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2014十一学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

2024-05-17

我校成功举办2014十一学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精选2篇)

我校成功举办2014十一学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 第1篇

我校成功举办2014十一学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

文章来源:十一学校官网

2014年5月27日下午,我校接待了来自美国十万强计划项目(100,000 Strong Initiative)的40余名美国大学生。此次活动由十一大使社团和十一学校模拟联合国协会共同举办, 来自两个社团和大学咨询中心的中外师生代表参与了此次交流。

下午3:30,十一大使社团的小大使们在国际部一层接待大厅迎接到访的美国客人。相互介绍后,社团成员分小组带领来宾参观校园,他们流利的英文和自信的表达让美国的大学师生第一时间了解了十一学校的信息,更感受了十一学子的热情与风采。下午4:30,学校图书馆模联教室,三名小乐手的一曲优美的民乐合奏《送我一只茉莉花》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十一模联社团的钟杉和隋钰泽同学担任活动的英文主持,他们精彩的串场让交流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作为此次研讨会活动的校长学生助理,国际部中美项目高二年级的何艾宁同学在欢迎致辞中提到,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仅是两国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往来,更重要的是两国年轻人之间的沟通、学习与交流。这不仅关乎青年一代的成长,也关系着两国的未来,甚至世界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接着,美方环识国际副总裁Matt Huttner先生作为外宾代表发言,他对我校热情周到的接待,以及为本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的筹办付出辛勤努力的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次研讨会的对话交流环节可谓高潮迭起。台上9名我校以及来访的美国大学生代表就校园文化融合、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话题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美学生各抒己见,深入交流,碰撞出很多思维的火花。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本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让十一学子对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更为中美两国青年学子之间的交流与成长搭建了平台。

英媒:解放军派飞豹战机赴南海支援钻井平台

来源:新浪新闻网

南海和东海上最近发生的事件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信心和能力都有所增强。自5月初以来,上述两个军兵种的飞机参与了维护中国利益的行动。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5月29日报道,包括来自驻扎在海南省乐东县的海军航空兵第9师的歼轰-7(又名“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内,海军航空兵的飞机一直在执行定期任务,以支援正在保卫一个石油钻井平台的中国海岸警卫队和解放军海军的船只--这个钻井平台正在有争议的西沙群岛周边水域进行勘探。

报道称,越南媒体还拍到了一架运-8J海上巡逻机的照片,并报道说目击到一架据信是空警-200预警机的飞机。

5月25日,解放军空军首次进行了在高速公路上执行飞行任务的演练。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一段道路被用来起降一架空军苏-27UBK教练机、一架直-9直升机以及一架运-7运输机。

报道称,就在一天前,空军的歼-11A飞机在东海上飞得“异常接近”(日本防卫省语)日本侦察机。这些飞机当时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架OP-3C“猎户座”侦察机距离不超过30米,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架YS-11EB电子侦察机相距不超过50米。其中一架歼-11飞机显然携带了R-73近距离空空导弹。

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形容这次拦截是“危险的行为„„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中国则指责日本干扰中俄海军的联合军事演习。

报道称,上述拦截发生在中日两国防空识别区的重叠区域。其中的歼-11飞机来自驻重庆的空军航空兵33师98团,而考虑到重庆与东海的距离,上述飞机很可能是从福建省的一个部署基地起飞的。

报道称,这是自中国在2013年11月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首次大张旗鼓地拦截日本飞机,这或许说明中国在实施防空识别区方面开始采取更“激进的举动”。

上述事件也是自2001年4月以来公开宣传的解放军飞机对外国军机距离最近的一次拦截。2001年4月,两架歼-8II飞机对美国海军的一架EP-3C“白羊座”电子侦察机进行了拦截,导致一名歼-8飞行员丧生,EP-3C飞机则迫降在海南岛。

报道认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在执行任务时与总部的距离:在南海执行任务的运-8J飞机和空警-200飞机都隶属于海军的北海舰队。同时,上述高速公路起降演练让中国成为具备这一能力的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之一(除中国大陆外,还包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巴基斯坦)。

报道称,这一演练或许与中国沿海地区缺乏部署场所有关。尽管若干个空军基地(特别是南京军区的基地)已经在过去十年实施了加强抗打击能力的计划,但大多数基地抵御第一次打击的能力似乎仍然相当弱,它们只有单一跑道和非加固飞机掩体。

两代十一学子水木清华共谈梦想

十一学校高一学生深入清华校园与前辈交流

五月二十五日,由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一学部学生组成的清华访问团驱车前往清华大学,在就读于清华的学长带领下参观校园,并举行座谈会交流经验、解答困惑。经过此次交流,高一学部的同学都对这所名校以及未来的高中生活有所收获。

上午七点五十分,载着六十余名十一学校高一学生三辆大巴准时启动,目标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经过短暂行程后,同学们抵达大校门,带着兴奋和好奇开始了一天的参观。

刚刚踏进清华的校门,就有几位学长学姐热情地走近,担任此次参观活动的“导游”。据他们介绍,他们都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依靠各种途径考入了清华大学,这也让同学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提出各种问题,也有上去询问联系方式的,甚至有要求合影的,虽然要求不能一一满足,但是双方的热情也迅速破冰,使得参观的气氛更加融洽。

首先,十余名学长每人带领一小队人马,进行对校园景观的介绍。同学们漫步在驳杂的树荫之下,从新校区穿梭回百年前,沿着新树到古树的小路溯洄,一边感受着美丽且舒适的校园风光,一边目不暇接地浏览道路两边代表着国家最高水平的院校。同学们每当走到自己梦想的专业教学楼前的时候,总是停留下来拍几张照片,也为自己的目标留下一个美好的纪念。

参观的终点是校史馆,一栋并不起眼的红砖楼。校史馆并不大,只有大约一间教室的空间,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涵盖了水木清华百年的历史。随着学长们的介绍,过去的百年仿佛鲜活了起来,梅贻琦、胡适、季羡林、李政道,展柜中已经发黄的作业正是来自这些大家之手,抗日战争、学术分离、文革十年,墙上的照片和文章都展示出清华在每个时代中的先锋地位。中间走廊展出的科学院校友院士墙并没有被填满,学长说,这也是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位置。

短暂的参观让每个人心中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但接下来同学们要回归现在,就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与学长交流,在法律学院312教室举行的座谈会满足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学长们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升学经历和大学生活,也谈到了选择清华的理由。据他们介绍,清华学风端正,专心学术,工科强势,是不仅提高学术能力,而且修炼端正态度的地方。他们也给予同学们建议,称真正成就自己的还是自己,学校只是提供气氛和环境。接着,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不同专长的学长询问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每个人也得到了不同的收获。

这次清华交流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清华的校园和专业分布,也使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得到了提升,是一次让人受益匪浅的经历。而对于学长们,他们也得以与自己的学弟学妹进行沟通,使得他们殷切的期望和引以为傲的十一精神得以传承。

我校成功举办2014十一学校中美学生文化交流研讨会 第2篇

本届研讨会由2个主论坛、4个分议题和中欧职业安全健康合作项目职业健康专题研讨会组成。会议围绕职业危害防控与监管新思路, 全球职业卫生新进展和经验分享, 职业卫生战略——暴露和风险评估, 职业卫生应急救援及服务模式, 职业卫生教育、认证和培训, 实验室管理、数据管理与预防,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与预防和新兴职业危害预防等议题, 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组委会还专门设立展区, 邀请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与鉴定认证机构、个体防护装备研发生产企业、检验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等进行现场展览展示, 让与会者了解最新的职业卫生技术与装备发展趋势, 促进职业卫生相关产业发展。

研讨会得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美国劳工部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 上海市安监局负责人, 美国劳工部副部长大卫·麦克、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汉斯科姆·史密斯、美国工业卫生协会主席丹尼尔·厄纳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新加坡、芬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职业卫生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安全生产科研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类企业健康安全环保部门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活动。

上一篇:关桥中学减负增效提质工作方案下一篇:二年级家长评语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