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2024-09-22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精选5篇)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第1篇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促进服务性、效能型政府建设,按市长陈国鹰指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带队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市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现将培训情况及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参加培训班基本情况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率队参加全程培训活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出席晚宴,对唐山市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培训期间,观看了习近平副书记视察国家行政学院的视频材料;听取和学习了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工信司张望处长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王友奎主任的讲课;考察和参观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东城区南馆低碳物联示范园和北京高新产业园区“云基地”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听取了“云基地”董事长宁波和工程师付义东从智慧城市、政民互动、网站办事、物联网、城市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就“云计算”对发展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全面讲解。

二、会议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在开班仪式和培训总结会上作重要讲话。

吴海英指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战略之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强市有必要、也必须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我们应坚持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精神,肩负起建设“数字唐山”伟大使命。

吴海英强调:要深刻理解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市“六个有利于”重要意义。

1、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市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2、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联系,实现海量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政府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4、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以及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5、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宣传招商信息,增强我市国际影响力。

6、强化我市社会建设与管理,推动“数字唐山”进程;

7、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安全、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吴海英要求:

1、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做好总结,将相关情况汇报主要负责同志,争取电子政务建设顺利开展。

2、要全面贯彻落实《唐山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依托电子政

务全面建设权力运行电子监控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唐办字

[2011]96号)文件要求,积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3、要加强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各部门之间沟通。

4、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要勇挑重担、悉心钻研、学以致用、落实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为今后如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1、防止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中的重复投资和无序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做到统建统管。

2、网络设施建设。在全市现已建成的110多个点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内网的系统办公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力营造政务公开、政民互动、网站办事、资源共享良好氛围。

3、机房建设。要重点关注“云箱”建设,做到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实现机房共享、网络共享。二是要加强应用系统的核心建设。发挥其在改善保障民生、社会管理强大功能,从而推进服务性政府进程。三是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实现政务信息在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四是要切实做到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公务平台。

三、关于我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1、建立专门组织领导。积极谋划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2、成立信息中心。

人员

职能

作用

3、打好建设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基础。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将为我区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一是培养人才。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电子文秘、办公自动化等专业人才引进,将改善我区现有人才结构,促进成熟完善的人才体系的形成。二是增强管理经验。电子政务的发展促使绩效管理的发生,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增强管理经验,促进我区科学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形成。三是结合新城建设着手“智慧城市规划。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促进政府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服务、民生、人文、管理、技术、产业等全方面的信息采集、直接感知、数据获取和资源整合,从而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打下基础。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第2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对实施金土工程,更好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天,国土资源部在我市召开信息化现场工作会议,对我局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机会。现在,我代表XX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汇报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情况。先请大家看一段汇报录像片。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播放的汇报录像片,着重汇报了近年来我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落地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下面,我再汇报一下我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和主要措施。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上海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市陆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约0.5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人均耕地约0.2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标准、规范和易操作的作业程序,将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化和明确化,对提升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关键。为了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几年我局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经分析,我局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信息系统尚未成为业务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管理行为未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基础数据库覆盖面不够全,现势性不够强,数据重复、不一致、图属不对应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管理类数据还缺乏标准化、完整性;(2)系统建设统筹力度不够大,没有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鸿沟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3)信息化尚未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信息不够畅通,难以满足区县、乡镇管理的需要。

分析深层次原因:一是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中,国土、地矿、规划等各类信息系统没有按其共有的资源属性进行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影响了管理的融合与统一。二是在信息系统设计理念上,没有按照政府管理创新、流程再造的要求突破现有体制和条块分割的限制,不利于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影响了数据流程与工作流程的统一,也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汇集、更新以及数据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三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没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求导向和集中开发、集成部署,市局机关、各直属事业单位、各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的管理行为没有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其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也没有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中来。

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我局在规划国土资源系统中开展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对信息化建设在日常业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共识,着力推进信息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定位,即:建立覆盖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体系,实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监管,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撑,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这是促进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围绕精细化管理要求,采取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规划、土地、地矿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构架,明确信息化建设内容与管理业务的关联,通过市、区、乡镇管理部门广泛和充分的应用,将信息化贯穿于规划、土地、地矿的调查评价、日常管理、监测监管、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业务的全过程。

1、在系统设计上,促成市、区县、乡镇行政审批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重组,实现三级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实时在线运行,实现标准化、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大集中,形成协调一致、互联互通的网络化集成办公大平台,构建及时、可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大门户。

2、在系统建设中,以数据为中心,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要素数据库,促进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地下、地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用地统一管理,从而使集中统一、内在关联的各类信息数据库为行政审批、执法监察、应急监管、辅助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3、在系统应用中,一是系统安全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安全的常态化管理;二是市、区、乡镇主要业务审批过程基本实现网上综合管理和办理,业务系统、公务系统、内部管理基本实现有机集成;三是所有非涉密公务在网上运行,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办公督察催办自动化、文件分发归档智能化,做到系统内的上通下达;四是应用系统实现统一开发,三级联网垂直集成布置,有效解决应用集中化、数据集中化、管理集中化、监测集中化。

4、在规划统一、实时在线的数据基础之上,努力为社会提供及时可信的规划国土资源部分信息服务产品。针对个人、企业法人、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着力形成标准化、制度化、分层公示的规划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产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影响力。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全力推进规划国土资源统一数据底板建设

2006年,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土地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2007年以来,按照徐绍史部长反复强调的实施“一张图”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着眼于全市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准,整合规划建管、土地管理、地矿管理等专题空间数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空间数据框架,构筑全市“一张图”。

全市统一数据底板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图层。基础数据图层包括全市国土资源影像、宗地、现状、地形图,涵盖了整个土地资源行业的最小管理单元,中心城区数据达到1:500精度,近郊达到1:1000,其它部分为1:2000;专题数据图层沉淀了各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包括开发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建设用地、违法用地等。全市统一数据底版具有“全、通、新、用”的特点。“全”,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必须汇集到统一平台,全市土地、地矿、规划信息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所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分类代码、统一命名规则、统一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格式,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的鸿沟壁垒,努力实现业务无缝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新”,所有数据确保准确性、现势性,建立起“发现—调查—处置—反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要求,通过一季度一次的遥感影像比对、日常的三级网络巡查、每天的执法巡视等三种发现机制,实时监控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用”,所有管理行为必须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所有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归集到统一平台中来。

(二)依托信息化推进业务管理架构梳理和流程再造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要求,大力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再造,努力达到规范透明、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方便群众的目的。

1、依托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审理和监测”三分离。在管理方面,明确各业务处室的职能定位,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一桩一件的事务性审批转向宏观管理;由既制订规则、又负责审批,转向主要负责制订政策和业务指导。在审理方面,以建立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建设集事务受理、协助办理、信息采集和行政终端为一体、“既受又理”的一门式综合服务平台。专门组建了行政事务办理中心,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实行“一个窗口进出”;规范了四种审批模式,即合并受理、合并审批、并联审批、前置征询等方式,通过内网在线监控和外网信息公开,实现阳光审批。在监测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行政行为进行自动监控,对行业情况实施在线动态监测,对前后关联项目进行信息跟踪,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2、依托信息系统推进“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联动。加快构筑市局—区县局—乡镇管理所三级管理架构,完善运作模式,市局重在政策设计制定和监管、区县局重在组织协调和推进、规划土地管理所重在具体操作落实。建设简便易行和有效的协同办公网络平台,实现市局、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在统一基础平台上协同办公。

(三)依托信息化建立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

国务院2004年28号文件明确,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应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进行。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要求把建设全市统一、透明、规范、法治的土地交易市场作为培育和规范土地要素市场的重要领域,作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我们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土地交易市场,2008年3月起正式运作,在以信息化规范土地交易、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要求,土地交易市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施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入市的交易管理,覆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覆盖产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实现了从土地审批到入市交易,以及后期合同签订的上线操作,实现了业务数据了交换和共享。

一是入市流程透明化。为了根本上防止土地交易操作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流程及操作标准固化入土地交易系统,实现了入市地块的公告、出让文件、进度安排和实时进展等情况每天两次通过局外网向社会公开,地块的实时竞买申请信息和挂牌信息每隔15分钟通过局外网向社会公开,通过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

二是信息掌握分散化。为了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环境,对受理竞买申请、竞买资格审查、抽选评标专家、实时交易等重要环节,采用分化动作、各管一段、相互制约的方式,并邀请公证处等独立机构操作,监委予以监督。比如,针对竞买人信息,在受理竞买申请时,系统产生唯一的受理编号;竞买资格审查时只能看到受理编号,审查通过的,系统产生唯一的资格证书号;实时交易时只能看到资格证书号信息;从而有效实现了竞买人信息的保密。

三是业务操作模块化。为了确保竞买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将操作过程分步骤组合成不同的工作模块,各模块独立运作,最大限度地规避人为因素对交易结果的影响。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系统时,只能看到和使用被赋权的工作模块,各个工作模块之间业务单线联接,信息单向透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实施操作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准确操纵或掌握真实的结果。

四是业务数据关联化。通过对土地审批系统和土地交易系统的整合,实现了招拍挂用地审批→土地交易→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审批的业务数据的关联和共享,根据业务规范,前道环节生成的业务数据会共享到后道环节且不能修改,从而有效保证了业务的连贯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也为业务监管和批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四)加强地质信息集成管理,创新地质成果表达方式

按照徐绍史部长关于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把分散资料集中管理,把纸质资料转变为数据,通过信息化工具把数据整合成为可利用的信息。

1、建立地面沉降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城市安全预警机制。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地面沉降控制措施,从1999年到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由1.4亿立方米降低到3100万立方米,平均地面沉降由12毫米减少到6.4毫米,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同时,依据上XX市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布局,提升监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把地铁、高架桥梁、磁浮列车、防汛墙等生命线工程纳入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结合地面沉降及生命线工程特点,分类设定了安全预警标准,建立了及时反馈机制,多次成功预报生命线工程安全隐患,实现了地面沉降防治与城市安全保障的结合。

2、建立地下三维模型,提高服务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开发了地下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模拟地铁建设,快速评价新城镇、工程建设的地质风险,创新了地质成果表现方式,提高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3、建立长江河口海岸数据库和三维演化模型,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是上海最突出的特点,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滩涂资源,是上海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近百年长江口及海岸带地形、地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三维模型,定量分析了泥沙淤积、侵蚀的规律,科学评价了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和利用时序,为制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已初步建立了滩涂资源的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土地后备资源情况,科学评估滩涂开发的环境影响,努力做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4、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拟定了《XX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2)》,明确了要目标任务,即:完善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建成XX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基本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由原来提供专业信息发展到提供管理和科普信息,从提供单纯的基础信息扩大到数据处理、咨询与决策、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落实工作,收集了30余万个地质钻孔,建成了包括11万个地质钻孔的综合地质数据库,与十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机构形成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第3篇

关键词:电子银行,经营效益,健康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电子银行正逐步成为提高效率、拓展服务、降低成本、替代柜面、便捷客户、普惠金融的新兴方式。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应采取如下策略推进电子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 实现普惠金融。

1 充分认识电子银行渠道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越来越重要。据《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四年呈增长趋势, 2013年全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较上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企业网银用户比例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人口中, 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1.8%, 较去年增长近3个百分点, 连续3年呈增长趋势。建行、交行、中行、招行等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已超过70%。区域性银行中的宁波银行2011年末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也达到了58.88%。可见, 电子银行渠道已经成为了银行处理业务的主渠道。而我省农村地区电子银行业务交易笔数、金额替代率分别仅为34.98%、

3.15%。

1.1 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是银行业适应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子银行逐步兴起, 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客户更愿意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电子银行;电子银行对于银行来说, 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 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有利于服务创新。目前, 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逐步推出, 利差越来越小, 银行只有依托互联网技术逐步减少实体银行网点, 加大力度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才能适应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

1.2 电子银行渠道是提升经营效益的有利手段

事实上, 发展电子银行渠道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带来的巨大的间接效益。国外电子银行目前运作的统计数据表明, 电子银行渠道业务经营成本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 而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了经营收入的60%。国内某商业银行的测算表明, 通过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单笔交易成本3.06元, ATM的单笔交易成本0.83元, 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仅为0.49元。可见, 电子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远低于传统柜面网点的成本。

1.3 电子银行渠道是促进业务转型的有效方式

电子银行业务的大力发展, 有效地分流了柜面业务量, 减轻柜面压力效果显著, 有效地释放了柜面劳动力, 并逐步推动营业网点由“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由以往的“人海战术”向电子银行渠道转变。

1.4 电子银行渠道是维护客户忠诚度的基本保障

电子银行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客户可以7×24小时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 节约了客户的时间, 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结算折扣优惠, 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成本。增强了客户与银行的粘合程度, 能够留住老客户, 带来新客户, 促进业务规模的壮大。

1.5 电子银行渠道是维护客户忠诚度的基本保障

电子银行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客户可以7×24小时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 节约了客户去网点的时间, 避免了客户到网点排队等候的时间, 提高了客户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结算折扣优惠, 节省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交通费用和停车费用, 降低了客户办理银行业务的相应成本。增强了客户与银行的粘合程度, 能够留住老客户, 带来新客户, 促进业务规模的壮大。

2 领导重视, 加快推进

目前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来说, 电子银行还是一项新业务, 所以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是在思想意识上要给予电子银行足够的重视。各级领导要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加快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二是在工作部署上要给予电子银行足够的重视。各级领导对电子银行渠道业务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问效、有投入、有产出, 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其发展。三是在业务营销推广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主要领导精心部署, 主管领导亲自抓, 全力全方位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各机构做好营销、应用管理、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信贷员、前台柜员、大堂经理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地域亲缘关系, 稳住老客户, 发展新客户。形成一级抓一级, 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问的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推广机制。

3 做好宣传, 加强培训

3.1 加强宣传, 做好服务

针对目前农村的客户群体, 电子银行产品认知度较低的现状, 各机构要着力做好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工作。一是做好渠道业务的宣传工作, 各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 采取新闻媒体、宣传单、宣传册、条幅、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宣传电子银行业务, 使客户随时能够了解到电子银行的品种、功能。二是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售前向客户宣传电子银行的业务种类和功能。售中讲明该项业务如何操作、注意事项、带来优惠和风险防范等。售后要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各机构必须做好辅导培训, 上门走访指导, 及时排除故障等售后工作, 让客户使用得心应手。

3.2 加强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

电子银行作为新兴金融业务品种, 要强化内部学习和培训, 使全体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业务的开办、推广和普及。各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 对电子银行业务应用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和模拟操作,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并以培训为契机, 针对县域和农村现状进行营销策略的探讨和部署。

4 细化目标, 逐级落实

制定电子银行业务考核办法, 逐级落实, 层层分解, 做到各级有任务, 人人有目标, 层层有考核, 各机构要全面落实综合客户经理制, 按照“谁营销、谁受益”的原则, 严格考核, 及时兑现, 从而有效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5 激励约束, 奖罚并举

各机构要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激励机制, 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1 电子机具布设激励机制

电子机具安装,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地域类别划分。按地区类别不同对客户经理营销的业务按不同档次给予一次性安装布设奖励并按手续费收入的不同比例提留到个人绩效工资中去。

5.2 电子银行业务激励机制

实行计价付酬,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按新开户数和带来的潜在收益按不同种类、不同金额给予客户经理相应的绩效报酬。

5.3 处罚

5.3.1 由于电子机具选址失误, 需要拆、移机的应收回全部奖励, 并承担30%的拆移机费用。

5.3.2 拆机后未能重新使用或造成设备丢失、损坏的应按折旧后残值10%-50%包赔损失。

6 加强考核, 从严管理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第4篇

填报时间: 2010-03-26责任单位: 崇州市民政局

------------------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工作会暨项目加快建设年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我局立即召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范毅同志《创新举措破难题全力打好攻坚战确保“项目加快建设年”目标全面实现》的工作报告以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并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做好各项民政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市2009年下半年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的措施和工作的要求,并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了部署和动员。会上,局党组书记刘天全同志号召全局同志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发展整体提升”的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落实责任,提高效率”,以昂扬的斗志,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全力做好“三保”各项工作,使民政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服好务,全面或超额完成“项目加快建年”各项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努力为我市发展全面恢复、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结合这次会议精神,我局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民政福利设施项目建设。

要按照市委“加快项目建设年”和灾后重建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加快民政福利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对现已开始实施的5所农村标准化敬老院建设项目,力争在9月底前全部完工,11月底前实现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入住。二是要切实抓好灾后重建的崇州市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崇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崇州市救助站和老龄服务设施等重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全部启动实施重建项目。三是尽快启动实施公益性公墓的实施方案,尽快解决在项目实施及新农村建设中坟墓搬迁的问题。通过民政福利设施提高民政事业的城乡整体服务功能。

二、努力提高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建设水平。

1、要扎实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同时要积极探索城乡低保的进出制度,积极探索低保边缘特困群体的救助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2、认真抓好安身新居工程建设工作,要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结合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等项目实施安身新居工程,力争今年修建安身房150户以上,尽快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住房问题。

3、继续实施阳学圆梦工程,阳光育苗工程,确保低保家庭的子女圆上大学梦。要认真开展

“慈善一日捐”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捐赠活动,力争今年慈善捐款达到100万元以上,争取更多的慈善资金用于我市的慈善事业。

4、进一步提高农村标准化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对民政局统一管辖的农村标准化敬老院实行规范化管理,要从敬老院发展院办经济、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财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将民政局去年和今年新建的11所敬老院创建为四川省一级模范敬老院。

5、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工作。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年内力争建成崇州市救助站,对救助对象实行100%的救助。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要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切实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社区建设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全力完成在全市推行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轮导向,两轮驱动”三会合治的农村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模式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整体水平。

2、要认真开展村民自治工作,积极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市,通过今年扎实开展村民自治各项工作为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市打好基础,力争明年创建成功。

四、进一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要继续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积极推行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等专项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要按照国家标准、对城区、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的街、路、巷及时进行命名,完善街路巷牌的设置,定期对已设置的地名标牌进行维护,充分发挥好地名区划的服务功能。要继续强化殡葬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加大殡葬执法力度,配合相关部门重点解决好在城区乱放电子炮、乱撤纸钱和乱埋乱葬的问题。要尽快启动我市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工作,解决在新农村建设和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坟墓搬迁的问题。要继续加强民间组织的服务指导工作,要重点为农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服好务,使其充发挥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

五、严格按照政策继续强化优抚安置服务工作。

要认真做好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多渠道多形式的退役士兵就业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政策,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继续巩固我市双拥模范市的成果,不断创新双拥工作的模式,在保持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四川省第六届双拥模范城。

六、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进一步强化老龄事务工作,认真开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认真做好老年人优待、维权、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好敬老助老和“庆重阳”活动,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襄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9月26日举行,全会科学谋划了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明确了“四个襄阳”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路径和保障措施,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三道河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于近日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实施方案,并以党委文下发各二级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指导思想: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共建共享和谐水利,促进水利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学习、卓有实效,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会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具体实践中,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和谐水利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习内容:学习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四个襄阳,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的主题报告。

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写心得体会、做“问计襄阳”调研、征集建设性建议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组织领导:成立全会精神学习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人事教育科,主要负责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活动。

具体步骤:贯彻落实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9月29日-10月30日),主要是精心组织,制定方案,营造氛围;第二阶段(2011年10月31日-11月5日),主要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认识;第三阶段(20011年11月6日-11月15日),主要是狠抓落实,开展实践,注重实效。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广元质监局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市系统实际,采取五项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一、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力度。按照全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组织制定一批现阶段全市农业生产急需而目前没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可遵循的农业标准,重点制定全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其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农产品加工配套标准体系,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为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

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力度。扎实做好新建项目的培育申报、到期项目的考核验收、己建成项目的效益跟踪和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根据全市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申报7个特色农产品争创“四川省名牌产品”,指导帮助“川珍”牌天麻、“天马”牌黑木耳、“白龙湖”初榨橄榄油等3个到期“四川省名牌产品”进行复查确认,争取保留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培育申报1个特色农产品争创“中国名牌”,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培育、创建、考核确认6个特色农产品为“市知名品牌”,复查确认5个今年到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继续保留“市知名品牌”称号。

四、加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申报力度。争创3-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协调做好旺苍米仓山茶叶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效。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立足于广大农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活动,注重加强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增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为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第5篇

目前,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88家,2012年完成进出口总值58 164万美元,其中出口49 880万美元,进口8 284万美元;从贸易方式看,2012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34 385万美元,加工贸易15 494万美元,一般贸易占出口比重为68.9%,占比逐年增加;2014年1-5月,一般贸易完成出口14 230万美元,加工贸易5 592万美元,一般贸易占出口比重为71.8%;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三大类,其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1-5月出口超过2 100万美元,农副产品出口11 493万美元,增长3.3%;从出口市场看,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传统市场和拉非等新兴市场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出口企业看,2012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中,年出口额1 000万美元以上企业共11家,完成进出口总值达34 827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的60%。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呈现出以下特点:贸易结构悄然变化,已由开放之初的来料、进料加工方式为主,开始转向研发自主品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赚取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一般贸易占比增加、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加工贸易恢复性增长,纺织服装行业受国外需求萎靡影响,下降5.7%;市场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传统市场平稳发展,欧洲市场继续低迷,新兴拉美市场发展迅猛, 2012年对欧洲、美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 -17.2%、1.4%、21.7%;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5.2%、25.9%。

2 困难与问题

2.1 促进外贸快速发展的硬软环境不够完善

2.1.1利用外资的大环境异常严峻

从国际来看,欧债危机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欧洲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明显下降,投资意愿不足;美国政府倡导“制造业振兴”,推出“选择美国”等计划,鼓励资金回流。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趁欧债危机,加大了对欧洲的投资;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大了引资力度,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成为跨国公司战略布局的新热点。这些因素导致全球直接投资总量和流向发生变化。从国内来看,经济恢复缓慢,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供应趋紧、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仍然叠加并存。这些因素使境外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的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乳山市来看,新建的港口正在试运营,口岸查验设施尚未配套到位,港口服务设施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口岸开放尚无定期,这些无疑降低了外商来乳投资的吸引力,制约了外贸的快速发展。

2.1.2企业发展的环境异常严峻

外部环境:乳山市的外贸出口企业中,有1/3的属加工贸易,且主要出品市场为日本、韩国和欧盟,受欧债危机及欧元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的影响,出口的主要贸易市场需求低迷不振,普遍持观望态度,致使购买力不足,出口波动下行。据推算,2014年以来,主要市场订单减少近30%;国内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汇率不稳定、原料价格的持续不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增加,使乳山市加工贸易优势进一步减弱,从而制约了外贸出口额的增长。

2.2 缺少出口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

2.2.1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比较突出的是出口规模偏小,出品产品种类类同,致使出口订单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188家企业中,出口业绩过1 000万美元仅11家,最高的正洋食品2012年也仅为8 392万美元,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110家,在这些小企业中,大部分集中在食品、水产品加工及服装皮革制作等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同业竞争,各自为战的现象;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既不能使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不能使出口形成规模。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以低附加值出口为主的小企业,将面临微利或无利润时代。

2.2.2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

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程度不高,在乳山市的外贸企业中,日、韩企业占到外商投资企业的80% 以上,这些企业的产品90% 以上销往投资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这造成了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对出口国环境过于依赖,存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市造船公司遭遇经营困难就是最好的佐证。

2.2.3缺乏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意识,出口后劲缺力

企业开拓市场意识差,缺乏深谋远虑的产品竞争意识,从乳山市外向企业来看,大的国有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地位,无法扩大,中小企业满足眼前的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意识,普遍不愿涉足国际市场,企业连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参展活动都不愿意,担心花了本,没有利益回报。从近几年的全省参展数量分析,乳山市企业参加的次数是较少的,企业的开放意识比较差,从而导致企业出口后劲不足,出口难以形成规模。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认识,优化外经贸发展的环境

3.1.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优化促进外经贸发展的软环境

在领导意识决策上,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的开放意识,争取领导在思想上把外贸发展作为带动本地区开放和发展的长期战略性全局工作来抓。不仅要抓量的扩张;同时,要抓质的提升,从思想、机构、人员、经费和活动组织等各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扶持企业层发展上,要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多办好事。要通过组织企业赴境内外参会参展、向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等方式方法,积极引导企业开阔眼界,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为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1.2加大投入,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硬环境

外贸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口岸服务业。要以山东省出台的《关于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促进外贸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及口岸查验设施,力争早投入,早申报,尽早实现乳山新港口岸的一类开放,从而减少企业外贸出口的中转环节,节约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要大力发展港口航运物流业,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服务,海事中介、港口燃料及船舶物料供应服务、船舶垃圾回收、船舶修理、口岸物流等综合服务业;要加强与兄弟口岸的联系和合作,吸引大的国际物流公司、船货代公司来乳建分支、设分部,充分发挥其信息、资金、资源优势,使乳山口岸尽快建成完善的口岸服务体系,做到“只需你一个电话,其他一切由我来办”,为外贸货物方便、快捷的出口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外贸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3.2 加大培育力度,做强外贸出口的主体力量

3.2.1加大出口企业群培育力度

规模经营是企业赖以生存并长盛不衰的基础。要积极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贴息,特别是国家对高新技术、能源资源等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进口税率等扶持政策,以力久电机、佰德信新材料、双连制动等企业为核心,从信贷、信息、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扶持,积极指导这些高新企业创名牌、快转型,力争在最近3年内打造出一批亿元规模的外向企业群。

3.2.2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

一是积极帮助重点企业挖掘,包装和申报符合外贸发展资金、中小开拓资金、结构调整资金等范围和条件的项目,通过项目申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协调口岸查验部门,对重点出口企业出口报关实行“5+2不间断通关”“提前申报、电子放行、闸口验放”“无纸通关、网上支付”“诚信船舶”等服务。三是对乳山市重点出口企业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信贷授信支持。

3.2.3加大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要从实际出发,优化乳山市出口商品基地构架,着力构筑乳山市三大出口基地,即:机电新材料出口基地,主要以力久电机、双连制动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乳山市机电新材料出口的战斗群;农副产品出口基地,主要以正洋食品、合和食品、振华食品等企业为龙头,把乳山市的花生、水产品、果汁打入国际市场;海产品精深加工及海洋保健品研发基地,以明海水产、同仁水产为骨干,以以海洋生物、生物医药、海洋食品、保健食品为重点 ,促其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乳山市最具特色的出口产品。

3.3 转变方式,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3.3.1提升档次

以力久电机、依托佰德信新材料、双连制动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努力扩大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传统优势产品重点放在技术研发和争创品牌等增值潜力最大的环节。

3.3.2创新发展

重点要在以机械设备制造、汽车总成及零件、矿用设施、船舶游艇制造、海上装备、电机电力设备制造的重点的现代化制造业,以保健口品、营养品、生物药品为重点的海产品深加工业,以耐磨材料、催化材料、环保材料、节能材料、防腐材料、特钢材料、可持续建材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发展。

3.3.3品牌战略

上一篇:XX年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下一篇:贝多芬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