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

2024-07-07

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精选9篇)

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1篇

师:上课!同学好!生:老师好!(全体起立)师:请坐!(全体同学端正坐好)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化韵味很浓的文章,在没学习新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掌声有请主持“文化快餐”的同学。

(同学鼓掌,一名女同学走上讲台)

生:各位同学,我今天主持文化快餐的主题是“爱”。

(这位女同学先自我介绍,告诉大家她叫小玉,她演讲的内容大意是——爱需要勇气,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在爱的面前每个人都不应该退缩)

{点评:课前的“文化快餐”活动,将一定的时间交于学生,由学生自行支配,或演讲或朗诵或其他,创设出一种文化情境,是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好举措。} 师:好!谢谢这位同学的精彩演讲。的确,爱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爱的不同形式。同学们,也许我们暂时还无法领会爱的真谛,但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性格的成熟,你们将最终体会出什么是真正的爱。老师有一段话要与大家分享(稍做停顿):人生,就像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一处美丽的景物。而我们就是那些去欣赏景物的人。也许你会因为某一处景物的美丽而惊叹,但同学们要记住——千万不能留恋眼前一时的美景而驻足不前,前面的风景会更迷人。如果你停了下来,那么,即使你想再前进去继续欣赏美景,你也已经迟到了,不是在你该做的时候准时的去做。我们这个年龄就应该欣赏属于我们的景物,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同学们,明白吗?

生:明白!(声音响亮,流露出赞许的表情){点评:学生活动结束,教师做适当的点评,一是对学生积极参与以及课题设计的赞许,另外这是教师素质的随机表现。教师流畅的语言、诚挚的语调、生动的神态,尤其就题展开所表述出的哲理,相信对学生会有很大的教益。润物细如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在这点滴如春雨般的言谈中进行。} 师:好!我们言归正传,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如果我让大家说出北京有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生:万里长城!天安门!故宫!圆明园!颐和园!

(同学们脱口而出,热烈积极地响应)

{点评:教学引言,自然朴实,看似不经意,其实这正是执教者的刻意;首先点出北京的建筑,一石激起千重浪,问题不难,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重视实际,讲求艺术,教学起始,一展教与学的情态} 师:对!雄伟的长城,威严的天安门,古老的故宫,美丽的圆明园,这些都是北京的名胜。在今天,北京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鳞次栉比,它们体现了新北京的繁荣和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新文化。有没有人想到老北京的胡同呢?这些老胡同是旧北京市民文化的载体,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胡同酝酿出北京的大碗茶、京韵大鼓以及老北京人独特的性格。今天,我们就随着汪曾祺先生的笔触来体会一下老北京特有的胡同文化。

{点评:激得活,还要收得拢。怎么收?这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课前的科学设计。教者语言典雅时尚,注重修辞;提出问题,直奔主题,过度自然,收得利落。另外,教师娴熟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再现老北京胡同,将学生很好地引入教学情境中。}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胡同文化”。一提到“文化”,也许有的同学就觉得深奥很难把握。其实文化可以体现的很具体,可以在很小很细微的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喝茶是种文化,饮酒是种文化,穿着是种文化,同样,老北京的胡同里也存在着文化。(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若有所思)

同学们请看,汪曾祺,现代著名小说家,师从沈从文,大家知不知道沈从文是谁啊?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生:《边城》!(仅有一个女同学回答)

师:非常好!请大家记住《边城》这部作品,沈从文的创造风格恬淡自然,而作为沈从文学生的汪曾祺也是这样,他的文字质朴、自然,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即体现了他的这一语言特点,这篇文章又比较口语化,也就是京味很浓重。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作家中,还有谁是“京味”的代表呢? 生:老舍!(异口同声)

师:很好!老舍一生都在用北京话创作,他的作品也大都以北京为背景,比如戏剧《茶馆》、《龙须沟》,小说《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除了老舍还有谁呢?(学生答不出)师: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比如戏剧大师曹禺,他的京味代表作品《北京人》,当代作家刘心武,他的作品《钟鼓楼》,还有女作家霍达;尤其是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全书都以北京的语言风格创作的,是本很好读的书,同学们有机会可以读一下。(学生低头认真做笔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北京这方土地也滋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在南方也存在另一个创作派别,那就是海派作家,也就是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作家群体,比如我们熟知的张爱玲、王安忆等等。

{点评:似乎有些旁枝旁蔓,其实这样很好。语文教学最忌中规中矩,自然联系、旁征博引,恰是一位优秀独到的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自然点引,自然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读本》中有为配合此文阅读的王安忆小说《上海的弄堂》,课后留出阅读作业,亦不会唐突。}

接着我们再回到汪曾祺这里来,他写作的语言平淡,但绝不是大白话,更不是白开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朴素的文字往往能表达最深刻的涵义,传递最真挚的感情。我的大学老师就曾经给我们归纳过作家创作语言的发展轨迹,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你刚学会写作的时候,写出来的话像白开水、流水帐一样,没有颜色也没有味道。等你再学习一段时间,就禁不住把所有的好词都用上,以显示自己的文采,写出来的文章华丽鲜艳,就如同一杯葡萄酒。当你真正能驾驭语言了,你才发现平淡自然的文字最好,它看似如水一样没有颜色,实际上却是醇香的白酒。汪曾祺的文章语言就是这种风格,请同学们在学习中细心体会。最后,大家要记住汪曾祺的两部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好!你来读!(一名女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书静听)

恩,请坐!我希望男同学能更积极一些,这篇文章某些段落很适合男同学来读的。(几名男同学举手)你来!(叫起一名男同学接着读)

(全文共15段,共有14名同学朗读,男女比率相同,并且间隔开来,读完后及时订正错音字,适当给以鼓励。如;不错,读得很有感情,挺独到,嗓音很好,很诙谐,这字应该这样读„„)

{点评:教学注意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男女同学不偏不倚,适时适当地肯定与鼓励,语言不必多,简洁的肯定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注意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告诉我本文有多少段啊? 生:15段!(齐答)

师:对!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一篇文章之后要先从整体上感知,理清文路,再进一步分析。

好,我们来看。这篇文章脉络十分清晰,文章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写胡同的概况,二是写胡同文化的内涵,三是写胡同的最后命运。那么这三部分是怎样划分的呢?(同学议论,并确定1——4段为第一部分,5——12为第二部分,13——15段为第三部分。)好,我们就来看第一部分——胡同概况。(点击多媒体,出示幻灯片:)文章开头用了一个比喻句来描写北京城,大家一起告诉我,是哪一句? 生: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齐答)师:很对!本体是? 生:北京城!(齐答)师:喻体呢? 生:大豆腐!(齐答,有的同学忍不住笑)生:胡同在北京城里啊!胡同是北京的胡同!(同学们个抒己见,毫不拘泥)生: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齐答)

师:好!那么北京城到底是怎样的方正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下一副幻灯片。(点击多媒体,出现一副北京地图)

同学们请看——北京城就被这一圈圈的环切割成一个个方形,而北京人就在这一个个方形中生活着。这里(指二环一带),是紫禁城,也就是皇宫,是城市的中心。而这里(指海淀区学院路一带),就是北京所有大学的聚集地,在这条路上有同学们向往的著名高校:北影、北航、北邮、地大、矿大,最里面的是大学的象牙塔——清华和北大。同学们喜欢这里,就要努力奋斗,争

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2篇

1.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2.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设计理由】

概括要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文可利用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段落的要点。本文主题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只有通过认真品味语言,才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把握作品写作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北京胡同》摄影集中只有一个没有表情的老年人孤零零地站在胡同的破房子前回头怅望的那张照片和前面是写着“拆”字的胡同旧房子、后面是高楼的照片。(用投影仪放映)

二、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题:(1)本文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序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胡同还是胡同文化?根据是什么?(明确:是写胡同文化。因为第1——4段写北京及胡同特点,而第5段引出胡同文化的定义后,第6——12段全是写胡同文化的特点。)

(2)“胡同文化”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胡同文化”是指胡同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心态、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

(3)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发展趋势作判断的句子。(明确: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三、细读课文。分析、讨论段落大意 , 概括要点 :

概括方法: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 , 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首先要对一段的思想要旨进行提炼 ,然后在段落中找出关键句子,或对有关话语化繁为简,进行概括。

第一段的关键句是“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这段从说北京城的特点引出“胡同”。

第二段关键一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的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

第三段写了胡同的宽窄、多少,。这两段是说明北京的胡同数量之大。第四段写胡同的环境特点——安安静静。这三段是写胡同的特点。

(思考题:为什么先写北京城和胡同的特点? 明确:写北京城特点引出胡同,而胡同的特点和环境又是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以上四段目的是说明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五段的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呼应第一段“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这两句,既点明了本文将要叙说的主要内容是胡同文化,即“北京的市民文化”,也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又点明了胡同文化的含义,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这段是文章的过渡段。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不是第一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在第二句“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因为本段下面的材料都是写北京人不愿“挪窝儿”的。所以,这段是写胡同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安土重迁。

第七段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在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似的的四合院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随”一点“分子”也只是为了“合礼数”,是那么的封闭而自私,这是胡同文化的第二个特点。第八段从物质生活方面写胡同文化的特点——易于满足、知足常乐。

第九段写胡同文化在政治方面置身事外的态度,他们身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作“与己无关”。置身事外、不爱管闲事是胡同文化的第四个特点。

第十到第十二段写“胡同文化”第五个特点—— 处世态度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这三段中,作者选取三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第一二个材料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侧重写安分守己。第三个材料是写作者亲身的经历,侧重写逆来顺受。

最后三段(第十三至十五段):

第十三段描写胡同的衰败、没落。

第十四段指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向。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即将消失,体现北京市民心态的胡同文化也应该抛弃。胡同的衰落,带给了人们怅惘和忧伤。但是,作者以智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胡同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 向胡同文化告别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

第十五段含蓄地总结全文。板书:

北京城的特点

北京胡同之多及环境特点 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

胡同文化的含义: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思想

安土重迁

封闭自私

胡同文化的特点 知足常乐

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胡同已经衰败没落 胡同文化应该告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胡同文化形成的原因及胡同文化的特点,这节课让我们来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各个特点的态度。大家知道,句子的意义有时很含蓄,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般称为句内意义。句内意义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表现的,因此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弄清它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句内意义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作出判断。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

1,思考题:胡同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对它的态度?

浅谈初中一年级的作文教学 第3篇

一.在生活中找“米”

初一学生一写作就喊没什么好写, 习作题材陈旧, 生搬硬套, 缺乏真情实感,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积累丰富的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谓的属于自己的素材, 不是指能写在文章里的人云亦云的一般的人、事、物, 而是指能包含学生自己一定的“意”的, 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的人、事、物。如学生眼中爸爸的白发、妈妈的唠叨, 爷爷奶奶的疼爱, 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只有学生能从中有独特感受, 这样的事物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素材。目前, 不论中考还是高考, 作文的考查内容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都突出考查学生对社会和身边生活的关注。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不能只单纯地进行作文训练, 而要把指导学生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以确保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 学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才可以有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作文考查要求。

首先, 引导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就要重视积累。俗话说:“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 不无道理。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 我就要求学生备好两本大本子, 一本用来摘抄, 一本用来练笔。在这儿讲的摘抄是针对阅读时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要求学生每天必读书报, 并从中把自己所读感受深刻的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下来, 学会积累。当然老师必须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 否则, 学生的阅读太杂乱, 积累的效果不佳, 因为初一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

其次, 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留意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中许许多多熟视无睹的细节, 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家庭小事, 校园点滴, 街头见闻, 电视节目, 广告标语等。引导学生平时学会观察,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这对写作极为有利。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 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天地更广阔了。但要长期坚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必须勤快, 当好监督员和伯乐, 每周检查一次, 选出好的定期在班上展览。这样, 日积月累, 学生的写作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二.在模仿中学习

应该承认学生的作文练习有别于文人的创作, 不应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成篇的文章, 学生的练笔也不应该一开始就进行创作, 应允许学生模仿。学美术的要临摹别人的画, 要画石膏模型, 画头像 (属局部) , 再画模特儿, 最后才能进行创作, 学书法也是从练习基本笔画开始, 再临摹碑帖。为什么同样是学习一种技能的写作就不能从分解性的单项片断练习开始练呢?又为什么刚刚练笔就要求必须是创作, 且要“立意新, 构思巧”, 甚至还要有点“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而不允许模仿呢?要求学生的习作一蹴而就, 显然是不科学的。

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模仿是古人的有效学习的方法, 古人的作文写诗, 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因此, 我们要说, 模仿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它是一只能抓住老鼠———提高作文能力的黑猫。模仿有时是文章结构的模仿, 有时可是某种写作手法的模仿, 有时是选材立意的模仿, 有时是句式的模仿。但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模仿绝不是抄袭, 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能力强, 抽象思维还刚刚萌动的时期, 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 许多歌星的歌一唱就会。我们正好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来引导他们写作, 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初一学生作文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叙述一件事上, 文章缺少事件过程的描写, 景物的描写, 细节的描写等。因此读来枯燥乏味, 了无生气。针对这一现状, 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片断作文, 现学现用, 进行模仿写作。所谓作文片断, 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 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 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 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 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 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描叙性训练, 说明性训练, 评议性训练。初一着重于描写性训练。教朱自清的《春》, 梁衡的《夏感》, 宗璞《紫藤萝瀑布》等写景的美文, 就指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 抓住景物的特征, 写出层次,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作文结构是作文的核心特征, 是思维表现的过程, 是作文中不可变革或者说变革最小的部分……就像一个万花筒, 万花筒中只有几块彩色玻璃, 但是这几块玻璃只要一转就会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 作文结构研究的就是那几块玻璃, 看看文章中有没有那几块玻璃, 要把最基本的样式找出来……”, 可见作文的结构是有样式可寻、可仿的。

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4篇

【关键词】新生 作文写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6-02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课程内容、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许多初一新生来说会有新奇、新鲜的感觉,但学习方面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对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学习自然轻松的过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生升入中学也就进入了七-九年级的第四个学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课程目标都要通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来达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和学生家庭藏书等,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周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读两部名著。倡导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对学生自己感觉优美的词句、动人的篇章、感人的名人事迹和典故等能做好读书摘录,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的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语言达意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引导

学生经常反映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单调乏味,不值得去写,写的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回家途中、家庭生活等各各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要学生自己从身边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等找出写作的素材,中学初始的学生作文写作不要去刻意限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要求多长,可以是几十字、一二百字组成的篇章,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能写出多少就写多少,要让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要通过循序渐进、以少积多的方式让学生去积累写作素材。曾经有一次我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不足400字的小作文,记述了他的父亲要出国去打工,自己帮着母亲一起为父亲收拾行装的过程,作文表达了学生为父亲远行的不舍和父亲不在时母亲劳作的辛苦,因为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类似的情况,小作文在班上由学生自己读出来后,在全班同学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利用这个机会我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描述,引导他们和这个同学一样写了一篇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习作,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了去收集作文写作素材的方法。

三、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练习机会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坚持在每次作文写作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不拘于形式和内容进行口头说话方面的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和社会现象、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倾诉家庭中的亲情、朗读优美的诗词、说说有趣的笑话;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也可以利用学生家庭藏书来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以同桌或是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相互点评,教师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定期的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名篇名著讲解、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新,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之间共同的看法或意见提出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展示的机会

在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手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主导资源,把学生中写得好的,或者是有很大进步的学生习作和文章在班级或学校里展现出来;可以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校刊,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和投稿;让学生自己来当小记者小编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校园内外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等素材,自己动手进行收集和整理,在班级和学校专栏上进行刊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市、省、国家等各级组织的作文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努力为作文写作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等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写作能拥有独特的自身特点,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以上几点建议是平常自己在作文写作教学所体会到的,希望能对大家的初一新生作文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5篇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 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

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1841年2月,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

英军进攻乌涌,直逼广州。在湖南任总兵的祥福率军抗敌,他和31名将领牺牲,415名营兵阵亡。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原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及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四、板书设计

第1课 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2课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

2、湘军的创建及其历史影响。

3、太平天国先烈们在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二、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热爱我省的情怀。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二、讲授新课

(一)太平军在湘南的发展: 起义 时间:1851年 地点:广西金田村 领导人:洪秀全

进入湖南:1852年6月 发布檄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二)长沙之战:

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率林凤祥、李开芳等1000余名太平军奔袭长沙

1852年9月24日,洪秀全率太平军主力增援长沙,兵分3路向长沙城发起猛攻。激战81天后,撤出长沙,挥师北进。

(三)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

1852年12月,太平军占领岳州,获火药、枪炮、船员5000余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只,正式建交“水营”。

(四)曾国藩创建湘军: 目的: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2年11月开始创建到1854年初,湘军已经扩大到15个营,水师10个营,总人数达17000人。

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失败。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2课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一、太平军在湘南的发展

二、长沙之战

三、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 曾国藩创建湘军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3课 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洋务的沉寂与湖南人在外地的洋务活动。

2、郭松焘的洋务与外交活动。

3、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洋务的沉寂:

洋务运动时,湖南因地处内陆,思想守旧,因而开放较晚。1875年创办湖南机器局,后停歇。1895年开办的湘裕炼矿公司,是第一家近代企业,比上海、天津等晚了近30年,较兰州也晚了17年。

(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 1、1861年,他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项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的开始。

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1、左宗棠是洋务派的又一代表人物。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2、他兴办了: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兰州织呢局等。3、1878年,他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

(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

1876年,郭嵩焘出任中国驻英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外的外交官。

1881年,曾纪泽不畏威逼讹诈,与俄与反复辩论,签订了《中俄 改订条约》,收回部分主权。

三、总结: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板书设计

第3课 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一、湖南洋务的沉寂

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

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4课 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活跃的维新思想。

2、谭嗣同、陈宝箴、熊希龄等在维新变法中的主要活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谭嗣同的事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学习我们学习了湖南人的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二、讲授新课

(一)活跃的维新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成国“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

2、维新人士创办《湘学报》和《湘报》。

3、查找史实说明湖南是维新运动时期“最富朝气的一省”。

(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

1、谭嗣同,浏阳人。1879年写成《仁学》一书。

2、敢为人先,在湖南率先创办新式学堂——浏阳算学堂。

3、以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为阵地,培养维新变法人才。4、1898年6月,光绪帝命谭嗣同任职“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事宜

5、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9月28日,他与杨深秀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

1、陈宝箴,1895年任湖南巡抚。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2、他创办长沙时务学堂、武备学堂,支持创办《湘报》,发起成立南学会

3、大力兴办矿业,成立了湖南矿务总局,开启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

4、设长沙电报局,开湖南近代通讯之先河。

5、是清末唯一支持和推动新政的巡抚。

(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

1、熊希龄,年少时勤学多思,有“湖南神童”之称。

2、对湖南的贡献:P16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4课 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一、活跃的维新思想

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

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

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5课 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黄兴创立华兴会。

3、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黄兴创立华兴会。

2、率先响应武昌起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新运动和思想,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下在探索资产阶级道路中的湖南志士。

二、讲授新课

(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1903年,新化人陈天华发表《猛回头》和《警世钟》呼吁返清救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

1903年,黄兴从日本回国,在长沙明德学堂任教,宣传革命思想,组建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5年,黄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担任执行部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当时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

(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澧县人蒋翊武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筹备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焦大锋、陈作新等同盟会的策划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

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5课 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

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

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下,湖南率先响起。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6课 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新民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同时加深对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和主义小组的建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

(一)新民学会的创立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

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同城乡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蔡和森家中刘家台子召开成立会。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

问:五四运动爆发时湖南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当时湖南正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势力严密封锁五四运动的消息,竭力压制各界的爱国热情。)

问:湖南人民和青年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情况的?(通过报纸和回湘的学生了解到北京等地五四运动的有关新闻。)

问:湖南学生联合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任会长?(1919年5月28日,由彭璜任会长)

问:湖南各地是如何开展抵制日货运动的?(许多店员、码头工人与学生并请战斗,拒绝卖日货、拒绝给日本人、轮船装运货物,捣毁少数顽固坚持贩卖日货的店铺。)

问:学生联合会编发了多种刊物,最著名的是什么?(最著名的有《救国周报》和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驱张”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罢课;各界同时发起“驱张”运;、分赴北京、上海、衡阳等地开展“驱张”运动;到北京组织平民通讯社;彭璜在上海创办《天问》杂志,宣传“驱张”活动。

(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927年7月受陈独秀的委托,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负责湖南的建党工作。经过数月的酝酿筹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成立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8人为发起者。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

第6课 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一、新民学会的创立 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

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7课 国民革命的风风雨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2、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3、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4、马日事变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2、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3、马日事变。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一部,组成北伐先遣队,进军湖南,先后取得衡山、衡阳、安仁,攸县等战役的顺利,揭开了北伐的序幕。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北伐。北伐军陆续开往湖南战场,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战。经过苦战,突破了敌军涟水防线,占领了娄底。湘乡等地。长沙被北伐军占领后,吴佩孚急派重兵建立汨罗江防线,企图以此阻挡北伐军。

8月中旬,北伐军唐生智部在工农群众支援下,分三路向敌汨罗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防线发起攻击。

(二)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随着北伐的顺利,湖南的工农运动迅速高涨起来。1926年9月,湖南省成立了总工会。10月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2月,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在长沙开幕,大会由郭亮等三人主席团主持,李维汉、毛泽东、谢觉哉在会上做了报告。

与此同时,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下,湖南农村掀起了更为迅猛的革命风暴。1926年11月,全省共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教育会坪召开。大会选举易礼蓉、谢觉哉、柳直询等为省农协常委。

(三)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北伐顺利进军,推动着湖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1927年3月,湖南邮务工人赶走了美籍湖南邮务局局长,收回了邮政管理权。

(四)马日事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上海四一二政变后,湖南人民掀起了反帝讨将的爱国斗争,4月26日,省会长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大众。湖南的反动势力极度恐慌,北伐军中发动军官也蠢蠢欲动,伺机发动反革命叛乱,镇压革命运动。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7课 国民革命的风风雨雨

一、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二、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三、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四、马日事变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8课 星星之火燃三湘

教学目标:

1、秋收起义。

2、湘南起义。

3、桑植起义。

4、平江起义。

5、石门起义。

6、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教学重点:

1、秋收起义。

2、湘南起义。

3、石门起义。

4、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教学过程:

一、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会后,毛泽东以中英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南,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

二、湘南起义:

湘粤两省国民党军阀调集大量兵力“会剿”湘南,对湘南革命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保存实力,朱德、陈毅摔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向湘赣边界转移。1928年4月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

三、桑植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英决定派周逸群、贺龙赴湘鄂西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贺龙回到湘西,利用亲友、旧部的关系,很快组织起3000人的武装,成立了工农革命军。

四、平江起义:

1928年夏,国民党湖南当局调独立第五师到平江等地清乡剿共。第五师中早已建立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第三团第三营营长黄公略等共产党员,根据党的请示,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开展革命活动。

五、石门起义

1928年初,中共湘西特委和石门县派袁任远到南乡秘密开展工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作,成立了暴动对,积极进行起义准备。

六、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大革命失败后,在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指导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和群众工作,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七、小结: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第九课《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能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 ”的深刻内涵。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法与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遵义会议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具 :长征、遵义会议照片等遵义会议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十送红军》,激发兴趣,启动思维。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第五次反“围剿”

1、复习旧课:

问:请大家回忆前面我们所学的内容,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出示“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反“围剿”一再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结合地图册第122页红军长征示意图,在长征初期,蒋介石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由于红军推行其“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教学设计2014.上学期 地方课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执教

盛孝华

结合教材和地图册学生自己整理长征的路线,来重走一遍长征路,那么在长征途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大事件事什么?

二.遵义会议

1、放影片《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结合“ 文献选读”的内容了解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讨论)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1、结合地图册第122页红军长征示意图。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

2、活动与探究

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3、学生活动:说说我知道的长征故事。

4、总结长征精神、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

四、课堂小结

五、出示练习题

六、问题探究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七、作业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长征精神?你怎样学习?

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6篇

假发,大家不陌生吧?在淘宝上看到了刘海假发,我可以戴唉!以前剪过刘海,现在长了,再去剪的话,我发理发师把我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的。看那些人晒图,没刘海的照片和有刘海的照片。好明显啊!有刘海的好看些呢!我也想买呢?不知道戴上去,容不容易发现是假发,要是同学发现了,还有老师,我该怎么解释呢?难道说是为了爱美吗?看了看戴假发的教程,感觉不容易发现是假的,现在我身无分文,没有钱买,只能靠写作文的钱买,没办法,谁叫我家穷呢?

最近妈妈跟爸爸闹离婚,原因是爸爸把看病的钱拿去赌博了,最后输了个精光,看病的钱都没有了,妈妈为此很生气。“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我怎么嫁给你这种人,当初真是我瞎了眼才会嫁给你。”我躲在角落里,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我不敢出声。妈妈在一旁指责爸爸,爸爸则不停,埋头喝酒。最后爸爸离开了我们,去厂里上班了,他手头里还有看病的钱。我被判给了妈妈,要是我跟爸爸的话,我宁愿不跟,爸爸这次真的太过分了。夜里,我常常听到妈妈的哭泣声,声音很小,但还是被我听见了。

初中一年级作文 第7篇

从小学开始,我就没有得到过父亲一次坚定有力的表扬或肯定的话语。

小学时,尽管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都不算拔尖。好不容易一次数学考了第一名,但由于试卷简单,班上过半的人都考了满分,父亲也只说了一句:“继续努力。”

我记得我那一天都昏昏沉沉的,没有活力,没有精神。

还有一次,我舞蹈比赛得了一个三等奖,那是我第一次参赛,原以为可以得到父亲的赞许,可父亲却说:“只得了一个三等奖嘛!”一瞬间就把我的开心与热情浇灭了……

回家后,我一个人闷闷不乐的关在房间里,眼睛里的泪光不停地闪烁着,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能哭,不能放弃,我一定要努力,要父亲看到。对我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你真棒’。”

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依然每天渴望着,并为此努力着,无奈,可能还是有点贪玩,我始终没能在小学生活中获得那一句肯定,得到父亲赞许的目光。

到了初中,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高标准。我笃定了一个信念:我要在初中的这三年中,弥补小学时未能完成的心愿。所以我将更新自己的战斗力,为父亲的肯定,努力上进,为自己的未来奋发图强。我坚信我会成功的﹗

父亲的一句话的肯定能总是左右我的心,虽然,在努力的过程中总会有坎坷,但我不会放弃努力,我父希望得到父亲肯定的那一刻……

初中一年级政治课教学探讨 第8篇

一、新教材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新教材的新特点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需进行新的学习, 补充新的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才能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1、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政治教师要讲好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这一新教材, 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更新观念。要明确认识到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 认识到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认识到在政治课中纳入心理素质教育, 只不过是使心理学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 而其效能的发挥, 还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努力程度和教学水平高低。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千方百计地、积极地投身到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之中, 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更贴近学生, 从而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接受心理的教育, 达到融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境界。

教师心理素质的完美化, 可以赢得学生、感染学生, 会成为学生人格教育的偶像。但这里并不回避教师自身的缺点与错误。正是在教师从真、善、美的角度, “实话实说”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的同时, 学生判断是非, 认识自己的能力都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2、补充心理学知识, 提高心理疏导的能力和水平

心理素质教育是初一新编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主线,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 完成初一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任务, 教师应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充实、丰富课堂教学。

尽管许多政治教师是科班出身, 毕业于师范院校, 在校时曾修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公共课)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科的发展, 原有 (本来就少得可怜) 的心理学知识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已日显苍老和贫乏, 而新教材中则大量出现及运用了许多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因此, 新形势迫切要求每位政治教师, 重新去系统学习心理学和与其相关的知识, 了解和研究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只有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 将其有关原理、概念、及其心理调节方法烂熟于心, 并谙知当代青少年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的政治教师, 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他的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而在心理学和相关知识狭窄的情况下, 谈融心理品质教育于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是难以奏效的。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教材的新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代之以更符合学生特点的, 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和自我锻炼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来谈心理教育, 不仅是无的放矢, 也会使教师种种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 我们在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应努力贯彻这样三个原则:一是努力抓住学生思想认识的盲点、误区和心理症结, 以充满爱心的引导、帮助和启发, 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去规定学生想什么、做什么和不想什么、不做什么。二是用耐心细致和通情达理的讲道理、提供榜样和实例, 启发思考, 引发心理共鸣的方法, 指导学生行为, 使学生经过学习和活动, 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认识, 加以判断、思考, 作出抉择, 付诸行动。三是注重心理训练, 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能力, 达到知、行统一。新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训练的小栏目、练习和活动, 例如, “说一说”小栏目中的“联系你所熟悉的事例, 说一说健康心理和发展聪明才智的重要性”, “做一做”小栏目中的“选择一两件小事, 从现在做起, 培养意志”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使用, 会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实施心理品德教育中,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自觉性, 重要的是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怎么办”, 所以把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结合起来将是最佳选择。

2、借助多媒体, 创造“立体渗透”的教学

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张嘴, 一根粉笔在讲台上对教材“炒作”, 这方法即使再成功, 但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也只能算是昨日黄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心理活动是从认识与情感活动的统一体, 只有同时调动这两种心理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 要使心理品质教育更吸引学生, 融心理品质与思想品质教育为一体, 就必须借助多媒体创设“立体渗透”的教学。

走进广告世界(初中一年级) 第9篇

广告引发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评价广告的作用和影响,可谓众说纷纭。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广告呢?

基本活动

初步认识广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广告”的定义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借助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说说看法,互相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广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

广告是一种宣传工具,可以使人或物扬名;

广告是激发顾客或潜在顾客产生购买欲望,推销商(产)品的手段;

广告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有成功也有失败;

……

说说看,广告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查阅资料,调查研究

1. 查阅。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了解广告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2. 收集。收集有关广告的法规和成功广告、违法广告的典型案例。

3. 调查。拟定一份调查表,了解公务员、商业营销人员、生产厂家、家庭主妇、广告设计人员、教师、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对广告的看法、态度、评论等。

4. 了解。到街头巷尾广泛收集广告画、广告语,了解广告宣传方式。走访广告制作者,熟悉广告设计的基本方法。

5. 评论。收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中你所喜爱和不喜爱的广告各5则。有条件时,可将广告词及其伴音录制下来。

比较分析,相互交流

1. 交流。在小组或班级交流对广告的认识和看法,或者举办一场关于广告利弊的辩论赛。

2. 展示。展示收集的广告画、广告语。开阔思路,促进思考。

3. 评析。将展示的各类广告,依内容等不同的要素分为优、良、差、劣四级。将个人的评析结果填入表1;汇总全班的评析结果,评选优秀广告画、广告语和广告创意。

4. 研讨。举办“我喜欢的广告”研讨会,就大家喜欢的广告,从创意构思、画面设计、广告语言、音乐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指出其成功与不足。还可以与“我不喜欢的广告”作对比,谈谈对这些广告的改进思路,也可以对不喜欢的广告进行重新设计。

拓展与延伸

设计一则广告

广告,因服务对象不同,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主题,设计一则广告。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广告的认识。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一则公益广告(为公众利益服务、无偿使用的广告)。公益广告的主题可选为:保护森林、节约用水、义务献血、交通安全、爱惜粮食、尊师爱生等。

(2)设计一则商品广告(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为推销其产【商】品所用的广告),如推销本人所喜爱的学习用具或服装的广告等。

设计要求(参考下图各案例,按要求进行设计):

(1)要有创意。创意就是要创造意境,要求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创意要有原创性和震撼性。原创性就是要求突破常规、出人意料、与众不同,是“自己”的创作。震撼性则要求能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触及心灵和精神。

(2)广告的文字、字体、画面、色彩等要有艺术性。

(3)广告语要切题、简洁、通俗、易读和便于记忆。

交流与评比

广告设计完成后,尽可能组织交流与评比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通过交流实现分享,吸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创意,努力使自己的成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1)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讨论、交流与评比。

(2)请优秀广告的设计者介绍广告的创意和设计思想。

(3)举办“优秀广告设计展”。

(4)将适用于学校的优秀广告画做成广告牌,挂在学校的适当地点。

(5)为适用的优秀广告语配音乐,在校园播放。

(6)为优秀商品做广告,为广告配词、配乐,尝试将该商品推向社会。

创新活动建议

虚假广告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就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对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199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从此,在我国对广告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信息已进入千家万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商(产)品和服务信息。然而,广告的形象并不理想,不少人对广告有反感,持排斥态度。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广告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有些广告名曰创意,实则玩弄噱头,低级庸俗,叫人望而生厌;更严重的是利用广告推销假冒伪劣商(产)品,欺骗、误导、坑害消费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利用广告贬低竞争对手,搞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广告活动中的广告主体、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尽明确,各自的行为也缺乏规范,违法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凡此种种,都影响了广告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广告业的声誉和国家、群众的利益,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和健康发展。

阅读了上面的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在我们当地是否也存在着如文中的虚假广告呢?

建议同学们就当前虚假广告的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

(1)上网搜索或查阅报纸书刊,收集虚假广告的典型案例。

(2)思考、分析虚假广告较多的商(产)品或行业的有关问题。

①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如何?

②虚假广告的危害有哪些?

③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lcm黑点分析报告下一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