候,远方的`路上开来一辆三轮车,上面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高兴的跳了起来。一会儿,妈妈来到了我们身边,只见他满脸的汗水,脏兮兮的手上还粘着菜叶。

“你干什么去了?”爸爸心疼中带着埋怨。“一位老太太走到这里,自行车坏了,踏实张家庄人,我连人带车把她送了回家。”妈妈说着,捋了捋凌乱的头发。哦,这就是妈妈失踪的奥秘啊!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设计 第13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篇幅较长, 但内容浅显易懂, 根据教材特点, 通过学生的“读、悟、演”, 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场所,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森林王国是保护神”这句话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认读生字, 理解内容, 展开想象, 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森林, 植树造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 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 故事导入:

(课件演示动画、播放音乐。) 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在一个美丽的森林王国, 鲜花四季开放, 野果挂满枝头, 树木挺拔苍翠, 可爱的小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看呀, 小猴子在林间悠来荡去, 梅花鹿在泉边饮水, 兔子在草丛间出没, 鸟儿婉转的叫声在森林中回荡。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 有的狩猎, 有的织布, 有的捕鱼……生活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2. 学生质疑:

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砍伐森林带来什么后果?

3.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森林王国”的美丽景象, 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讲述, 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中, 然后景象不见了, 引起学生的疑问, 带着悬念进入学习情境。

二、读一读, 理解内容

1. 自主读书, 扫清障碍。

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交朋友。注意读准字音, 标出自然段序。

2. 了解大意。

“读了课文,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生字词, 扫清阅读障碍, 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让学生学自己想学的语文, 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趣, 才愿意主动学。

三、悟一悟, 品读课文

1. 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

(1) 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森林王国过去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从前是美丽富饶的, 人们安居乐业;王国里有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伐树木。”

(2) 师:你觉得最关键的是哪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抓住关键词“安居乐业”体会句子的意思。

通过读句子理解:“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有的种庄稼, 有的狩猎, 有的织布, 有的捕鱼, 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 十分安定地生活, 而且非常快乐、幸福, 这就是安居乐业。安居乐业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安定的生活, 愉快的工作”。

(3) 师:这美丽、富饶的景色, 这幸福的生活你愿意读一读吗?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 在这里通过对“安居乐业”的理解, 先让学生随课文理解意思, 再理解字面的意思, 从而领悟内容, 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评价感受森林王国的美丽富饶, 为后面因人们破坏了森林感到深深的惋惜埋下伏笔。

2. 学习森林王国失踪后的情景。

同学们, 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 人民安居乐业, 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 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 请默读7~12自然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森林王国发生了变化?动笔把它们划下来, 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2) 森林王国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找出有关句段, 分析理解, 体会乱砍滥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把空气搅得混浊不堪, 人们开始想念原来瓦蓝瓦蓝的天空。火车、汽车排出的废气和道路上飞舞的尘土, 使人们萎靡不振, 人们渴望呼吸原来的清新空气, 更加怀念绿树成荫和鸟语花香。)

(3) 这段是总写森林王国刚消失的情况。可是不愉快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制止。还有哪些可怕的灾难接踵而来呢? (雨妖、热魔、沙鬼、风怪都来逞威风。)

(4) 同学们, 阅读理解内容的方法有好几种, 可以是讲故事, 可以是诵读, 可以是分角色读, 还可以是表演读等。现在每小组商量用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懂其中一个自然段, 一会儿, 小组汇报展示读书成果。 (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指导。)

(5) 森林王国消失后, 那里怎么样了? (课件展示———森林王国消失后满目创痍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通过学生自读、讲故事、分角色读、表演等形式, 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对文本的感悟, 与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 对雨妖、热魔、沙鬼、风怪逞威风的情景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探究导致森林王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老国王和新国王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1. 关于老国王。

(1) 老国王有什么法宝能使森林王国变得那么美丽富饶?

(2) 森林王国有一条特别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三十皮鞭。”为什么这条法令前面却加上了“特别”这个词语呢?为什么老国王再三嘱咐王子不能更改特别法令?为什么说森林是他们的保护神?

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

出示:“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通过讨论,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体会森林王国的富饶及其原因。)

2. 关于新国王。

(1) 新国王有没有听从老国王的嘱咐呢?你从哪里看出来了?假如你是这个王国的一位大臣, 你会怎样劝阻新国王呢?

(2) 国王越看越有趣, 头脑一热……置若罔闻。理解“置若罔闻”。

小结:事情结局是森林王国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国王真是“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 看来老国王的那句话“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 真是金玉良言。有了森林, 有了保护神, 森林王国才更加美丽富饶。树木全砍掉了, 保护神不见了, 森林王国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关键词“特别”、“置若罔闻”, 关键句“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明白导致森林王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森林, 植树造林。

五、拓展延伸, 情感升华

1. 森林王国的消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假如你是新上任的国王, 当你从老国王手中接过那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时, 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想象, 各抒己见。)

2. 小结:

你们的描述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个理想中的王国。 (课件出示美好家园。) 这才是美丽富饶、让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王国。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大自然, 注意保护环境, 我们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让天更蓝, 地更绿, 山更青, 水更秀, 居更适……

设计意图:通过“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样做”和观看课件中美好的家园, 让学生产生主体意识, 树立环保的意识, 从而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六、作业超市 (任选一项)

1. 讲一讲。复述故事, 把故事讲给亲朋好友听。

2. 画一画。用你的画笔把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画下来。

3. 写一写。发挥想象, 把失踪后森林王国的样子写下来。

失踪的马航作文 第14篇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在失踪的马航上的经历吧!但你们一定要记得为我保密哦!

说来话长呀!还记得3月28日的那个早上。我正在机场上瞎溜达。突然,一个通讯员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对我说:“JERRY,可算是找到你了,负责马来西亚航班的飞行员得了急性肠胃炎,老板叫你今天来顶替他开飞机。”

我一听,来了精神,还有这种好事。我自从第一天当上飞行员后,还没正式地单独开过一班飞机,今天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随着“轰”地一声巨响,我的飞机以最优美地姿势离开了地面,稳稳地飞上了蓝天。虽然我已经经过了很多次地训练、实习。但今天是我第一次单独驾驶,不免还是有一点紧张,不敢有半分的马虎大意。

当我驾驶的飞机稳稳地飞在太平洋的上空,眼看着就要到马来西亚了,我不由得松了一口大气。突然,警报系统铃声大作,不知道从哪儿飞来了一枚导弹,紧紧地跟着我追。什么呀!真是大白天见鬼了!国际法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民航飞机开火!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怎么让我遇上了。

可是,遇都遇上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吧!想要摆脱导弹地纠缠可不容易啊!准确地说是难如登天。可我是谁啊!我是飞行员啊!我已经在天上了啊!

导弹采用的是红外线追踪,哪儿热就往哪儿飞,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而高空中,发动机最热。除非发动机熄火,它才肯罢休!

“对呀!可以让发动机熄火嘛!”这个危险地想法立刻充满了我的大脑。因为如果发动机熄火的话,很有可能会机毁人亡。而且只有这一个方法能摆脱导弹的纠缠,不管了,拼了。看看脚下的太平洋,海面着陆这是唯一可以让大家生还的方法。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发动机一熄火飞机就直线加速往下坠。果然,那枚导弹迷失了方向,飞向了太阳。眼看就要撞上海面,突然,我眼前一亮就不省人事了。

我醒过来以后,只看见一大堆奇丑无比的.、浑身湿漉漉的、鱼头人腿的东东地围着我,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我害怕极了大喊“别过来,别过来!我的飞机呢?我的乘客呢?”他们听了以后,觉得很有趣,他们觉得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帅最厉害的飞行员,便拥我为王,还要我教他们开飞机……

失踪的同学作文 第15篇

今天,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失踪”了。

一开始,她的爸爸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有同学知道***(注:本文这里指一位同学的名字。)早上来学校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随后一发了一条消息:“知道她跟谁一起玩的麻烦告诉我。”这两条消息一发出,整个家长群便炸开了锅,不知为什么,好像大家都不敢讲话,家长群里始终再没有一条消息出没。我告诉妈妈了一条“线索”,于是妈妈回复了一条消息:“她去学校的.。问下***同学,是不是一起去万达广场玩了。”良久,一条令人失望的消息蹦了出来:“***回家了,她不知道。”随后,大家又热火朝天地“人肉搜索”起来,终于,**妈妈发话了:“找到了。***家。”这句话让***的爸爸心中的那块石头落地了。***爸爸说了句:“谢谢你们的关心。”“应该的,应该的。”大家都不好意思的说。

失踪的袜子作文 第16篇

我有个乱扔东西的坏习惯,每次不是袜子失踪,就是鞋子找不到,而且早上卧室里都乱七八糟[注: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看,裤子躺在地上,上衣被我揉成了一团扔在了床边,鞋子东一只,西一只,尽管妈妈多次提醒我,但我还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注: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早上,太阳升了出来,窗外的柳树梳了梳自己的头发,小草在地上悠闲地晒着日光浴,

小学生作文大全

时针刚划过7点钟,铃声就“丁零零”地响了,我立刻睁开眼睛开始穿衣服了,我一看,咦?我的袜子呢?我把被子、床底翻了个天翻地覆可还是找不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注: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我连声喊:“妈妈,帮帮忙。”妈妈也急匆匆地来到了案发现场——卧室,妈妈还是把卧室翻了一遍,但是,还是找不到,突然,妈妈看见我腿上有一个绿绿的东西,仔细一看,笑着说:“在这里”。我顿时

铅笔失踪案 第17篇

做着做着,就遇到了画图题。哼,画图题,小意思,我从没把它当回事。我从容地把手伸进文具袋里,可摸了半天,还是没摸到我的铅笔。我急了,把视线转向文具袋,一支笔一支笔地清理着:钢笔、魔笔……我把所有的笔都看了一遍,还是没找到。我快急哭了,于是又翻了一遍,没有。再一遍……一遍遍,都没有,我几乎绝望了。平时遇见这种情况,我总会大吼一声,用尽全力敲桌子,以引起四邻的注意,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可今天这是考场,我没办法。无奈之下,我放弃了这道题。

我把剩下的应用题全做完后,立刻把目光转向这道题。我眼里含着泪,把视线转向文具袋里的那一根根细线般的铅芯上。我把这小铅芯好好打量一番后,心里有了主意:能不能把铅芯装进其他笔杆里用呢?我立刻运用这种方法,试了五种笔的杆,都没有办法装进去。不仅装不进去,还弄折了我两根铅芯。

无奈之下,我就用我那粗大的手夹着这细如龙须面的铅芯,试图画上几笔。我比划着,忽然发现卷子底下好像“藏”着什么东西。我把卷子拿开,映入眼帘的正是我那调皮淘气的小小铅笔呀!我激动得泪都要流出来了,躲过老师的视线,偷偷地在我的小小铅笔上吻了一口。于是,我立刻进入了画图状态。

多么狼狈、多么有趣的“铅笔失踪案”啊。以后我一定要把东西放好,不能再做“丢东落西”的人了。

(指导教师:魏得强)

教师点评

失踪的女孩作文 第18篇

原来因为她在学校没有写作业,老师打了她的手板,又罚她重写,她生气了,所以她放学后就跑到了公园里,在公园里有一个五年级的男生和她交了朋友,然后那个男生把女孩带回了自己家。我看到,广场上的柱子上都是找她的寻人启事,但是第二天她又安然无恙地回来上英语班了。

这件事已经轰动了全市,她却在外面玩得很痛快。她的爸爸妈妈都快要急疯了,他爸爸都喊哑了嗓子。现在家长们都以为又有拐卖孩子的事件了呢,他们都怕自己的孩子被偷,所以连四五年级的孩子家长也接送,更不让孩子自己随便出去了。

上一篇: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西风的话》教学反思下一篇:2010星力秋冬新品发布会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