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2024-08-01

分拣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精选7篇)

分拣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第1篇

分拣设备的种类、特点及应用选型

(三)三、分拣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

1、分拣效率:指整个系统装备能达到的最大分拣效率,实际使用效率一般为最大效率的 70%,表示为:件 / 小时;

2、运行速度:指主 分拣线 的运行线速度,表示为:米 / 秒;

3、处理物件规格:表示系统装备能处理物件形状规格的限定范围,一般表示为:

长: min ~ m ax(mm)

宽: min ~ m ax(mm)

高: min ~ m ax(mm)

重量:≤ m ax(kg)

注:必要时可做文字说明(如袋状类除外等);

4、分拣格口数量:表示系统装备应具备的最多分拣路向数量;

5、供件席位数量:指分拣系统能达到最大分拣效率是应具备的最少供件席位数量(用户特定需要除外);

6、分拣差错率:系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物件错分拣率,(邮政系统的分拣差错率一般为万分之一),表示为: ≤ % ; 错分的邮件

分拣差错率 =--------------------X 100 % 全部上机的邮件

注:分拣差错率的计算不含收容格中的量。

7、运行噪音:距设备约 一米、分点测试后取得的最大值或平均值,表示为:

最大噪声源噪声≤ dB(A)或:平均噪声≤ dB(A)

四、选择分拣设备的注意事项

关于分拣设备的应用可从供应商和客户两个层面分析探讨。

我国的自动分拣产品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的自动分拣产品还没有形成明显的高、低端市场,很多客户对这种产品的技术、功能、价格还在认识当中。因此 作为用户来说,不应过分看重分拣设备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外形又美观,所关心的 应为 整体效益 即 设备的性价比。供应商向用户销售产品时应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用其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客户为中心认真分析需求,为客户提供优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而不是把产品硬性地销售给客户。

在对分拣系统进行规划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首先是根据物流系统的总体业务需求和场地面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效率分析和设备布局。其次是根据处理物件种类和规格、要求系统设备应达到的处理效率和分拣格口数来确定分拣设备类型和相关技术参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分拣设备。

1、斜导轮分拣机

该设备以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及扩容性好而备受青睐。分拣格口可单侧或双侧设置;缺点是分拣效率相对较低,一般为 250 0 ~ 3000 件 / 小时。主要用于物件规格相对规整、分拣效率要求不很高的箱包类物件,如:纸箱、周转箱等。

2、推块式 分拣设备

推块式 分拣机是目前物流系统中较常用的设备之一,具有处理物件规格范围大(最长可达 1200mm)、分拣效率高等特点,一般为 50 00 ~ 10000 件 / 小时,适合被分拣物件规格尺寸变化较大、包装相对规范的物件,常用于快件、医药、图书、烟草、百货等行业。

该设备一般为直线型布置,分拣格口可单侧或双侧设置。

3、交叉带分拣机

该设备也是物流系统中较常用的设备之一,具有分拣效率高,可设置格口数多、布局灵活等特点,最大分拣效率可达 15000 件 / 小时,分拣格口可 设置 多达 400 个。适合不同类型物件、特别是软包装(如袋状物)物件的分拣,常用于邮政、机场、配送中心等行业。交叉带分拣系统一般为环形布局、双向格口布置。

五、分拣设备供应商简介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国外分拣设备供应商主要有:意大利的 SANDVIK,丹麦的 Crisplant、荷兰的 Vendlant、德国的西门子 Dematic 和 AEG、奥地利 Knnap、日本的 NEC、TOSHIBA、Muratec 村田、DAIFUKU 大福、Okura 等。在国外发达国家里,日本是各种分拣设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分拣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约晚 20 年左右。前期主要受历史因素影响,相当长的时期内只停留在研究和中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外产品引进及与国外专业厂商技术合作与交流,引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国内对分拣设备的研制越来越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多。同国外一样,我国最早研制和使用的分拣设备也是在邮政行业。邮电二所(现归属邮政科学规划院)、邮电三所(现在的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邮电 539 厂(现为 普天万向 物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轻工机械厂等是我国较早研制分拣设备的单位。

德马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DAMON)是一家国内较具规模的物流设备专业厂商,最近已将以分拣技术见长的上 海博奕物流技术有限公司(BOEO)并购旗下。目前,(DAMON)能提供常规物流设备外,还能提供交叉带式、推块式、斜导轮式及 各种自动拣选和平面、垂直分拣设备,并已成功用于生产,功能指标接近国际技术水平。APS-1 塔式自动拣选系统和 TPD - SX - 1 轻型推 块 分拣 系统是该公司根据物流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最新产品,其中 TPD - SX - 1 轻型推 块 分拣 系统为国内首创,并在去年的上海汉诺威国际物流展成功展出。

奶牛常用饲料的种类及特点 第2篇

1. 粗饲料:它主要包括干草、农副产品, 树叶及糟渣等。

2. 青绿饲料:它主要包括天然牧草, 人工栽培牧草, 菜叶类, 非淀粉的块根块茎类, 水生植物等。

3. 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用青贮的方法调制而成的青绿多汁饲料。主要包括青贮玉米等。

4. 能量饲料:这类饲料包括谷物籽实类, 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 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类及液体能量饲料。

5. 蛋白质饲料:包括4类,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非蛋白质饲料。

6. 矿物质饲料:它包括人工合成的, 天然的单一或多种矿物质饲料。

7. 维生素饲料:包括胡萝卜等。

8. 添加剂饲料:包括矿物质添加剂, 维生素添加剂等。

二、特点

1. 粗饲料

(1) 来源广、产量大、价格低、粗纤维含量高 (CF≥18%DM) 、难消化的饲料, 紫花苜蓿干草粗纤维消化率为45%, 秸秆仅为36%, 苜蓿干草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为70%, 秸秆仅为12%~13%。

(2) 各种粗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大。豆科干草含粗蛋白质为10%~20%, 禾本科干草为6%~10%, 禾本科秸秆仅为2%~5%。

(3) 粗饲料的含钙高, 而含磷低, 维生素口含量高, 其它维生素很少, 但优质干草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其中豆科干草和秸秆含钙量较高, 在1.5%左右, 禾本科干草和秸秆含钙量较低, 只有0.2%~0.4%, 各种干草的含磷量为0.15%~0.3%, 而各种秸秆多在0.1%以下。另外粗饲料含量较高, 属碱性饲料, 适合喂牛。

(4) 体积大, 可利用养分少, 适合性差, 对家畜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使胃肠处于运行之中, 让反刍家畜进行正常的反刍, 适量的饲喂粗饲料可使家畜产生饱感。

2. 青绿饲料

(1) 含水量高, 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在75%~90%, 而水生植物的水分约在95%左右, 因此这类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很低, 热能值不高。另外, 青绿饲料具有多汁性和柔嫩性, 适口性好, 消化率高, 加之青绿饲料中含有酶、激素、有机酸, 有助于消化, 所以反刍家畜、草食家畜可以大量采食, 甚至在饲料的生长季节, 青绿饲料就是牧区反刍家畜和草食家畜的唯一营养来源。

(2) 粗蛋白质含量丰富, 生物学价值高。青绿饲料禾本科牧草和蔬菜类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5%~3%, 豆科青绿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3.2%~4.4%, 按干物质计算, 前者为13%~15%, 后者为18%~24%, 不仅如此, 青绿饲料的赖氨酸和氨化物, 色安酸的含量也较多, 所以青绿饲料生物学价值较高, 较一般籽实饲料高出20%~30%。

(3) 粗纤维含量较低, 无氮浸出物含量较多, 适口性好, 青绿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无氮浸出物, 占干物质的40%~50%, 易被奶牛消化吸收, 且具有刺激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所以青绿饲料既可视为牛的保健调养性饲料, 又可成为牛的基本饲料。因此, 在日粮中加入青绿饲料后, 会提高整个日粮的利用率。

(4) 矿物质含量高, 钙、磷比例适宜, 青绿饲料中矿物质含量约占饲料鲜重的1.5%~2.5%, 是家畜的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牧草的钙含量为0.4%~0.8%DM, 磷含量为0.2%~0.35%DM, 钙磷比较约为1:1至1:2, 符合家畜对钙磷的比例要求, 一般以青绿饲料为主饲喂的奶牛不易出现钙的缺乏症。

(5) 是多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尤其是胡萝卜素含量大, 约为50~80毫克/千克;此外, 青绿饲料中B族维生素, 维生素E、C、K的含量较高, 奶牛日粮中若能经常保证有青绿饲料, 则机体不会患维生素缺乏症。

3. 青贮饲料

(1) 能长时间保存青贮原料的养分。青绿饲料经过青贮后营养损失量仅为3%~10%, 而晒制干草的营养损失量可达30%~50%。所以青贮可使青绿饲料大部分营养成份被保存下来, 大大降低了饲料养分的损失, 青贮饲牛饲料保存年限可达2~3年或更长时间。

(2) 保证青绿饲料连续供应, 青贮饲料可一年四季连续供应弥补了青饲料利用上的时差缺陷, 从而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

(3) 适口性好、易消化, 在青贮过程中, 由于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并具苦香气味, 面且柔软多汁, 适口性好。

4. 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 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 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消化能在0.45千兆以上的饲料, 这类饲料可分为三大类:

(1) 谷物籽实类。是奶牛精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 常用作饲料的禾本科植物成熟的籽实有:玉米、大麦、燕麦和高粱等, 它们是由种皮、糊粉层、胚乳、胚构成。谷物籽实类饲料的特点主要有: (1) 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占干物质的50%~60%以上。 (2) 粗纤维含量低, 谷物籽实类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平均为2%~6%, 因此这类饲料的消化率较高, 可利用能值高。 (3) 蛋白质含量低, 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 蛋白质平均含量一般在10%左右 (8.9%~13.5%) , 此外, 蛋白质中某些必需氨基酸含量也不足, 特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其含量分别仅为0.31%~0.69%和0.16%~0.23%。 (4) 矿物质含量不平衡, 含钙量一般低于0.1%, 而磷的含量高达0.3%~0.5%, 与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刚好实现互补, 另外, 禾本科籽实富含维生素B1和E, 而缺乏维生素B2, 除黄玉米外, 均缺乏胡萝卜素。 (5) 适口性好, 易消化。

(2) 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 (1) 小麦麸和米糠类饲料。小麦麸的粗蛋白质含量约为15%左右, 米糠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2.5%, 高于禾本科籽实而低于豆科籽实, 麸皮的粗纤维含量较高, 约占干物质的10%左右, 比籽实稍高, 糠、麸类饲料一般无氮浸出物含量比籽实少, 为40%~62%。米糠中含有较多脂肪, 是奶牛的好饲料, 但不能超过日粮的30%, 否则易使奶牛过肥。此外, 米糠易变质而带异味, 口感下降。麸皮具有一定的轻泻作用, 可防止便秘, 是奶牛产前, 产后的好饲料, 饲喂时最好用开水冲饮, 奶牛由高产转低产时, 日粮中精料比例应降低, 增加麸皮喂量, 对奶牛健康有利, 是比较理想的调养性饲料。 (2) 糟渣类饲料:新鲜状态下, 其共同特点是水分含量高, 保贮, 运输困难, 包括淀粉渣, 豆腐渣, 酿造副产品等。

(3) 块根, 块茎饲料:常见的有胡萝卜, 马铃薯, 甜菜等。特点是: (1) 水分含量高。自然状态下, 此类作物含水量一般为70%~90%, 就干物质而言, 其组成与禾本科相似, 富含淀粉和糖, 粗纤维含量不足10%, 而且不含木质素。 (2) 有机物中淀粉和糖的含量较高。这对于乳糖和乳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 但粗蛋白质含量少, 只有1%~2%, (3) 矿物质含量不均衡, 维生素含量变化大, 钙、磷、钠含量很低, 而含钾高。维生素含量因种类不同而差异很大, 如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族, 具有调养作用。马铃薯则缺乏维生素, 甜菜中则仅含维生素C, 这类饲料均缺乏维生素D, (4) 消化率高, 适口性好, 能刺激牛的食欲。 (5) 单位面积产量高, 但运输、贮存困难。

5. 蛋白质饲料

凡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 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都归于蛋白质饲料。

(1)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常用的植物蛋白饲料有豆科籽实及其加工产品如大豆籽实, 豆饼、麻饼、菜籽饼、葵花饼等, 其营养特点: (1) 粗蛋白质含量高, 品质也较好, 粗蛋白质含量为干物质的20%~40%, 为禾本科籽实的2~3倍, 必须氨基酸含量高而全, 脂肪含量除大豆, 花生外, 其它均只有2%左右, 略低于禾本科籽实。 (2) 钙、磷含量较禾本科籽实稍多, 钙少磷多, 缺乏胡萝卜素, 无氮浸出物与粗纤维含量少于禾本科籽实。此外, 饼柞类饲料的营养特点是, 营养价值高, 禾本科籽实中缺乏的氨基酸在油饼类饲料中的含量都较高。因此该类饲料常当作蛋白质补充饲料, 无氮浸出物含量很少, 约占干物质的30%, 不带壳加工, 其纤维含量仅为6%~7%, 消化率高, 维生素B族含量丰富, 胡萝卜素含量少, 钙低磷高。大豆饼是这类饲料中娄量最多的一种, 一般粗蛋白质含量在34%~39%, 是植物性饲料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一种。

(2)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它是水产副产品和畜禽副产品, 是类蛋白质含量高, 氮基酸组成全面, 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 如, 乳、脱脂乳、鱼粉、血粉等, 其蛋白质含量较高, 品质好,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高, 不含纤维素, 所含氮基酸丰富, 钙磷比例恰当, 因而消化率较高, 能充分被吸收利用。维生素B族含量丰富, 但其来源较少, 这类饲料在日粮中的含量如能达到5%~10%, 可使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大大提高, 饲料报酬率也相应增加, 并可降低生产成本。

(3)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也称为微生物性蛋白质饲料。这类饲料蛋白质含量很高, 占40%~50%, 主要是菌体蛋白, 其中真蛋白质占80%, 蛋白质品质介于动物性蛋白饲料与植物性蛋白饲料之间。

6. 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是补充动物所需的常量矿物质元素的一类饲料, 它包括人工合成的, 天然的单一或多种矿物质饲料, 常用的主要包括食盐、骨粉、磷酸钙、贝壳粉、磷酸氢钙、石粉、蛋壳粉等, 这些饲料主要用以补充钠、氨、钙、磷, 其它矿物质元素则多以添加剂形成供给, 在通常情况下, 奶牛若能采食多种饲料, 基本上可以满足机体健康和正常生存, 但对高产奶牛来说, 单靠天然饲料中所含矿物质, 则是不够的, 必须人为补给。

7. 其它饲料

指为了满足动物的需要, 向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并以添加剂形式出现。主要有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 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包括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 非蛋白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不起保护作用, 如生长促进剂, 抗菌促进剂、风味剂、着色剂、防霉剂等, 其特点是用量小, 作用大, 保存条件要求严、成本高, 使用时用量要求精确, 否则能引起中毒等。

参考文献

电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第3篇

关键词:电光源;白炽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

中图分类号:TB8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80-01

1 引言

电光源自最初的白炽灯诞生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涌现出众多的电光源品种,以适应各种场合的照明需求。進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和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碳排出量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对电光源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等,促使电光源向着节能、环保、安全、长寿等方面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分别讨论热辐射型光电源、气体放电型电光源和前景无量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灯的性能和特点,与读者共同交流。

2 热辐射型电光源

热辐射型电光源主要有白炽灯、卤钨灯两种。

白炽灯是电光源中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品种,它的派生种类也最多。白炽灯的制造工艺成熟、成本低、光色柔和及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达95~99,近似为自然光,无须任何附件配合工作,调光方便,且无启动时间,但发光效率较低,一般只有5~20lm/w ,寿命也较短,通常只有1000小时左右。

卤钨灯是继白炽灯之后改进而成的,它是在装有钨丝的灯管内,充入微量的卤素或卤化物构成的电光源。钨丝点亮后,在高温下能挥发出钨蒸气,在灯管内壁附近温度较低的区域与卤素化合成卤化钨,由于对流的作用,卤化钨又在钨丝表面的高温区分解出钨,再返回到钨丝表面。如此将不断地挥发、分解与返回,因此,钨丝不会很快变细,灯管也不会发黑,故卤钨灯具有寿命长(一般为2000小时)、光效高(20~30lm/W)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体积小、亮度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一系列优点。

白炽灯和卤钨灯都是依靠电流通过灯内的钨丝产生热效应而发光的,钨丝属于金属导体,在电路中显示纯电阻性,不影响供电电源的交流参数,对电源质量不会产生危害,对电源设备不构成影响。

3 气体放电型电光源

气体放电型电光源主要有普通型(即标准型)荧光灯、节能型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品种。

普通型荧光灯是诞生最早的气体放电型电光源,外形为直管状,且管径较粗(T12,φ38mm)。它能够发出近似自然光的白光,光色好,显色指数高达70~80,光线柔和,发光效率高(大多为40~70lm /w),平均寿命2000~3000小时。

节能型荧光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细管径T8型(φ26mm)和超细管径T5型(φ16mm)两种类型。T8型的显色指数可达60,发光效率高达70lm /w;T5型的显色指数提高到80,发光效率更是高达85lm/w,性能非常优越。

除了T8、T5型管状节能荧光灯外,还有细管H灯、U型灯和双D灯,通常称它们为紧凑型节能灯。这些灯体积小、重量轻、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上述几种荧光灯在使用时,必须由镇流器和启辉器配合工作。

高压汞灯是利用汞放电时产生的高气压获得可见光的电光源,它的发光效率较高,一般为30~60,使用寿命长达2500~5000小时。它的缺点是显色性差,显色指数为30~40,而且不能瞬间启动,并要求电源的电压波动不能太大,还需要镇流器的配合方能工作。

高压钠灯是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它的发光效率非常高,可达90~100lm/w,寿命可达3000小时,其光色柔和,透雾性强,唯独显色指数较低,只有20~25,在工作时需要镇流器、启辉器的配合。

金属卤化物灯集中了荧光灯、高压汞灯和钠灯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的气体放电型电光源,它的发光效率一般为80左右,显色指数高达65~85,使用寿命大多在100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节能、广用、长命灯。该灯在工作时也需要镇流器的配合。

4 白色发光二极管灯

发光二极管(LED)自从1962年开始生产以来,一直主要用作电子装置的显示和图象用光源。随着半导体工艺技

术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以块状氮化镓(GaN)单晶基材的成长及其有关的成长技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以氮化镓为材料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应运而生,成为继白炽灯、各类气体放电型电光源之后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单芯片白色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含InGaN活性层的GaN发光二极管,In的高浓度扩散成为提高发光效率的主要手段,其白色光获取的机理分为两种:其一是结合蓝色LED和黄磷,通过蓝光和磷发射的黄光混合后产生白色光;其二是通过紫外线LED与红、蓝、绿磷的组合而产生白色光。白色LED的正向压降大多为3.5V左右,额定电流为2~20mA,亮度高达600mcd,发光效率现已超过60lm/w,远远优于白炽灯泡。

以氮化镓为基础而制成的高亮度白色发光二极管,是新一代节能高效环保型绿色光源,它的发光强度分别为荧光灯的4~6倍和白炽灯的15~30倍,能够连续工作10万小时,其寿命比普通白炽灯泡延长了100倍。一种发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功耗为3瓦的白色发光二极管,能产生相当于60瓦白炽灯泡发出的光强。当前,发达国家都在竟相研究、开发并推广使用高亮度白色发光二极管,以取代传统的电光源。由于白色发光二极管体积小、亮度强、耗电低、寿命长,而且几乎无温升,故非常适合于商住楼宇的一般照明、交通、展示、广告、方向牌的照明及应急照明和无线电话(如彩屏手机)、游戏机、摄录机、数码像机、笔记本电脑、彩屏PDA,以及建筑、舞台、手术、飞机等照明场合。随着高亮度、高效率白色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飞跃的进步,从而将开创出新的照明应用领域及照明文化,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照明光源的主角。

5 结束语

发泡剂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第4篇

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发泡剂分类。合成工业上习惯把发泡剂分为两类: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2]。物理发泡剂又称挥发性发泡剂, 发泡过程仅是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这类发泡剂包括惰性压缩气体、可溶于被发泡物质的低沸点液体或易升华固体, 如N2、CO2、戊烷、己烷、三氯三氟乙烷等。化学发泡剂按结构分主要有偶氮化合物, 如偶氮二甲酰胺 (ADC) 、偶氮二异丁腈等;N-亚硝基化合物, 如N, 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 (DPT) ;酰肼类化合物, 如4, 4-二磺酰肼二苯醚 (OB-SH) 、对苯磺酰肼等。其中ADC在国外占化学发泡剂消费量的90%, 在我国占95%以上。

在食品、洗化、建筑、采矿等行业, 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来进行发泡, 因此出现了第三类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因其表面活性, 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 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因此这类发泡剂的实质就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作用。没有表面活性作用, 就不能发泡, 也就不能成为发泡剂, 表面活性是发泡的核心。表面活性剂种类多样, 而他们对液体表面的影响又各不相同,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均可用于做发泡剂。对表面活性剂的正确选择与合理搭配是发泡成功与否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 表面活性剂种类有成千上万, 但真正能够用作发泡剂的却是寥寥无几。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有松香皂类发泡剂、动植物蛋白类发泡剂、K12发泡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AES发泡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复配发泡剂等等。

1 松香皂发泡剂

1.1 松香皂的概念

松香皂是松香酸金属盐的总称, 是以松香 (分子式C20H30O2) 作为主要原料制成。因松香中具有羧基, 加入碱以后, 会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松香酸金属盐, 故取名为松香皂。它的主要成分是松香酸钠 (钾) , 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范畴。松香皂具有很强的去污力, 易溶于水, 能溶解油脂, 极易起泡沫。市面上的松香皂是一种棕褐色透明状膏体, 加适量水稀释后为透明澄清液, 不混浊, 无沉淀, 有特有的松香气味, p H在9左右, 表面张力约为 (2.9~3.1) ×10-2N/m。

1.2 松香皂的生产方法

松香皂是以松香为主要原料加入碱液和助剂, 通过加热反应而制取的。其简单的生产方法如下:

①首先将碱液按松香的皂化系数配成一定的浓度。

②选取合乎技术要求的松香, 粉碎成粉末状, 放在空气中氧化一段时间待用。

③将已配置好碱溶液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90~100℃, 在搅拌状态下慢慢加入松香粉末。在加入松香时容易起泡而爆沸, 所以要注意观察和操作。当物料加完之后, 可在搅拌状态下反应一定的时间, 其反应时间的长短将决定松香酸钠的生成量。反应终点可通过反应液的外观来判断, 方法是取出少量反应液, 加入热水稀释, 若溶液清彻透明无沉淀, 即反应完全、可终止反应。最后, 调整p H在8~10之间即为成品。按上述方法生成的松香皂, 发泡倍数偏低、消泡快、性能并不是很好, 为提高其性能, 可在反应时加入各种改性剂以改善其发泡能力和稳泡能力。

1.3 松香皂发泡剂的研究应用进展

松香皂的技术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 成本低、价格低, 但是发泡倍数和泡沫稳定性一般, 一直以来只是低档次的发泡剂的代名词。作为使用较早的一种发泡剂, 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上世纪30年代最先由美国研制开发出来,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仿制生产松香皂, 并作为混凝土发泡剂应用于梅山、三门峡等水库大坝和一些港口工程。近年国内关于松香皂的研究也是成绩斐然:如高级浅色松香皂产品的问世[3], 用做工业发泡剂, 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唐世华, 李景权等[4]研究的松香皂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为松香皂发泡剂的复配提供了依据;相艳, 郭森等[5]进行了松香皂乙醇水溶液稳定性的研究, 解决了松香皂在应用过程中的泡沫稳定性难题。应用方面, 国外有人使用歧化松香皂作丁苯橡胶的发泡剂, 可使橡胶耐热强度可提高25%, 耐磨强度及抗撕裂强度均较普通丁苯橡胶好[6]。松香皂发泡剂虽然早就出现, 但已沉寂多年, 其应用也一直受着种种技术限制。不过松香作为天然的化工原料, 有着矿物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信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保压力的增长, 松香皂发泡剂的发展会迎来第二春。

2 动植物蛋白类发泡剂

蛋白质作为众所周知的营养物质, 浑身都是活性基团, 具有很强的水合性质、表面性质等, 蛋白类发泡剂发泡剂的作用原理也是因为蛋白质的表面性质, 因此蛋白类发泡剂也属于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当蛋白质水解, 较长肽链的蛋白质大分子变成短链的可溶性的多肽, 其溶解于水后, 可形成一定粘度的胶体溶液, 由于溶液中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等和疏水基团如长碳链烃基, 以及分子的不对称性等因素, 降低了表面张力, 促进了界面的形成, 又因这些多肽的肽链在界面上伸展, 并通过肽键间的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平面的保护网, 使界面得以加强, 这样就促进了泡沫的形成和稳定。蛋白质的不完全水解是泡沫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7]。

2.1 动物蛋白发泡剂

动物蛋白发泡剂目前主要应用在泡沫混凝土中, 其生产原料主要是废弃的动物角蛋白, 如牛羊的蹄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蛋白[8]。

2.1.1 动物蛋白发泡剂简单工艺

①液化将粉末状牛蹄角与氢氧化钙按一定量混合, 再加人适当的水作为溶剂, 搅拌形成粘稠的糊状物备用。

②碱催化水解将反应物加入到三口烧瓶中, 搅拌, 装上冷凝管冷凝, 升温至100℃。水解8 h, 冷却抽滤, 收集滤液, 用盐酸中和滤液至中性, 加热蒸馏浓缩液体至一定固含量。

③配制发泡剂以动物蛋白水解液为母液, 依次按一定比例加入稳泡剂、促进剂、防腐剂和减水剂复配。

2.1.2 动物蛋白发泡剂的研究应用概况

动物蛋白发泡剂的研究一直是如火如荼。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了一类动物蛋白发泡剂—青海型发泡剂。在此基础上, 相继又有人以动物蹄脚或污泥蛋白为原料, 研制出了蛋白水泥发泡剂, 取得了良好效果[9]。近几年国内又陆续出现的水解血胶发泡剂、CCW95型固体发泡剂等[10], 这些也都属于蛋白发泡剂范畴。国际上对此类发泡剂的研究和性能改善方面的研究也很多。早在1987年意大利波罗尼亚建筑建材国际博览会上意大利厂商展示了一种蛋白质型发泡剂—FORMCEM;上世纪90年代, 日本开发了另一类蛋白质型发泡剂—ESCORTK, 这些产品都是由蛋白质水解物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合组成的液体发泡剂。有人预测, 用于泡沫混凝土的发泡剂已从早期的以表面活性剂类化学物质为主要起泡源的种类转变为以蛋白质为主要起泡源的种类。我国的蛋白发泡剂的开发和应用比国外要晚得多, 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发泡剂相比, 我国现阶段的蛋白质发泡剂在发泡能力、泡沫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11]。

2.2 植物蛋白发泡剂

相比于动物蛋白发泡剂, 植物蛋白发泡剂的合成过程大同小异, 但在应用方面却大不相同。植物蛋白发泡剂的主要原料是麦麸、玉米麸质粉、糖糟等, 其大致生产工艺路线如下:玉米麸质粉、麦麸、糖糟→水洗→脱水→加碱水解→脱色→脱臭→离心过滤→中和杀菌→浓缩→干燥→粉碎→筛分→成品。目前植物蛋白发泡剂主要应用在饮料和食品工业中。

国外对植物蛋白类发泡剂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Bamforth C.W[12]研究了一定分子量区间的水解多肽的泡沫性能, 并指出某一特定分子量区间的多肽的泡沫性能突出;Stewart.G.G, Mader A[13]进行了发泡蛋白应用在啤酒中的试验, 并对发泡蛋白的稳定性与啤酒的各项指标的关系发表了看法。Ishibashi.Y[14]和Sheehan.M.C[15]各自提出了一种测定啤酒泡沫蛋白泡沫稳定的方法, 在行业内已广泛应用。国内的研究也不甘人后。张影陆、孙琳琳[16]利用酶分解小麦面筋蛋白的产物做啤酒的发泡蛋白, 发现小麦面筋蛋白酶解产物在啤酒环境中热稳定性较好, 且不影响啤酒浊度, 对啤酒初始泡持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并明显改善纯生啤酒货架期内的泡沫稳定性。黄亮、郑仕宏[17]采用饴糖生产后的下脚料糖糟生产发泡粉, 既充分利用了蛋白质资源, 将廉价的副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食品添加剂, 又显著地提高了其经济价值。江洪波、左艳文[18]以玉米麸质粉为原料制备的玉米蛋白发泡粉, 作为纯天然的添加剂, 可广泛应用面包、糕点等食品行业, 除增加蛋白质营养成分外, 还具有使食品发泡、疏松、增白等作用。另外蛋白发泡剂还广泛应用于汽水、冰激凌等冷饮中[19]。随着人们对发泡蛋白认识的深入, 从富含蛋白的植物, 特别是农作物原料中提取和制备发泡蛋白已逐渐成为可能。植物发泡蛋白作为纯天然的添加剂, 相对于现行的许多发泡剂, 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在常用的发泡剂, 如四氢异草酮、藻酸丙二醇酯、锌离子螯合物等大多为化学合成物质, 添加到人们日常食品和饮料中, 终归有所不妥, 不应为绿色食品所提倡。而对纯天然植物发泡蛋白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完全符合环保、经济、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与要求, 必将受到广泛的推崇和倡导。

3 K12发泡剂

K12发泡剂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硫酸钠。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 溶于水, 对碱和硬水不敏感, 具有优异的发泡力, 并且成本低, 毒害小, 其生物降解度>92%。可用作牙膏、沐浴露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另外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早已被熟知, 在化妆品以及制药、造纸、建材、化工等行业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笔者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4 AES发泡剂

AES, 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分子结构中具有氧乙烯基团和硫酸化基团, 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它具有优良的耐硬水性、发泡性和低温性能, 生物降解迅速, 对皮肤刺激性小, 与酶的配伍性好, 且可与多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增效, 作为发泡剂主要被用在三次采油当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制备主要是脂肪醇与环氧化物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的加成, 即含有活泼氢的原料 (脂肪醇、脂肪酸等) , 在一定条件和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制成链起始剂, 起始剂在反应器内被喷成雾状, 与气化的环氧化物发生反应, 生成乙氧基化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是引入氧乙烯单元, 其方法有两种:环氧乙烷加成法和Williamson合成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与环氧乙烷 (EO) , 通过开环反应制得AE, 此反应是一个逐级加成的反应,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 产品随着催化剂的不同, 呈聚合度宽窄不同分布 (既EO数不同) , 将AE硫酸酯化再用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中和既得AES。随着全球油价走高, 此类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张锁兵等[20]研究了不同醇醚磺酸盐的泡沫性能, Wang X G等[21]研究了十二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合成和表面张力的变化。余海棠等[22]通过实验确定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做发泡剂的最佳聚合度, 并经过合理的复配研制成功一种高抗油发泡剂, 另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也广泛复配到矿物浮选的起泡剂当中。

5 复配发泡剂

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长期以来备受研究者和生产者的关注, 通常表面活性剂之间进行复配使用可获得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优良的效果。另外通过表面活性剂与添加剂以及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 可望达到以下的目的: (1)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2) 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成本。 (3) 减少表面活性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污染) 。发泡剂复配, 这一领域国外研究较早, 如美国研制的由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水解蛋白质复合组成的液体发泡剂、日本采用蛋白质物添加适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混合发泡剂等。Maldonado, Valderramaj[23]研究了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发泡剂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表面活性剂界面上的运动和排列方式可以影响泡沫稳定性。如果膜上吸附的活性剂分子多, 则膜较致密、弹性强, 泡沫内气体难以通过液膜向外扩散, 泡沫则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配制泡沫钻井液的发泡剂时, 可用烷基磺酸钠、烷基硫酸酯钠盐、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α—烯烃硫酸盐等与乙二醇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 这样配制的发泡剂可形成浓密泡沫, 防止盐的沉积。在三次采油的泡沫驱也常利用烷基磺酸钠、烯基磺酸钠和汉生胶等复配, 可以大大提高原油采油率[24]。

6 发泡剂与皮革

皮革的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而这些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资源, 可以作为发泡剂原料来源;另外, 制革所用的动物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伤残, 而这些伤残严重影响的皮革制品的质量, 若将这些伤残部分剪掉, 不仅浪费了皮子, 提高了生产成本, 而且降低了皮革的优质品率。现行的皮革补残剂, 因技术、原料方面等原因, 使用后塌陷严重, 遮盖力差, 并且在后加工如打磨时容易脱落, 只适用于粗糙皮面的修补, 对比较严重的残面需要多次修补才能补平。因此笔者试想或许可以从发泡剂的角度出发, 研制出一种能发泡的皮革补残剂, 这种补残剂具有与皮革本身粘接性能好、后加工不易脱落、遮盖力强、残面只需一次修补、补残部位外观和手感与其它的部位没有什么区别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当然, 这还只是笔者的设想。相信伴随着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 发泡剂会在皮革行业有更广泛的利用。

结束语

松香皂发泡剂的优点是价格低廉, 方便易得, 但由于其稳定性不好, 应用一直受到限制;蛋白质发泡剂, 由于合成技术要求高, 至今都难以达到国外产品的质量, 目前只有少量应用, 而且成本高, 但其发泡性和泡沫的稳定性都较好;K12和AES等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的优点是发泡倍数大, 易起泡, 但其不足是泡径大, 泡壁薄, 消泡快, 稳定性不好, 需加入大量稳泡剂, 因此急需改进和更新换代;而复配发泡剂一直是一种趋势, 但我国还需大力提高复配技术。总体上我国发泡剂功能偏少, 泡沫稳定性、均匀性、分散性都不甚理想, 所以在我国目前发泡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研制出高效、稳定、价格成本合理的绿色环保型发泡剂有着迫切的需要和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要:介绍了发泡剂的类型与各自的发泡原理。重点综述了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的种类、特点、制备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 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发泡剂产品, 展望了我国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的发展趋势。

清代宫廷服饰的种类及特点 第5篇

清代宫廷服饰的种类

清代宫廷服饰种类多样,十分繁复。根据《大清会典》规定,清代宫廷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等几大类,并有与之相配的冠帽、鞋袜、佩饰各项。

一、礼服

礼服是在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皇帝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后妃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在清代帝后所有的服装种类中,礼服的等级规格最高。

端罩是形制宽大的褂式裘皮服装,圆领,对襟,平袖,袖长至腕,身长至膝,皮毛朝外穿。满族最初居住在寒冷的东北地区,为适应严寒的气候,满族喜穿轻暧贴身的裘皮服装。端罩就是清代皇帝穿用的裘皮服装的代表,冬季举行大典时,皇帝将端罩穿于朝袍外面以御寒冷。

衮服是穿于朝袍之外的褂式服装,圆领,对襟,平袖式,身长至腰,袖长及肘,在两肩、前胸和后背各饰正面五爪金龙一团,左右肩分别饰日、月两章。衮服只有皇帝穿用,皇子穿朝袍时配穿的外褂,形制虽与皇帝相同,但减去日月两章,不能称衮服,而称“龙褂”,亲王以下至文武九品官,穿朝袍时配穿的外褂则称为“补服”或“补褂”。

朝袍是清代帝后最主要的礼服形式。清代皇帝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时期直至入关后的乾隆朝,对朝服制度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因此,清早期的顺治、康熙和雍正各朝的皇帝朝袍在形制和纹饰上都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这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这几个时期的皇帝朝袍中可以得到印证。随着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朝《大清会典》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皇朝礼器图式》的颁布,标志着清代服饰制度的最终定制,清此后各朝均遵此制,基本上未有更易。

乾隆朝定制后的皇帝朝袍的标准式样为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附披肩领、上衣下裳相连属,是衣长及脚、袖长掩手的长袍式服装。朝袍全身共装饰金龙纹43条,其中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1,腰帷行龙5(包括里襟腰帷处行龙1),襞积前后团龙各9,里襟襞积处团龙4,下摆前后正龙各1、行龙各2,里襟下摆行龙1,袖端正龙各l,披领行龙2。全身列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彝、藻、火和粉米,共十二章,寓意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和道德的至善至美。

皇帝朝袍有藍色、明黄色、红色和月白色四种颜色,分别在祭祀天、地、日、月时穿用。穿这四色朝服的同时,还要佩挂与朝服颜色一致的朝珠,分别是:祭天用青金石朝珠,祀地用蜜珀朝珠,朝日用珊瑚朝珠,夕月用绿松石朝珠。此外,明黄色朝服还穿用于朝会等场合,同时佩挂东珠朝珠。

清代皇帝穿朝袍时,除必须佩挂朝珠外,还必须同时穿戴朝冠、朝带和朝靴,形成一套从头到脚完整的朝服装束。

后妃的礼服由朝褂、朝袍和朝裙组成,穿着时从外到内依次穿朝褂、朝袍和朝裙,必须同时穿用。皇后朝褂的形制有三式,常见的一式为圆领,对襟,无袖,长度略短于朝袍,色为石青,前后身名饰金立龙2条。

皇后朝袍的形制也有三式,常见的一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附披领,两肩加护肩缘。马蹄袖,袖身相接处有中接袖,左右开裾。色为明黄,除领袖外,袍身饰金龙9条。皇太后和皇贵妃的朝袍与皇后完全一样。皇贵妃以下,则用颜色来区分等级,贵妃、妃用金黄色,嫔用香色。

后妃朝裙的形制,根据《大清会典》规定,由上下两截组成,上截面料为红织金寿字缎,下截面料为石青色行龙妆花缎,正面有襞积(叠褶),为系带式。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仅有唯一的一件朝裙形制与此相符。而藏品中较为常见的朝裙形制为圆领,无袖,大襟右衽,上衣下裳相连属,腰部有襞积,后身垂带两条。但这种形制并不见于清代服饰典制记载。

二、吉服

吉服是帝后喜庆节日等场合穿用的服装。吉服包括吉服褂和吉服袍,吉服袍也即是人们常说的“龙袍”。皇帝龙袍的形制是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四开裾的直身式长袍。龙袍色用明黄,全身饰金龙9条,其中前胸、后背和两肩正龙各1,下摆前后行龙各2,里襟行龙1。全袍列十二章纹。

皇后所用龙袍的颜色与装饰纹样与皇帝龙袍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皇后龙袍有中接袖而皇帝龙袍无,皇后龙袍为左右两开裾而皇帝龙袍为前后左右四开裾。

皇帝吉服袍(即龙袍)与皇帝朝袍的区别在于皇帝朝袍为上衣下裳连属式,附披肩领,龙袍为直身式,无披肩领。此外,全身所饰的龙纹的形状与数量也各不相同。

常服是在祭祀的斋戒期内如遇先帝忌辰,祭前一日皇帝恭视祝版,及经筵、恭上尊谥、恭奉册宝等场合穿用的服装。如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嘉庆帝谕:“昨据礼部奏,八月二十三日,世宗宪皇帝忌辰,在夕月坛斋戒期内,应用常服。如值天、地、宗社大祀斋戒期内,自应一律改用常服,以昭至敬。”常服包括常服褂和常服袍,常服袍是圆领、大襟、马蹄袖、四开裾的长袍,常服褂是圆领、对襟平袖、身长过膝的长褂,色用石青色,穿于常服袍之外。常服的面料、颜色、花纹不像礼服和吉服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但大致也有一定的范围并相对固定,通常以素色和暗花为主,常用的颜色有天蓝色、宝蓝色、淡蓝色、酱红色、枣红色、灰绿色、姜黄色和浅米色等。

四、行服

行服是清代皇帝外出巡行、狩猎、征战时所穿的服装,包括行冠、行袍、行褂、行裳、行带五部分。清代后妃没有行服。行服最大的特点是穿着时便于骑马出行和射箭狩猎,是满族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行服的穿着方法是:行袍穿在内,腰间系行带,行袍上身外面罩行褂,下身系行裳。其中行袍的式样是大襟、马蹄袖、四开裾,身长较常服袍减短十分之一,右侧的前下襟裁下一尺见方的一幅,是单独的一片,用纽扣与袍相扣系。因行袍穿用时把右下襟撩开系上,看起来好像缺了一块襟,因此又称“缺襟袍”。不骑马的时候,可以用纽袢将这单独的右襟扣在袍子上,成为一件完整的常袍。骑马时则将右前下襟撩开系上,使袍子的右边比左边短一二尺,便于上下马鞍。这种设计可谓十分巧妙。

五、雨服

雨服是清代皇帝在下雨时所穿的服装,包括雨冠、雨衣、雨裳三部分。穿时雨衣穿在内,雨裳系在雨衣外,雨裳

的颜色与雨衣一致。据清代服饰典制的规定,皇帝穿的雨衣有6种形式,均是明黄色。目前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尚未见到一件与典制相符的雨衣。

六、戎服

清朝以弓矢定天下,因此统治者十分崇尚武功。清初确立了大阅、行围制度,定期由皇帝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全面检阅军队的装备和武功,以此作为倡导骑射,保持八旗军队强盛战斗力的措施。在参加这些军事活动时,皇帝要身穿戎服。皇帝的戎服称大阅甲,专用于检阅八旗军队。大阅甲为上衣下裳式,由上衣、下裳(分左右两块)、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左右袖、前挡和左挡十一部分组成。以明黄色缎作面料,内絮丝绵,通身钉缀鎏金铜泡钉,以增强绵甲的耐磨和防护性能,饰彩云金龙和海水江崖纹,大面积用金,具有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

七、便服

便服是清代帝后日常闲居时穿用的服装,包括便袍、马褂、氅衣、衬衣、坎肩、袄、衫、斗篷、裤等。便服不见于清代服饰典制记载,但见于清代皇帝起居等档案和文献记载,并在故宫博物院清代服饰实物中大量存在。便服具有形式繁复多样、颜色与纹样丰富多彩、穿着舒适宜人等特点。其中便袍的形式为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左右开裾,面料通常选用素色或暗花的绸、缎、纱。便袍与常服袍最大的区别在于便服的袖口为平袖而常服袍为马蹄袖。

便服中最为华丽多彩的是后妃的氅衣和衬衣。氅衣款式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袖及肘、左右两侧开裾高至腋下。衬衣的款式与氅衣基本相似,但衬衣左右两侧不开裾,也无氅衣两腋下所饰的两个对称的云纹图案。穿用时,衬衣穿在内,氅衣套在衬衣之外。清代后妃的便服由于受服饰制度的限制较小,因而设计形式富于变化,色彩艳丽,纹样华美。

清代宫廷服饰中的严格等级特征

清代宫廷服饰制度十分严格,等级森严。从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大的等级:一是帝位级,包括皇帝及后妃。二是爵位级,包括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皇亲贵族,以及公、侯、伯、子、男等民姓封爵者。三是官位级,包括一至九品的各级官员。而每个等级中又有上下若干等级,每一级人员相应所穿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员必须严格遵守服饰等级制度的限定,不得擅自僭越。清代宫廷服饰的等级性主要是通过服饰的质料、款式、颜色、纹样和饰物等五大重要组成元素来具体体现的。

从质料方面来体现等级性者,如礼服中的端罩,在等级上的区分,主要的是通过端罩外表皮质的种类优次来区分,等级越高,皮质越好。按清代服饰典制规定,端罩的质料有黑狐皮、紫貂皮、青狐皮、貂皮、猞猁狲皮、红豹皮和黄狐皮七种。皇帝的端罩有黑狐皮和紫貂皮两种,皇帝以下,皇太子用黑狐皮;皇子用紫貂皮;亲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用青狐皮,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用紫貂皮;民公以下,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及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等用貂皮;一等侍卫用猞猁狲皮间以豹皮;二等侍卫用红豹皮;三等侍卫及蓝翎侍卫用黄狐皮。除上述人员外,其余人均不得享用端罩。

款式上,如开裾数量的多少,反映了等级的高低,开裾多者等级越高。如男吉服袍,凡宗室及其以上皆为前后左右四开裾,而宗室以下则为前后两开裾。

颜色上,如清代服饰中等级最高的颜色是明黄色,它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才可享用,一般臣庶严禁使用,明黄色是凌驾于一切服色之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颜色。即使贵为皇太子,也不能在衣服上使用明黄色,只能在衣服的佩饰如朝带、吉服带及朝珠的绦带等细小不明显的部位使用明黄色。皇帝之下的臣属,朝服的颜色则相对简单得多,皇太子朝服为杏黄色,仅次于明黄;皇子为金黄色;亲王、郡王的朝服为蓝及石青色,若蒙皇帝赏赐金黄色者,亦得以穿用;贝勒、贝子、固伦额驸、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的朝服不许用金黄色,其余颜色随便用;公、侯、伯下至文武四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等人的朝服,用蓝及石青色;文武五品至九品,则只能用石青色一种颜色。在后妃服装中,用颜色来区分等级也十分严格。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的朝袍、龙袍颜色用明黄色;皇太子妃用杏黄色;贵妃、妃用金黄色;嫔、皇子福晋、亲王福晋以下至县主用香色;贝勒夫人、贝子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妇,除前述明黄色、杏黄色、金黄色、香色不可用外,可用蓝色及石青诸色。

纹样上,最高贵的花纹有龙纹和十二章纹,代表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是皇帝御用的神圣不可僭越的专用花纹。皇帝以下的各级臣属,其吉服不能称作“龙袍”,而叫“蟒袍”。蟒袍上所饰纹样,皇子、亲王、郡王为五爪蟒九条;贝勒、贝子、固伦额驸下至文武三品官、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等人的蟒袍为四爪蟒九条,其中贝勒以下,民公以上曾蒙皇帝赐五爪蟒者可用五爪蟒;文武四品官、奉恩将军、二等侍卫下至文武六品官等人的蟒袍为四爪蟒八条;文武七八九品官及未入流官的蟒袍为四爪蟒五条。

袍的外面往往要套穿褂,官员的褂称“补服”或“补褂”。乾隆时规定,补服的纹样为:郡王补服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贝勒,前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固伦额驸,前后四爪行蟒各一团;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公、侯、伯,四爪正蟒方补,前后各一。文官一至九品的补子纹样分别是:一品仙鶴、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至九品的补子纹样分别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由此可以看出,补子的形状上,圆形补子的等级高于方形补子;纹样的数量上,团纹越多,等级越高;纹样的内容上,正龙高于行龙,龙高于蟒,五爪蟒高于四爪蟒,蟒高于飞禽和走兽,飞禽和走兽又分别以其珍稀和凶猛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

饰物上,如男冬朝冠冠顶饰物的等级高低依质地从高到低依次是:东珠、红宝石、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砗磲、素金、镂花金。若同样都饰东珠者,则以东珠的数量多少来区分等级高低,从皇帝所饰16颗,到皇子、亲王的10颗,郡王的8颗,贝勒的7颗,一直递减至文武一品官的1颗。

诸如此类的等级规定不胜枚举。清代统治者正是通过对这些对服饰等级的规定与限制,确立了自帝王至普通官员服饰的外观等差,由此形成上下有别、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服饰体系,从而以达到“辨等威,昭名秩”的统治目的。

清代宫廷服饰中满、汉服饰

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首先,清代宫廷服饰保留了鲜明的满族民族服饰特色。

如在服饰质料上,冬季服装大量使用北方严寒气候下常用的皮料,种类有黑狐皮、紫貂皮、薰貂皮、海龙皮、青狐皮、黄狐皮、银鼠皮、猞猁狲皮、水

獭皮、豹皮、狼皮、天马皮、鹿皮和狍皮等。这些皮料主要来自清代统治者满族的发祥地东北高寒地区,毛色润泽,轻便保暖,是名贵的御寒珍品。

在外观式样上,保留了满族作为游猎民族出于骑马射猎所需而创制的紧身窄袖的袍褂、披肩领和马蹄袖和缺襟袍等形式。这是清代宫廷服饰在形制上的最大特点。在中国古代,服饰是礼乐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制度以其具有礼治教化和等级辨识的重要功能而备受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他们无不在改朝换代、政权更替时制定新的服饰制度,以作为王朝更替的象征。清代也不例外,满族统治者在取代明朝而统治天下后,全面废除了中国古代汉族服饰传承了上千年的宽衣博袖式,而强制推行本民族具有游牧骑猎特色的紧身窄袖式服装,以衣冠服饰的改变来作为王朝兴替的重要标志,给中国汉族传统的服饰以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他们视自身民族扫荡中原、夺取天下的骑射文化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并以之为无上的荣耀,因此,在服饰中保留满族骑射习俗之遗风,也反映了满族统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竭力维护。

其次,清代宫廷服饰也继承和吸收了历代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

如服饰颜色上,清代服饰典制中规定明黄色只有帝、后才可享用,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使用。这种尊崇黄色的做法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的“五行”思想的反映,即黄色的“土”位处金、木、土、水、火“五行”中央,因此皇帝的御用之物使用黄色,则表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象征。

现行疏水阀的特点及选型 第6篇

关键词:疏水阀,选型,化工装置,蒸汽

蒸汽是一种化工生产中常见的介质, 具有高效、易控等优点, 其作为最佳能量载体已经普遍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在使用过程中, 蒸汽不可避免地产生散热现象, 在系统中会产生冷凝水, 同时蒸汽系统中会残存空气和其他不凝结气体 (如二氧化碳气体等) , 从而降低蒸汽温度, 阻断系统。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蒸汽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会加剧输送蒸汽管道的腐蚀。因此, 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疏水阀才能保证蒸汽系统的正常运行。

蒸汽疏水阀是用于蒸汽供热设备和蒸汽管道上, 能自动地排除蒸汽使用设备和管道中的冷凝水、空气及其他不可凝结的气体, 并能防止蒸汽泄漏的自动阀门[1]。从经济生产和能量利用角度讲, 选择寿命长、适应性强、性能可靠以及故障率低等性能的疏水阀, 蒸汽系统的热效率和可靠性将增强, 可以减少单位产量的劳动力成本、降低维修量、提高燃料效率和延长无故障工作寿命, 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 市场上的疏水阀品种较多, 性能各异, 实际工况复杂, 使得疏水阀的选型具有一定难度。在设计中, 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类疏水阀工作原理及特点的条件下, 根据实际使用工况的客观条件, 才能正确选择合适类型的疏水阀。

1 常见疏水阀的分类及介绍

根据疏水阀的动作原理分类, 通常分为机械型、热静力型、热动力型和特殊型疏水阀 (见表1) [2]。

1.1 机械型疏水阀

机械型疏水阀是根据蒸汽和凝结水的密度差原理制造的具有排除凝结水功能的阀门。它利用阀体中的浮子来控制疏水阀的开度, 由于浮子受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在饱和温度下排放冷凝水, 且排放速度快, 其容许背压率为80%, 故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此类疏水阀性能稳定, 噪声小, 适用于排水量大、水平安装、快速排放凝结水、快速加热设备以及温度控制严格等工况, 如果在寒冷地区的室外安装, 则需进行保温防护。机械型疏水阀分为以下几类:

(1) 自由浮球式疏水阀。它分为自动排气和不自动排气两种类型, 通常选择自动排气类疏水阀, 不自动排气类疏水阀需要附加热静力型排气阀 (或者手动放空阀) 。此类型的疏水阀内部活动件仅有不锈钢空心浮球, 正常运行时无蒸汽泄露, 动作灵敏, 背压率大于85%, 节能效果较好, 有效提高加热系统的热利用率, 此外具有维修方便、寿命长等特点。

(2) 杠杆浮球式疏水阀。它采用了平衡双阀座和双阀孔结构, 在工作状态下阀芯受压较小, 能适应变化工况下的排水负荷, 具有阀体积较小排水量大、无蒸汽泄露、改善传热效率、提高抗水击能力等特点, 常用于大型加热系统的疏水。

(3) 倒吊桶式 (钟形浮子式) 疏水阀。它利用倒吊桶的上下浮动开启阀门, 其抗水击和抗污能力强, 在工作状态下, 由于倒吊桶自身的重量, 只能间接排水, 灵敏度变差, 同时导致蒸汽存在泄露 (漏气率≤3%) , 最大背压也会降低 (背压率≤75%) , 此类疏水阀不适用于压差小于0.1MPa的工况下运行, 在循环工作中, 倒吊桶上下浮动导致其阀座易磨损, 且动作较迟缓, 此外在投入使用时需要提前充水, 以形成水封阻止蒸汽泄露, 但由于其失效时为常开, 故常用于重要设备的疏水 (汽轮机的蒸汽疏水) 。

(4) 杠杆钟形浮子式疏水阀。它采用SCCV关闭系统, 通过利用凝结水对杠杆的力学原理来控制阀门的开关, 可以减缓阀瓣与阀座的作用力, 从而克服阀瓣的磨损, 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 并有效降低阀门的漏气率 (漏气率≤2%) , 提高阀门的背压率 (背压率达到90%) , 同时还具有维修方便, 抗污、排水及阻气性能强等特点。此类高压疏水阀已应用于大型石油化工和电力等行业。

(5) 杠杆差压式钟形浮子疏水阀。它不仅具有杠杆钟形浮子式疏水阀的全部特点, 而且设置了双阀瓣启闭装置, 先开启副阀, 后利用蒸汽差压开启主阀, 克服杠杆钟形浮子式疏水阀的不足, 可以大幅度提高排水量, 同样具有蒸汽损失少、背压率高、方便检修等特点。

1.2 热静力型疏水阀

热静力型疏水阀是根据蒸汽和凝结水的温度差原理制造的具有排除凝结水功能的阀门。它利用阀体中感温元件 (比如双金属、波纹管、膨胀液等) 的形变来控制阀门的启闭, 以此达到疏水的目的, 受温差的影响, 阀门动作灵敏度降低, 不适用于负荷的剧烈变化工况。在低温状态下, 疏水阀呈开启状态, 疏水器内凝结水会快速排出, 不会形成气堵或者冻结, 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蒸汽泄露, 节能效果较好。它一般应用于伴热管线、采暖设备等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工况。热静力型疏水阀分为以下几类:

(1) 波纹管式疏水阀。它是最经济实用的节能型疏水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内部安装的充装有液体不锈钢波纹管的形变控制阀门开度。该阀设有调整螺栓, 根据波纹管的伸缩量调节凝结水的排放温度, 不受蒸汽压力变化、安装位置和方位以及蒸汽管系震动等工况的影响, 此外附带过滤装置, 具有寿命长、自动排气、无蒸汽泄露等特点, 但工作压力受到波纹管材料的限制, 故在低压下使用。

(2) 膜盒式疏水阀。它的主要元件是充满液体的金属膜盒, 通过液体的膨胀改变金属膜盒的形变从而控制阀门开度, 其动作灵敏, 同样具有自动排气功能、抗冻和不受安装位置限制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 在管线上可以不拆装进行检修, 但抗水击性和抗污性较弱。

(3) 双金属式疏水阀。它的内部是利用凝结水温度的变化使双金属组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控制阀门开度。阀体设有调温螺栓, 可以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工作, 动作的灵敏度较高, 同样具有自动排气功能、抗冻和不受安装位置限制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但这类蒸汽疏水阀还存在一定的延时动作缺陷, 而且背压增加会使开阀温度降低[3]。

1.3 热动力型疏水阀

热动力型疏水阀是根据蒸汽和凝结水的热力学特性制造的具有排除凝结水功能的阀门。它利用蒸汽的凝结和凝结水的再蒸发对阀片所产生的压差不同从而控制阀门的开度, 间歇地排出凝结水。蒸汽作为其工作动力在运行状态下浪费较大, 在蒸汽的持续冷凝和凝结水的持续蒸发的过程中, 阀体的噪音较大且阀片动作频繁, 致使疏水器的寿命缩短, 不适宜大排水量、进口压力频繁变化等工况。但是此类疏水器的抗水击强, 不宜冻结, 成本低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热动力疏水阀一般应用于定压系统的冷凝水排放, 如蒸汽主管道、拌热管线、压烫机等的应用[4]。热动力型疏水阀分为以下几类:

(1) 热动力式 (圆盘式) 疏水阀。它的结构内部设置有一个活动阀片, 既是感温元件又是执行元件, 通过阀片的形变大小控制疏水量, 结构比较简单, 存在一定的蒸汽泄露 (漏气率≤3%) , 在饱和温度下排放凝结水, 工作压差必须大于0.05MPa且背压必须小于入口压力的50%。但它具有自动排气、备有过滤器和排污、抗水击以及阀体小、检修方便等特点。

(2) 脉冲式疏水阀。它是利用不同温度的凝结水通过两串极孔板所产生的压降控制阀门开度, 阀体内无法完全关闭, 在实际运行状态下蒸汽泄露量大, 背压较低 (背压率≤25%) 。此外, 该阀动作频繁导致磨损严重, 故在生产中很少使用。

(3) 孔板式 (迷宫式) 疏水阀。它是利用孔板的孔径的大小控制排水量, 并需附带过滤器以避免孔板被杂物堵塞, 不适用于间歇排水的蒸汽系统, 否则会造成排水不及或蒸汽泄露等情形。一般在需连续排水和负荷稳定等工况下使用, 且凝结水较小时选用微孔式, 凝结水较大时选用迷宫式。

1.4 其他类型疏水阀

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 现已产生各种新型的疏水器, 不仅具备多种疏水阀的性能而且需实现各种阀门功能。目前, 其他类型疏水阀具有以下几类:

(1) 泵式疏水阀。它是以蒸汽为动力, 在疏水模式和泵模式下交替运行, 实现了疏水器、机械泵以及止回阀的多项功能。设备的运行可靠度高, 寿命比较长, 在最小的进水压头和地面空间受限的工况下也能实现最大的排水量, 目前在很多特殊工况中也有使用。

(2) 浮子型双金属疏水阀, 这种疏水阀结构复杂, 动作灵敏, 具有疏水阀、过滤器、排空气、止回阀、截止阀和旁通阀的功能, 在规定的操作范围内都能正常工作, 作为防冻型的疏水阀, 必须水平安装[5]。

(3) 反冲过滤旁通疏水阀。它具有可调恒温疏水器的性能, 并具有过滤功能, 不拆阀能对滤芯进行反向冲洗, 阀前、阀后可旁通[6]。

2 疏水阀的选型

为了保证疏水阀的选型正确, 必须弄清疏水阀的特性及蒸汽系统的运行工况。对疏水阀的一般选型要求是能有效排水阻汽, 保证蒸汽的泄露率最小, 避免浪费蒸汽, 同时要求运行状态稳定, 排水灵敏度高, 能在较高背压下工作, 此外, 在生产中寿命长, 维修方便, 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抗污和抗水击等。可对疏水阀按一般选型要求进行初选后,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确定正确合理的疏水阀。疏水阀的选型步骤如下:

(1) 分析并判断整个蒸汽系统管道的布置是否需要设置疏水阀。一般情况下, 在蒸汽系统中容易产生凝结水的场合均需设置疏水阀, 比如在蒸汽管道的末端或者低点、长疏水蒸汽管道的中途等场合。

(2) 确定并计算疏水阀的选型参数。参数的确定不仅是疏水阀选型的前提条件, 也是保证疏水阀在一定工况和负荷下的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疏水阀的选型参数一般包括:尺寸、工况特性、排水方式要求、凝结水排量、最大使用压力、最高使用温度、进出口压力 (背压率) 、连接方式及阀体材质等。

(3) 根据工作特性及要求判断疏水阀的类型。是否要求立即排水、工况负荷变化大小等要求直接影响到疏水阀的选型, 比如设备对用蒸汽量要求不高的设备一般选用热静力型疏水阀;要求快速升温且不允许存凝结水的加热设备应选机械型疏水阀等。

(4) 从安装条件选择疏水阀的类型。疏水阀的安装管道位置, 疏水阀大小, 阀门的检修空间, 管道的振幅情况等方面考虑疏水阀的选型。比如, 机械型疏水阀安装在水平管道, 排水量大, 振幅小的管道上;如果选择机械型疏水阀在寒冷地区的室外安装时, 应考虑保温防冻。

(5) 从经济方面考虑疏水阀的选型。选择尺寸小, 重量轻, 价格便宜的疏水阀, 此外, 还需考虑疏水阀的安装方便性, 易维修性等性能。比如膜盒式疏水阀可以在不拆装的情况下进行检修, 可以节约维修成本。

3 总结

以上介绍并总结了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疏水阀类型及选型方法, 在实际设计和使用中应该根据各类疏水阀的特性和实际工况认真分析, 选择适合的疏水阀。有些疏水阀通过一些内件的创新和改进, 整体性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满足某些工况下的使用要求。在一些特殊工况下, 人们设计了新型的疏水阀, 它们对蒸汽的利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化工生产的蒸汽系统中, 疏水阀的正确合理选型是合理利用蒸汽, 节能减排, 节约生产成本的核心, 并突显其在化工设计以及实际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芸, 马哲.基于蒸汽疏水阀的种类和选型的应用[J].应用技术, 2011 (12) :172

[2]张德姜, 王怀义, 刘绍叶.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 (第二篇) [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692

[3]李靖, 热静力型蒸汽疏水阀结构的分析与选用[J].阀门, 2011 (6) :20-27

[4]王芸, 马哲.基于蒸汽疏水阀的种类和选型的应用[J].应用技术, 2011 (12) :172

分拣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第7篇

【关键词】曲棍球 比赛阵型 种类特点 训练方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曲棍球项目的投入加大,促进了曲棍球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并且逐渐被人们所接收。曲棍球比赛是由双方各11名队员参加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比赛队员在赛场上都有明确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阵型的选择需要根据队员自身的特点及比赛的特点来决定,以充分发挥出全队在进攻和防守上的优势。但曲棍球比赛战局是瞬息万变的,队员无法完成按照事前预定的战术进行比赛,所以每个队员在明确自身基本位置和主要职责的前提下,结合比赛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战术调整。同时,比赛阵型还需要通过日常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高队员们的整体战术修养及战术运用的协调性,从而加强球队的综合竞争力。

1 方法

1.1 经验分析法

我们参与了很多全国性的曲棍球比赛,依据这些比赛经验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全国性曲棍球比赛过程中,参赛队伍并没有显著性的变化,但是每个参赛队伍实力明显增强,同时每个队伍在比赛阵型设计上也有所改变。我们在每次比赛时,主要通过竞争队伍实力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对我队位置、战术及打法进行合理调整,重点对比赛阵型进行改变。笔者作为曲棍球比赛一员,对曲棍球比赛阵型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现依据自身实践经验,对曲棍球比赛阵型特点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1.2 现场观察法

1.2.1 现场观看曲棍球比赛

全运会作为我国曲棍球比赛重点活动,能够将我国曲棍球水平充分展现出来。笔者在全运会现场,通过观看多个曲棍球队伍的比赛,一方面能够掌握运动员们顽强作战风格,队员间巧妙配合方法,高超的作战技术;另一方面能够对每个队伍在面对实力强弱不同队伍时所变更的阵型。通过现场观察与记录,对曲棍球阵型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1.2.2 观看曲棍球比赛录像

在曲棍球教学与日常训练过程中,能够观看到世界杯曲棍球比赛与奥运会曲棍球比赛相关录像,能够帮助队员们了解目前曲棍球比赛发展情况,同时能够看到每个参赛队伍实力及比赛阵型变化,现将观看比赛录音后感想表达出来,并深入研究。

2 讨论

2.1 各种比赛阵型特点的分析

2.1.1 “3-3-3-1-1”比赛阵型及其特点

“3-3-3-1-1”比赛阵型作为现阶段曲棍球队伍较为常用的比赛阵型,其特点主要是在“全攻”式打法或者“全守”式打法中较为适用。“全攻”式打法或者“全守”式打法在曲棍球比赛中,并不是要平衡队伍的攻守人数,而是要平衡队伍的攻守组织。

以6号作前插时,3号必须及时补位,而2号则作为3号的补位,随即就形成了“4331”的比赛阵型。因此,在采取“33311”比赛阵型时,要求每位队员必须明确自身职责,能够胜任每个位置,同时能够给两侧前卫与后卫创造插入进攻的机会。

2.1.2“2-3-1-3-1-1”比赛阵型及其特点

“231311”比赛阵型具有防守层次性多的特点,能够在静止对手进攻时制造混乱,并在混乱情况下取得胜利的一种方式。这种比赛阵型注重的是防守,并在防守过程中隐藏着较强的进攻实力,其主要由“3-3-3-1-1”比赛阵型延伸而成。

“2-3-1-3-1-1”比赛阵型,主要是竞争对手中场进攻能力比我方防守能力强时采用的阵型。采用这种比赛阵型虽然较为被动,但是在防守反击上具有较强的力量,能够让竞争对手在混乱中出错。同时其进攻与防守层次相对较多。

2.1.3 “4-3-3-1”比赛阵型及其特点

“4-3-3-1”比赛阵型主要适用于双方中场实力相当情况下,竞争对手在锋线上的进攻力量会被我队后卫2号运动员、3号运动员及4号运动员限制,从而使得我队中场力量与前场力量得到加强。其特点在于利用前场进攻人员数量优势,偏向于具有冒险性打法。在进攻过程中,不仅有4个前锋与三个前卫参与作战,同时2个后卫也起到良好的助攻作用;而在防守过程中,其重点在于后卫3号起到的拖后作用,而6号则进行补位,担负后卫盯人职责,前卫9号或者10号则对竞争对手核心人物进行防守,以形成“3-3-3-1-1”比赛阵型。虽然这个阵型具有较强的进攻力量,但是若防守上有所疏忽,也很容易出现漏洞,给竞争对手制造反击机会。

2.1.4 “4-4-2-1”比赛阵型及其特点

“4-4-2-1”比赛阵型特点在于,无论是前场进攻、中场力量或者后场防守,均具有人数方面优势,能够让竞争对手出乎意外的比赛阵型。其主要由“4-3-3-1”延伸而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前锋的8号、9号、10号及11号,作为前卫的4号、5号、6号及7号均参与进攻,而在防守时,前锋与前卫需及时回防,前锋人员负责盯住竞争对手前卫,而前卫则负责盯住竞争对手前锋。若存在漏人情况,后卫需及时补位。这个比赛阵型不仅具有较大的威胁性,同时攻守较为均衡。

2.1.5 “5-3-2-1”比赛阵型及其特点

“5-3-2-1”比赛阵型注重的是进攻,其由印度与巴基斯坦曲棍球男队创造,也是两队在世界曲棍球比赛时常用阵型。其特点表现在进攻性较强,让竞争对手没有喘息机会。但是其要求赛场每个队员必须有出色的个人技能与战术,配合方式较为简单且使用,而在防守过程中,只要将两名内锋队员撤回防守,即可转变成为“3-2-3-2-1”比赛阵型,又可称作为“WW”阵型。但是这种阵型后场防守存在很大空隙,容易给对手制造突破机会。

2.2比赛阵型重要性

在曲棍球比赛中,战术不能成为队员施展技能的羁绊,只能为队员指明总体方向,指明方向主要是了解教练员指挥意图。曲棍球队必须依据自身特点,采用让竞争对手出乎意外的比赛阵型,才能打乱竞争对手战术布置。endprint

2.3 比赛阵型具体训练方式

在曲棍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保证自身职责条件下,才能参与到防守或者进攻中。例如,边后卫负责的是防守,而当竞争对手欲从侧方进攻时,其应该参与防守中,盯住对手进攻人员,避免对手突破或者接球。当竞争对手欲从异侧方进行时,则应该及时靠拢到中路,并进行防守保护,同时紧盯侧方竞争对手情况。在目前曲棍球比赛过程中,边后卫必须承担起中场指挥者角色,在进攻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接应,在中场比赛时则能够起到前卫进攻作用,并加入到第一进攻线上,然后插入到边锋位置,起到良好的边锋作用,并持球进行突破。因此,后卫人员必须兼顾进攻与防守。

每个队员在明确自身职责之后,可进行进攻上的训练,可以通过2对1形式、3对2形式或者5对3的形式进行训练,能够帮助进攻队员了解每个同伴跑动路线与常用打法,以增加队员间的默契,使进攻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让防守队员能够在人数不利状况下,提升自身的防守能力,主要以1对2形式、2对3形式或者3对5形式进行练习,在快速反击或者射门进攻时较为适用,其能够帮助进攻队员们树立坚守作战、不畏困难的精神,提高队员们个人作战技术。1对1、2对2、3对3、5对5训练形式,不管是防守队员,还是进攻队员,在提高个人作战技术时,要注重整个队伍理念,增强队员间的默契度。

在比赛阵型训练中,可开展分组比赛,并注重每组队员负责位置及配合度,即增强队员们横向配合度与纵向配合度。例如,前锋与前卫组人员对抗后卫与前卫组人员,不仅能够使前锋与前卫人员进攻能力,同时提高后卫与前卫人员防守能力。通过长期训练,能够帮助队员掌握同伴进攻或防守特点,形成良好的默契。因此,比赛阵型与队员间配合默契度练习有着密切关系。再者,教练员必须形成几套比赛阵型训练方案,同时让队员进行多次尝试与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探讨曲棍球比赛阵型的种类特点及训练方法,笔者给出了以下的建议:①教练员在选择阵型时,应明确阵型对于队员的特点来说永远是属于第二位的,若队员不具备特点战术要求的能力,是无法充分发挥出阵型的优势的;②教练员在布置和指挥比赛时,允许并鼓励队员把握时机超脱位置束缚,以积极参与本位置以外的攻与守,这对于进攻的突然性,战术运用的灵活性,提高防守质量等方面,对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磊. 浅谈曲棍球运动[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3).

上一篇:副检察长年度述职报告下一篇:顶岗实习报告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