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读后感范文

2024-06-28

天那边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天那边读后感 第1篇

触动

——观《天那边》有感

20130421-37孙佳奇 整部片子看下来,尽管笑声不断,但完结时第一反应是感动。没有华丽的篇章,更巨大的演员阵容,然而,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演员,却演绎了最真实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仔细想来,其实片子有太多令人深思的因素。城里人的“高端”和水咕噜村村民的质朴;城里现代化的教育和乡村落后的坏境;女主角的责任感和男主角的放弃;爱情和现实的抉择;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一点一点,深入人心,鲜明的对比让心在笑声中也感受到一丝丝的悲哀。

火车上的信誓旦旦和滂沱大雨中的离别,到底是谁错了,似乎也说不清了。罗老师一开始的不配合与许小萌初来乍到的热情和信心,一开始也让我非常不理解,但当罗老师吐露真情时,也许我才真正明白了春秀那句“你觉得你们是对的,但我们觉得你们错了”。差距是在的,再怎么想消除,人走了以后呢?还会留下些什么,只是给别人徒增烦恼罢了。有些事情也真的不是自己以为对就可以了,往往他人和外界的因素更是处理事情的关键。

后来,不明白自己在感动什么,是感动罗老师为乡村教育身先士卒,还是感动女主角许小萌最后放弃城里的工作跑去乡下代替罗老师的职责?或许更多的不该是感动,而是悲哀。同为老师,资质的差距,待遇的差距,让我们深思;身在同一片天地的孩子本都应该拥有良好的教育,却因为地域的原因,蒙受了太多的不公和冷遇。看着看着,我们都哭了。一方面我们感到很幸福,另一方面我们很难受:幸福自己有了良好的教育,考上了大学,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难受中国还有更多的孩子在深山里面渴望教育却不能得以发展,还难受自己明明非常幸福了却还整天自怨自艾,更难受自己只能看着这样的影片却帮不了什么,甚至连跑去支教的勇气都没有。

我想看了片子的所有人都会沉默,会想,假如自己是那个支教的大学生,是会像许小萌那样最终毫不犹豫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落后地区的教育,还是像江可可那样承受不了艰苦回去过安逸的日子。一时间难以抉择。许小萌的行为固然让

人感动,但过惯了娇贵日子的人,真的可以放下一切吗?可能我无法做到那么伟大,正因为如此,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像许小萌那样,所以自责的同时也更加加深了悲哀。没有人愿意支援的地区,又怎么能自己好起来?要知道,那是在遥远的山村,受不到祖国优惠政策的光辉啊!

印象最深刻的是爱情、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当许小萌在大雨中几近哀求江可可留下然而没能成功时;当许小萌信心满满为了偏远地区的教育而来大展身手却被罗老师冷遇时,当最终罗老师为了教育事业献出生命时,当许小萌毅然放弃城里的优越奔向乡村时,可能不仅仅是女主角,身为观众的我们也认清了现实,或许片中的孩子们还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有许小萌,然而真正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也会有这样好的老师吗?想到这里就一股心酸涌上心头。

我们生活在不算繁华的湖州,但无论从校园环境,教师资源还是学生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是那么精彩,我想我们不能再抱怨什么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世上还有那么多不幸的人,我们又怎么能不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呢?

最后,我还是觉得,让自己变好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那些艰苦的人们吧!向走在前线的记者、志愿者们致敬!。

天那边读后感 第2篇

看了好几遍这部电影了~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只是把它当做喜剧片,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的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边看边笑,一笑而过。看到中间的时候,则是在觉得好笑之余,更多的是看到了山区之贫瘠,教育之落后,最后落的一感叹,中国内陆部分山区的教育的却是需要改善啊。看到最后的时候,则是,落的深情款款的泪,为了故事的本身的真实,为了山区教育的落后,为了破罗老师的惨死,甚至最终,因为电影中许老师的勇于投身于山区教育的精神所感动,而毅然决定去某个偏远地区支教。

“天那边”用一个非常常见的题材,反应出了很多实事的反思,年轻的爱情,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情操与品德,城乡的失调与差距„„这些社会问题的暴露,原来也会那么的真实与震撼!

影片讲述的两大学毕业的城市青年男女,为响应国家乡村教育志愿来到一个叫水咕噜乡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做为期三个月的志愿教育服务。当然,其中,不妨实说的是,男女主角最初之所以选择来支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宏伟崇高的目标,对女主角许晓盟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能挣脱父母对自己严厉约束的一个借口,而对男主角江可可来说,这更是一场为赢得爱情而参与的游戏。最初,他们也曾被乡村优美自然的风景所感动,而当这一切都失去了新鲜味道的时候,乡村的条件,艰苦的生活,没有希望的田野,于初出城门的他们来说,这一切是多么糟糕透顶。于是,江可可选择逃离,选择了放下为了爱情而挣扎在简陋乡间的游戏,回到了天边的宏城。而许晓萌则是毅然选择继续留下来实现那为期三个月的支教诺言。

许晓萌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因为她的爱心,责任感,与那份为孩子们无悔的付出„„她休克在与江可可分别得那场雨中时,我知道,那一次的跌倒,承载着深爱的遗憾,缅含了无尽的伤心!落泪的不仅是那苍茫的天空,还有许晓萌畅快的宣泄;破碎的不知是闪电划破的天幕,还有那一份行将彼岸爱情的终结!走了,留下了,许晓萌终究不是江可可,我们从两人的性格中读出了许多的差别,也许江可可并没有错,因为他反应了这个时代多数大学生的特点;亦或许许晓萌太伟大了,因为她代表着更为珍贵的觉悟和博大的理想。归根到底,两人的矛盾,只是两种价值观的体现,只是不同选择的使然!我们希望能出现千千万万个许晓

我的天那边——幸福的支教青春路 第3篇

《天那边》感动生命

一切还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说起。大三那年的教育学课堂上, 我们的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大学生支教基层的电影———《天那边》。电影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支教的故事, 许晓萌毕业后和深爱着她的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参加支教生活。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 罗志伟是这里的校长, 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他只让许晓萌和江可可在那里听课。许晓萌不甘于过这样的支教生活, 经过她和江可可一起不懈努力争取, 最终, 村长和校长决定让她给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 这让她真正走进了支教生活。

三个月, 转眼间过去了, 许晓萌回到城市, 去一所条件很好的中学任教。一段时间之后, 她上课时, 水咕噜村村长突然来找她。村长说, 罗志伟老师在背砖给孩子们修补校舍时, 遇到泥石流, 出了意外, 最终连尸体都没找到。他们村上的小学已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时, 许晓萌毅然放弃了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 放弃了厮守多年的爱情, 投入了大山的怀抱, 开始了她从教大山深处的生活。

在这里, 她付出了人生中最美的青春;在这里, 她度过了生命中最美的年华;在这里, 她给孩子播种了人生的希望。让大山里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也是在这里, 她的生命开出了奇异的花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我自己就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等自己毕业之后, 也要像许晓萌那样, 走出城市, 走进基层。在人生最美的日子里, 走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尽我所能,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播种在孩子的心田, 让它们也能开出人间最美的花朵!

选择, 我的幸福在路上

怀揣着对美好的憧憬, 2011年我毕业时, 参加了河南省组织的“三支一扶”选聘考试, 很荣幸, 我以很好的成绩入围面试。最终顺利通过各个环节的审查, 我如愿以偿了。

2011年8月, 我被告知分到了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初级中学———自己初中时候的母校。甭提心里多高兴了, 当我去报到的时候。看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母校, 看到了辛辛苦苦奉献在这里的恩师, 我以后的两年时间, 就要在这里度过!

这里不像电影《天那边》里的水咕噜村那么偏僻, 可是这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教室里没有空调, 甚至电风扇都是破旧不堪的, 而且六七十个孩子挤在三间教室里, 尤其是在夏天, 这种情景可想而知。这里也没有冲水的厕所, 不像城市里那么干净, 每次如厕都是捏着鼻子进去, 捂着鼻子出来。但是想想许晓萌那里的条件, 以及她那种坚持的精神, 无私奉献的品质,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我在大学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可是来到这里, 却给我安排了九年级化学课和八年级物理课。清楚地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情景, 虽然在上课之前认认真真去备课, 而且自己也在朋友面前讲了一次, 可还是感觉无从下手, 大脑一片茫然。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着好奇以及渴望知识的眼神, 我让自己的大脑瞬间停歇, 搜索准备的点点滴滴。想起了自己上初三的第一节课, 老师给我们讲了理想以及人生, 我决定给孩子们上一节理想课。我听见了自己心跳的声音, 我给他们讲述了进入新的学年, 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新的目标, 而且要为之努力去奋斗, 争取在学年结束的时候, 我们能够回过头来大声地说:“这一年, 我过得无悔!”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 也或许是因为我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新教师, 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越是这样, 我心里越是紧张, 像揣着十五个吊水桶似的。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当我听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紧张得满头是汗。下课后和这里的教师谈及自己上第一课的感受, 带我的指导老师兰振华校长说:“富海, 记得我当时上第一节课的时候, 站在讲台上十来分钟都没敢说一句话。你现在的表现已经很好了, 你看, 你的学生不是都很喜欢你吗?下课时候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万事开头难, 踢出去头三脚,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的一席话, 让我感觉自己的第一节课真的是很成功了, 或许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确实是那样子的, 也或许他是为了鼓励我, 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才那样子说的。不管怎么样, 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让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每一节新的课堂。现在想想, 那时候虽然紧张至极, 却也坚持下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讲台, 如果不是那次迈开了第一步, 或许现在我还是一个学生, 永远都不能熟练流利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这里的孩子。

我的天那边, 幸福片段

还记得2011年9月10日那天, 这也是我走进基层支教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在这一天, 学校里给每位教师一把雨伞和一个茶杯作为教师节的礼物, 虽然这份礼物不算丰厚, 但我却觉得这些礼物格外值得珍惜, 因为这是我在教师生涯上的第一份礼物。但是, 更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些孩子, 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 映入眼里的是黑板上几个粉红的大字———祝王老师教师节快乐!

我说不出当时是什么感受, 但是我知道我流泪了, 我被这些孩子的所作所为感动了, 也被一种幸福的感觉所包围。那个时候让我感觉我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也是多么的美好。用知识点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用选择美化他们的人生, 用青春换取孩子们的成长。我觉得我是最富有的, 我也觉得我是最幸福的。

还有中秋节那天, 当我走进办公室, 看到了我的中秋节礼物———两个橘子, 一个苹果, 还有几块糖。伴随着礼物还有一个小纸条, 上面写着:王老师我们爱你!这些东西算不上贵重, 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世界上最美的礼物。因为它们是孩子们的心意, 这也是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报。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做他们的知己了, 那一刻, 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随即我用一首组诗———《礼物》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 并把它读给孩子们听, 让我的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后来当我把这组诗获得征文二等奖的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 孩子们那种渴求知识的目光, 让我读懂了他们的幸福!

渐渐地我找到了当教师的感觉, 有的老师说他们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爱睡觉, 但我的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气氛很活跃。这些话我听了之后, 感觉美美的, 我有很多方法让孩子们喜欢我的课堂, 比如让同桌之间互相划拳, 谁输了就背诵新学的课文, 小组之间课文接力背诵比赛, 玩成语接龙游戏, 等等, 这不仅让孩子们得到了欢乐,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娱乐中得到了知识。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 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 还是对成绩坏的学生。这也就让我收获了课堂上那份情理之中的活跃气氛。教师的工作很辛苦, 尤其是在飘落着雨雪的晚上, 当我上完晚自习独自一人踏着泥泞的道路回家时。五公里, 让我觉得如此的漫长, 好像永远走不到尽头似的, 周围的一切都让我觉得不寒而栗。有一次我跌倒在一个雨夜, 浑身满是泥水, 内心觉得十分委屈, 不争气的眼泪顺着脸往下淌。但是, 当我想起孩子们课堂上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时, 当我想起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解决疑难的欢笑时, 这一切委屈又都被我抛在了脑后,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支教的选择!

天那边, 我的青春无悔

支教的每一天, 都要早早起床, 踏着自行车奔向五公里外的学校;支教的每一天, 都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负责自己的工作;支教的每一天, 都是在忙碌中度过, 但这种忙碌是幸福的。诚然, 支教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曾有过思想斗争, 也曾有过情绪波动。每次自己跟自己闹情绪的时候, 就会有这样一种画面展现在脑海, 课堂上我提问时, 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下课后, 一群孩子围绕在我身边, 问长问短, 用他们纯真的方式关心着我的生活, 让我觉得生活在他们那美好而纯真的童年时代, 我俨然是他们最知心的朋友, 也让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呢?

天那边观后感 第4篇

许小萌的男友江可可的行为我可以理解,自小就在国外长大的他,不属于乡下,不属于乡下的孩子们,不属于整天吃蔬菜的人。他有他的人生理想,虽然他去支教是打着爱情的幌子,但他真正教学起来,又很活跃,很现代化,只是他的思想不属于这。然而,我相信他爱过,而且很爱很爱许小萌,只是这份爱情已经有些变味,有些让他承担较多的心理压力。

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罗老师能为了一只鸡要跟江可可拼命,因为那些家畜都是孩子们的希望。

当许小萌问学校惟一一位罗老师为什么不跟她讲学生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时,罗老师的话语让我似乎有所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而不是在支教的学校。“我怕我讲了,对你讲也是个麻烦。其实,我也是有一点私心的,你们的水平太高了,教的也太好了,将来小屁股们的水平也太高了,我对付不了啊。上回支教那个的白老师,又是美式教育,又是英式教育,还有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搞的好好,小屁股们欢喜的不得了,二个月就走了,到现在,小屁股们想起来还哭。你们来,我不是不欢迎的,只是三个月、半年,你不能待一辈子啊。你了解再透的情况,到时候你走的时候,你心理不会痛快,小屁股们的心里也不舒服…”我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并没有剧中本家许小萌那么优秀,但我也是有信心教好他们。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这支教的初衷就同许小萌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课题的实验和实践。所以,导致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护时就产生了排斥行为,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在这里待一辈的乡村教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一直陪伴孩子们,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而我们会在远离亲人、远离以前的生活圈的乡下待一辈子吗?这种“排外”,导致了孩子们同样不能接受到丰富的知识,不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落后着,有差距着,走出大山的欲望也将受阻且淡去。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明天,教育的好坏就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只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么我们也不会失去来这的意义。

我们始终是自己,要做自己,怀着当初的那份热情,继续寻求新路,做好我们自己,尽己所能,给这里带来美好。这种待遇,谁说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和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呢?

《天那边》观后感 第5篇

今天下午的第一二三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天那边》。

当屏幕上出现“天那边”这个是无边无际吗?我们不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吗?怎样会有天那边?天那边是什么样的?一连串的问题让我迫不及待想看完电影了。

原来,那是一个不起眼小山村叫咕噜村。村子既偏僻又贫穷,村子里有18个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去城市里打工了,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换养。他们只有一个老师叫破罗,罗老师初中都没有上完,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孩子们受到不好的教育。村长听到喜讯,说有两位老师要来咕噜小学教书。村长听到这个好消息急忙回村子告诉罗老师和18位学生。并告诉他们男的江可可,女的叫许小蒙。

两位老师刚到咕噜小学,一只小猪从猪笼子里逃了出来,罗老师赶紧让学生们帮忙捉住猪。然后把鸡和鸭放在它们的手上,他们很害怕,急忙把鸡鸭抛出去,弄的鸡飞狗跳。不一会儿,把猪捉住了。这才安宁。

《天那边》观后感 第6篇

土桥镇中心小学梁娟丽

我总以为大家同处同一片蓝天下,何曾想到山的那一边竟然有那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一对情侣为了各自的追求来的了与世无争,僻静有淳朴的山村,也展开了一场爱情与耐力的较量。怀着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美好憧憬许老师和江老师从繁华的大都市涉足到落后又条件艰苦的村庄。我们都认为男性承载磨难的负荷应大,是什么让一个人宁愿舍弃心中所爱,失诺于人,一方面可见处境之万般无奈,另一反面也证明人性的弱点。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同身受,尤其自己也是一名山村教师,更被许老师的魄力和坚定而感动,为她的奉献精神竖起大拇指。

作为新时代的华夏儿女都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贫苦落后地区,他们怎能体会那种粗茶淡饭,信息闭塞的纷扰呢?这部电影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支教的故事,片中的主要人物有憨厚朴实、无私奉献的罗老师;才华横溢、直言不讳的许老师;热情奔放、我行我素的江老师;还有一群天真可爱、渴望知识的孩子。电影开头以喜剧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罗老师的诙谐幽默,孩子们天真无邪,整幅画卷洋溢着乡村田野的质朴与自然,也为许老师再次回归埋下伏笔。

徐晓萌受新时代教育的熏陶想感知偏远山区的教育,为那里的孩子送去光和热,男友江可可为表达对女友忠诚远离优越的城市生活背井离乡唱着“天无棱,才敢与君绝”的誓言热情高涨的携同而来。徐晓萌为那里落后的教育方式懊恼不已,她三番五次找村长和罗老师理

论希望自己早日授课,能给那里的孩子带来曙光,完成自己的梦想。她是一位真性情的女性敢怒感言,对村长的责问,对罗老师教育方法陈旧和缺陷的正面交涉。一个生长在大都市的女孩有几个不是娇生惯养,怎能适应山区简陋的住宅,简单的饭菜,简易的教学设备。而她坚持了下来,她的全部精力都凝聚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让她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坚持不懈的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让我自叹不如、由衷敬佩。爱情走了,她病倒了,也让她真正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也是对她人生的一次洗礼,她又站起来了,朝着她的志向迈进。三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她回到了城市继续她的教育生涯,但得知罗老师为修建学校牺牲的消息后她还是走向了山区的怀抱,支援那里的教育,多么与众不同的山野奇葩呀!

江可可他在经受了无肉可吃,无网可上,无安逸床可睡,无酒吧可乐的乏味单调生活后,背弃了自己的誓言,踏上了返程之路,这也证实了男人和女人的追求各有不同,不能强求。他也满腹经纶,也有着一颗关爱孩子的美好心灵,但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城乡生活的反差击倒了心灵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出局了,我们为他的爱情而惋惜。

罗老师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军人,在落选之后他自学了高中课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上,也培育出了许多国之栋梁。许老师来时他不放心代课,怕影响孩子们,这是一颗怎样超凡脱俗的心灵。为了孩子他既是父母又是老师,他抱怨过吗?没有,他用鸡蛋为孩子们换作业本,无怨无悔。最后,他却为了修建学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也让人黯然泪下,在这里我要说一声,罗老师您一路走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教师塑造着圣洁与高雅。这部电影把现实与理想的抉择刻画的淋淋尽致,把世俗与灵魂也展现的无比清晰透彻,把乡野的天然之美和城市的华丽娱乐对衬的惟妙惟肖。天的那一边还是天,但却没有同处一片蓝天。两个世界,两种心灵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起源于对教育的热忱与执着。当记者采访时,徐晓萌拒绝了,她没有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当记者想为他们拍照时,孩子们拿来一把椅子一束鲜花,放在了许老师的旁边,美在那一刻被定局。

天那边读后感 第7篇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往往以高度概括和深度提炼的方式呈现着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需要, 从电影的题材入手, 选取适合的电影场景和情节作为教学案例, 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直观感受性特征和通俗易懂性特征, 用其阐释教学涉及的理论问题, 再现教学涉及的行为现象, 这样既能彰显电影艺术的社会价值, 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对影片中所反映的真实生活和现实问题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和鲜明的价值判断,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 提升教学效果。

高师教育学课程, 作为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课, 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述为主, 实践活动较少, 常常是教师讲得艰涩, 学生听得乏趣, 课堂氛围冷寂, 教学效果一般。本文基于高师教育学课程视野, 以天影《天那边》为对象, 对大学教学案例的采集与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由“80后”导演韩延指导的电影《天那边》, 作为一部以“农村支教”为题材的影片, 呈现了大量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场景和情节。这些场景和情节, 再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许多真实现象, 揭示了当前我国教育正在面临和急需处理的某些现实问题。通过对该片内容的分析, 梳理出一系列适合于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 有的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现实问题, 有的反映了教育观念的偏差问题, 有的阐释了教育的理论问题。

下文列举了从电影《天那边》中梳理的部分案例及其分析, 愿与读者共享和商榷, 以期抛砖引玉, 推而广之。

第一类揭示教育现实问题的案例

案例1:办学条件的均衡问题

情节展示: (1) 水咕噜小学的景象:校舍建筑简陋, 教室墙面水迹斑斑, 桌凳门窗未见漆色, 操场土地杂草丛生, 其它教学设备几乎没有。 (2) 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 (3) 罗老师用街上散发的药物广告纸为学生装订作业本。 (4) 村长讲述罗老师的死因:“为了修教室, 上山背黄泥, 遇到了泥石流”,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分析评述:上述情节反映了水咕噜小学的办学条件很差, 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现实中由于我国国情复杂, 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 导致我国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区之间的教育投入很不均衡, 从而造成同级同类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上具有很大差异。当前,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摧生了学生择校、教育移民等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引发了对于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案例2:落后地区的师资问题

情节展示: (1) 关于江老师:支教“是为了爱情过来的。”当许老师评论罗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靠谱”时, 江老师说“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国外念的, 只有大学是回来念的, 结果还中途退学了。靠不靠谱, 我哪知道啊! (2) 关于许老师:对罗老师讲“我来这儿的目的, 就是为了实验和实践的。”“我在这就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 这不还是你的天地吗?”对江老师讲“本来我以为, 到这儿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可是你看看, 这里的人眼里全是怀疑和不信任。” (3) 关于罗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的是典型的湖南方言。对许老师讲“我初中都没毕业呢”, 村长“让我教书”, “后来我就慢慢喜欢上这个事情了, 于是我就自学完了高中课程。”

分析评述:长期以来, 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 教育投入能力有限, 教师待遇低, 工作条件差, 致使这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合格教师比例很低。我国《教育法》规定, 只有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 方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片中的罗老师虽然不具备从教的资格, 但却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这一现象有力说明了我国边远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 国家实行的支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 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应明确, 支教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师资需求。片中江老师的情况说明了虽然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自愿加入支教队伍的行列, 但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具有适合的支教条件和真诚的支教动机, 并非所有的支教者都能尽力做好支教工作, 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片中许老师的话, 充分说明了支教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远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问题, 支教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要。

上述情况说明,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边远落后地区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加速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大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构建师资保障的长效机制, 培养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

第二类反映教育观念偏差的案例

案例3:课程认识的偏差问题

情节展示:片中的许老师, 在和罗老师争夺教学权的过程中, 将体育、美术、地理等课均称为副课, 而将语文、数学等课称为“主课”。

分析评述:学校课程, 都是依据课程计划开设。学生学习的每一门课程, 都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在地位上并无主副之别和轻重之分, 课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功能类别的不同, 每门课程都具有从某一方面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能、发展学生潜力的作用。

片中许老师对课程的认识, 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这种主副课的观念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追求更高的升学率, 常常急功近利, 违反课程计划的规定, 随意把课程区分为“主课”和“副课”, 压缩非考试课程的课时数甚至停上或取消非考试课程。这种对课程的认识和处理, 严重违反了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要求。

案例4:品德养成的环境问题

情节展示: (1) 片中的罗老师为了阻止许老师教授所谓的“主科”, 在学生公开表决的时候暗中要求学生为自己投赞成票。 (2) 片中的江老师在学生上课时间叫了两名学生陪自己玩扑克。 (3) 片中的许老师上课时, 发现学生使用的作业本, 竟然是用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药物广告纸装订的。

分析评述:培养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 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时期, 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而, 创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于学生健康观念的养成,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征, 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

片中罗老师的“造假”行为虽然出于好的动机, 但其要求学生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在事实上严重有损于教师的榜样角色。同时, 罗老师用广告纸给学生装订作业本的行为, 确实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 但是这种作业本在事实上的确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片中江老师在上课时间和学生玩扑克的行为, 当然更欠妥当。上述几种行为, 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 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类阐释教育理论问题的案例

案例5:教学组织的形式问题

情节展示: (1) 水咕噜村小学有十八名年龄不等的学生, 编在同一个班但属于不同的年级, 长期由罗老师一人授课。 (2) 当片中的许老师给学生讲解完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一课后, 紧接着就让高中年级学生打开课本, 准备教授高中年级的课程。

分析评述: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 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 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 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单式教学、复式教学和个别教学。单式教学是指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 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 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 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从片中的教学场景能够看出, 水咕噜村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都编在同一个班, 许老师的教学活动是交替进行的, 在同一节课内对学生讲授的教材是不一致的, 既有小学教材, 也有中学教材,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典型的复式教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单一教学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

案例6: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

情节展示: (1) 片中的许老师问罗老师:“孩子们为什么叫你破罗, 不叫老师?”觉得叫老师的外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罗老师回答:“啥尊重不尊重, 上课叫老师尊重, 下课了, 无所谓。” (2) 片中多次出现水咕噜村小学的罗老师以及两位支教的老师与十八名学生聊天、游戏、踢球、跳舞、郊游的情节。 (3) 片中的罗老师养鸡攒蛋为学生换作业本, 与许老师一起去城里找春秀。

分析评述: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相比,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三种特质:民主平等,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尊师爱生, 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教学相长, 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天那边》观后感 第8篇

林中可,2010051998,化工

看完电影《天那边》,感觉有些难过,又是悲剧一个啊!但是这种悲剧,我想肯定不止一个,只要城乡发展仍然像现在这样差距巨大,那么这些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去努力的情况,就会继续出现。国家的发展不是某一小块地的发展,它是整体的!总觉得国人常自满,看GDP什么跃居世界第二,可是你们有没有看到人均GDP?!并且这些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也给人们造成了贫富差距的巨大:江可可从小便在国外长大,花费不愁,每日享乐世界,炒炒股,泡泡妞,大学上一半不想也就不上了,可是一样悠哉生活。可是看看村里面的那些孩子,他们从小便要干那么多活,有些还要面对粗暴的父母,他们没有吃过巧克力,米饭也只是那些青疏黄果,上学还有带着牛带着猪,长大以后可能仍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又或者有一些读书考上大学了,可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他们在家庭极度拮据的情况下念完了大学却有可能依然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

我想许晓萌的确很伟大,可是单靠这些个人的小努力是不够的,国家当前发展的也只有那么一点东部沿海地区,可是还有大片大片广袤的国土,那些土地上的人们,都需要国家这只大手把他们拉起来啊!如果你说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可是你看现在,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并且在工商业上,不少垄断情况出现,美国有反垄断法,可是我们有什么?我们只有逃避,还有为一点点小的表面成就沾沾自喜!

天那边观后感 第9篇

《天那边》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天那边》,在去年的时候有意愿利

用暑假去支教一次,所以参加了河洛义教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老

师给推荐了一部电影,也是关于支教的,说值得我们好好看看很有意

义,不知道是处景生情呢,还是真有同样的感受,看完很有感触。

许晓萌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学恋人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去了山村支教。许晓萌第一次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父母。

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选择,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未

去过的地方,去那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到了大山深处的村子。开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确,这里远离了城市喧闹,远离了尘世的纷乱,有的是湛蓝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短暂,只是一瞬间,便从许晓萌的指尖滑

落。她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了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他就是罗老

师。

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没有好的住宿条件,没有电视,电话没有

信号,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背朝大山,脚底泥土,没有可口的饭菜,吃顿肉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的江可可为了爱情义无反

顾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这样的生活一天能忍,两天能忍,三天

能忍,最后可可还是选择了离开,我没有一点看不惯,没有一点觉得

他们的爱情经受不住考验的感觉,其实我还真能体会和理解可可的心

情和处境,他选择离开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

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可可走后,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

晓萌的人,正是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晓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可可的离去,让她感到孤独,但是孩子们的存在很快填充了这种孤独。

许晓萌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她已经在不知不

觉中,渐渐融进了大山,融进了大山里孩子们的世界。

3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许晓萌终究不是大山里的人,她还是要

离开。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晓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边,许晓萌开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晓梦继续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罗老师为了

修建学校上山背黄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难了的消息后,小萌离开城市

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选择了支援山区的教育工作……

想来,好感动。感动于那种无私,感动于这些教师还能在这个浮

躁浮华的社会保留人性的高尚和纯正,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

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

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我还是满佩服的,一个大学生放弃很

多来到这个偏远的山区支教,故事的最后是照了张全家福,一张没有

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泪下……,片尾说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

者。让我们对老师和那些愿意去边远地方支教的大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敬意。

但是本影片也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在城市里我们有丰富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充足的教育资金和教育设施,但在一些偏远农村,连个教师都难找,更别说有其他丰富的教学设施了。影片中一个水咕噜村,一个学校才一位教师,而且还是一位“破罗”教师,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把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但现实中我们做到了吗?政府也在一直说要均衡教育资源,均衡到哪儿了?也一直在讲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到哪儿了?尤其是农村的教师,为什么就不会多关注一下他们?他们对我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比那些在大城市里享受舒服生活的教师们大得多。只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才可能有更多通过这部电影,也暴露出了大学生乡村支教过程中的一些弊端。由于乡村的儿童长期受传统教师的传统方式教学,突然来一个比较“时尚”的老师,并且用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给他们上课,虽然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但是他们在接受这种新式教学方法的时候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由于支教老师大多不会长期待在那里,所以造成新旧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在变换过程中需要学生花一段时 间去适应,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剧情中那个罗老师之所以不给许小萌很多上课机会的原因。虽然后来许小萌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的场景很感人,但是仔细 想一下,她走后给孩子们留下的那种留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影响孩子以后和罗老师的关系和上课的氛围、态度等。半途而废的事情,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些伤痛优秀的人才 去那里教书育人这部影片也让我联

想到了现在老一代教师对新一代教师的压制。虽然本影片中那个罗老师对许小萌这个新老师的一些嫉妒和压制是事出有因,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现在一些学校老一代教师对新一代教师的嫉妒和压制。这种“老的不退,新的上不去”的现象是逆时代潮流的,是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觉得前不久上海北京等地提出的教师资格终身制被打破的这一举动是很好的,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正确举动。每五年考试一次,不合格者就应该退下去,让能者居之,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进取意识,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质量的提高,才更加有利与我国教育的发展。讲一下这部电影的名字吧,《天那边》,刚开始还真不太懂,觉得跟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但后

天那边 观后感 第10篇

一部电影,消去了学习的疲惫,却让我的心紧紧地拧成一团,久久不能平复。

故事发生在湖南省一个叫水咕噜乡的贫困地,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许晓萌和自己的男友江可可毕业后填报志愿到水咕噜乡的水咕噜小学支教,并约定熬过了支教的三个月,他们就回家结婚。在支教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女主人公许晓萌的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们之间的约定,似乎也成了泡影……影片的开头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领女主二人进村的那一段,村长面对摄像机无厘头的话语,女主男友江可可金句百出,着实叫人捧腹大笑。到了学校,眼前的景象让许晓萌大吃一惊。黄泥土砌的教室,一块铁片做的铃铛,长满杂草的空地,是水咕噜小学的全部。而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罗老师,便是改变许晓萌人生轨迹的人。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奇,田埂上静止的青蛙,小路上奔跑的小狗,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带来生机。的确,这个地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告别了城市的拘束,唯有蓝天、白云、泥土……“我要教主科,我要教语文”,这是许晓萌来到这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的教学之路似乎不那么顺畅,村长和罗老师联合起来不让上主科。或许你会感到疑惑,城里来的老师不正好带来先进的教学方式吗,然而这些却成了罗老师和村长最担心的事。在影片后部分,罗老师向晓萌吐露心声,说城里的老师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学得更好,但这些支教的老师不可能在这呆一辈子,这些老师走了之后,罗老师怕自己跟不上受过城市教育孩子的思维,或许他也是怕孩子们不喜欢他吧。

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让罗老师答应晓萌教主科。然而,与晓萌约定好的男友却在这时选择回到城市,他受不了这里的生活,受不了这里的一切,无论晓萌怎样求他,他都不肯留下。可能晓萌自己也没有发现,生活的痛苦,随着罗老师和那仅有的18个孩子一起闯进了她的生活。她逐渐地把心思都放在孩子们身上,她想了解每个孩子,想离这些孩子更近。

与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许晓萌一样,徐本禹在2003年选择到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在此之前,他放弃了攻读研究生的机会;他支教的环境也像影片中那样,没有平整的土地,他连进教室都要弯下腰,小心翼翼;他很喜欢这里的孩子,虽然环境艰苦,但是这里的孩子爱学习。徐本禹在这儿支教了两年,你无法想象一个20出头的大学生经过两年的支教岁月,已然变成了一个看似40多岁的中年男人。2005年支教结束,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他写的 《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这篇文章被人们所熟知,后来他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徐晓萌在这认识了好多人,调皮的小根子,不爱说话的春秀……支教的三个月很快过去,小萌该回到城里了。她走的那天,罗老师带着所有的孩子来村口送她。对于晓萌来讲,那个她从未想象过的地方,大山深处,天的那边,竟成了她的牵绊。她的不舍与盼望,都化成眼泪。

现如今,大学生支教早已屡见不鲜,社会上每年都充斥着大学生支教的消息,一部分选择去支教的大学生,可能换来他们免费入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当然,不排除有很多善良的人,是抱着热爱并希望能够做一份贡献的目的去的。他们能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而他们去的时间太短,这些孩子,他们可能需要的不是优秀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支“稳定的教学队伍”。这部影片,除了反应社会中的支教现象与问题,更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视,那些孩子渴望知识,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影片的最后,罗老师去世了,是为了孩子们。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透露出来的信息想必也是对转变支教方式的一种期待。晓萌代替他,继续回到水咕噜小学教学。这个在“天那边”发生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去聆听,去品味。电影的英文名叫 《Angel’s heart》,天使的心,它告诉我们,在天那边,天使的心永远炙热;在天那边,故事还在继续。

电影简介:

《天那边》是由韩延执导、吴孟璋、陆洵敏联合编写的情感类电影,影片由刘科、赵冉、吴军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80后的大学毕业生在支教的过程中遇到的理想与现实撞击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该片于2007年11月9日在大陆上映。

上一篇:酒类经典广告语示例下一篇:武汉新型肺炎下致爸妈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