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夸美纽斯范文

2024-07-12

简述夸美纽斯范文(精选6篇)

简述夸美纽斯 第1篇

1.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3.论述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1)学着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

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

24、论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a 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

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

(4)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

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年龄特征

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质的研究法(5)调查研究法(6)实验研究法

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孟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奥地利)威尔逊 格赛尔

(2)外铄论 荀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3)共同作用论 2.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B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B 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部分

4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和气质)两方面

4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3、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44、简述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喝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45、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4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7、论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形象力的途径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48、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4)学会作观察记录5)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3.49、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快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50、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1、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有效合理的安排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想结合

53、简述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54、简述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

55、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依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6、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 1)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4)培养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57、简要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才能

3)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和结合,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一领域的多种活动任务,通常称为天才,天才是高度发展的才能

5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以及强弱程度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

2)这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为成长需要

59、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个人主观因素 6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1、影响个体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 62、简要说明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的权威性

2)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3)情境压力 63、简要说明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2)权宜从众3)不从众 教育心理学部分

6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67、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3岁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68、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2)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69、简述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70、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

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7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和知识观。a.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b.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c.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或补充其已有的概念。还要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72、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无需中介作用,公式S-R 2)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建立的,学习遵循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3)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7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等。75.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主要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76、简述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个人效能感等原则 77、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记忆术、记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并联系客观实际等 78、简述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法多样化7)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79、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80、试论述科尔伯格的遗传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

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性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81、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8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8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地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4、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 8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运用积极地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2)合理运用惩罚3)进行心理疏导 86、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

2)对积极地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

3)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干预 87、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自我促成的纪律4)任务促成的纪律 88、论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1)建立积极。有效地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主要和学习兴趣 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8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96,、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指教师着眼于自己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育政策法规部分 4.新课程改革部分

103、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10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3)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05、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6、简述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07、简述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8、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答题时只答123点即可)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c.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109、简述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

1)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3)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1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努力做到“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

1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朗格朗提出)

11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动力、调节、评价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113、简述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上课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过程,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2)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教”

3)对象不同: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而教师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同行和领导。由于对象不同,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说课也不受教材、年级、人数的限制,大可到区域、学校,小可到教研组,备课组。114、课堂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2)温故导入3)直观导入4)问题导入5)实例导入6)情境导入 115、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16、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117、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姿稳重端庄,自信得体 2)表情真实自然,适度恰当 3)衣着朴实整洁,美观大方 7.

简述夸美纽斯 第2篇

·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 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 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一个人假如不从睡在摇篮里的时候开始养成人生的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

· 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

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 用语言、事物表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

治病一样。

· “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

· 书是传播智慧的工具。

· 人人都应该祈求自己具有存在于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的一个健康的心灵。

·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各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

样学着去行正直。

·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须得学会敢于正视别人,学会应付真实的劳苦,不要畏缩。否则他们便会变成遁世的人,厌世的人,或是变成懒惰的人,碍事的人。

· 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一、我是补习者

1.1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新2版。

1.1.1追求伟大的事情

第1页:“《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似乎有相通之处。

第7页“一切真正的财富,在性质上是可以由大家去分享的;它们愈多地被大家所分享,它们对于大家的好处便愈大。”我是积极倡导分享的,没想到夸美纽斯(1592-1670)在几百年前就有这种思想。

第8页:“追求伟大的事情在过去是高贵的,在现在是高贵的,在将来永远也是高贵的。”这句话评价夸美纽斯本人也合适得很。

仿句练习:

为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我很公正地请求每一个人:第一,假如有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不仅下决心要去尝试,而且下决心要做得有特色,有创意,请不要以为那是一种轻举妄动;因为这种举动的目标是为的只是别人的好处。第二,假如我们第一次的尝试没有立刻成功,我们没有把理想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实现,请不要立刻感到灰心。“因为在一切事情上面,种子先得撒下,然后才能逐渐生长。”(原话在第4页)

第42页:“七 教育确乎人人需要,我们想想各种不同程度的能力,就可以明白这一点。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稀奇古怪、有害的事情;正如田地愈肥沃,蒺藜便愈茂盛一样,对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如果不去洒下智慧与德行的种子,它便会充满异幻的观念;又如推磨的时候如果不洒下面粉的原料,麦子,磨石便会磨出声音,磨损,以致常常磨碎一样,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经的事情可做,它便会被无益的、稀奇的和有害的思想所困扰,会自己毁掉自己。”我想这段话对那些头脑聪明但学习愿望不强的同学应该很有启发,很适用于我带的B班。我要找个机会给他们读读,或者打印一张贴在教室。

第44页“人生不应该消耗在学习上面,而应该消耗在行动上面。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对于人生的活动有所准备,因为在合适地学好我们的功课以前,也许会被迫停止我们的活动。”时不我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对于我们这些成人,更是这样。学生处于社会所规定的学习的人生阶段,自然要学习,而成人正处于行动的人生阶段,更要“困而学之”。第52-53页:“一只筛子,如果你继续不断地用水泼去,它便愈来愈干净,虽则它不能够把水留住;同样,鲁钝和悟性孱弱的人,虽则在学问上面得不到进步,但是心性可以变得更柔和„„在我们的果园里面,我们不独喜欢果子结得早的树木,同时也喜欢果子结得迟的树木;因为西拉的儿子说,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值得赞美的时期,最后,虽则迟缓一点,总表明他没有白白生存一番。然则我们为什么在学问的花园里却只希望智力前进活泼的一批儿童受到宽容呢?”

多么好的比喻呀。这就是“好”的标准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用筛子的比喻来解释,真好。

第61页:“虔信与德行是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可是最被忽视。”

第63页:“自从我的心理得到启迪以后,我一想到我浪费掉了的青春,我的胸中便常常发出叹息,我的眼睛便常常流出眼泪,我的心里便常常充满了忧愁!我的忧思常常使我叫道:

啊!但愿邱比特(Jupiter)能给我带回已成过去和业已消失的岁月啊!”

我准备下节历史课给B班的同学读4段《大教学论》中的话,对聪明者的劝诫,关于学习的紧迫性,“筛子理论”,青春不可浪费。

在《十二章改良学校是可能的》中,他将三对相反的性格,仔细区分为六种,分别指出教育的方法。

伶俐、渴于求知、容易受影响的人,这种人较之于其一切人都更适于受教育。他们像良好的树木一样,可以自行成长起来,只要有远见,不让他们走得太快而疲惫不堪就好。

伶俐但倾向迟钝懒惰的人,要加以督促,使其前进。

伶俐而且渴于求知,但同时又很倔强不易驾驭的人。这种人是使学校遇到困难的大根源,他们大部分被绝望地抛弃了。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他们,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正如野性难驯的马儿经过恰当的训练可以变成千里马一样。

温柔、渴于求知,但又迂缓迟钝的人。教师要顾及他们的短处,不使他们负担过重,不向他们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应当有耐心,应当帮助他们,应当给他们以力量,应当使他们走上正轨,以免灰心丧气。“在铅上面盖印记虽则很困难,但是盖上了就可以支持很久,同样,这种人的性格较之天分较高的人要来得稳定一些,对于学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这种人只要不顽梗,也是可以得到很大进展的。不过需要巨大的技巧和耐心。

一些智性低,同时性情又很倔强恶劣的人。这种人很少能有什么用处。但是“自然”对于有毒的事物,总是预备了解毒剂的,所以不应该完全灰心,至少应该看看他们的倔强的性格是不是能够加以克服,把它清除掉。

然后他引用了普卢塔克的话:“对于少年儿童的性格,谁也不能负责;但使用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变得有德行,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简述夸美纽斯 第3篇

和谐教育最早由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将人分为“肉体”和“灵魂”两个方面。而人的灵魂又可以分为植物灵魂 (营养的灵魂) 、动物灵魂 (感觉的灵魂) 和理性灵魂。这三方面的灵魂分别对应了三种教育, 即体育 (身体的) 、德育 (意志的) 和智育 (理性的) 。教育应当使人的“肉体”和“灵魂”得到和谐发展。

夸美纽斯在此基础上, 进而在《大教学论》中提到:“人的本身里外都只是一种和谐”, “人爱和谐, 渴求和谐, 这是很明显的”。“我们已经知道, 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 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 从教育, 从行动去获得”。由此可见, 夸美纽斯认为渴求和谐是人的天性, 人的身心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 (种子) , 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因素 (种子) 真正得以发展,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教育的目的则是通过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去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从而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夸美纽斯提出,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 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通过教育,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使人们能够“熟悉万物”;通过教育, 使人们的心灵变得高贵, 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通过教育, 使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有自主能力的人, 这也就是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的内涵所在。

二、《大教学论》和谐教育思想的体现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在《大教学论》一书中, 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贯穿于整本书中, 把它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二是教育要适应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所谓教育适应自然, 就是教育活动必须遵守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的教育活动就应当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中世纪旧学校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违背了自然。因此, 夸美纽斯提出:“学校改良的基础应当是一切事物里面的恰切的秩序”。“教导的恰切的秩序应当从自然去借来, 不能受到任何障碍”。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来说明他的每一个教育主张。例如夸美纽斯在书中提到:“自然发展一切事物都从根底开始, 不从别处着手”。“一株树木的木材、树皮、树叶、花儿和果实都是从树根来的, 不是从别处来源来的”。然而, 学校并没有遵守该原则, “没有把客观存在的世界指示给学生, 所指示的只是这个或那个作家所写下的, 或所想到的关于这件或那件事物, 所以, 凡是懂得许多人关于许多事物所持的相反的见解的人, 就被看成了最有学问的人。结果是, 大多数人都没有知识, 只是从各个作家中间搜索而来的引语、文句和见解, 这样去把他们的知识镶补起来, 好似一张镶补成功的被褥一样”。因此, 我们应该“学着去知道, 并且去考察事物的本身, 不是别人关于事物所作的观察。假如我们人人都从本源, 从事物的本身, 不从别的来源去获得我们的知识, 我们就可以步随古代智者的后尘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 教育就是要在各个方面与自然相适应, 教导的严谨秩序应当以自然为借鉴, 在自然的指导下, 迷途是不可能的。因此, 夸美纽斯所倡导的和谐教育就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教育,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要适应自然, 除了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夸美纽斯认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人的成长就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接受教育应该是一种按照自然、和谐的成长规律和人自身特点有序进行的过程。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的变化总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期, 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是从春天开始的,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的教育也应该从人类的“春天”——儿童时期开始, 强调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夸美纽斯引证自然, 将人的教育全部期间分成四个明显的阶段, 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分别设置相应的学校, 即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由此创立了他自己一整套的教育体系。他要求学校教育要适合学生的年龄, 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学习,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来安排:在母育学校里, 母亲对1-6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使儿童的外感官得到联系和教导, 从而能够很好的去分辨外界的事物;在国语学校里对6-12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 利用阅读、书写、画图、唱歌、计数、量长、测重以及记忆各类事物的种种方法去训练儿童的内感官、想象力和记忆力, 以及相关的器官;在拉丁学校里对12-18岁的青年进行中等教育, 使学生通过训练, 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 去对感官收集得来的知识加以领悟, 并加以判断;在大学里对18-24岁的成年进行高等教育。大学里面的科目是与意志格外有关系的, 这就是四分科, 其中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 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理的和谐, 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 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 通过大学来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教育要适应自然, 就是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依照人的自然本性去进行, 教育要培养心智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在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基础上, 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适应自然的教学原则, 包括直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其中直观性原则被夸美纽斯认为是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金科玉律”。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他要求教学在可能的范围以内, 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眼前, 主张教学采用直观方法, 教学从观察事物开始。除此之外, 夸美纽斯还主张将知识按照学科的顺序教给儿童, 使儿童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 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 由已知到未知, 从具体到抽象, 使儿童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三、《大教学论》和谐教育思想的启示

夸美纽斯的和谐教育思想不仅给神学当道的中世纪以沉重的打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于今天我国的教育现实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1、遵循自然秩序, 慎用惩罚之戒

夸美纽斯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教育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秩序, 无论是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都应该从大自然中去获取, 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波西米亚有一句谚语说, “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如果自然是根本, 那么纪律则是保障。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教育的发动机, 可以通过纪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而使人们成为虔信的人。他认为维护纪律的方式有三种, 即不断地监视、谴责和惩罚, 对于犯了错的孩子, 他认为应当受到惩罚, “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 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 (因为做了的事不能变成没有做) , 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去犯。”教师对学生的惩罚不应该是仅仅让他们感受到皮肉之苦, 而是应该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 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然而惩罚也应当有所限制, 教师亦不可以滥用惩罚, 应该“用良好的榜样, 用温和的言语, 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情况, 又能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2、教育遵循学生天性,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的天性,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兴趣爱好, 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支持和帮助学生选择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天性相符的学习内容, 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只是获得一些知识, 掌握一些技能, 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然而现在的教育却忽视了学生, 忽视了学生想要什么, 需要什么, 教育以老师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成了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机器”, 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在一成不变的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 一样的知识体系, 一样的教学方法, 一样的教学要求, 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得不到施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素质不高, 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 现代教育要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依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能, 注重培养人的健全性格, 使教育成为塑造人、改造人、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有效途径。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和谐教育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无疑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夸美纽斯所提倡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和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以及主张和谐教育的思想, 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时代在向前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教育也要不断进步, 教育工作要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发展、改进和创新, 使之适合自身教育发展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 才能推进教育的不断进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3]彭蓉蓉.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首创性教育思想[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2) .

[4]纪升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学理论, 2011 (18) .

与夸美纽斯的共鸣 第4篇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大胆的向传统教学模式发起挑战,呼吁增开地理实验课、实践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地理教学瓶颈。

关键词:夸美纽斯;实践;兴趣;效率;实验

今天无意中翻看了《大教学论》,可能是缘分让我邂逅了这位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我与本书中所传递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共鸣,如找到知音般激动。

本人涉足地理讲坛已8年有余,与刚参加工作时的稚嫩相比,增添了不少的对教育的困惑,也因此促使我不停地探索问题的根源。

一、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经验的缺失致使缺少了最基本的地理素养

地理是一门充斥着生活气息、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大教学论》中如是说:“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可见,像地理这种源于生活的非纯理论的学科,又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科,不能完全指望闭门造车,缺少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地理学起来是抽象的、晦涩的、无趣的、无用的。当今我们提出素质教育,这是教育界的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育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地理又何尝不是呢?《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序言中这样说:“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克林顿总统也提出:2000年所有美国学生都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的能力。我国素质教育也一直在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且高考题的命题特点也非常明显得体现了地理的生活气息。

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三分之二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种小麦、收小麦;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农业生产过程,也就不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学不能完整的背出24节气;一半的同学想象不出什么是地上河;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区分不同的地貌;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的认识各种自然灾害,也缺乏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刚刚做过一道题: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的迁徙放蜂,并附有我国东线放峰线路图。问到:说出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理由。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答到:“采用航空运输,理由是便于追上蜜蜂!”这样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这难道不是生活经验的缺失?

2、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虽然在我国高中地理《课标》中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调查、地理专题研究”的思想,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自然、体验社会,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还存在较多的功利色彩,所以使得学校教育变成了学生非常痛恨而又不得不在的场所,变成了他们兴趣的屠宰场,远远没有实现既定的三维目标。

二、关于地理教学的畅想

1、开设地理实验课、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整天在广阔的田野里玩耍,身上沾满了泥土的气息,见证了春华秋实、和日月轮回,也正是在那些时候,我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从小学自然课里的24节气,到初中生物课里的植物的生长规律到动物的解剖结構,再到物理的杠杆原理等等,宝贵的生活经验让我学起这些知识来格外轻松,也乐此不疲。如果我们有条件开设实践课的话,我会第一个带着我的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工厂,钻进大山,沐浴江河,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课堂,用实践去检验课本的理论,那该有多美好!

当然仅靠实践是远远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求,很多地理过程比较抽象,历时比较漫长或不容易被观察到,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例如水土流失的过程,洪涝灾害的发生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每种现象的成因、危害等,相信学生会有说不完的话。而不是现在毫无逻辑关系的背诵。

2、借助地理微课形式,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实践和实验课在学习地理时也具有其有限性,例如:地球运动、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雨带的推移等知识,我们无法用实验完成教学任务,目前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课本,部分学生缺乏时空想象能力,因此非常苦恼。中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2年9月10日开始开展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也在同年12月开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漫长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地理变迁短时间内呈现给学生,生动形象,效果显著。

3、借助生活现象,积极营造学习地理的氛围

作为地理老师,要用一双专业的眼睛看世界。台风来了,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气旋的相关知识;寒潮来了,我会让学生描述冷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沙尘暴来了,我会让学生推测其发源地、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强调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总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在课前几分钟与同学们探讨,实践证明,学生对结合生活现象的探讨要比对单纯的讲解知识感兴趣的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真理的正确证明过程告诉学生”。地理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创设适当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思考的支点,自觉地引起学生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愿我会成为这样的老师!

以上是受大师的启发而对地理教学的思考,时代不断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变化,但是丢必须植根于生活。

参考文献:

[1]《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地理课程标准》.

夸美纽斯 读书报告 第5篇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生于新教派 “ 捷克兄弟会 ” 会员家庭。12 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16 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611 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1614 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 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同年,30 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1627 年,随同 30000 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ss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 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等。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夸美纽斯的全部教育思想都不过是《大教学论》中表达过的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发挥和应用。《大教学论》体现了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许多首创性思想,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被教育理论界看做是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

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我第一次看到大教学论的目录,看到了后面是教学的各种原则的解析,略有兴趣看了一下,发现很多做法现在还一直在沿用,顿时对作者起了崇敬之意。在大教学论里,列出了很多教学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专业是教师方向,看着如此多的问题以及形象而生动的解答,对自己的目标又更加明确,自己也在幻想以后和学生到底要进行怎样一种交流,怎样的方法才适合学生呢?我是怀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情去阅读大教学论的。

以下是我觉得有趣的问题的回答方式或内容来充实一下自己。

“教师看到在他面前的学生愈多,对自己进行的工作就愈有兴趣。”我在想这句话是不是添加某个条件进去才成立呢?如果说,有反应或者激情的学生越多,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然后就多多跟大家聊天,然后我们也可以学好很多东西。其实就是一种互动吧,自从上大学,尤其在广外,interaction和presentation更为疯狂的学校里,给予了课堂一种热闹的气氛,这样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效果而且更是一种享受,因为我们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这又让我想起了英教的学习,我们不是大班教育,是小班教育,我觉得这样很好,可以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更大范围地接受老师给予的阳光知识。假若是一大班的人,如果没有十分好的气氛的话,是很难专心从头到尾听一节课的。

所以,“唤起和保持注意力不完全靠组长或其他负责的学生,教师本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他遵守下列八条规则,他就能成功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夸美纽斯一共列举了八点,分别是

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不辞劳苦,不断地介绍一些既有趣又有用的事项; 2.引人入胜---在任何一门新课开始的时候,用引人入胜的方法来来入课,或者是用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来连接,这个是在小学就有感受到的了,而且很容易激起我们的记忆抑或是更加容易使我们记住这一课; 3.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要求学生只能专心注视着老师---感觉这有点严肃,作为一个学生,还是喜欢老师与学生的密切交流,像做朋友一样,当然,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全部学生都看到他的板书还有内容,这是最重要的; 4.视觉---要抓住学生的视觉,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或者一些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5.偶尔用一些话打断学生的讲解---在我们的小班教育当中,老师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专心听课的话,可以提问学生或者问一些刚刚讲过的内容,很显然,老师们一直都在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非常之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羞耻心的,我觉得羞耻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也是因为长大后的更加理性,在大学时期,受到老师的约束是减少的了,一切都靠自觉,作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让老师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要怎么样做,怎么样听课,而是应该清楚懂得自己怎样去捉住老师的视觉,受教育之后就变成了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才是学习的目的; 6.多问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读到这里,就越觉得这是我们小学初中的上课的写照,如果一个学生回答不了问题,就接着问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结果就是全体学生都仔细倾听对其中一个说了什么,并把它应用在自己的身上”,是的,夸美纽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一步一步地把吸引力给增强,这个观点很好; 7.鼓舞学生---学生回答出来就要表扬,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的鼓励,而且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问题的话,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情; 8.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应该可以在课后提问题,可是在大教学论里不允许私下提问题这个观点我觉得是不正确的,我觉得学生应该可以私下提问题,然后老师再猜想要不要在课堂上讲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也关系到了学生做笔记的问题,学生能否用心,关键是看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来了大学,发现了总结的笔记是必须做而且很难做的,夸美纽斯在书中说道老师要看学生的笔记,对于这一点,个人认为老师有点辛苦了,学生应该自己做笔记然后自己总结做出结论。

夸美纽斯因他的“泛智论”而著名,他下的界说:“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在《大教学论》的著述中,夸美纽斯详细了阐述了他的人性观,“人是造物主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因而他应当成为理性的动夸美纽斯又提到了和谐教育,走中道之路。即热切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受到完善的教育,使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强调“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种子”),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全面发展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当今社会提到的和谐,对于人的和谐是至为重要的,到底人和谐是需要怎样的社会条件和自身条件呢?人如果把知识,道德,身体各个方面发展或者是综合起来,把中国人讲究的和---以和为贵散播到每个人心中的话,我想这就是和谐教育的目的吧,但是,知识与道德到底谁占更加重要的位置呢?在我个人看来,还是道德较为重要吧,身心良好才会做出对国家、社会、家庭更好的事。

书中他又提到“青年人最好是一同在大的班级里面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的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因为做别人所做的事情,到别人去到的地方,跟在人家后面不掉队,走在人家前面不落伍,这是我们大家所最自然而然地倾心的行动路线。

骏马有敌手要赛过或有先导马可追随的时候,才是它跑得最快的时候。

尤其是年轻的儿童,用榜样总比用训条容易领导,容易管束。假如你交给他们一种训条,它只会产生一种很小的印象;假如你指出别人在做某些事情,他们是不必告诉便会去模仿的。”

从总体上看,夸美纽斯此处阐明的观点是重视学校教育,这不仅是对当时上层社会只相信家庭教育的偏见的批判,而且与他的普及教育的民主思想是相联系的,因为广大平民无钱聘请私人家庭教师,只有公共学校能为广大民众提供受教育机会。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夸美纽斯的名言 第6篇

1、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

2、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3、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需由教育去形成。

4、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5、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6、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7、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8、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9、耐心去打开潜在学生身上的知识泉源。

10、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11、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12、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13、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要使从这里出来的青年都是有活力的,对一切事情都能胜任、精练而又勤奋的人。

14、时间应分配的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

15、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16、学生之所以善恶学问,原因在教员自己身上。

17、没有德行,文学技巧算得什么呢?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一句古话说),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18、“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坊便会停止,同样,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它的发动和力量。

19、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简述夸美纽斯】相关文章:

理论简述05-06

施工简述07-25

经验简述08-24

氧化沟简述09-12

军衔制度简述08-22

储能技术简述08-20

前期工作简述范文05-19

家风家训家教简述06-08

我国网球发展简述07-08

监督学简述题07-09

上一篇: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朋友间礼貌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