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2024-07-23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精选11篇)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1篇

摘要: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加明显,该文介绍了智慧校园的现状,分析了某高职院校在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并对该校将如何进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智慧星球”是IBM公司在提出的概念,“智慧校园”是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由浙江大学提出的一个概念: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它具有三大建设目标: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1智慧校园的现状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包括业务智慧化、数据信息化、设施智慧化以及教学科研信息化。随着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发展,各类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样化,给校园信息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并能够成功阻止hacker的网络攻击和入侵、保证智慧校园的稳定运行就成为比较严峻的问题。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2篇

目前该校校园网二期的硬件建设已经接近尾声,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整个校园网稳定运营的有力保障。充分考虑学校的战略发展需要,选择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综合协调各种设施设备的搭配对接,防止参差不齐,为智慧校园的稳健运营提供保障。

3.2加强各层安全技术措施

首先,加强该校中心机房的监控和安保建设,机房需由专人管理,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出入必须登记。为该校建立更为完善的网络安全策略,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并由专人负责认证授权管理,建设部署网络监控控制系统,对各网络节点进行有效监控;部署软件对该校内外网络之间的访问连接进行系统的检查,对跨边界的数据按照预先设置好的安全策略进行审查。该校还需进一步投入资金购买安全稳定的数据库服务器,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和数据标准,对接入智慧校园各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并完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在数据管理中采用访问控制、加密、灾备等一系列的措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该校的各操作系统的漏洞需及时修复,需要管理员统一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对已经落后的操作系统进行升级,重新设计或者购买符合智慧校园需求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师生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各系统禁止采用弱口令密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不随意打开不可靠的文件或邮件,禁止访问非法网站。

3.3管理措施

该校需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规范各业务系统和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程序。该校的各层级管理员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的学习,网络管理员需做好所有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各服务器的网络配置,及时查看日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调整。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该校的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对在实践中暴露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策,并努力将智慧校园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智慧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华.基于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研究[J].软件,,37(10):17-19.

[2]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7-111.

[3]全增权.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4]王天明,李丽蓉.高职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与研究[J].电子商务,2014(3):34-35.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3篇

随着我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对信息系统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校园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学校成熟的业务展示和应用平台,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业务应用和网络系统日益复杂,外部攻击、内部资源滥用、木马和病毒等不安全因素越来越显著,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2 高职院校校园网特点

2.1 承载的业务需求多样

校园网不只是满足教职工上网需求,还担负着校内信息化管理、教学辅助、校园生活、游戏等业务需求,运行着包括网站、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招生就业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

2.2 使用的人员类型多样

使用校园网的人员复杂多样,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用户数量多、相对分散、流动性强。

2.3 接入的计算机终端多样

接入校园网的学生个人电脑是自己购买和维护的,大多使用盗版软件或者是在互联网上下载的一些破解软件,难以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来进行管理。

3 校园网信息安全现状

3.1 缺少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足,校园网没有统一规划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缺少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对内部网和外部网进行有效的隔离,完全依赖主系统的安全性。随着校园内计算机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接入校园网节点日渐增多,而这些节点大部分没有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随时有可能造成网内病毒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3.2 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

由于学校网站掌握着大量集中性人群的个人信息,已成为信息安全“黑市”交易的香饽饽。据补天漏洞响应平台查询数据显示,很多高职院校网站存在大量信息安全漏洞,其中绝大多数为高危漏洞,一旦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邮件系统,获取科研项目和机密文件,篡改网页,植入任意内容,控制大量电脑并侵入校园网络,发动APT(进阶持续性威胁)攻击,窃取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等[1]。

3.3 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薄弱

总体上校园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够,网络病毒层出不穷,传播迅速;校园里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发表敏感言论,传播小道消息,尝试使用黑客工具在校园网发动攻击。

4 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由于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网络特点和严峻的信息安全现状,使用单一的安全防护系统或简单堆砌各种安全产品并不能保证信息安全,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观点出发,在校园网内构建“等级保护,区域隔离,突出核心,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如图1所示。

4.1 等级保护

根据公安部、教育部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建立健全等级保护工作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备案,对照相应等级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差距分析并实施整改,由具有资质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进行定期测评,使得信息系统在技术和管理上达到等级保护的要求。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学院综合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自主招生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承担着学校信息宣传、形象展示、校务管理、师生查询校内信息等重大业务需求,关系着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按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将这6个系统定为二级系统,在公安机关进行了备案,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现场通过访谈、检测和测试等手段进行差距分析,根据建议实施整改后达到二级系统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要求,于2015年底通过了验收测评。

4.2 区域隔离

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不是对整个校园网进行同一等级的保护,而是对网内不同业务区域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因此,在校园网内划分安全域,区域隔离,是进行等级保护的首要步骤。

安全域是指同一系统内根据信息的性质、使用主体、安全目标和策略等元素的不同来划分的不同逻辑子网或网络,每一个逻辑区域有相同的安全保护需求,具有相同的安全访问控制和边界控制策略,区域间具有相互信任关系,而且相同的网络安全域共享同样的安全策略[3]。安全域的划分不能单纯从安全角度考虑,而是应该以业务角度为主,辅以安全角度,并充分参照现有网络结构和管理现状,才能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安全域划分和网络梳理,而又能保障其安全性。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安全需求和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将其校园网划分为核心交换域、办公管理域、科研教学域、应用服务域、安全管理域和外联接入域等6个安全域,如图1所示。

核心交换域:所有安全域的承载子域,提供安全域之间网络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办公管理域:学校教职工办公终端、网管人员维护终端所在的网络接入区域。

科研教学域: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等网络接入区域。

应用服务域: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等核心设备所在的区域。

用户接入域:学生、外来人员个人终端的网络接入区域,主要分布在宿舍楼。

外联接入域:与互联网、教育网等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入区域。

4.3 突出核心

根据安全域的功能情况配备不同规格的安全设备,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对于核心交换域和应用服务域的核心数据和重要应用所在的安全域进行重点保护。核心交换域的防护策略是重点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各个安全域域的边界防护和安全隔离;应用服务域的防护策略是重点保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对所存储、传输和处理数据的安全保护;办公管理域的防护重点是强化审计,做好权限的划分和限制,统一终端管理和病毒防范;科研教学域侧重于终端管理和病毒防范;用户接入域侧重于对病毒进行防范;外联接入域侧重于边界安全防护。

4.4 纵深防御

综合部署防火墙、IDS、漏洞扫描、防病毒、客户端管理、审计系统和Web应用安全网关等多种安全产品,充分发挥其效能,从边界、网络、主机和应用四个层面实现纵深防御,如图1所示。

边界层面:在校园网与外部网络的边界部署防火墙、网闸和VPN等安全产品进行防护;在安全域边界部署防火墙进行隔离,并在核心交换机执行严格的ACL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

网络层面:部署入侵检测系统,量化、定位来自网络的威胁情况,并准确分析、报告网络中正在发生的各种异常事件和攻击行为;部署防病毒网关,具有病毒杀除、关键字过滤和垃圾邮件组织功能,用以保护网络内进出数据的安全。

主机层面:部署漏洞扫描设备,定期对核心交换域、应用服务域、办公管理域和科研教学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安全漏洞;部署防病毒系统,加强服务器和终端的病毒防范;部署终端管理系统,对办公管理域和科研教学域的接入终端进行统一管理;部署审计系统,进行权限控制和管理维护操作行为的审计。

应用层面:部署Web应用网关,对Web应用漏洞进行预先扫描,同时具备对SQL注入、跨站脚本等通过应用层的入侵动作实时阻断,并结合网页防篡改子系统,真正达到双重层面的“网页防篡改”效果。

5 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在支撑学校业务运营、发展的同时,信息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长、被发现的脆弱性或弱点越来越多、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网络特点和信息安全现状,通过研究提出在校园网构建“等级保护,区域隔离,突出核心,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结合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其他高职院校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在支撑学校业务运营、发展的同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成为学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网络特点和信息安全现状,提出在校园网构建“等级保护,区域隔离,突出核心,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胡立朋.高职院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98-99.

[2]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S].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4篇

摘 要:学籍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教学质量体系和制订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环节。优化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可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现状及其他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达到稳定教学秩序及规范学生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32-3

0 引言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从入学时的资格、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毕业资格等所有过程的一种立体的、动态的管理[1]。学生只要按规定取得了高校学籍,就可以获得该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可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按学校规定修满学分后获得学历证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注册、复学、休学、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管理,还包括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考试成绩管理、学业预警、毕业资格审核等程序。

智慧校园理念的正式提出源自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议题,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特征:

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感知的接口[2]。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籍管理系统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强,传统的手工操作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籍管理的要求。为了满足现阶段新形势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学籍管理教学系统来代替,然而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学籍管理教学系统的层次与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教学系统的功能极不完善,有的系统从不同的模块出来的数据不一致,比如,学生登录查分系统查出来的成绩是及格的,而学籍管理人员从成绩管理模块查出来的成绩与学生看到的分数不同,需要从多个模块去复核,导致学籍管理系统并没真正实现系统化的功能,这些问题不仅减弱了一个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利益也会造成危害,导致部分学生因系统中信息出错而推迟毕业。

1.2 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了解渠道不畅通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制订了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但是存在不够完善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总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想到去补订相关的制度或者管理办法;有些高职院校虽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或者管理办法,但却不按制度办事,执行的力度差,导致好的制度并不能落到实处。另外,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渠道不畅通,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了解情况调查表所调查的150个学生可以看出,只有8%的学生对学籍管理非常了解,45%的学生比较了解,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只知道一点或完全不了解。

1.3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稳定性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学籍管理人员的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为10%,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为74%,硕士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为16%,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的学历处于本科水平。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学历及技能水平没太多要求,且思想上不重视,也没有为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外出考察、培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及水平很难有一个新的突破。学籍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细致具体、烦琐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处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籍管理人员因承受不起巨大的工作压力,加上待遇不高,所以学籍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更换频繁,增加了重复工作的比例,严重影响学籍管理质量的提升[3]。

1.4 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技术运用没有步入正轨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籍管理人员是计算机专业的所占比例为9%,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占的比例为14%,非计算机专业所占的比例为77%,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刚刚采用智慧校园信息化技术进行学籍管理,初步使用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于业务流程不熟悉,管理平台的功能不能运用自如,所以不能充分发挥高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应有的作用[4],而且高职院校各学籍管理成员对于现代化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都会严重阻碍整体现代化管理进程的推动进度,还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受传统方法的影响,也受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的限制,一定时期内很难从传统的管理方法中走出来,再加上不同高职院校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全一样,即使大家有一起交流的机会,交流起来也会很困难。

2 高职院校的新发展对学籍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工作,新的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急剧增加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来说,2012年招生人数为4588人,2013年招生人数为5548人,2014年招生人数为5325人,2015年招生人数为6778人,近四年招生人数增加了32.26%,并且报到率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6月,我国共计有1321所高职院校具有招生资格,而且在校生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伴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数量还会继续增长,构成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计表明,最近几年,高职院校规模还在不断增长,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学生数量的扩大,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多,学籍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上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及教育部门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2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

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发展成围绕高职教育这个中心,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高职院校除了强调公共课,更为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把这些方面的能力量化并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学生必须修完的学分。在转变人才培养制度的同时,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水平得到提升,但另一方面使得以往一直重视理论课程考核的评测系统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对学籍管理的综合水平及工作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学籍管理工作需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向个性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求

在当今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观念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想转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的选择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生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矛盾相对突出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对专业的选择权仍然受到诸多限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转专业规定》具有以下情形者,不能申请转专业: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免试入学的学生;休学、保留学籍等学籍状况不正常的;在校期间已有一次转专业经历的;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各院系转专业学生统计图也可以看出,由于受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最后实现转专业愿望的学生数是很少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他们个性化及多元化的发展[5]。

图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各院系转专业学生统计图

2.4 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如何融入其中

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近几年已取得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自身也加大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较多的缺陷,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整体目标不明确,影响了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筹兼顾,各职能机构与各院系在信息化建设上自立门户,教务处、图书馆、科技处、财务处、学生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院系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因为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不同,数据标准也不一样,导致在各高职院校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但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还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去,以致极大地制约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观念,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新的方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推动学籍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 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学籍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满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改进建议。

3.1 充分掌握并利用学籍管理教学系统,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功能

为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早在2007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就与IBM公司共同研讨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2014年6月4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IBM公司合作,正式启动了智慧校园顶层设计项目;2015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IT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建成支撑智慧校园IT基础架构体系。现阶段一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建或已组建的智慧校园信息化系统,覆盖有特色的教书育人制度、便捷的办公制度、实用的科研制度及时尚的娱乐制度,而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平安和谐型、服务便捷型、绿色节能型、科学决策型”的大学校园。目前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在结构上并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只是局部的点的应用。所以在不影响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下,怎样把云计算、互联网融入到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当中,是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3.2 制定适合各高职院校实际的学籍管理制度

每个高职院校必须参照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制定出符合各自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部门在严格执行规定的同时,结合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及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情况,对原来的学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把社会的利益与学生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

3.3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增强队伍的稳定性

各高职院校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技能,定期进行培训,让学籍管理人员了解并熟悉学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能将这些信息准确快速地传达给学生。除此,还需提高计算机信息软件的实操能力、分析及统计能力。各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到知名高职院校考察、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技能。还需给学籍管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帮助学籍管理人员提升素质及技能[5]。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不仅要从物质上进行奖励,还要从职业生涯的发展上提供通道,在职称晋升上提供机会,切实提高学籍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及创造性。各高职院校要配备充足的学籍管理人员,强化信息管理手段,优化年龄结构,打造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籍管理队伍,使各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3.4 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各高职院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程度和起点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很大程度提高学籍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各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从传统的管理制度中走出来。而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做好高职院校上下包括老师、学生、管理人员的技术和思想的教育,确保步调一致,不然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仍然很难全面提高效率。

4 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大趋势,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智慧校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统筹规划,不断完善,保证各系统之间能够无缝对接,使得校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确保学生学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减少了学籍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避免了数据录入的人为误差,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及科学化,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智慧校园信息化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是各高职院校长期而又与时俱进的任务。

参 考 文 献

[1] 王立杰.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J].职业教育,2011(2):165-166.

[2] 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61-65.

[3] 张素英.高校学籍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9):197-200.

[4] 祝小霞.智慧校园背景下中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优化[J].商情,2014(34):187-187.

[5] 谢秋丽.基于智慧校园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4(4).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不再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中,我国以逐渐迈向大数据时代。人们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发现了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也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目前我国智慧化校园正在不断地探索及建设,不管是校园网络还是多媒体教学,大数据挖掘为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多种的技术及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及生活、教师教学及学校网络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大数据挖掘技术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提出了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数字校园的要求,建设智慧校园时发展数字化学校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智慧,运用全新的云计算、智能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服务。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能力,创新学校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为精细化校园管理。本文就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分析其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6篇

大数据挖掘技术指的不仅仅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还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深入挖掘数据中的潜藏及具深层次的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讲,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是有一定联系的,大数据不能单独进行处理,要使用分布式的架构,以此对数据进行挖掘,所以大数据挖掘要依靠云计算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3.2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使用了技术性的教学手段及远程教育等等,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使用了监控及一卡通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目的。随着连接的实体越来越多,那么传统的数据架构已满足不了需求,大数据挖掘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进行深入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校园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体现高职院校的智慧特色。【6】

3.3大数据挖掘技术智慧校园建设架构

为了能够使高职智慧校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在传统的建设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传统智慧校园中的智能识别及检测中的数据,并且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为高校中的教育、服务、管理及学习提供智慧的应用,实现校园学习智能一体化。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可以先构建一个建设架构,详细见图一,下文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1)基础设备。其中包括检测设备及感应设备,并且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中,收集校园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数据,使用通信网传送到云存储层,能够全面了解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2)采集信息及存储层。使用云计算中的存储技术将基础设备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且使用虚拟化技术降低空间的浪费,使数据资源可以有效整合,使数据存储具备智能化及自动化。

(3)数据管理及云计算。管理云服务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计算,使数据的分析更加精准。

(4)智慧应用层。深入挖掘大数据,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为智慧校园中的信息化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技术,这个也是使智慧校园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重点内容。【7】

4结束语

为了使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和理念能够满足现社会形式的需求,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将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智慧校园中,不仅能够对校园中的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大数据挖掘技术是高职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将智慧校园中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充分体现。目前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性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其能够完美的与智慧校园相融合,更加人性化的为校园师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宿佳宁,赵洪光,杨文.大数据挖掘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管理,2016(4).

[2]鲁力.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48-49.

[3]程大鸣,刘碧俊,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1):71-72.

[4]陈嘉瑜,陈红慧.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147-148.

[5]许冠军,叶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9).

[6]陈迎春.智慧校园中的大数据应用及问题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3).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7篇

3.1网络拓扑结构环节的设计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的设计应该在高职院校原有的局域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整个网络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通常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星型进行设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有3种类型,一种是作为核心交换机,其主要是用来连接各个楼层的汇聚交换机和服务器交换机,同时和校外Internet,教育部网站及本地区教育部门网站相连接。这里设置核心交换机和各楼层汇聚交换机以及服务器交换机的时候都要求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网络控制能力,确保校园网络使用安全。

3.2主干连接线路的设计

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的主干连接线路种类较多,基于高职院校人数较多、事务庞杂的现实,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过去一般高职院校大多采用百兆以太网,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及网络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为主干,其相比于快速以太网技术等都具有优势,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

3.3核心交换环节的设计

校园网络核心交换环节作为整个校园网络的中心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今后校园网络的使用效率。首先就是设计以千兆为主的宽带,进一步满足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网络需求,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未来万兆以太网可能成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核心交换平台需要能够满足万兆的需求,以便在未来可以便捷地进行网络的升级,节约成本;其次就是在互联网协议上应该支持IPV6,IPV6比IPV4更安全可靠,可以展望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取代IPV4 ,成为新的主流护协议;再次就是要保证核心交换机性能的可靠性,在设计的时候采用虚拟化技术配置双核心机,以便保证在主核心机出现故障的时候网络的通畅和正常使用,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3.4出口平台的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出口平台在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校园网络使用者使用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远程课程等的开发使用,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出口平台设计的科学性更为重要。出口平台的设计需要有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网络管理和监控能力,同时还需要有更为良好的外网接入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的现代教学活动,最后,出口平台还需要设置专业的防火墙等,以便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3.5服务器群以及存储设备的设计

高职院校事务庞杂,教学、管理、后勤以及行政事务等事务纷繁,因此对服务器群的设计要十分重视,在进行各个部门的服务器设计时,应该尽量采用服务器群技术,至少保证两台服务器,这样就能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启用备用服务器,给抢修赢得时间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教务活动,同时在数据存储设备的设计时应设计为拥有独立存储的服务器群,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保持两个服务器数据存储的同步进行,这样就可以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备用服务器的存储找回相关数据,如果情况允许,应该尽量设计出专门的数据存储网络,例如SAN网络数据存储技术,将学校各部门的数据统一进行存储;除此之外,服务器的承受能力依然是各个高职院校校园网实用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旦遇到开学、或者网上报选修课等情况,全校学生一同进行访问,往往就造成了服务器的瘫痪,因此今后高职院校在进行服务器的设计时应该采用“网络负载均衡技术”,以便有效减少某一服务器的压力,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3.6机房环境的设计

机房是众多网络设备的存放地,因此在进行机房环境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便捷因素等等,易于工作人员就近维护、管理,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机房位置的选取、机房内部环境的设计。

3.7校园网络安全方面的设计

由于校园网络和外界网络相连接,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安全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在进行校园网络设计时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先进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同时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和病毒杀毒软件等,充分保证校园网络的使用安全。

在进行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有步骤地采用校园云计算技术来不断升级校园网络。云计算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较快逐步流行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而且和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网络的设计时,应该为今后校园网络采用云计算打造高职院校云服务平台创造出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4总结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8篇

1.1 计算机网络

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对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与其外部设备的总称。利用通信线路实现相互间的连接,同时,能够在网络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与通信协议共同管理与协调的背景下,确保资源共享与传递[1]。通过上述定义,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外部的特征与内在本质有了深入了解。其中,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规模最大的,是由若干计算机网络在路由器互联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国际互联网。

由此可见,目前,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在技术与经济范围内,并且能够有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其中,不仅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的利用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以及反馈等,进而提升数据信息价值以及传递性,同时,运用计算机网络还能够使得不具备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对打印机、绘图仪以及扫描机等资源的利用。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够保证网络传递与实时通信的实现,进而保证不同文件服务器间信息的交换与工作协同更好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文中所阐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具体就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对网络管理控制以及其他技术措施,来为网络环境安全与完整以及可使用性提供强大保障,并且能够在必要时满足其保密需求[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两种定义,其一就是物理安全,也就是系统设备与设施不会因为物理性破坏而丢失并受到影响;其二就是逻辑完整与保密以及安全,也就是说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还应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把握与控制。

其中,站在本质角度上来讲,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指的就是网络信息数据安全。广义来讲,只要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性技术或者是理论都属于网络安全的范围。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还应全面考虑网络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和网络系统当中数据本身安全,必须要确保这些因素不受到恶意破坏或者是更改与泄露,才能够被认为是安全的。

以下从三方面的基本属性来阐述网络的安全性:第一,保密性,即网络信息不应向非授权用户泄漏;第二,完整性,即数据本身特性不应在授权前进行更改;第三,可控制性,即严格把握与控制网络信息传播与内容,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确保系统不受到侵害。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防范策略分析

2.1 不断强化管理工作

不断强化管理工作,其中更重视的就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应用环境当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涉及到较多方面内容,其中主要有计算机用户安全教育、建立并强化计算机管理功能等。对于上述具体要求,一定要强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并且不断增强用户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进而更好地避免计算机犯罪和有效抵制黑客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治病毒干扰[3]。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数据中心做好来访和值班管理等。必须要制定上述措施,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进而为网络信息的安全提供强大保障。

2.2 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一般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技术防范措施的基本原则是“软硬兼施、分区预防、内外结合”。

软硬兼施,即在采用相应防范措施时,部署硬件设备的同时,也需要部署相应安全防范软件进行预防。硬件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数据转发量大的数据传输部分,如网络干线、互联网出入口等;软件主要用于精细化要求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上,一般是指计算机网络终端,如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等设备[4]。

分区预防,即在本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及用途需要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对于高职院校主要有数据服务中心、办公教学区域、学生用户区域、家属区域、经营服务区域等,在划分好区域后才能根据区域做好相应的防范技术措施,部署相应的安全预防策略。

内外结合,因本单位内部用户使用不当、误操作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并不鲜见,从本单位内部计算机网络发起攻击更方便容易,因此,不仅要防范本单位之外黑客的入侵和破坏,还要防范本单位内部产生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只有内外相结合进行防范,才能减少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威胁。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建议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2.2.1 防火墙的设置

根据当下经济与技术条件,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安装并配置防火墙。将防火墙应用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当中,不仅能够在网络通信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够自行选择数据可否进入内部网络,在此基础上还能够防止内部信息泄漏。这样一来,就能够尽最大可能防止黑客对网络进行访问,同时也能够避免其随意更改或者是移动内部网络当中比较重要的信息,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防火墙一般部署两个节点,一是在本单位连接互联网的接口位置部署“下一代防火墙”设备,二是对内外提供网络服务区域(DMZ)的数据中心。在本单位计算机网络入口部署防火墙,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发展,现在防火墙为“下一代防火墙”,下一代防火墙与传统防火墙本质区别是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防范转变,具有了主动防御功能(IPS),并根据规则进行处理。目前,高职院校数据中心各种信息化系统B/S架构居多,因此,在数据中心部署WEB防火墙(WAF),以保护整个区域的B/S应用服务。

2.2.2 对计算机网络用户的行为进行管理和记录

计算机网络是开放的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的用户会放松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作为学校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的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也非常复杂。因此,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对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用户的行为进行管控。首先是对计算机网络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其次是部署网络行为审计设备,网络行为设备应具有敏感的关键词过滤、黄赌毒等违法信息的过滤以及计算机网络用户上网记录备查功能。

2.2.3 对计算机网络设备权限进行管理

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布广,由网络管理员直接或远程进行管理,但网络管理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责任意识高低不等,在设备设施调试配置时有意或无意造成违规操作。因此,还需要部署运维审计系统,运维审计系统具有集中管理所有网络设备的功能,并具有权限管理功能。给不同的网络管理员授予不同管理权限,同时记录网络管理员管理操作,从而到达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

2.2.4 对计算机网络终端安全进行精细控制

对计算机网络终端安全的精细控制主要是部署网络安全软件,安全软件更能实现漏洞扫描、系统更新、木马病毒防范、文件完整性监控、终端接入网络防火墙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功能,从源头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有效管控。

2.3 不断增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用户应不断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意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最好不要下载或者是使用本身不熟悉或者是具有安全隐患的计算机软件。与此同时,在应用浏览器的过程中,最好使用具有较高可信度的浏览器,进而有效避免由于木马病毒的侵入所出现的安全隐患[5]。

2.4 持续加大网络信息安全投资力度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黑客对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形式也在更新变化,因此,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需要持续不断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的投入建设。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保证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是网络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问题。而导致信息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所以,为了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就需要采取多种安全手段以及技术措施,积极构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计算机安全网络系统。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方面,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本文提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防范策略只是高职院校一般通用做法,仅供学习交流。在现实工作中,不同的高职院校,具体信息网络安全要求也不一样,要根据具体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保护信息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摆文志.电力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浅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168-169.

[2]武文斌,杨智榕.信息化背景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概述与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3):158-160.

[3]张舒第.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0):14-15.

[4]夏毅.电力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浅议[J].通讯世界,2014(9):67-68.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9篇

摘 要 大数据技术的嵌入提高了智慧校园的发展速度。智慧校园在校园内的迅速发展,可以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人才管理,改变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校园;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048-02

1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内涵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黄荣怀认为,智慧校园能够识别学者的学习情境和个体特征,并且能够提供完善的网络通信,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开展评价、丰富教学环境、多样化教学内容。常青认为,智慧校园通过虚拟现实、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改善各个校园教师与各个校园交互方式,能够有效地整合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资料,提高交互的灵活性和明确性,进而实现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其他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智慧化校园以校园管理为基础,以校园服务为核心内容。

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校园数据有效整合,并通过内容的整合、数据的分析,采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工具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

2 智慧校园的架构

智慧校园的技术架构 在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以数字资源共享技术、互联网技术、学习情境识别技术等为技术支撑。在智慧校园逐渐发展过程中,通过云技术、虚拟化、物联网等技术,将云、物联网完美结合起来,使智慧校园的网络系统更加完善,营造一个智能感知的教学环境,校园内的教学设备在环境感知技术下得到实时监控和控制。通过RFID和Wi-Fi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识别和定位跟踪固定物体和移动物体,形成完善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结合UPS技术和Smart Thing技术,能够实时检测感知仪器的运行状态,并且能够实现对其远程操控;通过开发iOS和Android客户端,使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对校内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教师可以实现移动办公教学,学生可以实现移动学习;通过WSN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能耗,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智慧化管理,构建绿色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管理系统架构 智慧校园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体,主要可分为智能化教育管理系统、智能化教学环境系统和智能化校园应用系统。其中智能化教育管理系统又分为数据服务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智能终端系统;智能化教学环境系统分为校园建筑智能化、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化校园应用系统分为手机一卡通、节能减排系统。这些共同构成智慧校园系统。

3 智慧校园的应用与服务

教学与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教学环境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互动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阶段化测评其学习成果,之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方案。如通过学生对某一教学视频的鼠标停留时间来判断学生对该教学资源的关注度,并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对比,能够间接发现该学生在该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后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观察、统计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反应,总结出在教学中应该多次重复的知识点以及教学方式等,加深学生印象。

在智慧校园生活、学习环境下,教师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准确地分析出各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智慧校园背景条件下,学生能够自主进入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自主选择参加平台内开办的活动,以自己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在智慧校园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随时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特征,定制优质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

科研协作与创新 智慧校园背景条件下,教师能够通过大数据开拓教研平台。该平台的建立结合了所有教研人员的智慧,并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从而达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智慧校园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研平台,科研人员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加强与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交流,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

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 校园的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最重要部分,智慧校园的基础为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校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

1)分校区之间协同合作。在智慧校园内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工作人员的手机等简单的移动终端上安装相关的业务管理软件,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简单的设备来工作。校内重要的新闻、通知等都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简单、迅速地发送到各个校区的工作人员手机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2)人员智慧化管理。高校通过在校区内建立智能终端检测系统,在师生相关证件上贴上特定的电子识别标签,当师生携带特定的标签经过终端检测系统时,电子标签会被识别器自动感应,并发送到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经过处理后会转发到标签上,从而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和身份识别功能,并可以监测师生在校园内的行动。

3)校园硬件智慧化管理。在校园硬件系统运用RFID技术装入传感器与执行器,并通过互联网来对校园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控制和监测。这样一来,校园内的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来查询各个教室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验室的开放情况,提高校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来控制办公室、教室等场所的空调、多媒体、电灯等设备,节约能源;管理人员通过传感器能够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检测到教室、寝室等场所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4)实现家校互通。学生在校园内的日常行为数据,学校可以通电子学生证来记录,电子学生证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学生的活动统计图表,图表直观地显示学生的成长记录,这些记录数据能够帮助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学生家长可以在校园网络中查到自己孩子在校园内的活动记录,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经历。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发展,推动了学校的教研与管理的发展。大数据的技术特性以及其潜在价值,必将成为智慧校园的引擎,促进校园的智能化发展。在大数据背景条件下产生的智慧校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校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势必成为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王轩,张贵.基于物联网技术结构的森林火灾监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6-27.

[2]李爱超.物联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初探[J].才智,

2012(1):50.

[3]程曼,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0(5):22-28.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信息安全论文 第10篇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络,可以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以及管理的进一步标准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支撑,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工作,是增强学校对内联系和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一个良好的工具。总结来看,其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大的方面:

①校内信息的交流传播功能。这应该是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高职院校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及管理更为复杂,各种信息量也是十分巨大,利用校园网络就可以实现各类相关信息的快速及时地发布和传播,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活动都高效进行。

②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建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可以更好地在本学校内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等,同时各种资源的共享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各种信息的安全系数。

③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现代化。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高职院校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校园网络的建成将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先进直观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师生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活动等,同时,校园网络的建成还可以与外界相联系,进一步打造现代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2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日常事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严格按照这几个大的原则去进行设计:

①目的性。高职院校校园网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是要不断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现代化服务,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更为科学高效而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校园网络之前必须明确这一目的。

②统一规划、稳步推进。高职院校事务庞杂,人员众多,校园网络要兼顾到学校教学、管理等各项活动从而最终为不断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而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的设计要由学校有关部门统一进行规划,成立专门的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建设小组,统一对学校校园网络的设计和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稳步推进校园网络的建设,并且要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来做到对已经建成的校园网络进行定期的设备更新等,不可操之过急,浪费了宝贵的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

③以实际应用为本。校园网络的建设应该以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为准,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前对高职院校的整体活动进行评估,一切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应该以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为准,不能为建设校园网络而建设,一味追求软硬件设施的先进而忽视学校的发展实际。

④提高学校网络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网络的时候,要充分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来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学校有关网络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避免在今后高校校园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力量。

3普通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设计

普通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设计一般从这7个大的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即: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环节、主干连接线路的设计、核心交换机的设计、出口平台的设计、服务器及存储器的设计、机房环境的设计以及校园网络安全性的设计,设计要求要符合高职院校短期内的使用需求并能够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易于进行校园网络的升级。

3.1网络拓扑结构环节的设计

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的设计应该在高职院校原有的局域网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整个网络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通常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星型进行设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有3种类型,一种是作为核心交换机,其主要是用来连接各个楼层的汇聚交换机和服务器交换机,同时和校外Internet,教育部网站及本地区教育部门网站相连接。这里设置核心交换机和各楼层汇聚交换机以及服务器交换机的时候都要求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网络控制能力,确保校园网络使用安全。

3.2主干连接线路的设计

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的主干连接线路种类较多,基于高职院校人数较多、事务庞杂的现实,一般采用千兆以太网,过去一般高职院校大多采用百兆以太网,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及网络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为主干,其相比于快速以太网技术等都具有优势,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

3.3核心交换环节的设计

校园网络核心交换环节作为整个校园网络的中心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今后校园网络的使用效率。首先就是设计以千兆为主的宽带,进一步满足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网络需求,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未来万兆以太网可能成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核心交换平台需要能够满足万兆的需求,以便在未来可以便捷地进行网络的升级,节约成本;其次就是在互联网协议上应该支持IPV6,IPv6比IPV4更安全可靠,可以展望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取代IPV4,成为新的主流护协议;再次就是要保证核心交换机性能的可靠性,在设计的时候采用虚拟化技术配置双核心机,以便保证在主核心机出现故障的时候网络的通畅和正常使用,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3.4出口平台的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出口平台在校园网络的正常使用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校园网络使用者使用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远程课程等的开发使用,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出口平台设计的科学性更为重要。出口平台的设计需要有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网络管理和监控能力,同时还需要有更为良好的外网接入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的现代教学活动,最后,出口平台还需要设置专业的防火墙等,以便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3.5服务器群以及存储设备的设计

高职院校事务庞杂,教学、管理、后勤以及行政事务等事务纷繁,因此对服务器群的设计要十分重视,在进行各个部门的服务器设计时,应该尽量采用服务器群技术,至少保证两台服务器,这样就能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启用备用服务器,给抢修赢得时间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教务活动,同时在数据存储设备的设计时应设计为拥有独立存储的服务器群,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保持两个服务器数据存储的同步进行,这样就可以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备用服务器的存储找回相关数据,如果情况允许,应该尽量设计出专门的数据存储网络,例如SAN网络数据存储技术,将学校各部门的数据统一进行存储;除此之外,服务器的承受能力依然是各个高职院校校园网实用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旦遇到开学、或者网上报选修课等情况,全校学生一同进行访问,往往就造成了服务器的瘫痪,因此今后高职院校在进行服务器的设计时应该采用“网络负载均衡技术”,以便有效减少某一服务器的压力,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3.6机房环境的设计

机房是众多网络设备的存放地,因此在进行机房环境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便捷因素等等,易于工作人员就近维护、管理,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机房位置的选取、机房内部环境的设计。

3.7校园网络安全方面的设计

由于校园网络和外界网络相连接,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安全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在进行校园网络设计时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先进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同时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和病毒杀毒软件等,充分保证校园网络的使用安全。

在进行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有步骤地采用校园云计算技术来不断升级校园网络。云计算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较快逐步流行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而且和教育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网络的设计时,应该为今后校园网络采用云计算打造高职院校云服务平台创造出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4总结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论文 第11篇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高职院校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得到蓬勃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成绩也不断得到突破和发展。但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处在发展的初期,科研能力低,在科研成果的研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科研成果研发周期长

在高职院校当中,虽然各个学科都有专门的科研小组和实验室,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和资源,但教师在科研上存在态度不端正,对科研不重视,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差,对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少,对于科研探索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甚至有些课题研究从课题报告到科研成果的形成要好几年,使各级拨给的课题研究的专项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导致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研发周期长,工作效率低。

(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运用

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实际,能够创造出更多指导人们生活的先进理论。所以,科学研究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了解与掌握。而当前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忽视了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对课题研究的现状缺乏认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缺乏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忽略了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借鉴和已有理论的创新,这都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没有最大限度地获取丰富的科研材料。

(三)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的科研信息化管理方式陈旧,工作效率低下。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确立、中期的资料整理到成果的鉴定,包括科研成果的登记、汇总,整个科研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文件的上传下达等都是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完成的。材料的采集、问卷调查的`收集和资料整理大多是依赖人工来完成的,造成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办事效率低下。

二、关于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某省20所高职院校。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选取的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调查,并对这些学校实施完整的信息化管理,跟踪调查学校的科研情况。通过实验证明在高校进行科研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意义。

(三)调查时间:1月12日—207月12日。

(四)调查方法:综合使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

(五)调查内容:抽取某省20所高职院校,对它们在科研上的资料下载、网络资源共享、科研成果电子化管理的情况进行调查。

(六)实验过程:在调查完成后,对这20所高职院校实施科研信息化管理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调查,对它们在科研方面运用科研信息化管理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改建议。

三、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创新

当前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的研发,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的评定。但高职院校的科研在发展的早期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和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对高职院校的科研信息化管理进行创新。

(一)增强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

在高职院校当中,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学校的升格来讲,教师的科研意识都至关重要。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薄弱。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将各个类别的科研课题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把相关的管理规定、申报要求发表到网站上,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有效的信息资源,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搜集和鉴别国际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开阔教师的视野,树立科研的意识,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把获得的信息吸收消化,有选择地进行深加工,使其真正运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去。

(二)创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从课题的筛选到资料的搜集,包括成果的登记、查阅和汇总都是采取传统的人工完成的。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高校科研的效率,而且使很多科研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资源遭到了浪费。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设置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的信息查询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建立科研成果展示的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关键词的搜索找到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成果,从而为现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帮助。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要实现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视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共享,使科研的审批制度更加公开透明,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注重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高效率,不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也方便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在线,探讨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摆脱过去资料搜集与整理的繁琐工作,能够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的分析与成果的促成上。

四、小结

上一篇:浅析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安全保卫工作总结范文