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2024-07-24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精选7篇)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1篇

新生儿访视制度

1.有专人负责居住在辖区内新生儿的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出院时间,及时访视。

2.新生儿访视用品齐全,功能完好,符合卫生消毒要求。

3.访视内容完整,认真做好新生儿体检,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或转诊。

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增加访视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

6.访视后,规范填写“新生儿访视记录”,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

1.开展儿童保健门诊,每周不少于2天,逐步过渡到全日制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2.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咨询、体格测量及评价、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发育检查)及必要的化验等辅助检查、个别指导。

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必要时可转往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开展儿童系统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台帐,做好生命监测补漏及质控工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下基层指导,召开工作例会,布置各项保健工作,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出生时间即为其实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刚出生至5岁差1天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每年10月15日以后补漏的死亡数放到下一统计。5.建立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危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写《江苏省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10日前上报市、区妇幼保健所;及时将辖区外的或无法追踪的儿童情况或资料反馈到市、区妇幼保健所。

6、参加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儿保医生进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活产儿补漏和质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有记录可查。质控重点是流动人口中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同时对监测的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

儿童保健人员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定期开放保健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

2.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管理要求,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

3.建立本辖区0—6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各项儿童保健工作。

8.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2篇

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各班主任教师及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

四、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五、课程教学中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

六、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共同对儿童的显

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七、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封信,汇报自己在学校及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自己要想向父母倾诉自己的情感。

九、留守儿童是社会普遍的问题,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多关注了解留守儿童,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巩店镇宋寨小学 2013年3月6日

巩店镇宋寨小学 留守儿童学习制度

一、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二、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课间做正当游戏。

三、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洁净,独立完成。

四、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综合活动,课余时间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

五、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厌学,不偏科,争当学习成绩优秀学生。

六、考试考查要诚实守纪,不违纪,不作弊。考试成绩要如实报告家长和监护人。

七、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专题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保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巩店镇宋寨小学 2012年9月1日

巩店镇宋寨小学 留守儿童生活制度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做到坐立、行走、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穿着整齐美观、朴素大方,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二、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做到关心国家,关心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待人接物使用礼貌用语,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不欺侮小(女)同学和残疾人。

三、遵规守纪,热爱集体。爱护校舍和公共设施,爱护庄稼、花草和树木,节约水电,讲究卫生,做好值日生。

四、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挑食厌食,听从家长、老师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不自行其事。

五、注重安全,身心健康。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购买和食用不合格的小食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经常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巩店镇宋寨小学 2012年9月1日

巩店镇宋寨小学 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部门、班级、科任教师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留守儿童的校外管理责任人是其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对其监护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管理,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生活和活动,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三、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要坚持经常开展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法纪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定期专题培训活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在学年初和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五、学校提倡、鼓励各社会团体、单位、企业和家长、老师和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担任“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给予留守儿童热情、亲情和友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组织和家庭的温暖,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六、留守儿童要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家长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护、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巩店镇宋寨小学

2012 年9月1日

巩店镇宋寨小学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

1、教职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留守儿童,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2、教职工要遵守学校常规,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按时开会,坚持住校。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离校、不无故旷工。

3、教职工要积极服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分份内份外,尽职尽责,同心协力,搞好学校工作。

4、教职工要顾全大局,注意团结,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发挥中心小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正确树立个人和集体的光辉形象。

5,教职工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品德言行堪称学生表率。关心爱护留守儿童,注重差生留守儿童转化,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若造成不良后果个人负全部责任。

6、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有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对学校工作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共同搞好学校工作.

巩店镇宋寨小学 2012年9月1日

巩店镇宋寨小学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学习制度

1、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订阅报刊,读书读报,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2、教职工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职业特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其它政策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法制观念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发扬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伟大精神。

3、业务学习要结合自身的教课内容,学习大纲,深钻教材,学习教育学及留守儿童心理学等业务知识,坚持业余进修和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业务培训,苦练基本功。积极学习他人及外校(地)的好经验、好方法,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班子成员要多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脸,提高管理水平。

4、学习时间为每周两小时集体政治学习,两小时教学业务学习,六小时个人自学,学校要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检查、评比。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每期在1万字以上,论文各在3篇以上。

5、学校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内容、有汇报、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有记载,学校要把教师学习情况纳入教职工的综合考核。

6、教师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每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专著,记好笔记,书写心得体会,笔记不少于1万字,心得材料不少于2篇。

7、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业余学历进修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3篇

此项行动不仅动员社会力量为希望小学捐建标准化体育器材, 建设“快乐体育园地”, 还倡导“快乐体育运动”, 并于今年5月和7月分别在广西南宁、黑龙江哈尔滨举办了快乐体育运动会。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部分学校也积极参与到希望工程快乐体育行动中。北京市实验二小启动了“让梦想点燃希望”的小天使四川圆梦行动, 并派出8名学生代表赴四川交流, 传递爱心。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4篇

一、“四项制度衔接”的必然性

——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需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推行“四项制度衔接”,是政府组织向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大事,是政府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的表现。

——是解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问题的需要。当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程度不高、保障水平有差距,关系不能转移,看病不方便,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推行“四项制度衔接”,是完善我国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是一项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状况、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民心工程。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其中,至今尚未建立全面、系统、公平、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因素之一。实施“四项制度衔接”,运用法律、政策、经济、制度和行政等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有效地疏导存在的矛盾,使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门、不同人群、各种要素处在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之中,从而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四项制度衔接”的可能性

——时机基本成熟。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发展医疗保障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做好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目前,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并统一了公共财政城乡居民补助均等化。这为“四项制度衔接”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经济条件基本具备。1979-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国家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13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5153元。同时,中央决定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3年内各级财政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改,其中很大部分投入医保事业,为“四项制度衔接”奠定了经济基础。

——已有成功的尝试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一些省市在“四项制度衔接”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广东省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江苏省、杭州市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成都市实行“五个”统一建立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以上经验,为制度衔接提供了宝贵借鉴。

——拥有一支善于管理的队伍。我国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十几年来,基础管理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建立了完整的省(区)、市、县三级行政、经办管理体制。并拥有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善服务、能吃苦、有劲头的管理队伍,为制度衔接奠定了管理基础。

三、“四项制度衔接”的重点

(一)推进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衔接。整合“四项制度”,重点先行整合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要统一制度构架。按一种制度、两个参保平台的不同筹资标准构建制度框架,实现新农合向医疗保险转轨,使制度覆盖到所有地区、所有人群,享受同等财政补助,同等缴费义务,同等待遇标准。二要统一统筹层次。新农合要尽快实行市级统筹,与居民医保的统筹层次一致,实现制度间的关系可转换、可接续、可转移。三要统一城乡筹资标准。根据城乡差别、居民收入差异情况,建立不同参保平台的缴费标准,初期暂分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个缴费档次,由居民、农民选择参保。随着经济发展和制度、政策的完善,要逐步建立起适合城乡居民不同需求的多个缴费档次和与之相对应的多个待遇标准,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四要统一城乡保障范围。统一制定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机构以提供基本药物、基本诊疗项目为主,报销比例明显高于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引导病人到费用低的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五要统一城乡医疗待遇水平。坚持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原则,不同参保平台确定不同待遇标准,统一不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统筹基金起付线和基金报销比例。逐步降低起付线、提高基金报销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未成年人的统筹基金起付线。探索建立城乡居民门诊医疗统筹,扩大受益面。

(二)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一是促进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统筹制定城市区域内的统一政策、标准和管理,方便就医购药、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难问题。实现参保人同市生活,同市便利,共享医疗资源。二是统一缴费基数,针对县(市)发展不平衡实际,可设不同缴费率,供不同经济状况用人单位选择。三是均衡城乡医疗待遇水平,缩小城乡待遇差别,减少社会矛盾。对用人单位缴费率達不到6%的地方要提高缴费率,确保有钱办事;控制统筹基金结余数量,使统筹基金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同时,要控制个人负担水平,探索建立医疗费用二次补偿办法,对个人负担数额实行年度封顶。四是调整个人账户使用方式,建立门诊医疗费统筹办法,充分发挥基金共济作用。五是统筹解决困难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对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及具有国有工龄、现已无单位、未参加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采取政府帮助、基金结余调剂、企业尽力、个人尽责等多渠道筹措参保资金的办法,保证他们病有所医。

(三)统筹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一是取消政策歧视,打通各项制度通道,在参保年度内,允许不同身份人群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宜的一个险种参保。流动人员身份改变的,其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可互通、可转换,跨地区可转移、可接续。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等,通过强制措施,促使其选择参加职工医保或城乡居民医保。要明确退休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条件,规定累计缴费年限和最低实际缴费年限。三是允许有经济能力的居民、农民参加职工医保,对达到规定缴费年限且达到60岁的,可给予享受相应待遇。四是探索建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与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相衔接的办法,把最高支付限额从6倍提高到6倍以上或不封顶。五是做好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不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通过申请、评审、公示,年度个人负担影响基本生活的,可获得城乡医疗救助补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做好各项制度经办管理资源的衔接。一是整合管理资源,把分散在人社、卫生、民政三个部门的“四项制度”职能统一归口到人社部门管理。通过整合管理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管理,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四项制度”一个窗口办事、一站式服务,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一规划、城乡差别的问题。二是明确省(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医疗保险职能、责任,明确经办机构级别。三是建立市、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平台,统一经办执行标准、业务流程,形成层级分明的管理格局。四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统一信息标准,使各种医保数据实现无障碍交换、共享,实现医保“一卡通”。五是健全城乡医保绩效考核制度,统一制订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考核标准,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贴、医疗费结算挂钩,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保健食品各项管理制度 第5篇

呼伦贝尔市咏春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保健食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二、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①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②进货台账登记制度

③不合格食品自行下柜销毁制度 ④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 ⑤食品信息公示制度 ⑥日常卫生管理制度

⑦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⑧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紧急报告及处理制度

四、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所有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从事食品经营。

二、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每年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其委托的医疗机构出具进行健康检查。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把从业人员的检查结果复印件存入档案。

五、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疾病知识学习,提高疾病预防意识。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加强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二、食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水平。

三、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

四、加强食品标准、食品科学、疾病预防知识学习,提高从业水平。

五、购买相应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内容。

六、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学习每年不少于2次,并有学习记录。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严把商品质量关,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不从无合法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接受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

二、进货台账登记制度。采购食品时应当向供货者索取进货凭证,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自觉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质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不合格食品自行下柜销毁制度。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经营者对过期、变质食品,要主动及时下柜,采取无害化处理、就地销毁等措施,不再退回供货者,不改头换面重新上市;对 群众反映大、投诉集中的重要食品,先予下柜,经鉴定合格再重新上柜销售。

四、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商品售后服务规定,努力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主动争取与消费者达成处理协议,不无理拒绝和故意拖延。

五、食品信息公示制度。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及时公布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监管等信息,必要时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公布,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档案,接受有关单位检查和消费者查询。

六、日常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经营场所应做到清洁、整齐,不准乱堆、乱放杂物,不得乱扔果壳、纸张,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倒垃圾;经营场所每天一清扫,每月一大扫,保持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的清洁,不积尘、不积水、不积蜘蛛网。

2、商品陈列整齐有序,分类分架、离地离墙摆放,不得与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物品混放。

3、仓储的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由专人定期检查,严防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贮存区应采取防鼠、防虫、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确保存放的储物保持干燥清洁,整齐有序。

4、散装食品应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以明显的标志区分或隔离。销售区域严禁放置废弃物处理设施,严禁销售任何非食品物品,并且根据所销售食品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温度调节、洗涤、消毒和存放设备、设施;在盛放散装食品容器或隔离设施上显著标识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直接入品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散装食品销售应使用专用的售货工具分拣。

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2、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3、从业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金银首饰。

4、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必须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5、从业人员在经营场所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八、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紧急报告及处理制度。

1、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 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3、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事故发生单位应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规范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保健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企业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长为各店食品安全负责人,负责人为各店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成员为各店营业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本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保健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保健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 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保健食品事故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保健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保健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6篇

1、根据我园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一天生活、活动时间,做到动静交替。

2、幼儿每日饮食为两餐一点,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三个半小时。

3、保证充足睡眠,午睡2-2.5小时。

4、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5、活动形式:集体与分散相结合。

幼儿园膳食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菜板、盆、柜、抹布等做到洗刷干净、食物要生熟分开并有防蝇设备。

二、加强食具的保管和煮沸消毒,碗、筷、勺洗刷干净,无油腻。

三、不买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加热处理后在食用。

四、幼儿饭菜要注意调配花样,以增进幼儿的进食量。

五、建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伙食问题。

六、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的定量食谱,根据市场供应的季节性,定期更换食谱。

七、准确掌握出勤人数,每天按量供应伙食,不吃隔日饭菜。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口杯、刷牙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动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擦手、洗脸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床拦消毒。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七、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八、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九、配合乡卫生院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预防疾病。

十、幼儿园卫生工作定期检查、督促、评估,每月公布检查结果。

十一、制定学期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和总结。

十二、检查、抽查班上幼儿毛巾、水杯等的消毒情况并记录。

十三、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十四、对有传染病的幼儿和所在班进行严格隔离和消毒工作,负

责管理隔离室。

十五、督促伙房工作人员保证幼儿食具、炊事用具的卫生,协同管理员进行食品验收。

十、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1、入园检查:幼儿在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做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园所保教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2、定期体检制度:一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一次。一岁至三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每个入托小儿均应建立健康卡片或档案。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幼儿园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锻炼要经常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个年龄组的特点。对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以特殊照顾。

幼儿园预防疾病制度

1、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季节完成防疫部门所布置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到一个不漏。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积极采取各种办法来防治疾病,降底发病率,减轻病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未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积极采取各种办法防止疾病,降底发病率,杜绝灰质炎、白喉、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的发生,控制肝炎的爆发和诱发。

4、在传染病期间不要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参加各种活动。

5、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幼儿园安全制度

一、预防烫伤

1.暖水瓶、开水壶、热饭、菜、汤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禁止热源进班。

2.不允许幼儿进营养室、保育员室(门随手关)等危险地区。3.幼儿尿湿衣裤,盥洗前,一定要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4.幼儿进餐、饮水或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5.冬季取暖期间,保证热水袋的安全。6.水箱上锁,水温适宜。

二、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玩教具的不安全因素。拐角、器械边角要圆滑,墙面要软处理。大型玩具每天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修复。

2.教师组织户外活动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活动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内,避免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到所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小班户外活动时间或地点要与中大幼儿班分开。

3.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桌椅板凳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4.剪子、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内(储藏室、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5.通过游戏形式,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逐渐使他们过渡到自我保护阶段。

三、严防异物入耳、鼻、气管等处

1.给幼儿投入的玩具要较大,防止误把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户外活动时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鼻、耳中。

3.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气管事故,教师不要随意采取措施,弄清情况后,再进行排除。如保健老师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

4.每天晨午检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必要时应由教师集中保管。

5.幼儿睡眠时,值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巧克力糖等食品,防止食品进入气管。

6.幼儿要在情绪稳定愉快的状态下安静进食或吃水果,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携带各种饰物。

四、预防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如消毒液、洗涤剂禁止存放在教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2.培养幼儿不把物品放在嘴里,防止塑料或其它材料的玩具或物品造成中毒事故。

3.食堂每日进的食品,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防止不新鲜食品入园。

4.所有药品必须妥善保管。每个孩子带的药要写上幼儿姓名和服用剂量。服用前,保健教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5.做好服喂药交接记录工作。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应要

有明确记载,及时采取措施。

五、防止走失

1.建立接送制度。接送孩子时家长要与教师见面,把孩子送到教师手里。固定接送人员,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书面委托。

2.门卫要坚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出幼儿园大门。

3.户外活动回班及交接班时

六、防止触电 1.录音机、手提电脑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2.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3.电源插座(尤其接线板)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教师要及时清点人数。

幼儿园家长联系制度

1、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保健及膳食营养知识。

2、利用宣传栏及时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有病的幼儿当面向家长交代采取措施。

3、采用向家长发信的方式和家长联系。

4、与患儿家长经常联系,问讯患儿病情,指导家长做好护理患儿知识和方法。

5、每周食谱和每季度营养计算结果向家长公开。

幼儿园晨检制度

晨检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须在园门口接受保健大夫的晨间检查。晨检内容:

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晨检记录

晨检后,保健医需将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并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保健医进行临床诊断决定入园或去医院诊治。为此,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来园时必须带孩子参加晨检。

2、疑有疾病或传染病迹象,应主动与保健医生联系,我们将视病情进行全日观察、追踪、隔离。

3、不要让孩子带危险物品。

4、每天带手帕或餐巾纸,勤剪指甲、勤理发,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统计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记录表、簿:出勤登记表、传染病登记表、疾病登记表、晨间检查记录表、预防接种记录表、体弱儿管理记录表、体格检查记录表、缺点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体格锻炼观察表、意外事故登记簿、家长联系簿。

儿童保健各项制度 第7篇

(一)留守儿童组织领导制度

1、各项目学校要分别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及学校一把手任组长,教育局相关科室及学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2、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县区、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

3、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给与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辍学。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1、学校每学期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家庭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3、通过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三)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培训与管理制度

1、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机制,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引导,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2、充分利用寒暑假、春节等留守儿童家长回家之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家长座谈会等,传播科学文明的家教知识,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制宣传。

3、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分类教学的形式,抓好临时监护人专项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对年岁大、离校远的临时监护人,学校以办村(居)家长分校和家访形式送教上门。

4、要求家长与学校或临时监护人签一份托管协议、留一个外出电话、学一点家教知识。(四)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1、学校开通亲情热线,帮助留守儿童每月进行一次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信、通电话或视频交流活动。

2、留守儿童家长每两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与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监护人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主要节假日回家团聚一次,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成长,弥补孩子感情上的缺失。

3、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4、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了解并指导监护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五)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制度

1、教育局和学校每学期制定好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计划与安排,并抓好落实。

2、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的作用,开展工作。

3、积极开展“找一名爱心(爸)妈,结成帮扶对子;举办一次主题教育;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活动;参加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培养留守儿童特长;读一本好书”等“九个一”活动。

4、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等活动开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提高留守儿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能力。(六)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1、根据摸底调查掌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对

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2、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

3、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4、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班主任联系1次,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5、帮扶教师每学期至少与临时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掌握他们在家学习和生活情况。

6、帮扶教师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友谊之桥,通过书信的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7、帮扶教师要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妥善做好心理疏通,以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结对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8、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月上交学校政教处存档备查。

(七)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1、留守儿童之家档案资料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纸质档案、图片档案、光碟音响及电子档案。

3、每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活动)结束后要求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学期结束前及时集中各帮扶志愿者和各班级(班主任)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离校前所有入档资料按要求分类整理装订,完成建档任务,并及时上交学校负责人审核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备查。

4、案卷要求整洁、清晰,不得丢失。

5、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要及时做好平时的帮扶关爱记录和学期结束的“留守儿童成长评价记录”,学期结束前及时将《帮扶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表》《“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表》等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

6、学校和班主任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记录情况,并进行有效指导;根据学校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关爱活动,学期结束前及时将有关记录表、活动资料上交留守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员归档。(八)留守儿童安全生活公约

1、听从学校老师教导,不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易造成事故的器械、玩具到学校,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上课期间,不随意出校门,有病有事自觉履行请假手续。

3、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生活节俭,不乱花钱,不购买和食用

不合格的小食品。不挑食厌食,体谅父母的艰辛。听从家长、老师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不自行其事。

4、自尊自爱,不打架骂人说脏话,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5、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不做危险性游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6、主动与老师沟通,定期与父母书信、电话联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九)留守儿童学习制度

1、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科学利用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前认真预习,并准备好学习用品。

3、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

5、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偏科,不厌学,争当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6、既坚持课堂上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又坚持自己计划中的自学,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7、积极参加各类课内外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综合活动,课余时间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刊。

8、积极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十)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制度

1、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

2、配备心理辅导教师。

3、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5、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的“留守儿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6、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留守儿童”。

7、对“留守儿童”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卡。

(十一)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工作制度

1、按照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安排和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关爱留守儿童,认真履行职责。

2、服从县区和学校分配的留守儿童工作任务,加强对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管理,对留守儿童一视同仁,注重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有计划组织开展学校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任务,尽职尽责,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个案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发现、总结、交流和推广留守儿童成长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案例、做法及经验,促进学校留守儿童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十二)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任务

主要职责: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及家庭基本情况,引导纠正其思想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留守儿童亲情般的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主要任务:

1、开展“双互”、“双访”活动(“双互”,即“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双访”,即“访班主任、访临时监护人”)。每学期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及在校表现情况;与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了解留守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2、坚持经常联络。每月与留守孩子进行一次见面或沟通交流;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或书信联系;每

学期与留守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家长会;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

上一篇:小肠破裂下一篇:法律讲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