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4-07-05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1篇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随着统计改革稳步推进和整体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以及统计部门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视。但基层统计基础薄弱问题仍然存在,下面结合实际情况,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多渠道提升基层统计工作地位

基层统计作为统计数据、信息收集加工的“第一车间”,在重大决策部署、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已经喊了好多年、抓了好多年,但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仍然举步维艰。据了解,县级统计工作者到乡镇、企业调查,不仅数难要、表难填,更苦于的是无门可投。这种种的“难”归根结底源于基层统计得不到基层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改善办公条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等层面上。基层政府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工作的考核、统计人员待遇等方面未给予合理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的地位。

1、提高认识程度,做好“大统计”文章。基层统计要树立统计“主人翁”态势,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以统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的大统计体系;健全统计数据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对行业及部门统计的指导,积极推进地方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要建立旗级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统计部门在统计联席会议中的牵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与具有行政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部门加强配合,构建地方统计工作的执法监督体系,定期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2、明确权利责任,发挥统计的考核职能。这些年,社会经济建设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考核指标的依据多来自基层统计机构,可见基层统计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考核,实事求是地公开考核数据,发挥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统计工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应该一并纳入地方工作年终考核范围内,使基层统计工作在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宽领域打造基层统计工作支撑

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因此,作为基层统计工作机构,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密切联系不是一味的顺从或盲目地服从。近几年,领导者通过数字来体现地方经济增速,突显政绩的行为并不少见。作为基层统计人员很难违背地方领导指令,导致统计数据违背客观事实,降低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样,就不利于统计工作地位的提升和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基层统计机构在密切与地方联系的同时,要敢于说“不”!想方设法、下大气力提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知程度,积极争取地方主要领导的支持,保障相对独立的统计调查权力。其次,要处理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基层统计工作与发改、经济、商务及乡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抓住主动权,敢于和相关部门叫板,绝不能做有关部门的“报数器”,坚决改变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三是基层统计机构开展工作,离不开上级统计机构的支持,应与上级步调一致,时刻保持紧密联系,多争取上级理解与支持。加强与兄弟统计部门的沟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及时学习各地成功做法,互增共进。

三、全方位推进基层统计工作改革

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旗乡两级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而旗统计机构编制一般多在十几人左右,实际从事具体统计专业工作的只有几个人,每个人身上承担着多个专业的工作。遇有大型的普查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更是不堪重负。从运行实际情况看,乡镇虽配备1名统计人员,但其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基本成为乡镇统计人员的“副业”,乡镇统计有时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为此,在体制上,要进一步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基层统计机构的人、财、物方面的力量。作为基层统计工作要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管理新路子,大力推进基层统计体制配套改革新步伐。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调查、报表制度,科学有效地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在方式方法上,基于现有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应尽可能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任务,能抽样调查的就避免全面调查,对其他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统计和数据调查,尽量避免重复统计。

四、健全完善统计网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布置任务,自下而上的报送数据。市旗两级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奔波,许多数据的获得让基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旗、乡上下紧密联系的统计网络,全方位武装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使统计网络稳定健康运行。

总之,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目标和任务,是一项复杂、庞大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各级政府要以四大工程建设、企业“一套表”改革为契机,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担。并在统计工作中继续不断探索,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促进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延军 2013.5.25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2篇

自2011年1月1日起,契税、耕地占用税归地税部门征收管理以来,各级契税所、耕地占用税所相继成立,正式运转。两税所成为地税基层所的一个新成员,同样是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前沿,是对外纳税服务的窗口,直接具体地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如何加强基层两税所的自身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两税所建设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1、重收入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许多税务干部片面地认为税务机关只管收税,只要每年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就可以了,其余各项工作都是次要的,因而忽视了税收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税源匮乏的地方,完成税收任务的工作压力较大,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来抓管理,造成税收任务和征管“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2、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目前全省两税所普遍存在着人员较少、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三门峡市开发区地税局耕地占用税所,共有干部职工4人,其中3人是从财政部门划转过来,两税所所长由副局长兼任,再进地税局之前,都没有从事过两税的征收管理,对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新财会税收知识等的掌握比较生疏和困难,在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急需优化。

3、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与局机关在一起办公,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已经跟不上现代税收的需要,由于是刚刚组建不久,管理制度不很完善,在落实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4、缺乏激昂的精神风貌,由于他们刚到一个新单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服务对象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有压抑、被排挤的感觉,缺乏激情,缺乏那种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热情高昂的精神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上下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工作压力大。基层人员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位,管理事务繁多,业务量大,上级的所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全都由基层管理员来实施。一些政策法规实施起来比较可操作,可也有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文件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使基层管理员容易产生思想抵触。再加上机关常以考评来压制基层,使管理员对工作失去信心,压力增大,反而形成一种“能混就混、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时甚至“阳奉阴违”,马虎应付。

二、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势在必行

基层两税所在新形势下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税收工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税工作这篇大文章,有必要紧紧抓住税收工作的基础和基层,从以下8个方面切实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

1、开展强有力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把以人为本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原则常抓不懈

基层两税所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基层税务所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地税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人的工作,着眼人的发展,把“人”作为地税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当作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张扬个性、激活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地方税务机关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部门,处在权、钱、情、法的交叉点上,稍有不慎,就有偏离正确轨道的危险。为了端正人生坐标,我们除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如,请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讲述当年的激情岁月,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而壮怀激烈的仁人志士;专程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用超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净化灵魂、鞭策人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弱势群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社会公益活动之中,求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功效,使同志们拥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症结,时时处处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全面开展对税收管理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会计基础知识、税收政策、纳税服务、巡查评估技能、微机操作、工作流程等。并就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做出制度规定。

3、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一要有强化管理创新的责任感。管理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懈的动力源。要正确引导他们克服“创新是领导的责任、我们按照要求做就行”的思想误区,积极为他们搭建立足税收征管、税务检查、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一线工作实践,探寻适应新时期新特点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平台,使管理创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要有强化主动协调的责任感。税收工作不是独立的,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才能实现。这里有区局与科所之间、科所与科所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有与政府、地税、工商、公安、司法等单位以及广大纳税人的协调、配合、支持。这就要求他们具备独立完成税收工作和内外沟通协调的能力,具备运用内部信息管理税收工作和充分运用外部相关信息管理税收工作的能力。三要有强化知错必纠的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对错误总是直言面对,而没有责任感的人总是找借口推诿责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了一部分人奉行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消极,日子得过且过,事业好坏与己无关,对待工作毫无责任感,这也是提高执行力的最大障碍。

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从业绩考核、业务竞赛、表彰先进、责任追究、勤政廉政等环节入手,探索管理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量化考评指标,建立考核体系,结合德、能、勤、绩、廉实施全面考核,掌握并跟踪管理员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质量等情况。

5、培养青年能手,增强队伍活力。在全局税收干部中大力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并将在业务比赛、技能比武尖子、能手以及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税收干部,实行重点培养,一方面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税收管理员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6、加大基层两税所软硬件建设力度。在软件方面,要通过开展“一日一题”、“一月一考”、“读一本好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严格奖惩,充分调动基层税务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加强基层税务所的硬件建设,特别是对于洗浴室、食堂、健身房等关系基层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场所,更要做实做好,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称心的和谐工作环境。

7、念好廉政建设“紧箍咒”,保证地税基层队伍的纯洁稳定

抓住教育、制度、监督这三个环节加强基层所廉政建设,做到教育有效、制度有用、监督有力。为此就必须要完善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识要提高,责任要明确,重点要突出,措施要有力。税务部门就是要从爱护和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把“两权”监督作为重点,把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作为一个难点,把克服侥幸心理、畏难心理、无所谓心理作为切入点,把警示教育、案件查处和扩大政务公开作为突破点,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任务,牢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努力为税收工作“保驾护航”。

对基层农经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3篇

一、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 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 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统计数据, 存在一定误差, 且当前农户收入来源多, 农业人口流动量大, 农产品销售门路广, 要做到较准确统计确实困难。

2. 农经统计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少, 而且自身素质也普遍较低。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作为农经统计人员, 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同时要有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才能使统计数据避免出现严重脱离实际及人为出错的发生。一些村级农经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重视不够, 加之村会计变动频繁, 又没有进行培训, 导致报表数据质量差, 出错现象时有发生。

3. 农经统计工作经费不足。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由于点多面广, 工作量日益增多, 新的统计项目不断出现, 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把统计各个环节上的具体工作做实, 使统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4. 影响农经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复杂, 统计难度日益加大。

农经统计年报数据有部分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基层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 受行政干预, 工作难度大, 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 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农经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

部分农村基层的农经统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够, 存在等、靠、要数据的现象, 没有养成按时报表的良好习惯。在村组, 统计员一般由村委会会计兼任, 一些数字甚至只由村委主任、支部书记估报, 报表一拖再拖。加之一些调查对象对统计的认识不高, 收集的农经统计数据失真, 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建议

2010年对农经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改革, 完善了现行的农经统计报表体系, 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情况、农经机构队伍情况等方面相关内容。修改后的报表制度充实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资源条件和运行情况的统计;细化了农户家庭经营, 尤其是土地流转、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情况的统计;突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统计;将原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表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统计表, 报表的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作为附报统计;增加了反映经管工作开展情况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的统计。

建议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整合统计力量。要建立由农经统计人员牵头, 相关专业人员协作及审核把关的分工合作机制。二是整合统计经费。根据各专项统计工作经费状况, 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 挖掘和整合工作经费, 确保统计基本工作经费需求。

2.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把握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

为了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状况, 应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收支情况进行调查, 同时, 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行情、农产品及乡村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等进行调查, 分析以上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为分析预测农民收入状况提供依据。深入调研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农民现在的负担状况。在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的基础上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3. 加强审核把关。

县乡村农经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法》的学习, 切实按《统计法》规定做好统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做到如实填报。各级农经部门要加强数据审核, 确保数据质量, 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做到如实上报。

4. 组织统计培训, 规范农经统计工作。

应切实做好逐级培训工作, 使农经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农经统计人员熟悉指标体系和指标口径, 掌握数据的采集和填报方法。

5. 进一步提高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4篇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5篇

中共焉耆县农业局委员会

农村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农业部门是农业主管部门,是自治县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紧密相关的部门,也是与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接触最多的部门。部门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个别乡镇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是“软指标”,没有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乡村两级组织权力小,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会出大问题,也不会影响大局;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会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抓经济建设和抓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许多群众有“唯上”的思想,认为政务、村务工作是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的事,与己无关,不愿监督,对参政议政缺乏主动性。

2、乡村纪检机构作用未充分发挥。受体制的影响,乡镇纪检委对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一定困难,开展工作难度

大。纪检书记分管工作多,使其难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上,放在查办案件上,放在化解基层矛盾上,放在抓工作落实上。纪检副书记多是新手,对纪检业务工作不熟悉。纪检干事专职的少,兼职的多,队伍尚不稳定。村级设置纪检委员后作用未充分发挥。

3、廉政宣传教育力度不大。作为自治县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牵头单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基层廉政宣传教育覆盖面较小,主要对象是乡镇和村级领导班子成员,而忽视了对基层群众、普通党员的教育;宣传教育的内容理论性强,群众难以理解接受;宣传的载体少,形式固定僵化,自主创新不强,氛围不浓厚。

4、“一言堂”现象突出。个别村级组织村民自治和村民议事制度不健全,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好,村级大小事情一般都是村“两委”一把手说了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三务”公开流于形式,涉及经济和重大事项,有的不及时公开或假公开,有的害怕农民上访不敢公开。

5、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支书或村主任作风专横,个人乱开支,公私不分。在村级财务处置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缺少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必要的制约手段,村干部贪污案件时有发生;监督制度不完善、不科学,虽然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但由于受文化程度和财务专业知识的制约,实际监督效果不明显。

6、考核奖惩落实不力。有的乡镇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具体操作时随意性较大。有的攀比现象严重,不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一味地给基层压任务,把考核细则当成百宝箱,写成百科全书,使基层无所适从,疲于奔命,劳命伤财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叶上。有的没把村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干部任用、工资福利待遇很好地挂钩,不能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有的对村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缺少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和奖惩。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

1、以党风廉政教育为抓手,强化教育导廉。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一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乡镇、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重点加强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纪政纪、从政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要把握教育的时机,体现教育的及时性。在干部职务变动、过年过节等特殊时期,或者群众对某一干部在廉政方面有反映时,提前廉政谈话,早提醒,做到及时教育、防范在前。三要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注重教育的有效性。要善于发现、树立和宣传本地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以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四要创新教育的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和广泛性。在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基层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要在提高覆盖面上做文章,结

合新农村建设,通过组建演出队,大力开展廉政文化下乡、廉政节目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廉政文化墙遍布于各村组的显要位置,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廉政宣传教育格局,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浓厚氛围中潜移默化,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

2、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核心,强化制度保廉。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首先,要严格执行现有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基层领导班子民主议事规则,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三重一大”事项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防止“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要进一步健全和执行党员大会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要规范物资采购行为,强化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监管,村集体大宗物资采购和惠农政策资金发放必须遵循公开的原则,以防止徇私舞弊行为和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加强对行政村工程项目管理,对一定额度以上的工程项目纳入县上统一公开招标范围,对工程量较小的项目也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乡镇实行招投标,以消除“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第三,要注重制度创新。随着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原有的制度难以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不断探索、加以解决。

3、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强化监督维廉。反腐倡廉,监督是

关键。一要坚持民主监督。通过公开栏定期张榜公示、村民大会发放公开信等方式公开党务、村务和财务,群众有疑问的和一些动态性的事项应做到点题公开、随时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议事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二要加强财务监督。建立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产生的财务监督小组,加强对其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力度,解决“不会监督”的问题,同时,赋予监督小组以质询权、调查权、否决权等职权,明确监督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程序,健全村民财务监督的长效机制。三要强化政府监督。乡镇要成立以纪检书记为组长,农经、民政、财政、司法等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村公开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在村务公开方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土地调整、旧村改造、项目占地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由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议事会议讨论研究,并将议事结果报乡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所报材料,走访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进行核实,符合民主程序的批准执行,程序不完善的,责成村委限期召开会议,完善相关程序。四要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要寻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尽量给纪检书记少分工,使其专注于纪检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乡镇纪检组织,在配备专职纪检副书记和纪检干事的基础上,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和党风廉政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通过建章立制,健全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网络。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及时掌握

情况,并督促乡镇、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以查处案件为手段,强化惩处促廉。严肃查办案件,是维护纪律、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干部群众评价反腐倡廉成果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乡镇纪检委的作用,强化办案效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克服在体制上的障碍,采取与其他乡镇纪委交叉办案、与上级纪委联合办案等方式,舒缓本乡镇纪检干部压力,解决不愿办案、不敢办案、办人情案的问题。在这方面,县纪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随时调兵遣将,组成专案组,从接访接报的初始阶段就开始介入,确保办案从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确保基层干部中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得到及时严肃查处,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农村基层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6篇

一、各级领导者的认识认知水平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领导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凡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反之,则不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这要求基层行领导首先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市场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善于从全局出发考虑银行的利益,要敏锐地捕捉金融市场信息,进行长期发展战略的创新,同时要具有稳健、质量、风险和管理观念。如:在决策方面,要自觉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决策理念和程序,以保证决策质量和效率,提高决策的人文品位;在用人方面,要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自觉实践“能力本位”、“业绩本位”等理念和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以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在管理方面,应当着力推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工作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为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贴近实际,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企业文化既不是一种超脱文化,也不是一种表象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性格,只有融入和渗透到全行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企业文化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三个贴近”:一是应贴近改革实际。当前,农业银行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改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的裂变和碰撞期,只有形成有利于改革的主流文化,才能坦然面对和准确回答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困惑,也才能把改革和发展的压力传递到每位员工和岗位,引导员工自觉地冲破并摒弃一切阻碍和不利于发展的束缚,使员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认同意识不断加强。因此,要利用此次股改契机,建立一套与新战略相适应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打造农业银行百年品牌。二是应贴近业务发展实践。业务发展是硬道理,企业文化必须为业务发展服务。只有将文化的力量体现在业务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在经营思路和措施办法的丰富完善中,体现在产品与服务品牌的整合打造中,企业文化才能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农业银行股改后区别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切实做好“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三是应贴近员工的工作生活实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对员工的需求和发展、人格和思想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让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觉悟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增强,思想得到升华,利益得到实惠,使文化由抽象到具体,能够看得见、感觉到,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弘扬长期积淀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文化,坚决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落后文化和陈旧观念,让广大员工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合规守法的良好职业操守。

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企业文化核心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受托责任”等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精神,让“诚信、创新、学习、责任合规和人文关怀”等既有新时期农行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等新的观念。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建立健全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构筑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体系。其次,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基层行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实现发展留人。第三,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要真正树立大培训的观念,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农业银行的人力资本总量。第四,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善待员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温暖,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要多做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尤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要重视倾听来自各个层次的员工意见,坚持公开、公正、有情操作,并针对改革后员工劳动强度和竞争压力增大的现实情况,尝试建立员工心理咨询和思想沟通制度,帮助员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

四、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培养成熟的经营理念

成熟的经营理念对基层行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核心是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现。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营绩效取得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对各项发展目标的统筹兼顾、把握平衡上,实现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所谓“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基础的牢固性、发展资源的再生性、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等方面,做到眼光长远、通盘规划,不断“子孙路”、不吃“过头粮”。

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观,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五个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发展和局部发展的关系。局部与整体之间是从属关系,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整体的发展依靠局部的发展来实现,局部的发展需要整体发展来提供保障和支持。从长远来看,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一定发展时期和阶段,局部发展必须服从整体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各级管理者在谋求发展时,要从大局出发,既要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整体发展的要求,当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出现矛盾时,局部必须服从整体,甚至做出牺牲。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阶段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能否处理好阶段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单位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基层行在确定和实施阶段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利于实现持续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阶段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关系,对各级管理者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根本的要求。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强调加快发展速度,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强调提高发展质量也必须要以适当的速度作保障,只有发展速度而没有发展质量,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单纯注重质量而忽视速度,就会失去

发展机会丧失竞争能力,最终就会踏步不前。因此,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速度的提高、规模的扩大,而且是在机制健全、内控严密、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效益的提高和价值的最大化。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任何时候风险都与发展相伴相随。我们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为了发展而忽视风险控制,否则,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时也不能为控制风险而束缚住手脚。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拓业务、谋求发展。五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业务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农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业务发展,但业务的发展不是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两者的关系是:业务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员工的发展、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因此,在强调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但员工的全面发展并非全体员工都要发展,也要体现优胜劣汰、有情保障的精神;并非每个阶段都要发展,而要从整体上、趋势上、大局上进行把握;并非同步发展,也要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实践工作中必须注意克服重视“业务的发展”,忽视“人的发展”的错误倾向,坚持“两手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推动业务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五、坚持内控优先的原则,构建良好的风险文化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风险管理文化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基层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一些基层行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甚至常常失败,其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落后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风险管理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把执行制度变成员工的一种行为习惯。因此,构建良好的风险文化已成为事关农业银行生存、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促进风险文化建设,首先要在规范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干部员工认知认同理念并不断加以实践。只有先认知,即充分了解内控价值理念的真正含义,把握内控价值理念的本质要求,认识到内控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员工才会认同这些文化理念。其次要将内控价值理念深深植根于心,落实于行。只有认同,才会信奉,实践这些价值理念才会成为自觉行为。各级行领导班子必须身体力行,对内控的各项制度要求保持高度的敬畏,决不允许对各项内控制度表示丝毫的蔑视,决不允许对背离内控价值观的行为有丝毫的容忍;全行员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起码的操作守则做起,“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坚决不办违反规定的事情,坚决抵制破坏制度的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工作氛围,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银行风险文化。

六、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实现制度与文化的平衡

有效的管理等于优秀的文化加上科学的制度。制度约束是把企业的观念文化转化为行为文化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传导机制。制度解决的是该不该做的问题,是一种刚性约束;文化解决的是怎样自觉地去做的问题,是一种柔性约束。也可以说,刚是柔的制度支柱,柔是刚的精神支柱,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一方面,严格、科学的制度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内生为员工的本质追求和自觉行动,就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另一方面,成功、优秀的管理光靠制度不够,还必须要靠文化,要从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7篇

一、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主要实践

(一)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二)加强反腐倡廉体制性制度建设

(三)加强反腐倡廉专项性制度与制度体系建设

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主要探索

三、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

(一)突出重点,注重制度的科学性。

(二)抓住关键环节,注重制度的针对性。

(三)加强督查,注重制度的有效性。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8篇

一、努力打造一流的“五型”领导班子队伍

一个单位工作成效的好坏,领导班子是关键,班子建设好“班长”是关键。打造优秀“五型”领导班子队伍,即:团结协作型、务实创新型、好学上进型、专业知识型、勤政廉洁型。日常工作中,班子要把好方向,出好思路,用好干部,理好关系,抓好大事,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依法办事的带头人,工作的领头人,把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思想相通,感情相贴,气质相容,能力互补,懂管理会策划,懂政策会宣传,懂业务会指导,懂协调会沟通的团队。班子成员之间要做到工作常碰头,问题常研究,作风常监督,思想常见面,认认真真学习有新进步,堂堂正正做人有新境界,踏踏实实做事有新成效。

二、着力建设一支“五好”党员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有必要着力建设一支“五好”党员队伍。

(一)着力抓好理论武装,不断深化理论学习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各级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党的历史、基本知识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二是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分解任务系统学、开展竞赛鼓励学、专题讨论学、“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心得”学等形式,增强学习实效。三是健全学习制度。积极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同时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学习制度,真正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党组织谋发展的思路、抓发展的动力和促发展的行动。

(二)着力保障党员权利,推进党员义务履行

一是切实保障民主权利。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充分发挥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建立党组织定期向党员报告工作制度,主动接受党员评议,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大力开展民主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三)着力完善党务公开,不断推进民主建设

一是完善公开内容。主要从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本级党组织的设置、主要职责、机构调整、换届选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创先争优、党费收缴、党员权利保障等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其他应当公开的八项党建工作事项进行公开,提高公开质量和透明度。二是完善公开方式。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简报、党务公开公示栏等方式进行党务公开,同时采取公布电话、信函联系、网络沟通等形式,广泛征询意见建议,提高基层党组织议事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四)着力夯实党建基础,切实推进工作创新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狠抓党员和党支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支行。二是抓好创建活动。按照动态创建的要求,开展“五型”支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节约型)和“五好”党员(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履行义务好、思想作风好)创建活动,提高支部和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三是抓好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员要成为业务中坚力量”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掌握岗位技能,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党员在业务工作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业务骨干。同时开展好文体娱乐、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表彰奖励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五)着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一是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形成抓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抓好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发挥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每半年考核一次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四是做好服务党员工作。有重点的进行走访慰问,定期组织开展交流谈心活动,了解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五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参加培训、在职自学、网络课堂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三、积极培养一流的“五型”中层干部队伍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相应滋生。基层央行中层干部作为支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组织水平与管理艺术如何,直接影响到基层央行工作职责的履行和上级决策的贯彻执行。

(一)增强中层战斗力,培养学习型中层干部

强化学习意识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工作创新、创优的重要前提。作为中层干部必须把加强学习摆上重要日程,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树立为工作学、为事业学的观念,为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力量源泉。

(二)激发中层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中层干部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紧紧围绕支行的工作重点、上级关注的焦点、职工关切的热点、工作面临的难点,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积极调动中层干部的创造激情,以更敏锐的眼光,更坚定的信心,更高效的工作,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机遇中创新发展。

(三)增强中层凝聚力,培养团结型中层干部

团结凝聚力量,和谐创造伟业,懂和谐是大智慧,会团结是真本事。中层干部要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贵,营造团结协作、相互关爱、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中层干部在团结和谐中发展,在团结中进步。

(四)树立中层形象,培养实干型中层干部

实干型,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落到实处,干出成绩。群众衡量中层干部会不会抓落实, 关键在执行上看力度、实干上看素质、落实上看能力、细节上看水平。中层干部要始终把工作的追求放在创新、创优上, 积极开展有特色、有新意、有影响的各类调研, 多出亮点, 多出精品。

(五)增强中层吸引力,培养服务型中层干部

树立超前服务和主动服务意识,围绕基层央行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职工排忧解难。坚持以职工为本,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中层干部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共建共享的和谐基层央行做好工作。

四、带出一流的“五型”职工队伍

(一)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创新思路激活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基层央行履职环境的不断变化,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在思路、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出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1. 创新手段促效能。

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继续,“疏”与“导”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都是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央行工会要更加关注干部职工因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帮助职工克服过度的焦虑感,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干部职工的心理和谐,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稳定的思想情绪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激发职工的潜能,最终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2. 创新思路激活力。

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思路创新,就是要紧密围绕干部职工履职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创造性推动工作措施和方法不多,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完善,综合管理水平较为薄弱等问题,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每项业务工作的始终,为干部职工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树立信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的活力为最终目的,使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即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3. 创新服务促发展。

作为基层央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创造性地执行货币政策,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结合起来,转变组织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努力构建“高效履职型、优质服务型、学习教育型、开拓创新型、和谐发展型”的干部队伍。把干部职工的价值实现引导到基层央行事业发展上来,自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通过创新推动基层央行各项工作突破发展。

(二)加强职业化建设,树立高素质职工队伍

加强基层央行职工的职业化教育,提高职业化素质和有效履行央行职责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讲政策、搞宣传,指导工作“会说”;搞调研、细分析、找问题“会写”;在岗位,论操作,具体业务“会做”;论品德,看服务,树立职业形象“有样”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 树立正确的职业化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化心态。

思想意识教育是加强职业化建设的前提, 要充分利用意识教育这个阵地, 提高职工的思想敏锐性, 强化职业化建设。基层央行工会要通过采取聘请专家学者讲课, 集中组织理论学习以及党课教育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增强职工从事央行这一特殊职业的自豪感, 岗位神圣感和赋予职责的使命感, 树立正确的职业化观念, 塑造良好的职业化心态, 以良好的职业心态, 严谨的工作作风, 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

2.培育高尚的职业化道德, 养成全面的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高尚的职业化道德, 全面的职业化素养是打造职业化人才的坚实基础。基层央行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与“制度落实年”活动相结合, 与演讲比赛或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相结合, 时刻警钟长鸣, 培育高尚的职业化道德情操, 建立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逐步努力达到“五型”干部的要求。

3. 掌握必备的职业化能力,恪守规范的职业化行业。

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完成工作的质量。基层央行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灵活多样的职工业务技能培训。一是坚持开展业务“主讲人”活动,定期组织和鼓励业务骨干主讲实际业务,让身边的人去传授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容易理解,便于接受,有力提高工作技能。二是利用上级组织的业务检查为契机,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使检查、指导、培训更直接,更具体,效果更好。三是规范的职业化行为需要建立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恪守职业化行为,通过“执行规章制度,恪守职业行为”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职工自觉规范职业化行为。树立立足岗位,奉献央行,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的责任意识。

(三)时代需要“三心”的优秀职工

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要负一定的责任。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央行职工责无旁贷,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投身于金融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去,积极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工作要有“责任心”。

责任是永恒的职业精神,责任扎根思想深处,就会形成最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敬业、热忱、主动、忠诚并追求工作精品的人。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感表达了忠诚度,责任感赢得信任感。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呼唤着责任,只有责任才能保证业绩实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基层央行党支部、工会要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工作信念,勇当大任,负起重托,充分发挥每个“螺丝钉”的作用,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

2. 工作要有“热心”。

把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作为一种使命,能力,对工作永远充满激情,时时刻刻做到不忘责任,服务热情,乐于奉献应该是每一位央行员工的追求,力救把自己岗位的事情做好,成为这个行业的优秀者。

3. 工作要有“恒心”。

工作推进,贵在有恒。每个央行的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有了好的工作思路,需要用一颗“恒心”做好,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也需要用“恒心”做好,就是要保持“心劲”,做到不怕吃苦,坚定不移,奋力进取,永不停步,勇于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办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追求不平凡的业绩,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围绕工作岗位职责,挥洒实践汗水,立足本职工作。

上一篇:信用社股金管理规定下一篇:研究生毕业典礼导师代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