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4-07-04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精选8篇)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1篇

科技拓宽致富路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针对这一现实,**县全面启动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取得了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10%的速度递增的良好效果。

一、健全服务体系,确保信息直通到户

(一)抓机构建设。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的思路,成立**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明确为事业性质,划给2个事业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科技人员,规定了七项职能,每年安排2万元事业补助经费,装配了数码相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刻录机、喷墨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安装了宽带,建立了局域网,制作并开通了“**县科技信息网”。同时,启动了乡镇信息服务站和科技信息服务点的建设,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与县科技信息中心签订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及目标责任合同。乡镇、专业大户配备了电脑及相关全套设备,选配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等实用技术软件,实现了拨号上网。截止目前,已在24个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15个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点,以县科信息中心为枢纽、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为骨干、村科技信息服务点为基础的科技信息体系基本形成。

(二)抓规范运作。**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严格做到了“七有”:有一套电脑设备,有一套专家系统,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规章,有统一的服务合同,有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信息发布栏,有统一的技术服务。按照县科技信息中心服务于乡镇、乡村站(点)服务于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业务工作,实行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县科技信息中心为乡(镇)、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性质和职能,各站(点)在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服务,乡镇信息服务站的设备所有权的50%归县科技局所有,乡镇服务站每年向县科技信息中心缴纳一定的技术服务费,县科技信息中心根据乡镇的要求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服务。小康示范村科技信息服务点配备的设备,科技信息示范户享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其所有权归县科技信息中心,由县科技信息中心与各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签订合同,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三)抓优质服务。在信息传递上,力求做到“新、实、快”,确保让农民以最便捷的方式,不出乡(镇)就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最新信息,不出村就能学习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坐在家中就能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网络建成后,随时发布大量产品供求、病虫害防治及种养新技术信息,上网学习成为了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的首选,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共有360余人通过科技信息示范工程学会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有近2.5万人次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和技术,有3000余农户通过网络和专家系统掌握了1至2项致富技术,有7500余人次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从事经营流通,有800余条专利技术、产品供求信息通过网上发布,帮助客户上网查询经济技术信息1300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各级干部和农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逐步缩小了区位空间距离,先后有广东、深圳、徐州、阿坝等地有关部门查阅我县的网站,咨询**黄羊、银花、石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产品信息,很好的推介了**的知名品牌。大部分乡镇将网上采摘的信息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种养新知识,发布市场信息,有力推动了新科技的普及和运用。

二、搞好“三个结合”,努力实现增收富民

(一)科技信息工作与“三村”建设相结合。始终把科技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作为“科技兴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各试点村均建立了科技信息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发送各类科技信息,开展业务查询,使村民们大开眼界,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损失。流坝乡金台村二社的科技示范户李新琼不仅自己依靠科技信息发家致富,还主动为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和黄羊养殖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拓宽了产品销路,增加了收入。该村村民还通过上网查询各地劳务需求信息,成批有序的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近万元。准确便捷的信息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法宝。

(二)科技信息工作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把科技信息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示范建设村的科技含量,先后在13个示范村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并以站(点)为依托,利用黑板报、简报、培训会议等方式普及和推广实用科技、最新农业信息,确保户平有一名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的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占总户数的30%以上,十个试点示范村中90%的劳动力掌握2至3项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

(三)科技信息工作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围绕**黄羊、**金银花和**石材等重点产业,狠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搞好信息跟踪服务,搭建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平台,把农村分户经营与大市场连接起来,缩短时空差距,改善区位劣势,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围绕国家“863”计划《**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课题》实施,加快新品系培育和新技术推广,按照“园区+基地联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进**黄羊产业化发展。二是抓住被列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的机遇,以金银花GAp核心基地为中心,依靠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抓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全力打造**金银花品牌。三是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围绕**石材等特色资源的加工,通过招商引智,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秦巴山区核桃绿色食品开发标准化栽培》为重点的核桃产业发展科技专项,抓低改技术推广和优质品种选育,加快科技基地建设。五是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知名的品牌优势,着力抓优质水稻栽植、优质茶叶栽植和观光农业开发等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科技工作实效

始终坚持市场法则和效益原则,大胆创新科技开发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为富民兴县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坚持把科技三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逐年增长。建立**黄羊、优质生猪、石材工业科技开发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科技项目,鼓励金融部门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开发科技项目,聚集民间资金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和个人逐渐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信息工程建设中,县上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列支专门经费,用于科技信息中心建设和乡村科技信息站(点)建设补助,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事业补助费,用于网络建设和维护,确保信息工作正常开展。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二)创新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县级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逗硬落实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和工作实绩、职称评定、职级待遇“三挂钩”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服务,使科技人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县三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18名畜牧科技人员筹资创办,投资350万元建成无公害生猪科技养殖园,按照“园区+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委派畜牧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与50多户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收购合同。该公司年可产外二杂母猪5000头,年出栏无公害生猪4万头,年创产值3000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建成100个优质仔猪基地村、20个DLY优质肉猪基地乡。县上出台了《**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排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推广体系。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办好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专业化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各类专业协会,推行“支部+协会”、“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人员+农户”和“专业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县上下派100名科技干部到村任职,充实农村科技干部队伍,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健全培训体系。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有较强责任心、在自然科技方面学有所长的技术带头人,充实到农、林、水、牧等业务部门,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作为我县科技顾问。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分期分批培训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使他们成为技术指导明白人;充分发挥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校的优势,围绕“三大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现代新型农民和科技带头人,努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在中小学开设了农技课程,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本领。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2篇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县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扭住产业化链条中这一枢纽和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9个,参与农户23679户、6.9万人,带动农民近10万人,2004年助农增收2230万元,组织内农民人均增收310多元。其中,81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社团登记和工商注册,8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21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协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跻身“全省百强协会”。2003年,**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

二、基本做法

该县农村专合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行业协会型;四是社区服务型。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做法是:

(一)培育依托主体,增强生命力。坚持用抓产业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依托主体,不断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命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广益食品、漓山实业、梨山面业、**种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了食用菌、粮油两大协会,建立了40余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歧坪粮食协会围绕漓山实业公司,建优质粮食基地3.5万亩,现有社员17000人,带动农户1万户,2004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1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粮食9690吨,年终协会又拿出利润的30%对社员进行了“二次分红”。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围绕水果、畜牧、中药材、罐藏原料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分别组建雪梨、柑桔、猕猴桃、生猪、毛兔、川明参、蚕桑等专业协会128个。如龙山是川明参的主产区,1999年成立了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252名,带动了3000户农户,年购销川明参1000余吨。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围绕东溪兔毛市场、龙山苗木市场、元坝水果市场、五龙小家禽市场、东青花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毛兔、花生等23个专业协会。如东溪兔毛协会依托西南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东溪兔毛市场),带动4万农户养殖毛兔120万只。四是依托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专合组织上”。如店子乡鲜家沟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致富。

(二)拓展组建方式,增强带动力。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村专合组织,该县不断探索农村专合组织的组建方式。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能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牵头领办专合组织。如苗木运销大户赵子明联合苗木专业生产户和重点苗木经纪人筹办了龙山苗木协会,年购销苗木1.1亿株,销售额7500多万元。二是龙头企业联办。为满足加工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组建专合组织。如鸿宇食品公司为解决出口猪肉无公害基地问题,在永宁镇兰池村、五里乡紫练村建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580户农户年供无公害生猪5700头。三是涉农部门兴办。涉农部门以其技术专长和信息优势组建专合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如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全县红阳猕猴桃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于2003年组建了“红猕王”协会,已发展会员456人,建猕猴桃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融资优惠政策。对部分发展好的农村专合组织,县财政实行专项资金贴息支持,2004年为元坝镇天井村华丰公司罐藏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20余万元。同时,放宽对农村专合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近两年来共为各类专合组织提供小额贷款1560万元,为12.1万户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3亿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经营视为农户经营征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合组织经营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按有关政策给予了免征或减征,2004年共为专合组织减免税收58万元。三是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临时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办理,专合组织新建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除缴纳规费外,三年内免收用地有偿使用费。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3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县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泾川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及信息化应用,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措施,县财政设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各级学校建立了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从实际出发,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原则,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改薄”等项目,携手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实施了互联网校校通、教育城域网、优质资源班班通等重大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起了以设备、网络、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

二、统筹规划,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源泉,资源建设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按照“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原则,依托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合作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暨泾川教育城域网二期建设项目,搭建了教育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众多优质互联网资源平台以链接形式集中收录,推荐给广大教师收藏使用。同时,还把每年参加比赛的学生电脑作品、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课例等收录到资源库,这种跨时空、全免费、常更新的现代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得到有效体现。

三、加强培训,提升城乡教师信息化素养

一是通过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化工作例会、远教资源应用研讨会、远程培训等形式,从思想观念,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对校长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了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二是选拔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网管技术人员培训班,对城乡中小学网管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学校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实施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专项培训”、“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电子白板应用培训”,通过“集中与分散、假期与平时、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校本培训,逐步提高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优化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是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质量检测,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二是大力推行“四课制”,即通过教学研究课,进行专项研究,探索学科信息技术内在教学规律、构建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通过优质观摩课,让骨干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最新的教改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充分展示出来,成为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切入点;通过一人一堂优质电教课、白板课,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汇报课,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他们脱颖而出。三是整合电教与教育科研部门力量,抓应用活动开展,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激发师生学用信息技术热情,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五、建章立制,评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4篇

【关键词】 原则 策略 课程 品牌 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03-02

一、意义及现状

科技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去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研究和创造。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启蒙教育,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风貌。同时训练学生良好心理,塑造良好品格,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甚至影响着人类的生死存亡,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学校要搞好科技活动,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办学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家长观念落后等状况,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很受制约,要想把科技活动开展好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好科教育技活动,怎样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从下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二、遵循原则

1. 应用性原则。要推动一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公众参与的兴趣就必须让公众所进行的项目是有实在效用的。所以不能天马行空地去搞科技教育。创新发明意识的养成,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担当社会责任的概念。

2. 综合性原则。 应将科技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全方位的融合到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使科技活动有取之不尽的养料水分,做到使科技活动常态化。这样才能不会脱离育人本质,不为搞活动而活动。

3. 可持续性原则。科技教育要做到系统性、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了让科技教育保持活力,必须要将做好系统的规划,短期与中长期有机结合,目前既要为以后提升、发展打实基础,也要争取出成绩、成果。一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相对落后,诺贝尔奖几乎与国人无缘,因为我们忽略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创新虽然是需要一时的灵感,但同样需要日常的培养与训练,创新需要从小开始启蒙,这样才能为令孩子的创新思维有良好的根基,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4. 新颖性原则。创新代表着新颖,为了提高孩子进行科技活动的兴趣,组织活动的手段需要新颖,多展出一些孩子们日常少接触到的科技产品,让孩子有眼前一亮,大开眼界的感受。其次引导孩子创造发明要从新颖性角度出发,因为作品只有新颖性才更有生命力,这也是激发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

三、措施策略

1. 经费使用与景观设置。“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科技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可以说科技教育活动很“烧钱”。小规模农村学校经费不算太充裕,所以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方面需要全盘考虑,突出重点。应考虑自身在科技教育哪一方面具有优势,能利于全民参与的,能为加强学校科技项目品牌的,能可持续发展的,应加大经费的投放。所谓的物尽其用,同等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收益。此外为了营造浓郁的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需要对设立专门的科技室场,以利于科技教育及活动的开展,同时需更新换代和增添了足够的科教器材,购置众多的科普图书。教学设施的更新为科技教育的开着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高效的经费投入为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科技教育范围广,内容多,学校应确立一两个方面作为品牌去打造,而校园科技氛围布置更应围绕这些项目去考虑。根据科技教育的主线设立景观,在主线的基础上,辅以其它方面的科技景观,这样整个学校才能呈现浓厚的科技氛围,同时也为积淀深厚的学校文化添砖加瓦。如以科技环保制作为主要项目的,无论是场地的选择、作品展出、知识宣传等都应以科技环保概念贯穿,并以此为主要景观。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再设立自然、生命、星球、宇宙等科技景观。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各室场、围墙、天花、天台等作展示。其次科学组可与语文、美术和其他学科组密切配合,创设好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书香的、数字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之与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相匹配。总之是让孩子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时刻与科技同在。

2. 架构设立与队伍建设。农村要想将科技作为品牌来打造,必需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是首要条件,其次应与语数英等科目一样设立科技教研组,一起召开科技工作研讨,每学年初认真制定科技教育工作活动计划,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操作进行合理安排,对各阶段和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书面总结,建立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档案。应充分发挥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和科技组的作用,从学校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精心制订学校创建科技教育特色的实施方案,从科技特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策略和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并统筹安排,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其次是要建立一支热情高、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团队。由骨干教师担任科技教育的总辅导员,并配足配全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兼职教师,班主任担任各班科技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中有教科学、计算机、美术的,也有教语文和数学的,此外,还要聘请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使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而专家引领是科技教育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因为农村学校人员局限,而专家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只有在专家的帮扶下,学校才能把握中心,朝着方向不断前进。另外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和校外资源,部分家长具有的知识、社会资源能给学校的科技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3. 管理制度与激励作用

领导例会制度——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有关科技教育的例会,专门商讨科技教育的进程、活动开展、成果验收等事项,加强学校领导对科技教育的参与度。

教师学习制度——教师(特别是科技辅导教师)要定期学习培训,根据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以推动科技教育的开展,扩大科技教育教师的参与面。

学生活动制度——学校要根据实际开展诸如科技小组活动、科技节特色活动、科技基地活动等科技教育系列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加大科技活动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努力营造活动的氛围,以扩大科技教育的普及面和活动成效。

奖惩激励制度——制定鼓励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和辅导工作的相应措施,把他们的辅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将辅导成果作为考核实绩、评升晋级的依据,对在科技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在学生中,通过评比“我是实验家、专利NO.1、科技至叻星”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科技的热情与勇气。为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4. 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科技教育基础。校本课程要有灵魂,编制科技校本课程,第一步是要确立其理念和目标。当然在正式编制校本课程之前,应该抓住一两项活动确立特色,然后,逐步拓展,不断深化,再去探究具有完整结构的课程体系。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以正式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每周都有固定的课时,以保证课程的实施。例如有学校每周安排周1-3用于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也有学校安排每一周的周几下午第三节实施。第二,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程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课程实施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同时为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实效,需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一个贯穿学校生活及学习全程的课程,同样 充分考虑内容的连续性层次性。如1-3年级是科学启蒙;4-6年级是创造发明课等。第三,一方面充分体现学校文化的独特追求,另一方面又与新课程实施衔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从而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由。

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第5篇

一、提供组织、政策保障,加强基础

首先,县和乡镇都成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以及相应的机构,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专门成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科,做到了组织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场所到位、制度到位。其次是建立了领导目标责任制。从2005年起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被列入县乡领导班子考核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还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和各科室专项推进制度。最后是加强了政策研究,及时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的意见》、《**县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的暂行办法》、《**县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办法》和《从村委会书记、主任选拔任用乡镇副科级干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了对人才的指导。

二、盘活农村人才资源队伍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盘活现有人才。该县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如实行“四不变”(即身份不变、待遇不变、职级不变、编制不变)政策,使22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充实到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农牧企业产业化一线,去发展创业、施展才华。

二是优化环境、改善结构,吸引人才。近年来,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被放在该县人事人才的重要位置,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环境、人才环境,制定符合本县特点的招商引才引智政策,被视为的重点。该县彻底放开了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政策限制,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到大专院校招揽人才,从1998年至今共为乡镇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371人,并结合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先后与多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引来了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和带动了一批本地人才。

三是发展园区经济和特色产业,培育实用人才。**现有各种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小区近20余个,这些小区建设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很好的切入点和模式。园区经济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一定现代科技知识,具有一定市场经济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济实用人才,也为广大实用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是实行奖励政策,激励人才。**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引导,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根据实绩,每三年开展一次“突出贡献奖”、“科技精英奖”、“科技兴农奖”、“乡土人才奖”等,对评选出的人员,按业绩实行一次性奖励,一等奖4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同时规定,对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及时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近几年来,该县共推报评选享受“国贴”1人、“省贴”2人、省科技兴乡贡献奖5人、“市突”52人、“市贴”8人、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农村拔尖人才奖1人。由于激励机制和措施的到位,使该县人才开发再创新高。

三、抓好示范区建设与管理

**县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秉承的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原则。一年多来,试点按照进展要快、标准要高、要实的要求,取得了较好效果。各乡镇各单位一方面摸清乡土人才底数,对乡土人才状况进行普查,选拔出省、市、县、乡四级人才并建档立册,入库上网。另一方面着力抓好示范乡镇建设。示范乡镇成立人才服务站,行政村建立人才服务点。示范乡镇人才服务站点的领导组织、制度、人才规划、人才分布都以图表形式上墙公示。规范齐全的人才档案为农民提供了便捷服务。与此同时,2005年乡镇建筑企业和县办企业工程系列的农民职称评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为1100多名乡土人才评定了职称。

四、开展培训,提高实用人才素质

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县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对实用人才的培训,提高实用人才的从业技能。在培训形式上,做到“三有”、“三实”、“三突出”。“三有”就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三实”就是联系实际、讲究实效、注重实用;“三突出”就是突出“创新、高效、特色”。

在培训形式上灵活多样,大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2005年,县人事局从山东寿光高薪引进精通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农民技师共办了七次培训班,培训五百余人,引进试种的新品种已经开花结果,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在培训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业务培训,做到因地制宜、因需施教、学以致用、用以致富。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县共免费举办各种

类型乡土人才培训班40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4万余人。

五、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储备机制

在人才储备形式上,**县本着“在储备中使用,在使用中储备、储用结合,重在使用”的思想,着眼于发挥储备人才的作用,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在人才储备格局上,重点向企业、乡镇、村倾斜,发挥骨干企业、乡镇、村级组织的积极作用,鼓励各单位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储备和吸引人才,形成机关、事业、企业为一体的人才储备网络。在人才储备范围上,坚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并把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储备范围,促进优秀乡土人才的成长。在人才储备资金的来源上,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筹资相结合,多渠道、多途径解决人才储备资金,建立政府出资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储备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小康建设人才集聚工程”,向农村“转移支付人才”,变“资金扶贫”为“智力扶贫”。1998年到2000年,先后选派了3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办(平均每个村办2人多),明确规定选派学生不占用事业编制,不受人事计划限制,实行试用和聘约管理,在农村期间,可列席村两委会议,可参加两委班子选举。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时,选派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农村的工龄可以连续计算。与此同时,加大了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人员到村办挂职锻炼和到基层实习的力度,规定在村办优秀的,可直接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二是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实行“使用式”为主的人才储备。从2001年开始,对一些县直事业单位和乡镇事业单位,自然减员空出指标或因业务扩张追加的指标,除用于国家政策性安置人员外,其余编制全部通过考试录用安置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对已录用的人员由人事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上岗实习、挂职锻炼,培养人才的综合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培养式”为主的人才储备。对暂时落实不了岗位的高校毕业生,由人事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技能培训、咨询服务和人才输出等活动,以便在出现岗位空缺后,能及时上岗就业。同时,注意发挥企业在人才储备中的“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放宽到企业就业的限制,并积极推荐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进行岗位锻炼。

四是对高层次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柔性储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外地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建立专家储备库,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对受聘担任县政府高级顾问的人员,每人每年享受5000元政府津贴,受聘担任县政府科技顾问的,每人每年享受3000元政府津贴。

五是农村人才实行“开发式储备”。对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有计划地组织技能培训,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农、林、牧、水、机等农牧业技术培训,使这些毕业生尽快掌握一定技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XX县旅游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6篇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时代的要求。如何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寻找载体,弘扬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鉴于此认识,近年来,XX县结合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将旅游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XX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现代高科技成果是XX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在近年来的挖掘和整理中,形成了“五源、三业、二乡、一园”文化地域优势。

五源:中国现代城镇企业制度改革之源。20世纪80年代初,原XX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在全国率先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国核电之源。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大成果,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钱江潮源。闻名天下的钱江潮源于南北湖外的石帆岛。中国戏曲声腔之源。“XX腔”乃元代XX澉浦人杨梓受戏曲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成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首。中韩友谊之源。1932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在上海组织了震惊中外的“虹口炸案”后避难南北湖载青别墅,与XX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三业:旅游业。一是大力发展以南北湖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南北湖风景区是国家AAA级风景区。1996年以来,连续7年举办南北湖旅游节,依托文化办节,以节兴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启动白塔山海岛风光开发。位于钱塘江杭州湾内白塔山海岛,总面积为0.39平方公里,岛群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2.3%,岛上候鸟栖息成群,海蚀景观丰富,是浙江沿海岛屿中生态环境优越的岛屿之一。宗教旅游文化业。宗教文化业主要有云岫庵、天宁寺、谈仙岭、吴越王庙、钱家祠堂组成。以天宁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区已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39259平方米,总投资达2亿多元。会馆业。已经建成了张元济图书馆、博物馆、黄源藏书楼、张乐平纪念馆、泥香室、陈从周纪念馆和金九展示厅等,即将建造的展馆有核电科技馆、XX会展中心、XX腔艺术馆等。

二乡:滚灯之乡。明末清初至20世纪70年代,XX滚灯盛行,有滚灯之乡之誉。三毛故乡。著名漫画家张乐平,1910年11月生于浙江省XX县海塘乡黄庵头村。毕生从事漫画创作他创造的“三毛”形象是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

一园:绮园。绮园在2001年9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藤、四剑桥和罨画桥是我国私家园林之最。近年来又为影视界所看好。以绮园为中心,建设占地151亩包括XX博物馆、XX大剧院、XX文化广场在内的绮园文化区是XX着手进行的一大文化工程。

二、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贯穿

1.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线。

一是爱国主义红色旅游线。张乐平纪念馆不仅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长廊”,而且成为少儿漫画的创作培训基地,今年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儿漫画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元济图书馆特色办馆,引来读者及游客上百万。通过举办张元济学术思想讨论会,影响波及港、澳、台和新加坡、新西兰等地,年进馆借阅的读者6万人次,年流通图书15万册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建厂以来已接待中外旅游者和来宾达6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20万元以上。南北湖风景区内形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的景点: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海北支队旧址纪念馆、黄源藏书楼、载青别墅、源亭等,年吸引游客90多万人次。

二是核电科技游。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核电站。目前,秦山核电一期已正常安全运行10年以上,二期一号机组也已并网发电,三期已进入调试阶段。2003年,一、二、三期将全部投入发电,届时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公司被核工业总公司和省、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已成为江、浙、沪地区的广大旅游者特别是大中小学生进行旅游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到核电厂参观,不但可以接受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秦山核电站高科技工业旅游目前已被推荐为全国工业旅游63个先进示范单位之一。融科学知识与文化旅游的“核电科技游”,经培育已魅力初现。据统计,建厂以来已接待中外旅游者和来宾达60万人次,目前年旅游接待人数在4万—6万人左右,其中外宾在300人左右,年收入20万元以上。

三是金九之旅。根据历史史实,充分挖掘做好、做深、做透中韩友好交流的文章,使XX外向旅游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韩国游客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XX县共接待了2万多人次的韩国客人前来访问和参观。今年中韩建交10周年,XX抓住契机,派员参加“第十五届韩国国际旅游展览会”,到韩国汉城等地促销旅游,向韩国民众展示XX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使韩国友人加深了对XX的了解。

四是文化品味游。绮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著名古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能颉颃苏、扬两地园林,山水实兼两者之长”,“此园浙中数第一”。花五元门票,看百年历史,参观绮园,可让游客领略中国传统私家造园中妙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除此之外,一批极具文化品位的景点与之得到串连,如张乐平纪念馆、张元济图书馆、天宁寺、梓园、黄源藏书楼、白云阁、载青别墅等。

五是滨海古镇游。近年来,XX县在加大旧城改造力度过程中,十分注重现代滨海新市、江南文化旅游名城的营造。去年对长2.3公里的新桥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建设南门“音乐之声”广场、秦山大厦广场、张元济广场,另外还在县城建起了海滨公园、洲头公园,县城绿地面积已达121.76万平方米。在完成的天宁寺复建工程中,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诗意境,建起了牌楼、廊桥、石拱桥等特色建筑。围绕横穿全镇的市河,新建、改造了13座桥梁,在沿河两岸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廊棚,使江南水乡名城风貌初露端倪,吸引众市民及外地旅游者前来休闲游览。

2.举办南北湖旅游节,以节兴游。近年来,XX县连续举办南北湖旅游节,推出中国·XX标准件论坛暨招商洽谈会、杭州湾大桥新区投资论坛、南北湖旅游节形象小天使——“新三毛”评选、全国三毛少儿漫画大赛、中国·XX滚灯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使旅游与经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XX知名度推向全国。去年XX举办“新三毛”形象小天使的评选活动,一名小三毛,引来全嘉兴市1000多名学生的竞争。今年又举办全国三毛少儿漫画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5585件,其中年龄最小的仅为5岁,整个比赛共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市及澳大利亚等国选手参赛。对传统民间舞蹈滚灯进行8次创编,去年成功举办了“江、浙、沪滚灯艺术大会串”活动。经创编整理的滚灯舞去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嘉兴南湖演出。在今年的XX南北湖旅游节期间,举行了盛大的滚灯舞行街活动,使滚灯这一XX传统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7篇

**县农村青年中心位于**镇新民村,地处**镇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心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多平方,拥有办公室、服务大厅、会议室、档案室、培训教室、茶座、图书室、篮球场等设施。中心下设青年权益部、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信息服务部、文体活动部等部门。

二、主要做法

1、硬件建设上: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县是一个欠发达县,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要求高,牵涉面广,所需资金、资源较多,仅靠团县委一家难以解决。为此,我们积极协调各方,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合力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机关的支持。紧紧抓住团省委开展浙江青年山海协作行动的有利时机,争取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来青年中心进行志愿服务,为中心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紧紧抓住团市委开展农村青年中心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把试点工作引到**,争取团市委的支持,团市委书记张晓强曾多次亲临现场指,对青年中心试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中心建设提供了组织支持。二是积极协调**镇党委政府、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争取重视和支持。**镇党委政府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列入该镇机关效能建设整改内容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为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支持;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将农村青年中心作为“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社会培训定点机构,并给予资金、培训名额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还批准了以青年中心为主体建设的**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青年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协调移动公司的关系,在青年中心开通移动宽带,为中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新民村位于**镇中心,且正好有2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场地十分适合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团县委主动与该村领导班子进行多次协商后,[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新民村决定无偿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并对800多平方米的青年中心用房进行了装修,为中心建设提供了物质支持。

2、功能设计上:根据青年需求,实行全程服务

从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的实际出发,以农村青年人才培训计划为载体,以农村青年中心为平台,开展劳动政策咨询、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生活服务、青年权益维护全程服务。

(1)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青年农民提供无偿培训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团县委利用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计划的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以农村青年中心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工作中,着力开展订单培训,切实加强工岗信息匹配。2004年以来,我们共培训青年500多名,其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0余人、订单培训286人,实现就业350人。初步形成了“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2)服务青年就业。以**县农村青年中心下属的**镇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依托,进行求职登记和用人登记,开展职业介绍,收集和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利用青年就业服务网络发布青年就业信息,帮助青年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为青年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截止目前,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共为吸引234家企业(既有**本地的中小企业,也有宁波、永康等发达区的大中型企业)到中心招聘员工,1317名青年到中心求职,其中1053名青年通过中心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3)扶持青年创业。着力为青年创业打造一驾“四轮马车”,帮助青年解决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维护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使广大青年在这“四个轮子”的驱动下,加快创业步伐,更快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与万客隆超市合作,设立加盟万客隆超市青年创业援助项目。利用万客隆超市的品牌、管理、物流优势,对有意在本地从事超市的青年提供帮助。首先由青年向青年中心进行申报,然后由中心会同万客隆超市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审核通过后,由中心和万客隆超市对青年提供经营管理、物流配送等多方协助。到目前为此,中心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创业援助,农村青年张永红在东渡镇开办了万客隆超市加盟店,帮他圆了“自己当老板”的梦。

(4)进行劳动维权。争取了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在青年中心开设劳动监察岗,为青年提供维权服务。中心又派遣了三名同志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劳动保障监督员培训,并取得由劳动和社会厅颁发的劳动保障监督员证,可以依法对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维护青年务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体系。

(5)提供生活服务。根据**镇外来务工青年较多这一实际,团县委在**镇开办了青年食堂、外来青年宿舍和外来务工青年之家。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优质低价的食宿服务,既解决了外来务工青年特别是初到**的外来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又为他们节省了开支,受到了他们欢迎。利用青年中心良好的场地条件,和**森泰摩托销售公司合作,于7月份开展了一期摩托驾驶证考试,共有100多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6)、加强青年文化建设。青年中心是推进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依

托,青年中心可以有效整合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阵地、文化资源等各种因素,更加有力地推进乡村青年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举办了迎元旦乒乓球比赛、五四青年书画展、庆国庆篮球赛等多项活动,中心专门配置了乒乓球桌、羽毛球拍等器具,长期免费对会员开放使用,丰富了广大青年的业余生活。

三、初步成效

1、加强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农村青年中心服务了团员青年,同时也在服务中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管理。外来青年比较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次中,我们专门建立了临时团支部,在他们就业后,将组织关系及时转至企业团组织,实现了流动团员的有效管理。在原来没有团组织的超市,外来青年到超市就业,符合建团条件后,团县委及时在万客隆超市建立了团组织,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的有效覆盖。

2、活跃了团的各项工作。通过青年中心开展的工作,团组织为团员青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组织的开展的活动都吸引团员青年的热情参加,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更加有了生机和活动。**镇团委举办的2005年元旦杯乒乓球赛,共吸引300多团员青年参加,成为镇团委举办活动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

3、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中心开展的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受到党政领导的好评。**镇党委和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领导都对青年创业行动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四、工作体会

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自身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办出实效,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近一年的实践中,我们觉得青年中心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扎扎实实做好团结、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只有充分体现组织创新,青年中心才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青年中心不是阵地,也不是活动场所,它的核心是组织创新。只有着眼于把青年中心建设成为面向广大青年,直接服务青年的社区型青年组织,才能有力地推进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

2、要选准项目,只有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尊重青年意愿,选准符合青年需求的项目,青年中心才会增强内在吸引力。

3、要创新机制,只有形成青年中心长效运转的机制,青年中心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4、要整合资源,只有通过城乡互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使各类资源为青年中心所用,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青年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县农村科技信息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8篇

突出产业发展生态化,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恭城模式”。恭城山多地少, 2012年以前还是自治区贫困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立足生态良好县情, 10任书记、8任县长“换人换届不换思路”, 始终坚持生态立县, 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 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恭城模式”。历经30多年的发展创新,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 全县沼气入户率达89.6%, 森林覆盖率达81%,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月柿、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超过3200公顷, 产量80多万吨, 人均水果面积、产量、收入居广西前列。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恭城县委、县政府坚持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以绿色化引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 被评为“全国农业 (水果) 标准示范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工业, 着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月柿柿饼实现工厂化生产;利用风能资源, 开发清洁能源, 开工建设燕子山、圆石山、西岭三个风电项目,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力推进旅游与生态农业、瑶乡文化、特色村镇融合发展, 依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高铁优势, 推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积极引导村民组建旅游合作社, 发展农家乐;以节为媒, 成功举办13届桃花节、11届月柿节, 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 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 以莲花镇红岩村、平安乡社山村为代表的一批新农村实现了“三个转变、两个就地”——果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 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农村就地城镇化。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7.36亿元, 财政收入完成4.8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56元。

突出污垃处理减量化, 提升村屯环境质量

企业托管、农民缴费。以引进公司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运用市场手段推进农村污垃处理。在农村沼气管理服务方面, 推行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 引进沼气服务公司负责农户沼气池的进料、出料及日常维护, 农户按沼气用量缴费, 有效解决了农村沼气池投料不足、规模养殖场禽畜粪便处理难的问题, 重新点亮了沼气“蓝色之光”。在垃圾集中处理方面, 引进以垃圾为原料的专业制肥公司, 建立片区垃圾处理中心, 与政府签订垃圾集中处理协议, 可利用部分制成有机肥, 不可利用部分进行碳化热解, 政府按垃圾处理量给予企业每吨90元的补贴。在村屯保洁方面, 配备了村屯保洁员, 负责村屯公共区域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 保洁员工资及垃圾清运费用由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资解决, 县财政按村屯每人每年24元标准列入预算、按期拨付, 村民按每人每年12元标准缴纳保洁费, 强化了群众契约意识、责任意识。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 制定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资产监督管理等暂行办法, 通过招投标方式, 将村屯污水处理设施承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 由公司与村屯签订服务合同, 县财政按照每年每座1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县城和乡镇集镇所在地居民按照每吨0.8元从自来水水费中缴付污水处理费, 村民根据村情缴纳一定的服务费。

源头分类、沼气减量。依托农村沼气入户率高的优势, 充分发挥沼气对污垃处理的协同减量功能, 引导村民对日产垃圾、污水实行分类减量处理。在垃圾处理方面, 引导村民实行源头分类、资源利用。由沼气托管公司设立价格激励机制, 鼓励农户自觉分拣出生活有机垃圾投放沼气池做原料, 凡是将厨余等垃圾全部投入沼气池的, 公司按每立方米沼气2元的标准收费, 否则按每立方米2.5元标准收费。由农村供销社在村屯设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点, 开展积分兑换商品等活动, 引导农户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变卖换取积分, 每变卖5元的废旧物品, 即可获得1个价值0.5元的积分奖励, 有效提高了农村废旧物品的回收率。对其他类别垃圾, 由村民定点分类存放, 村屯保洁员负责进行定期收集和处理。在污水处理方面, 引导村民将人畜粪便等“黑水”直接排入沼气池进行处理, 农村生活杂排水等“灰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村屯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大大减少了农村污水的直接排放。目前, 全县农村有45%的生活垃圾、30%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 大大减少了农村垃圾存量和污水直接排放。

因村制宜、多样处理。在农村垃圾运行管理模式上, 根据村屯分布情况, 采用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的分片区处理方式, 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在偏远乡村采用“村收村运村处理”“村收乡 (镇) 运片区处理”模式, 通过堆肥、新型焚烧、水选、卫生填埋等方式进行就地就近处理, 做到垃圾不出村、不出乡;在县城周边附近乡 (镇) 采用“村收乡 (镇) 运县处理”模式, 将垃圾集中转运到片区垃圾处理中心处理。目前, 全县建成乡 (镇) 垃圾中转站7个、片区处理中心4个 (其中1个具有制肥功能) , 建成一批具有堆肥、碳化热解、卫生填埋、新型焚烧、水选分类等工艺的垃圾处理设施, 实现了垃圾处理全域覆盖。在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上, 因地制宜, 经济节能, 灵活多样, 对农户较集中、易收集的村屯, 主要采取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等工艺, 实行集中式处理;对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村屯, 实行农户联户或单户分散式处理, 重点推广无动力或微动力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等工艺, 做到因村制宜, 尽量采用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易于管理维护、无电耗药耗的设备和工艺, 减少运行成本。全县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 日处理能力达3000吨;在70个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4套, 铺设管网128千米。

突出村居建设乡土化, 展现瑶乡独特魅力

探索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乡镇“四所合一”管理站—村民委员会—乡村建设协管员四个管理层级, 转变乡村规划编制、实施组织形式。在规划编制上, 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 组织村民参与, 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 按程序进行公示后再由政府依法审批, 让村庄规划接地气、合实情、能看懂、易操作。在规划实施上, 实行乡村规划建设许可制, 坚持先批后建、一户一宅、面积控制、建新拆旧、风貌管控, 加强乡村规划执法检查, 严控违规违法建设,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2011年启动“村镇规划集中行动”以来, 恭城县高标准编制完成7个乡 (镇) 集镇规划、500个村屯规划, 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

突出瑶族风貌特色。在村庄风貌设计、管控上, 注重保留村落原有建筑风格, 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留住“美丽乡愁”。2009年以来, 恭城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要求, 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在建筑风格上融入“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木格窗”等瑶族元素, 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民族风貌凸显, 生态特色鲜明, 人居环境良好, 被评为“全区风貌改造示范县”, 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今年以来, 恭城抢抓广西乡土建设试点机遇, 引导村民采用本土材料, 聘请本地“土建筑师”, 运用本土工艺, 对莲花镇门等、矮寨村进行乡土化改造, 保留和传承了村落原有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 彰显了“莲花九甲”乡村特色。

推行村庄生态化改造。按照“危房拆建、旧房改造、道路平整、绿化美化”的思路, 积极探索“投入少、效果好、可推广”的村庄生态化改造新路。今年以来, 在莲花镇门等、矮寨村启动以“一改六带动两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乡土化改造, 带动民居舒适化改造、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沼气全托管服务和村屯绿化美化, 配套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努力打造风貌独特、环境优美、舒适干净、和谐宜居的美丽村屯。在改造中, 积极引导村民对村屯残危房进行分批拆除和改造, 用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史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村屯内户间道路进行平整、修补, 安装自来水及太阳能路灯, 方便群众出行;在村屯改造中大量使用生态措施的办法, 在房前屋后发展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以及绿廊、绿篱等, 加强村屯绿化美化, 村庄整体功能得到提升。

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新农村。为破解农村无序建房形成的“有新房、无新村”现象, 恭城县委、县政府积极顺应农民迫切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 2001年做出了实施“富裕生态家园”新农村建设的决策, 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与丰富生态农业内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通过建设新村、发展旅游, 实行“农旅结合”, 延伸农业产业链, 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新村建设按照改水、改路、改房、改厨、改厕“五改”和交通便利化、村屯绿化美化、户间道路硬化、住宅舒适化、厨房标准化、厕所卫生化、饮用水无害化、生活用能沼气化、养殖良种化、种植高效化“十化”的建设标准, 先后建成了大岭山、红岩、黄岭、黄竹岗等20多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标准新农村示范点, 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树立了标杆。莲花镇红岩新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突出群众力量主体化, 持续保持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 妥善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的关系, 充分尊重群众愿意, 不搞强迫命令, 不增加群众负担。采取“县领导挂点联系、部门 (乡镇) 包村捆绑负责”等有效措施, 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纳入乡镇、部门绩效考评管理内容, 每年有1000多名各级工作队员、新农村指导员驻村指导工作。注重发挥资金聚集的综合效应,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加大对村屯规划、道路硬化、污垃处理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投入力度, 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投入, 撬动群众筹资投劳, 调动群众积极性。2013年以来, 除采取村民轮值方式开展保洁的村屯外, 在其他自然村屯配备保洁员730名, 促进了农村日常保洁常态化管理;完成自然村屯道路及户间道路硬化400多条1200多千米, 占自然村屯总数的75%以上, 行政村公路硬化率89.7%;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45处, 83%以上农村群众喝上了清洁饮用水;新建、改造农村沼气1.2万多户, 改厨改厕2060户, 改造农村危房2636户, 惠及农村群众6万多人,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各种协会及民间理事会, 由党员和群众骨干组成管理委员会, 引导村民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广泛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专项行动, 对村屯脏乱差实行重点整治, 让农民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力军, 逐步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意识, 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全县117个行政村855个自然村屯全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制度》《清洁乡村问责制度》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村民自觉开展日常保洁成为常态, 不少外出返乡农民工自觉参与家乡建设, 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坚。2014年, 红岩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西岭乡杨溪村、栗木镇兰家屯获自治区“三清洁”示范村屯。

上一篇:动物卫生监督交流汇报范文下一篇:牵手春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