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05-17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6篇)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1篇

中都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按照《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要求,立足农村乡土文化发展实际,贯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我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营造特色的教学氛围,把乡村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继承发展民俗传统文化,在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二、开发背景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我们中都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主要有女子五梅武术、客家山歌、客家船灯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个新载体,是我们结合地方实际的一项工作举措。这一举措,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其独特的一面,而且意义深远,它是提升乡村文化特色的一个尝试;是保护乡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加强学生爱国爱乡的一项举措。

三、开发目标

五梅武术系北方五梅武术流派,该武术流派在中原一带早已失传,却在闽西汀江流域的上杭中都得以继承。五梅武术具有动作灵活、快疾如风、变幻莫测等特点。为了使这一中华武术瑰宝发扬光大,后继有人,促进青少年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故把其引进校园。

我镇仙村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以客家山歌、船灯为主。内容新颖,有特色,曲调优美。这一内容有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内容形式

女子五梅武术包括拳术、棍术、杈术、对练,主要娉请五梅武术传人丘金连作武查证指导。

客家山歌、船灯主要以学生到乡村收集为主,学校结合实际进行改编,从而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富于时代特色。

五、活动时间、地点及安全保障

时间定为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地点则在校内新楼活动大厅和篮球场。训练期间禁止非参训人员进入场地,重视安全防护和道具使用安全常规教育。

六、组织机构

“传统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张守琼

副组长:郑启家

邓建军

成员:何喜梅

赖四娘

何秀华

丘才珍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通过大力弘扬廉政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学生廉洁奉公、诚信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工作重点:

把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廉洁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力求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使教职工和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工作任务:

本次活动分领导党员干部、教职工和学生三个层面。

(一)领导党员干部层面。在领导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廉洁自律、勤政高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廉政勤政意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有关党纪法规,领会精神实质,提高党性修养和廉政意识。建立相关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廉政责任制,做到严守党纪、廉洁从政、正确用权。

(二)教职工层面。在教职工中开展以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活动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把廉洁从教、爱岗敬业、诚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

(三)学生层面。在学生中开展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具体做到:

1、创设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阵地,组织廉政班队会活动;

2、认真抓好系列专题教育活动。组织一次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演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与家长讨论廉政文化意义等活动,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会联动的良好氛围。

3、组织一次廉政诗文朗诵演讲比赛;

4、学唱一首廉政歌曲;

四、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做好此项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办学特色、资源优势、各部门负责人要精心筹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2011年12月

黑林中心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为培养我校师生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家庭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我校认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校形成了较为浓郁的“敬廉崇洁、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现将我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高度重视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廉政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廉政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目标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之中等,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校廉政文化进校园领导小组学习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章制度及廉洁文件。

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营造爱教爱生氛围。在活动中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相关文件;其次制作了大量的校园廉正文化格言牌匾,这些牌匾挂在校领导、教师办公室和校园墙壁上,上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等警句格言,时刻提示着广大师生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第三,组织教师观看师德教育内容的光盘,举行师德师风报告会。

3、在学生教育中,把廉政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在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教育。首先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也是我校侧重进行探讨的问题。目前,我们主要是充分运用现有材料,挖掘文本的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补充,强化相关廉洁点,将廉洁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之中。各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的公仆形象,品德课上的廉洁故事、数学课上的节约计算、美术课上的漫画创作,音乐课上的廉洁之声等无不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廉洁教育;其次,精心确定主题,广泛开展廉洁道德实践活动。各班以“明荣知耻学做人”、“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精神在身边”等为班会内容,以此启发学生们诚信做人的意识,力行“十戒”(即戒贪、奢、骄、假、黄、毒、赌、惰、散、妒),自觉预防和抵制犯罪。第三,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敬廉崇洁”思想,布置学生积极撰写小论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学习历史上有关清正廉洁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第四,将廉洁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寓廉洁文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学会分辩真善美、假丑恶,学会做人。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敬廉崇洁,诚信做人》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开展组织一次“廉洁”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廉洁”为主题的板报评比活动、.开展一次以廉洁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校园之声广播、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这些活动大力推进了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了我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学校,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廉洁的种子,使教师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廉洁之花在校园绚烂绽放。我校初步形成了廉洁的良好风尚,廉洁、诚信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并且辐射、影响到学生家长。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建立健全规范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体系,更加全面、深入地将此项活动开展下去。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需要更多的付出与努力,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把该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让我们的学生铭记礼义廉耻,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发达。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3篇

一、“以爱为魂”的校本课程结构赋予爱的情感

爱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 有了爱, 人们不再冷漠, 人们不再猜疑。从小使孩子埋下爱的种子, 铸就了学生爱的灵魂和扎实的情感基础。学校最醒目的位置, 横放着硕大的巨石, 赫然镌刻着冰心老人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学校以此为办学理念, 把“爱的教育”赋予教育哲学意义。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方智者也留下了很多关于“爱”的名言, 查普曼说:爱是自然界第二个太阳;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 生命便欣欣向荣。可见, 爱是生命之源, 是教育之魂。于是, 学校坚持“以爱育爱”的理念, 依托北部新区自然生态和地域资源优势, 开发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走出了一条农村学校课程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毛向军校长不大用“滔滔不绝”的话语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 而是不断地以自己独到的方式, 用爱的诗篇和爱的行动播下一粒粒爱的种子, 正是这种深邃、平实和真切的情怀, 才使学校“以爱为魂”的文化追求根深叶茂, 调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色彩。

学校现有644名学生, 爱的教育使来自祖国各地的孩子与北京的师生融为一体, 在同一片蓝天下感受爱的温暖, 也共同体验校本课程的魅力。学校根据生本情况需求和资源条件, 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一是爱自然;二是爱他人 (含自我) ;三是爱社会。围绕“爱自然”设计、开发和实施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围绕“爱他人 (含自我) ”开发和实施“少儿驾校、警校”校本课程;围绕“爱社会”设计了主题教育课程和校园分区课程。这些课程正在实现着“有爱心、有智慧、自主发展、自信成长”的学校育人目标。

二、“二十四节气”彰显自然之爱和大美生态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 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 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孩子们来自农村, 学校身处农村, 现在我们的生活, 仍然受益于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和指导。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对此了解却非常少。学校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学校课程中增加这样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这项优秀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 并在学习、传承实践中进一步拓宽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 丰富学生对天、地、人的认识与理解, 使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品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打造绿色和谐校园。

为了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具体学习要求, 同时选取本地东南约1.5亩的空地作为校内实践基地, 制订了校内外植物实践基地的规划。

“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使学生知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 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和文化, 感受自然的变化, 增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 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开发校园实践基地, 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 丰富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开发一套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 融知识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为一体。二是通过校园实践基地的开发, 为相关学科提供有关植物类的课程资源, 为学科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创新学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 绿化和美化校园, 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三是通过相关植物种植的专题研究, 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四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开发, 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为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服务,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以春、夏、秋、冬四个板块, 从认识节气, 节气与农谚, 节气与节日、民俗, 节气与物候, 节气与观星, 节气与我们的生活等方面编写完成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充满诗意和泥土气息, 生动有趣。比如:《春天的节气》一课, 首先是了解“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些春季的节气, 随后是安排一个活动“走进春天”, 然后是阅读环节“古人眼中的春天”, “清明”“春晓”“春日田家”, 随着孩子们的朗朗诗句, 诗情画意浮现眼前, 尽显自然生态和大美情怀。

目前, 该课程已经试运行近一个学期, 主要实施途径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来开展, 设计了讲授讨论课、自主学习课、合作探究课、实践体验课等实施方式。学校还针对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研究, 围绕科学、语文、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整合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初步试验, 深受学生喜爱。

三、“少儿警校、驾校”追求关爱生命和立德情怀

学校根据毗邻海淀驾校的资源优势条件, 开发了“少儿警校、驾校”校本课程。该课程立足体现对生命、他人和自我的关爱。

开发这一课程最初的想法就是让来自农村的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北京的生活和学习。随着课程的逐步开发, 学校对该课程有了更加明确的功能定位。“少儿警校、驾校”课程开发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孩子接受交通规则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从小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不断在少儿驾校、警校的实践体验学习中增强小公民意识、锻炼小公民能力、培养小公民人格、发展小公民美德、完善小公民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交通标志的学习、交通规则的学习, 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考察、调研和实际体验, 还包括少儿警校队列训练、少儿警校规则学习、小警员体能和素养等内容。

学校专门建设了少儿驾校场地、设施, 添置了少儿驾校车辆和各种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始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遵守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四年级三班的同学还创作了“驾校”小诗:驾校小车大家练, 它是我的好伙伴。交通规则记心间, 领到驾照笑开颜。

四、“诗意无限、处处课程”校园描绘着社会和谐的绚丽画卷

以爱为魂, 诗意无限, 学校处处呈现着丰富的校园课程, 比如:围绕爱社会设计的校园分区课程和主题教育课程。

校园分区课程也可以叫做环境实践教育课程, 分为开放大气的迎宾区, 包括花坛、法国梧桐、同心椅。办学理念核心区, 包括冰心塑像、爱心石、智慧石、静心潭。自然生态的中心活动区, 包括圆形广场、木栈道、藤萝架……富有情趣的学生参与实践区, 包括气象站、种植园、少儿驾校……主题鲜明的楼厅展示区, 包括楼道、楼梯、楼厅。“一花一世界, 一区一课程”, 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 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品质得到增强。

主题教育课程包括敬老、爱老主题教育, 拾稻穗和磨豆腐等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 学校还在不断地开发多样化的社团校本课程, 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总之, 通过不断开发课程并赋予实践意义, 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理想的学园、乐园、家园、花园, 上庄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自信。

毛校长爱写诗, 学校干部和教师们渐渐地也都产生了诗意情怀。这种诗意和爱的文化也感染了孩子, 孩子们也就在这诗意无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在交往中学会了理解, 在社会中学会了关爱, 在实践中学会了承担。学校、家长、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诗意和爱心洒满校园, 校内和谐, 学校与家长合作, 可以说, 他们的校园描绘着社会和谐的绚丽画卷。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4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本地特有的“柑橘文化”,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的课程模式,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为依据,以满足社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特制定“柑橘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学校课程资源分析

种植柑橘历史悠久,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不朽诗篇《桔颂》为据,界首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别适应蜜橘生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人们,找准自己的位置,盯准自身的优势,为过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为加快柑橘的发展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桔文化”,柑橘生产已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产业化已初成雏形。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传承柑橘文化做点贡献。

三、课程总体目标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新课程标准,走学校特色之路,开发适应本地实际和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

2、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境界,把学校的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3、以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为主要内容,把开发“柑橘文化”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围绕:认识柑橘、传承柑橘文化为主线,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开发和研究,让学生对“柑橘文化”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做好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柑橘文化”渗透教育。

四、课程的分段目标

(一)认识柑橘:(主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认识柑橘)、参观果园:①柑橘开花时。②果实成熟时。、实地调查:(调查柑橘的主要品种和具有发展前景将要引进的新品种。)、本地柑橘发展历程的了解。

4、柑橘:根—茎—叶—花—果实的认识。、柑橘品种的鉴别。

(二)管理柑橘、参观果园: ①大树移栽(移民迁建保持本地的支柱产业——柑橘)。②柑橘基地。、社会调查:(柑橘园管理措施)、柑橘管理

①柑橘树常见的病虫害的认识及综合防治。(能制作标本的要制作标本。)

②土壤的管理(除草、深耕)。③柑橘树的施肥。④修剪、抹芽(操作课)。

⑤保花保果措施。 ⑥柑橘发展的方向——无公害栽培(绿色水果)。

⑦收集整理历代名人、文人对柑橘进行描写、歌颂的作品。

(三)开发柑橘、参观活动。①参观柑橘园苗圃。②参观柑橘:分级、打蜡、包装。、社会调查。①柑橘销售的市场调查。②柑橘发展方向的市场调查。、柑橘发展的历史。

4、柑橘发展的方向——品种的改良。、柑橘改良的一般方法:嫁接。(理论讲授)

①砧木的选择。②品种选择(抗病虫害、优质、高产、销路好)、操作课:嫁接。

7、果实的采摘及采后处理。、分析本地柑橘种植的资源优势。

五、课程开发策略、学校将建立规范的校本课程实验基地进行独立开发。

2、以“柑橘”为主线、分年级、分层次、按照《方案》实施。每位教师必须做好各科教学的渗透,突破“文化”主题。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目标,确保每位教师,每位学生参与开发和研究,按年级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按时间分为二个段完成:2008年 4 月 1 日 至 2008 年 8 月 31 日 为第一段,完成 2004 年秋季的校本课程开发。2008 年 9 月1 日 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完成 2009年春季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参观、调查、采访、搜集、操作、讲授等。、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 唐章强职务:校长,市级骨干教师。

副组长 : 蒋有兵

成 员 : 姜军建

顾 问 : 汪书芬职务 :乡农特站高级农艺师、拟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对实验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支持。、进行校本课程资源调查,向家长,向社会宣传其意义。

第二阶段:校本课程实施阶段。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第一组(三、四)负责人:郑红燕

第二组(五、六)负责人:王永洋、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拟定授课纲要。、实验教师按授课纲要编写出课时计划并组织讨论定案。、实验教师按课时计划实施教学。

第三阶段:拓展研究、根据社会、家长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逐步开发完善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成果展现。

①图片 ②交流收获 ③实际操作 ④调查报告 ⑤制作标本 ⑥资料汇编、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建立本地支柱产业柑橘的相关信息档案。

八、各科教学中的“柑橘文化”渗透

①语文:通过参观、调查、操作、市场营销等活动,让学生写出日记、周记、作文、调查报告等形成对柑橘文化的理性认识。

②数学:通过调查、收集与柑橘知识有关的数据,编写应用题和绘制统计图表等。

③科学:通过对柑橘的认识和了解,制出有相关柑橘知识的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

④艺术:通过美术作品描绘出柑橘丰收的景象,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人民群众勤劳。

⑤品德与生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访问调查等,使学生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操。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教学评价:

①实验教师是否制定《课程实施调查》,并按计划教学。

②实验教师是否有详实的过程记载,并将资料收集齐全。、学生评价

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成果等进行定性评价。②学生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呈现。

十、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正常运行,学校将在经费和后勤上建立保障机制。、经费投入计划:在2008年秋季投入 3000 元;2009年春季投入 0。8万。

2、为了节约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校成立以微机教师为组长的资料打印组:完成校本课程开发资料的打印、整理归档工作。、观摩学习安排: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5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廉洁从教、诚信做人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植根于师生的头脑之中,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根据泉教德[2007]22号文《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廉洁教育活动的通知》和永教德[2005]19号文《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一、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开展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1.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师德教育之中,通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在课内外对廉洁内容的传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形成廉洁教育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局面,把廉洁文化通过师生辐射到社会,共同进行一次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和文化重建。结合今年“师德建设年”活动,表彰先进教师,开展“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讨论。同时,进一步规范师德行为,禁止在职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和馈赠、搞有偿家教或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等违纪行为,以净化校园廉洁之风。

2.发挥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各学科教材中蕴涵丰富的廉洁教育内容,寓“敬廉崇洁”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工作,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把廉政教育和日常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班主任、语文科、思想品德 科老师可利用班会课、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内容紧扣廉政、廉洁这个主题,形式可采用读书、读报、开主题班会、写学习体会等。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认识。努力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信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加强对廉洁教育的理论研究。要从教育学科、思想学科、心理学科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廉洁教育相关问题,为在学校开展廉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各校要把廉洁教育研究列入教科研总体规划中,探索新方法,积极开展相关教研活动,评选优秀论文,总结廉洁教育工作经验,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廉崇洁教育活动

1.廉政网络:充分利用各校校园网和德育网建立校园廉政文化网页,加强廉洁文化进网络工作。各校园网要将廉政教育专题片、廉政建设法规文件、校务公开、招生、收费、考核评优等情况上网,不断充实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利用电视、多媒体、VCD等播放关于廉政和廉洁的电影、电视剧、专题片、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行动中自觉贯彻廉政、廉洁精神。

2.课外阅读: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教师共同编写廉洁教育教材,把“敬廉崇洁”的启蒙教育延伸到课外。

3.主题活动: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开展主题活动相结合起来,利用寒暑假到社区当廉政宣传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走访老干部”、“讲述我身边的故事”等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影视片并组织影评,开展电脑手抄报、廉洁警句格言创作 制作展评等形式的“敬廉崇洁”主题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发挥班队组织优势,通过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网上论坛、廉洁漫画、课本剧等形式,开展“从我做起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队日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培养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4.道德内化: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八荣八耻”扎根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把“敬廉崇洁”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真正使敬廉崇洁、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5.校园文化: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通过张贴、悬挂廉洁格言、警句,布置廉洁书画橱窗,“廉洁校园”师生书画展,以及以“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文化墙报、手抄报、剪报、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故事会、调查采访等活动,组织学生读历史伟人的廉政作品,写读书笔记,培养师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敬廉崇洁的情感。

三、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施祖美、刘宏伟同志在全省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时成立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附: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切实2.强化措施,注重效果。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安排,加强督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活动。

3.加强宣传,典型示范。各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活动进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指导,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展情况、经验、做法、成效,及时报中心校。2007

.10. 达埔中心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林福炮

成员:林火星、林剑锋、刘金铁、潘金火、潘炳煌、林海峰、林绅建、刘小彬、潘美燕、林金铁、吕琳珊、郑伟华、刘丽月、陈辉东、陈敏玲、李燕红、各校校长、总辅导员

下设办公室:林绅建(兼)

中都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6篇

朴素的学校校门开在胡同里, 要不是校门旁边排得满满的荣誉墙以及一块大的电子显示屏向人提示这是一所学校, 第一次来访的人很容易错过。然而走进办公楼, 就会立刻被浓浓的古典文化气息所包围。古朴淡雅的办公走廊, 被错落有致的名人传记、名言警句装饰着。一路走过去, 不知不觉地就会被这所学校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所感染。

学校校长孙雪梅美丽、热情。她告诉记者, 学校目前处于借址办学, 已有7 5年历史的原校区紧邻古典家具街, 更是沐浴在古典文化的氛围中。她认为, 学校文化的塑造就是要从学校的环境入手, 对师生进行耳濡目染式的培养。因此, 对孙校长的采访也很自然地就从学校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谈起。

从地区文化特色中培育校本课程

据孙校长介绍, 近几年, 北京市政府正在高碑店地区打造以民俗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文化经济, 形成了以民俗园、古典家具一条街、励志堂、国粹苑以及茶楼酒肆为代表的地区特色。这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处于这一环境中的高碑店中心小学如何发展呢?孙校长找到的方法就是文化传承。“这是因为, 文化是打开学校与外界壁垒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而且学校要发展, 靠的也是文化。既然学校周边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 就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把当地的文化承载起来。”她说道:“于是, 我们开发了社区资源, 将它们变成课程, 将励志堂、古典家具文化街以及国粹苑等资源单位变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基地, 再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反思上传到社会大课堂的平台中。”

/本刊记者牟艳娜

孙校长告诉记者, 学校计划将所有的校本课程上传到社会大课堂平台上进行共享。正是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让高碑店中心小学在众多参与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学校中脱颖而出。也正是这些课程资源让学校凸显了特色, 加速了发展, 提升了文化品位。并且, 借助社会大课堂平台, 学校能将校本课程资源与信息化对接起来, 将学校的校本课程物化为成果, 更便于宣传和推广, 这对学校的办学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那么, 学校的这些校本课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通过与孙校长交谈, 记者了解到, 其实在参与社会大课堂之前, 学校的校本课程就已经开始建设了。“最早是在2 0 0 5年, 我们就申报了课程方案。但那时谁也找不到资源, 不知道怎么去做。2 0 0 6~2 0 0 7年, 我们从古典家具和通惠河文化二者中选择古典家具做学校的校本课程。这也是学校最开始的一门课程,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学校民族文化系列课程。正式结合社会大课堂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到2 0 0 8年了。我们结合教师的能力特点, 发展了剪纸、高跷等课程。后来, 又慢慢地拓展了很多校本课程。现在, 学校已有3 0个门类的校本课程。每个学期学校会对要上的课程进行整体编排。这学期, 学校就安排了刻丝、紫砂、茶艺、刺绣、古典家具、匾额文化、通惠河等1 0门课程。”孙校长说。

从零起步逐渐丰富课程资源

短短几年, 学校的校本课程能发展到3 0个门类, 速度是非常快的。孙校长认为这是因为首先把学校的特色定好位了, 搭好了框架, 课程建设才能按照既定的框架实施, 从1门、2门, 发展到4门、8门……

“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自己的老师开发的。学校所有的教师全员参与, 由教学主任牵头负责。”谈起校本课程的开发, 孙校长颇有些自豪地说:“其实, 学校第一个校本课程的纲要就是我撰写的。当时要申报朝阳区课程方案纲要, 大家都不会写。怎么办?我说那就我先写, 给大家做范本。于是, 我根据自己教的音乐学科写了《古诗词吟唱》的纲要。这后来就成为学校撰写校本课程纲要的模板了。”

课程纲要有了, 编教材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学校的教师们都没有编写过教材, 孙校长就和学校的3位主任, 每人带一个组, 分4个组进行团队碰撞。“团队非常有凝聚力, 开始可能是行政式的, 慢慢地就变成自觉自发式的, 最后编写出4本。从那以后, 大家就都会编教材了。”孙校长介绍说, 现在学校鼓励教师们制作校本课程的教案和讲义。当然, 开始时都会比较粗糙, 学校就利用假期进行不断的修改, 每个课程都要修改2~3稿, 直到修改得符合学校要求了, 才能开课。等这些经过教师们反复锤炼的教案成熟后, 再编写成电子教材。

孙校长认为, 要将校本教材全部打印成纸质的, 不仅没有必要, 还会造成浪费。于是, 学校就把那些精品的教材打印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同时, 借助社会大课堂的平台把其他的教材放到网上资源共享。这样一来, 大家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即便有的新教师不会编教材, 他也能从平台上得到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 社会大课堂平台的课程资源就慢慢地丰富了起来。

至于开发校本课程并把课程资源上传到社会大课堂平台这项工作是否会给教师们增加负担。孙校长的回答是:“要说不增加, 那是不可能的。可是, 当把它真正变成自己的乐趣, 那就不是负担。”她认为社会大课堂平台在管理方面设计得非常好, 里面不仅有计划、审核等模块, 还有申请制度、审批制度、反馈制度和评价标准, 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对校本课程资源的上传和管理。“就拿评价来说, 教师上传资源的数量是一个标准。例如, 规定教师一个学期上传8个以上资源才算优秀。数量只是一个方面, 关键还要看质量。例如, 教师上传的资源被其他网站平台转载了, 说明内容质量受到大家的认可。定出这样的标准, 考核教师也就有了依据。”

借助信息化推广特色课程品牌

对学生们来说, 课堂是一种学习场所, 而当他们借助社会大课堂平台和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走入社区, 学习方式就发生了变化。例如, 三年级的学生来到社区做志愿者, 他们会给到访的客人介绍紫砂壶上题的是什么字, 解释紫砂的颜色为什么会不一样、不同颜色代表含有哪些矿物质元素, 完成他的社区服务任务。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周边的资源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向接触到的大师级人物学习如何写春联、制作紫砂、刺绣等。“跟大师交往就是不一样, 对孩子不仅意味着高雅艺术的熏陶, 关键在于进行了文化的传承, 这很有意义。”孙校长解释说:“我每次去, 感触都特别深。就比如剪纸, 我们学校是从五年级开始开这门课程的, 现在做了两年, 明显感觉到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气质上不一样。原来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做出的剪纸都非常精细。尽管有些非遗类项目, 如刻丝的制作难度非常高, 孩子们学不了, 但他们可以从刺绣学起。”

在每年的春天或秋天, 学校教师都会带领孩子分批到附近的资源合作单位。学生到资源合作单位不仅是游玩, 还要真正地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 回来后把学习手册完成, 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如果我们不选择将周边的资源利用起来, 不管去哪儿也得一天。而我们现在, 走着就能到国粹苑, 走着就能去励志堂, 走着就能到紫檀博物馆或晋商博物馆。其实, 这些资源合作单位也特别高兴, 他们很喜欢孩子们能去学习和参观。所以, 在如何跟课程对接上, 我们也是动了一番心思, 这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孙校长说。

上一篇:正规的企业劳动合同格式下一篇:七月份护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