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学反思6则

2024-07-25

《谈读书》教学反思6则(精选3篇)

《谈读书》教学反思6则 第1篇

做最好的自己一

做最好的自己

“我需要你跟着你的内心走。”这儿菊花是李开复老师离开微软是对比尔·盖茨说的一句话。追寻心中真正想要的,做最好的自己,都是我们大部分人心中的梦想。

书中一开始就在第一章谈到“成功”——“不虚度此生,便是我的成功”。“成功”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又平实却又玄妙的字眼,古有圣贤孜孜不倦用自身的经历与感悟为“成功”二字作注;今有广大年轻人为追求世俗、理想或者个性的成功而奔波于这个纷繁的社会,却很少有人停下脚步来想想“成功是什么”。那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成功”到底是什么呢?正当这个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唯‘财’是用”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渐渐地被绑架了。我们小时候会认为助人为乐是种成功,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长大了的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去想:假如我帮了他,他会怎么报答我?这都是现在我们社会大环境的价值观在小事情上的投射——我们变得功利化:同学帮忙打个饭要请架次、进了学生会就奔着主席的位置上去、“学这个有什么用?以后工作又不会用到。”、“学这个跟我们的专业有毛线关系啊?!” 所以,“成功”现在被普遍地理解为“发财”、“成名”。“某某同学买菜挑中了500万,屌丝一夜翻身成为高帅富,开兰博基尼跑车回校请同学吃饭。”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新闻,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带有几分羡慕和不甘的感慨:为什么不是我?对了,为什么不是我们呢?这是卖彩票啊,你以为每个人都那么好的运气啊?这叫投机,不是投资,中了代表运气好,而不是代表这些回报是奔着你的努力付出、精心经营而来的。

虽然嘴上说着“成功没有捷径”,但我们内心仍然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抱有“美好”的憧憬并且乐此不疲。这就能解释为什这些年网络上会涌现诸如“XX门”、“X露露”的热门词汇,实践的主角都怀着憧憬,没错,他们出名了,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于这个星球上,而且对于这个星球上的这一些人的其他方面信息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人也为大家茶余饭后多了一个又一个的谈资,但想想,在这群好不在乎声誉、个人操行的人里面,“成功”早已被曲解。

我们曾经对“成功”抱有困惑和不解,但现在或许大部分人都有了“标准答案”——成为有钱有权有背景有后台的“多有”青年,但这个“标准答案”并不是出题者想要的答案,这个出题者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内心深处坚守着什么?那才是正确答案。否则我们活到头来才意识到我们一生人都在为别人而活,追求别人拥有的,炫耀别人没有的。

钱和权是把双刃剑,有时候它们可以是垫脚石,可以作为你到达成功的一种助力、途径或者方法;但有时候它们也会成为你的绊脚石、错误的路标和失灵的罗盘,使你偏离你通往真正成功的道路,到头来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一切并不是你想要的,钱和权控制了你的一生,你依赖它们,你沉迷于它们,最终,你沉溺于它们。

说了这么多,成功的定义也就大概可以笼统的说出来了,成功可以是我们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达到一定的成就,不需要太耀眼,只求达到自己心里的满足点,因为我们生而为自己而活;成功也可以是我们的精神达到了某一定的境界,不需要很高,只求做一个好人。

如果能做到最好的自己,那便是莫大的成功。或许我们身边总有人会这样评判我们自己:“你看下别人怎么做/你应该像某某那样”、“要是我,我就不像你这样了。”„„但每个人的思想,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我们不必,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同时也不必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有自己的道德准绳、办事模式,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我们不慷慨但我们也不为自己的自私找各种理由,一切无需辩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要成为别人——别人怎样,都是别人。别人腰缠万贯,我们无需自愧不如;别人如西施,我们无需效颦。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自己。引用《熔炉》里面的一句话作结: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二

选择自己的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成功,一个无数人执着追求、魂牵梦萦的字眼,一个简单平实而又复杂玄妙的字眼。而到底什么是成功?成功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满足和体验?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当如何追求成功?这些问题让许许多多青年陷入了迷茫中。李开复博士写这本书目的就是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从这本书中,我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李开复博士对于成功的清醒而又准确的认识和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书中的许多例子都让我感触颇深。

1.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中国社会历来也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

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对青年一代的负面作用相当大。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即便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名和利,也不一定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李开复博士认为,一元化的成功模式有两个极为明显的弊端: 首先,一元化的成功会让许多人失去正确的奋斗方向。其次,一个崇尚一元化成功的社会一定是不完整、不均衡的,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都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用一句话来说,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这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在多元化成功的视角下,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成功来说,最根本的衡量标准都应该是: 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就这个例子来说,我认为他说的很准确。现在很多青年人都比较浮躁,不愿意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工作,却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趋之若鹜。看到身边有人成功了,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于是心中更加焦急,更加浮躁,进而开始怨天尤人,埋怨种种的不公平。开复老师提出的多元化成功的观点,不仅为广大青年指明了方向,还鼓励青年人选择自己的成功,不盲目模仿他人,主动选择自己的成功道路,做最好的自己!2.积极主动——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

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积极主动的七个步骤: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 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

消极被动的人总是等待命运的安排或者贵人相助,无法主导和推动事情的进展。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3.发现兴趣——用激情拥抱成功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成功的事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全身心的投入则要依靠发自内心的激情。所以说:激情是成功的原动力。那么激情有来自何处呢?真正的激情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兴趣!

真正的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应当收到世俗观念的影响。因为只有听从你的内心才能找到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潜力,才能使自己乐在其中——唯此,一个人才能不断取得成功,才能达到卓越的境界。在选择兴趣时,应注意: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把握每一个选择兴趣的机会,忠于自己的兴趣,找到理想、兴趣、天赋、和就业这四个因素的结合点。最后,我将这本书中我感悟最深的几句话分享出来: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不同。

用诚信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完整、均衡地培养“勇气、胸怀、自信、积极、同理心”这六种态度;

用态度指导“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用“选择成功”的智慧。寻找并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完整和均衡的成功之路——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积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真心追求智慧。

希望大家能够勇敢地追随你自己的心,选择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三

《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李开复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趁着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里面看完了这本书,读完了以后颇有 感触在闲暇时间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实又玄妙的字眼。这个社会人人都在追寻成功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事成功?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很成功成为自己行业里的精英就像开复老师在IT界一样很成功,而有些人却同样地在追求成功相反结果却不尽如他们的意。对这个问题李开复博士有着很深刻的见解他在书中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多元化的成功。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只追求一元化的成功,李开复博士在书中举了自己与一个学生的对话。在那段对话中那个学生将一元化成功体现的淋漓精致,他认为成功就是财富就是有地位。其实他的这个回答也代表了大多数大学生包括我自己的回答,这也是我们老师上课说的现在大部分学生选专业,选大学都是功利性的一种怪异现象。真正的多元化成功标准有很多比如说财富地位,一个人的创造力影响力,也可以是对他人的帮助与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多元化的成功呢?李开复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成功同心圆。成功同心圆的中心是价值观,第二层里面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最后努力学习、发现兴趣、有效执行、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追寻理想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构成了同心圆最外面的一环。我总结为成功分为三个方面:价值观,态度,行为。同时李博士在书中指出了使用同心圆的过程应该遵循两个原则:完整和均衡的原则。只有完整和均衡地理解成功同心圆,学会智慧选择的方法,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李开复博士在书中还指出了广大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就是喜欢一个人闷着干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相反而接受过美国教育的李博士则和广大美国学生一样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书中还特地说了自己在微软公司认识的一个华人高层的故事。那个华人刚进微软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是刚进入公司就“谦卑”每次开会都不发言终于有一次他的老板找到了他问他为什么你不说话啊?结果他说:“我只是公司的一小员工应当“谦虚”。”那个上司马上反驳你应该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于是从那以后那个员工每次开会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结果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而升职。从李开复先生举的例子当中我仿佛就是哪个华人员工基本上上课我都是在听老师讲而且总是不会自己独立的去思考。同时可能这也是大部分广大中国大学生面临的通病吧现在中国高中的教育就是灌输式的教育。对此我深有感触。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们班的外招生对一个分析化学的问题不懂于是就去问我们的老师,但是经过老师的解释之后该名学生依旧不懂,此时我们的班长路过就说:“不懂没关系啊记住就可以了。”或许这个外招生与内招生的回答也就解释了钱学森先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开办大学已经几十年了却还是培养不出杰出性的人才。

通过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为什么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他不是为了挣钱而挣钱,他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去做一件事他只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中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而已。

做最好的自己感觉这个书名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对我没有太大吸引力的书名却给我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真正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的方式,在书中李开复先生阐述了成功的“秘诀”。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一样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者工作,其次你要有效地执行在执行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你会遭遇很多困难所以你需要勇气去战胜困难,同时你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在自己无法独立克服困难时你的朋友能够帮助你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有些人并不会一次就能走向成功所以你需要自己在反思中走向成功要善于反省,同时你也需要善于倾听不要觉得别人的意见都是错的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而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面对别人的合理意见批评要欣然接受就像让苹果公司一样,一开始苹果不善于反思自己的错误一致导致自己电脑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一度面临破产的危险但是此时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所以一个人走向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问题需要大家的反思。最后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做最好的自己四

读 书 报 告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我们小组选读的书是Google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写的《做最好的自己》。在这本书中,李开复先生作为拥有人生经历和阅历十分丰富的过来人,提出了他自己对于当代中国青年成长和发展的一些建议,以他的亲身经历以及发生在他身边的人和事总结出的经验,给我们青少年未来人生规划提供了帮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迈入成年的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于成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定义;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对于这些种种问题,李开复先生在书中都给予我们有效的建议与指导,告诉我们如何去探寻成功的奥秘,如何才能积极地面对人生。

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概念。这个“成功同心圆”正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李开复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微软公司里,每位副总裁都被要求可以随时接替其他任何一位副总裁的工作,这样的安排使他认识到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只是依靠知识、创意等外在因素获得成功,成功还需要具有一些最根本、最有价值的素质或者品格。而这些素质或者品格在“成功同心圆”中就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体现,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首先,我们必须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所有的态度和行为,是成功同心圆中的核心,也是决定走向成功的根本因素。一个人如果价值观出现了错误,那么,无论他如何努力,最后的结果也只是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远。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我们前进,就像开汽车走对了方向,只需要一直加油就可以到达目的地。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的经历中我们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成功最根本的因素。

除了正确的价值观,位于成功同心圆的第二层是人生的态度。这包括了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这六种。从一定层面上来说,态度是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在他人的心目中的结果。积极,需要我们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参与的精神,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在这方面,一些中国的学生相对于西方外国学生而言做得不够好,西方的文化偏重个性的发展,突出挑战和创新,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多多努力才行。同理心,在做事情的时候,要从关心别人、体谅他人的角度出发,不能凡事只想着自己,换位思考,推己及彼,才能与他人有效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相处。自信,自信的人乐于挑战新鲜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发展自己的才能,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自信的人比较乐观,不容易轻易被挫折和失败打倒。在自信的同时,也要具有自省的勇气,自省的人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不会被盲目的乐观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因为郁郁寡欢而一蹶不振。勇气,有勇气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才能在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所长,不只有勇气去面对成功,更要有勇气去接受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勇气接受失败,总结经验,重新出发时才会更加有底气。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决定了人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可以让人不拘于不必要的细节,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健全的人。

在成功同心圆的最外层是基本的行为方式: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些行为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付之于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行为是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是人与社会接触和沟通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人考察你的重要标准。完美的行为,需要我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热爱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制定目标后要有效的施行,培养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培养自己的交往社交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善于合作,掌握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的效率。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大学生面对着种种的成长诱惑,往往容易迷失了发展方向,偏离人生的规划,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本书应用实例抛砖引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做最好的自己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我们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我们应该养成诚信的价值观,树立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善于用智慧的大脑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努力学习和社会实践,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应该将成功同心圆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树立好正确的诚信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行为中注重与人相处的方法。成功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也可以和那些我们曾经仰慕的人站在一起。追寻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就在彼岸。

做最好的自己五

读《最好的自己》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么励志的书,也是我大学所读的第一本给我有所启示的书。虽然这本书的文字不像小说那样生动形象,但是字字句句都是经过开富先生斟酌、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隐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的文字浅显易懂,内容也很丰富,很适合像我们这种刚进入大学校园,刚脱离家长的庇护,思想刚刚独立出来的学生阅读。

书中有写到过这么一句话: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想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又胸怀的人,因为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规、众规则才聚、才聚则兴业。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时常会把自己融入书里面,会拿自己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与之做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好的自我反省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 首先,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它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所有正确的价值观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诚信价值观,因为诚信是建立长期信誉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和个人盈利的前提更是信息社会健康繁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谨守耳熟能详的原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其次是态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中,积极主动应该排在第一位,乐观面对人生,有积极的态度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自信、更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那么,怎样培养自己,让自己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呢?这需要我们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1、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该要冷静辨析、积极求证;

2、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该要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

3、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者跟随别人,应该要学会“有主见”;

4、不要说“我办不到”,而是要积极的去尝试;

5、要时时刻刻用语言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我们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在乎我们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我们自己的独立人格。

最后是“智慧的勇气”。我们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追求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激情以及拥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看不出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不到可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多半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原地踏步,可以犯罪、堕落,甚至可以随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有永恒追求的理想,要让人生处于一直奔跑的状态中,要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有意义。我们需要记住开富先生在书中说的一句话“不是因为了不起,所以才有理想,而是因为有理想,才成为了不起的人”,我们要学会最后用智慧选择成功!

人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境域,这就要求每个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永保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顺境中,要善于自省,客观的评估自己,避免因盲目乐观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气,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动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境域;在处理事情时,要怀着同理心和容纳百川的胸襟,待人处世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主动反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在人生态度上,我觉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气上还有些欠缺,在开会或其他场合总是不够自信,有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去表达,只是被动的等待被要求发言时才说。所以以后我一定会积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从开富先生的书中读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通过读这本书我找到自己在大学中的目标,也找到自己以后想要发展的方向,我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路!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李开复

“不要忘记,被动就是弃权,不作决定也是一种决定”--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六

《做最好的自己》

进入大学已近一年,浮躁与喧嚣充斥着视野,许久未能细细品味一本书的魅力。李开复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于我而言无异是久旱逢甘霖。这本书以“成功同心圆”为线索,将散落各处的观点汇集成章,向读者娓娓道来。品读之后,犹如经过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与震慑,让我受益匪浅。

大学这几年应该说是可以让一个人蜕变的四年,也是足够让人迷茫的四年。曾经的雄心壮志在被高考狠狠撕碎后,便化作进入大学后的不甘心。绩点,人脉,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我什么都想要,原因无他,一是在学校听说了一些学长学姐,他们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在各个学生组织活动中的工作也非常耀眼;二是想花四年弥补高考那两天犯下的大错,不想对不起高三那个努力的自己。于是,从进这所学校起,便是我忙碌生涯的开始,加入了校团委和志愿队,有校园活动就尽量参加,不管将自己的时间会被压榨得多紧。同时,学业上也一点不放松,每次考试都要争取全班前三。长此以往,由于要同时兼顾多方面的事物,我每一天几乎都非常疲惫。同时我发现,自己虽然每次考试分数都比较高,但因为确实学习时间较少,一般都是考前疯狂突击,其实自己真正学到的知识并不多。看着周围的人,还有之前的高中同学经常交流学习的心得与体会,而我却什么也谈不出来,忽然觉得,现在这么忙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读了李开复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试图模仿或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做法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质,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中的这句话对我触动颇深。的确,是有那么极少数人在成绩和工作中都极为突出,但因为羡慕他们的光环而强迫自己天天疲于奔命,最后自己真正得到的却没有多少,青春也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失去了昔日的色彩。这样值得吗?

其实成功有很多种方式,并未有唯一的标准,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尽力做到最好,那么我觉得这就是无愧于心了;你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我在学生工作上取得斩获,这都是不同的成功。正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其姿态各异,皆具其美。

其次,成功有大小之异,却无轻重之别,我们不必在乎是否超越了别人,在乎的应该是是否超越了自己。我一味地想追赶别人的脚步,就算到最后能够复制别人的成功,那又如何?我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已经失去了真我。而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能力,也有资格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从书中,我也明白了,成功的道路是有千千万万条的,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挤同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宽度有限,大家往往都挤得头破血流,甚至有人是挤不进去的。遇到这种情况,何不去尝试一下其他道路呢?比起盲目地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更为理想、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记得曾听一个人说过,当你面临两难抉择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要问问自己,如果选择了它,究竟值不值得。曾经在我看来,大学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周末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广州各地游玩,领略这种繁华都市的异地之美以及郊外浪漫的自然风光;平时有空也可以去图书馆,沉下心来去读一本自己因为一年时间准备高考而阔别已久的书,定是一番别样的享受。可惜的事,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现在看来,似乎都未曾经历过,至少大一这忙碌的一年,我未曾经历过,实乃遗憾!

在以后,我首先会摆正一种学习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再追求那所谓的光环。高中的一切在大学已全部清零,我需要做的,是重新开始,放下一切浮躁的心境,以最虔诚的姿态接受知识的洗礼,明确未来我将要发展的方向。就像李开复老师在书中说的那样,“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对我来说,李开复老师所说的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断的进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了一点点,明天的自己又比今天的自己好了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大学四年,必能成就辉煌。纵使是不能成功,我想,我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谈读书》教学反思6则 第2篇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语言交流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请看《对称》教学案例。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孩子们基本能朗朗上口, 因为这是孩子们已学过的知识 (三下) 。

今天, 和孩子们继续学习《对称》。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 通过画对称轴, 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考虑到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基础, 本节课中的动手操作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认识对称轴, 要找准、画好对称轴, 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称轴, 这个抽象的概念, 唯有让孩子们从折一折的活动中去发现、理解, 个人觉得这样处理显得更为妥当。

根据教材的设计, 从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开始, 让孩子们通过具体的操作, 直观地认识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其实就是“对称轴”。需要强调的是, 对称轴要用点划线标出, 为了加深印象, 折完后我就让孩子们立即动笔描下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折痕上画点划线, 这是一次动手体验之旅, 体验对称轴的特点之旅。直观到抽象, 终要经历一番飞跃。有了“折一折”这样一个依托, 再过渡到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就顺理成章了。

在练习中,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许多孩子判断失误了。也许孩子们太自信, 更多的是他们的懒惰, 他们判断时只是凭着眼睛观察来判断, 结果不少孩子都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此刻我想讲解似乎是不能解决问题了, 于是, 当机立断, 要求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 (普通的) , 让赞同的孩子寻找出那条“对称轴”。孩子们动手后, 会心的朝我笑了笑, 从他们的目光坚信他们已经明白, 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通过“折一折”来验证, 印象会更深刻。在折了以后, 都会心的朝我笑了笑, 我知道他们此刻已经在重新审视平行四边形了。

动手操作还真能解决许多无法用言语一下子说清的事情。真的, 有的时候动手胜过千言万语。

案例二

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活动, 使他们有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 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 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 在分化和比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及时对各个刺激模式中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 并且从共同特征中抽象出本质属性。请看《倍数和因数》教学案例。

今天学习《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四下第九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 在认识“因数、倍数”时, 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 引出因数和倍数, 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 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 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 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上课伊始,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 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 借助多媒体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从动手操作, 直观感知, 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 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概念。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样, 利用挖掘教材, 数形结合, 变抽象为直观, 减缓难度, 效果较好。

(课堂上, 觉得设计得还是比较完美的, 但仔细想想, 我觉得在教学时应该做一些调整, 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 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这样学生的算是就不局限于乘法, 学生也可能写除法算式。这样学生更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寻找3的倍数, 这部分孩子们都学得很轻松, 第二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问题。

至于第三个问题,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 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 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 相机引导并板书, 如:36÷1=36, 36÷2=18, 36÷3=12, 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 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 其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 这样既不容易写漏, 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 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 区间越小, 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自然数“碰头”时, 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 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 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 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纵观本单元, 主要理解、分清6个数: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我读书,我快乐 等6则 第3篇

我读书,我快乐

四川省双流县籍田小学四(3)班 贾梦琪

有人喜欢听歌,有人喜欢画画,也有人喜欢跳舞,我却独爱看书。只要一看书,我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红领巾》。

星期一,学校发《红领巾》,我兴奋得不得了,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着它,我又烦恼起来,平时作业太多,哪有时间看哟!好不容易熬到放学,我飞奔回家,做完作业,马上拿起《红领巾》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书里面的内容真精彩,我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沉思,时而傻笑。不知不觉黄昏来临,妈妈叫我吃晚饭我都没听见,直到妈妈怒气冲冲地抢走了我手上的书,我才如梦方醒。

周末到奶奶家玩,看见隔壁小妹妹正坐在板凳上聚精会神地看《红领巾》。哇噻!这一期我可没看过。我心情激动地跑过去,“小妹妹,借给我看一看,好不好!”“不好!”我施展浑身解数,对她东哄西骗,直到最后搭上心爱的玩具熊,她才勉强同意。过了一会儿,我正陶醉其中,她就要把书拿回去。我再三恳求,她便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要我背着她骑“马马肩”,在院子里转三圈。豁出去了,为了《红领巾》,哪有我办不到的事情!

呵呵,读书让我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这可是我最真实的体会哟!

指导老师 樊 慧

小编点评:为了《红领巾》,你的牺牲够大的!

我的最爱

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小学四(4)班 曹卜丹

记得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家,害怕极了!我一咬牙,一跺脚,鼓起勇气,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看电视剧。外面雷声隆隆,如同山崩地裂一般,好像大地都震动起来了,电视也早已没有了信号。我心里顿时变得紧张了,急得浑身发抖,心想: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读书。我走到书桌旁,拿出一本《红领巾》,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什么黑夜呀、雷电呀,全都忘在了脑后。过了很久,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跑过去,扑到了妈妈身上。妈妈问我:“你今天是不是特别害怕?”我说:“别小看人,谁怕了?”妈妈说:“今天你怎么这么勇敢呀?”他们可不知道,是《红领巾》给了我勇气,因为,《红领巾》也是有生命的,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指导老师 王冬梅

小编点评:呵呵,《红领巾》愿意陪伴你度过成长的每一天!

小书痴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华里小学五(3)班 黄若馨

“耶”,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活动课开始了。有的同学写作业,有的玩游戏,只有我拿着刚发的《红领巾》,选了一个凉爽的地方,静静地看着。微风阵阵,鸟鸣清脆,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妙了。繁多的作业,没写完的作文,全都抛在脑后了。小说林、美文收藏夹、童话村……我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把好词好句抄下来。一会儿,我的同学走过来说:“你真是个小书痴,一周就一堂活动课,你怎么不去跳皮筋儿呢?”我只是笑笑,却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愿意读书,读我喜欢的书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

小编点评:爱看书是个好习惯,但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哦!

爱的奉献

河南省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文娴

日思夜想、千呼万唤,终于盼来了我的《红领巾》。我拿起笔,在我的爱书上小心翼翼地做起笔记来。我一边细细地品味着佳作,一边比较着好的词句,嘴里不住地说“真好”、“不错”、“美”!突然,《第一次给爸爸洗脚》这篇作文映入我的眼帘。读完后,我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不禁想起了我的爸爸。有一次,我感冒了,特想吃QQ糖。虽然是深夜,爸爸仍跑出去满大街地找商店给我买。还有一次,我发烧了,不能下床,又想看电视。爸爸就把电视机搬到了卧室,并陪我一起看。我想看什么,爸爸就陪我看什么。可是我对爸爸呢?他加班回家晚了,我怨他不早点回来陪我;他醉酒呕吐,我不但不体谅他,还嫌他脏……想着想着,一颗颗“金豆豆”从我的脸上掉了下来。

小编点评:爱《红领巾》,更要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母亲“偷看”《红领巾》

四川省大邑县五龙中心小学六(3)班 唐春玉

一天,我刚做完作业,就迫不及待地看起《红领巾》来。到吃晚饭的时候,母亲在厨房叫我,可我正看得入迷,哪儿顾得上吃饭呀!母亲叫得不耐烦了,冲到房间来收书。我是一个小丫头,哪敢和母亲大人硬顶,只好把书乖乖上交了。可她一走,我的泪珠儿就委屈地掉下来了。难道看书也有错吗?母亲把书放在餐桌边上,我吃饭的时候,《红领巾》好像在向我“招手”。于是,趁母亲添饭时,我就把书移到面前,边吃边看。不一会儿,母亲回到饭桌旁,看见我又在看书,就觉得很好奇,趁我添饭时,母亲拿起那本《红领巾》就躲到屋子里入神地看起来。等我找到她时,她高兴地说:“《红领巾》还挺好看呐!”看来,有初中文化底子的母亲也被《红领巾》迷住了。当然,我继续订《红领巾》就没问题喽!

小编点评:下次拿到《红领巾》一定要让妈妈先看哦!

“危险”的《红领巾》

四川省广元市广旺集团公司赵家坝子弟校五(1)班 王舒阳(本刊会员)

当我第一眼看到《红领巾》时就爱上了它,每时每刻我都想和它在一起,甚至上厕所我都带着。妈妈可有话说了:“上厕所还看书?!”我反应可够快的,马上还击:“我记得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抓紧任何时间看书’。”平时口齿伶俐的妈妈顿时变得哑口无言了。

没想到《红领巾》还引发了一场“危险”的事件。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又拿出《红领巾》,当看到“霹雳笑话堂”时忍不住笑起来,结果发生了“严重”的喷饭事件,米饭呛进了气管,害得我好苦。妈妈收缴了我的《红领巾》,还罚我抄了N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唉!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上一篇:机关公文范文下一篇:同学聚会班主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